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仙女愛發瘋
-
2 # 老典典看世界
看《人工智慧》之前,我已經聽說這是部看後會讓人心裡拔涼拔涼的電影,但是,儘管做了心理準備,看後心裡還是感到空空的。我認為這其實是一部殘酷的電影,儘管斯皮爾伯格給了片子脈脈溫情,但是還是壓不住它帶給我的沉重感,讓人看後心理不是個滋味,卻又立刻不知能說些什麼。
這部電影拍攝於2001年,在這之前,斯皮爾伯格在拍攝一些列叫座的商業片奠定其在好萊塢的地位後,開始拍攝更多反映他個人想法的,富於人文色彩的電影。這部《人工智慧》無疑是其中非常成功的一部,科幻題材是斯皮爾伯格非常擅長的題材,而在這部電影中,他又表現了更深刻的內容,我相信即使縱觀他的電影拍攝生涯,該片也足以稱為他的代表作之一。
影片剛開始,似乎沒有什麼出奇之處,創造出具有人類智慧和情感的機器人,然後賦予這樣的未來以或美好,或末日色彩的科幻故事我們已經見得太多。片中,一對夫婦的孩子患病被冷凍久久不能治癒,於是丈夫試圖以一個具備了感情的人工智慧的孩子外形的機器人——David來療治妻子的傷痛。後面的故事我們熟悉而又陌生,機器和人的衝突產生了,該片中沒有如很多類似電影一樣,將機器人顯得強大無比,相反,他們顯得很弱勢,很可憐,片中構造了一個出現了新的歧視——機器人歧視——的未來社會。這部電影再一次反映這樣一個現實,即人類隨著進步也不斷創造著歧視,在人類各個文明區域相互隔離時,從來不會有因為膚色造成的種族歧視,但是當科技進步,人們可以相互交往時,這類歧視隨之產生。同樣,你現在不會歧視你的一把剪刀,但是當科技進步,創造出具有與你相似特徵的人工智慧“工具”時,這樣的歧視也會隨之而來。就如片中,人們一方面仍然把他們當作機器,工具,不會給予其平等的待遇,將自己以創造者自居,可以任意創造或是毀滅他們。另一方面,對於這些與人類有著太多相似特徵的人造人,人們又有著擔憂和恐懼,害怕機器人取代人類的恐懼使得這樣的隔閡加大。David是一個顯得柔弱機器人,但是片中那位絕望的母親Monica仍對這個“禮物”產生了感情,哪怕自己的孩子康復之後,對於David,她仍飽含感情。而David始終有著機器的烙印,當Monica透過念頌一段話來啟動David身上的程式時,David就成了Monica的孩子,一種對母親矢志不渝的愛永遠在David身上寄宿。所以,他為了獲得母親的愛,可以做任何事,同時對眼中的親人有著愛的冀望。
要人類如同對待同類一般接納一個機器人是困難的,所以,Monica最終痛苦的要將David送回製造他的公司銷燬,但是母愛讓她又不忍,只能將其留在林子裡。這段生離死別的場面令人動容,當David說“如果我跟小木偶一樣變成小男孩,就能回家嗎?”時,他便堅定了尋找藍色仙女的信念。於是他尋找,用勁力氣尋找,終於,他在大洋深處找到了藍仙女,儘管只是一尊雕塑,但在心中,他默默祈禱,希望變成一個可以讓母親愛的男孩,這一許願,一許就是兩千年。而當兩千年後的“生物”開啟冰層下的David時,他發現的確是藍仙女的破碎,是他夢的破碎,這是一個絕望的時刻,在溫情下,斯皮爾伯格揭示了命運的無力抗拒。David的命運生來就已經註定,他被設定成終於“主人”或是“母親”Monica,但是,他卻無法被接納,哪怕他天真的追尋藍仙女,命運也無法改變。就如片中裘得.洛飾演的機器人人,生來就被設定了角色,是一個為女人服務的性機器人,這是一種無從選擇的悲哀。更悲哀的是發現現實後的絕望,當David發現他並非獨一無二的,而是產品線上的千萬個產品的一員,是一個試用品,一個試驗品,那一刻,David那種不知所措的惶恐也反映了人類與機器人的共性,在殘酷現實的絕望中,我們都會驚恐萬狀,但是卻又不斷製造讓他人驚恐絕望的現實。
該片值得一提的還有對人類前景做出的令人沮喪的寓言,片中的人類顯得狂妄自大,正如在機器人屠宰場上,主持人煽情的大喊“我們是什麼?我們是活生生的!”,底下是同類歇斯底里的狂歡,在狂歡中,人們找到了理由可以對眼中的工具——機器人任意處置,因為在他們眼中,機器人不是同類,是低賤的,所以可以毀滅他們而不帶一絲愧疚。人類歷史中一件件種族滅絕搬的暴行不也基於同樣的邏輯嗎?但是,最終人類的境遇卻是滅絕,成為可以被複制,但是隻能存活一天的脆弱生靈,而正如片中的舞者機器人所說,最終留下來的是機器人,人類因何滅絕?片中沒有詳細的敘述,而是以兩千年帶過,短短的兩千年,人類在狂躁中滅絕,留下的是已經給我數字化,抽象化感覺的機器人,不,當他們成為主宰,他們將定義新的生命的含義,就如人類已經成為他們可以複製的創造物,歷史就這樣開了一個玩笑,一切突然顛倒。
《人工智慧》的一個優秀之處就在於它飽含了多樣的資訊,讓你可以從多個角度看這部電影,在這部電影中,斯皮爾伯格將豐富的科幻,深刻的思考,人文的精神做了完美的結合,還是那句話,我相信這是一部經的起時間考驗的電影。說到這部電影,就不得不說說片中主演,小童星Haley Joel Osment在片中的表演非常出色,讓一班成人演員都相形見絀,如同在《第六感》中一樣,他仍然帶著憂鬱的眼神,顯得柔弱需要保護,正如片中那些機器人一般,他在被母親拋去的時候的苦苦哀求,在面對藍仙女雕像時的期待的眼神都讓人動容。
還是讓我們回顧片中那最後一幕吧,David和母親度過最快樂的一天,藍仙女的神話終於實現,他喚醒母親,為母親煮一杯咖啡,他為母親蓋上被子,同母親一同睡去。他終於獲得了母親的愛,可兩千年的等待竟只換來這短短的一天的幸福,我不知這應算一個甜蜜的還是悲傷的結局,但是,那一天愛確實超越了肉體或是機器這樣的載體,David那一天終於露出了甜蜜的笑容,笑吧,因為那期待的憂傷的面容已經凝結兩千年。願片中的灰色預言永遠停留在螢幕上,願David最後一天的燦爛笑容能掛在每一個渴望愛的孩子或是成人的臉上。
-
3 # 孔摩
我覺得周星馳的一部大話西遊最感動,有一句話特別感動,曾經有一份真城的愛情擺在我面前我沒有珍惜等到失去才後悔莫及,人世間最痛苦的事莫過於此,如果上天再給我一次再來的機會我會對哪個女孩子說我愛你
-
4 # 夏途途
曾經看過一部電影,它深深觸動了我的心靈,讓我想起少年時最痛苦的一件往事,我淚如泉湧。
這是一部短片,講述的是一個等的故事。
一天,一個父親騎著腳踏車帶著小女孩來到了河邊。
這是一條寬闊的大河。
父親把腳踏車停靠在樹下,他走下河堤,坐上小船。可他又似乎想起什麼,折身回去,抱起岸邊的女兒親了又親。
最後,爸爸還是划著獨木舟走了,只留下了小女孩孤獨地站在河邊,呆呆地望著逐漸遠去的爸爸。
後來,小女孩天天來到河邊,獨自站在河邊等爸爸。
一天天地她漸漸地長大了,有了男朋友。
男朋友騎著腳踏車帶著她從河堤經過,她忍不住再三回頭張望。
爸爸的腳踏車依然靜靜地停靠在樹下,已油漆駁落,鏽跡斑斑。
她結婚了,有了孩子,一家三口經常來河堤玩。丈夫和孩子在玩耍,她則呆呆地望向河面。
再後來,她也老了,頭髮花白,步履蹣跚,樹下的腳踏車不見了。
不知什麼時候,河水枯乾,露出河床,長出荒草,她慢慢地走下河堤,想到對岸看一看。
她走呀走呀,忽然步履輕盈起來,越走越快,她跑了起來,跑著跑著,她又回到童年,變成了和爸爸親吻的小姑娘。
這時候,她突然發現河床中間有一條沉船,沒錯,是爸爸划走的獨木船。她輕盈地跳上去,躺在船上,她看見了爸爸,爸爸把她抱在懷裡,舉了起來,她咯咯地笑著。
故事結束了,我的淚水模糊了視線。
我想起少年時,我的媽媽突然因病離開了我們,我日夜思念她。
我捧著媽媽的衣服,衣服上還殘留著她淡淡的體香,我感覺媽媽還依然在我身邊,我卻看不見,摸不到,抓不住。
晚上,我常常夢見媽媽。
夢見我的媽媽又活了過來,我高興地像只小狗圍著她團團亂轉!
醒來了,一串串淚水打溼了枕頭。
沒有永遠地失去,你就不知道什麼叫痛苦。
-
5 # 紫藤花開131428
生活中我和所有的同性朋友一樣都是挺感性的,常常被電視.電影乃至書裡故事情節感動得淚流滿面。因此令我感動的電影有很多:關於親情的《尋母千萬裡》這是二十年前看過的,還有趙薇飾演《親愛的》……等等關於愛情《泰坦尼克號》還有黎明和吳倩蓮,梅豔芳主演《半生緣》,這也都是快二十年前的事了,二十年後的今天幾乎沒去過影院了。
-
6 # 亂而且亂彈
日本電影《如沐愛河》中的老教授,為了抵抗衰老和孤獨,竟然想到了花高價叫援交少女,然後像對女兒、或者孫女一樣照顧她。這故事讓人感慨、感動,然後,沉默。
人都是要老的,如果你我有幸活到老。
我們奮鬥終生,為了晚年做好充分準備:
好好培養孩子,所幸老了沒有子女拖累;
堅持良好的生活習慣,老了身體也健康;
再理想些,事業有成,老來有車有房多金,在業界有名望仍然可以做些事情——
然而,當你果然老了,你會發現這一生的努力都不足以應付那一天的到來。
比死亡更恐怖的,是衰老和孤獨。如果有幸活到老,這將是人類共同的遭遇。
《如沐愛河》裡的老教授,就是這樣一款“理想型”老人。
明子是從鄉下來到東京唸書的女大學生,為了維持學業,悄悄作了援交少女。
明子坐車去接下一單活。
而這位客人竟然是一位可以做女孩爺爺的老者,一位年逾八旬、道貌岸然的老教授!
老人站在窗前,俯下微胖的身子向樓下探頭,也許是在打量下車的這位女孩是不是他想要的那種;
他邁著老人特有的急促的碎步在房間裡走來走去,煮咖啡,接電話,接起來對方等不及已經掛掉了——
他滿頭白髮,戴著眼鏡,孤身一人住在堆滿了書籍的公寓裡。
不知為什麼看到這裡我突然想起了朱自清的《背影》,感覺這老教授和《背影》中的父親一樣,單是這微胖的、遲緩的、衰老的身影,就讓人心生憐憫與同情——
他花了大價錢叫來明子,卻似乎並不著急。
女孩拿出職業性的花招,故作天真地在房間裡向老教授問東問西,“我像不像這副畫裡的女人?”“這是您的太太嗎?”
老教授像爺爺那樣慈愛而寬容,很耐心地給她解釋畫作的歷史,介紹日本的文化和傳統,簡單而誠實地說說自己的家庭情況——自從夫人去世,他已然孑孓一身了。
他為女孩專門熬了她家鄉的湯,可是女孩說不喜歡喝湯;
他趁女孩去洗手間斟滿了葡萄酒,點上了溫馨的蠟燭,放起了他最喜歡的詠歎調,《如沐愛河》——
其間老教授衰老而笨拙的身影會不時地經過他亡妻的照片,開始時這照片會讓觀眾以為這是導演借他的亡妻以這種方式譴責他——
可是女孩卻不理解這位客人與別人有何不同,她按照慣常的做派直接脫光了鑽進被子,並且嬌聲呼喚她的客人快來安慰自己,只是她很快就睡著了——
作為僱主,此情此景,教授完全可以拿出金主的大爺氣派,粗暴弄醒女孩、喝令她按照自己的意願去表現——然而他的教養不允許,他的意願也不允許。
他原本就是想找一個清純的女孩,有溫度會說笑的女孩,安慰自己的孤獨與不安。
如此而已。
他是有多孤獨,才會想到花錢叫援交少女這一出!
細思恐極。
老教授拔掉了電話線免得吵醒女孩,然後默默地回到餐桌旁,關掉了音樂,熄滅了蠟燭,端起酒杯自己慢慢地品味——
鏡頭再一次掃到了亡妻的照片,還是那樣誠懇地看著他,而這時觀眾感到的早已不是譴責的目光,而似乎能聽到她從那個世界為自己的丈夫發出的深深嘆息——
在這樣的時刻,你很難說誰更幸福,是那個未亡人,還是那個先走的人。
不要說,除了生死都是小事。衰老和孤獨,終將與我們每個人狹路相逢。
無處可逃。
-
7 # 娛姐撩電影
推薦下2008年的愛情動畫電影《機器人總動員》
以往機器人做主角的電影都是儘量讓他們說人話,而這部電影就以默片的方式進行敘事,這可以說是一個很大的冒險,導演安德魯·斯丹頓就經過多年的努力,將《機器人總動員》搬上了大熒幕,還取得了極大的成功,全球拿下5.2億美金的票房,在豆瓣評分高達9.3分。
公元2805年,人類文明高度發展,卻因汙染和生活垃圾大量增加使得地球不再適於人類居住。地球人被迫乘坐飛船離開故鄉,進行一次漫長無邊的宇宙之旅。臨行前他們委託民間公司對地球垃圾進行清理,該公司開發了名為瓦力的機器人擔當此重任。時間過去七百年,這些機器人按照程式日復一日、年復一年辛勤工作,但隨著時間的流逝和惡劣環境的侵蝕,瓦力們接連損壞、停止運動。最後只有一個仍在進行這項似乎永無止境的工作。經歷了漫長的歲月,它開始擁有了自己的意識。它喜歡將收集來的寶貝小心翼翼藏起,喜歡收工後看看幾百年前的歌舞片,此外還有一隻蟑螂朋友作伴。直到有一天,一個新型機器人伊娃打破了瓦力一成不變的生活。
這部電影有很多尖銳批判的東西,比如對人類慾望和責任的諷刺,不過它的主調也是黑暗中的光亮,最後人類還是回到地球,瓦力和伊娃和終於在一起。
-
8 # 和你一起HP
我推薦的是《肖申克的救贖》。想必看過的朋友不在少數。
20世紀40年代末,小有成就的青年銀行家安迪因涉嫌殺害妻子和她的情人而入獄。被關在叫做肖申克的監獄內,想出去得到希望甚為渺茫,終身監禁的懲罰無疑給安迪接下來灰的人生畫了一個問號。但沒過多久,安迪嘗試接近囚犯中頗有聲望的瑞德請求對方幫自己搞來工具。以此為契機,二人逐漸熟稔,安迪也彷彿在罪惡橫生、黑白混淆的牢獄中找到屬於自己的求生之道。他利用自身的專業知識,幫助監獄管理層逃稅、洗黑錢,同時憑藉與瑞德的交往在犯人中間也漸漸受到禮遇。表面看來,他已如瑞德那樣對那堵高牆從憎恨轉變為處之泰然,但是對自由的渴望仍促使他朝著心中的希望和目標前進。而關於其罪行的真相。
-
9 # 菲菲聊娛樂
《美麗人生》
詮釋了一個父親對自己孩子的愛究竟有多偉大,被拉入集中營隨時面臨失去性命的危險、受盡各種欺辱依然笑著告訴自己的孩子這是遊戲,受刑的前一刻還在對著自己孩子擠眼睛,讓他知道這只是遊戲,爸爸在和他們玩遊戲。
這是一個真實的故事,看完很久很久意難平,與其說被感動不如說是被震撼,直擊心靈的一部不朽著作。
“這世界上再沒有第二個男人會這樣無私的愛你。
-
10 # 明星大咖來相會
在多如牛毛的國產電影當中,給我最震撼動是《芳華》,正因為年齡相近,時代相同,影片中的許多情節感同身受。再者,導演善於塑造人物形象,把廣大觀眾帶入了曾經的歲月,重溫一代人的芳華,怎能不淚目?
-
11 # 涼白開裡的白涼開
《螢火之森》
女主螢小時候在鄉下的爺爺家過暑假,在山神之森裡迷了路,遇到一個戴著面具的大哥哥,也就是男主阿銀。
阿銀雖然也是人類之身,卻因為從小被拋棄在森林裡,依靠妖氣維持生命,於是有了奇怪的體質:與人類觸碰便會消失。
阿銀帶著螢走出了森林,從此他們成為朋友,並相約每個暑假都螢會來森林裡找他。
一個又一個夏天過去了,螢每年暑假都會遵守和阿銀的約定,到森林和他一起玩。
她也一年一年地長大了,從當年六歲的小女孩變成了國中的少女,但是阿銀的生長卻以肉眼不可見的速度進行著,還是那個初見的少年模樣。
他們一直都小心翼翼沒有發生過任何身體上的接觸,直到那次一起參加妖怪的祭典結束,阿銀扶了一個要摔倒的小女孩,卻不成想那女孩也是人類,他就在螢面前像一團星火開始渙散。
阿銀向螢張開了懷抱,他們終於觸控到了對方,第一次,也是最後一次。如同灰姑娘在午夜12點失效的魔法一樣。驚訝又釋然的銀,伴隨著身軀破碎散化為綠螢終於說出“來擁抱我吧!螢!“一生一世的僅此一回。
在這個夏天快要到來梅雨卻先行的時候,潮溼與暑熱肆意散佈在森林的各個角落,蒸騰起來的雲氣交織出夏天特有的夢幻色彩。
螢與銀的相遇,僅僅是一場意外。“你絕對不可以碰到我啊!”。
戴著面具的少年一見面宣稱自己是妖怪,不能被人類所觸碰的妖怪。
可似乎是活潑天然過頭的螢卻不管不顧地衝過來,踏進這個夏天森林裡可愛的妖怪世界。
他們牽著手,雖然是隔著樹枝或者布條,穿過鳥居踏過臺階走過森林坐在樹下躺在草地上,如此一天又一天走過了這個夏天。
螢漸漸長大可銀還是原來樣子,螢越發明白這如泡影般不可觸碰的詛咒。
喜歡一個人的心情到底是怎麼樣的,或許有一天我會突然明白螢哭著對阿銀說的那句話,“無論發生什麼事,你都不可以碰到我哦”。是相比於失去你,從樹上掉下來、摔倒流血,都沒有那麼疼吧。
那個隔著面具的吻,還有少年輕笑一句“撲過來也沒關係,我求之不得”,一想起來啊,漫天都是夏夜閃爍的螢火蟲。
一生一次的擁抱,夏天還會再來,你卻再也不會來了。人類少女和幽靈少年的相遇,從一開始就註定了分離吧。明知道時間最終會把我們分開,但在那一天到來之前,我還是想要和你在一起,就像那天永遠不會來一樣。
-
12 # 青銅侃侃而談
最近看了《橫空出世》這部電影,感觸很深。電影描述了我國在艱難的時期研究成功了原子彈,為實現了偉大的民族復興奠定了堅實的基礎,整個影片觀看過程中會讓我們感動和激動。尤其是當原子彈爆炸試驗成功的畫面讓我感到祖國的偉大帶給我無比的自豪和激動落淚,謝謝《橫空出世》之部電影[贊][贊]
-
13 # 若一娛樂
《忠犬八公的故事》就是一部非常感人的電影,好不好看是另一回事,但是主要還是感動吧,對於我來說悲情的電影是不喜歡的,但是也不妨礙我看電影!這部電影講述的是寵物狗是如何跟主人建立友好關係並且與主人相依為命的故事。
狗是人類忠誠的朋友,現實生活中有很多人虐待狗,我覺得這些人更應該看看這部電影,看了這部電影,也許你就會不忍心。
-
14 # 阿花花啊
《與神同行:罪與罰》
該片根據韓國同名漫畫改編,講述了金子洪在死亡後的49天裡與陰間使者共同接受7關審判的故事。
2018年11月23日,該片獲得第39屆青龍電影獎最高票房獎。
本來只是抱著無聊的心態看的,因為看了評價,有一大部分說是爛片。但是,它成功騙走了我一公升的眼淚。以為是很爛俗的劇情,一個消防員為了救別人犧牲了自己,多好的人啊,怎麼可能會下地獄。結果,車太賢扮演的男主還真是出人意料。電影中每個人物角色都很精彩,失去記憶的人和有著回憶的人誰更幸運。劇情緊湊流暢,小小的配角身上也有完整的故事線。人不是神,人會犯錯,你犯下的錯會傷害到別人。活著的時候守著自己的錯誤,揹著自己的罪孽,死了之後想要祈求原諒。
-
15 # 遊戲混剪
《辛德勒名單》
當你拯救一個生命,就等於拯救了整個世界,拯救的是被救者的世界,同時拯救了自己的世界,人性本惡,渡人者自渡…
-
16 # 我偏要槓
令我最觸動的還是《我不是藥神》
我喜歡看喜劇片,當初也是衝著喜劇標題去看的!我去看的我兩眼朦朧,受不了這種!
影片中聚焦的是一群慢粒白血病患者,每個人都需要正版藥(4萬/盒)來活命。他們聚集到藥商門口抗議“天價”,但於事無補,“窮”、“吃不起”是他們續命路上一道過不去的坎兒。
“沒有錢?行啊,轉院吧!”
男主在面對父親的血管瘤無奈之下,想起了一個白血病人的慫恿,去印度“走私”仿製藥。
500元/瓶的印度仿製藥,男主回國賣5000元,10倍的價格雖然已經暴利,但相比正版藥的4萬真的太便宜了。
這對於吃不起藥的人來說,簡直是救命稻草,讓很多人開始看到活下去的希望。
仿製藥為何便宜,正版藥為啥那麼貴?
正版藥貴,實話說也有貴的道理。高昂的研發成本一般是正版專利藥價格居高不下的原因,當然並不排除藥企追求利潤的目的,出於人道主義的關懷有,但應該不多。
醫藥圈的人有一種說法:
靶向藥之所以貴到要賣幾萬元,那是因為買到的已經是第二顆藥,第一顆藥的價格達數十億美金。
新藥上市受專利保護,保護時間一般是20年,這20年是從藥物進入臨床實驗之前就開始算,因此新藥的壟斷時間只有幾年。
可想而知,在短時間內要想收回成本和獲利大概只能在定價上了,而為了鼓勵藥企創新,廠家對專利藥有獨立定價權。
影片中治療白血病的藥格列寧,其藥物原型是格列衛。格列衛被認為是“成功地把致命的慢粒白血病,變成了一種像糖尿病或是高血壓一樣,僅需規範服藥即可控制病情的慢性病”。
試想一下,如果真的不進行專利保護,對藥企進行創新、研發是多大的挫傷,還會有好藥、救命藥面世嗎?如果少之又少,那人類面對的將是:面對不斷更新的病毒束手無策。
再看仿製藥便宜在了哪裡?仿製藥是在專利藥品的化合物專利到期後,其他廠家所生產的和專利藥化合物成分一模一樣的藥物。
仿製藥也需要進行規範的研發、生產、評審,只是成本比新藥要少很多,因此也更加便宜。
但要說明的是,仿製藥具體的生產工藝和配料比例可能會有所不同。這也是仿製藥的難點,需要在藥理上和正版藥一樣,也就是對人體的作用一樣。
仿製藥並非假藥。但在影片中,警察為什麼把印度格列寧稱為“假藥”?
根據我國《藥品管理法》第48條第2款規定,依照本法必須批准而未經批准生產、進口,或者依照本法必須檢驗而未經檢驗即銷售的,按假藥處理。
影片中的印度格列寧在中國未登記或批准上市,算黑市藥品,才會被稱為假藥。片中“張長林”剛開始賣的“德國奈米格列寧”,實際上是撲熱息痛加澱粉做的假藥,“吃不死人”是假藥販子所奉行的。
便宜的仿製藥為啥印度能生產?
一個家有一個重症病人,那這一家人極有可能“因病返貧”。能治好還罷,如果真是需要很多的錢來續命,對一個家庭來說,不堪重負,最後只能眼睜睜看著親人等死。
“四萬塊錢一瓶的藥,我吃了三年,房子吃沒了,家人被我吃垮了。”
“命就是錢”
道出了現實中多少重症病人的艱難處境和心酸,對他們來說,命是錢,錢也意味著活命機會。
一個重症病人拖垮一家人甚至一個家族,現實中的例子很多,頂用的“便宜藥”是他們活下去的唯一希望。
那麼,為啥印度就能生產便宜的仿製藥呢?
印度能成為仿製藥大國,有很多促成因素,其中的“強制許可”不得不提。
什麼是“強制許可”?
在重大公共健康危機情況下,該國沒有能力生產“救命藥“時,透過一系列法律框架和談判,可以在專利未到期,且不獲得專利擁有者同意之下,強制許可給本國生產廠家仿製。
大多數國家對強仿的啟動條件相當苛刻,但印度有“狠勁”,並且其仿製藥在質量上也可以。
肯定有人要問了,我們為什麼不做仿製藥呢?其實,咱們國家仿製藥也很多,但比不上印度“強而大”,當然也有各種因素的掣肘。
不過,我們一直在路上。
好在,總能看到點希望
影片中的老太問警察:
“誰家能不遇上個病人?你就能保證你一輩子不會生病嗎?”
樸實!沒人能反駁。
最怕最怕的是身染重病。有多少人生了重病,不想拖累家人,最終選擇自己結束生命;又有多少人在癌痛中死扛,直到耗盡最後一口氣。
重症病人的希望,在藥上、在藥價上。不過,好在總能看到點希望!
2017年7月,36種藥品被納入國家醫保目錄,其中一半是腫瘤治療藥物。格列衛也在其中。
2018年5月1日起,將包括抗癌藥在內的所有普通藥品、具有抗癌作用的生物鹼類藥品及有實際進口的中成藥進口關稅降至零,使我國實際進口的全部抗癌藥實現零關稅。
-
17 # 雷炮放影廳
媽媽在愛我一次
“世上只有媽媽好,有媽的孩子像塊寶……”每當我聽到這熟悉的歌聲,便會不由自主地想起一部感人的電影——《媽媽再愛我一次》這部電影不是很長,卻很揪心。
知道這部電影的人我想 年齡都不小了,那就讓我帶你重溫一下感人瞬間。。。。
第一次,他偷偷跑回去找母親,被母親發現後,母親打了他。他就哭著對母親說“媽媽,我們一起住好不好”母親並沒有回答,並欺騙他說“如果你再回來找媽媽,媽媽就會躲到很遠很遠的地方,讓你永遠都找不到我。”之後,他母親把他送到了他父親家,並讓他向爺爺奶奶道歉。他的母親就哭著離開,他發現母親走了,就大叫了一聲“媽”然後跑到窗戶對著母親的背影大喊。並分別向爺爺奶奶和爸爸跪下說“求求你讓媽媽和我們一起住好不好?”沒有一個人回答。他便跑出去,一不小心,摔倒在樓梯上,嘴裡大叫著“媽”
電影中的小強是一個身世悽慘,卻很懂事的一個小男孩。當年他的母親和他的父親相戀,卻遭到了他奶奶以他媽媽身上不清為理由,從而拆散了這一對鴛鴦。這時他的母親已有身孕。無奈之下,他是母親只好到鄉下投靠姨母。在他母親生下他的同一天,他的父親也舉行與另一個女子的婚禮。他的母親自己獨自一人生下他,自己剪斷了他的臍帶。生下他只後,他的母親獨立撫養,並沒有改嫁。母子兩人的感情極好。數年之後,他父親的妻子被證實無法生育。剛好,他的奶奶得知,他母親離開後別沒有把他打掉。他的奶奶為了延續香火,想盡一切辦法,要他離開他的母親,回到林家認祖歸宗,他的媽媽幾經掙扎,終於答應。但還是小孩的他,經不住思念,便幾次偷偷跑回去找母親。
一次風雨之夜,他再次回去找他的媽媽,他在一座廟下避雨,都沒有找到他。早上他的母親看到了王爺像,便想到了王爺廟。等找到時,他已經奄奄一息。他的父親把他抱走醫治,而他的爺爺奶奶卻拉著他的母親,不讓她去。最後他的母親失足跌下樓梯,成為瘋婦。18年後他成為精神病醫生,並一直在尋找他的母親。終於再一次工作中,在精神病院裡看到了他的母親。他就用一首兒歌“世上只有媽媽好”重新喚起來母親的記憶,母子相認。
都說“有媽的孩子像個寶,沒媽的孩子像個草”隨著生活條件的越來越好,中國的離婚率也越來越高,為了孩子請天下母親不易遺棄你的孩子。
-
18 # 歪經娛樂
哈嘍,大家好,我是正經娛樂。
這兩年來我看過最大的觸動的電影應該是《綠皮書》!我這麼愛國的人竟然會喜歡一部外國片子!開個玩笑,國外電影業的發展和咱們中國的電影也發展年限不同,所以說中國電影業還有很多地方需要追趕。那麼這部綠皮書到底講了一個什麼故事?為什麼我覺得她對我的觸動很大呢?
故事故事的主角是一個白人託尼,但是他卻講了一個他和黑人唐的故事。唐是一個才華橫溢的音樂家,因為工作需要他需要到美國的各個州去演奏,而託尼卻是一個沒有工作人!一開始託尼極力反對為一個黑人服務,因為他的觀念裡黑人都是骯髒不堪的。但由於報酬實在太豐厚,所以託尼放棄了自己的原則為唐開車。一開始託尼對唐極為看不起,但是唐一路的表現卻想表現得彬彬有禮,而他卻是那一個邋遢不負責任的人。後來一路上的所見所聞讓唐讓託尼對他們有了改觀。他不在用種族歧視。他不在戴有色眼鏡去看人!同時他也教會了唐用真性情去面對生活,面對工作。
影片中這個鏡頭讓人記憶猶新。託尼和唐站在嶄新的汽車旁邊。而田地裡勞作的卻是一個又一個的黑人,那些黑人用異樣的眼光看著他。因為他們也奇怪為什麼一個白人會為一個黑人服務。這就是種族壓迫長時間帶給黑人的心理!長期的壓迫讓黑人已經沒有辦法去思考如何去反抗,他們有的只是想活下去的念頭,當生存成為了第一需要,那麼其他的也就不那麼重要了!哀其不幸,怒其不爭。那是因為你還沒有體驗到生在其中的痛苦和無奈。
劇中有多次提到了這樣的場景,託尼可以去住高檔的酒店,而唐卻只能住價格低廉的旅館!是為什麼是他不願去住嘛?不是的!是那些地方完全不允許黑人的進入!每當看到唐獨自一人坐在賓館門前,安安靜靜的坐著,我都在想他到底在思考什麼?
他是如何忍受這樣屈辱的對待,為何身份已經如此尊貴,卻還要遭受這樣的待遇。但是他沒有反抗,沒有發火,他只是靜靜地承受這一切!一切的一切都是種族歧視,一切的一切都是因為這種不公平!這部電影最大的衝突,從頭到尾都充斥著種族歧視!
在這部片子的最後,唐終於在暴雨中吼出他的心聲。獨自忍受輕視,不被自己人接受,不被一般人接受,他不夠黑也不夠白。他現在找不到他自己應該在哪裡,他是介於黑人和白人之間的!孤獨的獨行者!看似融入到了白人的生活中,其實並沒有接受他!而他的黑人同胞卻同樣不喜歡他,因為他沒有黑人的氣質,因為他為白人服務。沒有非黑即白,只有唐的獨自掙扎和痛苦!影片也在這個時間達到了高潮。這一切的一切全片的故事。最終講述的內容就在這裡體現了出來。
影片最終從終於鼓足勇氣反抗就不平等的待遇。他摔門而去遠離了白人的音樂會,開始在黑人酒館黑人同胞們談起了鋼琴。第一次開懷大笑。,第一次盡情的演奏不是為了名利只是為了自己!就像託你說的,為自己而活,百分百的投入工作,百分百的做事情。百分百的讓自己活得更開心更快樂!
拒絕種族歧視!
-
19 # 夢琴埃
《肖申克的救贖》
“金錢誠可貴,愛情價更高。若為自由故,二者皆可拋”。就像這句話說的這樣,只有當你身處絕望的時候,你才會知道自由的可貴。
含冤入獄,身體、心理都飽受煎熬,在獄中各種被欺負,但是都堅強的撐下去了,然後用自己的一技之長獲得一定的地位,可是更大的絕望來了,最終明白,要想自由,只有全靠自己。透過自己20年不停的挖掘,最終獲得了夢寐以求的自由。
不管現實多麼的殘酷,始終都要抱有希望,不然和片中說的那樣,當離開了同化之地,絕望覆蓋人心,只有死亡一條路。
堅信光明,相信希望,不論是誰,最終都會成功的。
-
20 # Andy影視推薦
《禁閉島》
萊昂納多站起來,慢慢的走向將要帶走他的幾個警衛和醫院工作人員的時候,說了一句意味深長的話。
“哪一樣更差些呢?是像個怪物一樣活著,還是像個人一樣死去”。
其實他的病已經治癒了,只是他自己接受不了這樣的現實,他寧願生活在自己的世界裡,寧願在自己的世界裡死亡也不願意揹負這那樣沉重的思想負擔而生活著。
因此他選擇進行外科手術。
回覆列表
最近看了《肖申克的救贖》,很經典的一部電影,看完卻讓人陷入沉思,給我很大的震撼,讓我感動。
肖申克不是主角或任何人物的名字,而是一所監獄的名稱
救贖談不上,救贖應當指的是那些在制定法律和執行法律的人
主人公向我們傳答的是希望和勇氣:一種嚮往真正的自由世界的希望;一種破除被當下權力所塵封的那些限制的勇氣。
一條漫長的自由之路、一次靈魂深處的洗滌、一部不朽的勵志經典,“希望”遵循神的旨意安睡在內頁被挖空的《聖經》裡,附著在安迪高大的身軀裡,匍匐在500碼的下水道里,最後,那條僅有的骯髒之路把安迪送往美麗的新世界。
讓人感動的是,只要懷揣希望,人生終有逆襲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