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與軒有約
-
2 # 張翰晨
小孩子正常,這是因為目前不熟悉,分享是應該的,但不能頻繁,也要相互分享,熟悉了以後就是好朋友了,我家經常分享,還分享自己家做的吃的
-
3 # Richard媽育兒
能很大方的分享自己的玩具,說明是一個積極樂觀並愛交朋友的小朋友,喜歡把自己的快樂和私有物品分享給他人,說明他和其他小朋友之間的關係非常和諧融洽。現在的小朋友基本都是獨生子女,自我為中心,獨佔性也比較強。
你提出的問題,我理解的是孩子是因為怕別人不和他做朋友,所以才會大方的分享自己的玩具!
首先這種時候,作為家長,要給孩子進行感情疏導,喜歡和小朋友一起玩是一件非常好的事情,自己的玩具能分享給別人,也是一件特別幸福的事,因為你自己玩玩具很開心,所以要把你的開心分享給別人,這樣你們都會很開心!
其次就是,不要讓孩子產生這種極端片面的想法,並不是因為不分享玩具就不和他做朋友,別的小朋友會這樣說,是因為想玩你分享的玩具,因為看到你玩的很開心,所以他也想和你一起開心,一起玩耍!
美國心理學家威廉.傑姆斯曾說:“人性最深處的需要是渴望別人的讚美,這是人類之所以有別於動物的地方。”所以說。孩子不管是在物質上進行分享還是在精神上與他人分享,我們都要積極的給予鼓勵,讚賞。讓孩子認為分享給別人是一件值得高興的事,同時還能交到很多好朋友,大家都能分享你的開心和快樂!獨樂樂不如眾樂樂就是這個道理!
-
4 # 清淺流年
小孩子就是這麼單純直接呀,心理怎麼想的就怎麼說,再正常不過了,這也是孩子們的可貴之處。作為家長來說,沒什麼可苦惱的。家長教育方式和孩子的成長環境不一樣,導致孩子的性格也不一樣,有的孩子特別喜歡跟別人分享,零食,玩具,什麼都願意給別人;有的孩子就喜歡獨處,不喜歡跟別人交流,也不分享玩具;還有的孩子特別喜歡搶別人的玩具,而自己的玩具又不讓別人碰。俗話說,林子大了什麼鳥都有,帶孩子久了各式各樣的孩子也都能遇到。
如果是你家孩子不分享的話,你可以私下教育他,開導他,引導他,也要尊重他,不要說:“你上次還玩人家的東西了呢,你為什麼就不能讓人家玩你的?”分不分享讓他自己決定,你只要引導就行了。
如果是別人的孩子不跟你家孩子分享,那你也管不了人家不是嗎?走開,告訴你家孩子這種做法是不對的,不要跟他學習就行了。
-
5 # 小鹿麻麻
關於分享,其實對於孩子而言只有先擁有過。才能學會分享,而什麼是擁有呢?就是孩子要有完全屬於自己的東西,而父母須尊重孩子的意願讓他自己去確定這個東西是否要給別的小朋友玩或者吃。
分享是建立在充分尊重孩子的意願和想法之上的,而不是父母顧慮自己的面子,強迫孩子拿出來。
這樣的“分享”不叫分享,叫強權,就比如有人在你看手機上的照片時,沒沒經你同意就從你手上拿走,還要再翻看別的內容。
在你拿走孩子手上的玩具,遞給親戚或者朋友家孩子的時候,你的孩子就像被搶走手機,偷看隱私的你一個心情。
請把孩子當做獨立的個體,你送給孩子的玩具書籍,孩子擁有它的所有權。這個時候大哭大鬧不是孩子的錯,因為他不知道還有什麼方法可以讓你們知道他的不樂意和委屈。
父母真的要思考一下自己曾經的行為看有沒有問題,讓孩子這麼卑微,孩子現在總是以別人的意願為主而不以自己的意願為先,這樣對日後孩子的成長是不利的。
如果現在孩子不是很大,也可以先觀察一下,孩子給別的小朋友的是最心愛的玩具還是普通的玩具,如果是最心愛的,現階段最重要的是讓孩子學會拒絕,同時讓孩子知道,友誼不是建立在一方的不斷付出,而是雙方都要付出,這部分可以透過繪本告訴孩子
如果他分享的是其他一些可有可無的玩具,那麼,可以認為孩子覺得和這個小朋友的感情更重要。
父母的話一定要多和孩子交流,知道他的分享是發自內心的,還是委屈求全。
-
6 # 駱兒
小孩出生到大約15個月都不能感受自己是一個獨立個體,到了15個月以後,幼兒才明白自己是個獨立的個體,自己是身體各個部位的指揮,可以控制自己的小手小腳,看到鏡子裡的人也知道那是自己。
這個驚人的自我發現讓孩子開始把自主意識從身體領域延伸到心理領域。孩子開始嘗試說“不”,而且很快孩子意識到說“不”是很好玩的事,原來很多人的想法和自己不一樣,就上升到了心理思維的看不見摸不著的抽象領域。“原來,每個人都有自己的一套想法,每個人都是一個不一樣的自我”。
既然有了“我”,怎樣才能讓自己強化這個“我”呢?最好的辦法就是在小小世界劃分出自己的地盤,蒐羅一推屬於我的東西。到三歲左右的孩子就特別愛“霸佔”,不愛分享,是寶寶心理發展的一個自然現象。我們要尊重孩子的這種自主意識,以後才能有自主獨立的能力,不隨意跟隨他人,能夠自主思考,應對未來的挑戰。當我們家長意識到這點就不會因為孩子的“不分享”而感到困惑。
做到不困惑才能心平氣和地幫助孩子分析關於分享的事。幫助孩子分析關於分享玩具這件事的整個心理過程。首先說明玩具是屬於他的,“寶貝,這個玩具是你的,你很喜歡,你可以只留著自己玩,可以不給爸爸媽媽玩,也可以不給其他小朋友玩,因為玩具是你的”;接下來孩子可能會問“我不給小朋友玩他們就會不跟我玩了。”這個時候家長就可以說,“那是不是你覺得給小朋友們玩比獨自一個人玩更開心呢?還是隻是怕其他小朋友不跟你玩?”如果孩子覺得就是怕小朋友不跟他玩才分享的話可以告訴孩子,他可以說“不”,因為靠一味地討好是很難交到好朋友的,好朋友應該是可以有自己的東西。如果孩子覺得把自己的東西分享給其他人自己感覺更開心,那就沒必要在意分享的這個事。
幫孩子梳理真正地想法比一味地講道理要重要得多。家長與孩子的溝通交流可以只是傾聽者,孩子小的時候我們就引導他說出自己內心的真實想法。而關於社會交往遇到的事情最好透過以身作則或繪本的方式引導孩子,說太多實屬無效。
-
7 # 老李說娃
一般小孩子在2歲左右進入物權期,認為所有東西都是我的,不希望和別人分享,你的孩子應該不在這個年紀, 因為他已經意識到“朋友”這個概念,不是完全以自我為中心。這個時候我們應該加以引導,使得孩子建立正確的同伴關係
1. 告訴他自己的東西自己擁有決定權。
如果以前家長經常引導孩子做決定,那麼請儘量讓孩子自己做一些決定。不管孩子做出的決定是分享還是不分享,家長都應該尊重孩子自己的想法
2.讓孩子多看一些繪本/書籍
包括兩類
1)強化分享,告訴孩子分享是因為我們能夠得到更多的快樂,而不是因為害怕什麼。例如分享讓我變快樂繪本
2)強調說不的權利,例如學會大聲說不繪本系列,培養孩子勇敢果斷的性格
3. 讓孩子明白,被人喜歡不是必須
站在和孩子一樣的高度,用肯定且堅定的語氣告訴他,如果你不想給,就不用給,因為你不用被人喜歡,爸爸媽媽還有很多人都喜歡你。不要讓孩子養成“討好型”人格。
-
8 # 美好瞬間記錄者
我的孩子現在已經2歲半了,在這期間她已經過了物權期,已經擁有了自己的主見,在這個期間內儘量讓她發揮自己的意見和意願,分享與不分享都是她的權利,但不能搶別人玩具和強行玩別人玩具,盡和她溝通,讓她理解不想,不願意是什麼感受。我不太清楚以後她會形成什麼性格,是情商高還是智商高,但我清楚她以後一定會有自己對事物的正確判斷,自己的為人處事方式,我們只是她的引路人,後面的發展是她自己的選擇,和道路,我們能幫的不多,我只能在現在她還小的時候,讓她有規律,有好的習慣和懂規矩,學會自學,自信,自立,懂自己想要什麼,那麼就發手去做,具體是那種性格,是否是討好型人都不是很重要,重要的是孩子是否開心,是否在做這個事的時候她是開心快樂的,不是她不願意,被壓迫的,或是很壓抑的,如果和她的本心是相反的,那都不是我們做家長願意看見的,孩子是什麼型重要嗎?我覺得重要也不重要,重要的是孩子是生活的快樂,是否按照自己的意願在生活,可能行麼型別對孩子的為人處事,事業有幫助,但在現在這樣一個快速前進的社會里,我們能說清楚未來是什麼樣嗎?我們能只能未來那種生活最適合孩子嗎?我們都不能去為她確定,能確定的是當下,我們能幫到她的也只有引導她幫助她形成她自己的世界觀和人生處事觀,正確與否要也不能完全以我們的觀點來判斷,只要不是違法亂紀犯罪的,儘量都讓孩子自己處理,自己判斷,自己解決,只有她自己經歷了,才能有總結,有自己的感悟。
-
9 # 才智寶貝學堂
小朋友總是大方地分享自己的玩具,說明孩子是個熱情、有愛心,開朗又主動的好孩子。玩具本身就是屬於孩子的,孩子擁有支配自己玩具的絕對使用權。分享不分享,都取決於孩子自己的決定。
孩子是因為不分享,別的朋友就不和他玩,才願意去分享的。其實,交朋友是個互惠的過程,有舍才有得。
父母可以這樣開導孩子:真正的朋友應該共同分享各自的喜樂哀怒。你有一個玩具,分享出來,就能得到兩份甚至是多份的快樂,朋友間彼此分享各自的玩具,就能玩到很多不一樣的玩具了。當孩子傷心難過時,可以和孩子分享,相互安慰,這樣的友誼是值得的。
如果孩子在分享過程中,沒有感受到分享帶來的快樂,反而是痛苦,因為別的小朋友只會享受自己的玩具帶來的樂趣,而不在意孩子的感情。孩子可以跟朋友說出自己的想法,解開誤會,增進友誼。都是小孩子,有做得不好的地方可以相互交流,改正過來。如果孩子還是不高興,那麼孩子完全可以拒絕分享。
-
10 # 圓媽育兒園
親愛的,你好,很慶幸我看到了這個問題,我想我的回答能幫助你的孩子解決當前的困擾。
有人說人之初性本善,也有人說人之初性本惡,但不管怎麼樣,我們都不可否認,我們從一出生就需要陪伴和認可,這幾乎是一個健康的人生一直需要的東西,所以孩子從小就希望被人喜歡,被人接受,孩子和父母相處的時候會在父母生氣之後討好父母,會變地聽話,是因為他感受到了分離焦慮和被拋棄的可怕。
在小夥伴的身上,孩子同樣會被“不和你玩,不和你做朋友”威脅到,那麼這個時候我希望你能這麼做:
第一:不要再對孩子說【我不要你了,我不喜歡你,我走了,我不理你了……】這樣的話,因為長期被分離焦慮影響的孩子一定會被關係控制,這樣的控制就像別的小朋友說一句【不和你做朋友了,你是小氣鬼】這樣的話,你的孩子就會做出迎合別人,委屈自己的舉動,並且這個行為會一直形成認知,繼而影響他一生,所以,讓孩子擺脫關係控制,從父母和家人給予的安全感開始,你要告訴他,不管怎麼樣,我喜歡你,我愛你,經常這樣對孩子說,他會成為一個內心有力量的人,並且受益一生;
第二:你要讓他知道,朋友會有很多,並且不同的階段會有不同的朋友,也許很多人會覺得這個說法太成熟,孩子聽不明白,但是很多時候往往是大人的這種“保護欲”讓孩子困在自己的認知裡,既然我們早已認識到的事實,為什麼不可以告訴孩子,讓他知道,真正的朋友不會奪人所好,真正的朋友懂得尊重,而且在人生的很多階段都會遇到朋友,如果這些人要透過你分享自己心愛的玩具才能和你做朋友,說明他們不懂尊重你,即便你現在妥協了,以後你們還是不能成為好朋友,有時候成年世界裡的規則,對孩子來說,就是獨立人格的養成;
第三:讓你的孩子知道,這個世界上有很多人在愛著他,爺爺奶奶,外公外婆,爸爸媽媽……永遠都不會拋棄他,還有警察叔叔,護士阿姨……所以不被幾個人喜歡,沒有關係,沒有人會被所有人喜歡。讓孩子接受別人的惡意,也懂得自己被世界所愛,讓他學會愛世界和接受拒絕。
第四:讓孩子學會處理關係,告訴孩子在別人要求他分享玩具的時候說:如果你是我的好朋友,你應該向我申請借我的玩具,如果我不同意,你就不能玩,因為這是我的東西,你要玩,就要經過的同意,如果你因為我不給你玩玩具就不和我做朋友,那我以後還會有好多好朋友,少你一個沒關係
親愛的,有時候做父母也是一門功課,我們會不知道怎麼做才能讓孩子被喜歡,被接受,讓他能夠快樂成長,可有時候我們要知道,這個世界始終是成年人的規則,過早地讓孩子接受惡,認識惡確實不好,但我們要讓孩子知道,並不是所有人都會喜歡你,這件事很重要,希望你我在育兒路上共勉~
-
11 # 木木大叔談育兒
其實分享是一件非常好的事,應當儘量鼓勵孩子與別人分享。但是根據您描述的情況,還是要有針對性地引導孩子,不然會害了孩子一生。
養成分享習慣對孩子的好處:其實如果一個孩子在小時候養成與別人分享的習慣,那麼對他一生都有好處。
一個樂意分享的人格局不會太小。很多不願意分享的人,太小氣,格局小,不太招人喜歡。
大部分人還是喜歡樂於分享的人,因為這樣的人情商高,好接觸。
我想起關於俞敏洪的一個例子,就是他讀高中的時候,每週都會買7個蘋果,每天吃一個。有一天他突然想通了,他可以把7個蘋果分享給他的舍友,結果分享之後他的舍友也願意與他分享,他的蘋果就變成了梨、橘子或者其他水果。他說雖然蘋果的數量少,但是水果的種類多了。後來他的事業能夠成功就是得益於他這種分享的習慣,讓人信任他,願意幫助他!
人生就是這樣,因為分享而擁有加倍的快樂,更多樣的享受!
您的情況需要好好引導孩子,否則可能害了孩子。雖然分享的習慣對一個小孩很好,但是您說的情況比較特殊,需要好好引導孩子,否則孩子會為了討好別人而去分享。
因為如果不分享,別的小朋友說就不跟他玩了,所以如果不正確引導,孩子以後就會有不單純的分享目的,就是為了討好別人而分享。這個可能會害了孩子的一生,以後他會可能為了得到某種益處而分享,往嚴重的說以後可能會賄賂別人。
我是木木大叔 ,多年從事海外教育經驗,多年自學兒童教育,為您持續分享優秀的育兒理念和教育乾貨。
-
12 # 創業小浪哥
浪哥發表一下自己的見解,我覺得我們大人教育孩子的時候要注意培養孩子的獨立人格,這個現象其實和一些成年人花錢交朋友都是類似的,其實同樣的道理,別人和你交朋友的目的是什麼?要讓孩子明白交朋友是在一個平等的條件下進行的,你大方的分享玩具,我也對你大方,這是相互的交流合作建立友誼,並不是一方付出一方一味索取的,即使你一味付出換來的也不是真心朋友,當你不能給對方帶來滿足,他就不再和你是朋友,這樣的朋友一定是不要也罷。成年人花錢買朋友也是同樣的道理,花錢請一堆朋友吃飯不一定都是真心的,但是大人心裡明白,可以把控好交往尺度,但孩子需要我們去引導,讓他明白生命中允許有玩伴的存在,但不可深交,不要因為別人的一些無理要求委屈求全,最終導致孩子變成討好型人格。朋友之間一定是相互平等、相互合作才能建立深厚的友誼。不然友誼的小船說翻就翻。誰付出的多誰就受傷的多!
-
13 # 玫瑰夢
如果是我的孩子的話,我會跟他說要學會分享,但如果自己特別喜歡,捨不得跟人分享的東西,不一定要分享,如果別人因為你沒有跟他分享玩具而不跟你做朋友,沒關係,就不要跟這個小朋友做朋友,跟別的小朋友做朋友。
很多時候我們強迫孩子做假好人,但不曾想,如果同樣的事情別人強迫我們做的話,我們未必會答應,那就不要跟小孩一個標準,給自己一個標準。
回覆列表
分享雖然是美德,但不是必須要這樣啊。
如果孩子不願意分享了,而其他小朋友因為不分享就不和他玩,那就引導孩子找其他小朋友玩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