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子云易學堂
-
2 # 黃土情愫
“一夕瘴煙風捲盡,月明初上浪西樓”。是唐朝苦吟詩人賈島在元和十四年(819年),讀了因諫憲宗迎佛骨而遭貶的韓愈所作《左遷至藍關示侄孫湘》後,深有感觸,遂作了《寄韓潮州愈》,抒發了自己滿腹憂思和深切的關懷與牽掛之情。
寄韓潮州愈此心曾與木蘭舟,直到天南潮水頭。
隔嶺篇章來華嶽,出關書信過瀧流。
峰懸驛路殘雲斷,海漫城根老樹秋。
一夕瘴煙風雲卷,月明初上浪西樓。
一,苦吟詩人賈島和韓愈深厚的交情。賈島(779年一843年),字閬仙,人稱“詩奴”,河北道幽州范陽縣人。他在古代詩歌史上,可謂是有名的“苦吟詩人”。
話說賈島得一佳作《題李凝幽居》,他在“鳥宿池邊村,僧敲月下門”這兩句詩上,用推還是用敲,捉摸不定。一日,他騎著毛驢,意欲找李凝共議,他一路比比劃劃,因思想過於集中,毛驢竟衝撞了韓愈的轎子。當時韓愈讀了他的詩作,頗為讚賞,不但沒有責罰他,還與他推敲了一番。從此,他們不但成為好友,還給“推敲”一詞塗上了一層傳奇的色彩。
賈島少年家貧,曾入寺為僧,他為人乖張而不拘常理,獨與韓愈有著深厚的交情。自推敲之後,他在韓愈的勸說下還俗應舉,中了進士,但卻入俗難脫禪心,行為難為官場所接納。
當他知道韓愈的遭遇後,又讀了韓愈的詩作,滿懷憂思憤恨,作了《寄韓潮州愈》,表達了自己的關懷和牽掛之情。
二,“一夕瘴煙風捲盡,月明初上浪西樓”所蘊含的諷刺意義。這兩句詩的含義是:總有一天,狂風會像風捲殘雲一樣地吹盡人世所有的烏煙瘴氣,到那時,月華如洗,乾坤朗朗,友人無辜遭貶的冤屈,自會大白於天下。韓愈在他的詩中寫道:“雲橫秦嶺家何在?雪擁藍關馬不前。知汝遠來應有意,好收吾骨瘴江邊”。何等的激昂悲壯,豪情滿懷,大有視死如歸的英雄氣概。賈島讀了後,感同身受,為即是友人,又是恩師的韓愈深表同情。
賈島開首寫道:“此心曾與木蘭舟,直到天南潮水頭”,直言他的心也隨著友人去了,與友人一起飽受遭貶之罪,感受阻道的藍關之雪,襲人的瘴江疫氣。
故而,賈島遇皇帝於定水,輕慢不禮:“嘗遇武宗皇帝於定水,島尤肆侮慢,上訝之”。官民見了皇帝,無有不敬拜者,可賈島卻獨不其然,是武宗大為驚訝。
“文如其人”,賈島更是如此,愛憎分明不為官場政客所喜見,詩書文章多有慢上之意。他這兩句詩,是對友人的牽掛和同情,更是對黑暗腐朽,黑白不分,如日薄西山的大唐王朝辛辣的諷剌。 -
3 # 三點水981
"一夕瘴煙風捲盡,月明初上浪西樓。"這句話應該這麼去理解:熱帶原始森林裡動植物腐爛後生成的溼熱毒氣總有一天會被浩蕩的東風一掃而光,到那時皓月當空清純透徹的銀色月光將鋪灑在浪西樓上。
這句詩出自唐代賈島的《寄韓潮州愈》:
此心曾與木蘭舟,
直到天南潮水頭。
隔嶺篇章來華嶽,
出關書信過瀧流。
峰懸驛路殘雲斷,
海浸城根老樹秋。
一夕瘴煙風捲盡,
月明初上浪西樓。
要想完整的讀懂這首詩並正確理解其中的含義,就得大致瞭解賈島寫這首詩的背景和相關故事:初次到京城長安參加科舉考試的某一天,賈島騎著驢,他在驢背上正琢磨著一句詩,這首詩就是我們現在熟悉的《題李凝幽居》,全詩如下:“閒居少鄰並, 草徑入荒園。鳥宿池邊樹,僧敲月下門。過橋分野色,移石動雲根。暫去還來此,幽期不負言。”但在當時,他有一處拿不定主意,那就是總感覺第二句中的“鳥宿池邊樹,僧推月下門”的“推”字好還是換成“敲”字好。可他又覺得“敲”字也有點不太合適,不如“推”字好。那到底用“敲”字呢還是用“推”字呢?他就這麼腦海裡一邊想著,嘴裡也就“推”“敲”、“推”“敲”地反覆唸叨著。不知不覺他就騎著毛驢不小心闖進了監察御史韓愈(唐宋八大家之一)的官道里。
當韓愈的隨從們把賈島抓到韓愈面前時,韓愈好奇地問賈島為什麼闖進了我的官道?賈島就把自己作的那首詩念給韓愈聽,但是其中一句拿不定主意是用“推”字好,還是用“"敲”字好的事說了一遍。韓愈聽了停馬沉思了一會兒對賈島說:“我看還是用‘敲’字好,在夜深人靜的時候拜訪友人,還去敲門說明你是一個有禮貌的人,而且一個‘敲’字,能夠使夜靜人深的寂靜氛圍裡增添了幾分聲響。再說,讀起來也響亮許多。”賈島聽韓愈這麼說就高興地連連點頭稱是。就因為這件事賈島不但沒受到韓愈的處罰,而且還和韓愈交上了朋友。從此以後,“推敲”一詞 也就成為了膾炙人口的常用詞,用來比喻寫文章要反覆琢磨,做事情要謹慎,三思而後行。
元和十四年( 819),唐憲宗李純專門派人到法門寺把佛骨(舍利)隆重地迎接到長安,他先把佛骨放在皇宮裡供奉,然後再送回寺裡,讓大家瞻仰。韓愈為此上表勸諫表示反對這一做法,因此觸怒了皇帝,被貶謫到潮州任刺史。韓愈在赴任途中意外遇到了自己的侄孫韓湘,並寫了一首詩《左遷至藍關示侄孫湘》,以抒發自己的激憤之情。當這首詩傳到京師,賈島讀了以後有感而發才寫作了這首《寄韓潮州愈》詩。
“一夕瘴煙風捲盡,月明初上浪西樓。”所蘊含的深意是:朗朗乾坤,月光如洗,天下昭然,友人韓愈無辜遭貶的冤屈,終有一天將會大白於天下。這首詩,既表達了賈島對韓愈遭貶的同情與無奈,也表現了賈島對韓愈深沉的關懷、想念之情。
-
4 # 黑雲卷
一、寫作背景:
賈島初為僧 ,好苦吟 ,由於著名的“推敲”故事,博得當時文苑巨擘韓愈的賞識而還俗應舉,所以他與韓愈感情深摯 。元和十四年(819),憲宗迎佛骨,韓愈上表切諫,觸怒皇帝,貶謫潮州刺史。赴任途中遇侄孫韓湘,寫了一首《左遷至藍關示侄孫湘》
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貶潮州路八千。
欲為聖朝除弊事,肯將衰朽惜殘年。
雲橫秦嶺家何在,雪擁藍關馬不前。
知汝遠來應有意,好收吾骨瘴江邊。
抒發自己的激憤之情。此詩傳到京師,賈島讀後有感而作《寄韓潮州愈》詩。
二、分析內容:
1.第一聯就表達了與韓愈不同尋常的交契,流露了一種深切的眷念和嚮往的心曲。作者說,我的心早與您同乘蘭舟,水宿風餐,一直流到嶺南韓江潮水的盡頭了。兩句筆力奇橫,表現了忠臣遭斥逐,寒士心不平,甘願陪同貶官受苦的深厚友情。
2.中二聯直抒別後景況。“篇章”即指韓愈《左遷》一詩。作者說,你這一腔忠憤的“篇章”隔著秦嶺傳到京師(“華嶽”指代長安),我怎能不內心共鳴,馳書安慰?當出關驛馬奔過瀧流,謫貶中的知友就可得到片紙安慰了。這一聯,表明二人正是高山流水,肝膽相照。愈詩說 :“雲橫秦嶺家何在?雪擁藍關馬不前。”賈島則報以“ 峰懸驛路殘雲斷 ,海浸城根老樹秋。”這是互訴衷曲之語 。在“峰懸驛路”、“海浸城根”等物景烘托中透露作者深沉的關懷心情。寫到第三聯,已把堅如磐石的友情推至頂峰,詩的境界也達到了高峰 。
3.第四聯則盪開一筆 ,別開生面:“一夕瘴煙風捲盡,月明初上浪西樓。”南方山林間溼熱蒸鬱,能致人疾疫的瘴氣,總有一天會象風捲殘雲那樣一掃而光。到那時,皓月東昇,銀光照耀在潮州浪西樓上,整個大地也將變成瓊玉般的銀裝世界了。月光如洗,天下昭然,友人無辜遭貶的冤屈,自將大白於天下。這裡針對韓愈“好收吾骨瘴江邊”一語,一反其意,以美好的憧憬結束全詩。
此詩首聯寫意,次聯寫實,三聯寫懸想,尾聯寫祝福,而通篇又以“此心”二字為契機,抒寫了真誠的友情。八句詩直如清澄的泉水,字字句句皆從丹田流出。詩的語言酷似韓愈《左遷》一詩的和詩,真是“同心之言,其臭如蘭”。
回覆列表
這首詩出自唐代賈島的《寄韓潮州愈》全詩為:
此心曾與木蘭舟,直到天南潮水頭。
隔嶺篇章來華嶽,出關書信過瀧流。
峰懸驛路殘雲斷,海浸城根老樹秋。
一夕瘴煙風捲盡,月明初上浪西樓。
創作背景
元和十四年(819年),唐憲宗迎佛骨,韓愈上表切諫,觸怒皇帝,貶謫潮州刺史。他在赴任途中遇侄孫韓湘,寫了一首《左遷至藍關示侄孫湘》,抒發自己的激憤之情。《左遷至藍關示侄孫湘》一詩傳到京師,賈島讀後有感而作《寄韓潮州愈》詩。
據說在洛陽的時候後因當時有命令禁止和尚午後外出,賈島做詩發牢騷,被韓愈發現其才華。後受教於韓愈,並還俗參加科舉,但累舉不中第。唐文宗的時候被排擠,貶做長江主簿。唐武宗會昌年初由普州司倉參軍改任司戶,未任病逝。
最後一句的主意要意思就是:總有一天狂風將把瘴氣掃除乾淨,到那時月色明朗開始高照浪西樓。深刻表達了作者的志向高遠的心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