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愛整理的小景

    《夜雨寄北》是晚唐詩人李商隱的作品。

    他寫此詩時身居異鄉巴蜀,這首詩是他寫給遠在長安的妻子(或友人)的一首抒情七言絕句。

    巴蜀地處中國西南地區,大致範圍包括四川盆地及其附近地區。

    長安,今天的陝西西安。

    由此可知,長安位於巴蜀的北方,詩人思念之人亦位於詩人的北方啊。

    因此,這首抒情詩題目為夜雨寄北,北方有詩人掛念之人。

  • 2 # 劉石球16

    寄北,一寄語北方長安的朋友。詩人在梓州(四川三臺縣,柳仲郢幕中寄贈長安友人之作。夜雨寄北全詩不解釋了。因為,你搞不清寄北方向,故答目的達到。所以叫寄北,或面朝北方長安,想象作者面對北方揮毫作詩。

  • 3 # 華山風骨映渭水

    這個問題據我的瞭解,可以做以下解釋:

    1、寄北指的是妻子。這首《夜雨寄北》據宋洪邁《萬首唐人絕句》題作《夜雨寄內》,“內”就是“內人”_指的就是妻子。

    2、史解說李商隱出生在河南,當時在四川的巴山任職,妻子在家,他思念在家的妻子,就以家的方位來寄託對家鄉,對在家妻子的思念,所以,這裡的“寄北”應該理解為“妻子”。就整篇詩中對話來理解,也符合這個結論,

    3、還有一種解釋是:今傳作者在各本題作“夜雨寄北”,“北”就是北方的人,可以指妻子,也可以指朋友。顯然就詩中用詞“何當共剪西窗燭”來看,作朋友解有點牽強。

    4、還有另類解釋說:有人經過考證,認為這首詩作與作者的妻子王氏去世之後,因而不是“寄內”詩,而是寫贈給長安友人的,也就不得而知了。

    我個人認為,就詩的內容來講,結合“萬首唐人絕句”作《夜雨寄內》來看,作妻子解釋比較確切。

  • 4 # 青藤小屋

    《夜雨寄北》是晚唐詩人李商隱的詩。寄北,即寄給北方的人。北,以方位代人,這個人指難,關鍵是對“共剪西窗燭”的理解。

    剪燭,剪去燃焦的燭芯,使燈光明亮。這裡形容深夜秉燭長談。“西窗話雨”“西窗剪燭”為成語,所指也不只限於夫婦,有時也用以寫朋友間的思念之情。

    “君問歸期未有期”,這個“君”就是作者“寄北”之人。當時李商隱滯留巴蜀,“君”在北方。可以看作他的妻子,也可看作朋友。

  • 5 # 梧桐樹邊羽

    唐詩《夜雨寄北》,為什麼叫寄北?

    寄北,寄,寄給。北,北方,代指北方的人。

    古人寫詩都是有感而發。

    李商隱當時在巴蜀,寫家書報平安。為什麼要寫這封信呢?因為家裡人寫信來了,問他什麼時候回家。作為晚唐最傑出的文藝青年,因為連綿大雨,心情本就鬱悶,加上對家人的思念之情氾濫,自然情到深處要寫詩。所以他就把當時的環境和心情寫成了一首七絕附在家書一起寄給了北邊的家人。

    這個人,很有可能就是在長安的夫人。因為這首詩還有一個名字,在《萬首唐人絕句》題做《夜雨寄內》,“內”,就是“內人”,也就是夫人。而且在詩的第三句“何當共剪西窗燭”,情愫曖昧旖旎,用在朋友之間並不是很合適。

    所以雖然沒有明示,這裡一般指他的夫人。

    君問歸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漲秋池。

    何當共剪西窗燭,卻話巴山夜雨時。

    你問我什麼時候能回去,我也不知道啊。今晚巴山下著大雨,雨水已漲滿秋池。

    巴山夜雨是不是李商隱不能回家的原因?並不是。既然信差能走,人就能走,古時候送信就是靠人。那麼李商隱不能回家肯定是有別的原因,可能是公事,無法脫身,也不知道什麼時候能完成。所以“巴山夜雨漲秋池”只不過是說情之景,是增加詩人對夫人,對家思念的場景。

    而這種場景是在長安難以看到的,所以等哪天我回家了,咱們在一起,我給你說說這巴山夜雨的景色,和我被這綿綿秋雨被拉長的思念。

    這首詩其實是很有特色的,比如“西窗共剪燭”,比如兩次使用“巴山夜雨”,這都是比較特殊的地方,充分顯示了李商隱的文采和手法。

    可題主偏偏在題目中一個常識發生疑問,也是很奇怪的事情。

    咱們現在要是有個想念的人在北邊,不也會在表述中用“北方”、“那個人”之類的來做指代嗎,這既不稀奇,也不高階。

    不知道為什麼會不理解。

  • 6 # 低調只為活著

    唐詩《夜雨寄北》,為什麼叫寄北?

    寄北:寫詩寄給北方的人。詩人李商隱當時是在巴蜀(也就是今天的四川省),他的親人在長安,因為長安在巴蜀之北。所以說是“寄北”。詩人這首詩表達了對北方親人深刻的懷念之情。

  • 7 # 愚公愛喝茶

    唐詩(作者李商隱)的原版寫的是《夜雨寄內》寄內大家都明白,是李寄給內人(夫人)的,隨著歲月變遷、作品的更改,就變成了《夜雨寄北》這就是寄往北方的好友了。回答完畢

  • 8 # 柳暗花明有幾何

    我是這樣欣賞這首詩的:身在巴蜀的詩人環境糟透了,他用巴蜀的夜雨來暗喻這種環境,大家都知道,巴蜀本來就“路難行”,雨夜就更加又黑又滑了,所以詩人的環境肯定很糟,辦事肯定不順利,所以自己也不知道何時是歸期。

    詩中的“君”,也許是妻妾;也許是紅顏;也許是朋友,我們都可以想象,這樣更有詩的內韻。君問歸期,可以是接到了君的書諫,也可以是詩人感覺到遠方的“君”在心裡問詢自己吧,但真還未有歸期啊。

    都說“秋風秋雨愁煞人”,秋天本來就是思歸的季節,然而歸期渺渺,本來就很煩了,在雨夜就更煩了,在巴蜀的雨夜,倍加懷念北方的家鄉、懷念家鄉的“君”,何時能回到家鄉,與君在窗前秉燭夜話,或喝點小酒,或一杯清茶,笑談巴山夜雨……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如何說服孩子下決心考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