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風之年華
-
2 # 聚說民俗
梁山,一共經歷了三代領導人。每代領導人的路線綱領,都各不相同。 王倫時期的梁山,是他的小農自留地,小打小鬧,捉個單身客人,發點小財,就可以滿足了。 晁蓋的班子是“七星”。他們劫了“生辰綱”,並非殺富濟貧,而是為了自己的“這一趟富貴”。 他們嚮往有錢人的生活,眼紅梁中書的金珠寶貝,羨慕梁山王倫過的逍遙日子。 因為他們都很窮,又不務正業。阮小七好賭,輸的赤條條的。阮小五也好賭,輸紅了眼,找他老媽要錢,沒有,就把他老媽頭上的釵兒拔了,又去賭。
到了宋江時期的梁山,新加盟的好漢越來越多。人員的階層結構,也在悄然變化。 梁山的主流階層,大致可以分為這麼幾種:朝廷降將、政府公務員、地方名流、莊園財主,等等。他們逐漸佔為大多數。高於“小吏”這個層次以上的人員,至少佔到了70%以上。 他們才是梁山的主流階層。宋江則是他們的代言人。 這些人,平日穿的吃的,哪一個不是錦衣玉食?哪一個家裡不是要多少酒有多少酒,要多少肉有多少肉?他們會很稀罕到梁山上來“大碗喝酒,大塊吃肉”的快活嗎?這樣的生活,早就過膩了,這樣的快活,對於他們來說,絕無吸引力可言。甚至是要鄙視。
根據馬斯洛的需求層次來看,他們需要的是“尊重需求”和“自我實現需求”。因為已經滿足了的需求,再不會是激勵因素。而宋江的“招安路線”,則正好給大家提供了一個“自我實現需求”的平臺。
這樣看,雖然是清晰的,但有個疑問,宋江究竟是從什麼時候開始決定走招安路線的呢?
1.聯絡朝廷要官素太尉;
早在晁蓋時期,活捉了呼延灼後,宋江拜見道:
“小可宋江,怎敢揹負朝廷?蓋為官吏汙濫,威逼得緊,誤犯大罪,因此權借水泊裡隨時避難,只待朝廷赦罪招安。……宋江情願讓位與將軍;等朝廷見用,受了招安,那時盡忠報國,未為晚矣。”2.讓燕青去和李師師見面,訴說宋江歸順朝廷的想法;
讓李師師在皇帝面前美言,梁山兄弟很多都是反對的,武松、林沖、 李逵等人更是堅決反對招安。
同樣是招安,武松他們早已經知道結果,知道皇帝是讓他們和方臘兩敗俱傷,然後朝廷坐收漁翁之利,而宋江的思想還是封建傳統的,一心想走仕途,封妻廕子才是正經人的道路。所以他一直恪守忠義,等待朝廷招安,覺得落草為寇終不是長久之計。
-
3 # 快樂的囉嗦
梁山 山寨興旺之後,宋江有了“望天王降詔早招安”的打算,林沖、武松、李逵、劉唐、魯智深都堅決反對。 到了年底,宋江要往東京去觀賞明年元宵的燈火,柴進、李逵陪宋江到了東京。很偶然宋江進了李師師的府邸,徽宗皇帝也在場,正當宋江要向徽宗討招安詔書的時候,李逵在外邊打人放火,城內頓時大亂。宋江三人逃出,李逵單獨行至荊門鎮投宿時,聽莊主劉太公說宋江搶了她女兒上山,李逵萬分憤怒,跑回梁山泊,砍倒了杏黃旗,要拿宋江問罪。後來經過對證,乃是牛頭山賊人冒名乾的壞事。李逵負荊請罪,去牛頭山殺了賊人,救回了劉太公的女兒。 梁山泊的壯大,震驚了朝野上下。徽宗派殿前太尉陳善保前往招安,太尉高俅、太師蔡京各派心腹跟隨陳善前往梁山,因其飛揚跋扈,李逵接過招安詔書,一把撕得粉碎,招安失敗。朝廷又派童貫攻打梁山泊。山寨十面埋伏,挫敗了童貫的兩次進攻。童貫逃回東京,高俅又調遣十節度兵力來攻梁山泊。宋江三敗高俅,並將他活捉上山,以禮相待,要高俅轉達渴望朝廷招安之意。高俅去後,宋江又派燕青去東京,燕青透過李師師求得徽宗下詔,沒過幾天,殿前太尉宿元景上山來宣讀詔書,宋江領著眾山好漢接受了招安,打著“順天”“護國”旗幟,到東京接受徽宗檢閱。 從此梁山泊義軍接受招安了.
-
4 # 沙粒兒666
梁山 山寨興旺之後,宋江有了“望天王降詔早招安”的打算,林沖、武松、李逵、劉唐、魯智深都堅決反對。 到了年底,宋江要往東京去觀賞明年元宵的燈火,柴進、李逵陪宋江到了東京。很偶然宋江進了李師師的府邸,徽宗皇帝也在場,正當宋江要向徽宗討招安詔書的時候,李逵在外邊打人放火,城內頓時大亂。宋江三人逃出,李逵單獨行至荊門鎮投宿時,聽莊主劉太公說宋江搶了她女兒上山,李逵萬分憤怒,跑回梁山泊,砍倒了杏黃旗,要拿宋江問罪。後來經過對證,乃是牛頭山賊人冒名乾的壞事。李逵負荊請罪,去牛頭山殺了賊人,救回了劉太公的女兒。 梁山泊的壯大,震驚了朝野上下。徽宗派殿前太尉陳善保前往招安,太尉高俅、太師蔡京各派心腹跟隨陳善前往梁山,因其飛揚跋扈,李逵接過招安詔書,一把撕得粉碎,招安失敗。朝廷又派童貫攻打梁山泊。山寨十面埋伏,挫敗了童貫的兩次進攻。童貫逃回東京,高俅又調遣十節度兵力來攻梁山泊。宋江三敗高俅,並將他活捉上山,以禮相待,要高俅轉達渴望朝廷招安之意。高俅去後,宋江又派燕青去東京,燕青透過李師師求得徽宗下詔,沒過幾天,殿前太尉宿元景上山來宣讀詔書,宋江領著眾山好漢接受了招安,打著“順天”“護國”旗幟,到東京接受徽宗檢閱。 從此梁山泊義軍接受招安了.
-
5 # 相濡以沫5314035318487
水滸傳這就和現實一樣。招安是必要的。如果不招安。時間長了朝廷實力肯定比一個小小的梁山大。時間久了朝廷就會攻打。是守不住的,最後都的完完。再有就是宋江想當大官。正好合意。招安首先讓燕青去找了李思思。然後就是透過宿太尉
-
6 # 秋若出
第一:那是歷史的原因.農民起義最後的結果都是沒有明確的目標,就是為了推翻舊王朝,至於建立什麼制度,農民還根本不知道;第二:宋江放走高俅和招安也是為了給兄弟們找個名分和出路。
第三:宋江和很多梁山好漢都是被奸人迫害而逼上梁山,他們骨子裡恨得是奸人而不是朝廷,所以他們選擇招安!
-
7 # 馨雅閣主
宋江為何要招安?用了哪些招數呢?
喜歡水滸傳的朋友,一想到宋江促成招安這件事,很多人都內心比較糾結,覺得宋江就是因為招安,才把梁山眾好漢的前程給斷了。連下面的戰將都知道,一旦招安,後果不堪設想,那麼宋江就不知道嗎?既然宋江知道,在水滸傳中,宋江為什麼還要堅持招安呢?他用了哪些招數呢?原來這才是他最在乎的。
我們暫且不管宋江知不知道,一旦招安後果將會如何。在水滸傳中,宋江表面上說,招安是為了兄弟們將來有個安身之處,不至於在這個山寨,為世人所稱為草寇了。梁山泊雖然是一個好地方,大家在這山寨中過得也快活,但是終究不是一個長久之地。別的不說,就是吃與喝,時間久了也是一個問題。在水滸傳中,宋江之所以多次帶領軍隊下山,又是打祝家莊,又是打高唐州的,真正目的其實就是為了搞糧草,弄錢財。其實,他們在梁山泊是沒有安全感的,尤其是山寨之主,考慮這些人的吃與喝的問題,是一件挺令人頭痛的事,有時候還得考慮朝廷對他們是否要嚴打的問題。宋江表面上聲稱招安是為了大傢伙將來有個安身之地,有個長久之所。其實,下面的107將大多數人都知道,招安之後,後果不堪設想。就像燕青這個人就知道。他的見識甚至超過了他的主人盧俊義。當初盧俊義打完反賊之後,要帶著燕青歸順朝廷的時候,燕青就勸盧俊義不要去朝廷,不然後果不堪設想,但是盧俊義執意不聽。
結果呢?結果盧俊義被奸臣所害。還像魯智深也一樣,一來他對世俗是厭倦了,二來他知道如果一旦被招安的話,後果是很慘的。像武松他本身就對朝廷絕望了,武松在沒上到梁山之前,受盡了奸臣的陷害,他的遭遇雖然與林沖不同,但是同樣都是受奸臣所害。所以武松也去出家了。
林沖當然是不會去朝廷的了,只要高俅在朝廷為官一日,林沖絕對是不去朝廷的。以宋江的才智,難道還不及下面的107人嗎?他之所以為寨主,就是這個人善於謀劃,精明才幹,他不可能不知道自己的前途,兄弟們的前途是什麼的?他深知一旦被招安,不光是107將的前途堪憂,自己的前途也堪憂,那麼宋江為什麼還堅持招安呢?有的人認為他是利慾薰心,想為官做宰。這種說法有一定的道理,但不完全是。宋江這個人是有點兒官迷,但是不讓他做官,他也能忍受得住。這人做官主要是為了報效國家,他是很愛國的。與這相比,更重要的是這個人,一生最大的理想就是所謂的名垂青史。那他用了哪些招數呢?
第一招是為了上位,掌握梁山執政大權,這裡面的招就很黑,你需要細細研讀去理會;第二招就是換招牌。把反貪腐反政府起來造反的聚義廳換成了講義氣忠於皇帝的忠義堂;第三招就是改路線,鼓吹和平和發展是當今世界的兩大主題,只反皇帝手下的奸臣,不挑戰皇帝的霸權地位;第四招就是積極參加反恐。似乎他造反是反奸臣,別人造反就是恐怖分子,積極主動要求參加皇帝組織的反恐行動,帶領手下的一幫兄弟去打方臘;第五招就是排斥過去跟晃天王造反的兄弟,建立自己的嫡系部隊,這些嫡系部隊主要由知識精英,舊軍官,過去皇帝手下的愛將,小偷和盜竅高手,裹挾大部分人去為皇帝服務。
-
8 # 一丁一
宋江,《水滸傳》中,(1073—1124)字公明,山東鄆城宋家村人,縣城一小吏押司,綽號呼保義,及時雨,孝義黑三郎,天魁星下凡,身材短小,面相黝黑,仗義疏財,愛交朋好友,打抱不平,最終逼上梁山。
可你就是一反賊,土匪頭頭,反政府武裝,封建朝廷豈能容你,先安撫,再高官厚祿,後消耗,早晚得弄你,被高俅等四大奸臣陷害,喝毒酒與李逵同死。
宋江一心當官,怎奈無法溝通朝廷,你一小縣府押司何年何月,如今做大,朝廷無奈,談判有碼,正合本意。
招安,燕青見思思,宿太尉聯絡溝通朝廷,兩勝童貫,三敗高俅,阻林沖殺高球,以禮相待;活捉呼延灼立馬下跪。
提拔關勝壓林沖;感化武松,魯智深.,三人極力反對招安,還有李逵。
排座次,揉沙子,大換血,培養親信(晁蓋天王中箭死後)。
-
9 # 啊嚏老師
相信看過水滸的觀眾老爺們最為憤懣的時候,就是看在杭州與方臘大戰之後,梁山眾頭領中只有25位還活著的時候了。這個時候大家難免會罵一句宋江小人,的確,梁山的快速衰敗確實在於宋江選擇了招安。那麼我們就需要分析一下,到底是什麼原因讓宋江一門心思的想要朝廷招安? 水滸傳講述的是一群底層的百姓混跡於官府,卻被打壓的故事。這些人基本上是無業遊民,而且沒有受過很多的教育,比較的愚昧。如果仔細讀水滸傳的話,我們就會發現,梁山好漢基本上是不受法律約束的。他們完全架空於正常的主流社會之外,事實上說他們是草莽英雄是對的,說他們是一股破壞社會的力量也是對的。如果沒有宋江的話,梁山好漢的下場一定會很悲慘,最後的結局可能就會像方臘一樣被絞殺,落得一個很慘的下場。 首先,宋江的考慮是自己這一山兄弟日後的出路,以及梁山究竟何去何從。梁山在王倫做山寨之主的時候只有將近1000多的人馬,但是隨著梁山之後不斷的擴張,以及收編附近桃花山,二龍山等多個山頭之後,梁山也已經發展到了幾萬人之眾。 一個最為現實的問題就是,這幾萬人吃什麼穿什麼?也許一開始的時候能夠剪徑搶劫過路的商人,打劫附近的百姓,但這終究不是長久之計。梁山這麼發展下去,商人遲早會繞路過去,而附近的老百姓們搶過幾次之後還能搶到多少糧食嗎?這麼多不事生產的綠林中人的生活對於梁山來說實在是一個雖然遙遠但卻不能不考慮的問題。 其次的原因在於,梁山日後的存續以及朝廷的威脅。大家都知道的是,宋朝幾百年來不信任武將,導致了軍隊戰鬥力十分低下,但是即使戰鬥力再低的兵卒也是職業士兵,也不是梁山這群綠林人士能比的。而且此時的大宋王朝雖然忙於在北方與女真人合作攻打遼國,但明眼人都知道遼國已經堅持不了多久了,一旦朝廷騰出手來要整治自己國家內部的問題,梁山又要如何抵抗? 現在他憑藉梁山上好漢的威名和皇上做交易,讓自己有了籌碼,想要為國效力。反貪官不反皇上,替天行道,這都是宋江一開始就打好的算盤。後來他,征戰大遼,南征方臘,讓宋江有了赫赫有名的身份,也得到了正常社會的認可。而他部下的兄弟們,雖然有的戰死了,但是不管活著的還是死了的,都受到了朝廷的封賞,留名萬古。宋江雖然被奸臣害死,但是他卻獲得了爵位,可以福澤家人。也實現了自己的理想和抱負,同時也為兄弟們開闢了一條光明大道。 後就是,一個機會擺在了眼前。朝廷此時忙於北方的戰事,又恐懼於南方方臘的起義,梁山此時投降必定會受到重用。畢竟,雖然是山賊,但是這麼一支打過很多仗的隊伍,在整個宋朝都很少見,此時投降之後,宋江等人一定會獲得上層的大肆封賞,打幾場仗之後也就過去了。 但不得不說的是,宋江等人錯誤判斷了朝廷對待他們的態度。在蔡京等人的建議之下,一支山賊隊伍成為了最好的炮灰,以至於在攻遼的時候,宋江和吳用甚至想過投降遼國。招安從結果來看是絕對失敗了的,但是對於宋江來說,恐怕這也是個不得不為之的選擇。
回覆列表
宋江骨子裡是官迷,一生只想入朝為官,做好官,可命運給他開了個天大的玩笑,將他一步步逼入絕境,最後上梁山落草為寇,其實他是不想做個反賊的。當他來到梁山後,發現可利用梁山這支隊伍跟朝廷談條件,讓自己重新回到官場,於是開始了他的籌謀。首先他開始培養自己的勢力,受過他恩惠的人都被他拉攏了,又讓吳用設計迫使河北三絕天下無雙的盧俊義上梁山,排座的時候很多跟他關係好但沒有太好戰績的都排到了前面。又命人搞了塊石碣,安排自己是上承天命,替天行道。
當所有的準備工作做完,他開啟了自己的招安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