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遇見詩歌
-
2 # 大談
我一直都非常贊同一個觀點:孩子是被允許犯錯的。
家長應該對孩子寬容一點,哪有人不犯錯的呢,大人自己也經常犯錯,何況是孩子。
人只有犯錯了,才能知道自己欠缺在哪兒,哪裡需要去改正。只有犯錯,我們才會一路成為更好的自己。
孩子犯錯不可怕,只要父母及時的去引導,讓他意識到問題,幫助他改錯,儘量避免以後再犯同類錯誤就可以了。
孩子年齡小,父母對孩子的期望很高,總容易產生一種恨鐵不成鋼的情緒在裡面,這種情緒容易使父母忽視孩子內心的感受。孩子的內心其實很敏感,他們最喜歡做的是愛不愛、對不對,這種判斷題,儘量不要讓他們產生父母在嫌棄我、不愛我了的這些錯覺。
也不是說孩子不能批評,錯了是該批評,但是父母的做法不能過激,語言也不要太冷漠,家庭教育要做到位。
-
3 # 愛生活的許老師
有幾個方法分享一下,1、當孩子犯錯後,家長請先深吸一口氣,按下暫停鍵;2、臉色緩過來後再問原因,那時你已經心情平緩了;3、問原因,問如何處理?讓孩子自己說;4、家長切記不能連珠發話。
-
4 # 超凡說教育
首先,對待孩子犯錯的態度和認知。
人無完人,孰能無過。犯錯是每個人成長過程中必不可少的過程。孔子最喜歡的弟子顏回,“不二過”,也就是不重複犯同一個錯。也告訴了我們,犯錯是正常的事情。
其次,要重視孩子犯錯的原因,但不要過度的追究孩子的錯誤,更不要因為孩子的錯誤反應過大,而是要讓孩子認識到自己的錯誤,勇於承擔自己的錯誤,對自己的犯錯負責。
一味地批評打罵孩子,不但起不到糾正孩子錯誤的效果,反而會導致孩子的心裡問題,不敢犯錯,散失自信,做事變得優柔寡斷。
-
5 # 鍾師談教育
如果家裡的小神獸犯錯了,如何控制自己的情緒?
1、情緒控制法
如果孩子犯錯惹到家長生氣了,情緒即將失控。我們家長可以對孩子大聲講:媽媽現在很生氣!我現在快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緒了!我現在就想揍你!你抓緊去書房(你的房間)!別讓我看到你!(然後惡狠狠的盯著他)
過五分鐘去他房間看看他在幹什麼,比如在學習,家長可以走進去惡狠狠盯他一眼,然後哼!一聲出來。如果沒有在學習家長可以狠狠盯他一眼,哼!一聲然後說:媽媽現在很生氣!抓緊XX我五分鐘之後再過來一趟!然後轉身離開(別說你不學習我就怎麼怎麼,能不打儘量多震懾一下)
我們家長儘量不要打孩子,因為打孩子對孩子來說,犯了錯誤被打了他會覺得,我受到懲罰了那麼這個事就過去了,下次可能還會再犯。打儘量作為威懾性武器留在最後,畢竟相對於一個已經爆炸的炸彈來說沒有爆炸等待爆炸的時間更恐怖。
當然如果有時候孩子確實做的特別不好,也可以懲罰一下 但是最好提前統一一下家長以及爺爺奶奶姥姥姥爺的思想,不要有一個人在管孩子,旁邊長輩或者配偶出來指責管教孩子的家長。否則孩子以後犯錯就會去找保護傘。
2、共同改進法
我們必須要明白一件事情,孩子犯錯是非常正常的,孩子犯錯之後我們情緒失控也是正常的,如果我們沒有控制住我們自己的情緒那麼我們怎樣應對呢?打完罵完孩子之後我們有些家長看到孩子委屈的表情,可能就同意他的要求或者因為彌補性心態去給孩子一些補償。其實這樣可能會導致孩子有其他過分要求的時候會鬧的更加厲害,所以我建議我們在教訓完孩子之後我們可以蹲下用誠摯的口吻來跟孩子講:媽媽剛才情緒很激動打了(罵了)你,打人是不對的媽媽跟你道歉,但是你知道媽媽剛才是因為什麼生氣嗎?
讓孩子自己講出原因以及自己的錯誤
然後媽媽說,那你覺得這樣做對嗎? 孩子肯定會回答不對,那麼我們家長就可以說:那麼媽媽這次打你不對媽媽保證下次改正,但是你這麼做也不對,對吧?你也保證下次也改正可以嗎?
然後因為有這樣一個對話孩子下次犯錯也會較少,我們情緒失控的情況也會相應較少。
3、記錄法
我們要明白情緒來的時候想要管理並不是說一下就能做到的,建議家長們可以找一個本子作為一個記錄,第一排寫上日期 第二豎排記錄每天生氣發火的次數 以及情緒是否控制住了,後面也可以寫一下原因。每天記錄一下我們就可以做的越來越好,因為我們把他記錄下來我們大腦就會對控制我們習慣的基底核進行互動影響,漸漸的我們就會發現我們情緒失控甚至生氣的次數都會較少。
所以我們要明白控制情緒也是非常難的事情,我們不要追求一下子就能控制住、做到了,我們只要意識到他就是一個非常好的開始,下一次我們是不是就可以在爆發的過程中想到呢?再下一次可不可以在爆發前期想到呢?再下一次我們可不可以更提前一點呢?所以各位家長請相信自己,我們一定可以做的越來越好越來越優秀,把我們的孩子培養成一個比我們更加優秀的人才!
-
6 # 月移梅影上書窗
分享一下我的經驗。
首先要承認,只要是人,都會犯錯誤,更別提孩子了。
孩子犯了錯,怎麼辦?俗話說的好,吃一塹,長一智。所以,要讓孩子明白,在犯錯後,要知道為何會犯錯,犯錯後會不會獲得經驗,並在往後生活中避免重蹈覆轍。
孩子犯了錯,我一般都非常寬容的,很少批評,但會讓孩子感覺到,他的行為上可以改進。比如孩子把碗打碎了,我不會責備他,但告訴他應該把殘渣收拾一下,否則會傷到家人;比如孩子打遊戲時間長了,會提醒一下,問他玩開心沒有,是否感覺到花在上面的時間過長,一般還會給孩子結束遊戲預留10到15分鐘,當然孩子很少會耗到最後,而是選擇儘可能5分鐘內結束;比如孩子生氣發脾氣了,會問他為何不順,是否有誤解,如果確實對方有錯,是否可以溝通一下,能不能寬容對方等等。
孩子犯了錯,一般情況下不要用強力去扭轉,而是讓孩子明白道理,改正錯誤是理所當然的,並且改正錯誤成為順應心意的事。可以這樣說,這樣教育出來的孩子,為人更寬厚,更具包容心。
-
7 # 公交世界
情緒管理還是要做好的,不要做情緒的奴隸,發脾氣沒有用,傷害孩子,肯定發火後會後悔很久。如果再有想發脾氣的時候,想想以前有多後悔,努力剋制。
回覆列表
網路上經常說,我暴脾氣一來,誰都擋不住,可事後又特別後悔。怎樣去控制自己的情緒,使自己合理表達自己的觀點,確實很難。
這個挺有趣的,是人都有脾氣,是人都會犯錯。還有一點就是,人總是對自己特別寬容,對別人特別嚴格。
小孩子犯錯,是常有的事情。為人父母應該怎麼辦呢?根據加拿大的心理學家jp(Jordan Perterson縮寫)的觀點:你應該像對待自己犯錯誤一樣去對待孩子(別人)。此外,不管什麼時候,不要在憤怒的時候做決定,因為那個時候都是失去理智的。根據這兩條原則,其一我們對待孩子的錯誤的時候,我們要站在小孩子的角度思考,如果是我犯了錯誤(當然每個人都必須要為自己的錯誤買單),我會怎麼去對自己發脾氣。如果你覺得特別憤怒,那麼你的憤怒就是合理的。如果你覺得其實沒有必要小題大做,那麼就不要小題大做了。其二在我們想去發怒的時候,或者脾氣收不住的時候,告誡自己冷靜一下,過了兩分鐘,三分鐘,五分鐘一個小時之後,我們再來去處理這個問題。因為經過一個時段的思考之後,我們對於很多問題會有全面的認識,也不至於做出一些後悔的舉動。
當然很多原則說起來容易,踐行的時候卻很難達到。那麼我們在平時,就要時時刻刻的注意這方面的培養,根據jp觀點:每當我們做到了以上兩點,我們就給自己一個正反饋,慢慢的形成習慣,然後就會從這個習慣中收穫很多很多。一個新的模式就形成了。
教育孩子,為人父母確實是人生的一個大難題,我們需要與孩子在平常的平等的處境下磨合,這個是急不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