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森林系仙女

    (一)英國崛起的國內因素的分析

    既然我們認為一個國家外部的崛起實質上是內部力量的一個外延,那麼我們首先就要從其內部探討其崛起的因素.

    1、得天獨厚的地理位置.關於英國的地理位置在美國的軍事學家、海權論的代表人物馬漢《海權論》中寫的特別的確切:如果一個國家處於這樣一個地理位置,即用不著被迫在陸地上奮起自衛,也不會被引誘在陸地上領土擴張,那麼由於其面向大海的單一性,相對於四周是陸地的國家就具有了一種優勢,英國相對於法國和荷蘭就具有這種優勢。英國由於距離歐洲大陸不進不遠,可以避免歐洲大陸的紛爭自由的進行國內的發展,可以自由的進出公海,又有力的控制著一條重要的交通運輸通道----英吉利海峽,種種優勢使得英國的地理位置獨一無二。

    2、穩定的政治環境。英國穩定的政治環境可以使英國保持國內政策的連續性,可是實現國家的長遠的發展戰略,而不至於使國家的政策隨著政治動盪的環境朝令夕改。英國最早確定了憲政制度,1688年光榮革命後確立的君主立憲制度被稱為“議會之母”,政治制度的確立和穩定為國內的發展保駕護航。除此以外,英國具有島國的特性,推行漸進、連續的政策,注重慣例和傳統,形成了一部不成為的憲法。正是這些特性使得英國避免了法國大革命那樣激進的變革。

    3.國內積累、重商主義、殖民地。英國從一個小小的島國最後發展成一個日不落帝國,其實是它內部力量的一個外延的過程。英國在18世紀60年代完成了工業革命,國內積累了大量的工業產品,同時由於英國國土的面積狹小,資源短缺,迫切需要廉價的原料產地和廣闊的商品市場——殖民地。但是英國的殖民地和葡萄牙和西班牙的殖民地有很大的不同,英國經濟的發展觀念很快的由貨幣平衡論發展為貿易平衡論,由赤裸裸的掠奪金銀轉變為透過貿易交換商品來獲取經濟增長。於是英國對外擴張的最直接的目的就是為了通商,開放殖民地國家的市場,與英國可以進行自由貿易。

    (二)英國崛起的外部因素及其外交政策的分析.有人說過這樣一句話,一個真正偉大的民族決不屑在國際舞臺上扮演一個次要角色,甚至也不屑在國際舞臺上扮演一個頭等角色,而一定是一個獨一無二的角色.下面我們來探討一下英國在國際舞臺上的獨一無二的因素。

    離岸平衡手的角色。馬漢在其代表作《海權對歷史的影響》中這樣寫到:“英國的主宰地位主要是因為由於它能作為爭執中的第三方,作為一個平衡器起到一個決定因素的作用,英國之所有具有這樣的能力是因為島國的位置大大加強了它的防衛能力,使之集中精力發展工商業,避免戰爭的滋擾。”這與國際關係理論中進攻性現實主義米爾斯海默在其代表作《大國政治的悲劇》中的觀點不謀而合:英國和美國在國際關係中都扮演了一個“離岸平衡手”的角兒。

    大陸均勢的外交政策。英國史學家塔斯布斯說過這樣一句話:歐洲不論上演什麼悲喜劇,均勢是永遠的鑰匙。英國的大陸均勢政策主要表現為透過維持和左右兩個實力大致相當的集團互相制約和抗衡,避免歐洲陷於任何一個大國或國家集團的支配和控制下。在局勢相對穩定或不明朗的情況下,英國對歐洲事務儘量保持“超脫”態度,在均勢遭到破壞或受到嚴重的威脅時,給與抗衡者以支援。歷史上的路易十四、拿破崙法國挑戰過均勢,歷史上的威廉德國、希特勒挑戰過歐洲的霸權但是無一例外都失敗了,很大程度上就是英國大陸均勢政策。

  • 2 # 舊時茅店溪橋見

    靠的是打敗不要臉的西班牙,葡萄牙,法蘭西帝國,而且不要臉的侵略殖民地進行升維打擊。

    大英帝國確實大,達到什麼程度呢。一戰之後,大英帝國國土面積達到三千多萬平方公里,人類歷史第一。號稱日不落帝國。二戰之後,世界格局迅速改變,各殖民地發生民族解放運動,美國和蘇聯迅速崛起。英帝國解體。

    戰爭掠奪是最簡單的原始資源積累方式。歐洲工業革命如火如荼時候,世界各國其他地區還在農耕時代,中國明朝正在閉關鎖國。

    英國先是從葡萄牙手裡拿下印度,然後佔領澳洲。在隨後的反對法蘭西戰爭中,英國藉此機會佔有了法國,西班牙等很多海外殖民地。從法華人手中奪取加拿大。對於中國,兩次鴉片戰爭略去大量賠款和香港。

    隨後英國將視線移到非洲,烏干達,埃及等一大片地方成為英國殖民地。

    一戰之後,英國更是達到巔峰,奪取了德國大部分的海外殖民地。成為真正的日不落帝國。

    簡單而言,英帝國擴張的過程,一是靠打敗,奪取其他帝國殖民地。二是依靠高一維度的堅船列炮攻打還是冷兵器為主的各地殖民地。再加上,不要臉,毫無羞恥心的人格,最終成就日不落帝國。

  • 3 # 神遊古今

    我認為原因有兩個:一、英國是島國,雖然它航運發達,但並不適合運送大規模兵力;二、英國武器先進,到落後地區士兵作戰可以以一當十。

    抗美援朝戰爭後,彭德懷元帥說:“西方侵略者幾百年來只要在東方一個海岸上架起幾尊大炮就可霸佔一個國家的時代是一去不復返了。”這番話說得既讓人豪情萬丈又屈辱心酸,同時也形象地說明了帝國主義靠先進武器就大肆侵略和其他國家落後就要捱打的道理。

    英國大搞殖民擴張的時候正是它的資本主義興起至工業革命完成的時候,它一邊在世界各地的落後地區大搞船堅炮利一邊蒐括財富回國加速國內發展,再用更先進的武器侵略更多的落後地區。

    英華人靠血腥的武力擴張和殖民統治變成了不以為恥,反以為榮的、所謂的“日不落”帝國。但是,綜合考慮面向全球的海上運輸能力以及其先進的武器裝備,英國的殖民擴張基本上是不用大規模士兵作戰的。

  • 4 # 海中巖haha

    主要是靠科技和游擊戰的戰略。英軍科技先進這個大家都承認,所以有人說這是降維打擊,就象外星人打地球人降維打擊,其實不是那麼回事,科技先進是不錯,也只不過形成了代差,最多能和敵人形成百倍的傷亡,但想擴充如此大的領土也是做不到的。英軍主要還是靠的游擊戰的思維加上科技先進形成的心理優勢。

    最典型的就是中英的鴉片戰爭了,英軍採用的就是標準的游擊戰法,林則徐認為英軍船堅炮利,打起來英軍肯定有優勢,但劣勢就是萬里出擊,人數肯定不會太多,夷兵再多也不過上萬,中國軍隊不僅可以十當一,還可以百當一,只要組織好軍隊,編好團練打,肯定能打得過英軍。事實也確實如此,英軍在廣州沒找到便宜,就一路北上,先打下定海搶了一票,然後北上天津威脅清政府。道光皇帝嚇得趕快求和,讓回廣州去談,先免了林則徐,琦善一到廣州為了表示和談誠意首先就解散民團調走軍隊,造成空虛,談不成再打,英軍就能佔廣州了。佔了廣州也沒有,英軍太少不得到清政府承認控制不了佔領區,必須打到清政府承認佔領香港的合法性。就去打上海,沿江而上打南京,一路上都沒有和清軍主力打過仗,英軍總是以多打少,雖然總數只有一萬人,但和英軍打的清軍從來沒有一萬以上過,形不成數量上的優勢在必行,別說英軍船堅炮利,就是拼冷兵器,英軍也能打勝仗啊。大清國軍隊雖然多,但投送能力差,後邊的軍隊還沒到,前邊的已經被消滅了。打幾仗就能形成心理優勢,等敵人怕了,幾百名英軍佔領幾萬人的城市就不難了,還可以招偽軍。八國聯軍時英軍中就有大量的華人印度人黑人。

    這是英國碰上中國這樣的大國,如果是非洲那種小國,就不用動手,只要出點錢讓這個小國去打那個小國就行了,必要時打一下,幾名英軍裝備了以重機槍打死上萬黑人後,名聲傳出去,就把黑人嚇破了膽就沒人敢打了。然後就可以招偽軍統治了。

  • 5 # 風水及命理大師

    英國當年龐大的皇家海軍艦隊,天下無敵,獲得制海權,從公元1850年到1950年,大英帝國稱霸地球一百年,在全球各地搶了是英國本土面積一百多倍的殖民地。

  • 6 # 秋葉翁

    大英帝國貌似沒動用大批次軍隊就實現了領土擴張。當我們提到英國的時候,往往與日不落帝國相聯絡,英國鼎盛時期其勢力範圍遍佈歐洲、美洲、亞洲和非洲,而這些疆域的取得似乎並沒有動用大量的軍備就取得了,為什麼會是這樣的呢?

    翻開中國歷史,每一次戰爭都是靠人堆出來的,動輒上百萬,從夏商周的牧野之戰到新中國成立之前的抗日戰爭,難怪有人會提出這樣的疑問。

    從16世紀英國取得海上霸權之後,英國在歐洲以外幾乎沒有遇到真正的對手,在美洲他的對手是拿著弓箭的印第安人,"在非洲是一群連刀劍都不齊全的原始狀態的部落,到了亞洲敵人雖然武裝齊全,訓練有素,但冷兵器的亞洲還是要比擁有火槍火炮的英國軍隊實力不在同一數量級上。此時英國靠他的武器、軍事優勢在歐洲以外幾乎入無人之境,所以才會好像是兵不血刃就獲得了日不落帝國的控制範圍。

    八國聯軍從廣東登入,直驅北京不過5萬人,卻能夠把號稱幾百萬的清軍打得落花流水,可見武器和軍隊差距是多麼大?

    而在歐洲,英國要面對的和他在同一水平的軍隊,英國就不再有優勢了,此時為了獲得一寸土地都要付出代價。百年戰爭(Hundred Years" War)是指 英國和 法國,以及後來加入的 勃艮第,於1337年 - 1453年間的戰爭,是世界最長的戰爭,斷斷續續進行了長達116年。

    到了二次世界大戰英國幾乎頂不住德國的進攻,如果不是美國參戰,英國似乎只有投降。16世紀英國能取得驚人擴張速度,是在其與西班牙海戰之後取得的。1588年英國海軍和西班牙無敵艦隊進行的一場大規模海戰,以無敵艦隊的徹底失敗而告終。英國的這場勝利牢固地樹立起了作為世界頭號海軍大國的地位,直到20世紀它還保持著這種海上霸王的地位。

    從此之後英國擴張的目標都是世界上的薄弱地方,英國才會輕鬆獲得殖民地。當英國獲得海上霸權之後,歐洲很快有了地理大發現,為英國海外擴張提供了廣闊的空間,到了十八世紀英國發生的工業革命,使英國的海外擴張有了強大的經濟保障,大英帝國才會在十八世紀以後創造奇蹟。歷史上的軍事實力相差多的例子並不多,古希臘的壓力山大就是其中之一。亞歷山大軍隊並不多,只有步兵3萬,騎兵5千,戰艦160膄,卻能征服幾乎半個世界,在古希臘時代世界的發展不平衡有多嚴重?差距有多大?那時世界上沒有幾個國家,有實力的更少,亞歷山大才會如此偉大。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做了七八年PMC,怎麼找到突破口,避免一個經驗用十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