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小王和你講道理
-
2 # 歷史緣來有此
唐朝公主的地位比其他朝代的公主要高嗎?
在古代女子一般都是學習棋琴書畫和女工,不管是富家女還是青樓女都是琴棋書畫,加女紅,普通人家女也是是女紅和家務勞動。棋琴書畫自然很好明白,那麼女工是什麼呢?女工主要是指女子所做的針線、紡織、刺繡、縫紉等工作和這些工作的成品。舉凡婦女以手工製作出的傳統技藝,像是紡織、編織、縫紉、刺繡、拼布、貼布繡、剪花、漿染等等,就稱為“女紅”。在封建統治社會下女子都是學習這些的,而公主作為皇家女子中的貴族女更是不可少的。
但是在唐朝,很多女性在家裡面都是要讀書學習的,不過,數字號明白很多道理,尤其是唐朝更是出了歷史上唯一的一位女皇帝(武則天),唐朝的女性受教育程度高,甚至於在政治方面都有女性的一席之地,太平公主、上官婉兒、韋后、安樂公主,這些都是手握重權的女人們,自然可以去追求自己真正想要的生活。公主是一個有著很高地位的女子,而唐朝是中國歷史上最繁盛最富饒的一段時期,唐朝的都城長安城是世界上最繁華的都市,是世界經濟文化交流中心,同時唐朝是中國古代風氣最為開放的國度,尤其是唐朝的貴族,風氣之開放,令人咋舌,尤其是唐朝的公主,一度到了無人敢娶的地步,只是由於她們地位高於駙馬,。唐朝年間,公主們的地位向來很高。照常理,一般兩國之間和親,皇上都是派宮中室女冊封為公主,然後遠嫁和親,可見公主地位非同一般。
而且古代女子都必須遵從“三從四德”,中國古代是注重女性道德的,尤其是過門的妻子,更是要注重婦德。唐朝的公主,卻是私生活比較混亂的。比如太平公主,是武則天的女兒,她為人妻時,與多個臣子私通。並且唐朝時期允許婦女離婚和喪偶再嫁。而公主作為專制君主的家庭成員,又享有崇高的地位和優厚的待遇。
唐代公主“視正一品“,還配有邑司令、丞、錄事等屬官分別掌管財貨出入、田園徵封之事。公主不僅在政治上尊崇,而且還有優厚的經濟待遇。唐高宗以前,公主實封三百戶。除了不能參與政治外,唐朝的公主算是很自由的了。另外在男尊女卑的古代社會之中,唐朝的駙馬地位遠不及公主讓一個男子受制於女子,
以上這些不能看出唐朝的公主確實有著高貴的地位和很大的權力。
-
3 # 束髮
不光是公主,唐朝時候女性貴族地位似乎比別的朝代都高一些。
當然,這與唐朝包容、開放的氛圍有很大的關係。
第一 她們可以自立門戶,並且,她們沒有出嫁從夫的觀念。
比如這個和離書
凡為夫婦之因,前世三生結緣,始配今生之夫婦。若結緣不合,比是冤家,故來相對…既以二心不同,難歸一意,快會及諸親,各還本道。願娘子相離之後,重梳嬋鬢,美掃娥眉,巧呈窈窕之姿,選聘高官之主。解怨釋結,更莫相憎。一別兩寬,各生歡喜。
女子可和離,可再嫁。無精神壓力~
第二 自己也有繼承權。經濟地位決定她在家的地位。
第三 她們不必躲在家裡大門不出二門不邁。
比如這個
Sunny明媚,天氣好的時候可以騎馬出去玩。出去玩也就罷了,還拉幫結夥。拉幫結夥也就罷了,還讓人畫下來了。
再看這個
不出去玩,也可以琴管笙簫,以樂會友。楊貴妃琵琶彈得好,舞蹈跳的高,沒準也是從小玩出來的。
普通女子尚且如此,何況公主了,至少盛世的時候是這樣的。
高陽公主和辯機的故事比較轟動,也不過因為高陽的駙馬是房玄齡的兒子,換一換,辯機應該不會死。也不是什麼大事,畢竟她爹李世民還搶了弟媳婦呢。
太平公主那更是了不得,則天皇后和高宗李治的女兒,從小萬千寵愛於一身。
後來面首無數,好的還還給她媽送去。
要風得風要雨得雨,差點連李唐的江山都要了去。
再說李顯的安樂公主,那簡直是比太平還要囂張。只不過沒有姑姑的腦子,皇太女沒當上,也沒撈個好結局。
-
4 # 指禪
還好吧 漢唐的時候公主都不錯 主要是社會比較開放 龔祝能拋頭露面 個別公主權力會比較大 但是後世也做了相對的控制 比如 明朝萬曆 公主被太監逼下跪認錯,駙馬被太監群毆兩次的倒黴夫妻 壽寧公主與駙馬冉興讓 明神宗胞妹為永寧長公主選駙馬,由司禮監太監馮保負責。馮保在收受賄賂後選擇京城中一位身患癆病的富家子弟梁邦瑞 婚禮當日,梁邦瑞竟鼻血不止,沾溼禮服,幾乎不能完成儀式,而太監們竟還堅稱是掛紅吉兆。梁邦瑞在結婚後又遭到太監、宮女屢次勒索,且被打罵,不到兩個月(5月9日)便告身亡,永寧公主竟終生不識閨房之事。
-
5 # 龍嘯飛羽
公主地位對比就是女性地位的對比,就離不開古代三綱五常的討論。在先秦時期太后、公主影響朝政的事情很多,這也是秦始皇為何不設皇后的原因之一,也是要求不允許設皇后,二世和子嬰都沒有皇后。而到了漢朝,董仲舒提出了三綱五常,這時候的三綱五常只是強調了主從地位,君臣、父子、夫妻,君主臣從,父主子從,夫主妻從,只是有個尊卑概念,女性地位並沒有如何降低,也有了漢朝舉案齊眉的美談。漢唐公主可以影響朝政。而到了宋朝,朱熹再次給三綱五常定義與天理結合,君為臣綱、父為子綱、夫為妻綱,把女性地位徹底打落,別說公主了,即便是太后也受到層層枷鎖,公主不能自由自在了,地位明顯降低了。
-
6 # 棲鴻看紅樓
是的。
不止公主,唐朝的女性地位,在封建社會里確實是比較高的。
因為唐朝是一個開放、繁榮的朝代。在唐朝時甚至有人動議,允許女子參加科考,允許女子做官——最終沒有實施,但有這樣的提議,就可以看出女性地位之高了。
武則天與李治“二聖臨朝”就不用說了,其後的太平公主、安樂公主、韋皇后、上官婉兒等等,都是女子參預朝政的代表。當然是因為女性地位高,才會形成這樣的局面。
回覆列表
唐朝是個開放的國家,經濟繁榮昌盛,政治開明,文化程度極高。在一些統治者的勤政治理下,唐朝出現了貞觀之治”和“開元盛世。”
科舉考試中出臺了殿試政策;唐詩遍佈國內;國力方面,唐朝時期,中國成為領土最大、實力最強的國家;
人們的精神文明也上升了一個新高度;唐瓷器、唐三彩更是璀璨奪目……有了這些的物質基礎和文化基礎,唐朝的人口快速增加,生產力也有所提高。
當然,這也跟唐代較為完善的婚姻制度有很大的關係。
唐朝公主為何可以三嫁,看古代婚姻制度,我只服唐朝
一、大唐盛世下的開放文明婚姻制度
唐朝的婚姻制度相比其他朝代更加開放、更加人性化。眾所周知,古代對女性地位的歧視非常明顯。在當時的男系社會中,很多女性喪失了自由,而且在很多方面都必須服從於男性。
比如古代的男子可以娶妻納妾,有的男子還不滿足於家中的妻妾,出去花天酒地。而女子則只能嫁雞隨雞,嫁狗隨狗,一生服侍一夫。只要稍微有點錯誤,丈夫便可以休了她。而且被休的女子基本上很難再嫁,因為不符合禮法和傳統道德。
唐朝公主為何可以三嫁,看古代婚姻制度,我只服唐朝
在古代,女子被夫家休了之後會成為婆家的一種恥辱。所以很多女子在被休之後就自盡了。唐朝經濟繁榮,政治開明,國家政策開放,因此在婚姻制度上就比較人性化。女子離婚之後還可以選擇再嫁。
唐朝法律規定女子離婚之後沒有孩子的可以再次嫁人,而且並不違反禮法,甚至成為一種常態,皆被世人認可。
相反,那些離婚後為了保守節操選擇不再二婚的人並不被世人稱讚。這和唐代的政策有很大的關係!
首先,唐朝經濟的繁榮吸引很多外國使者來拜訪,他們帶了不同異域的文化,潛移默化地影響了人們的思維方式和思想觀念。
唐朝公主為何可以三嫁,看古代婚姻制度,我只服唐朝
其次,開明的政治讓很多女性擁有了相對的自由和選擇的權利,人們思想觀念更加開明,對離婚後再婚的現象都司空見慣,不會覺得有辱門風。
唐代的公主就更加自由了,以致都出現二嫁,三嫁的現象。 唐玄宗的女兒齊國公主就嫁了三次:第一次嫁給了張公子,第二次嫁給了裴潁,第三次嫁給了楊敷。
最後,統治者為了人口的增加,還將結婚率和人口增長率作為地方官員績效的考核因素。因此即便是窮困的單身狗們朝廷也會安排地方官員幫助他們籌集禮金,儘快脫單完婚的,是不是很羨慕呢?
二、造就不同姻緣的不同的結婚方式
唐朝的婚姻種類有很多。有為了人口增長的強制性的官婚;也有為了加強兩國友好交易的和親通婚;還有發生在貧困百姓之間,為了節省婚禮費用而借某種理由結婚的……
除此之外,還有一些光是從字面意思就很明確目的的掠奪婚、典賣婚、入贅婚、收繼婚和冥婚。這裡值得一提的是收繼婚。
大名鼎鼎的中國第一個女皇帝武則天被高宗收繼為婚,從武才人變成了皇后,最後成為了中國第一個女皇帝。
唐朝公主為何可以三嫁,看古代婚姻制度,我只服唐朝
這種做法其實違反了常禮,是統治者效仿突厥婚姻禮俗的表現。所以深受當時世人的詬病。這些婚姻大都是因為經過隋唐時期戰爭的破壞,人口急劇下降,為了增加人口,保證生產力,所以統治者出臺了很多政策來完善婚姻制度,保證人口數量的增加。
當然,收繼婚的實行應該是出於統治者自己的私慾而制定出來的一種違背中國傳統綱常倫理的婚姻。
三、精緻講究的婚禮環節
唐朝的婚禮程式比較繁冗而且很講究。婚禮大多數是在傍晚舉行的,從“婚”這個字便可以看出來了:女子黃昏時刻的姻緣即為“婚”。
但是從這天的早上人們便開始忙碌了,唐朝婚禮遵循六朝留下的“六禮”儀式,首先是納采。
就如現在的相親第一次見面,男方帶著禮物去女方家中表示來意,女方如果收下禮物便表示同意。然後就可以問女方的名字了,再交換生辰八字,這個環節叫“小定”。
唐朝公主為何可以三嫁,看古代婚姻制度,我只服唐朝
再然後就是納吉、納徵,這是訂婚的環節。一般送女方的是財物,如果女方是名門望族,那麼納財就叫“陪門財”,在當時比較盛行納財,因此很多人因為女方索要的高價財禮而望洋興嘆,甚至決定終身不娶。
然後訂好婚後便是請期,就跟現在的請帖一樣,擇好良辰吉日,寫在請帖上,就可以準備婚事了。
最後的環節就是親迎,也是“六禮”中非常盛大的場面,就像電視劇裡一樣,新郎騎著駿馬,率著樂仗隊,抬著花轎敲鑼打鼓的來接女方。然後於黃昏的時候在男方家中拜堂成親。最後進入人生四大喜事中的洞房花燭環節,這樣整個婚禮的過程才算完成。
所以唐朝的婚姻還是很有講究的。
四、尊崇禮法,講究門第的婚姻禁忌
說到講究,不得不提一下唐朝的婚姻禮俗約定。
(一)婚姻關係的確定要立婚書。婚書是證明兩個人婚姻關係成立的標誌。就如現在的結婚證一樣。如果沒有婚書但是有旁證也是可以的,或者是女方接納了彩禮就表明這門親事談成了。
(二)遵循“一夫一妻”制,可以納妾,但是妻子只能有一個。有了妻子不可以再娶妻,否則就犯了重婚罪。而且不可以以妻為妾,以婢妾為妻。否則,這就是違背了婚姻法律,亂了禮法,無視統治者的權威。
唐朝公主為何可以三嫁,看古代婚姻制度,我只服唐朝
即便是妻子膝下沒有孩子,而妾生了兒子,那麼這個孩子應該給妻子撫養,妾的地位仍然低於妻,只能說以後的生活與之前相比會好過一點。所以很多名門望族是絕對不會讓自己的女兒做妾的。
位於妻妾之間的還有一個媵,就是出嫁時陪嫁的人。但是媵通常情況下也不能取代妻的位置的。所以唐代還是很看重身份地位的高低卑賤之分的。
(三)同姓之間不能結婚,輩分不同不能再婚。唐朝對同性之間結婚處以徒刑兩年的罪,同姓又同宗處罰更嚴重。還有不能和輩分不相等的結婚,比如舅舅和外甥女,這樣不僅有違常理還錯亂了輩分,無視禮法,會被強制離異的。
(四)服喪期間不能結婚。中國素來以孝道治天下,倡導百善孝為先。如果父母去世,理應守孝三年。而且三年期間不能結婚,必須三年喪期滿後,喪服脫去才可另配婚姻。
(五)官員不得在其治理境內和百姓結婚。這樣做的目的一方面是為了避嫌,防止地方上的偏私。另一方面是為了怕官員濫用職權,強搶民女。
(六)不得娶親屬的妻子和愛妾。當然了,這一條禮俗禁忌在外親方面就比較寬鬆了,像唐代出現收繼兄弟的妻妾也是多見的。就如上述所說的武才人和唐高宗的收繼婚一樣。
五、重視身份地位限制的婚姻禮俗
即便是如此開放的唐朝婚姻制度,但重視門第,主張門當戶對的觀念還是存在的。不過隨著社會的發展,人們觀念也有所改變。
在社會上崇尚門第之風盛行,而在士庶上,則有所改變。人們面對權勢和財富的誘惑,會互通婚姻,而不是僅限於名門貴姓,即當時世人所崇拜的盧、李、崔、鄭這四姓,錢財的誘惑甚至能吸引那些高門之女。
唐朝公主為何可以三嫁,看古代婚姻制度,我只服唐朝
但是還是有良賤的身份限制。“良”是自由身份的百姓,“賤”是沒有自由身份,終身服役他們的人。他們即使被主人看上,也是沒有名分的,而且賤民中的奴婢必須得到主人的“放良”文書才可以恢復自由之身,否則只能終身為奴。
婚姻對國家治理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對社會來說,婚姻制度的完善有利於人們正常的繁衍生息;
對國家來說,國家的生產需要人口,一個好的婚姻政策可以刺激人口的增加,帶來更多的生產勞動力,讓國家能夠繼續長時間發展;對家庭來說,婚姻政策可以規範家庭成員的行為,維持和睦的家庭關係;
唐朝公主為何可以三嫁,看古代婚姻制度,我只服唐朝
對個人來說,一份好的姻緣可以讓人體驗到生活的充實和美好,有利於社會的穩定統治。大唐出現盛世的局面離不開這些嚴密的婚姻法律和開放的婚姻政策。
只有人們的家庭生活幸福美滿,夫妻和睦,社會才不會有盜賊出入。社會秩序也會穩定,正常的運轉。
統治者也方便管理百姓和國家。在這樣的太平盛世下,人們才能安心生產,創造更多的財富來滿足更多新增人口的需要,國家才可以持續健康的發展至幾百年甚至更長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