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金兆鑫
-
2 # 尊前談笑
這是一首觸景傷情的感懷之作。峴山是襄陽名勝,孟浩然於此弔古傷今,感念自己的身世,再度抒發了感時傷懷的這一古老主題。
“人事有代謝,往來成古今。”是一個平凡的真理。大至朝代更替,小至一家興衰,以及人們的生老病死、悲歡離合,人事總是在不停止地變化著,這是不可逆轉的自然法則。所以,這兩句看似憑空落筆,實則是內心的感懷,卻流露出詩人的心事茫茫、無限惆悵,飽含著深深的滄桑之感。
“江山留勝蹟,我輩復登臨。“勝蹟”,是指山上的羊公碑和山下的魚梁洲等。作者的傷感情緒,便是來自今日的登臨。登臨峴山,首先看到的就是羊祜廟和墮淚碑。羊祜鎮守襄陽頗有政績,深得民心,他死後,襄陽人民懷念他,在峴山立廟樹碑,“望其碑者莫不流淚,杜預因名為‘墮淚碑’。”詩人望碑而感慨萬分,想到了前人的留芳千古,也想到了自己的默默無聞,不免黯然傷情。
“水落魚梁淺,天寒夢澤深。”寫登山所見。登山遠望,水落石出,草木凋零,一片蕭條景象。作者抓住了當時當地所特有的景物,提煉出來,既能表現出時序為嚴冬,又烘托了作者心情的傷感。
“羊公碑尚在,讀罷淚沾襟。”羊祜鎮守襄陽,是在晉初,而孟浩然寫這首詩卻在盛唐,中隔四百餘年,朝代的更替,人事的變遷,是多麼巨大!然而羊公碑卻還屹立在峴首山上,令人敬仰。與此同時,想到自己至今仍為“布衣”,無所作為,死後難免湮沒無聞,這和“尚在”的羊公碑,兩相對比,令人傷感,因之,就不免“讀罷淚沾襟”了。
此詩的寫作背景是在作者求仕不遇,心情苦悶的情況下而作的。詩人登臨峴山,憑弔羊公碑,懷古傷今,抒發感慨,想到自己空有抱負,不覺分外悲傷,淚溼衣襟。全詩借古抒懷,融寫景、抒情和說理於一爐,感情真摯深沉,平淡中見深遠。
-
3 # 有無皆緣
此詩的寫作背景是在作者求仕不遇,心情苦悶的情況下而作的。詩人登臨峴山,憑弔羊公碑,懷古傷今,抒發感慨,想到自己空有抱負,不覺分外悲傷,淚溼衣襟。全詩借古抒懷,融寫景、抒情和說理於一爐,感情真摯深沉,平淡中見深遠。
-
4 # 左國曹
與諸子登峴山
唐代:孟浩然
人事有代謝,往來成古今。
江山留勝蹟,我輩復登臨。
水落魚梁淺,天寒夢澤深。
羊公碑尚在,讀罷淚沾襟
這是一首觸景傷情的感懷之作。峴山是襄陽名勝,孟浩然於此弔古傷今,感念自己的身世,再度抒發了感時傷懷的這一古老主題。
首聯“人事有代謝,往來成古今”,是一個平凡的真理。大至朝代更替,小至一家興衰,以及人們的生老病死、悲歡離合,人事總是在不停止地變化著,沒有誰沒有感覺到。人類社會總是在發展變化著,長江後浪催前浪,一代新人換舊人,這是不可逆轉的自然法則。過去的一切都已不存,今天的一切很快又會成為過去,古往今來,年復一年,日復一日,寒來暑往,春去秋來,時光永在無情地流逝。首聯兩句憑空落筆,似不著題,卻流露出詩人的心事茫茫、無限惆悵,飽含著深深的滄桑之感。
頷聯緊承首聯。“江山留勝蹟”是承“古”字,“我輩復登臨”是承“今”字。“勝蹟”,是指山上的羊公碑和山下的魚梁洲等。作者的傷感情緒,便是來自今日的登臨。登臨峴山,首先看到的就是羊祜廟和墮淚碑。羊祜鎮守襄陽頗有政績,深得民心,他死後,襄陽人民懷念他,在峴山立廟樹碑,“望其碑者莫不流淚,杜預因名為‘墮淚碑’。”詩人望碑而感慨萬分,想到了前人的留芳千古,也想到了自己的默默無聞,不免黯然傷情。
頸聯寫登山所見。登山遠望,水落石出,草木凋零,一片蕭條景象。作者抓住了當時當地所特有的景物,提煉出來,既能表現出時序為嚴冬,又烘托了作者心情的傷感。“淺”指水,由於“水落”,魚梁洲更多地呈露出水面,故稱“淺”。看到魚梁洲,自然會聯想到曾與司馬徽、諸葛亮為友,數次拒絕劉表延請的隱士高賢龐德公。“深”指更遠處,一望無際、遼闊廣遠的雲夢澤展現在眼前。天寒水清,冷氣陰森,更感湖泊之“深”。古代“雲夢”並稱,在湖北省的大江南、北,江南為“夢澤”,江北為“雲澤”,後來大部淤積成陸地,今洪湖、梁子湖等數十湖泊,皆為雲夢遺蹟。在峴山看不到夢澤,這裡是用來借指一般湖泊和沼澤地。這兩句詩寫的是一種蕭條荒落的情調,用來陪襯上下文。詩人登臨峴山,深秋的凋零,不能不使他有“人生幾何”,“去日苦多”,眨眼又是一年過去,空懷才華卻無處施展的慨嘆。
尾聯中“羊公碑尚在”,一個“尚”字,十分有力,它包含了複雜的內容。羊祜鎮守襄陽,是在晉初,而孟浩然寫這首詩卻在盛唐,中隔四百餘年,朝代的更替,人事的變遷,是多麼巨大!然而羊公碑卻還屹立在峴首山上,令人敬仰。與此同時,又包含了作者傷感的情緒。四百多年前的羊祜,為國(指晉)效力,也為人民做了一些好事,是以名垂千古,與山俱傳;想到自己至今仍為“布衣”,無所作為,死後難免湮沒無聞,這和“尚在”的羊公碑,兩相對比,令人傷感,因之,就不免“讀罷淚沾襟”了。
此詩因作者求仕不遇心情苦悶而作,詩人登臨峴山,憑弔羊公碑,懷古傷今,抒發感慨,想到自己空有抱負,不覺分外悲傷,淚溼衣襟。全詩借古抒懷,融寫景、抒情和說理於一爐,感情真摯深沉,平淡中見深遠。
該詩前兩聯具有一定的哲理性,詩的前四句,就是概括羊祜的話。“人事”,人物及其事蹟,是有新陳代謝的。一代的人去了,一代的人接上了。這就成為古今。山水今天依然是一個名勝,卻輪到我們這一代人來遊玩。後兩聯既描繪了景物,富有形象,又飽含了作者的激情,使得它成為詩人之詩而不是哲人之詩。“湮滅無聞”正是對詩人自己遭遇的真實寫照,觸景生情,倍感悲傷,不禁潸然下淚。想到自己空有抱負,不覺分外悲傷,淚溼衣襟。全詩感生命之短促,表達懷才不遇之悲傷。同時,語言通俗易懂,感情真摯動人,以平淡深遠見長。清沈德潛評孟浩然詩詞:“從靜悟中得之,故語淡而味終不薄。”這首詩的確有如此情趣。
-
5 # 言奚如
人事有代謝,往來成古今。江山留勝蹟,我輩復登臨。水落魚梁淺,天寒夢澤深。羊公碑字在,讀罷淚沾襟。
這是一首弔古傷今,感人至深的登臨詩。語句平淡,但卻意味深遠。
詩歌憑弔的物件是魏晉時期著名的軍事家、政治家、文學家羊祜。
本詩中所說的“羊公碑”又稱之為“墮淚碑”。因羊祜生前在荊襄一帶實行仁政,去世時百姓修建祠廟,並刻碑文以紀念之。“望其碑者,莫不流涕”,故名。
據《羊祜傳》記載,羊祜曾在一次峴山飲酒時觸景傷情,並生出興亡替代之感,嘆息說:
“自有宇宙,便有此山,由來賢達勝士,登此遠望如我與卿者多矣,皆湮滅無聞,使人悲傷!”孟浩然登臨時,羊祜去世已久,唯獨峴首山上的羊公碑依然還在。羊祜的事蹟、感慨縈繞在詩人胸中,對其產生了極大的情緒波動。這首詩正是在這樣的情景下寫成的。
此詩和其他詩歌不同,不是由景物寫起,而是直抒胸臆,可見作者情緒的無限激盪。
“人事有代謝,往來成古今”這一句看似平白無奇,卻飽含歲月的滄桑以及永恆的生命困惑,以及由此帶來的無限哀愁。
頷聯緊承首聯,點出興懷感嘆的緣起:
“江山留勝蹟,我輩復登臨”。傷感由眼前的名勝——古蹟羊公碑和魚梁洲引起,並因聯想到羊祜的事蹟而深化。
接著詩人從巨大的思緒起伏中回到眼前所見的景色:
“水落魚梁淺,天寒夢澤深。”“淺”是冬季魚梁洲的的狀態;“深”指水面的狀態——古楚地有云、夢二澤,後多指江漢平原的大江大湖。此處指的是峴首山旁邊的漢水。一深一淺,描繪出一副嚴冬蕭條的場景。
既是當時真實景物的摹寫,又十分貼合作者悲涼的心情。
最後一聯點出傷感的直接原因來自於至今尚在的羊公碑。
一個“尚”字,力量盡顯,令人聯想到李煜的“雕欄玉砌應猶在,只是朱顏改”的“猶”字,時間感極強,均蘊含了極大的情感力量。
孟浩然是盛唐人,羊祜鎮守襄陽,早是晉朝初年的事,中間間隔足足有四百多年。
但時間的力量無疑是巨大的,英雄雖已不在人世,但為國為民的事蹟還長留在人民心中,與碑文同在,與山川共存。
孟浩然面對此情此景,痛楚的原因雙重的:一是對比之下,不禁對自己人生價值的質疑。二是與此同時,產生對生命價值本身的質疑,而這也正恰恰是緬懷物件曾經的人生困惑:羊公碑是羊祜昔日成就的證明,但即使如此,羊祜本人又在哪裡呢?這與羊祜本人當年的感慨一致。
“如我與卿者多矣,皆湮滅無聞,使人悲傷!”前人對時光流逝的感懷和自我的人生感傷交織在一處,多重痛苦交織在一起,便讓孟浩然不免在巨大的情感共鳴中“讀罷淚沾襟”了。
-
6 # 我心你聆
與諸子登峴山
唐代:孟浩然
人事有代謝,往來成古今。
江山留勝蹟,我輩復登臨。
水落魚梁淺,天寒夢澤深。
羊公碑尚在,讀罷淚沾襟。
這是一首觸景傷情的感懷之作。峴山是襄陽名勝,孟浩然於此弔古傷今,感念自己的身世,再度抒發了感時傷懷的這一古老主題。
首聯“人事有代謝,往來成古今”,是一個平凡的真理。大至朝代更替,小至一家興衰,以及人們的生老病死、悲歡離合,人事總是在不停止地變化著,沒有誰沒有感覺到。人類社會總是在發展變化著,長江後浪催前浪,一代新人換舊人,這是不可逆轉的自然法則。過去的一切都已不存,今天的一切很快又會成為過去,古往今來,年復一年,日復一日,寒來暑往,春去秋來,時光永在無情地流逝。首聯兩句憑空落筆,似不著題,卻流露出詩人的心事茫茫、無限惆悵,飽含著深深的滄桑之感。
頷聯緊承首聯。“江山留勝蹟”是承“古”字,“我輩復登臨”是承“今”字。“勝蹟”,是指山上的羊公碑和山下的魚梁洲等。作者的傷感情緒,便是來自今日的登臨。登臨峴山,首先看到的就是羊祜廟和墮淚碑。羊祜鎮守襄陽頗有政績,深得民心,他死後,襄陽人民懷念他,在峴山立廟樹碑,“望其碑者莫不流淚,杜預因名為‘墮淚碑’。”詩人望碑而感慨萬分,想到了前人的留芳千古,也想到了自己的默默無聞,不免黯然傷情。
頸聯寫登山所見。登山遠望,水落石出,草木凋零,一片蕭條景象。作者抓住了當時當地所特有的景物,提煉出來,既能表現出時序為嚴冬,又烘托了作者心情的傷感。“淺”指水,由於“水落”,魚梁洲更多地呈露出水面,故稱“淺”。看到魚梁洲,自然會聯想到曾與司馬徽、諸葛亮為友,數次拒絕劉表延請的隱士高賢龐德公。“深”指更遠處,一望無際、遼闊廣遠的雲夢澤展現在眼前。天寒水清,冷氣陰森,更感湖泊之“深”。古代“雲夢”並稱,在湖北省的大江南、北,江南為“夢澤”,江北為“雲澤”,後來大部淤積成陸地,今洪湖、梁子湖等數十湖泊,皆為雲夢遺蹟。在峴山看不到夢澤,這裡是用來借指一般湖泊和沼澤地。這兩句詩寫的是一種蕭條荒落的情調,用來陪襯上下文。詩人登臨峴山,深秋的凋零,不能不使他有“人生幾何”,“去日苦多”,眨眼又是一年過去,空懷才華卻無處施展的慨嘆。
尾聯中“羊公碑尚在”,一個“尚”字,十分有力,它包含了複雜的內容。羊祜鎮守襄陽,是在晉初,而孟浩然寫這首詩卻在盛唐,中隔四百餘年,朝代的更替,人事的變遷,是多麼巨大!然而羊公碑卻還屹立在峴首山上,令人敬仰。與此同時,又包含了作者傷感的情緒。四百多年前的羊祜,為國(指晉)效力,也為人民做了一些好事,是以名垂千古,與山俱傳;想到自己至今仍為“布衣”,無所作為,死後難免湮沒無聞,這和“尚在”的羊公碑,兩相對比,令人傷感,因之,就不免“讀罷淚沾襟”了。
此詩因作者求仕不遇心情苦悶而作,詩人登臨峴山,憑弔羊公碑,懷古傷今,抒發感慨,想到自己空有抱負,不覺分外悲傷,淚溼衣襟。全詩借古抒懷,融寫景、抒情和說理於一爐,感情真摯深沉,平淡中見深遠。
該詩前兩聯具有一定的哲理性,詩的前四句,就是概括羊祜的話。“人事”,人物及其事蹟,是有新陳代謝的。一代的人去了,一代的人接上了。這就成為古今。山水今天依然是一個名勝,卻輪到我們這一代人來遊玩。後兩聯既描繪了景物,富有形象,又飽含了作者的激情,使得它成為詩人之詩而不是哲人之詩。“湮滅無聞”正是對詩人自己遭遇的真實寫照,觸景生情,倍感悲傷,不禁潸然下淚。想到自己空有抱負,不覺分外悲傷,淚溼衣襟。全詩感生命之短促,表達懷才不遇之悲傷。同時,語言通俗易懂,感情真摯動人,以平淡深遠見長。清沈德潛評孟浩然詩詞:“從靜悟中得之,故語淡而味終不薄。”這首詩的確有如此情趣。
-
7 # 月星如雨
想要準確把握孟浩然的這首名詩,,應該從以下幾方面入手。
一、作者簡介孟浩然(689-740),本名無具體考證,字浩然,湖北襄陽人,精通詩詞,盛唐著名詩人。孟浩然一生大都壯志未酬,懷才難遇,中年時期隱居山林,留有詩作二百餘首,這首《與諸子登峴山》就是描寫孟浩然懷才不遇的心境的一首著名詩句。孟浩然與唐朝另一位著名詩人王維合稱“王孟”。
二、經典原文賞析與諸子登峴山
唐代:孟浩然
人事有代謝,往來成古今。
江山留勝蹟,我輩復登臨。
水落魚梁淺,天寒夢澤深。
羊公碑尚在,讀罷淚沾襟。
三、詩文美譯(帶個人主觀色彩,為了使讀者能更具體地感受詩中所表達的情懷,不當之處望海涵)今天我與三五好友一起出門遊山玩水,我們一起登上了這著名的峴山(xiàn shān,今襄陽縣南部,是襄陽南部要塞,古代兵家必爭之地)。看著這美麗的秋日山景,我不禁感嘆:人世間的一切人和物都在不斷地更新換代,時光飛逝,這一切的一切都隨著時間的流逝成為了歷史的一部分,只有這巍峨挺拔的高山還一如既往地保持著自己的瑰麗之美。前朝不知多少人都已經來過這名山了,而我們今天也再一次登上了這座名山大川。從山頂上我望著遠方的秋色,長江水面的低落使得這魚梁洲(古代名仕龐德公也曾隱居於此)從水面脫穎而出,顯得十分孤傲,而這深秋的震震寒意使得整個湖北地區(雲夢澤:古時稱湖北的長江以北為雲澤,以南為夢澤)都黯淡無光。我的心情一瞬間也隨著這秋寒變得不明朗起來。我看到人們為紀念古時名將羊祜(晉國初年,羊祜曾鎮守襄陽,為人民做了好事)而立的碑還完好無損,我仔細又讀了一遍百姓為紀念羊祜而寫的頌文,我竟不自覺地留下了眼淚,羨慕之情油然而生,我何時也能報效國家、千古留名呢?唉!
-
8 # 秀雲涵天
《與諸子登峴山》是孟浩然的一首懷古詩,表達了作者懷古傷己之情。
峴山又稱峴首山,在湖北襄陽南。晉人羊祜鎮守荊襄,常登此山置酒吟詠,政通人和,死後百姓於峴山建廟立碑紀念,“望其碑者,莫不流涕。”作者登山見碑思人,弔古傷今,感嘆自生。
首聯“人事有代謝,往來成古今”點明一個平凡的真理,大至朝代更替,小到生老病死,人事總是不停地變化著。起筆看似偏題,實是下文抒情必不可少的鋪墊。
頷聯“江山留勝蹟,我輩復登臨”照應題目,“勝蹟”承古,“登臨”啟今,感傷之情蘊含字裡行間。
頸聯“水落魚梁淺,天寒夢澤深”寓情於景,登高遠眺,景象蕭條,水落石出,草木凋零,令人悲涼頓生。
尾聯“羊公碑尚在,讀罷淚沾襟”,一個失路之人的傷感之情再也抑制不住,潸然淚下。
孟浩然生活在盛唐,四百餘年之後,歷經滄桑羊公碑依然屹立峴山,令人敬仰。而自己仍為布衣,無所作為,死後難免泯然眾人,今昔對比,感慨橫生。作為儒家知識分子,孟浩然始終抱有濟世之志,但秉性孤高狷潔,不願折腰曲從,故同為山水田園大家,張九齡可舉薦王維,卻無法舉薦孟浩然。求仕無門,應舉落第,只能終身與山水為伴,令人唏噓!
回覆列表
與諸子登峴山
唐·孟浩然
人事有代謝,往來成古今。
江山留勝蹟,我輩復登臨。
水落魚梁淺,天寒夢澤深。
羊公碑尚在,讀罷淚沾襟。
譯文
人間的事情都有更替變化,來來往往的時日形成古今。
江山各處保留的名勝古蹟,而今我們又可以登攀親臨。
魚梁洲因水落而露出江面,雲夢澤由天寒而迷濛幽深。
羊祜碑如今依然巍峨矗立,讀罷碑文淚水沾溼了衣襟。
這是一首觸景傷情的感懷之作。峴山是襄陽名勝,孟浩然於此弔古傷今,感念自己的身世,再度抒發了感時傷懷的這一古老主題。縱觀全詩,這是一首觸景傷情的感懷之作。這首詩感情真摯,平淡中見深遠。該詩前兩聯具有一定的哲理性,詩的前四句,就是概括羊祜的話。“人事”,人物及其事蹟,是有新陳代謝的。一代的人去了,一代的人接上了。這就成為古今。山水今天依然是一個名勝,卻輪到我們這一代人來遊玩。後兩聯既描繪了景物,富有形象,又飽含了作者的激情,使得它成為詩人之詩而不是哲人之詩。“湮滅無聞”正是對詩人自己遭遇的真實寫照,觸景生情,倍感悲傷,不禁潸然下淚。想到自己空有抱負,不覺分外悲傷,淚溼衣襟。全詩感生命之短促,表達懷才不遇之悲傷。同時,語言通俗易懂,感情真摯動人,以平淡深遠見長。清沈德潛評孟浩然詩詞:“從靜悟中得之,故語淡而味終不薄。”這首詩的確有如此情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