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必考知識點
-
2 # 十相心境
我最喜歡水滸傳的武松
武松是一個恩怨分明的人,武藝也高強,一個人能打虎,而且在梁山上也名列前茅。為人正直。
-
3 # 平安聊情感
關於水滸傳,我老公是最喜歡看的這個電視劇,它寫的是一個歷史性的一些人物,也有關於現代生活,一些朋友之間的友誼最喜歡裡面的人物嗎?就是宋江他對朋友的人知人義
-
4 # 文化清風
最喜歡醉漢武松。《水滸傳》裡一百單八將,各有千秋,有粗魯火爆的李逵,有逆來順受的林沖,有一心要招安的宋江,有足智多謀的吳用。有身輕過燕的時遷,有放蕩不羈的燕青……但我最喜歡的是武松。
最早進入我心中的武松形象是電視劇,最早版的《水滸傳》。那時年紀小,關於美女的帥哥的情節都不記得。但一直記得武松打虎,記得他醉打蔣門神。記得那有點浪漫色彩的醉拳,為此我還寫了一首詩,詩云:
東倒西歪腿飛起,左掄右劃鐵臂砸。一聲慘叫隨風起,聞聽爺爺手留情。至今這個醉漢形象依然未改變在我心中的地位。
再後來品讀《水滸傳》原著,年齡增長,認識就更為深刻吧。對武松更是由衷敬佩。
藝高人膽大
武松第一次出現是要回陽穀縣看望大哥,途經景陽岡。這裡有酒肆,招牌是三碗不過岡。武松入店飲酒,吃肉幾斤,喝酒18碗。從這裡大家就可以初識武松,一個貪酒嗜酒之人。接下來四體發麻頭腦清醒的武松不聽店家勸阻,執意要過岡。店內一片譁然,要知道成群結隊過岡都危險極了,心裡恐懼,更何況天色已晚,醉漢獨行呢?但是武松就是武松,他才不信邪。山上酒醒後,果有異常聲,仔細思量時,大蟲瞬間撲。於是一場人虎大戰上演 ,大蟲一命嗚呼。武松一夜走紅,成了人們的打虎英雄。武松的成名應該說是偶然,也是幸運,但也是必然。武松是不相信夜裡岡上大蟲出沒,所以執意上岡,遇到老虎是偶然。武松畢竟酒酣,醉意襲來,酣暢淋漓地睡了一覺,但是卻沒被老虎發現可見幸運。但是如果自己沒有實力,只憑膽大成就不了武松,所以成就武松又是必然。克己復禮
武松是勇武的,武松也是懂得剋制自己,追求道義之人。當武松回到哥哥家,親人相見淚滿襟。這時又一位新人——嫂子潘金蓮。看過水滸的人都知道潘金蓮對這位叔叔是愛慕的,她喜歡武松的威武,喜歡武松的英俊,這才是一個女人要嫁的如意郎君才對!所以我們看到潘金蓮對武松的暗送秋波,柔情蜜意。她不願意給武大的,卻情願給武松。但是武松卻不為女色有失禮儀。他不是不喜歡女人,不是不想有家,這在後文中張督郵陷害他,假意把丫鬟許配給他時,他是高興的一環節為證。但是此刻武松知道眼前的美女再美,是大哥的女人,是自己的嫂嫂,他沒有放任慾望,敗壞倫常。這也是我喜歡武松的一個原因。情深義厚
武松怒殺潘金蓮血刃西門慶後經歷牢獄之災,得一位朋友照顧,這就是施恩,武松不會忘記他人的恩情,當施恩向他說出自己的不幸遭遇後,武松盡力而為,為好友奪回快活林,這就是開篇說到的醉打蔣門神。他為施恩不怕危險,他為施恩險遭殺害,這些武松也許已經預料之中,但是有恩不報非君子。拔刀相助才是他的處事之道。
果敢決斷
如果你看林沖,會氣憤,壓抑。但是你讀武松會讓你心情暢快,大快人心。武松做事果決,當他不識仇人面時,誤以為張督郵是自己的恩人,他只管忠心耿耿。但一旦發現這是惡霸,他便毫不留情決議造反,自斷枷鎖,返回鴛鴦樓報仇,並手書:殺人者武松也!他是服從法令的,但他不屈從惡人,他不會讓自己的性命枉死惡人之手。可以說武松就是一位愛憎分明,武藝高強,做事果決,知恩圖報的人。
-
5 # 相思語
魯智深,因為他是一個愛恨分明的人。面對惡人鎮關西,他果斷出擊,三拳兩腳就把鎮關西打倒。面對朋友林沖的落難,他及時伸出援手,在風神廟搭救出林沖。
-
6 # 我是小剛剛
魯智深
因佛得緣,最終善終。
魯提轄,拳打鄭官西,解氣。
在這部小說裡面,呈現出,市井文化,社會各個方面得到了全面展示,政治,經濟,人物,社會各個階層。在宋朝,因士大夫文人階層,因統治者照顧,得到大幅度提高,科舉考試,選拔名額大大高於唐朝。宋承唐朝制度,官員選拔,政治體制創新。第一次出現,商品經濟稅收大於農業稅收。宋朝全民富裕,參與社會各個 方面建設。市井小說得到發展。
是一個美好朝代。唐宋,開創中華文化高峰。
話說回來,他仗義,性情豪爽,居然連護國寺,外面流氓,都對他敬佩。有血有肉。
回覆列表
其實想一下《水滸傳》中多是惡人,李逵嗜殺如命,小孩都不放過;周通就是個混混,打家劫舍,欺男霸女;孫二孃開黑店賣人肉包子;武松也曾殺過無辜的人……這幾年,我認為唯一稱上好漢二字的只有魯智深。
魯智深出場時是西北軍中的一名提轄。提轄雖不是什麼顯官要職,但從書中描寫來看,一身好本領的魯智深深受主政西北的老種、小種兩位經略相公的賞識和器重,老種甚至專門將魯智深派來輔佐小種,足可見魯智深在大小種以及西北軍中的地位,魯智深的升遷只是指日可待的事情。
可是,當魯智深遇到惡霸鎮關西時,並沒有選擇事不關己,明哲保身,而是挺身而出,仗義施援,為了一個素不相識的歌女金翠蓮,葬送了似錦的前程。金翠蓮逢凶化吉成了趙員外的外宅,而魯智深自己卻淪為了四處逃亡的殺人犯。
然而,終水滸全書也未見魯智深對此有過絲毫的後悔和埋怨,相反魯智深因此而過得更加灑脫和快活,因為他雖然放下了外在的榮華,卻拾得到了內心的平靜,他在鋤暴安良中找尋到了自己人生的方向,正如他臨死前所言的那樣:“今日方知我是我”,這是被功名富貴迷了心竅的人永遠也無法理解的。
反觀《水滸傳》另一主人公林沖,高衙內橫行東京城多年,林沖明知而不敢制止,預設並放縱其行為,眼見良善人家妻女慘遭凌辱而無動於衷,最終積惡成大,反為其害。當高衙內咄咄逼人地撲來,林沖既不敢針鋒相對地鬥爭,又不忍放棄辛苦而來的既得利益攜妻遠逃,最終落得家破人亡的悲慘結局。
倘若林沖能像魯智深一樣,甘棄前程,主持正義,結局未必一定圓滿,但至少東京城裡會少了許多家破人亡慘劇的上演;倘若人人都能像魯智深一樣疾惡如仇,挺身而出,高衙內、鄭屠夫之流焉敢橫行霸道,肆無忌憚?所以在一定程度上,壞人是那些所謂好人們培養和縱容出來的。因此,好人有時候比壞人更加可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