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10
回覆列表
  • 1 # Steven楊

    生活中父母在孩子面前說話絮絮叨叨,看似是父母疼愛孩子關心孩子的一種表現,但往往這種嘮叨式的教育方式根本起不到什麼教育孩子,引導孩子的效果,很多時候我們也認識到了這個問題,卻沒有好的方法解決,就會造成一系列的問題,尤其是在孩子步入青春期,容易叛逆產生逆反情緒,心理承受能力也相對較弱,情緒格外敏感,這時父母的嘮叨會刺痛他們的神經,即使表面上一副滿不在乎的樣子,心裡也會感到厭煩和憎惡,甚至產生和父母的對立情緒。

    其實,想改變自己不嘮嘮叨叨的習慣,平時注意好幾個原則就可以了:

    第一,多放手讓孩子去做,多讓孩子表達自己的觀點和想法,作為家長起到監督輔導的作用,平時多留意孩子的一言一行,少批評少教育,很多事情都是要有經歷才會有收穫,失敗是成功之母,只要孩子不在原則上和人生準則上犯錯誤,就要給孩子一定的容錯空間,尤其在一些無關痛癢的事情上不要絮絮叨叨,讓自己的這種絮叨變成一種不自知的習慣。隨著孩子慢慢長大,他們會有自己的生活態度,學習方法,處事準則和人生價值觀,而我們的這種嘮叨長時間會讓他們覺得是一種無理取鬧,會讓他們在心靈上與家長產生隔閡。所以說,試著放手,讓孩子有努力成長的空間吧。

    第二,要學會管控好自己的情緒。有些家長對孩子的嘮叨,有些原因是來源於生活和工作的壓力和焦慮,把生活和工作中的焦慮和不如意反饋到了家庭尤其孩子身上,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心態和平時孩子稍不如意自己的表現,就會對孩子變得不夠有耐心甚至產生暴躁情緒,在一些小事上沒完沒了的說個不停,但孩子畢竟還只是孩子,父母應該冷靜下來,家是避風的港灣,家是溫暖的溫馨的,不要把工作中的情緒帶回家,讓自己的情緒在開啟家門之前,舒緩一下,丟在腦後,享受和孩子一起的時光。

    第三,要學會選擇說話的時機,讓自己的說話變得聰明起來,而不是做無用功。孩子做錯了,我們要指導,但是挑重點說,說一遍然後再看孩子的表現,不要絮絮叨叨一遍有一遍無休止,就算說的有道理,孩子也會不願意聽取正確的意見,另外,如果孩子當時情緒不穩定,或者有逆反心理,這時聽到父母的抱怨和不包容,容易跟父母頂牛,對著幹,碰到這種情況父母可以等待孩子情緒平復時再去和孩子溝通,這樣效果會更好。

    所以,從現在起,讓自己與孩子的溝通變得聰明行之有效起來,少一些嘮叨放手讓孩子去成長,同時也管理好自己的負面情緒,營造一個平等和諧的家庭環境。

  • 2 # 阿木三分

    每個做父母的人都會對自己的孩子嘮叨,因為這是父母愛孩子的獨特的表現手法,很多時候我們認識到了這個問題,卻沒有好的方法解決,就會造成一系列的問題,而且女孩子心理承受能力相對較弱,步入青春期後又格外敏感,被父母嘮叨到了“痛筋”上,即使面上一副滿不在乎的樣子,心裡也會感到內疚和不安,同時對父母還會感到深深的厭煩。 其實,要讓自己不嘮叨也很簡單,掌握好三個原則就可以了: 第 一,無關痛癢的事不嘮叨。孩子長大了,生活中的小事基本都會做了,只是有時做得好,有時做不好。既然是瑣碎小事,那就略微提示一下,然後“得過且過”吧。老是一而再再而三地嘮叨,就把你對孩子的人生態度、價值觀、未來志向、學習習慣、學習方法等真正重要的事情的意見和建議等等,給淹沒在口水裡了,然後被孩子一併忽略掉。 第 二,掐枝去葉留主幹,好話只說頭一遍。孩子如果做錯事了,家長要管住自己的嘴,不能前三百年後五百載地翻舊賬,翻著翻著就跟批鬥階級敵人似的,字字帶血聲聲下淚。第一次這樣做還有效果,孩子耷拉著腦袋心裡升騰起負疚感,第二次做效果就淡了,第三次乾脆就沒效果,只會招孩子煩。 第 三,寧下指示,不作嘮叨。有時父母的要求太籠統,孩子不知道該怎麼做。 所以,從現在做起,我們要讓孩子多說話,自己少說話。要說也是說有建設性的話,而不說些沒用的口水話。只有這樣,才能重建和孩子良好的溝通渠道。

  • 3 # 白月思星

    孩子是我們生命的延續,所以,孩子是個獨立的生命體,有著自己的思想、喜惡、特長。

    在孩子小的時候,父母要儘量營造溫馨、和諧的家庭環境,用愛去滋養、澆灌孩子的心靈,幫助其養成良好的習慣,形成優秀的品格。

    孩子上學後,不要以學習成績論英雄,要注重孩子個性的發展、特長的發揮、意志的錘鍊,對孩子持有公平、平等、信任、尊重的態度。相信我,只要做到這些,肯定不會讓孩子感覺到你的嘮叨,孩子會成長的很快樂。

    孩子在原生家庭的生活時間轉瞬即逝,彼此珍惜吧。珍惜孩子依偎在身邊的幸福,珍惜孩子依靠你的感覺吧。

  • 4 # 等到夏天花開

    如何做到對孩子不嘮叨,真的很難,但是對孩子嘮叨也是有原因可尋的。

    1.作為家長,總是望子成龍、望女成鳳,孩子做事情也是各種的不放心,認為年紀小,丟三落四,生活經驗缺乏,不去提醒就怕做錯了要返工,對孩子是打擊,也耽擱自己的時間,所以就不停的提醒、確認。在孩子看來,那是不信任。

    2.很多人把工作中處理事情的方法運用到了孩子身上。在工作中,要求職責明確,今天交代過的事情沒做好,就是下屬的責任。很多人潛意識裡對孩子也是一樣的,擔心孩子做不好,就不停的說,認為交代清楚很重要,其實內心裡也是對責任的劃分。這個行為低估了孩子的責任心,也是抹殺孩子的責任心,未來會更依靠家長。

    要做到不對孩子嘮叨,我分享我的經驗:1.每次告訴自己,一件事情提醒不超過2次,做好自我管理。2.與孩子做好溝通,明確雙方的要求,制定規則,但是一定要遵守。

    好好說話還是很重要的,特別是叛逆期的孩子。

  • 5 # 嫻荏

    什麼時候我們會對孩子嘮叨?從以下幾種場景來認識嘮叨背後的原因以及如何改正我們的嘮叨。 場景一: 媽媽要帶曉蘭去阿姨家,媽媽對她說:“媽媽今天要去小姨家,你要不要一起去?”曉蘭低著頭,不開心地回答:“我不想去。”媽媽開始解釋說:“那家裡就沒人陪你,也沒人給你煮飯了!”曉蘭只好勉強答應了。媽媽說:“我在樓下等你,你快點換衣服。”曉蘭爽快答應“好”。過了一會兒,媽媽開始喊著:“你好了沒有,換個衣服這麼久”“快好了,我上個廁所”曉蘭大聲迴應著。然而,媽媽著急的喊著:“你到底好了沒有,磨磨蹭蹭”“就快好了,我還在廁所”曉蘭也不甘示弱的說。媽媽邊走上樓邊說:“上個廁所要這麼久?讓你出門一下,磨蹭半天不下來,是不是還在玩電腦,看動畫片,你看我不把網線拔了”。曉蘭低下頭,無話可說。

    分析:孩子做事情磨蹭半天,讓父母忍不住嘮叨催促她,甚至讓我們著急惱火,開始責怪孩子沒有時間觀念,可是,我們的嘮叨真的能加快孩子的步伐?你會發現孩子動作都不快,有的會聲音卻很大聲的頂你,“別催了,馬上好”然後就等了十分鐘才好;有的會一臉低落,一語不發的聽你抱怨。嘮叨更多的是換來了孩子的不滿。父母一直在否定孩子的感受或想法,容易導致孩子頂嘴,或者變得懦弱。

    其實,改掉寶寶磨蹭你可以這樣做:

    1.少用命令的語氣,把“趕快”變成“我希望”,比如“趕快,我們還要去下一個地方,變成“我希望我們能在半個小時之後到下一個地方,我們車程有15分鐘,所以現在差不多要去停車場了”。2.給孩子提供選擇,比如,“如果我們十分鐘之內就能出門,我們看電影就不會遲到,如果不能,要麼只能少看前面那一段,要麼只能明天再看了。”“我們現在還有五分鐘的時間就要出門了,你是先穿鞋子還是背書包?”“孩子要睡覺了,你是先刷牙還是先換睡衣”

    3.當我們一直催促孩子時,我們不知不覺變成了孩子的鬧鐘,按點報時讓孩子跟著時間做事情,表面是幫助孩子避免誤時導致的後果,比如遲到、沒有完成作業和挨老師批批評等。實際上卻剝奪了孩子對自己行為負責的權利。我們應該換個角度,讓孩子當鬧鐘,他不起床,你不要催,耐心等他慢吞吞,等到他收拾好要出門了,你還不急,淡定的化妝換衣服,慢慢地孩子就開始反過來催我們“媽媽快點,我要遲到了”當孩子搶了我們之前的臺詞,說明我們成功了。

    場景二:孩子把水杯打碎,了,媽媽開始:“你怎麼回事,走路不長眼呀,水杯放在那麼裡面你都沒摔壞,你是不是故意的?你怎麼搞的,好好的杯子就這樣不能用了,真的是,一點都不能理解媽媽的辛苦,一天到晚就知道吃,就知道添亂,你還會做什麼?” 分析:當孩子做錯事情時,父母批評孩子時很容易就開啟了嘮叨的模式中,而孩子卻老是沒記性,一而再再而三的點開父母嘮叨的按鈕,然後開始了惡性迴圈,你嘮叨你的,我錯我的,甚至發展到親子關係惡化,兩不相見,耳根清淨。

    其實,批評孩子可以這麼做:

    1.明確指出錯誤,嘮叨會讓孩子忘記犯了什麼錯,只記得批評,我們應該點到為止,給孩子反思的時間。比如,父母讓孩子去做作業,孩子只顧看電視,然後作業沒完成,父母只要跟他說你不能看電視太長時間,否則你就不能按時完成作業。孩子就會思考,父母說的確實有道理,然後就去做作業。2.有原則性,同樣的錯誤,父母要保持同一種態度,不能因為心情好就原諒他,這會導致孩子難以辨別是非。昨天還批評孩子不能摘樹葉,今天靈光一閃想讓孩子認識樹葉,就去摘樹葉,會讓孩子覺得很奇怪,不是說不能摘得嗎?孩子的思維是單向性的,他們不會像成人的思維那樣有彈性,懂得視情況而定,所以父母對於孩子的管教也是一樣的,要言行統一哦!這樣才能讓孩子是非分明,才不會輕易去觸碰非法的事情。

    3.學會等待,不要以為一次批評,孩子就會徹底改正,我們要學會觀察寶寶一丁點的進步,然後誇獎他的進步,讓他能夠慢慢的變得更好。孩子做作業的時候,結果粗心,寫錯了不少,但是他今天比昨天少錯了兩題,我們就應該表揚孩子,因為他進步了,我們不能一下就要求孩子能夠全做對,要陪著孩子慢慢進步,慢慢成長,不要揠苗助長哈。

    4.注意批評孩子的時間,孩子早上起床、晚上睡覺前、吃飯和當著大家的面。早上孩子剛睡醒,如果被父母責怪,他一天的情緒將會處於失落的狀態,引導孩子更好的生活。睡前被批評,孩子如果覺得委屈會很難入睡,影響孩子的睡眠質量。吃飯時收到批評,影響孩子的進食,孩子食不下咽。這些都容易影響孩子身心健康,得不償失。

    5.正面批評:儘量控制自己,把負面的批評“你這個撒謊精”改成正面“我希望你誠實”“把你真沒用”改成“你做了一件糟糕的事情”。最後,希望父母能夠明白,我們批評孩子的目地是為了讓孩子認識到自己的錯誤,改正錯誤,讓孩子變得更好,而不是讓孩子被批評的自我否定,沒有自信心,做事情畏手畏腳的做事情。

    希望我們能夠多站在孩子的角度,和孩子做朋友,跟孩子共進步,一起成為更好的自己吧!

  • 6 # 小熳子

    家長如何做到對孩子不囉嗦不嘮叨呢? 一般對孩子嘮叨的都是母親居多,因為女人天性吧,遇到問題總想把所有的話全說個遍或者反覆說幾遍。以為只要對方聽多了就會重視你所說的話,但是結局往往是相反的,對方只會越來越反感你,甚至以後對於你所說的話都認為是不重要的。作為家長,我們要學會理性思考,當發現孩子表現出有毛病的行為,抓住重點,正面迴應並且正確引導孩子,說話條理性清楚,目的明確。不罵不囉嗦,還有要多鼓勵孩子,讓孩子覺得你對他有信心,從內心接受批評並主動去改正。

  • 7 # 晨墨的媽媽

    孩子越大,越不願意聽你說話,嫌嘮叨,可是,說一遍總覺得他沒聽進去,再重複,孩子已經煩了,怎麼不嘮叨又能讓孩子聽話呢?

    1

    做一個耐心的傾聽者。

    傾聽是一種愛,當孩子願意跟你傾訴時,父母要充滿耐心與興趣傾聽,在傾聽中潛移默化地糾正孩子的錯誤觀點和片面想法。

    2

    跟孩子做親密無間的夥伴。跟孩子共同閱讀,一塊做遊戲,向孩子尋求幫助,跟孩子來一場比賽,這樣孩子更喜歡你。

    3

    輕鬆處理孩子的“小毛病",面對孩子的”小毛病",請收起你們的嘆息,搖頭,憤怒和打罵,孩子優秀,只有教育方法更優秀,改毛病也是循序漸進的過程,需要父母的從旁協助,給他們一點時間,用“減法”一點點把壞習慣變成零。

    4

    尊重孩子的朋友。孩子把友誼看的比什麼都重要,尊重孩子的朋友就是尊重孩子的情感。好朋友的品行對孩子影響非常大,因此,我們需要尊重孩子的每一位朋友。

    5

    不要總拿孩子跟別人家的孩子比。印度思想家有句名言"玫瑰就是玫瑰,蓮花就是蓮花,只要去看,不要比較。“孩子比別人強時,就沾沾自喜,比別人差時,就失望,沮喪,埋怨,不知是孩子擾亂了父母的生活,孩子父母自己擾亂了自己的生活。

    6

    從來沒有笨孩子。沒有孩子生下來就是天才,後天的培養至關重要,而父母正是培養和挖掘孩子天賦與創造力的人,因此,父母必須明白,只有笨的教育方法,從來就沒有笨小孩。

  • 8 # 童心媽咪

    最重要的是明確界限:孩子的事情孩子負責,大人的事情大人負責。

    嘮叨,本質上是忍不住要去管孩子的事情。

    所以,先想想,你嘮叨的事情,是誰的,你的,還是孩子的?

    比如嘮叨孩子寫作業。

    要控制自己的嘮叨,最根本的方法在於,讓孩子把學習當成他自己的事情,孩子管理好自己的學習了,還需要你嘮叨嗎,對吧?

    而這又涉及到孩子的獨立性,孩子對自己的掌控感。這份獨立性和掌控感,從小就可以開始建立。

    比如,從讓孩子自己各種抓握,自己爬,自己走路,自己吃飯、自己穿衣……然後到自己管理自己的學習。

    如果前期沒有培養好,可以從現在開始,重新培養孩子的獨立性,只是需要更多的一些耐心。加油

  • 9 # 每日親子游戲

    嘮叨幾乎是每個家長的通病,我也不例外,我們真的要提醒自己,切忌嘮叨,嘮叨就是一把看不見的“神經刀”!

    嘮叨的危害

    我們肯定都見過這種家長,全程360°無死角的監控著孩子,不許孩子幹這個又不許孩子幹那個,各種限制干擾,一會兒說這個危險,一會兒說那個髒,要麼不讓孩子破壞,要麼覺得孩子不禮貌等等等等。

    我完全能理解這些父母的心情,每個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夠獨立、自信、勇敢、愛學習愛思考並且懂得感恩。可事實卻往往事與願違,被家長嘮叨多了的孩子,更多的卻在教養的過程中出現了退縮、怯懦、依賴、懶散、自私、被動、不愛學習等各種問題。正是因為家長過多的包辦代替控制嘮叨干涉限制所造成的。這其中殺傷力最大的就是嘮叨,因為語言是最具煽動性和暗示性的。

    比嘮叨更好的方法

    最好的辦法就是調動孩子的積極性,化被動為主動。家長要多做對孩子身心健康有建設性的事情,給孩子內心充滿能量。

    關鍵詞:尊重、接納、愛與自由、規則與平等

    這些我們都能理解,但是到了關鍵時刻卻又總是忘的一乾二淨,只能做出本能的反應。這是因為我們的語言習慣受原生家庭和過往經歷的影響,已經形成了思維定勢。當出現問題的時候,思維定勢會直接指引我們做出習慣性的反應。

    所以要想轉換思維定勢,就要先從語言練習開始,因為語言習慣就是思維定勢的延伸。語言習慣需要不斷強調並重復練習,哪怕剛開始說的時候感覺言不由衷,但是說著說著就好像把自己給說感動了,也就真的相信了,就像廣告的效應一樣,時間長了,我們就能養成習慣了。

    用這10句話代替嘮叨

    1.寶貝,媽媽愛你(表白)

    愛不能只是留在心裡,也應該表達出來,不管是用說的、唱的還是身體接觸都是表達愛的方式。一定要讓孩子知道你愛他,關心他,在乎他,讓他心中始終被愛填滿。

    2.寶貝,你不是別人,你是獨一無二的。(做自己)

    要讓孩子知道,我們是不會拿你和別人作比較的,是絕對重視你和肯定你的。同時要讓孩子知道每個人都不同都有長處短處,這並不代表誰好誰不好,只是有所不同而已,要讓孩子認可自己的同時也能欣賞別人。

    3.我只是分享和建議,你覺得哪個比較好?(選擇)

    我們的人生充滿選擇,如果想讓孩子能夠做出正確的選擇,少走彎路的話,就應該在孩子小的時候,多給他自主選擇的機會,讓孩子嘗試失敗與成功、果斷和猶豫的滋味,才能從中習得思考和自我負責的能力。

    4.寶貝,我相信你,你一定可以,我永遠支援你。(鼓勵)

    當孩子遭遇挫折,失意或者備受冷落時,他並不需要家長的大道理,他只需要家長的肯定與支援,需要有人重視他認可他。即使再大的打擊,總會有一個人欣賞他,孩子就不會消極氣餒也不會自卑。

    我們要學會信任孩子放手讓孩子去嘗試,給他們自由發揮的機會。同時要把命令和埋怨的語氣換成請求的語氣,好能讓孩子樂於去嘗試。

    6.對不起,我也會犯錯,我也需要學習(道歉)

    是人都會犯錯,是人都會有情緒,情緒失控的時候難免會傷及無辜。孩子並不需要神一樣的父母,孩子需要的是成長型、真誠的父母。哪怕偶爾發生了對孩子造成傷害的事,只要能及時道歉和彌補,讓孩子能感受到你的真誠,他的委屈也就消失了一大半。

    7.媽媽正在專心工作,請你先別打擾好嗎?(專注)

    每個人都難免會有疲憊和低落的時候,也會有很多自己的私事和工作需要處理,沒有辦法及時回覆和陪伴孩子。孩子並不需要我們寸步不離的守候,彼此親近而又有界限的親子關係是每天都有時間做到高質量的陪伴,又能彼此都有個人的時間。這句話就是在告訴孩子,媽媽也有自己的私人時間,需要專注的處理事情,這是家庭裡每個人都應該遵守的規則。慢慢理解之後,孩子就既不會疏離你也不會過分粘著你。

    如果家長自己沒有以身作則,只是一味的要求孩子要感恩的話,孩子的心中其實是不會有觸動的,那麼孩子所有的感謝也都只是流於形式,不是發自內心。家長需要經常向孩子表達感謝,以身作則的告訴孩子什麼事感恩。

    9.我理解你此刻的心情,我也有過同樣的感受(同理心)

    有時候孩子莫名其妙就會有情緒了,問了不說,吼了沒用,安慰一下反而更變本加厲了,弄的家長一頭霧水。這種情況,孩子就是掉進了情緒的怪圈中無法自拔,我們說什麼都是多餘的,只有感同身受的理解孩子才能釋放孩子的情緒問題。

    10.這件事你怎麼看?你認同這種處理方法嗎?(批判、思考)

    小學前的孩子還沒有形成道德觀念,只能透過事情的結果來判定是非對錯。當他遇到很多與他本來價值觀相沖突的事的時候,會感到很迷茫和疑惑。父母要讓孩子養成良好的道德習慣,就要多向孩子提問,透過提問讓孩子多思考,多觀察,從而形成良好的價值觀體系。

    結語

    每個人生來就是向善向上的,每個孩子都是獨立的個體,孩子自我負責的前提是:父母停下手、閉上嘴,讓孩子自己學著去解決。所以學者慢慢放手吧,孩子會給你驚喜的。

  • 10 # 優思理科王

    孩子越大,越不願意聽你說話,嫌嘮叨,可是,說一遍總覺得他沒聽進去,再重複孩子已經煩了,怎麼不嘮叨又能讓孩子聽話呢?

    1.做一個耐心的傾聽者。

    傾聽是一種愛,當孩子願意跟你傾訴時,父母要充滿耐心與興趣傾聽,在傾聽中潛移默化地糾正孩子的錯誤觀點和片面想法。

    2.跟孩子做親密無間的夥伴。

    跟孩子共同閱讀,一塊做遊戲,向孩子尋求幫助,跟孩子來一場比賽,這樣孩子更喜歡你。

    3.輕鬆處理孩子的“小毛病,面對孩子的”小毛病" ,請收起你們的嘆息,搖頭,憤怒和打罵

    孩子優秀,只有教育方法更優秀,改毛病也是循序漸進的過程,需要父母的從旁協助,給他們一點時間,用“減法”一點點把壞習慣變成零。

    4.尊重孩子的朋友。

    孩子把友誼看的比什麼都重要,尊重孩子的朋友就是尊重孩子的情感。好朋友的品行對孩子影響非常大,因此,我們需要尊重孩子的每一位朋友。

    5.不要總拿孩子跟別人家的孩子比。

    印度思想家有句名言"玫瑰就是玫瑰,蓮花就是蓮花,只要去看,不要比較。“孩子比別人強時,就沾沾自喜,比別人差時,就失望,沮喪,埋怨,不知是孩子擾亂了父母的生活,孩子父母自己擾亂了自己的生活。

    6.從來沒有笨孩子。

    沒有孩子生下來就是天才,後天的培養至關重要,而父母正是培養和挖掘孩子天賦與創造力的人,因此,父母必須明白,只有笨的教育方法,從來就沒有笨小孩。

  • 11 # 小樊子育兒站

    你好,如何做到對待孩子不嘮叨真的太難了,如果你實在想要一個答案,那就是做個“懶”父母。

    很多事情你說一萬遍,都不如讓孩子自己親身體驗一遍來得印象深刻。

    例如,孩子丟三落四的毛病:

    每次孩子出門前作為家長提醒一次就可以了,也算盡了家長的責任。

    突然有一次孩子因為忘帶東西,弄得考試沒考好,那孩子自己就會長記性了。

    孩子沒帶鑰匙被鎖在門外面,那孩子下次自己就會記得帶鑰匙了。

    孩子找不到自己想要的東西,下次就會記得東西要歸位好。

    就如《大明風華》裡的朱祁鎮,剛開始乳臭未乾,天真的可愛,經歷過那次失敗以後就看清了世界,一下子成長了許多。

    吃一塹長一智,讓孩子自己去體驗自己的人生,他們會成長的更快。

    父母為什麼那麼愛對孩子嘮叨呢?因為父母對孩子愛得太深了,父母想要孩子少走些彎路,父母覺得讓孩子聽自己的準沒錯,父母覺得自己一切是為孩子好。

    其實父母只是站在自己的角度看問題了,換個角度,孩子剛剛來到這個社會上,乳臭未乾,莽莽撞撞,懵懵懂懂,這不正是他們作為孩子該有的樣子嘛,難免會有這樣那樣的問題與壞習慣。

    父母在確保孩子安全以及確保孩子大的人生觀價值觀是正確的情況下,就放手讓孩子自己走自己的路吧!

    父母少操點心,“懶”一些,孩子成長得更快,親子關係會更融洽,父母自己也少生點氣,樂得逍遙自在,何樂而不為呢。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露天養鵝可以嗎?怎麼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