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叮噹小可噯
-
2 # 視覺盛宴短影片SH
這是讓人能夠從詩詞中看到的景象。
夕陽西下,總會讓人有些落寞,有些悵惘,一如季節更替時的秋天。
本是讓人喜悅的季節裡,難免蘊含了些滄桑……
人亦如此,夕陽與晚霞,又何嘗不是人生的寫照。
無論怎樣的意境,願你在夕陽西下時不孤單,有人陪,送走日暮,迎來每個朝陽。[玫瑰][玫瑰][玫瑰]
-
3 # 半糖藝術
拍這個照片意境首先要找到貼切實際的景或者物,才能透過物表達意境!這首詩表現出來的是稍微有一絲失望且無奈,描述的是一幅相對靜態的畫面,其實畫面感很強!
兩行疏柳:毫無爭議的需要有柳,而且不能是整棵樹,要撿幾枝就可以,我下面發出的照片是我前陣子拍的,近景特寫,再加一點逆光的效果,那種忽遠忽近忽明忽暗的光影感就可以表現出來了。
一絲殘照:我下面拍出來的效果其實還是有一些全景大圖的感覺,如果夕陽西下已落入一半或者一小部分會更貼近主題,血色殘陽,暗調,要拍出那種孤獨感,拍出樹以及其他的剪影效果,配合著大海或者大江大河,也就可以了。
萬點鴉棲:其實,理解下來的意思也是一幅靜態畫面,烏鴉棲息,通常烏鴉代表的是比較喪的,那這時最好是拍在電線杆上棲息或者單獨的一棵樹上的效果,再加一輪明月或者彎月都可以,給人的感覺有一些淒涼或者無助,這樣也就可以出來了。
那這也就是我對於這個畫面的理解,可供參考
-
4 # 做好事的壞蟲
“兩行疏柳,一絲殘照,萬點鴉棲”出自於明代劉基《眼兒媚·秋思》的詩句,全文如下:
萋萋芳草小樓西,雲壓雁聲低。兩行疏柳,一絲殘照,萬點鴉棲。
春山碧樹秋重綠,人在武陵溪。無情明月,有情歸夢,同到幽閨。
詩文釋義:小樓西邊的箐箐芳草一片蔥蘢,雲朵低垂,大雁哀鳴。兩行衰柳在夕陽的照射下稀稀疏疏,很多的烏鴉棲在柳叢上。山上的草木在秋風中依舊透著綠意,出遊之人在外漂泊無依。清冷明月下游子做著思鄉的夢,一同來到思婦那的空閨。
拍攝思路根據《眼兒媚·秋思》整個詩句,給人一種淡淡淒涼、哀愁的感覺。所以,我按照這種感覺來確定拍照的主體以及時間。
1、拍攝主體——
主體是兩行柳樹,但也分是哪個季節的柳樹,在詩句中,柳葉不如春天般的油綠髮嫩,不像夏天的綠意盎然,更不像是冬天的殘枝敗柳,這裡只有秋天的柳樹,在綠色慢慢變黃開始變得稀稀疏疏,所以我判斷應該是秋天的柳樹,也正是這樣的柳樹,才更加的切合詩意。
至於烏鴉,這個確實不太好找,只能碰運氣了,運氣好,樹上落著很多的烏鴉,那是自然是錦上添花,更切題。但是運氣不好呢?咱總不能來個“守株待鴉”吧,還好我們有強大的後期處理方法,退而求其次,把烏鴉PS上去。
2:拍攝時間——
秋天的傍晚,太陽落山前的夕陽夕照,這個時候的光線能把柳樹的陰影拖得很長,煢煢孤影的感覺會非常的好,這樣的意境更加的貼切原文詩意。
3:拍攝地點——
路邊,河邊,均可,但要求路邊河邊都要有柳樹。不然不好體現“兩行疏柳”。如果是在河邊,能利用的河中的水面形成柳樹的倒影;路邊則可以更加的突出柳樹的陰影。
攝影器材通常情況下,拍這樣的場景,首選24-70,F2.8中焦鏡頭,其次選用70-200,F2.8長焦鏡頭。無論是拍攝樹還是樹葉,路邊長的還是水邊長的,在合理的光圈數值下,24-70焦段鏡頭的取景效果會更好。而70-200鏡頭更適用於淺景深虛化背景突出攝影主體,這也是拍攝樹葉花朵時的常用拍攝手法,不過,長焦鏡頭常限於表現一片樹葉或者一枝樹葉的姿態。想拍攝出詩中“兩行疏柳,一絲殘照,萬點鴉棲。”的場景,還是中焦段鏡頭更合適;廣角鏡頭有時候會不知覺的攝入過多景物,會顯得畫面過於雜亂,並且鏡頭畸變不好控制,容易造成過於誇張的效果;誇張效果一般表現衝擊力比較強的時候適用。
回覆列表
這個景象可以在傍晚陽光餘暉的時候拍攝,最好的地方還是在那種小河邊,然後河邊有樹,這樣更容易拍攝到你說的意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