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沒聽過你心事

    在傳皇位給誰的問題上,武則天曾諮詢狄仁傑:狄愛卿啊,你說我應該將皇位傳給誰呢?

    狄仁傑對武則天說:

    如果將皇位傳給你的兒子,你將世世代代享受你的子孫們的香火和祭拜;

    如果你將皇位傳給你的侄兒,恐怕他們祭拜的不會是你,而是他的父母。因為這世間哪有侄子祭拜姑姑的道理呢?

    武則天是個聰明人,難道還不懂這點基本的人倫綱常嗎?武則天只不過是希望像狄仁傑這樣的股肱之臣給自己一個臺階下而已。

  • 2 # 5有5

    首先回答題主的問題:武則天臨終沒有選做回李家媳婦,唐代也不會結束。

    武則天:中國歷史上“唯一”得到承認的女皇帝,公元690年登基,在位15年。其當皇帝的經歷不再贅述,單看其當皇帝以後的為政舉措。整頓吏治,任用酷吏

    為鞏固自己的統治,採取高壓政策,任用酷吏。大有“順我者昌,逆我者亡”之意。以來俊臣和周興為代表,周興因自己陰險狠毒,常羅織罪名,陷害他人,而被揭發參與謀反。來俊臣以請君入甕之計將其殺死。正如魯迅先生所言:“不在沉默中爆發,就在沉默中滅亡。”為李唐宗室起兵對抗提供了誘因。

    平定叛亂,與民休息

    武則天執政初期,攘外安內(攘外暫不涉及),內有徐敬業,琅琊王李衝,越王李貞舉兵聲討,但都以失敗告終。李唐的舉兵,導致了武則天想要盡除李氏諸王。她的兒子為勸誡她寫了一首詩,可能這首詩,也可能是朝堂保李勢力影響觸動了武則天的內心深處,使得李家血統得以保留。

    «黃臺瓜辭»

    李賢

    種瓜黃臺下,瓜熟子離離。

    一摘使瓜好,再摘使瓜稀。

    三摘猶自可,摘絕抱蔓歸。

    立儲之掙扎

    若按照皇權不落異姓原則,武則天應將帝位傳與武氏。因此在廢掉李顯後,強迫李旦改武姓,立為皇儲。但是武則天的孃家人不同意。武三思和武乘嗣尤為活躍,加上“自古以來未有立異姓為嗣者”的理由,武則天也擔心自己百年之後,被動恢復李唐王朝,導致周王朝結束。

    因此在朝堂上多次提出立武三思為太子,但都遭到反對。立儲事件間接導致了李唐勢力的一部分損失,也促成了立武三思為太子事宜的擱置,但並沒有消除立武三思的心。

    立李氏為皇儲一方面得益於武則天的一個夢,一方面得益於解夢高手:一天,武則天做了一個夢,醒來後,她找狄仁傑來,對他說:“朕夢大鸚鵡兩翅皆折,何也?”狄仁傑回答說:“武者,陛下之姓,兩翼,二子也。陛下起二子,則兩翼振矣。”武則天覺得狄仁傑的解釋很有道理,“由是無立承嗣、三思之意”,最終立廬陵王李顯為皇太子。李昭德說:“陛下身有天下,當傳之子孫為萬代業,豈得以侄為嗣乎!自古未聞侄為天子而為姑立廟者也!”最受武則天器重的大臣狄仁傑也說:“陛下立子,則千秋萬歲後,配食太廟,承繼無窮;立侄,則未聞侄為天子而祔姑於廟者也。”為身後百年計,皇儲落回李唐家。

    神龍政變

    705年,武則天病篤,張柬之等人發動政變,武則天被迫退位。是年二月,唐朝復辟,百官,旗幟,服色,文字等皆復舊制,複稱神都為東都。

    縱觀武則天的當政時期,實施了一系列的政策,上承貞觀下啟開元,政績卓著。然不禁大臣的拳拳李唐心,以及當時的社會體制影響和社會群眾基礎。不論武則天最後做不做回李唐媳婦,最後都會恢復李唐天下。

  • 3 # 酒釀歷史

    如果武則天臨終之前沒有做回李家媳婦,唐代是不是就結束了。其實是不可能的,因為當時的歷史環境已經不允許武則天這麼做,而武則天也沒有了別的選擇,恢復李唐,歸還李姓江山是她不得不做的一件事,即使最後她的心裡可能還是有些不情願,或者遺憾。

    先來說說武則天的繼承人吧。其一,武家子弟,武懿宗,武三思,武承嗣,這三個是最有希望的,都是武則天的侄子。其二,廬陵王李顯,此人曾經是太子,被母親武則天稱帝而下令廢掉,曾經的太子身份也是他成為李姓候選人首選的原因。可是除了李顯,李姓還有另外一位想要當皇帝的女人——太平公主,看到自己的母親當皇帝,她也想效仿,只可惜沒有成功,最後不得不選擇支援自己的哥哥。

    而武則天在選繼承人問題上,最大的搖擺是在武家子弟和李顯身上。武家子弟承位,可以延續他們武氏的榮光,帝位不傳異姓人,這在古代君王間是預設,這也是武則天作此選擇的最大原因。我們都知道,武則天的統治時期,她在前中後期的政治手段是不一樣的。前期,她重用酷吏,殘害李姓皇族,中期,她的帝位穩定,重用了一大批的名臣,後期她對帝位意興闌珊。當時無論在朝中,還是鄉野,想要恢復李唐的大有人在。前期,畏於武則天的殘忍,只能背地裡進行。可是,中後期,朝中重臣恢復李唐的聲音越來越多,狄仁傑,張柬之,姚崇,敬暉,李昭德等等,這是武則天必須要關注的問題。

    而此時,還發生了一件事,突厥和親。武則天命武承嗣之子淮陽王武延秀娶突厥納默啜可汗的女兒為妃。到了突厥,可汗卻說,“我要將女兒嫁的是李姓男,姓武的不是皇帝的兒子,武氏小姓,不與我門當戶對”,甚至還要發兵河北,威脅邊境。

    另一方面,武家子孫品行惡劣,驕奢淫逸,徇私枉法,武則天的外甥竟然跟武則天的母親私通,武家子弟的品行也是武則天的一塊心病。

    國內打著光復李唐的叛亂此起彼伏,內憂外患之下,綜合權衡,武則天不得不恢復李顯的太子之位,但此時的武則天還不願放權。後來,武則天病重,實在是沒有精力處理國事,才不得不讓太子監國,而此時武則天又動了易儲武氏的念頭。只是她這個念頭剛萌芽,還沒有付諸行動,就被朝中的眾人察覺,此時的她已沒有了早時的鐵血手腕,雷霆之勢。大權旁落,年事已高,迴歸李姓,眾望所歸,所以就有了武則天晚年的神龍政變,武氏王朝自此結束。此時的武則天已心有餘而力不足,面對不得不接受的現實,曾經的一代女皇為保留最後的一點尊嚴,也不得不坦然接受,優雅落幕。

  • 4 # Mr小孫老師兒

    武則天臨終前必然會選擇做回李家媳婦,至於原因:

    首先我們都知道,武則天是我國曆史上唯一一位女皇帝,且不說她的功過是非,單憑她能夠在那個男權社會里獲得至高無上的皇權,說明其能力、心智、格局非常人可比。

    武則天這人頗有些冷血,她很強勢,又工於心計,對她來說骨肉親情遠不如手中權力可比。她先是廢掉了唐高宗的第一個太子,後來還殺了他。其長子和次子都曾被立為太子,但最終死在了被流放的路上。她的兩個兒子,儘管對她畢恭畢敬,但還是被她放逐了。

    武則天當權本身就是困難重重,這些舉動必然更是得不到支援,朝中大臣的聲音她可能充耳不聞,但是民間百姓仍然堅持大唐是李唐而非武唐。她也試探性的提出過要立她的侄子武三思為太子,朝中大臣也只是沉默以對。後面發生的一件事,更是打臉武周。武李顯與武三思比賽召集人馬。武三思用了一個多月招到的人馬不足一千。而李顯僅僅幾天時間就有五萬人投奔。李氏與武氏在民間的聲望,一目瞭然。

    而武曌,這個中國歷史上唯一的女皇,這個上承貞觀之治,下啟開元盛世的女皇,開始慢慢妥協,最後將李顯立為太子。可她沒有想到,即使她這麼做了,可還是改變不了她眾叛親離的局面。當上了太子的李顯夥同她的心腹來到她的宮中,她這時候才發現已經沒有人站在她這邊了,面對太子的逼宮她束手無策。

    武則天也終於開始醒悟,無論自己這一生站得再高,手掌天下權也不能改變什麼。即使她改國號為武周,但當她逝去後,這個武周將不復存在,她所苦心經營的一切都會隨著她逝去。縱然她為家族籌謀再多,就算真的讓武家人繼承了皇位,可武家的祠堂還是不會有她,她不過是為他人作嫁衣裳罷了。

  • 5 # 閆廣鑫

    不可能!

    最後的結果都是政治勢力妥協的結果,如果武則天所代表的武式家族真有實力,李唐王朝如何能復辟!

    政治的鬥爭是要看實力的,武則天的兩個兒子李旦和李顯確實沒有什麼存在感,但是當時最有政治手腕的三個人,除了武則天就是李隆基和太平公主啦,真的很巧,他倆都姓李!

    武則天本質上能當皇帝,取代李唐,是提拔寒門士族,壓制了長孫無忌所代表的關隴貴族,李唐家族的皇族身份還是受到天下的認同的,最終武則天年老色衰,無力掌握局勢,權力重回李唐,也就不奇怪啦!

  • 6 # 亙古懷念說史

    武則天在做了15年的皇帝之後,在去世之前重新把皇位傳給了自己的兒子,並且以唐高宗李治皇后的身份與高宗合葬乾陵,享受著後世大唐皇帝的祭祀供奉。一代女皇武則天強勢了一輩子,為何臨終前會選擇主動把權力重新歸還給李唐?這其實也是女皇迫於壓力的無奈之舉。

    武則天的權勢雖然在當時無人能及,但是畢竟再厲害的人物也扛不住歲月的侵蝕。即便是曾經誓死效忠女皇的臣子們也不得不為自己的未來籌劃。最終在這股暗流湧動之下,太子李顯被推到了風口浪尖之上。神龍政變讓武則天深知大勢已去,於是她明智地順坡下驢,乾脆把所有的權力還給李唐宗室。畢竟繼位的大唐皇帝是自己的親兒子,即將不久於人世的自己也無法對新皇帝產生權力威脅。乾脆主動退位,給自己身後贏得一個好名聲。

    這就是一代女皇的過人之處!假如當時武則天不識時務的始終牢牢抓住權力不放,結果可能只是自討苦吃,落了個晚景淒涼。

    由此可見,無論武則天當時是否主動讓權,天下重回唐朝的歷史趨勢已無法阻擋,更談不上唐朝會就此結束了。

  • 7 # 層林盡染幽山

    即使武則天臨終前不做回李家媳婦唐朝也不會結束。武則天是中國歷史上唯一女皇帝,也是一位傑出的女皇帝,為“開元盛世”墊定了基礎,提拔了一批優秀人才。雖然她繼承皇位建立武周,但是在滿朝文武心中,在天下人心中,天下依然是李唐的,武則天是李家的人。

    武則天劇照:

    武則天曾大力排除異己,大有順我者昌,逆我者亡的形式。但是眾多朝中大臣雖然不反對她了,卻依然把她當李唐皇帝。

    狄仁傑劇照:

    武則天傳位有兩條路,傳位於武家子弟或者自己的兒子李唐宗室。武家子弟顯然不會被天下人民所接受,更不會被朝臣擁戴,即使傳了,那也是姑侄關係,也會被李唐集團重新奪回。而李唐宗室不一樣,李唐宗室依然是天下認可的皇族,唐中宗李顯又是武則天的親兒子,親緣關係也更近,武則天死後香火也可以持續,朝中大臣諸如狄仁傑都大力支援。

    李顯劇照:

  • 8 # 歷史如流水

    這個問題是很有意思的,武則天在臨終以前,張柬之和李顯等人發動了神龍政變,這時候武則天已經退位,而且是被迫的,李顯繼承了皇位,但是並不是周朝的皇帝,大唐正式復辟,又怎來唐朝結束之說呢?

    神龍政變發生時武則天已經80多歲了,已經到了日暮西山的年齡,作為一個女人,做過十幾年的皇帝,在中國歷史上前無古人後無來者,也了無遺憾了,在皇位的選擇上也肯定是有考慮的,儘管自己的兒子李旦和李顯都很平庸,面對骨肉親情,即使沒有發生神龍政變,相信綜合考量仍然還是會把自己的皇位傳給自己的兒子,唐朝仍然會復辟,這樣也不會滅亡。

    之所以說武則天做回李家的媳婦,主要是因為武則天要求死後以皇后的葬禮跟李治合葬,這主要說明了武則天跟李治的深厚感情,但是並不代表對自己建立大周朝以及做皇帝的否認,有無字碑為證。

  • 9 # 九月讀歷史

    武則天臨終前沒有選擇做回李家媳婦,唐代是不是就結束了?並不會,為什麼這樣說呢,一是因為很多事情早已經做好了決定,並不是她臨終前就能改變的了的,二是在武則天去世前一年的時候,李顯就已經復位,這時候,他早已經掌握了實權武則天稱帝

    武則天原本是唐太宗李世民的才人,14歲時進宮,被賜號“媚娘”。高宗皇帝繼位之後,被封為“昭儀”。當時高宗身體不太好,國家大事經常詢問武則天,逐漸的把大權交給武則天掌,等到高宗駕崩後,武則天作為皇太后臨朝稱制。後來,有人勸她登基為帝,因此在天授元年,武則天稱帝,國號為周,建立武周,武則天是中國數千年曆史上唯一一位女皇帝,她在位時,任人唯賢,封狄仁傑為宰相。同時,重用酷吏,如來俊臣等人,國家在她的治理之下,也是一番欣欣向榮之勢。

    還位於李唐

    聖曆元年,武則天的兩個侄子謀求太子之位,並幾次派人和武則天說:“自古天子沒有以異姓當作繼承人的”。武則天當時猶豫不定,就在這時,宰相狄仁傑一陣見血和武則天說

    “姑侄之於母子,哪個比較親近(武承嗣、武三思為武則天之侄,李顯、李旦則為武則天之子)?陛下立兒子,那麼千秋萬歲後,會在太廟中作為祖先祭拜;立侄子,那麼從未聽說侄子當了天子,把姑姑供奉在太廟。”

    並勸他傳位給李顯,因此,武則天便不再猶豫。她怕自己的侄子知道自己已經做了決定,把李顯秘密接到洛陽,最終在多方權衡之下,立李顯為太子。神龍元年正月,武則天病重,被迫讓位給李顯,李顯復位後,便率領朝廷百官問候武則天起居,之後每十天都會去一次。神龍元年十一月,武則天在正陽宮病逝,李顯便把她和高宗合葬在乾陵。

    (唐中宗李顯)

    因此,即使武則天臨終前做決定選擇不做李家的媳婦,那也無濟於事,因為當時的掌權之人已經是李顯。其結果只會是單獨安葬,同時,武家之人也會受到牽連,武則天並不傻,這麼蠢的事她肯定不會去做。即使在她掌權的時候,選擇不做李家媳婦,即把皇位傳給自己的侄子,這樣只會使得國家動亂,雙方之人勢必有一場流血的爭鬥,這樣做的下場,要麼是她的侄子死,要麼是她的兒子死,可以說是百害而無一利,武則天那麼聰明的一個人,自然也不會這樣做。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2017-18賽季的勒布朗·詹姆斯究竟有多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