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襪大王

    關小房子裡,看著他哭,直到他不哭為止再跟他講道理,他哭的時候是聽不進什麼話,他哭的時候講道理對他來說都是躁音

  • 2 # 安吉拉公主成長記

    三歲正是教育寶寶的最佳時期,寶貝哭鬧的話,媽媽可以靜靜的等寶貝安靜下來再跟他溝通。這個時期一定要給寶寶立好規矩,告訴寶貝什麼事可以做什麼事不能做。如果寶寶一味的哭鬧,不能任由寶寶的性子。等到寶寶哭夠了,再講道理。讓寶寶明白,哭鬧不能解決問題,有話好好說。

  • 3 # 健康小衛士

    寶媽,別急,三歲的寶寶真的就到了這樣的時候,一方面他覺得自己長大了什麼事情都可以自己做的很好,很簡單,另一方面他的動手實踐能力卻不允許他做一些事情,他們就變得敏感,容易產生挫敗感,所以很容易哭鬧。而且三歲的寶寶在建立規律和秩序感上來尋找自己的安全感,他們什麼事情都要自己做,應該他做的事情,如果家長幫忙了,就會重新再來,這樣,會比較有安全感,家長應該在有條件的情況下尊重孩子的秩序感還有給予鼓勵,但不是“代勞”,三歲的孩子不喜歡別人幫助他做事情,就在旁邊陪著就好,告訴他:需要幫助請告訴我,我會幫你的。這樣慢慢的提高了孩子的動手能力,增強了安全感,慢慢的哭鬧的時候就會減少了。而且會越來越獨立,你們會越來越喜歡自己的“惡魔”寶寶[呲牙][呲牙][呲牙]

  • 4 # 大象小安安

    孩子的哭鬧並不是一件壞事,這是小孩子成長過程中的正常行為。我們從來沒有看到孤苦無依的小孩哭鬧過,我們的小孩哭鬧是因為有寵愛做倚仗,這個哭鬧過程也是對父母或爺爺奶奶寵愛的試探。

  • 5 # 回憶式長大

    中式千年傳承的血脈親情是教育的小磕絆,如問題所示一言不合就哭鬧,顯而易見是從一開始就出現教育失誤,寵溺過分,讓孩子沒有畏懼感,不知道錯了是要付出代價的。所謂三歲看老,所以三歲就必須加強教育,得狠下心來,樹立正確的觀念,他如果哭就讓他哭個夠,哭完還要處罰,慢慢得以改觀。

  • 6 # 育兒經001

    三歲孩子還比較小,思想還沒怎麼發育,有時候並不能夠了解你說的一些道理。一味的說教、打罵是不會有太多的效果的,往往總會使他躁動不安,所以會經常苦惱。

    孩子的主觀意識想要做什麼事總會集中注意的去想著,因為還沒有一個完善的思想體系,有些事物並不能夠認識明白。所以,現在要注意教育方法,和孩子要形成互動。

    另外,3-6歲的孩子是性格養成的關鍵時期,不要一味的順從孩子,否則會把孩子慣壞,到了青少年時期遇到拒絕心理就會出現不公平的想法,做出一些意向不到的事情。因此在3-6歲要注意引導孩子,比如說告訴孩子:“如果不這樣……,下次你想要玩具就不給你”、“哭是沒有用的,解決不了問題”等等。也不要太嚴厲,打罵孩子,會讓孩子自卑,潛意識裡面會產生一種傷害。

  • 7 # 心理健康輔導員依風

    其實您這個問題也是大部分家長所面臨的問題,哭鬧是孩子表達不滿及抗議的主要方式之一。孩子的教育是個非常大的課題。是完全需要家長配合並起主要作用的。

    單獨針對您提出的這個問題,首先要確認您的言行是否是正確?如果是正確的話,那請堅持您的想法。不用去在意孩子的哭鬧,可以把其放在您所能隨時觀察到且孩子也能看到您的地方。您先忙您自己的事情,在這個時候孩子的哭鬧會有個波動。(如果實在擔心孩子哭壞了身體的話,可在其高潮部分用手從上而下撫摸其後背,抱一抱。此時不需要說任何話)待其高潮期降下去之後,可把其當作成人一樣,向其灌輸正確的道理。雖然他(她)似懂非懂。

    退一步說孩子的要求是合理的話,那如何去處理,我想家長應該都會比較清楚了。

    以上,期望能給您提供幫助!

  • 8 # 張翰晨

    三歲是啟蒙時期,是比較關鍵的時期,需要逐漸明事理的啟蒙,先透過講故事讓孩子明白一點事情和道理。

    每天多講故事,現在還有故事機,還有智慧音箱都是可以講故事的,透過故事可以讓孩子多動大腦,學會溝通。

    理論上來說孩子哭鬧是不舒服的表現,無論是身體的不舒服或者心理的不舒服,都是一種需要治療和處理的,但很多家長對孩子敵對,會形成逆反和不健全心理,千萬要注意。

  • 9 # 愛心專心用心

    三歲的孩子一言不和就哭就鬧,可能是平常家長對孩子有求必用,事事順著他的原因,所以當他的需求得不到滿足時,就會又哭又鬧。面對這種情況我們需要冷靜地看待他的哭鬧,是合理的要求等他哭完,冷靜了以後再滿足他,如果不是,他再哭再鬧都不能慣著他,讓他哭,當他哭累了,自然不會哭的,哭完後告訴他,為什麼不滿足他,然後直接告訴他,不管什麼事情,哭是不能解決問題的。有些事是不會的我們不能這樣做。同時家長也要有所原則,不能看到他哭就心軟,而是堅持。然後多培養孩子其他方面的能力,玩各種“模仿遊戲”,有選擇地讓孩子模仿各種角色表揚,在遊戲中懂得各種道理,也可以多讀故事給他聽,聽完後再來扮演,讓他透過自己扮演的角色來提升自己。久而久之,孩子會更懂事更聽話的。我們一起為孩子的更好加油!

  • 10 # 昭昭之語

    那麼,為什麼到三歲,反而又一言不合就哭鬧呢?這是心理成長的一個具體表現,因為他發現原來很多事情只要簡單哭鬧就能達到目的,何樂而不為(而不是被禁止或者要透過努力獲得)。家長不準吃糖果,哭鬧一下,馬上能獲得(小孩都嗜甜)。不準看電視,哭鬧一下不行,那就哭鬧兩下三下,我就是要看電視。若是家長在日常中經常妥協,小孩就會“得寸進尺”(小孩都很會察言觀色)。會發展到一言不合就哭鬧,哪句話不符合我心意我就哭給你看。

    那麼該怎麼解決?

    首先要判斷哭鬧的原因?假設是約好看動畫片10分鐘,但是10分鐘到了,小朋友還繼續耍賴想看。怎麼辦?讓他哭,且無視他的哭鬧,咱該幹嘛幹嘛,視而不見,千萬不要心軟,就算哭的撕心裂肺,上氣不接下氣(很多家長這個時候會忍不住)。也不要和他說話講道理(他在哭的時候也聽不進道理)。等他徹底不哭了,用熱毛巾擦擦臉,喂他喝點水。然後找個房間,只有你們倆。好好講講剛才的事情,讓他講講自己的想法感受,然後家長講講不讓他看動畫片原因。

    也許下次遇到同樣的問題,又耍賴看動畫片,你還得堅持那麼做。你會發現這次哭鬧比上次哭鬧時間要短。來個三四次,小孩就明白了,哭鬧還是看不了動畫片,他就不會哭了。

    我家小孩就是這樣處理的,每次到約定時間,他就自己主動去關動畫片,非常自覺。

  • 11 # 微笑不婷

    孩子的哭鬧不是一時間的表現是長期以來規則意識的建立不夠,是否在孩子只要一哭鬧總有人為了不讓孩子哭鬧而妥協,沒有原則沒有底線的捧殺,一個人教育一個人寵溺,教育路上總是不夠一致,教育引導時一定是一致的,沒有規矩不成方圓,同時作為家長忽略了對孩子進行情緒認知與情緒管理.

    1.5歲-3歲之間寶寶開始出現自我意識敏感期,是寶寶成長過程中非常重要的一個敏感期,在這個過程中,他會逐步學會區分“我的”和“你的”的界限,會和你說“不”,甚至學會打人、咬人等行為。如果用四個字來形容這個時期的寶寶,那就是“人見人煩”。

    當孩子進入自我意識敏感期開始,家長的引導就顯得尤為重要,尊重孩子的每一個敏感期,但也一定要做好區分,尊重不等於放縱,尊重是恰當的理解與建立相應的規則.

    不要看到孩子哭鬧就想抄起手上的東西去打罵或者衝孩子大吼大叫,他根本不在意你,此時我們先控制自己的情緒.也不要出現一個人引導一個人立馬來哄著讓孩子不要哭立馬滿足所有的需求,我們不可能滿足的了孩子的每一個需求,更多更高的需求.

    哭鬧時我們能做什麼?

    1.準備了一個小椅子,讓寶寶坐在小椅子上,用眼睛看著寶寶,拉著寶寶的小手.

    2.蹲下來擁抱正在哭鬧的寶寶,並告知他:“如果你想哭就哭吧,媽媽、爸爸陪著你,直到你不哭了我們在來解決問題吧!

    3.待寶寶情緒穩定後再來處理問題.

    4.如果此時寶寶不願意坐著跟你溝通,嚴肅一點抱他坐在小椅子上.

    5.可借用正面管教工具卡,找到寶寶哭泣背後的原因,每一個情緒背後一定是需求沒被滿足.

    日常生活中我們對寶寶進行情緒認知與管理學習,透過繪本、圖卡先認知情緒,學會表達情緒而不是遇到事就只會哭,同時學習有情緒時我們可以透過什麼方式來緩解或釋放出當下的情緒.

    1.繪本分享:

    2.情緒表情認知

    3.情緒拼圖

    4.製作情緒管理表

    5. 想生氣扔東西可以選擇拿一個小盆或收納箱,把毛絨玩具或者軟枕或海洋球等安全柔軟不會有危險的物品往裡扔,把情緒都扔出去,遊戲同樣可以轉移孩子注意力,

    學習如果做情緒的小主人,可以有情緒而不是胡亂的發脾氣,學會正確的表達自己的情緒、管理自己的情緒.

  • 12 # 醬紫媽媽

    我寶寶兩歲多,也存在一言不合就哭鬧。但是我從來沒有打過她。現在哭鬧的次數越來越少了,我們每天都能很正常的溝通。

    那我用的方法就是一對一,誰都可以做奶奶可以對他,媽媽可以對他,爸爸也可以,就是說管孩子就一個人,他跟誰鬧誰來管,一般我寶寶哭鬧,我回直接抱著她進臥室,然後關門。關上門幹嘛呢?

    叫四個不做只做一件事,第一不要罵;第二不要打;第三不要在這個時候給他講道理;第四不要走開。

    1.第一第二點不打不罵是給他一個好的示範,因為你罵給他一個不好的行為示範(孩子這個年齡正處於模仿敏感期,一學就會)你打他這是不公平,我們大人那麼大個他那麼小,有本事你等他跟你一樣高你再打啊[捂臉](每次我有想打她衝動的時候我都會這樣想,讓自己冷靜)

    2.這個為什麼不要在這會講道理,因為他在哭鬧的時候,你說話在寶寶的心裡就是在乞求他,給他有一種感覺你在哄他,你一鬨你的位子自然就下來了,所以這個時候不要說也不要講道理,不說話。

    3.不走開為什麼呢?因為走開了成單獨禁閉了那叫懲罰,那沒有教育的意義,一定要陪伴讓他看到你的表情。

    那麼四個不做就做一件事,你告訴他你這樣做是不對的,你要鬧就鬧吧,然後呢?你不出聲了你就在他對面坐下來,幹嘛呢?笑眯眯地看著他哭,欣賞他的哭,然後他會閉著眼睛哭,哭他一般睜三次眼,第一次呢是哭了半天你為什麼不來抱抱我很憤怒,睜開眼睛看看你,看一看就做的跟前笑,他於是在在哭,而且加大力度;第二次哭再睜眼的時候他就起求你了,哎呦我的哭這麼半天你怎麼還不過來呀;然後呢第三次再睜眼一看,哎呀今兒還這表情沒戲了,徹底沒戲了,算了別哭了吧。

    當然有的孩子脾氣大,打滾腦袋撞牆上怎麼辦啊?

    他要撞牆上,你絕對不能有任何動靜,但是他出聲了,所以你可以出聲,你說喲撞這麼響疼不疼啊,我告訴你這你自己決定你要不疼你接著撞,跟我沒關係,你不是脾氣大嗎撞吧!然後你不過去,他就一看你不過來他就不撞了,如果你移過去就麻煩了,他就覺得這自殘有效,以後他會用自殘的方法對付你,所以在這種情況下絕對不要過去,哪怕他摔傷了你都當沒看見,然後等他這是過去了再說。

    這個等他哭到三次聲音漸弱了以後,我們再一個辦法站起來出去,她本來覺得你陪著他還是挺好的,那麼突然走了很緊張,但是你很快回來了幹嘛呢?拿塊熱毛巾給他擦把臉,給他一擦他覺得特舒服他一定心想還是愛我的這叫恩威並施。擦完以後把毛巾放下,然後把他放下以後再來一句話“要哭嗎?”要哭接著哭我還等著你,他就知道了只要你坐在眼前不說話,鬧是沒有用的,這就叫建立威嚴。第一次對他說不行,你只要做過這事了,這是我告訴你(親身體驗),您的孩子保證後來不怎麼哭了。

    我家寶寶現在每次一有事就會先問我,媽媽媽媽我乖不乖,媽媽媽媽我聽話了嗎?然後才明白她想要什麼東西或者吃什麼東西了。基本上不會再跟我鬧了,她會用自己的表現去爭取這個她想要的東西。

  • 13 # 陳老師育兒有妙招

    3歲孩子已經可以正常的表述自己的情況了,如果哭鬧不止,一般可以應用以下的方法來進行處理:

    一,如果是由於缺乏微量元素引起的,需要及時的給寶寶補充維生素以及鈣片。

    二,如果是因為寶寶生病所導致的,是需要找準疾病的原因的,來進行對因,對症治療,進食消化不良,吃得太飽,都會導致寶寶腹部的不適比如腹脹,腹痛,所以要建議科學的餵養,餵食要定時定量,而且飢餓也會使寶寶哭鬧不止,所以要注意觀察寶寶的飲食,不要餓著寶寶。

    3歲的孩子完全能表達自己的意思和想法了,也有孩子哭鬧不止的情況,就是是否家長沒有滿足孩子的一些需求,孩子用哭鬧的方式來訴求,來乞求家長對他要求的滿足,所以家長一定要細心觀察孩子突然的變化。

  • 14 # 綿綿的一家

    我家的和你家孩子處在同一個階段,也喜歡哭。孩子成長過程中,哭鬧是非常常見的事情之一。那麼 我們應該怎麼辦呢?

    曾經乖巧的寶寶突然搖身一變成了小惡魔,整天和父母唱反調,為了一點芝麻小事就發脾氣,凡是都要按她的規矩來,稍不如意就跺腳躺地上嚎啕大哭,這些讓人哭笑不得的場面你是否正在經歷?

    “吃飯的時候不好好吃,一邊玩盤子,還要使大人筷子,把食物弄得滿臉滿地都是。”

    “玩積木,放上去,要是倒了,就氣的直哭。”

    “叫她去洗臉,她也能在那玩半天水龍頭,弄得衣服全溼。”

    “幹什麼事情,都喜歡搶再前頭,我來我來,你給她整了,她就急眼哭了。”

    “吃個水果把皮吐得到處都是,你讓她吐垃圾桶,她非得吐地上。”

    “出門要挑自己喜歡的衣服,不穿就跟你發脾氣。”

    “上超市,要買自己喜歡的東西,不買就哭。”

    “玩手機,網路卡住了。”

    “她找不到她的玩具在哪?”

    ……

    看了這些,大家是不是淡定許多了,原來全世界的孩子都一樣啊!

    我查閱了兒童心理學資料,說這是“寶寶的叛逆期”正式來臨了,什麼是叛逆期呢,簡單說就是一言不合就哭泣,3歲左右最為典型,但是持續的時間因人而異,處理不當,持續時間更長。

    3歲這個階段的寶寶自我意識覺醒,媽媽和寶寶共生的狀況逐漸消失,他們想要獨立,想要自我肯定,所 以喜歡事事自己做主。如果父母用一種方式要求寶寶,寶寶就會反抗、不配合。

    另一方面,因為大腦尚未發育成熟,所以他們時常做不到自己想做的事情,這種挫敗感和無力感寶寶無 法透過語言準確表達出來,只能把喜怒哀樂掛在臉上,於是我們看到了“暴脾氣”

    那麼我們應該如何應對呢,我們能做的就是理解他們,陪伴他們,同事幫助他們設立一個正確的行為框架。

    1、鼓勵獨立

    既然寶寶想要追求獨立,我們應儘量放手,讓寶寶充分探索

    想要自己挑衣服就自己挑,想自己穿鞋子就自己穿,寶寶不想當小Baby,如果想做一些家務我們就滿足 他們的要求,分配一些任務,比如刷碗,洗自己的襪子,擦桌子,讓他們幫我們拿東西,乾點力所能及的事情。

    2、設立界限

    有的時候孩子喜歡嘗試危險的事,妨礙他人的事,這時我們要告訴他們界限在哪裡,什麼事情可以做, 什麼事情不可以做,界限一旦設立,我們就要堅持到底。比如:廚房的刀一定不能去拿,做飯的時候不能去灶臺那兒,過馬路必須有人牽著或者抱著。這些規則都不能破壞,必須堅持到底。

    3、讓生活可預期

    這個階段的孩子還沒有時間感,當他們專注於某個情境是無法做到立即停止或者開始新的事情,讓他們 的生活具有可預期性可以幫助我們避免很多衝突。

    比如寶寶再看電視,要告訴他們看完這集我們就要關閉電視睡覺嘍,給她一個預期,他不至於你關閉電視的時候跟你大哭大鬧。

    4、尊重孩子

    我們常常會遇到3歲的孩子因為一些很好笑的理由哭的死去活來。請一定不要嘲笑他們,因為這些小事, 在他們眼裡就是天大的事啊,比如昨天我把冰箱裡綿綿放的碗和抹布拿出來了,她之前裝了一碗水放裡 面,說是要早上煮肉的,第二天她沒弄我就給她拿出來了,誰知道等到中午她就去冰箱找她的碗,還哭 著說誰把她的碗拿走了,又整了一套放進去了,令我哭笑不得。

    5、溫柔而堅定

    這個階段的孩子左腦還沒有發育完善,沒有邏輯思考能力,有時候與其花時間跟他們講道理,不如溫柔 堅定的把他們帶離當下環境。

    我們有時候會遇到孩子在公共場合情緒失控的情況,周圍人的目光會讓父母覺得難看和尷尬,這時你跟 孩子講道理她肯定聽不進去,最好的辦法就是把他們抱出去,等他們發洩完再共情,教他們如何用語言 表達。

    6、保持冷靜

    當孩子尖叫,哭鬧,捶胸,跺腳,躺在地上打滾,作為父母的我們也難免生氣,有時候就會忍不住吼孩 子或對孩子動手,但是這樣是解決不了問題的,最後的殘局還得自己收拾。這時候最好的辦法是保持冷靜,平靜的對待孩子的行為,實在受不了就暫時先離開一會,深呼吸。生氣就那幾秒鐘,過了那個時刻 就會好很多,因為你如果情緒補穩定,你把你的行為都教給孩子了。所以保持冷靜很重要。

    叛逆期遲早會過去,孩子總有一天會控制自己的行為,不過到那個時候我們是否會懷念那個愛哭鬧的“ 小惡魔”呢

  • 15 # 倆寶媽暖和

    做媽媽的需要有很多的耐心去和孩子們溝通。三歲多的寶寶到了上幼兒園的年齡了,他們也有了自己的小心思和對事物的理解能力了,媽媽的開導和關懷是非常重要的,不能說打罵就打罵的,這樣會有逆反心理了。

  • 16 # 雁鶯

    三歲是孩子語言能力的成長期,這個年齡的他們,自主意識會越來越強,但是卻還不能很好地用語言來表達。

    當他發現別人沒有理解他的意思或者需求後,就會顯得非常的著急又無措,也就只能哭鬧了。

    其實回想一下我們大人自己遭到別人的誤解或者不理解的時候,也會來情緒,就更不用說大腦還沒發育完善的小孩子了。

    理解了這個問題的根源之後,相信你的情緒已經消減一大半了。那遇到這樣的情況怎麼辦呢?

    你要用成人的邏輯思維和推理能力跟小孩子溝通,透過孩子的隻言片語來猜測他們的真正需求,並跟他們溝通確認是不是這回事。當你知道他們哭鬧的真正原因之後,你會發現,其實三歲的小朋友也是挺懂事的。

  • 17 # 素人坊育兒小課堂

    認真的對待一到兩次!讓他哭!不用去管他!把他帶到房間關起門來就你們兩獨處!讓他哭!你也別笑他也別罵他!讓他哭!等他哭累了!你把他抱出來用熱毛巾給他擦把臉然後問他還哭不哭!如果他說不哭了就把他鬧的東西給他!告訴他哭是沒有用的!只有不哭才能得到想要的東西!一兩次就好!

  • 18 # 純金豆子

    棟果媽認為,三歲孩子一言不合就哭鬧,掌握止哭的良方更重要。家長可透過暫時迴避、與之共情、控制情緒這三個方法來引導孩子發洩出自己的情緒,從而解決孩子哭鬧的問題。

    一、三歲孩子為什麼會哭鬧?

    你家有沒有三歲的孩子?他喜歡哭鬧嗎?

    很多家長髮現,當孩子哭鬧的時候,你越哄他哭的越厲害,甚至全家齊上陣連番哄都不管用,這就讓家長很困惑,為什麼孩子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緒呢?

    經研究發現,人體大腦的前額葉要到20歲的時候才能發育成熟,那麼前額葉和孩子哭鬧有關係嗎?答案是有很大的關係,因為前額葉的功能就是包括理性思考和控制情緒的。當孩子的種種需求得不到滿足,前額葉功能又沒有發育完善,這就會導致孩子出現各種哭鬧的行為。

    通常情況下引起孩子哭鬧的原因有以下三種:

    1、 需求得不到滿足

    臺灣情緒教育專家楊俐容老師曾說過:“每個生氣情緒的背後,都有一個未能被滿足的願望,或者被阻撓而無法達成的目標。”

    三歲孩子進行哭鬧,最典型的一個原因就是他的需求得不到滿足。在這個年齡段的孩子自我意識開始萌芽,他們認為什麼東西都是“我的”,若想要的東西得不到或者家人不明白他們的需求時,便會開始大哭大鬧。孩子的哭鬧說來就來,沒有任何徵兆,常常讓家長感到莫名其妙而又措手不及。

    2、語言表達能力欠缺

    三歲的孩子不具備完善的語言表達能力,哭鬧就成為了這個年齡的孩子最主要的交流方式。當孩子心中的想法和委屈沒有辦法表達出來的時候,只能透過哭來發洩自己的情緒。

    如果家長面對孩子的哭鬧不加以引導,而是生孩子的氣,去責罵孩子,那麼只能讓孩子哭鬧的行為一發不可收拾。

    3. 不會控制情緒

    孩子不會控制情緒

    孩子的天就像五月的臉,說變就變。當孩子想哭就哭,想笑就笑的時候,家長往往把孩子這種行為歸結於任性。其實,任性雖然是導致孩子哭笑隨意的原因,但孩子情緒失控的根源在於孩子不懂得如何控制自己的情緒。

    家長脾氣暴躁

    孩子不會控制自己的情緒可以理解,但是很多家長脾氣暴躁,當面對社會和家庭的壓力無處宣洩時,孩子就會成為他們發洩情緒的目標。

    家長這種對孩子發洩情緒的方式在心理學上叫做“踢貓效應”。踢貓效應是指不斷的向比自己弱或者等級低的物件發洩不滿情緒,從而導致惡性迴圈。而孩子處於發洩情緒鏈的最底端,沒有任何的反抗能力,面對父母發洩的情緒只能被迫接受。所以父母情緒不好,也是導致孩子經常哭鬧的原因。

    那麼,孩子經常哭鬧會不會對身體產生危害呢?答案是會的,孩子哭鬧不止通常會產生這些傷害,家長要注意。

    二、孩子哭鬧不止會對身體有什麼傷害?

    很多家長對孩子哭鬧的行為不以為然,認為是一件再正常不過的事情。其實,如果孩子哭鬧的實行為控制在5~10分鐘之內,這對寶寶來說是沒有什麼影響的,但是如果寶寶哭鬧的時間過長,就會對身體產生傷害了,為什麼這麼說,我們看以下分析:

    1.大腦“受傷”

    長時間的哭泣會損害孩子的大腦發育,導致孩子出現認知障礙。雖然說孩子哭一哭對身體有好處,但是如果孩子哭泣的時間過長,超過了10分鐘就會導致筋疲力盡;超過20分鐘會使寶寶身體分泌一種“壓抑激素”,從而會對大腦產生傷害。

    2、影響寶寶嗓子和呼吸

    孩子經常哭鬧對身體的其他部位並不會產生很大的影響,但是,長時間哭鬧孩子的嗓子會受不了,會出現嘶啞,疼痛等現象。而且長時間的哭泣,寶寶也會很容易出現被嗆著或者呼吸急促的問題,從而影響孩子呼吸。

    3、影響心理健康

    如果家長對孩子的哭鬧行為不予理睬,總覺得他們哭累了自然會停下來,但是伴隨家長不予理睬行為的同時,孩子的失望壓抑的情緒也在遞增,雖然孩子自己停止了哭泣,但是失望、壓抑的情緒也會充滿整個內心,這會對孩子的成長留下心理陰影。

    面對孩子哭鬧的行為,家長該怎麼辦?在這裡,建議家長不僅要找到孩子哭鬧的原因,而且要掌握止哭的方法,這樣才能解決孩子一言不合就哭鬧的行為。

    三、面對孩子哭鬧的行為,家長要掌握這幾個方法

    1、“暫時迴避法”,讓孩子哭一會

    孩子進行大哭大鬧,通常是為了讓家長滿足他們的需求,所以家長不要一見孩子哭鬧就答應他們的無理要求。孩子是很聰明的,這次得逞了,下次還會透過這種方式來進行“要挾”,當家長答應的次數越多,孩子進行哭鬧的次數就會越來越厲害,所以說,千萬不要孩子一哭鬧就答應他們的要求。

    家長可以採用“暫時迴避法”,讓孩子哭一會。在掌握合理哭泣時間的範圍內,面對孩子無理的要求,家長可以允許孩子哭一會兒。當孩子明白自己的要求得不到滿足,哭鬧也沒有用時,他們就會停止哭泣。

    在孩子停止哭泣之後,家長要和孩子進行及時的溝通,明確告訴孩子:“只有正確表達自己的訴求,才能得到滿足。”這樣,孩子會理解哭鬧是沒有用的,就會慢慢減少哭鬧的次數。

    2、認真傾聽孩子的想法,做到和孩子“共情”

    孩子語言表達能力欠缺,就會透過哭鬧的方式來表達自己的情緒。在孩子哭鬧的時候,家長要做的是先給孩子一個擁抱,先讓孩子冷靜下來,然後站在孩子的角度去傾聽孩子內心的想法,試著去理解孩子,最後引導孩子把自己的想法說出來。

    這種共情的方式能夠了解孩子哭泣的原因,而且能幫助孩子更好的表達自己的情緒。

    3、要學會控制自己的情緒

    學會控制情緒不僅是孩子應該學習的事,同時也是家長應該要做的事。

    允許孩子哭,讓孩子發洩出自己的情緒

    面對孩子哭鬧的行為,很多家長總是進行打壓,斥責孩子“不準哭”,其實這種行為會導致孩子想說說不出來,把情緒壓在自己的心裡,從而成為一種心病。

    其實,情緒就像流水,宜疏不宜堵。聰明的家長是不會壓制孩子的情緒,而是去引導孩子發洩出自己的情緒。

    家長要正確看待孩子哭鬧的行為,三歲的孩子進行哭鬧是一件很正常的事情,適當的哭泣可以發洩孩子的不良情緒,緩解孩子的內心的壓力,其實是有助於孩子成長的。

    所以,當孩子想哭的時候,應該讓他哭一會兒,不要壓制他,當孩子發洩出來,情緒得到宣洩,心理壓力也會得到釋放。

    家長要學會控制情緒

    胡適在《我的母親》中寫道:“我漸漸明白,世間最可惡的事,莫過於一張生氣的臉;世間最下流的事,莫如把生氣的臉擺給旁人看,這比打罵更難受。”

    很多家長脾氣暴躁,面對孩子的哭鬧行為會很生氣,通常會表現出憤怒的行為。這種方式會讓孩子造成緊張、敏感、抑鬱的心理情感,長期下去會讓孩子養成看別人臉色生活的習慣,難以建立自信心。

    當家長想生氣的時候,可以透過“等待三分鐘”讓自己有一個緩衝的時間,在這個時間段裡家長可以進行深呼吸,從而使不良情緒得到緩解。

    如果家長的情緒已經暴露,那麼應該立即和孩子解釋,不要讓孩子加重敏感的心理。家長要學會控制自己的情緒,不要無緣無故把情緒發洩給自己的孩子,孩子沒有承受家長情緒的義務。

    結語:

    面對孩子一言不合就哭鬧的行為,家長要找到孩子哭泣的原因,透過暫時迴避、與孩子共情、控制情緒來解決孩子哭鬧的問題,“忍一時風平浪靜,退一步海闊天空”。控制情緒不僅僅是孩子要學習的事,也是每一位家長應該終身學習的事。

  • 19 # 佳佳講動畫

    儘量冷處理。

    當孩子不聽話哭鬧時,先不要過分的批評訓斥孩子,這樣會讓孩子更加的哭鬧起來的,畢竟現在很多孩子都很任性。

    儘量冷處理。

    當孩子不聽話哭鬧時,先不要過分的批評訓斥孩子,這樣會讓孩子更加的哭鬧起來的,畢竟現在很多孩子都很任性。

    在面對孩子的哭鬧時,要注意找好原因,看看孩子是因為什麼而哭鬧,找到了原因才能更加的容易解決問題。

    要注意不要過分打孩子,打孩子容易讓孩子留下心理陰影的,所以家長應該學會剋制自己。

    轉移孩子注意力,當孩子哭鬧不止時,家長可以彈琴、看動畫片等等轉移孩子注意力,孩子一般很快不哭了。

    多去理解孩子。

    當孩子哭鬧任性時,父母要了解孩子的內心感受,去分析分析孩子的心理情況,及時的想辦法解決。

    避免讓孩子更加的憤怒,要釋放孩子的不良情緒。

    家長在面對不聽話任性的孩子,要注意讓孩子哭一哭,不要急著去讓孩子停止,多哭哭也是有好處的。

  • 20 # 百變育兒

    孩子哭鬧總會有原因的

    1、我們先要了解孩子哭鬧的原因,然後與孩子共情,建立孩子的的安全和親子間的信任,從而幫助孩子描述自己的心理感受。

    2、用語言或物品轉移孩子的注意力。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我想買一塊菜板,哪種好呢,求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