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潮打的空城
-
2 # 星辰百事通
在唐之前,唐之後,都不可能有女皇出現的。封建的時代,女人當家,除了狄仁傑等朝堂近臣,瞭解武則天的才華,確實服氣她做一代帝王,剩下所有人都不會同意一個女人當家。但遍數李家所有帝王,性情各個溫良。也只有李唐宗親能坐視武則天登基了。換成任何一朝,恐怕當即所有在京內京外的李姓王親立刻扯旗造反,其他藩王和農民起義軍也會離開響應。這時候,勢必天下混戰,有幾個人會選擇一個女人來保?唯有李唐宗親和李唐眾臣,說好聽點兒叫以社稷為重,說不好聽點兒叫做除了血性之外所有優點都具備。
最終是一步一步把皇權過渡回了李唐。歷史上如此神奇的皇權更迭只此一例。何況武則天還不能算是絕對意義上的盛世明君,任用酷吏總是一大黑點,饒是如此,依然沒人造反,安度十五年,李旦李顯等殺回來,還是和平退位,倒真是母子情深了。恐怕300年大唐,最狠的反倒是個女皇帝了,有說什麼繫結李治就能保平安,利用權臣什麼的。試想換其他封建朝代,允許女人當皇帝的寥寥,找個藉口廢了或者殺了反了前朝皇后另立國號的武則天,很難嗎?不說秦皇漢武,南北朝五代十國那些大將當皇帝的,歷史任何一個,恐怕都忍不了吧。
適度低調,懂得自保。她不像別的女人一樣濃妝脂粉,精心打扮自己為博君王眼球。要知道一般太過驚豔的絕色美女很容易遭同性嫉妒,很容易出事。她的素面朝天,使得王皇后放鬆了對她的警惕。就算她長得很漂亮,但是不在脂粉處下功夫看起來還是和普通女孩子沒什麼兩樣的。喜琴棋書畫,愛好詩詞。看朱成碧思紛紛,憔悴支離憶為君。不信比來長下淚,開箱驗取石榴裙。這首詩寫得既有文采又有真情實感。
若不是真的思念至深,斷寫不下看朱成碧這四個字。詩詞是一種淨化心靈,陶冶情操的一種精神運動。可見,她的學識和修養還是相當高的。以不爭為爭,淡泊名利。前面有人提到,她把她的丈夫當成敵人。這句話說得可真搞笑。丈夫應該是愛人,同甘共苦的,怎麼會是她當皇帝前進的道路上的絆腳石呢?她懂得藉助別人的力量,高情商。也許她從來就沒有想過自己有朝一日能當上皇帝,環境一步步陰差陽錯地造就了她。
所以稱帝這件事情不是她一己之力,刻意追求就可以追求到的。或許命運的巧合,或許陰差陽錯。不過值得肯定的是在逆境中超強的忍力和淡定絕不是一般人所能及的。就好比你在專注做作業的時候,周圍人老是外放動感的音樂影響你,要是一般人不是瘋就是和別人鬧矛盾。可是她完全能夠保持住自己的情緒。可見這種理性超越了一般女子。忍受孤獨,過於理性,她不像一般的小女子一樣喜歡聽男人的甜言蜜語。一般被男生寵壞了的小女孩,小公主一定不可能會有這麼超乎尋常的理性。
她們容易吃飛醋,容易賭氣,容易感情用事。她和這些女生可不一樣。她的這種理性一定是在歲月的洪流中於最深的孤獨中歷練出來的。竊以為,她是一個沒有公主命卻有帝王命的人。公主命和皇帝命是矛盾的。像太平公主,她也有野心,也有志向,為何沒能接得上皇帝的班。可能從小錦衣玉食,沒有經歷過什麼磨難。人不輕狂枉少年,但自古英雄也多磨難。綜上,她當皇帝,實乃天命所歸。
-
3 # NatureVoice雨人
說到武則天相比大家應該知道,中國歷史上唯一的女皇,是真的厲害,但是武則天不管什麼時候都會被人述說,有人佩服,有人則唾罵,反正女皇的一生都是這樣的,爭議不斷,今天我們就來詳細的看看武則天的一生,看看她的傳奇人生是什麼樣的吧!
1、武則天的一生
武則天,名曌,唐高宗李治皇后,後為周則天皇帝,中國歷史上唯一的女皇帝。幷州文水(今山西文水東)人。生於唐武德七年(623年),卒子唐神龍元年(705年),享年82歲。67歲登基稱帝,在位15年。武則天14歲時,唐太宗李世民召入宮為才人。太宗死後,則天入感業寺為尼。唐高宗即位,復召入宮,拜昭儀,進號宸妃,與王皇后、蕭淑妃爭寵,互相讒毀。永徽六年(655)高宗立武氏為皇后。
王皇后被廢不久,即與蕭淑妃同被則天害死。則天素多智計,兼涉文史,自顯慶末年起,乘高宗體弱多病之機,遂專國柄,威勢日重。上元元年(674),高宗稱“天皇”,武后稱“天后”,宮中稱為“二聖”。弘道元年(683)高宗去世,中宗李顯即位,則天臨朝稱制。嗣聖元年(684)二月,則天廢中宗為廬陵王,立睿宗李旦,繼續臨朝稱制。則天於天授元年(690)稱帝,國號周。廢睿宗為皇嗣,改東都洛陽為神都。退位後,唐中宗李顯上尊號曰:“則天大聖皇帝”,死後諡號“則天大聖皇后”。從此,“則天”二字逐漸代替其名,傳至今日,人們都稱之為武則天。
2、出身官宦之家
武則天是武氏家族在文水縣的第八代子孫。北魏時,她的祖先武洽官封五兵尚書、晉陽公,食邑於文水,賜田50頃。這塊封邑大約佔據著南徐至北徐兩村之地。在這塊土地上至今仍留有和武氏家族有關的古蹟,如則天廟、武家山、武家廓、泌水河、神福泉、武轅城等。其父武士彠是唐高祖李淵的開國功臣,歷任井鉞將軍右廂衛、工部尚書,封應國公。
在唐太宗朝,歷任豫州都督、利州都督、荊州大都督。貞觀九年(635年),卒於荊州大都督任上,享年59歲。其母楊氏,是隋朝宗室宰相楊達之女,自幼篤信佛教,受戒立志事佛,有很高的文化素養,42歲嫁武士彠為繼室妻子,生有三女,武則天是其次女。武則天就出生在這樣一個官宦之家。
武則天幼年是都督府千金,後來是聖神皇帝,關於她的事蹟被人們傳為神話故事的很多,如袁天罡相面的傳說,至今,四川廣元還留有望雲鋪的地名。相傳,唐代火井令袁天罡回京,走到朝天關山上看見利州方向有王氣,又往西南走了15裡到望雲鋪,見利州上空祥雲累累,說:“王氣至。”武土彠聽說他善長相面,便邀至府上。當時武則天尚在強褓懷中,穿男孩服裝,袁天罡看後說:“龍瞳風頸,富貴之極。”又反覆細看說:“若是女當為天子。”又如正月二十三日婦女遊河灣,是四川廣元一年一度的民間例會,相傳這天是武則天的生日。還有則天婆婆梳妝樓、則天壩等遺蹟與傳說。
3、從才人到皇后
貞觀十一年(637年),14歲的武則天受召入宮。臨別時,母親楊氏傷心慟哭,武則天卻泰然處之,安慰母親說:“見天子庸知非福?何兒女悲夫?”由此小事已可看出武則天從小即見識非凡。
武則天入宮之初被冊封為才人,但10多年過去了,武則天既無子女也沒有被提升,可見她在當時的處境並不十分理想。然而,武則天卻時時在尋找機會展示自己的才華和政治抱負。一次,唐太宗得到一匹烈馬,名號“獅子驄”,沒有人能夠馴服,唐太宗為此嘆息不已。當時武則天侍侯在側,她勇敢地提出馴馬的要求,說:“妾能馭之,然需三物,一鐵鞭,二鐵錘,三匕首。鐵鞭擊之不服,則以鐵錘錘其首;又不服,則以匕首斷其喉。馬供人騎,若不能馴服要它何用。”
唐太宗聽了誇獎她的膽略。這也正是日後武則天的一條馭政之道。之後,她逐漸與太子李治志趣相投,關係密切。貞觀二十三年(649年),唐太宗駕崩,按當時宮廷常規,武則天出家為尼。兩年的尼姑生活使她全面地回顧了宮廷生活的富貴與艱險,在政治上日趨成熟。
永徽二年(651年)八月,武則天再次回到自己生活過的唐朝皇官。這是她與唐高宗李治的共同要求,同時還有著另一層複雜的背景,這就是王皇后在宮中受到蕭淑妃爭寵的困擾,迫切希望借武則天回宮來離間皇帝對蕭淑妃的寵愛之情。武則天回宮之初,也只是宮女身份,安排王皇后身邊。武則天出於政治上的要求,聰明乖巧,“卑詞曲體以事後”,王皇后“數稱其美於上”。
永徽三年(652年),武則天生了長子李弘,給自己帶來了晉升的希望,也給王皇后增加了一層憂慮。本來武則天就與唐高宗志趣相投,皇帝對她的恩寵日益增多,使王皇后大為吃醋。永徽五年(654年)三月,武則天被冊封為昭儀,地位僅次於皇后與淑紀,成為後宮的第三號人物。
永徽六年(655年)六月,王皇后密於母柳氏求巫祝厭勝(即請巫師作法咒詛他人),事發,唐高宗大怒,斷令柳氏不得人宮,舅柳(特殊字)罷知政事。十月十三日,唐高宗下詔:“王皇后蕭淑妃謀行鳩毒,廢為庶人。母及兄弟一併除名流放嶺南。亡父王仁佑追奪告身。”連貶出京城的柳(特殊字)也因潛通宮掖,謀行鳩毒處以死罪。 永徽六年(655年)十月十九日,唐高宗下詔立武則天為皇后。登上皇后寶座,是武則天一生成敗的關鍵環節,她的政治生涯也由此開始了。
4、理朝政顯才華
登上皇后寶座的武則天面臨的第一個問題就是如何處置廢為庶人的王皇后和蕭淑妃。《資治通鑑》載,唐高宗偶然行間其所,見門窗關閉甚嚴,於是呼曰:“皇后淑妃安在?”二人聽了嗚咽痛哭,說皇上如果念舊日情份使妾再見天日,請改此院為迴心院。她們希望唐高宗回心轉意,撤銷對她們的處分。這件事很快被武則天知道。她身為皇后,對後宮操有生殺之權,但她深知一旦讓王皇后、蕭淑妃重見天日將意味著什麼。所以,武則天採取果斷措施,縊死王、蕭二人,以絕後患。
武則天與唐高宗的密切配合雖開始於顯慶年間(656年~660年),但在永徽之際(650年~655年)已有深厚的政治基礎。《資治通鑑》中載有衛尉卿許敬宗、御史大夫崔義玄、御史中丞袁公瑜都潛布心腹於武昭儀的事。說明在永徽年間武則天已有一定的政治影響。可以說他們的配合體制在顯慶元年(656年)已基本形成,到顯慶四年(659年)貶逐長孫無忌之後,史稱“政歸中宮”,武則天在朝廷的影響已比較深遠。
顯慶五年(660年)十月,唐高宗患風眩病。風眩頭重目不能視,百司奏事請武則天裁決。武則天生性明敏。涉獵文史,處事都稱皇帝之意,從此委以政事,權力與皇帝相等。
上元元年(674年)八月,唐高宗追尊高祖李淵為神堯皇帝,追尊太宗李世民為文武聖皇帝,自稱天皇,武則天稱天后。九月,下詔追復長孫無忌官爵,讓長孫無忌的曾孫長孫翼襲爵趙公,長孫無忌陪葬昭陵。從此,武則天在國內外威望更加提高,外國使臣都共稱唐高宗、武則天為“二聖”。
5、為稱帝斬政敵
弘道元年(683年)十二月初四,唐高宗駕崩,臨終遺詔太子柩前即位,軍國大事有不決者,兼取天后進止。高宗的遺詔,無疑是留給武則天的“尚方寶劍”,成為她日後臨朝的法寶。光宅元年(684年),在廢掉李顯立李旦為皇帝后,武則天開始臨朝稱制,改元光宅。
武則天在消除政敵、為稱帝掃清道路的鬥爭中,採用過兩個特殊手段——酷吏與銅匭。酷吏即濫用刑罰、殘害無辜的官吏。銅匭是垂拱二年(686年)由魚承華之子魚保家設計的,是一個四面開口的意見箱,中有四隔,以受表疏,可入而不可出。東面口曰延恩,獻賦誦求官職者投之;南面口曰招諫,言朝政得失者投之;西面口曰伸冤,有冤枉案情者投之;北面口曰通玄,言天象災變及軍事密計者投之。由正諫大夫、拾遺、補闕各一人管理。
武則天為了掃除政敵,它便成為酷吏羅織罪名判殺政敵的工具,因此在歷史上留了一個“告密筒”的臭名。其實,它在歷史上起過重要作用,沿用時間也很長。天授元年(690年)九月初九,67歲的武則天在6萬民眾與官員的擁護下登上皇帝寶座,改國號為周,改元天授,但仍以李旦為皇嗣。歷史上將武則天的周朝叫做武周。
6、讓帝位去帝號
太子的選擇是武則天政治生涯的一個重要部分,也是困擾她多年的事。在稱帝之初,武家子孫武承嗣、武三思就上下活動求為太子。天授二年(691年)九月,在武則天的侄子魏王武承嗣的授意下,鳳閣舍人張嘉福指使王慶之率數百人上表,請立武承嗣為太子。武則天不許,王慶之以死泣請。武則天給印紙一張作出人證,讓他走,以後王慶之多次求見專言此事。武則天怒,命鳳閣侍郎李昭德賜杖。李昭德引王慶之出光順門,立即杖殺,餘黨散去。之後,李昭德、狄仁傑都勸武則天立親子為太子,無人再敢為武承嗣等求乞。
聖曆元年(邱8年)三月初九,武則天託病,派徐彥伯帶一班宮人去房州設計召回李顯。二十八日,李顯回到洛陽,滿朝文武無人知道。八月十一日,武承嗣因求太子不得,憂憤成疾而死。九月十五日,因李旦固請讓位於李顯,武則天同意立李顯為太子。聖歷二年(699年),武則天怕自己死後太子與武家子孫不能相容,令太子李顯、相王李旦、太平公主與武攸暨、武三思等立誓於明堂,銘之鐵卷,藏人史館。
長安元年(701年)十二月,武則天為其父立大周無上孝明高皇帝碑(又稱攀龍臺碑)於文水吳陵。碑高5丈,寬9尺,厚3尺,碑文6700餘字,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大墓碑。碑文由唐代宰相李嶠撰寫,記載了武氏家族的起源及其父武士彠的一生經歷,是一份重要的歷史文獻。次年六月,武則天又為其母立大周無上孝明高皇后碑於咸陽順陵,也是一塊巨大的墓碑。碑文由武則天的侄子梁王武三思撰寫,記載了其母楊氏的一生經歷。
長安二年(702年)正月,武則天首設武舉選拔將領,使許多有才幹的人得到重用。十一月,武則天令蘇(特殊字)平反酷吏所定的舊案,從而使許多蒙冤者得以平反,許多冤案得到昭雪。 長安四年(704年)八月,武則天臥病在床。十一月,封張柬之為守鳳閣侍郎。
神龍元年(705年)正月二十二日,張柬之、崔玄(日韋合併)等迎李顯太子,殺張昌宗、張易之等,逼武則天讓位於李顯。二十三日,武則天命太子李顯監國。二十四日,武則天下詔傳位於太子李顯。二十五日,太子李顯即帝位,為中宗。二十六日,武則天移居上陽宮。二十七日,唐中宗李顯率百官謁上陽官,上尊號曰“則天大聖皇帝”。
二月初四,唐中宗恢復國號為唐,至此,15年的武周王朝告終。同日,唐中宗復改神都為東都,北都為幷州。十一月二十六日,武則天病死於上陽宮仙居殿,享年82歲。遺詔:去帝號,歸乾陵合葬。王皇后、蕭淑妃及其牽連的人都予赦免。神龍二年(706年)五月十八日,葬武則天於乾陵,諡號“則天大聖皇后”;景雲元年(710年),改稱“天后”,後又改稱“大聖天后”;延和元年(712年),改稱“則天后”;天寶八年(749年),追尊為“則天順聖皇后”。
這就是一代女皇武則天的傳奇一生,她這一生揹負了太多的責任、榮辱,有人說她是殺人如麻的暴君。有人說她是不擇手段的女帝,但所有的這些都掩蓋不了她的輝煌政績。
-
4 # 丟丟愛看劇
武則天本人極富文藝才華。他熱衷於,賽詩,書法等各種文體活動。在武則天的一生當中。有捶供集100卷金輪集10卷。而且他擅長書法,精通飛白書。現在我們看到的是關於昇仙太子碑的拓片。原碑在河南的偃師市,武則天晚年和許多皇帝一樣嚮往長生不老獨享天下。痴迷著道教,有一次在嵩山路途中。遇到生鮮太子廟。聽說了有關太子生鮮的故事有感而發。回到洛陽之後,親自撰寫了這通碑文。表面是在寫太子生鮮的故事,實質也是對其晚年心態的真實寫照。這通碑的書法價值極高。生鮮太子之碑的這幾個字是武則天的飛白體,文字當中有鳥行修飾。非常奇特這碑文是武則天的行草,縱觀生鮮太子碑的碑文,其字型間有王羲之的書法風格,其中有88個之字寫法個不一樣。這也能體現武則天的書法功底的深厚,武則天不但擅長書法,她還擅長詩文,在全唐詩中就收錄了她的詩50首,像我們所熟知的,如意娘,臘月宣詔幸上苑等,除此之外還有首石淙詩,石淙詩這首詩是武則天在三陽宮避暑的時候所做,後來由書法家薛曜刻在了石淙的懸崖之上,這也是武則天一生中唯一的一首七言律詩。
宋慶齡女士曾經這樣評價武則天。武則天是中國歷史上唯一的女皇帝,是封建時期傑出的女性政治家。
-
5 # 庚小鹿
武則天不僅是一個天資聰穎,貌美如花的女性,在經歷坎坷以後最終成為了女皇,而且還是一位才情盪漾的詩人!她在感業寺中給皇帝李治寫的相思詩《如意娘》,最具有代表性!
-
6 # 隨心隨意性情中人
武則天又名武曌(624年2月17日-705年12月16日),亦作武瞾、武照,本名不詳,通稱武則天或武后。是中國古代唯一的女皇帝。
武則天稱帝,改國號為周,定都洛陽,稱“神都”,建立武周。武則天在位前後,大肆殺害唐朝宗室,興起“酷吏政治”。但她“明察善斷”,多權略,能用人。又獎勵農桑,改革吏治,重視選拔人材,所以使得賢才輩出。晚年逐漸豪奢專斷,漸生弊政。
武則天智略過人,兼涉文史,頗有詩才。有《垂拱集》及《金輪集》,《全唐詩》.
如意娘
看朱成碧思紛紛,憔悴支離為憶君。
不信比來長下淚,開箱驗取石榴裙。
-
7 # 六福雅士
身為一代女皇,武則天頗涉文史,其本人不僅具有較高的詩歌鑑賞能力,而且也有相當高的詩歌創作才華。從《全唐詩》收集的武則天的46首詩歌中,可以看出其詩歌古質典雅、清新明快的風格,具有較高文學價值。
一、從歷史上記載的兩個事件,來管窺武則天的文學鑑賞能力。
(一)武則天激賞駱賓王的《討武曌檄》。
駱賓王的這篇檄文,以駢文寫就,文風犀利,開篇大義凜然,歷數武則天之累累罪惡;落筆入木三分,充斥討伐武則天之壯志豪情。臣下戰戰兢兢的讀著檄文,當武則天聽到:“入門見嫉,蛾眉不肯讓人;掩袖工讒,狐媚偏能惑主”......“一抔之土未乾,六尺之孤何託”等處時,不僅沒有惱羞成怒,而且頻頻點頭,最後矍然為之動容,認為通篇文章對仗工整,氣勢如虹,謂左右曰:“此宰相之過也,人有如此才而使之流落不偶乎?”從此可以看到,武則天不僅具有政治胸襟和膽略,而且也具有較高的文學鑑賞能力。
(二)武則天多次組織賽詩會。
最有名的一次,就是龍門詩會,史稱“龍門奪袍”。
武則天游龍門,令群臣賽詩,優勝者,賜以錦袍。左史東方虯最先成詩:“春雪滿空來,獨處如花開。不知園裡樹,若個是真梅。”武則天聽了,連稱好詩,即令上官婉兒賜予錦袍。宋之問的詩寫的長,最後才呈上:“宿雨霽氛埃,流雲度城闕。河堤柳新翠,苑樹花先發……”武則天讀罷,連連讚道:“此詩更高!此詩更高!”興奮地徑直走下龍位,奪過東方虯手中錦袍,轉賜到宋之問手中,群臣一片沸騰。之後,“龍門奪袍”漸成佳話,而武則天的詩歌鑑賞能力也可管窺一斑。
二、從武則天的兩個代表作,來欣賞一下她的詩歌創作能力。
(一)武則天感業寺修行時期的佳作《如意娘》。
看朱成碧思紛紛,憔悴支離為憶君。
不信比來長下淚,開箱驗取石榴裙。
這首詩做於武則天在感葉寺為尼期間,是為思念唐高宗而作。全詩的意思是:我思君過度,雙眼迷離中竟將紅色看成綠色。由於朝思暮想心中的君啊,我身兒都憔悴消瘦了...如不信我近來的思君之淚,那就開箱看看我的石榴裙,那上面的斑斑淚痕可以為我作證呀...
該詩情感真摯,心境哀憐。賦、比、興修辭手法運用自如,情、理、思心理活動躍然紙上,纏綿悱惻,哀怨低迴,情景交融,動人心絃,頗具藝術感染力,堪稱為一首好詩。
(二)武則天做金輪皇帝期間的《臘日宣詔幸上苑》
明朝游上苑,火急報春知。
花須連夜發,莫待曉風吹。
做這首詩時,武則天身份地位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她已經不再是那個感業寺的小尼姑了,她成了主宰國家命運的君主。雖然是大冬天,但武則天要求一夜之間百花齊放口吻卻是一種咄咄逼人的架勢,氣勢不凡,表現了武則天張揚剛毅、殺伐果決的個性,也展示了其號令一切、吞吐宇宙的氣概,給人一種昂揚進取、捨我其誰的精神力量,實為女性詩歌中難得的一首佳作。
透過上述敘述,可以看到,武則天頗具文學才華,不僅有創作才能,亦具鑑賞能力。其實,在其統治期間,她不僅“尚文”,而且“致用”,把自己的文學才能運用的治國理政上來,其“尚文而致用”的手法亦頗為老練毒辣,有興趣的朋友可以自己深入研究一下。
回覆列表
提起武則天,大家第一時間想到的就是那個權傾朝野,令天下人拜倒在石榴裙下的武曌。但她曾經還有一個名號:武才人。她的才華也是很出眾的。
提起她的詩,大多都會想到那首在感業寺出家時所寫的《如意娘》:
看朱成碧思紛紛,憔悴支離為憶君。
不信比來長下淚,開箱驗取石榴裙。
而讀過這首《臘日宣詔幸上苑》之後,你就更能感受到她心境的蛻變之大。這首詩個人認為相較於《如意娘》更具有代表性。
《臘日宣詔幸上苑》武則天明朝游上苑,火急報春知。
花須連夜發,莫待曉風吹。
關於這首詩的寫作背景,歷來有兩個說法:
第一個,據《全唐詩》記載:
天授二年,臘,卿相欲詐稱花發,請幸上苑,有所謀也,許之。尋疑有異圖,乃遣使宣詔云云。於是,凌晨名花布苑。群臣鹹服其異。後託術以移唐祚。此皆妖妄,不足信也。
不過《全唐詩》中史料記載謬誤甚多,不可全信。武則天稱帝期間,政權一直都非常穩固,除了晚年張柬之發動神龍政變,並沒有真正的謀反活動。
相比之下,下面這個版本更加可信一些:
武則天稱帝之後,一次偶遊宮苑,看到苑中幾枝梅花盛開,一時興起,寫下了這首詩。詩中她下詔讓百花齊放來取悅她。(此事到跟電視劇《朱元璋》中老朱讓落山的太陽站住有異曲同工之妙)這個故事看起來荒誕,但仔細想來,也不無可能。武則天的權利當時到達了頂峰,難免會有點兒“飄”。
據說此事還有一個後續,多半是後人添油加醋的:到了第二天,果然百花齊放,唯獨牡丹沒有盛開,武則天大怒,下令用炭火烤牡丹的枝幹,牡丹經受不住也紛紛盛開。餘怒未消的武則天還是將牡丹貶到了洛陽。
關於這個故事,在《鏡花緣》中記載比較詳細。
與《如意娘》中那個卑微的渴求皇帝臨幸的武媚娘不同,此時的武則天可以讓山河變色,萬眾臣服。
就像一首民謠中所唱的那樣:喝令三山五嶽開道,我來了!武則天的這首詩確實也有著這種非凡的氣勢。不服老天爺的武則天命令百花在冬夜綻放,就像她不服命運,最終創造了絕無僅有的奇蹟一樣。
論詩,這首詩氣勢逼人,確實是一首好詩,但是對於天下百姓而言,則是有著刺骨的寒意。統治者開始變得狂放無忌,自以為能夠操作萬物的時候往往禍亂也就來了。
心態飄了的武則天的一些所作所為對於唐朝的危害是非常大的。她最大的危害就是毀掉了自太宗以來辛辛苦苦建立的良好社會秩序。
太宗時期注重社會道德與吏治的建設。大將丘行恭為了表明自己的忠心,便把反賊的心挖出吃了。但太宗並沒有表揚他,而是嚴厲斥責:處罰犯人自然有國家的法律,你這樣做是幹什麼!
在太宗的影響下,一些前朝奸臣如裴矩、封德彝都變成了良臣。
而這樣的良好風氣在武周時期又大變樣了,奴顏婢膝之徒紛紛秉政。曾經有這樣一首詩:
補缺連車載,拾遺平斗量。耙推侍御史,碗脫校書郎。糊心巡撫使,眯目聖神皇。
意思就是當時武則天亂封的官可以用車載斗量來形容。侍御史多的能用耙推,校書郎多的像拿碗扣出來的一樣。由此可見,當時的吏治會有多麼黑暗。後來武則天還殺掉了大批忠義之士,其中就包括大將程務挺、黑齒常等人,給後來的唐朝邊關造成了無窮的隱患。
武則天緩緩吟出那句“花須連夜發,莫待曉風吹”,平靜的語言之下,蘊藏著巨大的風暴。詩句的背後是百姓的哀鴻遍野和酷吏們散發的陣陣寒氣。
注:參考文獻
《長安月下紅袖香》石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