回覆列表
  • 1 # 絕對歷史

    1、他們會把冶金、印刷技術帶到這裡,並且不破壞印第安人的社會生活(秦皇漢武注:也不一定,鄭和可能會把麻將介紹給印第安人);

    2、那些被明朝打敗的敵人,不願繼續生活在帝制權力之下,可能會跑到這裡來建立殖民地(秦皇漢武注:難道說的是建文帝?);

    3、鄭和可能會在西海岸建立香料供應基地;

    4、明朝會控制人口,並且把過剩的漢人移民到這裡;

    5、他們會想:這是什麼鳥不拉屎的地方?我們還是回去吧。

    6、他們會和每一個部落的首領結識,然後把特有的疾病傳播進來,最終導致60%-90%的土著死亡(秦皇漢武注:這是什麼邏輯?)

    7、他們來這裡能得到什麼?這裡沒有黃金,也沒有有價值的食物,也沒有任何值得明朝人感興趣的商品。難道大老遠來一趟就為了在太平洋裡撒點鹽和石頭嗎?

    8、當1492年哥倫布到達美洲時,會發現這裡都是漢族人

    其實當年鄭和下西洋為什麼戛然而止呢?換句話說,為什麼明朝的政策從鼓勵海上交流變成了海禁呢?

    首先鄭和下西洋目的不是經濟,而是政治。中國古代改朝換代後,新皇帝大多要昭告天下,希望海外各邦臣服新王朝。鄭和七次遠航歸來,懷柔政策以大獲成功,各國已與朝廷建立政治、外交關係,來華使節盛況空前。當鄭和遠航的政治目的達到之後,遠航再沒有了強大動因。其次鄭和七次航海不僅沒有像後來西歐航海家的遠航那樣帶來鉅額利潤,反而使國庫空虛。鄭和每次出海,裝載大量金銀、銅錢、瓷器、絲綢、棉布、銅器、鐵農具、鐵鍋等,而換來的只是專供皇室和貴族官僚享用的奇珍異寶、珍禽異獸、香料、補藥和各種奢侈品。每次遠航耗資巨大,乃至損害封建統治的基礎——小農經濟,致使鄭和航海被統治集團內部的政敵指責為“弊政”,再也無法進行下去。

  • 2 # 厚吼劇王

    這是一個腦洞大開的問題。

    橫跨太平洋對當時的明朝艦隊來講很困難那,太平洋是世界上最大的大洋,最寬達到1.9萬公里,大明和北美的距離也高達1萬公里。

    在那個風帆的時代橫跨這麼寬的大洋,淡水、食品都是問題,鄭和艦隊下西洋,他們是順著海岸線來航行的,可以定期補充淡水和食品。

    但是,橫渡太平洋會有長達幾個月的時間,沒有食品和淡水是非常危險的。

    龐大的鄭和艦隊很可能在海上面臨食品短缺和壞血病的問題,這兩樣攤上一條都會導致船員的大量死亡。

    想當初,哥倫布率領團隊橫渡大西洋,為了避免船上沒有吃的,準備了大量的肉乾和餅乾等可以長期儲存的食品,但是在路上這些食品仍然顯得非常不足,而且由於儲存條件的原因,餅乾在潮溼的環境中長了很多蟲子,讓船員們白天都不敢吃飯,只有夜幕降臨的時候,才會把餅乾拿出來放到水裡煮成稀飯囫圇地吞下去。

    這還是準備充足的情況下發生的,鄭和船隊雖然船隻龐大,但是人員也眾多,必然會面臨更嚴重的問題。

    所以,如果鄭和他們想要橫渡太平洋,估計2萬多人的團隊到達太平洋的時候,也就剩個幾千人了。

    當然,這幾千人在美洲仍然是一股不可忽視的力量。

    一直向東,當他們在北美洲登陸之後地點迎來是今天的加利福尼亞,面對的將會是當地還處於原始部落時期的印第安人。

    鄭和手下的軍隊裝備了火器,大刀,鎧甲等讓當地人難以想象的先進裝備,所以明朝軍隊面對北美印第安人的時候擁有非常巨大的武力優勢。

    印第安人的兵力也不會太多,例如加利福尼亞地區在19世紀的時候只有30萬印第安人,明朝初年估計也就100多萬人,而他們分佈在數十萬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又是各自為政,在兵力上也處於絕對的劣勢。

    一個印第安部落也就是一個明朝時期的小村莊那麼大

    當然,更強大的就是進入新大陸的疾病。

    這些原始部落眼裡最可怕的就是來自舊大陸的疾病,它往往會在短時間內造成六七成的人員死亡。

    如果鄭和的艦隊到達了太平洋,他們一定會輕易佔據這裡,並且繁衍開來。

    同時,鄭和等人也會給當地帶來先進的生產力。

    不過,我認為鄭和艦隊和當地爆發大規模戰爭的可能性並不高。在下西洋的過程中,鄭和等人很少與當地人爆發戰爭,一般情況下都是對方攻擊任何艦隊,他們才自衛反擊。

    所以,鄭和等人到達美洲後很可能會和當地人一起生活,並且將先進的華夏文明帶到這裡,等幾百年後當地應該已經建立起了一個人口上千萬的儒家文明國家了。

  • 3 # 一夫壹歷史

    古代很多船因為洋流原因來到美洲。來了也不會怎麼樣。大多數會死於傳染病和印第安人的獵殺,極少數可能存活下來。後來的哥倫布們之所以能長久,原因就是目的不一樣。哥倫布們就是為了找黃金。而鄭和根本不是這個目的。

  • 4 # 歷史是杯酒

    如果鄭和船隊到了北美洲會怎麼樣呢?我覺得基本上不會怎麼樣。為什麼呢?那得從鄭和下西洋的目的來說了。

    鄭和船隊的規模

    鄭和為明成祖朱棣十分寵信的宦官。從永樂三年(1405)開始,一直到宣宗宣德八年(1433),鄭和先後七次奉命率領船隊出海遠航,到達了東南亞、南亞、西亞、東非地區的30多個國家。他的船隊規模巨大,有上百隻船隻,其中長達44.4丈的大船有60多艘,被稱為“寶船”,而船上的隨行人員有27000多人,包括官員、水手、軍士、工匠、醫生、翻譯等。

    下西洋的目的

    鄭和下西洋的主要目的是宣揚明朝國威,“耀兵異域,示中國富強”,邀請小國前往明朝進貢,並就地交易,用“寶船”上鎖載的絲綢、瓷器等換取當地特產。這樣的貿易往往不是等價交換。雖然船上有軍隊,但是主要是為了自衛,為和平貿易而服務。當然了,也正因為這些目的,使得鄭和下西洋航行成本巨大,勞民傷財,所以到鄭和去世後,“下西洋”便不再進行了。

    那麼,從航行的目的上來看,即使鄭和到了美洲,也基本不會發生什麼,頂多交換點東西就回來了。

    誰發現的美洲

    1492年8月,義大利航海家哥倫布在西班牙王室的支援下,率3艘大帆船、90多名船員,深入大西洋,經過兩個多月的艱難航行,於10月抵達巴哈馬群島的一個小島,他誤認為已經到達印度,便將島上的居民稱為“印第安人”。之後繼續向西南航行,到達古巴。次年3月返回西班牙。之後,哥倫布又3次遠航,到達了南美洲的很多地方。

    那麼,哥倫布航行的目的是什麼呢?我們可以從他第一次遠航回來後的信件中得出答案,他在信中急切的想說服人民,他發現了寶貴的土地,他準備掠奪這些土地上的財富,並將這裡“誠實”又熱情的人們變成了奴隸。所以來說,他遠航的目的就是金錢。後來美洲的情況事實也是如此,成為了歐洲國家的殖民地。

    對比來看,鄭和基本上為了政治目的,宣揚國威,所以即使去了美洲也不會發生什麼大事。而西方新航路的開闢者則是為了錢,因此美洲變成了他們的殖民地。

  • 5 # 活像個海膽

    會給北美洲帶來財富和文化

    首先,鄭和下西洋,其主要目的是宣揚明朝的國威,是向世界各國彰顯大明王朝的風範。鄭和下西洋是具有文化交流,文明傳播的一種交流溝通方式。從鄭和下西洋的規模來看,船支數十個,大多是以商船為主,攜帶著大量中原商品,如絲綢、茶葉、瓷器、調料等等物品。如果鄭和船隊來到北美洲會給當地帶來一些文化、生活的改變。

    其次是在新航路的開闢之前美洲當地居民可以說是過著原始生活,對於耕作,糧食,絲綢,瓷器這些來說,他們甚至都不知道,可以說當地的經濟、思想、文化都是處於極端落後的狀態。而鄭和的船隊有糧食、蔬菜等種子,本著宣揚國威,會教當地居民耕作等生活方式,進而讓美洲居民達到對大明王朝的認可。

    再有就是,明朝自朱元璋建立以來,實行閉關鎖國政策,認為泱泱天朝地大物博、物種豐富,不需要什麼海外貿易,雖開通有通商口岸但也只是滿足皇室或貴族所需,即使鄭州船隊到了美洲,明朝也會看不起偏遠地區的資源,也不會出現掠奪等情況;還有是當時明朝在軍事實力上缺乏海軍、軍艦,所以在這種情況下鄭和船隊到了北美洲只會留下一些中原的一些生活習俗和思想文化,之後可能再無與北美洲產生交集。

    當然,種種一些因素也是存在的,或則也會發生改變的。歷史究竟怎樣,還是留給如果吧!

  • 6 # 迷戀歷史的小書童

     鄭和下西洋是明代永樂、宣德年間的一場海上遠航活動,首次航行始於永樂三年(1405年),末次航行結束於宣德八年(1433年),共計七次。由於使團正使由鄭和擔任。

    在七次航行中,鄭和率領船隊從南京出發,在江蘇太倉的劉家港集結,至福建福州長樂太平港駐泊伺風開洋  ,遠航西太平洋和印度洋,拜訪了30多個國家和地區,其中包括爪哇、蘇門答臘、蘇祿、彭亨、真臘、古裡、暹羅、榜葛剌、阿丹、天方、左法爾、忽魯謨斯、木骨都束等地,已知最遠到達東非、紅海。可謂是一場外交盛典。 

       時光倒流,我們穿越時空,設想一下,鄭和的船隊如果是駛到了北美洲會發生什麼事情呢?

         首先,鄭和下西洋的目的和哥倫布發現新大陸是不一樣的,鄭和下西洋是宣揚大明的國威,而哥倫布是為了搶掠和殖民掠奪,這樣鄭和踏上北美洲大陸,肯定是和當地土著交好,送點絲綢、瓷器、茶葉當紀念品。順便帶點黃金、香料等土特產回去。

      對了,鄭和航海還有一個很重要的任務,就是尋找在大火中失蹤的建文帝朱允炆。這可是秘密重要的任務,於是鄭船長拿出建文帝的畫像,萬元懸賞!

       嗯,NEW YOUK也不再是紐約,賜名“新鄉”,土著首領就暫時當個“鄉長”吧。

     把大明旗幟插在美洲大陸上,向世人宣佈“三寶到此一遊”。

       經過如此遠航,明朝的造船能力更加上一個臺階,在世界也是槓槓滴。

  • 7 # 水煮魚0607

    如果鄭和船隊一直向東,當他們在北美洲登陸之後地點迎來是今天的加利福尼亞,面對的將會是當地還處於原始部落時期的印第安人。

    鄭和手下的軍隊裝備了火器,大刀,鎧甲等讓當地人難以想象的先進裝備,所以明朝軍隊面對北美印第安人的時候擁有非常巨大的武力優勢。

    印第安人的兵力也不會太多,例如加利福尼亞地區在19世紀的時候只有30萬印第安人,明朝初年估計也就100多萬人,而他們分佈在數十萬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又是各自為政,在兵力上也處於絕對的劣勢。

    如果鄭和的艦隊到達了太平洋,他們一定會輕易佔據這裡,並且繁衍開來。

    同時,鄭和等人也會給當地帶來先進的生產力。

    不過,我認為鄭和艦隊和當地爆發大規模戰爭的可能性並不高。在下西洋的過程中,鄭和等人很少與當地人爆發戰爭,一般情況下都是對方攻擊任何艦隊,他們才自衛反擊。

    所以,鄭和等人到達美洲後很可能會和當地人一起生活,並且將先進的華夏文明帶到這裡,等幾百年後當地應該已經建立起了一個人口上千萬的儒家文明國家了。

    當然就沒有美利堅合眾國什麼事了。北美大陸極有可能成為當時大明的附屬國,想想就開心。[可愛]

  • 8 # 上岸視界

    鄭和已經發現了新世界,只不過站在巨人肩膀上的歐洲人搶先了而已我只說可能不信,那我拿出點乾貨來早在鄭和之前,我們就已經繞過了非洲南端並且對西非進行了測繪不信看大明混一圖

    繞過了非洲與新大陸相隔的只剩下大西洋了

    而且在哥倫布的航海日記記載了他在航海之前已經有了海圖

    那麼...

    印度和南美洲的是不是有點神似呢?而當時歐洲尚未掌握經緯度測量而且就憑當時歐洲的船半道沒沉就不錯了另外在繪製於永樂十六年(1428年)並且複製於乾隆年間的世界地圖中在太平洋(大清海)提到了永樂十三年的回國的鄭和艦隊在永樂十六年送使者回來之間寫的霍爾木茲在阿拉伯半島,可問題是這是在太平洋,這就有點因垂死聽了

    上面提到的霍爾木茲在阿拉伯半島,可問題是這是在太平洋,這就有點因垂死聽了莫非是年代記錯了還是地名記錯了還是在以後的一段時間內鄭和的艦隊到達了這個地方並且繪製了海圖呢?最後上全圖

  • 9 # 肥肥大狗熊

    如果鄭和第八次下西洋發現北美洲,大萌會在1492年以前發現新大陸,同時,當地人(印第安人)的名稱會在大明的書籍中第一次出現。不過對於世界來說,這僅僅是將北美的發現時代從弘治朝提前到了宣德年間而已

  • 10 # 凡幾

    1433年,鄭和最後一次遠航結束,雖然還不能做到橫渡印度洋,但是比哥倫布的1492年發現美洲大陸,足足早了半個多世紀。

    鄭和的航海路線圖

    明朝的永樂皇帝派遣鄭和下西洋,最多時帶了兩萬八千人,可以想像當年海上浩浩蕩蕩,金碧輝煌,宛如飄來一座宮殿,又恍若天兵天將,飄然下凡。這個時期明朝規模龐大的海軍出訪,目的其實只是揚威立德。大明皇帝要的,不是掠奪土地和資源,而是要天下都臣服於大明王朝,因為天下只能有一個天子。

    明成祖永樂皇帝的成就,僅次於太祖朱元璋

    這種出訪是以和平為目的,即便有個別國家不願臣服,鄭和也沒有就去打,而是多半繞路而行,回去再奏明皇上,從長計議。

    疑似鄭和畫像

    當時東方的中國,在野蠻好戰的歐洲人眼裡(呵呵,那時的中國也沒好到哪去吧?),就是仙境聖地,到處是黃金與財富。這些印象,除了絲綢之路的往來資訊傳遞,無疑也與鄭和的七次下西洋造勢有關。當時的鄭和航海,給明朝帶來的文化價值,應該能和現代的美國登月無異吧。後來的哥倫布西行跨越大西洋,其實就是為了到達歐洲人人嚮往的東方聖地,因為他相信地球是圓的,要驗證地圓說。即便是他到達了美洲大陸,直到死還以為自己到達了東方。

    鄭和的三保船模型

    鄭和每到之處,都會慷慨贈與,彰顯聖國皇恩,同時對當地的文化植入,至今還可以找到痕跡。

    如果鄭和沒有在1433年去世在下西洋的歸途中,如果此後的明朝沒有內憂外患時期,以中國的遠洋經驗,先進的造船技術,鄭和就會先於哥倫布發現美洲大陸,世界歷史就會重寫。

    首先,中國始終保持著海上霸主地位,十六世紀後的歐洲殖民者就難以稱霸,造成生靈塗炭,以至於世界和平直到四百年後才遲遲到來。

    美洲大陸早期的印第安人

    其次,美洲大陸上如果在十五世紀就植入了鄭和帶來的儒家、佛教等東方文化,當地的文明程序會大大加快,即便是有歐洲殖民國家入侵,印第安人也不會以那麼愚昧落後的一種實力,幾乎毫無抗爭能力,幾近消亡。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內向的女生該怎樣找到男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