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文文情感故事
-
2 # 一米六五陽光
假如生活在李商隱的年代,李白恐怕連詩人都沒得做!!!
李白於武周大足元年(公元701年)生於中亞碎葉,於唐肅宗寶應元年(公元762年)卒於江南當塗。在其有生之年,歷經了武則天、唐玄宗幾代人的政治改革。當時由於打破了六朝的門閥制度,實施開科取士,中下層的庶族地主階級分子有了進身之路。此外實行三教並行、文禁開放的政策,士人的思想比較自由開放,都有一種自尊自主的獨立意識,崇尚於個性自由。詩人們或恃酒狂誕,或任俠壯遊,或縱情行樂,使盛唐的詩歌作品普遍對俠士情有獨鍾。李白生長在開元盛世,與盛唐社會相始終,在一個開放的文化背景下,其思想有一個顯著特點:雜。李白“五歲誦六甲,十歲觀百家”,自幼熟讀諸子百家,常“橫經籍書,製作不倦”,並很早就對道教、佛教興趣盎然。他天性好奇,性情浪漫,喜遊歷,好交遊,少任俠擊劍,好縱橫之術,又“混遊漁商,隱不絕俗”。他集遊俠、詩人、縱橫家、羽客、名士於一身的多重身份與廣泛接觸士農工商、三教九流的複雜閱歷,使他眼界開闊,衝破了儒家正統思想的束縛,不拘一格地吸收各派思想文化,因此他的詩歌內容顯得豐富多彩、瑰麗無匹。在李白的身上有著儒家的熱情、道家的超曠、縱橫家的膽魄、遊俠的氣質、兵家的奇詭、屈原的執著、禪宗的穎悟、神仙家的浪漫和魏晉名士的風流。
眾所周知,唐代的上半期是大唐政治、經濟和文化全面發展以至於全面繁榮的時期,其中的“貞觀之治”和“開元盛世”,是大唐乃至整個中國封建社會歷史中罕見的盛世。在這段盛世之中,成就了李白的詩仙美名。李白的詩是太平盛世的自我表現和青春歌唱,他的筆下多的是狂想,代表著唐前期盛世的理想主義的浪漫詩歌文化思潮。
唐朝初期,政治清明,百廢俱興,中國當時不僅是亞洲最強盛的國家,也是世界強國。這個時期的中國士人心態,都普遍懷抱朝氣蓬勃的理想主義,事功之心旺盛,在政治和文化領域的進取心情尤為迫切和明顯。理想主義的浪漫思潮首先從唐詩上表現了出來。
李白最擅長的詩體是古體詩和絕句。古體詩相當於古代的自由體詩,尤其是長短句的七言歌行,伸縮自如,長短隨意,篇幅不限,章法不拘,沒有嚴格的聲律限制,最適合於抒發自由激越的思想感情。像李白這樣放浪不羈的詩人,在歌行體的作品中就可以縱橫捭闔,遣詞造句無不酣暢淋漓、自由奔放。如《蜀道難》、《將進酒》、《襄陽歌》、《夢遊天姥吟留別》、《廬山謠》等等,都表現出他的恣肆情感與遄飛才情。《後村詩話》稱李白的《古風五十九首》使“唐諸人皆在下風”,李白五絕、七絕,都是盛唐絕句中的神品,最能代表盛唐詩人整體水準成就盡掩前人,抵達了盛唐詩歌的巔峰。
從唐太宗奠定“貞觀之治”到唐玄宗開啟“開元盛世”,唐朝國勢日趨強盛,與蒸蒸日上的政治成就相映襯的,是盛唐詩歌中展現的理想主義的浪漫精神得到了極致發揮。李白承繼初唐的理想主義文化底蘊,兼邊塞詩與山水田園詩之長而有之,成為盛唐詩人最傑出的代表。與邊塞詩派與山水田園詩派相比,李白最具有盛唐開放的意識與獨立的人格,既有邊塞詩歌的恢弘心志,又有山水田園詩人的超脫情懷。他以漫遊天下的經歷與藐視公侯的傲骨,同時用放浪不羈的自由個性和理想主義的眼光來審視世界,詩作壯浪恣肆,雄健豪放,充滿著“天生我材必有用”(《將進酒》)的自信和“欲上青天覽明月”(《宣城謝朓樓餞別校書叔雲》)的奇想,既風姿卓越,又自然清新。李白在唐代國勢的上升期,引領了盛唐社會文化思潮的主流,將理想主義的浪漫思潮發揮地淋漓盡致,這是一個歷史造就的絕佳創作機遇:在古典詩未出現格律束縛以前,李白用天人合一的筆觸將理想主義與浪漫主義聯結在了一起,使後人很難再突破後世格律的重重束縛而喪失了超越的希望。
李白的詩歌立意高遠,熱情奔放,想象豐富,如江河入海,波濤澎湃;如天馬行空,無拘無束;如白雲過境,卷舒自如。其熱情似火,飄逸似仙,絢爛似虹,雄峻似山。李白既是盛唐文化的體現者,盛唐文化同時哺育了李白,兩者的命運休慼相關,李白的創造力隨著盛世的興旺而魅力四射,也隨著盛世的衰亡而流失殆盡。
相比之下,李商隱生活的年代正是李唐王朝江河日下,社會動盪不安,政治腐敗的晚唐前期。社會病態紛呈,矛盾重重,盛唐的浪漫文化思潮從此結束了其歷史使命。面臨繁華與荒涼的強烈反差,國家喪亂、餓殍遍野、家園塗炭、生離死別,大亂後的社會現實迫使唐詩從理想主義的浪漫詩風走向現實主義的寫實詩風。隨著中國封建社會的江河日下,再也沒有出現過唐代前期的盛世,現實主義的寫實詩潮成了中國詩歌的主流,而以李白為代表的理想主義的浪漫詩潮,再也沒有供其滋生的社會土壤,從而成了絕響。
-
3 # 字言字語吧
沒有如果,只有結果。
無論人、事、物都是個體和環境互相作用的結果。
李白出現在李商隱的時代,他們可能成為了好友,可能成為了同窗,可能成為了那個時代齊名的“二李”,後世可能多了一句“二李文章在,光焰萬丈長”類似的讚譽。
一切都是隨機的發生,同一時刻只能走上一條路。
-
4 # 逆擊人生
任何人的成就離不開時代的背景,李白之所以被尊為詩仙,離不開盛唐氣象在其精神上的作用。性格的灑脫,詩藝的純熟,浪漫的氣質,這些因素和時代共同造就了一代詩仙,可謂前無古人 後無來者!李商隱的時代是中晚唐,詩人們更多的感悟於社會的離亂與紛爭,再不會有什麼浪漫情懷,所以詩中更多的是斑駁陸離的意象,彷彿一個人從青年的熱血慢慢走向中年的滄桑。時過境遷,美好不在!李白若生於晚唐,奇思妙想發諸筆端,也不過是李賀般的衰蘭送客咸陽道,天若有情天亦老吧。
-
5 # 沙沙小觀園
李白斗酒詩百篇,什麼時代都為仙。
李白千古詩名在,可稱為詩中仙人,無論他在什麼朝代,什麼時代,均可能仙氣十足的大詩人。李白可以去為官,但更是心在山川大河,他不會如李商隱那樣過份追求功名。李商穩還有劉禹錫寫詩論文均有功名不甘心,雖格言警句常見,也有不平憤怒詩文。但少有大氣大家風範的驚人之筆墨。無論從詩文水平上比,從心態上比,從詩文中的境界和情懷上心,李白全方位高於李商穩半個頭。
但李商隱許多詩我也非常喜歡,自少年的時期,幾十首不成問題。但在我心目中,詩仙只為李白有,沒有他人可代替,以他的性格和超一流的詩才,到哪個朝代,到哪個時期,都可是最好的那個詩人。
故人西辭黃鶴樓,黃河之水天上來。
誰能超越?
回覆列表
能,因為李白有那個能力,李白(701年-762年) ,字太白,號青蓮居士,又號“謫仙人”,唐代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被後人譽為“詩仙”,與杜甫並稱為“李杜”,為了與另兩位詩人李商隱與杜牧即“小李杜”區別,杜甫與李白又合稱“大李杜”。據《新唐書》記載,李白為興聖皇帝(涼武昭王李暠)九世孫,與李唐諸王同宗。其人爽朗大方,愛飲酒作詩,喜交友。
李白頭像
李白有10篇,流傳千古的,名詩。李白是中國的詩仙,也是世界的天才詩人。他用天才的筆觸為後世留下了一首首膾炙人口的詩篇,“筆落驚風雨,詩成泣鬼神”,這句話用來形容太白詩歌,一點都不過分。
流傳千古的,名詩。李白是中國的詩仙,
第一首是
客中行
蘭陵美酒鬱金香,玉碗盛來琥珀光。
但使主人能醉客,不知何處是他鄉。
賞析:李白一生廣泛遊歷,大部分時間都是客居他鄉。李白好飲酒,杜甫說他“斗酒詩百篇”,一碗酒就讓他忘記了他鄉與故鄉分別,果然是大才子不同凡響。可見李白之愛酒,以及對蘭陵美酒的讚美
客中行
秋登宣城謝眺北樓
江城如畫裡,山晚望晴空。
兩水夾明鏡,雙橋落彩虹。
人煙寒橘柚,秋色老梧桐。
誰念北樓上,臨風懷謝公。
賞析:謝眺,南朝齊傑出的山水詩人,出身高門士族,與“大謝”謝靈運同族,世稱“小謝”。謝眺是李白最喜歡的詩人之一,在詩中不僅一次提到過謝眺、小謝。
中間四句寫景如畫,廣為流傳。“人煙寒橘柚,秋色老梧桐。”這兩句是這首詩中的千古名句,《唐詩近體》中說:“寒”字、“老”宇,實字活用,是煉宇法。
秋登宣城謝眺北樓
獨坐敬亭山
眾鳥高飛盡,孤雲獨去閒。
相看兩不厭,只有敬亭山。
賞析:這首詩很安靜、很有境界,還很有禪意。前兩句,一個“盡”,一個“閒”,雖是寫鳥、寫雲,也是在寫詩人的心境。“相看兩不厭,只有敬亭山。”,兩不厭這句很妙,山怎麼能看人,又怎能做到不厭。恐怕只能意會,不可言傳吧。
獨坐敬亭山
望天門山
天門中斷楚江開,碧水東流至此回。
兩岸青山相對出,孤帆一片日邊來。
賞析:這也是千古名詩。第一句寫一斷一開,奠定了整首詩大氣磅礴的風格,是大手筆;而且這兩個字賦予風景一種動態感,非常妙。
船本是動的,而山本是不動的,第三句一個“出”字,寫活了兩岸青山,似有無限情義。整首詩大氣磅礴,一氣呵成,又妙用幾個動詞,真不愧詩仙之稱謂。
望天門山
怨情
美人卷珠簾,深坐顰蛾眉。
但見淚痕溼,不知心恨誰。
賞析:這首詩是一首,代言體的詩,是李白借一閨中女子口吻寫的。這首詩寫的就是很平常的一個意境,一個孤獨的女子的思念之情,但李白抓住關鍵細節,化腐朽為神奇。
語言非常乾淨,但讓人回味無窮,特別是最後兩句,隨意的一個小細節,就可以洩露整個主題,引人無限遐想。可見詩人的洞察力。
怨情
俠客行
趙客縵胡纓,吳鉤霜雪明。
銀鞍照白馬,颯沓如流星。
十步殺一人,千里不留行。
事了拂衣去,深藏身與名。
閒過信陵飲,脫劍膝前橫。
將炙啖朱亥,持觴勸侯嬴。
三杯吐然諾,五嶽倒為輕。
眼花耳熱後,意氣素霓生。
救趙揮金錘,邯鄲先震驚。
千秋二壯士,烜赫大梁城。
縱死俠骨香,不慚世上英。
誰能書閣下,白首太玄經。
賞析:李白不僅是個詩人,還是個劍客。此詩前四句從俠客的裝束、兵刃、坐騎描寫俠客的外貌;第二個四句寫俠客高超的武術和淡泊名利的行藏;第三個四句引入信陵君和侯嬴、朱亥的故事來進一步歌頌俠客,同時也委婉地表達了自己的抱負,俠客得以結識明主,明主藉助俠客的勇武謀略去成就一番事業,俠客也就功成名就了;最後四句表示,即使俠客的行動沒有達到目的,但俠客的骨氣依然流芳後世,並不遜色於那些功成名就的英雄,寫史的人應該為他們也寫上一筆。全詩抒發了他對俠客的傾慕,對拯危濟難、用世立功生活的嚮往。
俠客行
聽蜀僧濬彈琴
蜀僧抱綠綺,西下峨眉峰。
為我一揮手,如聽萬壑松。
客心洗流水,餘響入霜鍾。
不覺碧山暮,秋雲暗幾重。
賞析:這首詩也能看出李白的天才。大家可以同《琵琶行》中描寫琵琶的詩句比較一下,李白這裡描寫琴聲和《琵琶行》中的琵琶聲,不是一個風格。李白這裡用四句詩二十個字,寫出了琴聲之妙。讀完這四句,我想大部分人都會被琴聲“吸引”,想象著到底是怎樣美妙的聲音。
萬壑松、洗流水,這六個字最妙。
聽蜀僧濬彈琴
清平調詞(其三)
名花傾國兩相歡,長得君王帶笑看。
解釋春風無限恨,沉香亭北倚闌干。
賞析:這是李白受李隆基之命,寫的讚美楊玉環的詩,共有三首,這是其三。重要的是李白寫這三首詩完全是臨場發揮,可見其才高。
清平調詞(其三
送友人
青山橫北郭,白水繞東城。
此地一為別,孤蓬萬里徵。
浮雲遊子意,落日故人情。
揮手自茲去,蕭蕭班馬鳴。
賞析:這首送別詩寫得新穎別緻,不落俗套。詩中青山,流水,紅日,白雲,相互映襯,色彩璀璨。班馬長鳴,形象新鮮活潑,組成了一幅有聲有色的畫面。自然美與人情美交織在一起,寫得有聲有色,氣韻生動,畫面中流蕩著無限溫馨的情意,自然流暢,感人肺腑。
送友人
長相思·其三
美人在時花滿堂,
美人去後花餘床。
床中繡被卷不寢,
至今三載聞餘香。
香亦竟不滅,
人亦竟不來。
相思黃葉落,
白露點青苔。
賞析:李白寫的《長相思》也有三首,此為其三。“美人在時花滿堂,美人去後花餘床。”一般人作詩都會迴避這種“重複”的狀況,兩個美人在相連的兩句裡,不好處理。李白偏偏能妙筆生花,“鳳凰臺上鳳凰遊,鳳去臺空江自流。”也是如此。這在英國詩歌裡“頭韻”的方法類似。
最後兩句很美,“相思黃葉落,白露點青苔。”情與景妙合無垠,水乳交融。一片相思之情全都融合在了這“黃葉落,白露點青苔”的景緻裡。白露點青苔,有的版本作白露溼青苔,點比溼更能引起想象,更活潑,一個點,將露珠寫活了,露珠有了人的情志,在那裡孤獨地滴滴答答點著青苔,妙絕!
長相思·其三
憑藉著十首流傳,百世的詩歌,就能,成為詩仙,不管在那個朝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