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13
回覆列表
  • 1 # NatureVoice雨人

    八王之亂是中國歷史上有名的歷史事件

    司馬家篡權成功後,司馬炎稱帝建立了晉朝。但是晉朝卻把中原和草原帶入了一段最黑暗的歷史,因為在這期間發生了八王之亂和五胡亂華,整個中原沒有一塊祥和之地,百姓民不聊生連基本的溫飽問題都解決不了。那八王之亂到底是怎麼回事呢?主要還是晉王的內部鬥爭實在太過殘酷,不知道是不是因為司馬懿生前受了太多屈辱,所以自己的後代們都那麼喜歡爭權奪勢,下面就為大家介紹下八王之亂的內容,一起來看看吧。

    “分封制”,也稱為“封建制”,是中國古代最為重要的政治制度之一,它雖然在秦始皇統一六國後被廢除,但後來的歷史長河中卻屢次“復活”,深深地滲入了中國歷史文化的血脈之中。西晉時期一度恢復了分封制,某種程度上也成為了西晉短命敗亡的原因原因之一。

    “周公吊二叔之不鹹,固封建親戚,以藩屏周”,這是“封建”一詞最早的出處。“封建制度”中“封建”的原始含義,即“封”土“建”國。封建制度的產生和發展經歷了一個漫長的過程,正式起源於何時歷來充滿爭議,近代學者提出了很多看法,有人主張始於西周,有人主張始於商朝,有人主張始於夏禹。但毫無疑問周代封建制是最為典型的中國封建制度。周王朝建立後大封功臣,分封姬姓和功臣到各要地,利用各地原來的氏族部落建立國家,勢力始自上達下,周天子正式成為天下共主,周朝的封建規模正式完成。

    “周秦變革”之後,秦代廢分封而施行郡縣制。漢初高祖劉邦曾認為秦二世而亡的原因之一就是缺乏親戚藩王的救護,所以恢復封建制,是為郡國並行。西晉初年,晉武帝司馬炎分封了二十七位同姓王,以郡為國。之後諸王的權力被不斷擴大,甚至可以自行選拔和任用國中的文武官員、收取封國的租稅。諸王都在朝廷擔任要職,既有行政權力又有數量可觀的軍隊。這些手握重權的藩王,就為了破壞西晉統一的導火線。武帝在時,在他的督導和控制之下,政局尙能安穩。公元290年,武帝去世,晉惠帝繼位,惠帝痴呆,不能理政。後來因為外戚集團與賈皇后而發生“八王之亂”,汝南王司馬亮、楚王司馬瑋、趙王司馬倫、齊王司馬冏、長沙王司馬乂、成都王司馬穎、河間王司馬顒、東海王司馬越等八王互相攻伐,斷送了西晉的大好江山。

    “八王之亂”的16年中,受政治動盪和戰火荼毒的地區越來越廣,除了諸王互相攻伐大戰外,期間少數民族和北方政權對西晉的攻擊,南方杜曾等領導的民變。可見,西晉施行分封制不僅沒有能夠維護西晉政權的強盛和統一,反而成為了西晉滅亡的伏筆之一。

  • 2 # 雜家說古今

    八王之亂髮生的重要原因是晉武帝司馬炎在安排繼任者人選上的重大失誤。他在立皇太子和選太子妃問題上的重大失誤,造成了賈南風得以干政弄權,直接導致了八王之亂的爆發。

    中國古代專制主義中央集權統治運轉,主要靠兩個因素:第一,中央集權制度,特別是皇帝與宰相、 地方長官、統兵大臣的關係。第二,擁有一個能夠認真實行這一制度的統治集團,尤其重要的是,擁有一個有威望、有才幹的皇帝。二者缺一不可。

    西晉初年,上述兩個因素基本具備。西晉剛剛統一全國,晉武帝本人有統治才幹,威望也比較高,所以能把至高無上的權力牢牢握在自己的手中,保持住政局的穩定。同時,當時土廣人稀,土地問題不嚴重;晉王朝頒佈了佔田法、戶調式,罷免了州郡兵,賦稅徭役也不十分沉重,所以整個社會生產是向前發展的。如果晉武帝死後繼位的皇帝不十分愚蠢,是個中人之才,或者接受顧命的輔政大臣具有相當的威望與才幹,能夠基本上控制政局,八王之亂就沒有可發生的合適環境。然而繼位皇帝和接受顧命的輔政大臣的情況遠非如此。

    晉武帝的繼任者是晉惠帝司馬衷。他是晉武帝楊皇后所生,上面有個同母哥哥司馬軌早死,下面諸弟又都太小,所以泰始三年(267年)正月丁卯日,被立為皇太子,時年九歲,是合法的皇位繼承人。然其性魯鈍,世言更謂其為白痴。不少大臣從晉王朝和封建地主階級的利益出發而主張廢掉他,比較突出的是衛瓘與和嶠。晉武帝對太子本亦有所憂慮,然其恐身後皇位落於他系,加上司馬衷之子司馬遹幼而聰敏,似有君人之資,武帝甚愛之。他為使愛孫日後得承帝位,乃不易儲。然守器非才,皇權旁落,亂源已成。

    關於導致八王之亂的原因,歷史學界尚有爭議。

    王仲犖認為:八王之亂是由於"使諸王出專方面重鎮所致","如武帝末年,用秦王柬都督關中,楚王瑋都督荊州,淮南王允都督江、揚二州,汝南王亮出鎮許昌。惠帝即位,用梁王肜、趙王倫、河間王顒先後鎮關中,成都王穎鎮鄴。趙王倫擅政,用齊王冏鎮許昌。……一切割據稱雄與舉兵向闕的事情,也均由此而起"。

    而引發八王之亂的直接因素則是賈后專政。晉惠帝的皇后賈南風,是開國元老賈充之女,大司馬衷兩歲,貌醜而兇狠,懷有政治野心,並且手段毒辣。晉武帝時,外戚賈氏和楊氏都有重要的政治地位。晉武帝死後,晉惠帝無能力治理朝政,以致後來引起宗室、外戚爭權奪利,賈南風得以專權。而賈南風推行的女性專制主義統治政策則成為八王之亂的直接導火索。

    八王之亂從開始到結束共歷時十六年,但在這十六年中並不是每年都處於動亂之中。

    這次動亂有兩個階段:

    第一階段,從元康元年(291)三月到六月,歷時三個月;

    第二階段,從元康九年(299)到光熙元年(306),歷時七年。

    在這兩個階段的中間,有八年時間社會比較安定。

     

    永嘉元年(307年),晉懷帝改元永嘉,大赦囚犯,廢除誅三族刑。太傅、東海王司馬越輔政,掌握了朝廷大權。至此,東海王司馬越在八王之亂中成為了最終的勝利者。

    八王之亂歷時達十六年,期間時有戰亂,後期朝廷已無法掌握全國,受戰亂影響地區亦愈來愈大。除了諸王互相攻伐的戰事外,期間還有氐人齊萬年的變亂,以及成漢和漢趙兩個政權針對西晉朝廷的一系列戰爭,南方亦有變民杜曾、王如及張昌的起事。

    這些戰事都對全國不少地區都造成嚴重破壞,饑荒、疫病頻生,亦令不少人被迫離開家鄉求活,成為流民。成漢的領導者李特、李流、李雄皆本住略陽,就因逃避齊萬年叛亂而入蜀,但就因為益州刺史趙廞見八王之亂的局面而有自立之願,就任用了他們為爪牙,及至後來趙廞以及下任刺史羅尚的處理失當而令李氏叛晉自立,建立十六國中的成漢割據政權。

    早在東漢末年南匈奴諸部就因黃巾之亂內遷河內郡,曹操分匈奴為五部時,各部人亦都聚居在幷州一帶,直至晉朝。匈奴族人劉淵在八王之亂中與成都王聯結,並藉此聯結匈奴諸部,壯大實力。成都王被王浚等擊敗後,劉淵就乘時而起,建立漢國,更是日後滅亡西晉的力量。魏晉年間,除匈奴外其他外族亦有內遷,而八王之亂期間及後續亦屢見外族參與中原戰事,如幷州刺史劉琨曾多次與代王拓跋猗盧聯結對抗漢國的進攻;王浚與司馬騰亦曾與烏桓人及段部鮮卑聯手對抗成都王。這些促成五胡亂華及十六國時代。

    晉初體制本將地方軍事及民政分開,分別由都督及刺史掌管,而在滅吳後撤去地方軍力,更讓各都督成為地方軍事力量。但到八王之亂後期,地方無法抵抗變亂,遂令制度失效,刺史再兼領一方軍政及民政,如兼領幽冀的王浚、領幷州的劉琨及領青州的苟晞都是一方的軍鎮,在北方抵抗漢國的侵襲。苟晞甚至曾出檄文討伐東海王司馬越。永嘉之亂後洛陽朝廷傾覆,據有一方的王浚甚至有自立之願。但這些兵鎮後來都被漢國所滅。

    東海王司馬越在八王之亂後掌握朝權,但期間不但無力控制日益壯大的匈奴漢國政權,更排除異己,殺害中書監繆播、散騎常侍王延等人,大失人心。後更在永嘉四年(310年)以討漢國為率領行臺出京,帶著大批軍隊及王公大臣離開首都洛陽,致令洛陽防禦薄弱,盜賊橫行。在其死後,他帶領的大軍以及大批王公大臣在苦縣寧平城被漢將石勒屠殺,不久洛陽亦在永嘉之亂中陷落。

    秦王司馬鄴雖在晉懷帝遇害後於長安即位延續國祚,但也在建興四年(316年)被俘,西晉正式滅亡。而早在蕩陰之敗後,東海王東走並在徐州收聚兵眾,及後更起兵討伐河間王,迎帝東歸。當時東海王就留了琅邪王司馬睿以安東將軍都督揚州諸軍事,鎮守下邳。後來琅邪王就移鎮建鄴,在江左發展,奠下了東晉的基礎。晉愍帝死後,琅邪王司馬睿即位,是為晉元帝。

    八王之亂的十六年中,參戰諸王多相繼敗亡,人民被殺害者眾多,社會經濟嚴重破壞,西晉的力量消耗殆盡,隱伏著的階級矛盾、民族矛盾爆發。之後"五胡亂華",西晉滅亡,八王之亂是其重要原因。八王之亂以極端的形式向世人昭示,社會風氣的畸變,造成了秩序的崩潰,把所有的人推向動亂的深淵,給社會帶來深重而又長久的災難。

     

  • 3 # 心懷家園

    八王之亂是發生於中國西晉時期的一場皇族為爭奪中央政權而引發的內亂,因皇后賈南風乾政弄權所引發。這次動亂共歷時十六年,其核心人物有汝南王司馬亮、楚王司馬瑋、趙王司馬倫、齊王司馬冏、長沙王司馬乂、成都王司馬穎、河間王司馬顒、東海王司馬越八王。西晉皇族中參與這場動亂的王不止八個,但八王為主要參與者,故史稱這次動亂為“八王之亂”。“八王之亂”是中國歷史上最為嚴重的皇族內亂之一,當時社會經濟遭到嚴重的破壞,導致了西晉亡國以及近三百年的動亂,使之後的中原北方進入十六國(五胡亂華)時期。

    起因:

    八王之亂髮生的重要原因是晉武帝司馬炎在安排繼任者人選上的重大失誤。他在立皇太子和選太子妃問題上的重大失誤,造成了賈南風得以干政弄權,直接導致了八王之亂的爆發。

    過程:

    八王之亂從開始到結束共歷時十六年,但在這十六年中並不是每年都處於動亂之中。這次動亂有兩個階段: 第一階段,從元康元年(291)三月到六月,歷時三個月; 第二階段,從元康九年(299)到光熙元年(306),歷時七年。 在這兩個階段的中間,有八年時間社會比較安定。

    結果:

    永嘉元年(307年),晉懷帝改元永嘉,大赦囚犯,廢除誅三族刑。太傅、東海王司馬越輔政,掌握了朝廷大權。至此,東海王司馬越在八王之亂中成為了最終的勝利者。八王之亂的十六年中,參戰諸王多相繼敗亡,人民被殺害者眾多,社會經濟嚴重破壞,西晉的力量消耗殆盡,隱伏著的階級矛盾、民族矛盾爆發。之後“五胡亂華”,西晉滅亡,八王之亂是其重要原因。八王之亂以極端的形式向世人昭示,社會風氣的畸變,造成了秩序的崩潰,把所有的人推向動亂的深淵,給社會帶來深重而又長久的災難。

  • 4 # 橦霖

    公元290年,司馬炎去世,其子司馬衷即位,是為惠帝。惠帝痴呆,皇后賈南風借楚王司馬瑋之手殺死執掌政權的楊駿,又借”擅殺”之名殺死司馬瑋,以此來實現自己的政治野心。這件事引起了諸王的不滿。公元300年,趙王司馬倫殺賈后,第二年廢惠帝,自稱皇帝,諸王混戰開始。

    公元306年,司馬越毒死惠帝,主司馬熾為帝,即晉懷帝。至此,動亂方告結束。”八王之亂”是西晉統治集團部爭奪最高統治權的鬥爭。這場大亂前後持續了16年,黃河流域人民蒙受了前所未有的浩劫,經濟文化遭到嚴重破壞。

  • 5 # 肥肥大狗熊

    兩晉一百五十年的故事之所以有些“ 不足為外人道 ”的意味,並不是不精彩,而恰恰因為是太過精彩太過紛亂,以致讓人缺乏閱讀頭緒。司馬炎滅吳、李密創作陳情表、傻皇帝毒皇后登基、八王之亂、永嘉之亂、衣冠南渡、聞雞起舞的祖逖北伐、王羲之的蘭亭集會、謝安與苻堅淝水之戰、劉裕北伐而後奪位等等津津樂道的故事都發生了這段

  • 6 # 星辰百事通

    八王之亂,是西晉王朝統治集團內部,為爭奪帝位而發生的同室操戈、骨肉相殘的一次嚴重事件。所謂八王,根據史書所載,就是晉武帝司馬炎的叔父汝南王亮、趙王倫,司馬炎的五子楚王瑋、六子長沙王又、十六子成都王穎,司馬炎的侄子齊王間以及司馬炎的弟弟東海王越等。

    這場為爭奪中央權力,而互相攻殺的大亂,從公元291年開始,至公元306年結束,前後歷時十六年之久。八王之亂,發生在晉惠帝統治時期,禍根卻在晉武帝司馬炎時就埋下了。

    司馬炎鑑於,曹魏禁錮諸王、帝室孤立而被滅的教訓,在公元265年即位後,就封宗室二十七人為王。為強固藩屏,又以藩王為都督,出任軍事重鎮,使他們既有封地,又擁有武裝,還控制封國內文武官吏的任免大權,逐步形成為可與中央抗衡的地方割據勢力。

    當時,異姓世族以楊、賈兩家勢力最為顯赫。楊家是弘農郡的大姓,晉武帝的皇后楊豔就出自楊家。楊豔生司馬衷(即晉惠帝),她死時,又推薦本家從妹,楊芷給晉武帝為皇后。

    楊芷的父親楊駿,依仗權勢升為車騎將軍。楊家的聲勢由此大振,壓倒了其他異姓世族。晉惠帝司馬衷的皇后,賈氏是賈充的女兒。賈充在司馬氏篡魏過程中,因殺曹髦立過軍功,故司馬炎稱帝后,賈充升任為侍中書令、車騎將軍,深受晉武帝司馬炎寵愛。

    楊、賈兩家長期以來各樹黨羽,擴張勢力,成為與司馬氏抗衡的兩派勢力。公元290年,晉武帝死,惠帝司馬衷繼位。因惠帝是個白痴,遂由外公楊駿輔政。

    而惠帝之皇后,賈氏欲干預政事,多次被楊駿所抑止。於是,她就與楚王司馬瑋合謀,於公元291年,誅滅了楊駿並殺其親族黨羽數千人,楊太后也被逼身死。但兇狠、貪暴的賈后在誅滅楊氏後,還不敢貿然執政,遂用有威望的汝南王司馬亮與元老重臣衛瓘共輔朝政。

    然楚王瑋與汝南王亮素有矛盾,楚王瑋施展權術,向賈后告發汝南王亮與衛瓘將謀廢立。賈后便於同年六月唆使司馬瑋,殺死汝南王亮和衛瓘。

    事後,陰險的賈后又翻雲覆雨,誣司馬瑋“矯詔”殺二公,而誅殺司馬瑋。於是,賈后透過這場宮廷鬥爭奪得了中央政府的實權,專擅朝政達七、八年之久。但由於隱患未除,故統治集團內部一有風吹草動,矛盾又會爆發。公元299年,賈后廢掉了非自己所生的太子司馬通,接著又謀殺了太子通。

    此事引起,朝中大臣普遍的憤怨和不滿。趙王倫利用這種不滿情緒,於公元300年四月起兵殺賈后及其黨羽。第二年春正月,趙王倫又通惠帝退位,自立為帝。

    三月,齊王間打起“討逆”的旗號,在許昌起兵討伐趙王倫,得到了成都王穎、河間王順等人的響應。這樣,原來侷限於京師的宮廷政變,就發展為皇族內部爭奪中央政權的大規模的戰亂。不久,趙王倫兵敗,其部將王輿迎惠帝復位,趙王倫因罪被殺。

    同年六月,齊王間奉詔入京輔政。當時,惠帝子孫皆亡。齊王為久專朝政,立年僅八歲的司馬覃為皇太子。這個事件,又引起成都王穎與長沙王又的不滿。

    河間王順乘機聯絡,長沙王又起兵討伐齊王,在京師洛陽激戰數日,齊王兵敗被殺。司馬又由此上臺執政,成都王穎以大將軍的身份,住鄴地遙控政權。公元303年,河間王顒又以長沙王乂“論功不平,專擅朝政”為由,聯合成都王起兵,率軍進攻洛陽。

    司馬又也組織力量迎擊,三方面的軍隊四十餘萬人,雲集在洛陽一帶大戰。次年春正月,東海王越勾結京師部分將領發動政變,拘禁長沙王又,並開城求和。

    成都王穎和河間王顒,由此上臺執政。不久,成都王穎廢太子覃,自立為皇太弟。同年七月,東海王越奉惠帝命起兵討伐成都王顆,但在蕩陰(今河南湯陰)戰敗,惠帝被俘,東海王越逃至東海國,成都王穎由此入京執政。305年七月,東海王越又起兵討伐成都王穎,被戰敗。

    次年六月,東海王越又迎晉惠帝還都洛陽,並殺河間王顒、成都王穎。這樣,大權又落入東海王越之手。不久,東海王越用計毒殺晉惠帝,另立惠帝之弟司馬熾為帝,是為晉懷帝。

    至此,歷時十六年之久的“八王之亂”才告結束。“八王之亂”是西晉世族勢力惡性發展的產物,也是封建統洽階級兇惡、險毒、殘忍、腐朽的階級本性的一次集中的大暴露。

    本來,自公元280年西晉滅吳實現統一後,由於戰亂減少,社會安定,晉武帝司馬炎又罷州郡兵歸農並推行佔田制,人民的兵役、徭役負擔相對減輕,生產積極性有所提高。

    這場戰亂延續時間長,戰爭規模,,動輒十數萬、數十萬軍隊互相攻殺,且戰爭又主要在經濟繁榮的黃河流域,特別是洛陽、長安一帶進行,對社會的危害極大。

    由於長期戰爭,烽煙四起,百姓耕稼失時,土地荒蕪,不少地方形成“百姓創痍,飢餓凍餒”,在死亡線上掙扎的局面。因此,這場戰亂直接削弱了西晉王朝的統治,加速了西晉王朝的崩潰。

    公元311年,匈奴軍攻破洛陽,虜晉懷帝司馬熾。司馬鄴被晉軍擁立,是為晉愍帝。316年,匈奴軍破長安,虜晉愍帝,西晉王朝終於在這場群獸狂鬥、自相殘殺中走向滅亡。

    接著,內遷的匈奴、鮮卑、羯、氐、羌等少數民族的統治者,在中原地區展開了爭奪地盤的激烈鬥爭,北部中國從此又陷入戰亂、分裂的狀態中。

  • 7 # 雜談小部落

    八王之亂是發生於西晉末年元康元年(291年)至光熙元年(306年)間的政治動亂,是一場由西晉皇族為爭奪中央政權而引發的動亂,為中國歷史上一場極為嚴重的皇族內亂,共持續16年。西晉皇族中參與這場動亂的王不止八個,但八王為主要參與者,且《晉書》將八王匯為一列傳,故史稱“八王之亂”。

    這場動亂從宮廷內權力鬥爭開始,進而引發戰爭,禍及全社會,造成大量破壞,也加劇西晉的統治危機,成為西晉迅速滅亡的重要因素。八王之亂期間,北方主要少數民族匈奴、羯、鮮卑、羌及氐等五族的各個部族趁西晉政權內部空虛,紛紛起兵脫離晉朝控制,並陸續建立割據政權,入駐中原,最後導致建興四年(316年)西晉滅亡。之後晉室遺族避走中原、至江南地區建立王朝,設都建康,史稱東晉。

    北方的中原地區則由漢族以及非漢族的各遊牧民族部族政權割據,前後建立十六個國家,其中以鮮卑族建立的一系列政權影響力最廣。因為鮮卑屬於上古華夏族同時期的北方遊牧民族東胡族後裔,所以這五個少數民族被南方王朝統稱作“五胡”,中國古代史進入五胡十六國時期。南北分裂的局面從東晉十六國一直持續到南北朝,直到589年隋滅陳之戰後,隋朝正式成為統一的王朝。

  • 8 # 號條頭史歷hhh

    八王之亂:發生於中國西晉時期的一場皇族為爭奪中央政權而引發的內亂。

    這次動亂共歷時十六年,其核心人物有汝南王司馬亮、楚王司馬瑋、趙王司馬倫、齊王司馬冏、長沙王司馬乂、成都王司馬穎、河間王司馬顒、東海王司馬越八王。

    雖然西晉皇族中參與這場動亂的王不止八個,但八王為主要參與者。

    而且《晉書》將八王匯為一列傳,

    故史稱這次動亂為“八王之亂”。

    八王之亂的直接原因是因為皇后賈南風乾政弄權所引發,而八王之亂實質上是西晉宗室對於權力的爭奪。

    鹹熙二年十二月丙寅(266年2月8日),司馬炎逼迫魏元帝曹奐禪讓,即位為帝 ,定國號晉,改元泰始。

    晉武帝取代曹魏政權之後,為了吸取東漢未年地方擁兵自重的教訓,決定學習西周,大搞分封制,也就是將司馬家族的人,分封到全國各地做王爺,給他們兵權。

    在司馬炎看來,一筆寫不出兩個“司馬",朝廷有難,自己家的這些人一定會鼎力相救。

    於是乎,西晉宗室幾乎都有權有兵,這就為後來的八王之亂埋下了隱患。

    除了大搞分封,司馬居然還給智力有些低的太子司馬衷娶了“心機老婆“賈南風,想要藉助賈家的權勢。

    賈南風這個人,長得醜不說,還極度渴望權力,想要學習漢朝的呂后。

    但是,在當時。朝廷的大權,都被晉武帝皇后的叔父楊駿把持。

    司馬炎死後,司馬衷繼位(晉惠帝),賈南風從太子妃升級為皇后。

    她終於可以對付楊駿了,一邊在朝廷內大力扶植私人勢力,一邊在朝廷外聯絡各地的王爺們,想讓他們支援自己。

    由此,西晉埋下了巨大的危機。

    (晉武帝司馬炎)

    而賈南的做法,卻打開了“潘多拉魔盒”。

    賈南風為了消滅她的婆婆——"婆婆”楊皇后和她的叔父楊駿的勢力,聯絡楚王司馬瑋和汝南王司馬亮,讓他們帶兵入朝,發動政變,最終消除了楊家勢力。

    結果賈南風掌權之後,廢掉了不是自己生的太子。

    而這卻給了心懷不軌的趙王司馬倫口實,他帶兵最終殺掉了賈南風,自立為帝。

    趙王稱帝后,也引發諸王不滿,諸王之間開始相互征戰。

    一直到晉惠帝的弟弟司馬熾當了皇帝(晉懷帝),八王之亂才終於結束。

    (八王分佈圖)

    八王之亂的發生原因,歸根結底就是西晉統治集團內部的爭權奪利。

    後來,八王之亂雖然結束。但十六年的內戰幾乎摧毀了晉朝的中央政治,田地荒蕪,被屠殺的王爺、大臣、士兵和百姓,達數百萬之多。

    此時的西晉已經重傷難治,國力虛弱。

    與此同時,北方少數族群開始崛起,湧入中原地區。

    西晉時期,地球進入了小冰期。由於天氣寒冷,氣候乾旱,北方的草原族群開始南下。在歐洲,造成了日耳曼等蠻族的入侵。

    在中國,則是匈奴、鮮卑、氐族等族群湧入西晉。

    然而一開始,西晉王朝並沒有妥善解決好這個問題置。

    八王之亂時,甚至還拉這些人一起參戰。

    例如,將軍王浚在攻打成都王司馬穎的時候,就聯絡了鮮卑人,成都王為了打擊王浚也引入了匈奴人。

    結果,想要驅虎吞狼不成,反而引狼入室了。

    胡人漸漸發現發現,西晉在歷年的內亂中,已經虛弱不堪。

    於是,他們就打算取而代之。

    (北方少數民族南下)

    公元304年,匈奴人劉淵率先稱帝,建立匈奴漢國。(其實,在劉淵之前,四川的氐族人李特就已率領難民起兵反晉)

    幾年後,劉漢軍攻陷了洛陽,俘虜晉懷帝,大軍燒殺搶掠,屠殺宗室、官員和百姓三萬多人,這是異族首次攻入中原,史稱”永嘉之亂"。

    被嚇破膽子的司馬氏和士族紛紛難逃,成為後來建立東晉王朝的基礎,這就是“衣冠南渡"。

    而晉懷帝在永嘉之亂中被俘,不久就被殺害。

    313年,他侄子司馬鄴在長安被擁立為帝。

    晉愍帝繼位的時候,長安已經被劉漢軍隊包圍。晉愍帝為了減少城中傷亡,決定出城投降,此時長安不足百戶,已經出現了“人相食”,也就是人們互相殘殺啃食的情況。晉愍帝回天乏術,只好選擇投降。

    於是,西晉滅亡。

    “八王之亂”是中國歷史上最為嚴重的皇族內亂之一,當時社會經濟遭到嚴重的破壞,導致了西晉亡國以及近百年的動亂,使之後的中原北方進入十六國(五胡亂華)時期。

    黑暗動亂

    西晉王朝崩潰後,中原形成了統治真空。各種胡族政權在三百年中先後割據稱帝,史稱"五胡十六國"時期。

    這一時期,五胡亂華。

    雖然客觀上造成了民族之間的融合,但卻差點導致了中原文化和血緣的斷絕。

    這一時期,戰亂不斷,多少無辜百姓死於戰火之中。

    這一時期,是中國歷史上的黑暗動亂時代。

    而東晉十六國結束後,又迎來了南北朝時期。

    幾乎整整四百年的黑暗動亂,百姓們可謂是生存在水深火熱之中。

    直到公元589年,隋朝滅亡南陳。

    這持續了幾乎整整四百年的亂世才得以被隋文帝楊堅終結,中國才得以重新統一。

    (東晉十六國)

    南逃成了後來王朝末路的範本。

    西晉雖然滅亡,但逃到南方的那些司馬宗室和世族大家卻建立起了東晉。

    於是這種逃亡南方以儲存實力,偏安一方的做法,為後世王朝提供了借鑑。

    例如:北宋亡於金,建立南宋。

    女真人奪取明朝政權後,出現的南明小朝廷。

    經濟中心開始從北方向南轉移。

    永嘉之亂後,大量士族南遷,使得原本落後的江南逐漸繁榮。

    自此之後,南方漸漸得到了開發。

    融合發展

    這一時期,外族的觀念思想也與中原文化相融合。

    此外,外族的生活方式同樣也影響漢族人。

    隋唐都帶有強烈的北族特色,唐朝女子穿男裝、騎馬打獵打球,都不是漢古典文明所崇尚的。

    西晉的死亡,為新的文明和社會模式開闢了道路。歷史總是這樣,在毀滅中孕育著新生。

    西晉滅亡是東洋史上的一大事変。 ——日本漢學家和田清西晉之政亂朝危,雖由時主,然而煽其風,速其禍者,咎在八王。 ——唐《晉書》

    可以說,八王之亂不僅導致了西晉的滅亡,更使得百姓陷入水深火熱的危難之中。

    更是導致了幾乎整整四百年的黑暗動亂。

  • 9 # 詩和遠方的幻想者

    八王之亂,是西晉王朝統治集團內部,為爭奪帝位而發生的同室操戈、骨肉相殘的一次嚴重事件。所謂八王,根據史書所載,就是晉武帝司馬炎的叔父汝南王亮、趙王倫,司馬炎的五子楚王瑋、六子長沙王又、十六子成都王穎,司馬炎的侄子齊王間以及司馬炎的弟弟東海王越等。

    這場為爭奪中央權力,而互相攻殺的大亂,從公元291年開始,至公元306年結束,前後歷時十六年之久。八王之亂,發生在晉惠帝統治時期,禍根卻在晉武帝司馬炎時就埋下了。

    司馬炎鑑於,曹魏禁錮諸王、帝室孤立而被滅的教訓,在公元265年即位後,就封宗室二十七人為王。為強固藩屏,又以藩王為都督,出任軍事重鎮,使他們既有封地,又擁有武裝,還控制封國內文武官吏的任免大權,逐步形成為可與中央抗衡的地方割據勢力。

    當時,異姓世族以楊、賈兩家勢力最為顯赫。楊家是弘農郡的大姓,晉武帝的皇后楊豔就出自楊家。楊豔生司馬衷(即晉惠帝),她死時,又推薦本家從妹,楊芷給晉武帝為皇后。

    未完待續

  • 10 # 時代桌布

    八王之亂,是西晉王朝統治集團內部,為爭奪帝位而發生的同室操戈、骨肉相殘的一次嚴重事件。所謂八王,根據史書所載,就是晉武帝司馬炎的叔父汝南王亮、趙王倫,司馬炎的五子楚王瑋、六子長沙王又、十六子成都王穎,司馬炎的侄子齊王間以及司馬炎的弟弟東海王越等。

    這場為爭奪中央權力,而互相攻殺的大亂,從公元291年開始,至公元306年結束,前後歷時十六年之久。八王之亂,發生在晉惠帝統治時期,禍根卻在晉武帝司馬炎時就埋下了。

    司馬炎鑑於,曹魏禁錮諸王、帝室孤立而被滅的教訓,在公元265年即位後,就封宗室二十七人為王。為強固藩屏,又以藩王為都督,出任軍事重鎮,使他們既有封地,又擁有武裝,還控制封國內文武官吏的任免大權,逐步形成為可與中央抗衡的地方割據勢力。

    當時,異姓世族以楊、賈兩家勢力最為顯赫。楊家是弘農郡的大姓,晉武帝的皇后楊豔就出自楊家。楊豔生司馬衷(即晉惠帝),她死時,又推薦本家從妹,楊芷給晉武帝為皇后。

    楊芷的父親楊駿,依仗權勢升為車騎將軍。楊家的聲勢由此大振,壓倒了其他異姓世族。晉惠帝司馬衷的皇后,賈氏是賈充的女兒。賈充在司馬氏篡魏過程中,因殺曹髦立過軍功,故司馬炎稱帝后,賈充升任為侍中書令、車騎將軍,深受晉武帝司馬炎寵愛。

    楊、賈兩家長期以來各樹黨羽,擴張勢力,成為與司馬氏抗衡的兩派勢力。公元290年,晉武帝死,惠帝司馬衷繼位。因惠帝是個白痴,遂由外公楊駿輔政。

    而惠帝之皇后,賈氏欲干預政事,多次被楊駿所抑止。於是,她就與楚王司馬瑋合謀,於公元291年,誅滅了楊駿並殺其親族黨羽數千人,楊太后也被逼身死。但兇狠、貪暴的賈后在誅滅楊氏後,還不敢貿然執政,遂用有威望的汝南王司馬亮與元老重臣衛瓘共輔朝政。

    然楚王瑋與汝南王亮素有矛盾,楚王瑋施展權術,向賈后告發汝南王亮與衛瓘將謀廢立。賈后便於同年六月唆使司馬瑋,殺死汝南王亮和衛瓘。

    事後,陰險的賈后又翻雲覆雨,誣司馬瑋“矯詔”殺二公,而誅殺司馬瑋。於是,賈后透過這場宮廷鬥爭奪得了中央政府的實權,專擅朝政達七、八年之久。但由於隱患未除,故統治集團內部一有風吹草動,矛盾又會爆發。公元299年,賈后廢掉了非自己所生的太子司馬通,接著又謀殺了太子通。

    此事引起,朝中大臣普遍的憤怨和不滿。趙王倫利用這種不滿情緒,於公元300年四月起兵殺賈后及其黨羽。第二年春正月,趙王倫又通惠帝退位,自立為帝。

    三月,齊王間打起“討逆”的旗號,在許昌起兵討伐趙王倫,得到了成都王穎、河間王順等人的響應。這樣,原來侷限於京師的宮廷政變,就發展為皇族內部爭奪中央政權的大規模的戰亂。不久,趙王倫兵敗,其部將王輿迎惠帝復位,趙王倫因罪被殺。

    同年六月,齊王間奉詔入京輔政。當時,惠帝子孫皆亡。齊王為久專朝政,立年僅八歲的司馬覃為皇太子。這個事件,又引起成都王穎與長沙王又的不滿。

    河間王順乘機聯絡,長沙王又起兵討伐齊王,在京師洛陽激戰數日,齊王兵敗被殺。司馬又由此上臺執政,成都王穎以大將軍的身份,住鄴地遙控政權。公元303年,河間王顒又以長沙王乂“論功不平,專擅朝政”為由,聯合成都王起兵,率軍進攻洛陽。

    司馬又也組織力量迎擊,三方面的軍隊四十餘萬人,雲集在洛陽一帶大戰。次年春正月,東海王越勾結京師部分將領發動政變,拘禁長沙王又,並開城求和。

    成都王穎和河間王顒,由此上臺執政。不久,成都王穎廢太子覃,自立為皇太弟。同年七月,東海王越奉惠帝命起兵討伐成都王顆,但在蕩陰(今河南湯陰)戰敗,惠帝被俘,東海王越逃至東海國,成都王穎由此入京執政。305年七月,東海王越又起兵討伐成都王穎,被戰敗。

    次年六月,東海王越又迎晉惠帝還都洛陽,並殺河間王顒、成都王穎。這樣,大權又落入東海王越之手。不久,東海王越用計毒殺晉惠帝,另立惠帝之弟司馬熾為帝,是為晉懷帝。

    至此,歷時十六年之久的“八王之亂”才告結束。“八王之亂”是西晉世族勢力惡性發展的產物,也是封建統洽階級兇惡、險毒、殘忍、腐朽的階級本性的一次集中的大暴露。

    本來,自公元280年西晉滅吳實現統一後,由於戰亂減少,社會安定,晉武帝司馬炎又罷州郡兵歸農並推行佔田制,人民的兵役、徭役負擔相對減輕,生產積極性有所提高。

    這場戰亂延續時間長,戰爭規模,,動輒十數萬、數十萬軍隊互相攻殺,且戰爭又主要在經濟繁榮的黃河流域,特別是洛陽、長安一帶進行,對社會的危害極大。

    由於長期戰爭,烽煙四起,百姓耕稼失時,土地荒蕪,不少地方形成“百姓創痍,飢餓凍餒”,在死亡線上掙扎的局面。因此,這場戰亂直接削弱了西晉王朝的統治,加速了西晉王朝的崩潰。

    公元311年,匈奴軍攻破洛陽,虜晉懷帝司馬熾。司馬鄴被晉軍擁立,是為晉愍帝。316年,匈奴軍破長安,虜晉愍帝,西晉王朝終於在這場群獸狂鬥、自相殘殺中走向滅亡。

    接著,內遷的匈奴、鮮卑、羯、氐、羌等少數民族的統治者,在中原地區展開了爭奪地盤的激烈鬥爭,北部中國從此又陷入戰亂、分裂的狀態中。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手腳骨頭裡的寒氣,怎麼把它逼出來,有什麼好的方法,刮痧太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