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字言字語吧
-
2 # 謀略秘籍
我就有一個同學,他也姓唐,而且他《小雞吃米圖》畫得很傳神。不過我那個同學現在還活著,所以他的畫並不值錢。
唐伯虎的山水,畫重嶺復,以小斧劈皴為之,雄偉險峻,而筆墨細秀,佈局疏朗,風格秀逸清俊;人物畫,多為仕女及歷史故事,師承傳兩岸峰青圖統,線條清細,色彩豔麗清雅,體態優美,造型準確;亦工寫意人物,筆簡意賅,饒有意趣。其花鳥畫,長於水墨寫意,灑脫隨意,格調秀逸。
回顧唐寅的一生,撕下世人眼中“浪漫多情”“灑脫不羈”“風流倜儻”“狂妄自負”的標籤,真正的唐寅是那個意氣風發的不羈少年,是那個懷才不遇、內心矛盾的中年人,是那個命運多舛、努力掙扎的孤苦老人。痛苦是藝術創作的催化劑,李開先有云“唐寅如賈浪仙,身則詩人,猶如僧骨,宛在黃葉長廊之下”。這位優秀的畫家一生顛沛飄零,卻不影響他為後人留下諸多寶貴的遺產,實在惹人唏噓。
“唐伯虎”這個名字可謂家喻戶曉,他和祝允明、文徵明、徐禎卿在明代中期被並稱為“江南四才子”,同時,唐伯虎還是明代繪畫史上著名的“吳門四家”“明四家”之一。唐伯虎,本名唐寅,“伯虎”是唐寅的字,因唐寅是家中老大,古之稱老大為“伯”,他又是“寅年”所生,寅年又是“虎”年,所以唐寅得字“伯虎”。他於明憲宗成化六年(公元1470年)生於蘇州,唐寅才藝精湛,除了精通詩文,在繪畫方面不論山水、人物,還是花鳥無不精妙。明世宗嘉靖二年(公元1523年),年僅五十三歲的唐寅因病去世,匆匆結束了他短暫悲苦而又成就卓著的一生。
-
3 # 千年疏影
唐伯虎又名唐寅(1470年3月6日-1524年1月7日),生於成化六年二月初四,卒於嘉靖二年十二月二日。字伯虎,後改字子畏,號六如居士、桃花庵主、魯國唐生、逃禪仙吏等,南直隸蘇州府吳縣人。明代著名畫家、書法家、詩人。江南四大才子之首。
唐寅的始祖是前涼涼州晉昌郡陵江將軍唐輝,這也直接影響到了唐寅,他在自己的書畫題名中也常用“晉昌唐寅”落款。而到了唐初,其祖唐儉跟隨李淵起兵,被封為“莒國公”,所以唐寅也自稱“魯國唐生”。到了明代,其祖唐泰任兵部車駕主事,死於土木堡之役。唐泰的後代子孫多散部在蘇州吳縣白下、橋裡間一代。唐寅也正是出生在這一帶,其父唐廣德經營一家小酒館。其父讓他讀書求取功名,唐寅不負父望,十六歲中蘇州府試第一入庠讀書。28歲時中南直隸鄉試第一,次年入京應戰會試。因弘治十二年科舉案受牽連入獄被貶為吏,突發變故讓唐寅喪失進取心,從此遊蕩江湖,埋沒於詩畫之間,終成一代名畫家。
繪畫宗法李唐、劉松年,融會南北畫派,筆墨細秀,佈局疏朗,風格秀逸清俊。人物畫師承唐代傳統,色彩豔麗清雅,體態優美,造型準確;亦工寫意人物,筆簡意賅,饒有意趣。其花鳥畫長於水墨寫意,灑脫秀逸。書法奇峭俊秀,取法趙孟頫。繪畫上與沈周、文徵明、仇英並稱“吳門四家”,又稱“明四家”。詩文上,與祝允明、文徵明、徐禎卿並稱“吳中四才子”。
唐寅作畫很少註明年份,且畫風變化不很有規律,很難推測作畫時間,也難以按照時間來劃分他的畫風變化程序,單就題材來看,唐寅的畫作主要有山水畫、人物畫、花鳥寫意畫等。
唐寅山水畫的藝術成就,一方面在於打破門戶之見,對南北畫派、南宋院體及元代文人山水畫兼收幷蓄,主要學習了南宋李唐、劉松年的院體畫派,兼學宋人筆法嚴謹雄渾、風骨奇峭的風格。
同時參合馬遠、夏圭的構圖和筆墨技巧,並廣泛地涉獵北宋李成、范寬、郭熙和元代的黃公望、王蒙諸大家,融會貫通,逐漸形成自己的風格。畫面佈局嚴謹整飭,造型真實生動,山勢雄峻,石質堅峭,皴法斧劈,筆法勁健,墨色淋漓。另一方面,對自然山川有著親身的體察和真實感受。
唐寅人物畫具有高超的寫實功力,形象準確而神韻獨具,《明畫錄》評他的人物畫“在錢舜舉下,杜檉(杜堇)居士上”。他的人物畫脫胎自南宋院體,筆墨流動爽利.轉筆方勁,線條抑揚起伏,由工麗變為簡逸。代表作品有《秋風紈扇圖》。
-
4 # 道路遙
唐伯虎可謂是悲慘的一生,其才華橫溢,但境遇悽慘。用一首絕筆詩比喻他的人生:“生在陽間有散場,死歸地府也何妨。陽間地府俱相似,只當漂流在異鄉”。令人感想萬千。
“唐伯虎”這個名字可謂家喻戶曉,他和祝允明、文徵明、徐禎卿在明代中期被並稱為“江南四才子”,同時,唐伯虎還是明代繪畫史上著名的“吳門四家”“明四家”之一。唐伯虎,本名唐寅,“伯虎”是唐寅的字,因唐寅是家中老大,古之稱老大為“伯”,他又是“寅年”所生,寅年又是“虎”年,所以唐寅得字“伯虎”。他於明憲宗成化六年(公元1470年)生於蘇州,唐寅才藝精湛,除了精通詩文,在繪畫方面不論山水、人物,還是花鳥無不精妙。明世宗嘉靖二年(公元1523年),年僅五十三歲的唐寅因病去世,匆匆結束了他短暫悲苦而又成就卓著的一生。
唐寅並非出自書香門第或藝術世家,他的父親唐廣德只是一位普通的小業主,在姑蘇吳趨坊皋橋經營著一家不大的酒肆,酒店開門做生意,迎來送往熱鬧得很。客人來自社會各個階層,有遠道而來在此休憩的生意人,有得意的和不得意的文人畫士,還有附近的市井小販和居民,進進出出,魚龍混雜。
唐廣德雖然讀書不多,卻深知“萬般皆下品,惟有讀書高”的道理,他不贊成唐寅繼承家業走經商這條道,反而全力培養他“讀通萬卷書”,為了以後能考取功名,光宗耀祖。於是,在父親的有意栽培下,唐寅從小就在自家生意場上結識了不少文人墨客,這使天才早發的他在享樂於都市通俗文化的同時,在繪畫詩文上獲益匪淺。唐寅和其他文人名士一樣,把參加科舉考試作為步入官場的敲門磚,並且自信滿滿,自謂“明年當大比,吾試捐一年力為之。若弗售,一擲之耳。”
雖然唐寅年紀輕輕,但憑藉天資聰穎和後天勤奮,果然就在鄉試中一舉拔得頭籌,中了“解元”。本來仕途前景一片美好,不料竟遇上科考舞弊案,唐寅被同鄉意外牽連入獄,在獄中受盡了折磨和屈辱。加上親人接二連三的離世,一連串的重大打擊讓唐寅措手不及,悲慟之餘心灰意冷,他終於清醒了,領悟到科考成名已成鏡中花水中月,於是他放棄了對功名利祿的追逐,重新致力於繪畫。
他曾在自畫的《騎驢歸思圖》上題詩:“乞求無得束書歸,依舊騎驢向翠微。滿面風霜塵土氣,山妻相對有牛衣。”由此得見,唐寅當年在返鄉途中心情十分沮喪,遭受挫折的他只想回家去,與妻子粗服布衣、安安心心好好過日子。
誰能想到,唐寅到家後情況竟然更加窘迫:原先嫉妒他才能的人趁機攻擊他;過去口口聲聲仰慕他,求詩乞畫的“死忠”視他為路人;丫鬟、僕人頂撞他;甚至連結髮妻子也不體諒他,棄他而去。唐寅一向心高氣傲,他忍受著周圍的白眼和辱罵,默默追憶往昔,心中怎能不產生巨大的落差!唐寅本性就狂放不羈,於是在這以後,玩世不恭的他變本加厲,將外界壓力轉變為自我放縱,終日借酒澆愁,他時常和朋友們聚集豪飲,又往往醉倒,客去不問,醉便酣睡。
後來,唐寅又一心向佛,開始講禪論道、研究起命理星象來,並取《金剛經》裡“如夢如幻,如泡如影,如露如電”之意,自號“六如居士”。而實際上,唐寅並非遁入空門,只是藉此逃離人事,希望獲得一份安寧。晚號“逃禪仙吏”,便是他好佛卻不守法戒的最好證明。
高居翰先生認為,畫家會因為社會地位的流動,而產生與時相應的一套畫風。事實上,繪畫風格的變化沒有侷限性,從拘謹保守到草書入畫,從生活寫實到追求逸品格調,這與畫家的生活狀態相吻合,就像文人畫與宮廷繪畫各具不同的氣質。而表現在唐寅身上,則是文人畫家和職業畫家身份的轉換。唐寅的不可複製性,在於他突破了職業畫家和文人繪畫在社會和藝術方面的明確界限,兼取二者之長,不論以文人畫家或是職業畫家的標準來衡量,他的作品都毫不遜色,甚至在兩者之上。
關於唐寅繪畫風格的形成,有學者研究認為,他早期的繪畫得益於“明四家”之一的沈周。的確,在他的一些繪畫作品中,筆墨可見中年沈周的影子。早年在父親的酒家,唐寅就透過祝枝山拜見了當時已經大名鼎鼎的沈周。沈周看過唐寅的畫作後也非常欣賞,讚美一番之後,向他提出了臨摹古人、學習傳統的重要性,並且推薦唐寅跟隨當時的蘇州名家周臣學畫。
周臣,字東村,是明朝中期著名的職業畫家,主要承襲南宋院體李唐、劉松年、馬遠、夏珪一派“大斧劈皴”的技法。所以,晚明的一些文獻稱他“亦院體中之高手也”。在周臣的鼓勵下,唐寅開始遊歷名川大山,他透過對自然山川的細緻觀察、親身感受,從真山真水中汲取營養,足跡遍佈江蘇、安徽、江西、湖北、湖南、福建、浙江七省,遊歷過祝融、匡廬、天台、洞庭、彭蠡等名勝之地,時間長達近十個月。
數千裡的壯遊行徑使他開闊了眼界,他飽覽了南方的名川大山,胸中充滿千山萬壑,遊歷經歷也為他日後潛心研習繪畫打下了堅實的基礎。唐寅雖然師從周臣,從周臣那裡學到脫胎自南宋李唐、劉松年的風格,但是,唐寅更憑藉著自己深厚的文學素養和他風流灑脫的天性,在筆墨上顯現出奔放不羈、揮灑自如的個性,這從他的一些山水畫作品中可以窺見一斑。
-
5 # 餘生必不將就
“唐伯虎”這個名字可謂家喻戶曉,他和祝允明、文徵明、徐禎卿在明代中期被並稱為“江南四才子”,同時,唐伯虎還是明代繪畫史上著名的“吳門四家”“明四家”之一。唐伯虎,本名唐寅,“伯虎”是唐寅的字,因唐寅是家中老大,古之稱老大為“伯”,他又是“寅年”所生,寅年又是“虎”年,所以唐寅得字“伯虎”。他於明憲宗成化六年(公元1470年)生於蘇州,唐寅才藝精湛,除了精通詩文,在繪畫方面不論山水、人物,還是花鳥無不精妙。明世宗嘉靖二年(公元1523年),年僅五十三歲的唐寅因病去世,匆匆結束了他短暫悲苦而又成就卓著的一生。
唐寅並非出自書香門第或藝術世家,他的父親唐廣德只是一位普通的小業主,在姑蘇吳趨坊皋橋經營著一家不大的酒肆,酒店開門做生意,迎來送往熱鬧得很。客人來自社會各個階層,有遠道而來在此休憩的生意人,有得意的和不得意的文人畫士,還有附近的市井小販和居民,進進出出,魚龍混雜。
唐廣德雖然讀書不多,卻深知“萬般皆下品,惟有讀書高”的道理,他不贊成唐寅繼承家業走經商這條道,反而全力培養他“讀通萬卷書”,為了以後能考取功名,光宗耀祖。於是,在父親的有意栽培下,唐寅從小就在自家生意場上結識了不少文人墨客,這使天才早發的他在享樂於都市通俗文化的同時,在繪畫詩文上獲益匪淺。唐寅和其他文人名士一樣,把參加科舉考試作為步入官場的敲門磚,並且自信滿滿,自謂“明年當大比,吾試捐一年力為之。若弗售,一擲之耳。”
雖然唐寅年紀輕輕,但憑藉天資聰穎和後天勤奮,果然就在鄉試中一舉拔得頭籌,中了“解元”。本來仕途前景一片美好,不料竟遇上科考舞弊案,唐寅被同鄉意外牽連入獄,在獄中受盡了折磨和屈辱。加上親人接二連三的離世,一連串的重大打擊讓唐寅措手不及,悲慟之餘心灰意冷,他終於清醒了,領悟到科考成名已成鏡中花水中月,於是他放棄了對功名利祿的追逐,重新致力於繪畫。
他曾在自畫的《騎驢歸思圖》上題詩:“乞求無得束書歸,依舊騎驢向翠微。滿面風霜塵土氣,山妻相對有牛衣。”由此得見,唐寅當年在返鄉途中心情十分沮喪,遭受挫折的他只想回家去,與妻子粗服布衣、安安心心好好過日子。
誰能想到,唐寅到家後情況竟然更加窘迫:原先嫉妒他才能的人趁機攻擊他;過去口口聲聲仰慕他,求詩乞畫的“死忠”視他為路人;丫鬟、僕人頂撞他;甚至連結髮妻子也不體諒他,棄他而去。唐寅一向心高氣傲,他忍受著周圍的白眼和辱罵,默默追憶往昔,心中怎能不產生巨大的落差!唐寅本性就狂放不羈,於是在這以後,玩世不恭的他變本加厲,將外界壓力轉變為自我放縱,終日借酒澆愁,他時常和朋友們聚集豪飲,又往往醉倒,客去不問,醉便酣睡。
後來,唐寅又一心向佛,開始講禪論道、研究起命理星象來,並取《金剛經》裡“如夢如幻,如泡如影,如露如電”之意,自號“六如居士”。而實際上,唐寅並非遁入空門,只是藉此逃離人事,希望獲得一份安寧。晚號“逃禪仙吏”,便是他好佛卻不守法戒的最好證明。
高居翰先生認為,畫家會因為社會地位的流動,而產生與時相應的一套畫風。事實上,繪畫風格的變化沒有侷限性,從拘謹保守到草書入畫,從生活寫實到追求逸品格調,這與畫家的生活狀態相吻合,就像文人畫與宮廷繪畫各具不同的氣質。而表現在唐寅身上,則是文人畫家和職業畫家身份的轉換。唐寅的不可複製性,在於他突破了職業畫家和文人繪畫在社會和藝術方面的明確界限,兼取二者之長,不論以文人畫家或是職業畫家的標準來衡量,他的作品都毫不遜色,甚至在兩者之上。
關於唐寅繪畫風格的形成,有學者研究認為,他早期的繪畫得益於“明四家”之一的沈周。的確,在他的一些繪畫作品中,筆墨可見中年沈周的影子。早年在父親的酒家,唐寅就透過祝枝山拜見了當時已經大名鼎鼎的沈周。沈周看過唐寅的畫作後也非常欣賞,讚美一番之後,向他提出了臨摹古人、學習傳統的重要性,並且推薦唐寅跟隨當時的蘇州名家周臣學畫。
周臣,字東村,是明朝中期著名的職業畫家,主要承襲南宋院體李唐、劉松年、馬遠、夏珪一派“大斧劈皴”的技法。所以,晚明的一些文獻稱他“亦院體中之高手也”。在周臣的鼓勵下,唐寅開始遊歷名川大山,他透過對自然山川的細緻觀察、親身感受,從真山真水中汲取營養,足跡遍佈江蘇、安徽、江西、湖北、湖南、福建、浙江七省,遊歷過祝融、匡廬、天台、洞庭、彭蠡等名勝之地,時間長達近十個月。
數千裡的壯遊行徑使他開闊了眼界,他飽覽了南方的名川大山,胸中充滿千山萬壑,遊歷經歷也為他日後潛心研習繪畫打下了堅實的基礎。唐寅雖然師從周臣,從周臣那裡學到脫胎自南宋李唐、劉松年的風格,但是,唐寅更憑藉著自己深厚的文學素養和他風流灑脫的天性,在筆墨上顯現出奔放不羈、揮灑自如的個性,這從他的一些山水畫作品中可以窺見一斑。
《看泉聽風圖》軸(南京博物院收藏)是唐寅的一幅山水畫精品。畫中山勢雄峻,石質堅峭,近處古木濃蔭,清風飛泉,意境空靈清曠。
實際上,唐寅才華橫溢,但他因坎坷的經歷和不平的遭遇,內心衝蕩著悽苦、憤懣、失意、空虛、玩世不恭、憤世嫉俗、俠骨柔腸、安平樂道等複雜的情愫和心緒。透過唐寅放蕩不羈的外在表現,探求他深層次的人生觀,才能更加準確地把握畫家在繪畫等藝術領域的創作宗旨、思想內涵和社會價值。
唐寅自稱“江南第一風流才子”,仕女題材的繪畫作品於唐寅來說不在少數。中國古代文人經常借落葉殘秋來抒發對世事無常的不安和不滿。柔弱的女性形象作為一個綜合體,集哀傷、失落、憂愁、追思等情緒為一身,舉手投足間情愫自成。於是,文人經常以描繪女子形象來暗喻自身處境和心境。很多時候,對女性身世的憐憫也並非初衷,“同是天涯淪落人”,詩畫中的女性形象歸根結底也是文人顧影自憐,比較含蓄的表現手法。
-
6 # A臥遊齋
唐伯虎的山水,畫中山重嶺復,以小斧劈皴為之,雄偉險峻,而筆墨細秀,佈局疏朗,風格秀逸清俊;人物畫,多為仕女及歷史故事,師承唐代傳兩岸峰青圖統,線條清細,色彩豔麗清雅,體態優美,造型準確;亦工寫意人物,筆簡意賅,饒有意趣。其花鳥畫,長於水墨寫意,灑脫隨意,格調秀逸。
-
7 # 吾名散客
第一點,他是文人畫家。第二點,他是才子。這兩點足以概括他的畫好在哪裡。文人畫家畫出來的畫,不象職業畫家那麼具有匠氣,也就是說他未必會追求技巧上的完美,可是一筆一劃都投出他深厚的文人修養。更何況,唐伯虎是才子,他的畫常常是自己的詩,先構思完詩,再下次作畫配詩,詩書畫三美。所以說好在哪,太寬泛了,具體您可以找些他的畫集來看。不過他的畫現在最難的還是鑑定,因為他本人在明中期名氣太大,所以歷代都有造假,面目多樣,有很多館藏的東西其實都有雙胞胎本,所以鑑定是比較困難。
-
8 # 寧波文叔
個人覺得唐伯虎的畫好的原因有以下兩個原因:
1.唐伯虎的詩書畫都有極高天分,唐伯虎才氣橫溢,擅長詩文,更擅長繪畫。唐寅的書法如同他的畫一樣,具有風致飄逸、靈動勁利的特點,工巧而不媚俗,灑脫而不油滑。
2.唐伯虎將南宋院體畫和元明盛行的文人畫相結合。南宋院體作畫講究法度,重視形神兼備,風格華麗細膩。而元明文人畫講求筆墨情趣,脫略形似,強調神韻,並重視書法、文學等修養及畫中意境之表達。唐伯虎將兩者之長融合一體,即法度嚴謹又有文人情趣。
為什麼會產生這種屬於唐伯虎獨特的藝術風格呢?這和唐伯虎的學習繪畫的經歷有關,因唐伯虎曾經向同時代的畫家周臣(院體風格)學過繪畫,後來又從北宋畫家李唐、南宋畫家劉松年的畫作中得到過很多借鑑。並得到當時大畫家沈周的精心指點,最終才逐漸形成了自己的繪畫風格。
-
9 # 史不說
明朝時期,皇帝其實也是想恢復宋朝畫院的興盛,但是,始終不是主流的畫派。
文人畫在這個時候有很多代表畫家和作品,唐伯虎就是其中之一,也是16世紀中國畫具有代表性的畫家之一。
這段時間裡,出現了很多有名的畫家,比如文徵明、仇英。唐伯虎和文徵明的圈子關係很好,不過在那個時代他卻是個異類。
唐伯虎是天才型的人,第一次鄉試只有15歲,卻得了榜首。可惜28歲去京城趕考,發生了賄賂主考官的案子,他也牽涉其中,仕途就此報廢了。而他為了生計,不能像文徵明一樣隱退,所以只能是賣畫為生。
為了忘掉痛苦,流連一些娛樂場所。文徵明也常勸他,不過效果大家都看到了。在他的畫裡,我們能夠看到文人畫追求的安靜又細膩的趣味。
不過,唐伯虎更加被普通百姓喜歡的是他的美人圖,或許是能體現他的風流倜儻吧。
真的好,我喜歡侍女圖,仔細看過,線條美,用色潤。每個女子都畫的千嬌百媚! 只是眼睛看,你或許是沒有感覺的。
要動手!你找張他原作的白描來勾一次,就知道他畫中的女子是多麼的有魅力了。五官裡的一條眉毛,眼睛的弧度……
只有畫過才能感受到線條極致的美感,歎服大神對女子觀察體會之深切,一顰一笑,舉手投足,曼妙身段……美化了。
對女子描摹如此,可見用情用心,並不是傳聞那種花花公子啊!
但說到技法,還是他的山水畫中能夠找到很多經過嚴格訓練才能掌握的畫法。
看起來放蕩不羈,但是唐伯虎確實是有功底的。正應了那句話,比你聰明的人,還比你努力!
-
10 # Sunny0221
1.唐伯虎的詩書畫都有極高天分,唐伯虎才氣橫溢,擅長詩文,更擅長繪畫。唐寅的書法如同他的畫一樣,具有風致飄逸、靈動勁利的特點,工巧而不媚俗,灑脫而不油滑。
2.唐伯虎將南宋院體畫和元明盛行的文人畫相結合。南宋院體作畫講究法度,重視形神兼備,風格華麗細膩。而元明文人畫講求筆墨情趣,脫略形似,強調神韻,並重視書法、文學等修養及畫中意境之表達。唐伯虎將兩者之長融合一體,即法度嚴謹又有文人情趣。
為什麼會產生這種屬於唐伯虎獨特的藝術風格呢?這和唐伯虎的學習繪畫的經歷有關,因唐伯虎曾經向同時代的畫家周臣(院體風格)學過繪畫,後來又從北宋畫家李唐、南宋畫家劉松年的畫作中得到過很多借鑑。並得到當時大畫家沈周的精心指點,最終才逐漸形成了自己的繪畫風格。
-
11 # 茅臺鎮大福酒業集體
第一點,他是文人畫家。第二點,他是才子。這兩點足以概括他的畫好在哪裡。文人畫家畫出來的畫,不象職業畫家那麼具有匠氣,也就是說他未必會追求技巧上的完美,可是一筆一劃都投出他深厚的文人修養。更何況,唐伯虎是才子,他的畫常常是自己的詩,先構思完詩,再下次作畫配詩,詩書畫三美。所以說好在哪,太寬泛了,具體您可以找些他的畫集來看。不過他的畫現在最難的還是鑑定,因為他本人在明中期名氣太大,所以歷代都有造假,面目多樣,有很多館藏的東西其實都有雙胞胎本,所以鑑定是比較困難。
-
12 # 書畫家原國軍
唐伯虎是明代著名畫家,書法家,詩人,他的書畫作融合了南北畫派,筆墨細秀,佈局又疏朗,風格秀逸清俊,人物畫傳承唐代傳統,色彩豔麗清雅,體態優美,造型準確,亦工寫意人物,筆簡意賅饒有意趣,其花鳥畫長於水墨寫意,唐伯虎屬江南四大才子之一。
繪畫作品有:“騎驢思歸圖”“山路松聲圖”“事茗圖”“王蜀宮妓圖”“李端端落籍圖”“秋風紈扇圖”等繪畫作品,藏於世界各大博物館中。
-
13 # 梨城新絲路
唐伯虎的山水,畫中山重嶺復,以小斧劈皴為之,雄偉險峻,而筆墨細秀,佈局疏朗,風格秀逸清俊;人物畫,多為仕女及歷史故事,師承唐代傳兩岸峰青圖統,線條清細,色彩豔麗清雅,體態優美,造型準確;亦工寫意人物,筆簡意賅,饒有意趣。其花鳥畫,長於水墨寫意,灑脫隨意,格調秀逸
-
14 # 時尚體驗官
好在不羈、灑脫、瘋瘋癲癲而實際上內心無比清醒
酒醒只在花前坐,酒醉還來花下眠
不諛達官貴人,不看紳宦臉色
恣意揮灑,有田園仙居之樂
作畫賣錢,只為醉後換取身心之放浪形骸。。。
回覆列表
唐伯虎的山水,畫中山重嶺復,以小斧劈皴為之,雄偉險峻,而筆墨細秀,佈局疏朗,風格秀逸清俊;人物畫,多為仕女及歷史故事,師承唐代傳兩岸峰青圖統,線條清細,色彩豔麗清雅,體態優美,造型準確;亦工寫意人物,筆簡意賅,饒有意趣。其花鳥畫,長於水墨寫意,灑脫隨意,格調秀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