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NowAcceptMyself

    情緒是一個訊號系統,用於向內心傳達我們真正需要和渴求的東西。學會掌控情緒後,你的人生會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因為情緒和行為是互洽的。

    容易被情緒左右的人有個典型的共同點:只去做讓自己感覺最暢快的事情。換句話說,他們把情緒粗暴地分成“感覺好”和“感覺差”兩類,從不去辨別情緒是“感覺”起來很好,還是真的對他們有益。

    直面困境的感覺很不好受,但對人生是有益的。拖延能讓你的情緒緩解,但不能解決任何問題。這個邏輯適用於很多場景:吃一頓健康的午餐,去健身房鍛鍊,打個電話給爸媽。如果你放任情緒支配行為,那麼你的人生不會有任何實質性的進展。你會很納悶,為什麼一直在重複著同樣的事情,無法擺脫那些糟糕的習慣,深深陷在不健康的人際關係中。

    這是因為你不知道如何管理,或者說處理,感覺和你應做之事、應想之事之間的關係。

    管理情緒,意味著把情緒放置在情境中,去分析它源自哪裡,是否對你有幫助,它在向你傳達什麼樣的訊息。其實你完全可以清醒地感知自己,而不僅僅是留意到情緒會擾亂你的生活。要做到這一點,你必須學會管理情緒,安置情緒,然後利用情緒。

    那麼該如何開始呢?

    1. 給你的情緒列個表。

    可以的話,早上起床後給自己列一份清單,寫下此時此刻你的各種感受和想法。即使這些感受和想法是相互矛盾的也不要緊,比如可以先寫“我今天感覺筋疲力竭,像是被掏空了,一點都不想去工作”,再接著寫“這個大專案要完成了,真開心,週末旅行也快到了,我想在那之前把工作趕緊弄完”。

    2. 根據自己的不同需求來安排一天的日程。

    如果你感覺到自己疲憊不堪,跟勉強自己把事情全部做完相比,或許堅持再工作一會兒然後早點下班享受自己的時光會更好。人們往往會秉持一種不切實際的“全或無”的心態。如果精疲力盡,就需要休假;如果幹勁十足,那麼就在接下來的12個小時裡無休工作。然而這兩者都不是合理的做法。

    3. 制定一個“憂慮清單”。

    在你的記事本或電腦的個人區域裡設立一個清單,把你擔心的、憂慮的事情列出來。簡單記下一天裡所有煩心事。如果某件事持續不斷地浮現在你腦海,給它做個特殊標記。然後找個時間坐下來重新翻看你的憂慮清單,屆時你會發現,它們大多是毫無意義的。當然,肯定也有一些是需要關注和解決的。與其反覆斟酌思考,不如制定一個行動計劃來緩和或解決你的困擾。最終,你會透過解決這些煩心事而收穫信心,並意識到你的很多煩心事是多麼的無足輕重。

    記錄你的感受,辨別它們因何而起、對你是否有益,思考對此你能做什麼,這樣你會具備所謂的“辨別不同的智慧”(the wisdom to know the difference),能夠分清什麼是可控的,什麼是你無法改變的。

    但要做到這一點,有一個必不可少的前提:有明確的長遠目標。

    有長遠的目標是管控情緒必不可少的一步,如果你不知道自己長期以來在追求什麼,那麼你就無法判斷什麼是值得付出和承擔的。你辨別不出“有益的壞情緒”和“單純的壞情緒”。

    在評估自己的人生是否成功時,人們往往會用別人的標尺來衡量自己。透過比較,推斷自己的生活是好還是壞,而這本質上是用別人的成功來定義自己的成功。很顯然,這麼做永遠都不會讓人滿足。我們應該做的,是真正地弄清楚我們在渴求什麼,可以是社會層面或是經濟層面,也可以是專業層面或個人層面。

    如果遵從眼下的慾望而行動,你會得到即時的快樂,但很快就會意識到內心並沒有真正地被滿足;而為了實現長遠的目標而努力,你或許會嚐到一些苦頭,但這是值得的。

    人生是一場遊戲,一場鑑別苦難的遊戲。

    學會掌控情緒後,你的人生會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因為情緒和行為是互洽的。你知道如何利用情緒來改變自己的生活,換句話說,是依靠堅定不移的目標和閃閃發光的夢想熬過困難的時光。在這個過程中,你會明白那些糟糕的情緒和感受並不是萬惡的敵人。

    管理情緒的方法跟認知行為療法(Cognitive Behavioral Therapy, CBT)很類似,然而大多數人只會在症狀難以控制或到了極端的地步時才會尋求治療幫助。這真的很可惜,因為這些方法明明可以更早地幫助到人們,防止最壞的情況發生。

    CBT的基本原則是:

    1.找出生活中問題癥結。首先要找出到底是什麼出了問題,是什麼在困擾著你。缺了這一步的話,就什麼也做不了。

    2.覺察出圍繞著問題癥結而產生的想法、情緒和信念。觀察和了解這些想法和感受是如何透過錯誤的聯想或假設製造的混亂,或者它們是如何阻止你去解決問題、令你萎靡不振的。

    3.識別錯誤的思想觀念。往往,消極的想法並不能如實反映現實情況。在情緒的強烈干擾下,它們會扭曲或誇大正在發生的事。

    4.矯正錯誤的思維模式。透過建立新的思維模式,你的生活會隨著你看待事物的角度變化而變化。

    當然,這是一個簡化版的CBT,重要的是,它最終會幫助你管理情緒,識別情緒的起因,糾正或利用情緒來改善你的生活。那些盡情享受著生活的人不會被情緒控制,但也不會完全壓抑或忽視情緒。情緒是一個訊號系統,用於向內心傳達我們真正需要和渴求的東西。如果不知道如何傾聽情緒,我們會變得更糟;但同樣地,如果放任情緒掌控一切,不做任何分析或干預,我們一樣會止步不前。

    如何掌握無處安放的情緒,除了上面所述的幾個方式外,正念冥想也是非常棒的解決辦法。正念冥想讓我們學習如何從盲目的奔波中解脫出來,超脫出紛雜的思緒,學會去觀察自己的思維和情緒。從中瞭解自己,而不是讓思維和情緒奴役我們。

  • 2 # 第三奇蹟

    突然而至的疾病有時會產生精神壓力,生病本身對個體來說就是“壓力源”,生病讓人沮喪對自己的能力、認知產生懷疑。“身心”健康是一體的。另外一些藥物的副作用同樣會引起精神變化。

    當生病的人還要面對資金、家庭或者社交問題時,情緒必然惡化。惡劣情緒只會引起身體恢復緩慢。

    如何調節心情呢?

    樂觀!有研究表明樂觀的人傷口恢復的速度比悲觀的人格更快。說明樂觀情緒有助於對抗疾病。樂觀的人全身所有的力量都去對抗疾病了,自然好的快。

    悲觀的患者不僅與疾病鬥爭,還要與抵抗自己的悲觀情緒。一個人相當於在同時與兩個敵人戰鬥。必然恢復的慢。

    病人自身的心理調節。坦然面對,既然生病了剛好休息。病人切忌胡思亂想,放平心態,按照醫囑靜養或運動。清空思維,把注意力放在如何康復上,平靜的精神會促進自身免疫系統的工作。

    在身體許可的情況下看些讓人愉悅的書籍或影片等。歡樂可以打敗一切疾病。

  • 3 # 一起變慢

    1.因為擔心治療的結果,不接受現狀,患得患失。

    2.因為身心是相互影響的,身體的痛苦感受會觸發心的痛苦感受。

    3.人在痛苦中,意識流動的速度就快,定力就差,控制力就不行。

    第一點是我們正在製造著的情緒,比較好調節。要心定,對自己有信心,不要去想治病的結果好壞,想也沒有用,有太多因素會影響我們治病的結果,這個我們控制不了,我們能做的最多的,還是自我管理,少想點,多珍惜當下,可能比我們情況更糟的大有人在。

    第二點是我們過去製造的情緒的浮現,這就沒那麼好調節,告訴大家這個,也是為了讓大家不要太自責,因為病人有時候真的很難控制情緒。我們以前去參加禪修課程的時候對之有所體驗,過去的每次情緒都是會在身體上留下一些印記的,這些痛苦平時感覺不到,而安靜下來就能感受到。一個身體上的疼痛,代表某種情緒。而一種疼痛可能會讓我們想起幾件事情,因為這幾件事情的情緒是一樣的。比如缺愛的常見表現形式就是怕冷畏寒,而深呼吸往往能讓我們緊張的情緒得到緩解。生病的時候肯定是身上有某種疼痛,有情緒也是正常的。

    反過來,我們透過調心也可以治病,生病是個很好的機會讓我們跟自己無法逃避的那部分自己對話,這部分自己,可能平時總被你忽略,所以才會形成疾病。如果我們能意識到疼痛觸發的情緒,就能採取措施去克服它。而一旦我們克服了一次,下次就會更好克服,直到完全克服了這種情緒。

    第三點定力,是輔助手段。我們可以先讓注意力有個寄託的東西,比如聽音樂讓心緒漸漸平靜,也可以採取一些靜坐或散步的手段,力量是在平靜中積蓄的,沒有這種力量,我們就沒有行動力去控制情緒。

  • 4 # 談心說教老宮匯

    生理健康決定心理健康,心理健康影響生理健康。

    人生病的時候,身體機能會釋放一些激素,引起情緒的不穩定,因此會覺得心情也大壞了。

    而當人情緒不好的時候,對造成相應一些臟器產生毒素,因而又會影響身體。

    因此調養身體和正確管理情緒同樣重要。

  • 5 # 夢之覺

    其實,我們每個人都有過這樣的體驗,當我們生病時,心情就會變得很沉重,情緒也變得不穩定,容易煩躁易怒!

    這是因為,其一,人在生病時,身體不舒服,心理也比較脆弱,容易想的太多,過於敏感,如果沒有人關心和照顧,心裡會感覺倍受冷落!

    其二,人生病時,心裡也跟著難受,心情低落,情緒不好很容易影響體內的激素分泌,引起內分泌失調,不利於恢復健康!所以,生病的時侯,要學會調節自己的心態,積極樂觀一些,再配合有效的治療,意識並消除掉自己因生病帶來的負面情緒!讓心情儘快的好起來,只有保持樂觀的心態,才能增強自身的免疫力,促進早日康復!

    其三,由於人生病時,心情極差,反而會加重病情,有時候,一點小小的感冒,鼻塞,頭痛都會讓人心煩,情緒波動很大!所以,意識到自己生病了,要注意自己的心理狀態,多喝溫水,放鬆心情,別給自己太大壓力!

    人吃五穀雜糧,生病也是很正常的事,我們要學會用積極的心態面對,要知道,同樣的病,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態度,態度不同,結果就大不相同!

    其實,有時候生病也並非壞事,它的到來也是為我們敲響了警鐘,提醒我們應該注意什麼,應該怎樣保護好自己!

  • 6 # 小老虎看世界0529

    一個是生病的時候,一個是人到了老年之後,人都會有煩躁不安的感覺。時而發生對人生很絕望的樣子,覺得日子過一天算一天。

    我現在覺得我的媽媽就是這樣,她年紀大了,身體也不是很好,經常吃藥,總是感覺她的心很煩躁,現在有什麼事情我都是儘量順從著她,讓她儘量心情舒暢。

    她會覺得自己已經這麼大年紀了,身體不怎麼好,說不定活到哪天,所以有時候會說出很喪氣的話,這都是內心焦慮和煩躁的結果。我們年輕人可能無法理解這種感受,因為我們的日子還那麼長,當我們到了年老的時候,就能深有體會了。

    現在我們站在病人的角度想,如果自己得了病,本身身體上就有很多疼痛和痛苦,再加上在治病的過程中會給家人帶來很多壓力和不便,總是會覺得自己真是沒有用的人,給家人增添了負擔,讓本來很美好的日子變得如此狼狽不堪,心裡肯定會很難受。

    昨天看一個電視劇,一個老年人得了一種病,要經常住院治療,一個小護士失口說,你得了這樣的病真就不如死了算了,你看你女兒白天要去做護工,晚上又要來照顧你,真的太辛苦了。

    可是就是因為這樣一句話,老人第二天就真的跳樓自殺了,她不想連累她的女兒和自己一起遭罪。所以我們在面對病人或者老人的時候一定要細心一點,不要影響他們的情緒,這個時候保持良好穩定的情緒是非常重要的。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為了實現自己的理想,梁山眾人成了宋江的犧牲品,宋江配做大哥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