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我們為什麼不能像梭羅一樣生活?
10
回覆列表
  • 1 # 庸寧筆記

    為什麼我們不能像梭羅那樣生活,因為人性決定我們不能!

    人性總是喜歡身在一種生活卻嚮往另外一種生活,錢鍾書《圍城》裡關於婚姻的總結,或者是梭羅《瓦爾登湖》裡的迴歸傳統鄉村生活。

    城裡人嚮往農村的寧靜、自然,農村人嚮往城市的喧囂熱鬧、燈紅酒綠。但是我們現在所處的生活其實是最適合我們的,至少對大部分人來說是這樣的。

    等有一天你像梭羅那樣生活了,你也許會懷念城市的大街小巷。

  • 2 # 不執一切法

    梭羅也是活在現實裡的。

    精神和想法才是決定你是如何活著的。

    “大隱隱於市”這句話讀明白就懂了。

  • 3 # 龍玄黃

    我們為什麼不能像梭羅一樣生活?

    或許有人會反駁,我們可以像梭羅一樣生活啊,辭職,回農村,去山裡找一塊地蓋一所小木屋,白天種點野菜,晚上數星星,當一隻閒雲野鶴,過上無憂無慮的生活。可是,我估計大多人只是嘴上說說而已,你讓他去辭職試試?即使個別人真的辭職住到了山裡,恐怕他也堅持不了幾天!

    或許還有人會說,你看新聞上說的某某道士或者某某居士隱居終南山幾十年,可不就是像梭羅一樣生活嗎?這樣的人我相信有,但是你可以嗎?反正目前我是做不到像梭羅一樣生活。

    那麼,我們為什麼不能像梭羅一樣隱居世外呢?因為我們缺乏勇氣來斬斷慾望,戰勝不了這個肉眼凡胎的自己。

    梭羅是一位美國作家,因一部作品而蜚聲海內外,這本書就是享譽文學界多年的《瓦爾登湖》。《瓦爾登湖》講的是一位作家放棄城市裡優渥的生活,隻身跑到瓦爾登湖邊獨居,自己建了一個小木屋,白天開荒種吃的,晚上聽雨看星星,一個人自給自足,一個人自得其樂,發現了人的另外一種生存方式。

    其實,梭羅獨居世外,是肉體和精神雙重的修煉。在肉體上是一種苦行僧式的修煉,吃的是自己種的粗糧野菜,住的是簡陋的木屋,穿的是粗布草鞋,沒有錦衣玉食,沒有香車寶馬,更沒有佳人暖被,僅僅是食果腹衣蔽體而已。在精神上更是一種超越自我的清修,戰勝了孤獨,擺脫了的浮躁,保持清醒,保持激情,正是在這樣的環境下他創作了舉世震驚的《瓦爾登湖》,足見梭羅的堅韌不拔之志。我們一般人想要像梭羅一樣生活,除了需要勇氣,還需要克服兩個障礙,肉體和精神。現在人懶惰慣了,四體不勤五穀不分,如果一切吃住都要自給自足恐怕很多人吃不了這個苦,但光是肉體吃苦一部分人倒是可以忍受,恐怕最難的是精神吃苦。人是群居動物,最難以忍受的就是孤獨,那種精神上的孤獨感足以讓人發瘋,何況還要遠離親朋好友,日日煢煢孑立,時時形單影隻,一般人想想都難受。

    所以,我們一般人戰勝不了自己,缺乏勇氣,慾望太多,割捨不掉,就做不到像梭羅一樣生活。

  • 4 # 梅里一了

    謝邀,有點不明白,梭羅一樣的生活,是指梭羅本人的生活,還是梭羅在《瓦爾登湖》中描述的生活呢?梭羅本人的生活,作為鉛筆製造商的兒子,過著衣食無憂的生活,受過良好的教育,哈佛畢業。梭羅生活的時代,是美國南北戰爭的前夜,這個國家還保留著奴隸制,莊園主對奴隸的人身自由有控制權,這種制度顯然不適合工業化資本流動的需求。作為企業主並受過教育的梭羅,顯然站在資本的立場反對蓄奴,但他是個思想者而不是戰士,他透過實驗的方式,並以實驗記錄的形示告訴人們,一個人是可以獨立的活著的,因為資本最喜歡了無牽掛的勞動力。這就是他到瓦爾登湖去做兩年體驗生活的目的,他想告訴那些習慣了莊園生活的奴隸,沒有主人我們一樣可以活。因此《瓦爾登湖》所記錄的,不是梭羅的生活,而是梭羅的實驗,就象達爾文的進化論不是達爾文的生活一樣。兩年的實驗結束後,梭羅回到故鄉康城,繼續他的寫作生活,直到44歲因結核病去世,他的思想對於美國廢除黑奴的運動有著啟蒙意義。後來南非的曼德拉,印度的甘地,在爭取民族獨立的運動中,都吸收他的思想。弄清楚了梭羅生活的時代背景和思想來源。我們可以明白一個道理,任何一種思想都有其時代特徵,梭羅的思想並不新鮮,在中國古代歷史上當社會處於激烈動盪的時期,梭羅的類似思想都有更精彩的表達,如戰國時莊子的《逍遙遊》,東晉時陶淵明的《桃花源記》。因此,梭羅的生活,並不是你不能,而是你覺得不必要,或是不想要,因為你生活的時代環境與梭羅的不一樣。

  • 5 # 寶艾莉Aelly

    這大概是個體與群體的存在差異吧!

    作為一個個體來講,是可以的。包括在各方面還是可以得到來自社會上的能源支援。保證在野外生存的急需或是必要的物資。

    但是作為群體來講,必然會形成一個社會。社會本身的發展就是由農耕進化到工業社會。如果整個群體都去野外生存,用不了多久,集體又回到了工業社會。最後你會看到,只不過是換了塊兒地發展。

  • 6 # 亮亮25252743

    梭羅畢業於哈佛大學,曾協助愛默生編輯評論季刊《日晷》,寫有許多政論,反對美國與墨西哥的戰爭。一生支援廢奴運動,他到處演講,倡導廢奴,並抨擊逃亡奴隸法。其思想深受愛默生影響,提倡迴歸本性,親近自然。在距離康科德兩英里約瓦爾登湖畔隱居兩年,自耕自食,體驗簡樸和接近自然的生活。

    梭羅才華橫溢,一生創作了二十多部一流的散文集,被稱為自然隨筆的創始者,其文簡練有力,樸實自然,在美國19世紀散文中獨樹一幟。主要作品有《康科德與梅里麥克河上的一週》《論公民的不服從權利》《馬薩諸賽州的奴隸制度》《瓦爾登湖》《為約翰.布朗上校請願》《遠足》《緬因森林》《科德角》《馬薩諸賽州的早春》《夏》《冬》《秋》《雜錄》等。代表作《瓦爾登湖》作為他的主要作品之一,是梭羅在瓦爾登湖林中二年零二個月又二天的生活和思想記錄,這是一部清新、健康、引人向上的書,它向世人揭示了作者在迴歸自然的生活實驗中所發現的人生真諦--如果一個人能滿足於基本的生活所需,其實便可以更從容、更充實地享受人生。

    在梭羅短暫的一生中,他試圖鼓勵人們要簡化生活,將時間騰出來來深入生命,品味人生,告訴世人不要被紛繁複雜的生活所迷惑,從而失去生活的方向和意義,提倡簡樸生活,平淡而自然。透過《瓦爾登湖》這本書,成了處於迷惘狀態的人們的“生活指南”。梭羅的進步意義:一是他關於生活意義的思考與闡示,另一個是新文體的建立。

  • 7 # 周爽

    首先我想說我們為什麼要像梭羅一樣的生活,可能嗎?歷史在前進,男耕女織就是梭羅筆下的最美,滾滾而來的歷史車輪讓一些人躲藏,讓一些人斷臂求生,讓更多的人跳上車看看到底要去像何方。梭羅的生活應該只是我們生活的一部分。原生態,超自然,呼吸新鮮空氣。就像一星期要休息兩天。

  • 8 # 涅槃談文化

    在看梭羅的《瓦爾登湖》,真希望像梭羅一樣生活。但是我不行,我離開了,我的家人怎麼辦?他們都很需要我。那麼就在心裡給自己留一片瓦爾登湖吧。為生活做減法,不要貪圖物質的享受,有多少花多少,快快樂樂的花;為思想做加法,遇事多思考、多辯證、做自己的心理醫生。

    每一個人都有自己不同的生活,尊重別人的,也珍惜自己的。

    儘管我們不能夠像梭羅那樣去體味孤寂的山林生活,儘管瓦爾登湖已經永遠的消失,但這些都不能阻礙我們在自己的內心裡擁有一泓清澈的瓦爾登湖,時刻都能讓心靈得到淘滌,按梭羅所說,到你的內心探險去吧!

  • 9 # 祥的一章

    如果提問都要試圖代表別人的話,那怕是很難“像梭羅一樣生活”。

    如果您真的嚮往獨立的、有質量的精神生活,建議您請慎用“們”字。

    祝好。

  • 10 # 環評紅樓

    梭羅寫的一本書,名字叫《瓦爾登湖》,是傾倒無數讀者的世界名著,至今暢銷不衰。書中述寫了他放棄都市生活,來到瓦爾登湖旁邊,搭建了一間茅草屋,一年四季居住在那裡。平時經常駕著小船在湖裡打魚,挖些野菜,品嚐著大自然的美味,全部純天然無公害放心食品。美逢天氣好的時候,偶爾去趟城裡買些日用品回來。

    在他的精神世界裡,你可以找到我國古代許多隱士的影子,像“採菊東籬下”的陶淵明。水中的魚兒,空中的小鳥,翠綠的植被,靚麗的晚霞,都是梭羅的密友和知音。

    不知有多少人都羨慕這樣的桃花源,但是每個人的生活需要是非常現實的,所以很多人只能望瓦爾登湖而興嘆了。中國人是以孝文化作為傳家寶的,我們上有老下有小,每天都要靠上班打工養家餬口,一年四季奔波勞碌,眨眼間一年就過去了。大多數農村人都到城裡打工就業買房子,把孩子送到城裡讀書,經濟壓力可想而知。柴米油鹽醬醋茶,哪一項都不是憑空就得來的,我們的心早已被生活的瑣碎與辛勞給奴役住了,在多數人看來,哪裡還有什麼閒情逸致像梭羅一樣生活呢?

    其實話說回來,正是因為生活的辛苦,更應該在心裡為自己搭建一個“瓦爾登湖”。“結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既然做不到像梭羅那樣,那咱們就把身邊的資源進行重組,為自己修建精神家園。

    中華傳統文化最講究天人合一,這是世界上唯一把自然和人類完美統一的國度,有那麼多的文化經典大門朝著人們敞開。如果你真的羨慕梭羅,你就開啟《詩經》,走進王維、孟浩然,攜手李白、王之渙,去瀏覽在河之洲,去輞川別居,去看大漠孤煙直,去看黃河之水天上來,去聽千金散盡還復來。

    更能消幾番風雨,匆匆春又歸去。到春光裡去擁抱生命,在四季裡品味人生。我們不怕沒有瓦爾登湖,怕的是沒有梭羅那顆純淨的心。

  • 11 # 花有道

    梭羅是美國十九世紀著名的思想家和作家。1845年的7月4日,28歲的梭羅來到離城市兩英里遠的瓦爾登湖畔,在一片森林中自己動手建造了一個小木屋,然後住了下來,一共住了兩年零兩個月才離開小木屋,回到城市裡生活。

    並且寫了一本書《瓦爾登湖》,這本書講述了梭羅在湖畔小木屋裡獨自生活的奇特經歷。很快,這本書成為暢銷書,風靡世界。大家可能會感到好奇:梭羅一個人在森林的小木屋中生活了兩年多,是怎麼生活的呢?吃什麼?喝什麼?一個人住在森林裡不害怕嗎?

    告訴你們吧,梭羅過的是完全自給自足的近乎原始人的生活。首先他自己找朋友借了一把斧頭,從森林中自己砍下木頭,用這些木頭自己動手蓋起了一座小木屋。接著梭羅在房子周圍種下了豆子、玉米、馬鈴薯和土豆,這些莊稼就是梭羅食物的主要來源。有時他也去森林裡採一些野果子吃。如果想喝水了,他就去瓦爾登湖裡挑水來喝,湖水是那麼那麼的清澈甘甜,比城裡給了漂白粉的自來水好喝多了。夏天的時候,梭羅把湖水放到地窖裡,放一天再喝時還是冰涼涼的,別提多爽了。為了增加一點營養,梭羅有時還會去湖裡釣幾條魚煮著吃。後來他嫌釣魚煮著吃太麻煩了,乾脆不吃魚了,大部分時間就靠土豆和馬鈴薯度日。

    他就是用這種極簡的生活方式,過了兩年零兩個月的時間。確實讓人佩服,也讓人覺得不可想象。

    如果讓另一個人像梭羅一樣去生活,那是不可能做到的?為什麼這樣說呢?因為在我們生活的時代,早已經從工業時代跨越到了網路加智慧的時代。社會分工越來越細密,大到飛機火車的製造,人造衛星上天;小到一雙筷子的製作,一塊手機貼膜的生產和銷售,都須得有專業的人員來完成。人與人之間互相依賴的程度越來深,一個人是不可能靠自己的勞動解決所有的衣食住行問題的。

    就算是一個農民住在農村裡,自己種糧食和蔬菜,養豬餵雞。沒有外界的幫助他也是難以生活的。最起碼牙膏、食鹽、洗衣粉等生活物資需要從城裡購買,還有種田用的農藥、種子、化肥也是需要農用商店提供的。 家裡用電需要供電局的幫助 ,穿衣服也需要去城裡購買。總之,就是一個農民過最簡單的生活,也是離不開城市人幫助的。在城裡生活的人,更是哪一個方面都離不開他人的服務。離開了他人的服務,城裡人想吃飯,想喝水,想出門辦事都是難的。

    所以說,現在的人是不可能像梭羅一樣去生活的。但是我們可以學習梭羅極簡的生活態度。吃飯營養夠了就行,不必奢侈浪費;衣服有換洗的就行 , 不必太趕時髦;車子能代步就可,不必是豪車;物品夠用就行,不必囤積;一年只使用幾次的物品就不必買了;朋友有幾個真心的就行,無效的社交可以捨棄。因為追求物質富裕的時代已經過去,極簡生活的時代已經到來。極簡生活真好,因為生活越簡單越幸福。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廠裡上班6000和家裡4000選擇哪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