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7
回覆列表
  • 1 # 紫雲腴

    看古裝劇的我們時常能看到太監拿著一封聖旨在大殿或者大臣家中讀,那麼聖旨能偽造嗎?其實不然,聖旨的種類繁多,工藝繁雜,根據品級還有不同的分類。具體如下:

    1.種類繁多

    聖旨是皇帝專用的,其材質可想而知。就軸柄而言,根據品級也有著不同的材質,一品為玉軸,二品為黑犀牛角軸,三品為貼金軸,四品和五品為黑牛角軸。

    而聖旨的顏色更是如此,並非我們在電視劇裡面看見的清一色的“土豪金”,授予聖旨的官員官職越大,聖旨顏色就越多,五彩聖旨頒發給五品以上官員,發給五品以下官員的聖旨顏色單一,為純白綾。最高等的是七色聖旨。而且這都是手工織的 ,其仿造難度可想而知。

    2.嚴密的程式

    真正的聖旨哪會寫幾個字蓋個章就完事這麼簡單,真正的流程從製造到書寫到蓋章,最後到宣讀,每一個環節都有專門的人進行負責和監督。如果那一環節出現問題,哪個環節的負責人都要受到嚴重的懲罰,甚至被誅族。

    3.皇帝的權威不容小覷

    在古代,皇帝代表著至高無上的存在,模仿皇帝的口吻來偽造聖旨,在古代是絕對不允許的,會招來殺生甚至滅族之禍

    4.獨特的防偽標籤

    我們大概都不知道,每一封聖旨都有著獨特的標籤,聖旨防偽標誌做的也是非常到位的。在唐朝的時候,就有門下作為暗號。到了明朝以後,會專門刺繡上奉天兩個字,刺繡的工人是一頂一的工人,使用的材料也是最好的材料。另外,標籤也沒有固定的位置,品級不同,位置也不一樣。

    因此在古代,較多的是篡改聖旨,但很少有偽造聖旨的

  • 2 # 師妃暄

    中國歷史上封建王朝所頒發的聖旨,並不是像現代影視劇中的一樣那麼小巧。為了凸顯皇家的威儀,歷史上很多朝代所採用的聖旨基本在2到5米。在河北一帶發現了一份明朝萬曆(明神宗朱翊鈞)年間的聖旨,長達3.6米,這樣的長度聖旨的造假難度已經不容易了,更何況還需要精工刺繡,製作絕非一朝一夕能夠完成。

    聖旨的規格沒有明確規定,即使在同一朝代也會不一樣,長的可達5米,短也有2米左右,寬度一般都為33釐米,聖旨的撰寫明清時期由翰林院的“庶吉士”完成,這些人的行文水平可以說是爐火純青了,明朝的書法家董其昌就曾是“庶吉士”,寫出來的聖旨幾乎達到無可增減的地步。用途不同,聖旨的規格就不同,具體的規格恐怕是要專管聖旨或者皇室內部人才清楚。

    除此之外,聖旨作為中國古代帝王權力的展示和象徵,所製作的材料十分考究,均為上好蠶絲製成的綾錦織品,且聖旨的圖案多為祥雲瑞鶴,色彩絢麗,富麗堂皇。由專門的紡織廠所製作,並不是想造就能隨便造出來的。製作聖旨的原材料的要求,有點類似於我們現在的人民幣的材料。原材料必須用上乘布匹,甚至有些布料還要專門從外邦進口,或者是皇室專用的。所以原料之珍貴,普通人可拿不到。

    聖旨的色彩與官員等級成正比,等級最高的為七色聖旨,以清朝為例,五品以上官員所頒發的聖旨是多色的,五品以下官員的顏色單一,為純白綾。同時聖旨的軸柄質地也會根據官位匹配,一品為玉軸,二品為黑犀牛角軸,三品為貼金軸,四、五品為黑牛角軸。單單是把這些材料找齊,成本亦不小了。

    製造聖旨、書寫內容、蓋章、宣旨等都是下面人來完成,比如時候在清代,書寫聖旨的人都是由皇帝從進士中親自評點選拔出來的最優秀者“庶吉士”來承擔。從擬稿到繕寫均由頂尖文化高手來完成,還要挑選出手名門值得信任的人擔任。

    所以為了保持嚴謹,每一道工序都需要相關人員簽字,還有蓋上不同的章。因為聖旨影響重大,稍不留神就要牽連負責人。所以每一道工序和蓋章都會經過反覆的核查。

    一旦哪個環節出差錯,該環節的負責人是要被問責的,輕則流放,重則砍頭。嚴重者還會連累家人,連坐法加責任制。

    聖旨兩端有兩條銀色巨龍,錦緞上佈滿祥雲圖案,僅僅是這個就需要很大的工作量,沒有高超技術和足夠精力很容易出破綻。同時還需兼顧防偽,朱元璋還煞費苦心獨創了一套防偽標誌,聖旨有著一套固定的開頭形式“奉天承運皇帝詔曰”,為了防止偽造,奉字是一般是繡上去的,而且經過了許許多都種工序,讓人一看便知真偽。

    “奉”字上的特殊的印記。在製作它的時候要根據祥雲的位置定製繡制,有點類似現在的人民幣上面的辨別暗紋,而且這種刺繡工藝只有皇宮裡才有,普通人是無機會學也是不能學的,僅此第一個“奉”字的難度,足以將很多人卡在這裡,更不要談後面的造假工序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喜歡的人和自己分手了,該怎麼去挽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