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天道心旅
-
2 # 滬生泉
安森垚帕斯米爾科技有限公司 法定代表人839 人贊同了該回答首先有必要說的就是我們的文明歷史和地球的歷史相比實在是太短了,就算把我們人類的文明歷史從全新世(約1.2萬年前)開始算,和地球46億年的歷史相比也是太短太短,如果把地球的經歷比作1天,我們的文明僅僅是最後1秒之內的事情,再往遠了說就算是我們認為非常久遠的恐龍時代也僅僅是最後1個小時之內的事情。但是地球的壽命和宇宙壽命比起來還真的沒那麼短,總的來說宇宙的年齡也就是地球年齡不到3倍的程度,地球隨著太陽系的誕生一步一步成型,我們和水星、金星這樣密度很大的“實心”行星成了離太陽較近的存在,而木星土星這樣密度很小的大氣團就在較遠的地方形成了。但是我們意識到地球曾有有過這麼久的歷程其實是很晚才有的事情,那麼這麼漫長的地球歷史是怎麼“年代劃分”的呢?在這裡插一個我專欄裡寫的一部分。
其實我們生活的時代,在地質學上叫做”第四紀“。但是神奇的是,地質年代卻並沒有第一、第二、第三紀(第三紀近些年才停止使用)。那麼這個名字是怎麼來的呢。其實在地質學並不發達的時代,人們認為地球的歷史也就是幾萬年而已,學者曾經將地球分為“第一紀——第四紀”。
就像前面說的,在科技的一次次革新之後,人們發現我們這個藍色星球竟然有長達46億年的歷史,我們距離霸王龍的時代竟然比霸王龍距離劍龍的時間還要短,原來的“第一紀”比後面四個紀加起來還要長好多倍。如果把地球的歷史比作一年,我們的”文明歷史“就是最後一天的最後一個小時的最後幾分鐘。所以曾經的第一紀——第四紀的說法就不能使用了,我們增加了比“紀”更大的概念——代、宙。
地球誕生的時代被稱為”冥古宙“,之後是”太古宙“、”元古宙“,這三個時代曾經被稱為”隱生宙“,在這個漫長的時期中,生物逐漸產生,但是形態卻極為原始。進入到我們生活的”宙“——”顯生宙“,物種多樣性突然增多,當然這個在下面會介紹,總之這個星球終於進入了生機勃勃的時代。
顯生宙分為三個”代“,古生代,中生代,新生代。古生代的第一個”紀“——“寒武紀”產生了前面說的地球最大的一次物種爆發,大量的無脊椎動物開始稱霸海洋。古生代的最後一個”紀“——”二疊紀“爆發了物種大滅絕。隨後進入”中生代“。
中生代分為三個紀——三疊紀,侏羅紀,白堊紀,這個也是大家比較熟知的三個紀了,在中生代,爬行動物開始稱霸海陸空,可是隨著白堊紀末期神奇的撞擊,爬行動物的佼佼者恐龍滅絕,“中生代”結束,地球進入”新生代“。
新生代開始於6500萬年前,新生代也是我們生活的“代”,不過彆著急,這離我們的出現還是很遠。前面說了,我們曾經把地球歷史分為第一紀——第四紀,雖然第一紀第二紀的說法不存在了,但我們還是把新生代分為了”第三紀“和”第四紀“,可是後來地質學家又覺得”第三紀“的說法也不嚴謹,就又把第三紀分成了”古近紀“和”新近紀“。之後才是我們生活的“第四紀”。
其實紀下面還有更小的說法——“世”,第四紀分為“更新世”、“全新世”。第四紀是個物種爆發的時代,“更新世”時期,“直立人”開始逐漸走出非洲大陸,不過悲哀的是,一批又一批的直立人都沒有成功的抵抗大自然,逐漸的滅絕了,包括我們熟知的“北京猿人”,甚至智商和我們所差無幾的“尼安德特人”。終於到了最後,被稱為“晚期智人”的我們的祖先,最後走出了非洲大陸,併成為了這個世界的主宰。
所謂晚期智人,就是我們熟知的“山頂洞人”那一批人類,如果我們把一個山頂洞人的孩子領到家中撫養,他會和我們的孩子所差無幾。也就是說我們所有的文明,都是由“晚期智人“,也就是我們”現代人類“一手建立起來的。
但是為什麼我們那麼多的“直立人親戚“都滅絕了呢。
其實地球曾經經歷無數的”冰期“和”間冰期(融化期)“,而且這個過程都極為漫長,冰期和間冰期的原因有很多(文章裡會提到),冰期和間冰期甚至直接影響了物種的演化。
但是進入到第四紀,冰期和間冰期的波動開始變得越來越頻繁,地球經歷了一次又一次的冰期和間冰期。也就是說第四紀時期由於冰期,地球的整體氣候變化劇烈,海平面不斷上漲後退,河流潮起潮落,這也造成了物種的繁榮、遷徙、進化以及滅絕,其中也包括前面說的北京人這種“直立人”。
一代代的直立人滅絕了,而我們晚期智人,就是這樣在自然地考驗中,一步步的走到了今天。
晚期智人就是在離我們現在最近的一個冰期——“玉木冰期”的考驗中成長起來,他們不斷地和寒冷的氣候,惡劣的生存環境,殘暴的食肉動物進行鬥爭,他們製造出了各式各樣的武器,各式各樣的聚落,頑強的生活了下來並遷徙到世界各地。
玉木冰期結束於1.2萬年前,寒冷的堅冰開始融化,海平面上漲,河流泛濫。這之後直到現在的時代,被我們稱為“第四紀——全新世“,全新世就是遍佈世界各地的晚期智人,一點點建立文明的時代,也是我們生活的時代。
好了介紹完分類我們回到正題,在地球剛剛誕生的時候命就非常不好,現在一般比較受到認同的說法是地球有個“兄弟”行星——和火星差不多大的“忒亞”,這麼大一東西據說一頭撞到了地球的懷裡,這兩個好基友就這麼合體了,但是幾乎同時一個愛情的結晶就出現了,大量的熔融物質被撞到了太空裡去,這坨玩意慢慢匯聚冷卻然後變成球形,這也就是我們看到的潔白明月。圖 月球形成過程。這麼一幢地球雖然丟了個月亮,但是撿了個“火星”,這一下據推測給地球帶來了大量的重金屬,尤其是這麼一幢,地球本來標準的芭蕾旋轉瞬間就被撞歪了,這也就造成了現在地球傾斜的旋轉,這麼一來地球的平衡被打破,也就是因為這個導致一年四季開始出現。而這個時候的地球就是一個毫無章法的嬰兒都算不上的東西,我們現在習以為常的套路在那個時代完全不通,那個時候地球就像個胚胎一樣,自己表面都沒有成型凝固,大氣層還全是一些氫氦這種太陽的“遺留氣體”,大約過了2億年這些氣體被自身熱力、太陽風等清空才導致地球表面逐漸冷卻,地球終於可以像個熾熱的雞蛋一樣愉快的旋轉了。一般比較認可的說法是地球這個時候還沒安生多久,就迎來了一個“重型星體大轟炸”的悲劇,這個時候地球又一次被瘋狂錘擊,結果又是戲劇性的因禍得福,水可能就是這個時候被這些亂七八糟的星體帶入地球,這麼一來地球內部也被搞的不斷噴發,等災難過後,地球驚訝的發現,自己出現了氨氣、甲烷、水蒸汽、氮氣、二氧化碳等一系列氣體的包圍,也就是說在這樣的“內憂外患”下,一個新的大氣層形成了,地球就在這種苦難下度過了自己的少年時期。這麼一來隨著地球的冷卻大量的水蒸汽凝固傾瀉而下,地球上出現了大量的水,但是這個時候的地球就像個青春期的小孩一樣滿臉的青春痘,內部能量的分佈不均搞的地球總出現火山噴發以及地殼的波動,這個時候的地球是沒有什麼陸地海洋的,僅僅只能說是一個遍佈小島淺海的“麻子星球”,但是也就是這個時候地球剛剛形成的“外殼”——“岩石圈”的下部,產生了一個神奇的軟軟的高壓高溫地帶——軟流層,我們現在已知的岩漿大部分都來源於這個軟流層,而不是很多人腦補的地心什麼的,這樣就導致了地球表面的岩石圈會隨著軟流層開始移動了。但是畢竟孤島終究有大有小,就這樣因為軟流層的活躍,開始就逐漸聚合,形成了非常穩定的一種形態——克拉通,這些克拉通又被我們更稱為“陸核”,我們可以說現在的大型大陸,其本質核心還是一塊塊“克拉通”,從此地球上出現了越來越多的大型“疙瘩”,克拉通和克拉通就這樣匯聚在一起,原始的“大陸”開始形成,海洋和大陸開始分離。但是我們要知道天下大勢分久必合合久必分(霧),大陸也一樣,一般認為大陸一旦隨著漂移越聚越多形成“超大陸”,就會造成大陸內部有很大的能量“爆發”不出來,這樣就導致了超大陸的解體,但是四分五裂的大陸碎塊終究又會隨著地球內部的活躍以另一個方式相遇,甚至可能南轅北轍重新莊到一起形成新的大陸,這個就是一直以來的現象”超大陸旋迴“。圖 非常早的屬於哥倫比亞超大陸的克拉通,也就是說這些模組從很早很早之前就存在了,但是剩下的大片的陸地都是後來才形成的。尤其舉個栗子就是組成我們中國的“華北克拉通”和“揚子克拉通”(華南陸塊),這兩個貨曾經像個孤島一樣到處漂移,和現在世界上大多數的大陸都有過比較親密的接觸,很晚很晚的時候這兩個哥們才終於相遇,形成了我們中國的兩個重要部分,也就是說一直以來河南陝西四川這種地方可是徹徹底底的沿海區域。好了看似這個時候地球應該沒有什麼大變化了,可是不久之後的一個BUG就出現了,那就是生物。生物的誕生一直沒有準確定論,只能說是大量的有機分子隨著地球劇烈的變化而出現,想氨當時這種大氣中很多的玩意成了組成有機分子的原材料,這群東西在一個叫做“複製子”(後來複製子全部被DNA、RNA取代)的東西的操控下開始生生不息,逐漸形成了一些以有機物為“口糧”的“異養生物”,可是總靠著這東西也不是回事,終於,“靠天吃飯”能進行“光合作用”的藻類就產生了,也就是我們熟知的“吸入二氧化碳排出氧氣”的過程。我們知道地球上本來確實是有氧氣的,但是地球上的鐵以及火山噴出來的各種物質一直在限制著氧氣的堆積,比較認同的假說是,在這個時代能產生甲烷的細菌大量減少,這麼一來能光合作用的藻類出現爆發性增長,地球開始因為光合作用出現大量的氧氣,而一些氧氣變成了臭氧,形成了這個星球獨一無二的防護罩,這也就是著名的“大氧化事件”,這麼一來就不言而喻了,大量厭惡氧氣的低階生物死掉,而以氧氣這種能極大加快新陳代謝的物質為養料的生物慢慢的出現了。但是這種現象卻給約7億年前的地球帶來了一場不小的災難,地球在那個時期進入“雪球地球”,也就是說這個時候的地球從兩極到赤道全部被冰封,到底是什麼引起了地球變成這樣一直也是個眾說紛紜的情況。其中認同度比較高的一點就是,很有可能正是各種進行光合作用的藻類過度增加,導致地球上的氧氣越來越多,我們知道能造成地球溫室效應(太陽光進的來出不去)的氣體最重要的就是“二氧化碳”“甲烷”這兩個東西,藻類大量獲取二氧化碳,而放出的氧氣導致甲烷也大量減少,而裸露的矽酸鹽岩石又會大量消耗二氧化碳,這樣就導致地球這層溫室被扒的底褲都不剩了,這麼一來地球開始越來越冷,最終導致全球冰封。當然了還有一個很有可能的原因是當時地球出現了大規模的火山噴發,因為那個時候正式“羅迪尼亞超大陸”形成的過程,所以大量的火山灰也阻擋了陽光。圖 雪球地球時代的羅迪尼亞泛大陸,我們可以看到我們的華北板塊正在東邊孤零零的待著呢。總之地球就在這個神奇的狀態下冰封了將近2億年,相當於從恐龍時代一直冰封到我們現在,終於隨著地球的冰封,大量生物包括藻類滅絕,而被遮擋的矽酸鹽也沒法消耗二氧化碳,地球終於恢復到常態,冰封開始融化,也就是說這種冰期和融化期(間冰期),在後來還是有很多次的上演的,這個由地球自己生養的“生物”的影響也成了很重要的一部分,這種過程直接影響了這個星球的發展。圖 雪球地球但是也正是這個時代過後,地球進入了一個新紀元——顯生宙。也就是說前面說的東西都是屬於“隱生宙”範圍內的,顯生宙顧名思義,一次物種的爆發即將出現,顯生宙是以古生代開始的,古生代的第一個紀就是著名的寒武紀,這也就是——寒武紀物種大爆發。雪球地球結束後的寒武紀,地球突然從還是藻類細菌佔主導的情況下突然出現了大量的環節動物、節肢動物、腕足動物等等,幾乎所有的無脊椎動物都是這個時代出現的,其實這個到現在也是個懸案,誰也不知道在那個冰封的時代到底發生了什麼,現在的很多看法認為是其實並不存在“爆發”這個事情,而是冰封時代物種本來就在惡劣的環境下產生了多樣性的增長,只不過是隨著冰封的解除,再加上寒武紀時期赤道附近的羅迪尼亞超大陸解體,溫暖地區充滿大量海水,物種的數量也就開始大量增加,換句話說寒武紀物種大爆發很有可能是這個雪球地球時代“厚積”的結果。圖 寒武紀出現的大量看起來很汙的動物。之後的古生代簡直就是生物多樣性大繁榮的時代,也終於到了2.5億年前,一個新的超大陸“盤古大陸”逐漸形成,恐龍主宰的時代即將到來。圖 盤古大陸形成前夕盤古超大陸開始形成,我們發現中國這個時候還是“孤島”,但是不久之後一個嶄新的大陸即將形成,東邊中國北邊那個“古特提斯洋”即將消失,亞歐大陸的雛形出現。當然了從這之後,盤古大陸開始重新解體,這也就是即將形成我們現在的基本地理架構了。圖 盤古大陸的解體和我們現在的世界的形成(後面還有個預測)。在這個漫長的過程我們也看出來了,我們的華北陸塊在劇烈的運動中產生了斷裂和塌陷,華北西部的黃土高原開始隆起,而東邊塌陷成華北盆地。可以說這個世界上是沒有天生的一馬平川的“平原”的,正常來說山地盆地總是在所難免的,但是神奇的是,華北盆地的塌陷導致出現了大量的湖泊甚至海水倒灌,而從黃土高原傾瀉而下的黃河還是源源不斷地流淌過這個盆地,黃土高原的泥沙被大量搬運沉積到華北盆地,導致上千米的沉積在這個盆地生成,終於一塊一望無際的平原產生了,這塊平原由於現在黃河的作用還在不斷地“入侵”海洋,但是也正是這塊水和泥沙帶來的平原,讓我們在擁有沃野千里的耕種的美好之下,也有了冰期結束時洪水的恐慌。圖 曾經不斷改道的黃河以及沉積物塑造的華北平原(其實要是把土挖了下面也是很崎嶇的)。所以從這個也能看出來,天知道曾經我們腳下哪塊土地是大海,哪個極寒乾燥的地方或許就是溼潤炎熱的雨林,我們賴以生存的框架是多麼脆弱。所以到這裡就不多說了,我們會發現地球遠比我們想象的要活潑脆弱,我們只是這個星球薄殼上的一層塵埃,任何這個星球的波動對於我們來說都是望而卻步的滄桑鉅變,所以有時候看看世界才知道我們該做什麼,一切都是不可思議,一切又都是情理之中。 -
3 # 模糊黃金紅
我說兩件事地球人至今無人能解釋:
以上兩圖是說地球自轉軸的角度是可以透過黃金比例φ和5°角計算出來的,且計算結果與實際測量值分毫不差。地球這個傾角符合黃金分割美學標準,處於不大不小正合適的狀態。
這個數是瑪雅人發現的:在7.13.0.0.0天中把所有年的零頭(大約1/4天)加起來整好等於兩年。這裡,瑪雅數是20進位制,但十位是18進位制,這樣:1.0.0這個數就是18×20=360,為1屯(年)。
以上兩個數把地球自轉、公轉和傾角全部固定了,這些數是這樣出現的地球人無法解釋,除非有高階文明擺放的,不過這個解釋更不靠譜。
-
4 # 李志勇LZY
一、火星太陽地冰化出一陸;
水寒陸潮溼升溫多微生。
二、水星日熱陸面積多抬高;
水卵昆植氧蛋動禽恐龍。
三、十日剩月日蓋地陰陽轉;
雌雄哺乳動獸人渾直立。
四、今新日宣夜四季星控制;
地三山四七洲種猿民族。
以上超出人們的想象;
基本原子都已電護層;
否體星護場說小星擊;
撞大地球很幼稚可笑。
-
5 # 夜藍之星
地球演化是幾十億年有它的自然規律,就拿一塊石頭《隕石》不管它來自哪裡,那個星球都有它規律和自然法則,地球,月球,太陽等都是宇宙的一個點,小物質大能量都有它的發展與毀滅在生存。人在宇宙只不過是一例灰塵而已。
-
6 # 金童希瑞
白堊紀末期小行星環撞擊地球導致地臺活化,隕石坑岩漿衝擊波層流形成新的地殼;隕石坑連線形成環太平洋斷裂帶和特提斯構造域,隕石坑衝擊波裡的金屬氫聚合形成了地殼裡的岩石與礦物。
-
7 # 宇宙v空間
首先感謝邀請。我們的宇宙誕生於138億年前的大爆炸,如果沒有那場大爆炸,今天世界將不復存在,你我也不會出現。我們人類居住在地球上已經有三百萬年的歷史,如果要我選擇地球上的超自然現象,那麼我會選擇生命的起源。隨著科學技術不斷的飛速發展,我們現在已經知道了宇宙的起源,以及未來的宇宙演化過程。但是令人遺憾的是,我們至今不知道自己究竟由什麼構成。生命起源於哪裡?無機物是如何轉化為有機物,而有機物又如何轉化為原始細胞呢?
目前來看生命的起源仍然是一個未解之謎,我們不知道生命是何時出現的,我們也不知道生命未來會走向何處,從科學家們研究出的資料來看,最早的生命化石發現於38億年前,因此可以斷定的就是在38億到40億年前地球上就已經存在了生命。那麼問題來了,在早期的地球上,由於地球的環境十分的惡劣,並且沒有任何有機物存在,只有一些無機物,比如說氫、碳、氧、氮、等一些化學元素。那麼這些化學元素是如何組合成生命的呢?
透過現代科學家的研究。生命的起源分為三大部分,第一部分無機物是如何轉化為有機分子?第二部分有機分子如何轉化為高分子聚合物?第三部分高分子聚合物又如何轉化為原始細胞?目前來看我們已經知道了第一部分的組成。1953年由美國芝加哥大學研究生米勒進行了模擬實驗,實驗過程將氫、氦、甲烷和氨放在一個氣瓶裡,然後透過模擬雷電、射線等一系列的原始地球生態氣候,最終,本次的實驗合成了20種有機分子,其中11種氨基酸中有4種是生物的蛋白質所含有的。由此可以確定的是,如果原始地球的氣候如實驗中相同的話,那麼有機分子是絕對可以在那個時候合成的。
第二部分,有機分子是如何變成高分子聚合物。1936年,蘇聯生物化學家奧巴林提出團聚體生命起源假說,奧巴林認為,原始的海洋如同一鍋營養湯一樣,這裡面蘊含著大量的有機分子,當有機分子相互靠近時,在能量縮合和聚合作用的過程中,就會產生化學式的反應,在這種情況下,它們會快速的形成多肽、核酸以及蛋白質。
第三部分,高分子聚合物是如何形成原始細胞的,這是生命起源最關鍵的一個部分,簡單的說就是。高分子聚合物是如何形成細胞壁、細胞器、細胞核、細胞膜,然後又如何透過代謝完成生長、分裂、複製、進化等系統。目前來看,實驗室是無法完成這個過程的。
無論是米勒實驗還是團聚體假說,都需要一個最基本的條件,那就是原始地球的環境。但是,我們並不知道早期的地球,究竟發生了什麼!不過生命的進化是緩慢的,那麼無機物轉化為有機物或許也是一個漫長的過程,這個過程或許比人類整個文明,所存在的時間都要長。其實,生命的起源擁有著很多假說,比如生命來自太空、生命來自其它文明更令人難以想象的就是,生命或許就是高等生命所養殖的一個物種而已。那麼你認為生命起源於哪裡呢?
-
8 # 小宇堂
地球的演化過程中曾經發生過非常多超乎人想象的現象。下面我們來看一些最重大的現象級事件,每一件都超乎人的想象,而且都改變了地球的演化歷史。
月球的形成– 45億年前你可能會認為月球不過是一個塵土飛揚的衛星。但是如果沒有它,人類不可能存在。儘管沒有人能確定,但對月球形成最普遍的解釋是巨形撞擊假說。該假說聲稱,大約在45億年前,年輕的地球與另一個行星大小的物體之間發生了災難性的撞擊事件。撞擊碎片不穩定地共享著相同的軌道,彼此纏繞在一起,最終,在萬有引力的作用下,無數的岩石殘餘物聚在一起形成了我們的月亮。
衛星巨災– 41至38億年前年輕的太陽系是一個動盪的地方,行星在原行星盤中形成。無數的撞擊事件和碰撞摧毀並創造了新世界。此事件的後半部分被稱為“衛星巨災”或“後期重型轟炸”。在這段時間裡,許多內圈行星形成的殘餘物與地球或其年輕的衛星廣泛且地相撞。據推測,該事件持續了大約3億年,而至少可以說,早期地球的環境是混亂的。幸運的是,當時尚無生命。但是,可能正是這樣的事件最終使我們的生活的星球充滿了生命化學物質,導致了生命的誕生。
板塊構造活動-40億年前上圖:北美和歐亞大陸構造板塊之間的裂痕貫穿冰島的中心。
早期的地球是一個真正荒涼的世界,大多數理論都認為當時地球非常熱,甚至全球都可能被岩漿覆蓋。地球的最初的大氣將主要由從行星結構中遺留下來的氫和氦組成。但是,隨著地殼開始冷卻,板塊構造發生了演變。這次事件使地球變得宜居,因為它導致了最早的大陸的形成。但是,同樣重要的是,由構造活動引起的火山作用也有助於給我們的世界以及海洋賦予生命。板塊構造的發展已證明對於生命化學的快速啟動至關重要。
氧氣大屠殺– 25至23億年前上圖:藍細菌是地球最早期大滅絕事件的原因。
藍細菌是地球上的第一種生命形式,藍細菌就是我們常常看到的在靜態水體表面上漂浮的藻類。它之所以綠色,是因為它是光合作用的,這意味著它是從太陽獲取能量的,併產生氧氣作為副產物。眾所周知,氧氣對於地球上幾乎所有海洋和陸地生命都至關重要。但是,厭氧生物,例如我們自己體內的許多厭氧生物,無法在含有遊離氧的環境中生存。最終,藍細菌開始產生了超出厭氧生態系統所能承受的氧氣,從而引發了地球歷史上第一次大型的滅絕事件——大氧化事件!
厭氧生物大量死亡,取而代之的是需氧生物的興起。生物世界的面貌發生了大反轉,導演這場大戲的就是藍細菌。
雪球地球現象-8.5至6.35億年前很久以前,整個世界看起來都跟南極洲差不多。
在元古宙一個被稱為“成冰紀”的地質時期內,地球被認為幾乎完全凍結了。“雪球地球”假說從冰河沉積的發現中獲得了證據,而冰河沉積是在非常遙遠的過去曾經處於熱帶的地區發現的。毫不奇怪,這些大規模的冰川改變了地球演化的過程。有證據甚至表明,伴隨這個事件發生的海岸侵蝕將大量磷沉積到海洋中,這是地球上構成所有生命的重要元素。但是,這一假說仍然存在爭議,雖然很明顯確實發生了重大的冰川活動,但其程度在很大程度上仍然未知。
寒武紀全球變暖– 5.41至4.854億年前人為造成的全球變暖是本世紀的關注點,但是與自然的“大手筆”相比,我們對環境的影響看起來就很小了。在地球的整個歷史過程中,全球氣候已經發生了無數次變化,以至於曾經在南極洲生長過棕櫚樹。全球變暖的主要原因之一是大氣二氧化碳的增加,這是生命本身的副產品。在整個地球歷史上的幾個時期中,全球氣候變暖都具有深遠的影響,如我們再寒武紀時期發現的情況一樣。當時,二氧化碳水平飆升至當前水平的11倍以上,地球平均表面溫度達到7°C。這些條件最終導致了寒武紀生命大爆炸,見證了大多數現代生物門類的進化。
海洋性缺氧-3.75至3.6億年對於大多數形式的海洋生物來說,缺氧的海洋都是最惡劣的情況。
晚泥盆世滅絕是地球歷史上的重大滅絕事件之一。地球上約有一半的物種滅絕了,海洋生態系統遭到了徹底破壞。當時的許多標誌性物種,例如大型盾皮魚鄧氏魚(Dunkleosteus)都滅絕了——在缺氧的水中窒息而死。全世界的珊瑚礁都遭到了嚴重破壞,隨著海洋中的氧氣含量因缺氧事件而暴跌,許多其他生物也步其後塵。然而,但這驅使了最早的兩棲動物從魚類進化而來,它們為了逃脫垂死的水域而探索陸地,陸地生命開始蓬勃發展。
上圖:巨大凶猛的鄧氏魚
大滅絕– 2.52億年前上圖:雙甲龍是在二疊紀-三疊紀滅絕事件中滅絕的許多物種之一。
在整個歷史上毀滅了我們世界的所有物種大滅絕中,沒有一個像二疊紀-三疊紀事件那麼深刻。海洋生態系統遭受了最重的打擊,包括最後三葉蟲在內的96%物種永遠消失。實際上,該事件是巨災性的,以至於生物多樣性至少需要一千萬年才能達到滅絕前的水平。物種的滅絕也導致了煤炭形成的缺口,這意味著隨後的三疊紀早期根本沒有煤炭沉積層的發現,因為根本沒有足夠的有機物質留在地球上以形成煤炭沉積!二-三疊紀大滅絕從某種程度上阻止了進化的速度,從而深刻改變了進化的發展方向。
白堊紀小行星撞擊事件上圖:小行星撞擊是恐龍滅絕最可能的原因。
在所有改變地球的災難性事件中,最著名的就是非禽類恐龍的滅絕事件。在白堊紀-第三紀滅絕事件中,科學家們發現重量超過25公斤的所有四腳物種幾乎都滅絕了,龜類和鱷魚除外。廣泛接受的原因是希克蘇魯伯撞擊坑,它是一個10公里寬的小行星或彗星撞擊到現在墨西哥灣的海洋中形成的隕石坑遺蹟。隨之而來的巨型海嘯造成了真正難以想象的大規模破壞,隨後的全球冬季衝擊又使地球上的生命繼續滅絕。但是,恐龍的滅亡為哺乳動物的進化和繁衍提供了條件,最終導致了最後我們要說的……
人類的到來這後面的事情大家都很清楚了,這裡就不再贅述。
-
9 # 時尚獵人記
地球是太陽系內八大行星之一,四大巖質星球之一,對於這類岩石結構的天體可以說壽命是無限的,除非有一天宇宙走到盡頭,超光速膨脹不僅僅讓星系發生退行,最後很可能會撕碎所有的天體,宇宙中普遍存在的物質就是一些微粒子了。從熱力學的角度來說,宇宙是一個孤立的系統,從有序狀態在向無序狀態不斷的轉化,最終變成熱寂狀態直到永遠。
宇宙中最常見的天體就是恆星了,它們是宇宙中能量的主要爆發點,行星的壽命有多久主要就要取決於自己所繞行的恆星。按照目前的發現,地球上最早在三十多億年前就出現了簡單生命,發展到現在已經有180多萬個物種,而那些沒有發現的物種會更多,這些生命的主要能量來源就是太陽,可以說地球的生機勃勃主要靠的是太陽,而未來地球的結局也取決於太陽這顆恆星。
宇宙中目前已知有118種元素,大部分都是自然形成的,少部分是在實驗室中合成的,只能短暫的存在。原子主要由原子核和核外電子構成,而原子核內是中子和質子,繼續往下劃分就是夸克等基本粒子了。118種元素指的就是原子核內分別含有1-118個質子,例如氫原子核內就含有一個質子,同時含有一箇中子和兩個中子的時候分別是氘、氚同位素。
宇宙誕生於138億年前,由一個無限緻密的奇點暴漲經過不斷的膨脹,形成今天930億光年直徑的可觀測宇宙,從奇點暴漲質子和中子開始出現,可想而知最先形成的元素就是簡單的氫原子、氦元素、鋰元素等等。含量最多的氫氦元素在自身的引力作用下,會向著密度較高的地方聚集,開始形成宇宙的第一代恆星。
氫原子在高溫高壓的環境下發生碰撞會聚變成更重的元素,而恆星發光發熱的根源就是核心處發生的氫核聚變。太陽每秒鐘核心處都有6億噸的氫氣發生核聚變,生成5.95億噸的氦,整個過程中損失了500萬噸的質量,這些質量會按照愛因斯坦的質能方程轉化為能量,最終以光和熱的形式釋放出去。
太陽的演化過程
前文已經說到了太陽核心時時刻刻都有氫核發生聚變,那也就意味著太陽的質量是不斷的在減小的,因為有質量損失。在這個過程中核聚變的輻射壓和恆星自身的引力塌陷相互抵抗著,但是隨著核聚變的不斷進行核心處的氫含量越來越少,而氦的含量逐漸的升高。
這個時候氫核的聚變輻射壓已經不足以抵抗自身的引力塌陷作用,核心開始不斷的向內壓縮,密度和壓力不斷的增加,直到達到一個臨界點,核心不斷收縮外殼不斷地膨脹,這個時候太陽會處在一個短暫的紅巨星時代,其實說短暫至少相對於恆星的幾十億年上百億年壽命來說,紅巨星會持續數百萬年。
同時太陽核心處的環境越來越極端,溫度壓力不斷的升高,達到某個點的時候核心處含量很高的氦就要發生核聚變了,這個過程同樣是很短暫的,氦核聚變生成碳和氧元素,這個過程的發生會繼續使太陽膨脹,同時會釋放出巨大的能量。這個過程其實也就是大劉在《流浪地球》中所描述的氦閃,如果地球還在原來的軌道,那麼瞬間就會被“融化”。
氦閃也是重要的一個過程,因為氦核的聚變才能形成更重的元素,最終太陽演化到生命的後期核心處主要元素就是碳和氧等,也就是緻密星白矮星。
人類如何應對這樣的變化?
其實我們可以看到地球未來的命運已經是固定的了,太陽的氦閃會使四顆岩石星球瞬間汽化,而太陽進入紅巨星時代之後,它的外邊緣會延伸到接近火星軌道的位置,這意味著地球即使逃過氦閃,那麼最終也會被太陽所吞噬逃無可逃。
但其實恆星的壽命都是很漫長的,當然質量越小壽命越長,因為質量小自身的引力塌陷作用較弱,核聚變的效率就不高,那麼恆星就可以“燒燃”非常的久,像我們太陽這樣的黃矮星,按照它的質量太陽的壽命大約是100億年,目前已經過去了大約50億年,可以說隨著太陽輻射能的越來越高,未來可能還有二三十億年的舒服時間。
因為太陽輻射能的增加,宜居帶會不斷向外移動,地球上的溫度會越來越高,那麼在這段時間內人類就需要想辦法尋找新的宜居家園了,當然這個時間是非常漫長的。人類在地球上才發展繁衍了數百萬年的時間,已經發展到了現在的樣子。很難想象這樣漫長的時間,人類文明等級會發展到什麼樣的高度。
在宇宙中的生存模式其實已經很確認了,就是不斷的尋找能量不斷的發展,而宇宙中都是以恆星系為基本單元的,那麼就是不斷的尋找宜居行星,來吸取中心恆星的能量,從而支援文明的發展。
-
10 # 修羅星期五
植物開始用纖維素製造細胞壁的時候,它們自己也不知道,這種結構竟然是無解的存在——沒有動物能消化纖維素,也沒有能分解纖維素的微生物,總之就是木頭無法腐爛。植物光合作用吸收大氣中的二氧化碳,碳元素被用於製造纖維素和組成細胞壁,就被固定在了植物體內,死後無法分解意味著進入植物的碳元素無法釋放重新進入碳迴圈,幾百萬年碳元素在植物體內的積累造成了大氣中二氧化碳含量的銳減,氣候變冷,植物缺乏二氧化碳進行光合作用,食物鏈斷裂,生物大規模死亡。是分解植物纖維的真菌的出現使得碳迴圈得以重新建立。如果真菌分解纖維的演化推遲幾百萬年……
第一個生命來自一連串的化學反應,這是1953年米勒在實驗室裡似乎證實的一點。但始祖的故事或許沒有生物課本描述的那麼簡單,因為早期生命的演化過程如此漫長,在實驗室裡簡單的重複是非常困難的事情,所以,氨基酸如何跨入生命之門,還是一個懸而未決的問題。 相比於之後的長期蟄伏,生命誕生的確實不晚,地球上最早的岩石是發現在加拿大和格陵蘭Acasta片麻岩,距今有約40億年。而根據澳大利亞西部的一些菌類絲狀體殘片化石證明,在35億年前,生命就存在了,距地球穩定下來不過才過了幾億年。不過,依據生物化學證據,38億年前生命或許就已經開始改造環境了。如果此證據可信,那生命的誕生確實相當古老,甚至於伴隨著地球上最古老的岩石其後出現。
大氧化事件,也有氧化災變(Oxygen Catastrophe or Oxygen Crisis)等不同稱呼,是指約 26 億年前,大氣中的遊離氧含量突然增加的事件。這一事件的具體原因尚不得知,目前只有若干種假說能加以解釋。大氧化事件使得地球上礦物的成分發生了變化,也使得日後動物的出現成為了可能。 如果沒有這個事件,地球將是厭氧生物的天下。事件的尺度也很震撼:開始時大氣中的氧含量非常低,藍綠藻每產生一絲氧氣,都與地表的二價鐵礦物發生反應生成三價鐵礦物,直到地球表面所有的二價鐵全部氧化——然後才開始積累大氣遊離氧。
全球生命體,“要生存和繁殖,細胞必須製造一系列分子零件。為了協調和最佳化這個生產流程,它們通常會利用某些蛋白質來監控生產過程。只有在監控蛋白檢測到細菌需要某種裝置,而且製造原料也很充足時,它們才會允許細菌製造這種裝置。……根據DNA上的遺傳資訊,細胞內的裝配線快速運轉,生產出各種細胞零件。……監控蛋白透過各種機制,對細菌中的基本組分的生產進行調控。”
“生命之樹”,地球上所有的生物都有同一個祖先。樹狀圖顯示生命的分支和演化。 從演化程度來講,我們只是數萬物種中平凡的一種。所以 homo sapiens,不要太高看“智力”的地位,也不要認為人類是萬物之靈。所有生物都有獨特的生存哲學,“智力”只是其中一種。
-
11 # 加漂劉姐夫Jeff
簡單的說一件事吧,讓你細思極恐。就是進化論這個理論的化石證據。沒有一個物種的化石有一個完整的進化過程。拿人類舉例,現有發現的化石根本不能顯示人類的進化過程(只能顯示一個時期或者一個階段的)
-
12 # 玩石頭先生
地球運動演化過程中,有數不清的超乎人們想像現象,比如造山運動、地震、火山爆發、岩漿活動、地層切割扭轉、地質交代蝕變、礦產形成、沙漠化等,都是超乎人們想像又不斷研究的課題,還有很多在研究探索中。
在人類活動史中,也是發現、探索地球演化的現象,不斷研究新發現,但很多現象不但超出人們想像,至今無法用現代科技解釋清楚的現象也還不少。
-
13 # 市井遊客
超乎只能說是無法理解吧,地球中眼見得到的,基本上都能理解吧。辛德拉說過:人們總是害怕那些他們不能理解的事物。
回覆列表
首先是能源,比如石油!對於人類來說目前是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石油是可再生的!支援著人類社會的進步發展。
其次是人類本身,我們一直在進化。可是環境越來越差,不久的將來也許我們會返璞歸真。
就是國家一樣,分分合合,地球地質本身也是如此!有一天你會發現小日本不見了!都變成海洋生物了!呵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