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以前比如經典的《西遊記》、《紅樓夢》等都是比較短的,劇情或者鏡頭給人想像的空間,而現在的電視劇像老太太的裹腳布,又臭又長
11
回覆列表
  • 1 # 花姐拍生活

    我認為現在電視劇,播放平臺都是按集數購入。幾十萬一集甚至幾百萬一集。集數越長,賺的錢自然越多。更何況現在演員片酬那麼貴,不拉長集數怎麼賺回本。

    周播劇的模式在中國是行不通的。一來是因為中國的電視觀眾習慣了每天晚飯後看兩集電視劇的觀劇節奏。二來周播劇的特點是可以邊排邊播,根據觀眾反饋及時調整劇情。而中國的電視劇不能邊拍邊播,需要全部拍完製作完,審查合格後才能播放。雖然現在中國有一些電視臺開創了周播劇場,但它的概念與國外的“周播劇”相去甚遠。

    最後,收視率當然不是衡量的唯一標準,還有熱度,網路評價等等

    中國產劇為什麼拍得越來越長?

    前幾年不乏精品的中國產劇,劇情緊湊,情節流暢。十年前大部分電視劇都在20集左右,趙寶剛拍得海巖系列,大多都不會超過30集。姜偉拍的《潛伏》,一共30集。看的時候雖然比不上美劇日劇節奏那麼快,並且劇情存在漏洞,但起碼沒有那麼多廢話。

    反之現在的電視劇向韓劇看齊,熱播的《咱們結婚吧》這種居然編出了50集,上半年的《精忠岳飛》也弄了60多集,看的時候就感覺拖沓,廢話狂多,角色弱智。

    是什麼造成了現在這種情況,是編劇的智商降低了還是觀眾的智商降低了呢

  • 2 # 御御殿下

    另一部瑪麗蘇大戲《楚喬傳》,後期劇情極度混亂無序,甚至有些情節都無法正常銜接,67集。相比之下,《三生三世十里桃花》抻長的方式,只是增加主要配角戲份以及讓兩位主角多撒些不推進情節的糖,58集絕對是業界良心。虎頭蛇尾的《那年花開月正圓》,在當初開拍以及前期的新聞釋出中都顯示為50集,最終播出時是74集。

    古裝劇幾乎全線注水,都市劇也沒好到哪兒去。《歡樂頌2》為了打發多達51個品牌商,戲不夠音樂湊回憶湊吵架湊,被生生擴充套件成55集;與它相比,綿延兩代人恩怨,加之身世之謎等經典狗血橋段的《因為遇見你》,故事跌宕起伏百轉千回,56集真的不算多了。

    ▲《那年花開月正圓》劇照。

    再之前,96集的《武媚娘傳奇》,81集的《羋月傳》,即將播出的《如懿傳》有90集,《贏天下》片方公佈為80集,但據說播出時經重新剪輯逼近百集並非不可能。《克拉戀人》開啟了都市劇大幅注水的先河,人們發現即使是什麼都沒表達的都市小言劇也能播68集——即便後半段原本的男主角Rain已經完全消失無蹤;在2018年湖南衛視推介會上展示的重頭都市小言劇《涼生,我們可不可以不憂傷》預計為72集。

    從前,我們的電視劇不是這樣的,《士兵突擊》、《潛伏》、《亮劍》、《裸婚時代》都是30集。再往前,經典的87版《紅樓夢》只有36集、全面記錄展示一個家族一個產業沉浮的《大宅門》40集、引領高階歷史劇一時風潮的《雍正王朝》44集。而承載幾代人回憶的83版《西遊記》只有25集、跨越三十年寫盡民族產業興衰的《大染坊》不過24集、而重新整理了無數人愛情和婚姻觀、一舉奠定王志文江珊地位的《過把癮》居然、真的、簡直不可思議的,只有8集!

    原因:“注水”是為了稀釋成本

    電視劇越來越長,明明三五場戲就能交代清楚明白的事情要說上一集,許多情節都毫無意義,臺詞更是廢話連篇。這樣的拖沓冗長會不會讓電視劇節奏變慢、劇情鬆散?當然會。那為什麼還要這樣注水抻長?因為錢。

    建一個電視劇專案,服裝、制景以及其他各環節工作人員的費用大多都是按工作時間走打包價,比如80天多少錢,100天多少錢,增加一些他們的工作強度問題並不大,而衣服和佈景這些先期東西,用在30集裡和用在50集裡是完全一樣的,但平攤到每一集裡意義則完全不同,按30集規模花出去的錢,現場每天多拍攝一點,給配角多加幾場戲,到後期製作剪輯成40集甚至50集的完成片來賣,對成本的稀釋效果顯著。早些年這樣做的公司並不多,只有少數無良片方。但隨著演員的片酬如坐上火箭般飛漲陷入畸形狀態,讓整個產業的所有鏈條都淪為為演員打工後,即使是優質片方也不得不採取這樣的方式。

    記得多年前,我從事媒體工作不久,發生了李保田先生狀告片方的新聞,只因為他主演的電視劇《欽差大臣》與他簽約時是30集,而播出時片方想將其注水“抻”至40集(最終在紛亂中只追加到了33集),較真的李先生一怒之下將片方告上了法庭。這則新聞在今天看來簡直是匪夷所思,因為現在既沒有李先生這樣“軸”的演員,也沒有這麼心慈手軟的片方。片方的注水動輒十幾二十集,甚至集數直接翻倍的事也不是沒發生過。片方變得這樣兇殘,一方面當然是對利益最大化的不懈追求,另一方面也是迫於演員高額片酬的壓力。

  • 3 # RAP鵬哥

    主要原因是因為現在電視劇,播放平臺都是按集數購入。幾十萬一集甚至幾百萬一集。集數越長,賺的錢自然越多。更何況現在演員片酬那麼貴,不拉長集數怎麼賺回本。周播劇的模式在中國是行不通的。一來是因為中國的電視觀眾習慣了每天晚飯後看兩集電視劇的觀劇節奏。二來周播劇的特點是可以邊排邊播,根據觀眾反饋及時調整劇情。而中國的電視劇不能邊拍邊播,需要全部拍完製作完,審查合格後才能播放。雖然現在中國有一些電視臺開創了周播劇場,但它的概念與國外的“周播劇”相去甚遠。最後,收視率當然不是衡量的唯一標準,還有熱度,網路評價等等。

  • 4 # 靈動俠

    為了湊集數,基本都是按多少集的均價打包賣出,和網路小說一樣,為了多寫幾章什麼口水文,回憶,不搭邊的事都可以湊合撐字數,但是這類電視劇或小說註定不能成為經典流傳下去

  • 5 # 最後一次奔月

    主要原因是因為現在電視劇,播放平臺都是按集數購入。幾十萬一集甚至幾百萬一集。集數越長,賺的錢自然越多。更何況現在演員片酬那麼貴,不拉長集數怎麼賺回本。

    周播劇的模式在中國是行不通的。一來是因為中國的電視觀眾習慣了每天晚飯後看兩集電視劇的觀劇節奏。二來周播劇的特點是可以邊排邊播,根據觀眾反饋及時調整劇情。而中國的電視劇不能邊拍邊播,需要全部拍完製作完,審查合格後才能播放。雖然現在中國有一些電視臺開創了周播劇場,但它的概念與國外的“周播劇”相去甚遠。

    最後,收視率當然不是衡量的唯一標準,還有熱度,網路評價等等

  • 6 # 帝師的小跟班小赫

    主要原因是因為現在電視劇,播放平臺都是按集數購入。幾十萬一集甚至幾百萬一集。集數越長,賺的錢自然越多。更何況現在演員片酬那麼貴,不拉長集數怎麼賺回本。

    周播劇的模式在中國是行不通的。一來是因為中國的電視觀眾習慣了每天晚飯後看兩集電視劇的觀劇節奏。二來周播劇的特點是可以邊排邊播,根據觀眾反饋及時調整劇情。而中國的電視劇不能邊拍邊播,需要全部拍完製作完,審查合格後才能播放。雖然現在中國有一些電視臺開創了周播劇場,但它的概念與國外的“周播劇”相去甚遠。

    最後,收視率當然不是衡量的唯一標準,還有熱度,網路評價等等。

  • 7 # 綜藝大劇場

    三四十集如果增至60集,成本壓力就迎刃而解了。隨之而來的當然是回憶殺、慢鏡頭、配樂湊以及配角甚至群演加戲,把主演演出的戲份分攤在更多的集數中。

    問題:電視劇集數越來越多,劇情越來越拖沓

    另一部瑪麗蘇大戲《楚喬傳》,後期劇情極度混亂無序,甚至有些情節都無法正常銜接,67集。相比之下,《三生三世十里桃花》抻長的方式,只是增加主要配角戲份以及讓兩位主角多撒些不推進情節的糖,58集絕對是業界良心。虎頭蛇尾的《那年花開月正圓》,在當初開拍以及前期的新聞釋出中都顯示為50集,最終播出時是74集。

    古裝劇幾乎全線注水,都市劇也沒好到哪兒去。《歡樂頌2》為了打發多達51個品牌商,戲不夠音樂湊回憶湊吵架湊,被生生擴充套件成55集;與它相比,綿延兩代人恩怨,加之身世之謎等經典狗血橋段的《因為遇見你》,故事跌宕起伏百轉千回,56集真的不算多了。

    ▲《那年花開月正圓》劇照。

    再之前,96集的《武媚娘傳奇》,81集的《羋月傳》,即將播出的《如懿傳》有90集,《贏天下》片方公佈為80集,但據說播出時經重新剪輯逼近百集並非不可能。《克拉戀人》開啟了都市劇大幅注水的先河,人們發現即使是什麼都沒表達的都市小言劇也能播68集——即便後半段原本的男主角Rain已經完全消失無蹤;在2018年湖南衛視推介會上展示的重頭都市小言劇《涼生,我們可不可以不憂傷》預計為72集。

    從前,我們的電視劇不是這樣的,《士兵突擊》、《潛伏》、《亮劍》、《裸婚時代》都是30集。再往前,經典的87版《紅樓夢》只有36集、全面記錄展示一個家族一個產業沉浮的《大宅門》40集、引領高階歷史劇一時風潮的《雍正王朝》44集。而承載幾代人回憶的83版《西遊記》只有25集、跨越三十年寫盡民族產業興衰的《大染坊》不過24集、而重新整理了無數人愛情和婚姻觀、一舉奠定王志文江珊地位的《過把癮》居然、真的、簡直不可思議的,只有8集!

    原因:“注水”是為了稀釋成本

    電視劇越來越長,明明三五場戲就能交代清楚明白的事情要說上一集,許多情節都毫無意義,臺詞更是廢話連篇。這樣的拖沓冗長會不會讓電視劇節奏變慢、劇情鬆散?當然會。那為什麼還要這樣注水抻長?因為錢。

    建一個電視劇專案,服裝、制景以及其他各環節工作人員的費用大多都是按工作時間走打包價,比如80天多少錢,100天多少錢,增加一些他們的工作強度問題並不大,而衣服和佈景這些先期東西,用在30集裡和用在50集裡是完全一樣的,但平攤到每一集裡意義則完全不同,按30集規模花出去的錢,現場每天多拍攝一點,給配角多加幾場戲,到後期製作剪輯成40集甚至50集的完成片來賣,對成本的稀釋效果顯著。早些年這樣做的公司並不多,只有少數無良片方。但隨著演員的片酬如坐上火箭般飛漲陷入畸形狀態,讓整個產業的所有鏈條都淪為為演員打工後,即使是優質片方也不得不採取這樣的方式。

    記得多年前,我從事媒體工作不久,發生了李保田先生狀告片方的新聞,只因為他主演的電視劇《欽差大臣》與他簽約時是30集,而播出時片方想將其注水“抻”至40集(最終在紛亂中只追加到了33集),較真的李先生一怒之下將片方告上了法庭。這則新聞在今天看來簡直是匪夷所思,因為現在既沒有李先生這樣“軸”的演員,也沒有這麼心慈手軟的片方。片方的注水動輒十幾二十集,甚至集數直接翻倍的事也不是沒發生過。片方變得這樣兇殘,一方面當然是對利益最大化的不懈追求,另一方面也是迫於演員高額片酬的壓力。

    ▲《楚喬傳》劇照。

    最誇張的例子是夏天開拍的一部都市劇,女主角一個人的片酬佔了整部劇投資的一大半,片方如果不大幅注水抻長集數,很可能無法收回成本。最初只是金字塔頂端的演員,後來大部分線上的演員都採取了按天數收片酬的方法,而不再去關心最終作品的集數到底是多少。這樣給了片方很大的操作空間,一位大牌或高人氣的演員給了片方80天,這樣的時間大約夠拍攝30集,如果導演、演員、各環節都給力,可能拍40集,再多就是逆天了。但是,在按集賣劇的前提下,三四十集是絕對不足以讓片方賺取足夠的利潤的,但如果增至60集,這個問題就迎刃而解了。隨之而來的當然是回憶殺、慢鏡頭、配樂湊以及配角甚至群演加戲。把主演演出的戲份分攤在更多的集數中,仍然是《楚喬傳》,永遠活在下集預告和前情回顧裡的男主角,有人統計過,男主角林更新在劇集的後半段中每集的平均出場時間大約為2-3分鐘。

    播出平臺傾向購買能製造話題的“長篇”

    對於電視臺來說,它一年播出的電視劇集數是固定的,用來買20部35集的電視劇和10部70集的電視劇,資金佔有量幾乎是一樣的,但長劇更容易取得好的播出效果是不爭的事實,因此播出平臺也更傾向於長劇。觀眾對長劇的黏性更高,現在的社交媒體對收視和話題的引導需要時間來發酵,30集左右的作品半個月播完,就算口碑好,沒等到口碑和話題起來或者說剛剛起來劇集就結束了,更長的傳播發酵期,獲得更好播出效果的機率明顯增加。更好的播出效果意味著更高的廣告收入,在這個過程中,僅有障礙就是,因口碑傳播中途進入的觀眾可能對先期劇情的不瞭解而導致因無法進入或產生黏性而放棄,但如今的影片網站可以反覆回看則完美地解決了這個問題。

    唯一遭殃的也許就是觀眾,不是觀眾的品味下降了,而是觀眾只能看注水的電視劇,因為世面上幾乎找不到不注水的電視劇,如果你對電視劇有更高的要求,那你只能不看中國產電視劇。

    ▲《過把癮》劇照。

    幾年前,曾有媒體報道,2009年央視影視部一度曾規定:不再購買、播出30集以上篇幅電視劇。有關領導透露理由是“觀眾反映,電視劇注水現象比較嚴重,長劇不太好看”。但最終不知為何不了了之,比起限制演員的片酬,電視劇的集數畢竟是死的,是否遵守相對容易監督稽核,如果連每集的時長也有一個指導價就更好了,畢竟某當紅衛視也不是沒播出過二十幾分鍾一集的電視劇,更不用說長達十分鐘的上集回顧和下集預告,觀眾連續兩天看到的內容竟然有高達三分之一是重複的。電視臺以這樣隱藏的方式在首播時其實已經夾雜著重播,但觀眾為了新的劇情不得不看下去。如果有關部門真想拯救觀眾於水火,更需要限制一下電視劇的集數——咱先定個小目標。

  • 8 # 青春之戀

    主要原因是因為現在電視劇,播放平臺都是按集數購入。幾十萬一集甚至幾百萬一集。集數越長,賺的錢自然越多。更何況現在演員片酬那麼貴,不拉長集數怎麼賺回本。

    周播劇的模式在中國是行不通的。一來是因為中國的電視觀眾習慣了每天晚飯後看兩集電視劇的觀劇節奏。二來周播劇的特點是可以邊排邊播,根據觀眾反饋及時調整劇情。而中國的電視劇不能邊拍邊播,需要全部拍完製作完,審查合格後才能播放。雖然現在中國有一些電視臺開創了周播劇場,但它的概念與國外的“周播劇”相去甚遠。

    最後,收視率當然不是衡量的唯一標準,還有熱度,網路評價等等。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帝王蟹為啥這麼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