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MQ研究
-
2 # 有無皆緣
第一階段是圖畫文字階段。商代以前的文字都屬於這個階段。第二階段是以表形文字為基礎,以表音文字為主體的表音文字階段。從甲骨文到秦代的文字都屬於這個階段。第三階段是以形聲字為主體,還保留了一些表形字和表音字的形音文字階段,從秦漢到現代漢字都屬於這個階段。
-
3 # 京火
漢字的老祖宗還沒有找到,因為甲骨文已經是一種相當成熟的文字!他的前身還沒有發現,這是考古中要多下功夫的地方。
至於甲骨文以後的變化那是一目瞭然的,特別值得一提的是始皇帝嬴政,他的“書同文”,保證了漢字數千年的傳承!無論你講什麼方言,只要寫出來就誰都認識了!
從甲骨文↣鐘鼎文↣大蒃↣小蒃↣隸書↣楷書。
後來又是行書,草書,狂草,更是百花齊放了!
-
4 # 天天學語文
說到漢字的故事,我覺得可以從漢字的起源、漢字的形體演變、漢字的構成、漢字的文化四個方面談起。
像一個“人” ,又像一個“京”字,還像一個“文”字,預示著我們首都北京將舉辦一個“人文奧運”。
一、漢字的起源
1、倉頡造字傳說
傳說倉頡是上古黃帝時期的史官,他雙瞳四目,是文聖人。他根據日月星辰、鳥獸足記等自然現象創造了漢字。
2、結繩造字
俗話說“上古無文字,結繩以記事”,就是在繩子上打一個結,就代表記事。
3、八卦造字
根據八卦符號的縱橫變化,創造了各種各樣的字。
4、契刻文字
刻畫在竹木等材料上的各種痕跡、記號。
二、漢字的形體演變
先後經歷了:甲骨文(殷墟文字、契文、卜辭)——金文(鐘鼎文、銘文)——篆(大篆、小篆)——隸書(秦隸)——草書(今草、狂草)——行書——草書(今草、狂草)
三、漢字的構成
1、象形字
用描繪事物形狀來表示字義
2、指事字
用象徵性符號或在象形字上加上提示符號
3、會意字
把兩個或幾個字組合成一個字
4、形聲字
形符表字,生符表音
四、漢字的文化
可以用魯迅先生說的三美來概括:音美、形美、意美。漢字在表意上具有世界上任何語言都無法達到的魅力,漢字是中國人個性的象徵,漢字還具有無窮趣味。如字謎:思,勤耕心上田,思想才有豐收的果實。魯:一半在河海,一半在天空,到底在哪裡?老家在山東。
漢字優美,漢字故事令人流連忘返,我們都是中國人,寫方正規範字,做堂堂正正中國人!
-
5 # 恆德小馬
分為六類,分別是象形、指事、形聲、會意、轉註、假借。
1、象形
象形字來自於圖畫文字,但是圖畫性質減弱,象徵性質增強,它是一種最原始的造字方法。它的侷限性很大,因為有些實體事物和抽象事物是畫不出來的。
2、指事
這是指表現抽象事情的方法,用象徵的符號,或在象形字上加上符號來表示某個詞。所謂“各指其事以為之”是也。如人在其上寫作“上”,人在其下寫作“下”,“刃”,在刀口上加一點,表示這裡最鋒利,這就是刀刃,等等。
自大一點就是“臭”,“富”有田的人,“窮”靠用“力”打工,“賤”的繁體是“賤”,右邊兩個“戈”,為錢而爭鬥,自然是“賤”。
3、形聲
形聲,漢字“六書”造字法的一種,東漢著名文字學家許慎在《說文解字》中為其下的定義是:以事為名,取譬相成。江河是也。形聲屬於“合體造字法”。形聲字由兩部份組成:形旁(又稱“義符”)和聲旁(又稱“音符”)。形旁是指示字的意思或類屬,聲旁則表示字的相同或相近發音。
4、會意
會意是用兩個或兩個以上的獨體字根據意義之間的關係合成一個字,綜合表示這些構字成分合成的意義,這種造字法叫會意。用會意法造出的字就是會意字,它體現了中國文字的博大精深。
5、轉註
許慎在《說文解字序》指出:“轉註者,建類一首,同意相受,考老是也。”
轉註有不同的解釋:一是“形轉”,二是“義轉”,三是“音轉”。由於許慎對於轉註的定義簡單,《說文》九千餘字中亦未指出哪些是轉註之字例,後世對轉註之確切意義莫衷一是,至今無定論。
6、假借
此法簡言之,就是借用一字,去表達別的事物。一般來說,有一個無法描述的新事物,就借用一個發音接近或是屬性近似的字根,來表達這個新事物。例如“又”,本來是指右手(最早見於甲骨文),但後來被假借當作“也是”的意思。
回覆列表
漢字的故事_漢字的來歷和起源介紹,漢字是世界上使用時間最久、空間最廣、人數最多的文字,漢字的起源距我們已有8000多年的歷史,是不是已經久遠到你不敢相信。
漢字來歷
從倉頡造字的古老傳說到100多年前甲骨文的發現,歷代中國學者一直致力於揭開漢字起源之謎。
關於漢字的起源,中國古代文獻上有種種說法,如“結繩”、“八卦”、“圖畫”、“書契”等,古書上還普遍記載有黃帝史官倉頡造字的傳說。現代學者認為,成系統的文字工具,不可能完全都由一個人創造出來,倉頡如果確有其人,應該是文字整理者或者是頒佈者。
最早刻劃符號距今8000多年
最近幾十年,中國考古界先後釋出了一系列較殷墟甲骨文更早、與漢字起源有關的出土資料。這些資料主要是指原始社會晚期及有史社會早期出現在陶器上面的刻畫或彩繪符號,另外還包括少量的刻寫在甲骨、玉器、石器等上面的符號。可以說,它們共同為解釋漢字的起源提供了新的依據。
文字最早成熟於商代。就目前所知和所見到的殷商文字資料來說,文字載體的門類已經很多。當時的文字除了用毛筆書寫在簡冊上之外,其他的主要手段就是刻寫在龜甲獸骨、陶器、玉石上以及陶鑄在青銅器上。商代文字資料以殷墟卜用甲骨和青銅禮器為主要載體,是迄今為止中國發現的最早的成熟文字。
總體來說中國漢字的發展,前後經過了6000多年的變化,其演變過程是:半坡陶文→東夷骨刻文 →甲骨文 → 金文 → 小篆 → 隸書 → 楷書 → 行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