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老李頭有話說
-
2 # 舟瑜
我認為明朝的技術傳到西方主要靠的是鄭和七下西洋。
我們先來看看明朝時有哪些領先世界的技術:火炮技術、造船技術、建築技術、製造業、醫療技術、農業技術、鍊鋼技術等。
傳教士利瑪竇評價明朝:“這個國家就像美麗的大花園,生活在這裡的人們很幸福。”明朝前期,中國已成為當時世界上的富強國家。隨著航海事業的發展,為加強同海外各國的聯絡(一說為了尋找下落不明的建文帝),明成祖派遣鄭和出使西洋。鄭和下西洋曾經到過爪哇,蘇門答臘、天方、古裡等國家,到達最遠的地方就是非洲東海岸,紅海沿岸。下西洋的隊伍中有各種技術人員、水手、士兵、醫生和翻譯。共計約2萬7千多人,200多艘船。每次都攜帶大批的金銀寶貨、絲織品、瓷器和銅鐵器,換回來的是珠寶、香料和藥材等特產。
鄭和的遠航,不但擴大了中國和亞非各國的友好關係,而且促進了同這些國家的經濟文化聯絡。從那時起,中國福建、廣東一帶的人民到南洋群島做工和經商的更多了,他們帶去中國製糖、採礦等先進技術,和南洋當地人民一起辛勤勞動,對南洋的經濟開發作出了貢獻。
可見,擁有當時世界上先進造船術和航海術的明朝,透過鄭和七下西洋,拓展了對外貿易和交流,並且把明朝先進的技術傳到了南洋,也傳到了歐洲等西方國家。
-
3 # 史海星槎
有歷史學者認為:明代歷史是中國歷史從“區域史”向“世界史”邁進的關鍵時期,揭開了中國歷史與世界歷史相互交融的新篇章。
而17世紀德國科學家萊布尼茨說:“全人類最偉大的文化和最發達的文明彷彿今天彙集在我們大陸的兩端,即彙集在歐洲和位於地球另一端的東方的歐洲——中國”。
傳教士利瑪竇
明朝中後期,隨著國內外商業貿易的發展,中西文明開始了更為廣泛和頻繁的交流。以利瑪竇為代表的西方傳教士給中國帶來了西方諸國的文化、科技理念,同時也把中國的文化和科技向西方傳播。據史料記載,從16世紀末到17世紀,到中國來的西方傳教士多達500多人。這些傳教士固然是帶著宗教目的來到中國,但他們在客觀上起到了相互傳播文化的作用。
明朝是中國歷史上文化西學東漸的高峰之一,學術氛圍開放,政府大力支援,士大夫階層接受、翻譯、研究西方著作,這一時期傳入中國的圖書共7000多種。
明代探求西方思想第一人徐光啟
而交流亦是雙向的,在明朝時期的中國湧現出一大批集大成式的科學家和科技鉅著,如李時珍的《本草綱目》、宋應星的《天工開物》、方以智的《物理小識》和徐光啟的《農政全書》、朱載的《樂律全書》、羅洪先的《廣輿圖》、徐霞客的《徐霞客遊記》等,這些著作經過傳教士們擴散傳播到西方,對當時西方的近代數學、化學、物理、哲學的發展產生了積極的意義。
這些西方傳教士不斷向西方介紹和傳播中國文化,在歐洲興起了一股中國文化熱。比如中國透過科舉考試選拔官員的方式引起西方各國統治者的高度重專視,成為西方近代文官制度的重要借鑑。伏爾泰、孟德斯鳩、狄德羅等法國啟蒙思想家都曾受到中國文化的影響。
17世紀歐洲的“中國熱”
除了由西方傳教士及中國上層知識分子的翻譯把文化和科技經典介紹到歐洲,還有一個重要的傳播途徑和層面,就是隨海上貿易而僑居海外的民眾層面所促進的文化、科技傳播,雖然不具官方性質,但因其移民群體的數量大和範圍更廣、時間更長,其作用也不容忽視。
明朝以前中國文化所影響區域多集中在在東亞、東南亞、西亞一帶,明朝中後期的文化傳播才是真正世界範圍的。
回覆列表
火器技術哪家強?大明找完找西洋。如今有好多人認為,從咱們的大明朝開始,中國的火器就開始落後於西方,甚至還因此帶壞了後面的滿清,這個是真的嗎?
在整個大明朝,火器的研發一直都沒有停止,比如大明朝開國不到十年,朱元璋皇帝就上線了當時最大的大鐵炮,這門鐵炮完美的解決了當時所有的鐵炮面臨的問題,那就是炸膛。因為明軍在這種鐵炮上加上了三道防止炸膛的鐵箍,而這樣的技術,在當時的世界上之後大明朝一家掌握了。
當然還有人會說當時明朝初期的火器好,那麼到明朝末期的就不行了,那麼事實是這樣的嗎?我們都知道,古代的大炮工作都是靠火藥的,一旦下雨了,所有的大炮就無法發揮威力了,於是在明末時期,名將戚繼光升級了一種新型大炮,名字叫虎蹲炮,這種大炮最牛的地方就是把五十枚小鉛子塞入炮口,再壓上一枚三十兩中的鉛彈,這樣就能保證炮管內部不受潮,於是只要是在下雨天,只要保證有火源,大明的虎蹲炮也能霸氣的開火,而且殺傷面積還很大。有了這種大炮,才有了後來大明的將士痛打倭寇,蒙古,打到哪裡都是開掛的狀態。
當然還有人會說,大明朝的火器是天下第一,但是技術是不是天下第一呢?大明朝的將士不敢說,但是大明朝最難能可貴的一點就是雖然我們技術不是最好的,那我們也能吸收技術最好的。從16史記起,歐洲強大的重炮技術,讓大明朝亮瞎眼,於是明軍主動和西方交流,看看西方人到底有什麼神秘的技術,透過交流學習,華人掌握了西方人的鐵芯銅體技術,所謂的鐵芯銅體技術,就是在鑄造大炮時候,把大炮弄成內外兩層,內層就是鐵芯了,其實這就是一種複合炮,有了這種技術,大明朝的火炮打的更遠更準,重點是更不容易炸膛。
在大明朝時期,華人不敢說自己最聰明,但是有一點是非常值得肯定的,當時大明朝的華人更願意向全世界去學習,而不會像滿清一樣,認為自己牛的已經不需要向外華人學習的地步。正是這樣的虛心態度,才會讓華人越變越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