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博古觀津
-
2 # 流浪的心
過去相當長的一段時期裡,元代瓷器是被忽視的。自本世紀五十年代以來,由於地下、地上的元瓷不斷被發現,才逐漸引起了人們的注意。接下來我們就去了解元代瓷器底足特徵特徵,為大家深度介紹元代瓷器。
元代瓷器底足特徵
古陶瓷鑑賞有一句行話叫“舉足輕重”,意思是說鑑定瓷器真偽和年代,看器物的底足十分關鍵,所謂舉其足而知其輕重也。“看瓷不看底,斷代沒道理”說的意思也差不多。的確,瓷器的底足傳遞了許多不同時代瓷器製作的諸多資訊,瓷器底足也是贗品製作的“軟肋”,可以“形似”,而“神似” 極難。所以觀察瓷器的底足對鑑定瓷器的真偽和年代意義重大。那麼元代瓷器底足有什麼特徵呢?往下看吧。
1、挖足之深淺:元代瓷器大瓶及玉壺春瓶為深圈足。中小瓶類為淺圈足。罐類都是淺圈足。大盤也是淺圈足。小盤反而有深圈足者。
2、圈足之大小:大盤類為大圈足。罐類也是大圈足。小盤和大碗為小圈足。瓶類適中,與瓶身成適當比例。按器型排列圈足之大小依次為:大盤、大罐、瓶、小盤和大碗。前者圈足大於後者。
3、足端之形態:元代瓷器大瓶為扁平式泥鰍背。中小瓶類多為雙面斜削,個別為單面斜削。罐均為雙面斜削,但坡面很小。小圈足的盤和大碗為平切足。
4、足牆之寬窄:大瓶為窄牆。中小瓶類為寬足牆。罐類多為寬矮足牆。盤類為窄牆。
-
3 # ljbf劉金榜
論道凌雲閣:我劉金榜的回答是元代碗底當中有一乳丁足。碗底足大多數不掛釉,屬於瓷胎原始狀,如元代碗釉色有鐵鏽斑。用蘇麻回青料作釉色,蘭中呈現黑褐色鐵鏽斑。釉色己經泛鉛,顯得珠光寶氣,看著讓人賞心悅目,這就是真品元青花碗的特徵!這是本尊劉金榜的見解,歡迎大家討論,謝謝老鐵粉絲們對劉金榜的關注!公元2020年庚子陰曆三月二十一子時,凌雲閣主人劉金榜道號劉圓周靈一子書於樂善堂。
-
4 # 小爺人畜無害
其實我也在考慮要不要把這些底足釋出出來供師友們一起討論!元朝雖然使用武力統治征服歐亞大陸…但不能說它嗜血成性!對於被它佔領征服的民族國度並沒有斬盡殺絕…而是把會手藝具備特長的工匠收為己用!那麼這也就包括了前朝一定的民俗民風包括工具,工藝,等等一切…有些東西還是多看真正的出土資料最靠譜…[捂臉][捂臉][捂臉]
-
5 # 以瓷惠友
元代碗盤的底足有什麼時代特徵?
我是“以瓷惠(會、慧、匯)友”,對中國古瓷器的鑑藏有近三十年的實戰經歷和豐富經驗,早在十幾年前就發表過《古玩鑑定的誤區》、《淺談瓷器的手感》、《瓷器鑑定中的“望、聞、問、切”》、《氣泡在瓷器鑑定與鑑賞中的地位和作用》等一批有一定影響力的論文和作品,現在就古董鑑定問題已經申請了國家發明專利。現在入駐自媒體平臺,期待與所有真愛古瓷的朋友坦誠溝通交流,大家各抒己見、相互切磋、共同進步!感謝各位朋友的捧場關注與點贊!謝謝!
而且宣告一下,我所有文章中才的藏品都是我個人的收藏,萬不得已用別人的圖片,我會特別註明。照片是自己拍的,圖片遠不如實物精美漂亮,沒辦法,個人技術不行,光線、角度、距離都把握不好,大家湊合著看吧,能說明問題就行。
元代碗盤的底足有什麼時代特徵?從提問者所提問題來看,提問者是“宏觀特徵眼鑑學”的堅定的遵從者、支持者和捍衛者,關於“宏觀特徵眼鑑學”的弊端,我在很多文章中都有具體闡述,於此不再重複,只強調一點:“宏觀特徵”都只不過是可逆轉、可複製、可再現、可替代的淺表性外在特徵而已,而絕對不是不可逆轉、不可複製、不可再現和不可替代的本質性、規律性、真理性內在根本性特徵,所以,對其研究絕對不是越詳盡、越具體、越徹底越好,而是適可而止,知其大概作為一般瞭解就可以了,否則,拿著雞毛當令箭,以根本不可以當做依據、尺度、標準和規則的特徵硬性當成依據、尺度、標準和規則的話,則會扼殺、棒殺、抹殺很多古代遺珍,犯下不可饒恕的錯誤。
因為所有“宏觀特徵眼鑑學”的人都屬於拿著雞毛當令箭、按圖索驥、刻舟求劍、削足適履、嗜痂成癖的愚夫、蠢蛋和笨蛋,而缺乏抬頭看路的大局觀、總體觀和整體觀,只顧埋頭推車,只顧細枝末節,不問方向,不管物件,結果方向和物件不對努力白費不說,非但無功,反而有過,實在不值得!
“元代晚盤的底足有什麼時代特徵?”時代特徵也僅僅是元代大體上、大致上而絕非所有、全部、全體上都具有的特徵而已,所以瞭解一下也就可以了,因為你絕對不要以為掌握了其“時代特徵”也就掌握了元代瓷器的底足的所有特徵,只要與“時代特徵”不相符合的就可以大膽地予以否定,而你實際上就是這麼想的和這麼幹的,對吧?
只有內在的、不可複製、不可逆轉、不可再生和無可取代的本質性的、規律性的、真理性的東西,才可以單憑一點就能否定其全盤、全部和整體,而且絕對沒有任何錯誤,“宏觀特徵”則據此相差十萬八千里,硬性這麼做就是自絕於真理、自絕於人類,難道不是嗎?
-
6 # 芝麻開門收藏網
縱覽全域性,中國陶瓷發展的步履從未停止,審美風向也是日新月異。具體就體現在不同時期的瓷器有著各自時代的鮮明特徵,同時也帶著明顯的漸趨性。而筆者今天所要談的,主要圍繞歷史上疆域最廣國力雄厚的元朝。成熟的青花瓷便是問世於元代,以雄渾的繪畫風格、瑰麗的視覺效果、挑剔的工藝技法和非凡的藝術品味及水準,將中國瓷器兼具實用與審美的特點表現得淋漓盡致。無需多言,元朝瓷器的美固然並不僅僅拘泥於元青花,各類瓷器都在歷史的長河中異彩紛呈,筆者也來淺說一下元代瓷器的一些區域性特徵。
各朝瓷器都有著自己的獨有的特色,而這些特色根據朝代的不同階段也有著不同的變化。大體而言,每一個朝代的前期往往有著明顯的仿古傾向,與前朝乃至跨時代的瓷器都有著相似的地方。而到了全盛的中晚期,瓷器生產便逐漸依託時代背景與皇家審美取捨形成了自己的風格,為後世津津樂道。而文章前的你,一定也是古玩有著濃厚興趣的玩家,對瓷器或許也頗有見地。底足,作為瓷器使用時最不起眼的地方,卻在瓷器鑑定與其時代劃分有著大用處。
同前文說的一樣,瓷器底足也有著明顯的歷史性。唐朝之前,中國文化剛具雛形,處於審美與工藝兩方面的幼生期。彼時的瓷器底足就不同於現在的圈足,它呈平底狀,是實心的底座,這也是它與唐後期瓷器底足最大的不同。唐後期開始圈足轉為主流瓷器建構。它是指器物底部以一個圓形圈環拖起器身,大體呈凹陷狀。硬追根溯源,圈足與陶器幾乎相生相隨,早在新時期時代就出現了圈足簋,圈足盤,圈足杯等等,不過直到中唐以前平底一直是碗底的主流。元代應呈著唐宋雄風,瓷器底足方面也沿襲了圈足的慣例。但唐後是一個巨大的範圍,要想區分元代與其他各代瓷器底足的不同,還有如下幾點值得納入考慮範圍。
首先,元代瓷器底足最為顯著的特徵就是—底足無釉色。元代瓷器底足大多成裸露狀,少數會塗抹一層稀薄的護胎汁,但也幾乎見不到幾分色彩殘留。量其原因,一部分學者認為出於元代沿襲少數民族席地而坐的傳統,瓷器多擱置於地面,底釉磨損可能大。久而久之,便省去了這道工序;也有一部分學者認為,元代碗盤體積大,胎質厚實,釉體難以附著。同時上釉工序複雜繁瑣,窯匠們故而放棄底足的上釉工序,提高出產速度。而不上釉彩的圈層底座卻通常被磨削得極為光滑,基於其足圈端與碗底同時接觸高溫墊燒的緣故,這點在元代的碗盤上尤為突出。
其次,主要是旋削成型的元瓷底足出於不同的緣由有著不同的斑點狀色塊。或是土壤中沁色使然,又或是護胎汁下胎泥中的氧化鐵遺留,再者就是薪火不純受熱時發生的化學反應致使元朝瓷器底足相對於其他時期的瓷器,更容易有著火石紅斑、芝麻狀斑點甚至是釉斑的存在。且由於旋削成型,工匠在製作底足時,往往會留下較深的螺旋狀刀痕。這些切割痕跡往往會元朝瓷器更加別具氛圍,平添一份匠心獨運。經後來的專家推測,刀痕是由於工匠追求效率的目標下,奉行較快的成品速度,又加之轉檯速度較慢,受力難以均勻,故而多有螺旋狀刀痕殘留於其底足表面。
最後筆者想強調的是,元代瓷盤的底足有較為明顯的乳突現象。這點在後代明清時期出土的瓷器中也時有沿襲的現象,但元代乳突現象顯得更為集中突出。乳突的存在為莊重肅穆的元朝瓷器增添一份嬌俏與活潑,結合它的實際為元朝瓷器的底足帶來一抹與眾不同的韻味。如上大致是元代瓷器底足的幾個特點,讀者若還有其他所見所聞,也可以補充在下方。
元代瓷器珍品賞析及價格參考:
1:元青釉六出葵口盤(肯裡夫官窯盤),尺寸:直徑13釐米,估價:RMB 12,000,000 ~ 15,000,000,成交價: RMB 32,775,000 ,成交時間: 2019-06-05 ,拍賣公司:北京保利國際拍賣有限公司,拍賣專場:北京保利2019春季拍賣會。
細觀此盤,圈足露胎,呈褐黑色,胎質細密,口沿下及近足處有些許縮釉,亦可看到深黑色的胎骨,與老虎洞窯址出土殘片特徵甚為接近。器身通體內外滿釉,釉色青灰,釉層凝厚溫潤,呈現出深淺兩層開片現象,深邃幽遠,渾然天成,這些無不與北京故宮博物院之南宋官窯瓷器所呈現的特徵相符。
2:元青釉剔刻花卉蓮瓣口葫蘆執壺,尺寸:高19.7釐米,估價:RMB 1,500,000 ~ 2,000,000,成交價: RMB 30,475,000 ,成交時間: 2019-06-05 ,拍賣公司:北京保利國際拍賣有限公司,拍賣專場:北京保利2019春季拍賣會。
此執壺的造型乃五代至北宋早期式樣,蒜頭型口,細長頸,圓肩,球狀腹,寬圈足外撇。肩部一側出細彎流,一側置帶狀曲柄連線頸部。肩部細線刻劃出菊瓣狀紋樣,腹壁深剔刻牡丹枝葉,花葉肥潤,蓬勃飽滿,刻紋深而犀利,刀法簡潔明快,具浮雕效果,時代風格顯見。器身滿施青釉,足底刮釉露胎,胎色灰白,質地堅實縝密。圈足及底部刮釉,胎骨灰白緻密。壺身內外通施青釉,釉色青鬱。
3:元青花纏枝牡丹紋雙魚耳大罐,尺寸:高50.5釐米,估價:HKD 5,800,000 ~ 6,500,000,成交價: HKD 21,903,750 ,成交時間: 2004-04-26 ,拍賣公司:佳士得香港有限公司,拍賣專場:2004年春季藝術品拍賣會。
4:元青花孔雀牡丹帶蓋梅瓶,尺寸:高45釐米,估價:RMB 13,000,000 ~ 18,000,000,成交價: RMB 16,675,000 ,成交時間: 2018-06-19 ,拍賣公司:北京保利國際拍賣有限公司,拍賣專場:北京保利2018春季拍賣會。
本品俊秀挺拔,胎質厚重堅緻,釉質溫潤泛青,其蓋為覆杯型,中置寶珠鈕,外繪六瓣覆蓮瓣紋,佈局疏朗。在宋元明三朝,梅瓶為實用器皿,多為盛酒之用,故燒造同時必配瓷蓋,而清代則以之為陳設或插花之用,故不需燒造蓋子。其蓋式樣與江西高安窖藏出土的六個青花梅瓶當中的五個蓋子一致。其肩部裝飾孔雀穿牡丹花圖案,一面繪雄孔雀回首收翅,恰好落地的瞬間,另一面則是雌孔雀俯首翔飛,與雄孔雀相呼應。所繪孔雀翎羽清晰,神韻尤佳,周圍纏枝枝牡丹翩翩展姿,妍態盡見。
5:元青花纏枝牡丹如意開光鳳穿花紋獸耳大罐,尺寸:高37釐米,估價:RMB 9,000,000 ~ 12,000,000,成交價: RMB 13,800,000 ,成交時間: 2020-10-17 ,拍賣公司:中貿聖佳國際拍賣有限公司,拍賣專場:中貿聖佳25週年春季藝術品拍賣會。
此罐洗口,溜肩,下收斂,罐胎體厚重,大氣磅礡。肩部對稱裝飾雙獸耳,神采奕奕。通身上下共六層紋飾,自上為幾何紋,纏枝蓮,蓮瓣紋,雲肩紋,纏枝牡丹,變形蓮瓣紋,構圖繁而不亂,觀之賞心悅目,青花髮色明快悅目,釉色白中帶青,積釉處呈鴨蛋青色澤,濃重之處帶有黑色結晶斑點,淺淡之處暈散自然。是典型的元代景德鎮瓷器釉色。
6:元青花麒麟纏枝蓮紋大碗,尺寸:直徑29.5釐米,估價:RMB 12,000,000 ~ 15,000,000,成交價: RMB 13,800,000 ,成交時間: 2019-11-30 ,拍賣公司:中貿聖佳國際拍賣有限公司,拍賣專場:2019秋季藝術品拍賣會。
本品撇口深腹,體量碩大,造型端莊穩重。通體以青花料繪飾,髮色濃郁,濃重之處帶有黑色結晶斑點。外壁裝飾分上下兩層,上繪纏枝蓮花,脛部繪仰蓮瓣紋。口沿內側亦繪纏枝蓮紋一週,底心青花圈內飾麒麟紋,周身襯以纏枝蓮紋。麒麟是古代傳說中的祥瑞之獸,和鳳凰一樣,也有雌雄之分。雄的稱為麒,雌的稱為麟,絕大部分人都使用“麒麟”這一約定俗成的統稱。
7:元青花纏枝牡丹紋梅瓶,尺寸:高42釐米,估價:RMB 8,000,000 ~ 12,000,000,成交價: RMB 11,270,000 ,成交時間: 2018-01-08 ,拍賣公司:保利(廈門)國際拍賣有限公司,拍賣專場:保利廈門2017秋季拍賣會。
拍品唇口外侈,短頸,豐肩,鼓腹至下漸收,至底微外撇,淺圈足,器型飽滿豐潤,古樸壯碩,極富元代遊牧民族所崇尚的粗獷之美,具有鮮明而獨特的民族風采。此梅瓶通體以青花描繪紋飾,自上而下層次分明,以纏枝牡丹為主體,呈帶狀分佈於肩部及腹部,肩部短窄故紋飾巧雅,腹部闊大故花卉更為繁茂圓碩,枝蔓蜷曲纏繞,牡丹一仰一覆妍姿盛放。足脛處繪變形蓮瓣紋,花瓣內繪朵雲,並加飾圓圈,每片花瓣均用一道粗線和一道細線平行勾勒出輪廓,花瓣間不相連,留有一定空隙,盡見元青花特色。不同紋飾間以唐草紋或菱形紋相隔,構圖雖滿,但密而不亂,紋飾主次分明,視覺衝擊力極強。青花成色蒼翠妍麗,濃淡相宜,砂底微泛火石紅色。製作精美而傳世極少,故異常珍貴,本件即為傳世元青花中的一例精品,其臻美之態彌足珍貴。
8:元青花纏枝牡丹紋梅瓶,尺寸:高43.8釐米,估價:HKD 6,000,000 ~ 9,000,000,成交價: HKD 9,640,000 ,成交時間: 2006-11-28 ,拍賣公司:佳士得香港有限公司,拍賣專場:2006秋季藝術品拍賣會。
回覆列表
元代碗盤底足的特徵有五點:
一、大口小足:元代碗盤一般口徑較大,底足足徑較小。足底大多不施釉,是露胎的,但修胎、修足規整。
二、足端平切:一般器物底足端平切的工藝從元旦開始。盤碗多見,一直延續到明空白期。
三、底足乳突:元代碗盤底足外撇,足端平切,且足端較寬,大碗的足牆高度在一釐米左右,足內不施釉,足底心有小乳突,修足規整。
四、元代早起碗盤足牆外撇,元晚期足牆變薄,外足牆嚮明代初期的垂直過度。
五、足牆沒有裝飾線:元青花的碗盤足牆沒有裝飾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