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曹老師xixi
-
2 # 洛邑過客
宋朝經濟發達,文化也在中國歷史佔比甚大,宋詞一直居文化高峰。《清平樂》依據真實的歷史年代事件改編,反眏了宋仁宗時期慶曆新政實施,經濟文化科技的發展與繁榮,歷史人物事件都有記載,情節雖有演繹成分,仍不失為近年少有的好劇目,稱歷史正劇也不為過。
-
3 # 大碗講堂
《清平樂》肯定不是歷史正劇。
《清平樂》是根據米蘭lady小說《孤城閉》改編的,是以宋朝宋仁宗時期為時代背景,雖然製品方正午Sunny在製作細節上非常用心,劇中場景的設定、服裝道具的使用、人物的行為基本都高度還原了宋朝的風格,尤其服裝髮飾等幾乎一模一樣,但畢竟是小說改編的,所以不算曆史正劇。
說到歷史正劇,要清晰認識什麼叫做歷史正劇,定義:歷史正劇是以真實的歷史事實、歷史材料作為題材,進行的專項的藝術開編拍攝,拍攝的時候雖然有部分演藝的成分,但基本上是按照歷史事實進行拍攝演藝的,劇中涉及的發部分事件都是歷史上真實發生過的。
比如介紹幾部比較有名氣的歷史正劇,大家一起感受一下,歷史正劇如下:《秦始皇》,《漢武大帝》,《三國演義》,《貞觀長知歌》,《武則天》,《成吉思汗》,《傳奇皇帝朱元璋》,道《康熙帝國》,《雍正王朝》,《乾隆王朝》,《走向共和》,《開國大典》等等,這些歷史正劇大家肯定或多或少看過,這樣對比清平樂就知道為何清平樂不是歷史正劇了。
清平樂的電視型別上屬於古代傳奇劇,更多是小說化,做了演藝,歷史事件還有基本符實,但後宮發生的很多故事都是技術加工過的,所以不算是歷史正劇。
你還知道哪些歷史正劇呢?
-
4 # 新牛城
《清平樂》,首先名字就特別沒特點,然後可能是想營造主旋律,但是對不起,和主題真的不搭,原名孤城閉是真的好,當然,現在不能用的原因也可以理解,但是名字不好是事實。
導演和編劇,說實話,這個導演真的不怎麼地,目前只出了兩集,拖拖拉拉,啥都想表現,讓人啥也不記住,簡單來說就是野心與實力不匹配,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不也拍的不怎麼滴。還有他來了請閉眼。說實話,這個導演可能是正午Sunny最差的了。編劇是劇的靈魂,幾萬字的小說改成這樣,編劇也好不到哪去。
出品商,正午Sunny的劇是不錯,但是感覺吹過了,說實話,沒人覺得嗎?一直就是正午出品必是精品,正午Sunny也出過不怎麼地的,我們觀眾不是傻子,有缺點我們可以包容,但是一直尬吹就挺尷尬的了。
營銷,上線之前的營銷一直也是鋪天蓋地尬吹,讓人有很大的念想,進去一看,開頭兩集,呵呵,遠遠沒有預告片好,心理落差太大。
劇情,清平樂改編米蘭的孤城閉,原著講的是福康公主和內侍梁懷吉的故事,當然,如果你只認為這是個愛情故事,那你就膚淺而自以為是,孤城閉特別扣題,全文壓抑而心酸,孤城是所有人的孤城,誰也走不出去,是禮教束縛著,是封建思想的枷鎖,令所有活生生的人都要中規中矩把自己打造成一個完美的模型,沒看過書的才會覺得淑芬無理取鬧,殊不知自己才是膚淺至極,改劇情當然可以,公主的故事得等到三十集以後也可以,但是前兩集就給我看這個少年天子與他得的養母扯皮,我不敢想象後面還是不是,接著看下去的心沒幾乎沒有了。誠然,改成宋仁宗是一個不錯的想法,因為貫穿書裡,而且米蘭的書裡,他是個塑造的很豐滿的配角,但是,反過來想,當主角是懷吉他們的時候,仁宗是個不錯的角色,可是未必可以當主角,有的人將軍當的出色,可是註定放不了元帥。還有說這個是從愛情片改成正劇的,說實話笑哭了,這個真的算不得正劇,前期是仁宗和養母撕逼,中期是和後宮眾妃子玩宮鬥,導演呢,又不服氣,為了高大上,還是要加入朝堂權謀,關鍵他能力不足啊,勢必造成一種結果,四不像,真的想看正劇的,這邊建議您看看紀錄片或者買本歷史書,真的,這個年代愛讀書人不多了,但是愛裝有文化有求知慾的人不少。
本想著衝著正午的招牌去的,看了兩集準備棄了,除了服裝看著比較有正劇感,劇情實在不敢恭維,劇情拖沓,溫水一般,還有臺詞,不知道在咬文字有啥用,能凸顯逼格還是怎麼的。據說有七十來集,更完蛋,再好的劇也沒精力追了。
-
5 # 明月書窗
不是,歷史是文學的濫觴,但完全尊重歷史,就沒有文學了。電視劇是市場化的文學作品,更需經過加工,方能贏得觀眾,沒有演繹是不可能的。
目前我只看了一集,在這一集裡,宋仁宗、劉太后、李修容同時出場,並且宋仁宗在她們都活著時知道了自己的身世。歷史上不是這樣的,宋仁宗是宋真宗唯一長大成人的兒子,在13歲時登基為帝,太后劉娥受命輔政。在劉娥活著時,他一直不知道自己的生母是李修容,而以為劉娥就是生母。在劉娥輔政期間,李修容去世,宋仁宗也不知道。直到劉娥去世,八王趙元侃才說出真相。宋仁宗並沒有在兩位母親都活著時,面臨不能奉養生母的痛苦。
並且電視劇裡也設計了宋真宗不承認李修容乃仁宗生母的原因是,不想自己死後兩宮太后並尊,引起朝堂動盪。這個絕對是bug。因為宋真宗不可能在仁宗出生時,就知道自己一定會死在劉娥和李修容前面。而且在宋朝根本沒有兩宮並尊的例子,皇帝在嫡母生母並存的情況下,只能尊嫡母為太后,生母只能是太妃。宋哲宗就是一個例子,宋哲宗的生母是朱氏,嫡母是向氏,他繼位後,嫡母向氏為太后,朱氏為太妃。雖然在他親政後,朱氏待遇很高,但始終不得為太后。中國歷史上真正生母嫡母並尊的成例開始於明朝景泰帝朱祁鈺,宋朝時根本沒有這種作法。
因此,這部劇充其量是個野史演義,而非正劇。
-
6 # 穿越再現彼岸
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
《清平樂》不是歷史正劇,是依託歷史大背景之下寫的言情劇。
《清平樂》是根據宋仁宗時期的歷史大框架之下,演繹宋仁宗長女福康公主的愛情故事,也即是一個宦官梁懷吉、福康公主、駙馬都尉李瑋之間三角關係的愛恨情仇。是根據小說《孤城閉》所改編而成的電視劇。(宋仁宗意圖見自己親生母親劇照,和歷史不符,宋仁宗是在自己母親去世最少1-2年後才知道親生母親是誰)
宋仁宗何時得知自己的親生母親?《清平樂》電視劇中,宋仁宗登基之時已經是一個大小夥子了,20左右。其實這事不靠譜,宋仁宗登基的時候只有12歲,還是一個小小少年。宋仁宗親政時23歲,親政的時候是皇太后劉娥去世之後,也即是1033年了。劉娥是宋朝歷史第一個臨朝稱制的女主,有人稱她為宋朝的“呂后”。
宋仁宗的父親是宋真宗,宋真宗知道是李宸妃(宋仁宗生母)生了宋仁宗,但是還是將宋仁宗安排成劉娥的兒子,這事很少人知道。李宸妃是劉娥的貼身侍女,她接近宋真宗還是劉娥的操作。
皇太后劉娥活著的時候,沒人敢將宋仁宗的生母告訴宋仁宗。不過劉娥也不是吃素的,她晉升宋仁宗的親生母親為順容,是“九嬪”之一,從一品,並安排李宸妃去守陵,不想讓她和宋仁宗相認。
劉娥還安排人找到了宋仁宗的親舅舅李用和,安排了不低的官職,自始至終李宸妃都沒有怨言。說句實在話,劉娥大權在握,控制了朝政和李家的人,如果貿然相認的話,肯定知道自己會被劉娥的人幹掉,一直不敢相認。(劉娥臨朝稱制,大權在握,劇照)
1032年,劉娥晉升李順容為李宸妃,接到詔書之前就去世了。宋仁宗按照妃子的禮儀安葬了自己的親生母親。1033年,劉娥去世,宋仁宗親政,這時他的叔叔宋太宗第八子燕王趙元儼告訴他的親生母親是李宸妃。
陛下是李宸妃所生,李宸妃死於非命。(《宋史》)
趙元儼認為李宸妃肯定是被劉娥察覺了想認自己的兒子而被殺死的,這事有待商榷。為此,宋仁宗悲痛不已,很多天不上朝,後追封親生母親為“皇太后”,並重新安排棺槨、衣服下葬。李宸妃的屍體儲存十分完好,並用水銀為她防腐。宋仁宗經過調查之後認為,劉娥並沒有殺死他的親生母親,對劉家的後人封賞比之前更加優厚了。(宋仁宗親生母親這事是趙元儼告知的,但時間不對,是在劉娥皇太后去世之後告訴的)
一個生母、一個養母,宋仁宗還是仁厚的君王。
福康公主、李瑋和梁懷吉三角關係的真實歷史是如何?福康公主(1038-1070年)是宋仁宗的長女,根據歷史記載,她極有可能還有和西施一樣的心痛病,或者精神方面有些問題,史書上稱她有“病心”。這種病有不同的解釋,可以稱其心理有問題。
“病心”特指神志失常,如“按之者言,用素病心,一時妄言”。(《續資治通鑑長編》)
宋仁宗子嗣較少,很多未成年就夭折了,福康公主是碩果僅存的宋仁宗四個女兒之一。關於福康公主的婚姻也是一波三折,只有四歲的福康公主就被遼國相中,意圖和親,結果被朝中大臣富弼等人阻攔,和親也自然泡了湯。(宋仁宗和小公主劇照)
因李宸妃去世的早,宋仁宗對母親的家族特別照顧,為了加強婚姻聯絡,他將自己的女兒福康公主許配給自己舅舅李用和的次子李瑋。也就是說宋仁宗將福康公主嫁給了自己的親表弟,福康公主比自己丈夫的晚一輩。
宋仁宗也是夠奇葩的了,為了避免自己的女兒受禮儀之上的束縛,將自己女婿的輩分直接用詔令的形式提高以備一個輩分,稱“升行”。也即是宋仁宗的親舅舅和自己的次子是一個輩分,福康公主也因此水漲船高,見了自己的公婆也用不著行禮了,況且宋仁宗為公主單獨修建了官邸。(梁懷吉和福康公主劇照)
低一個輩分也就算了,駙馬李瑋相貌長得比較醜,性格老實,但是才華還是有的。當時的書法大家米芾對他都讚賞有加,稱他是“李氏書法第一”。
公主是個喜歡美貌男子的主,對醜陋的駙馬十分看不起,經常惡語相向,經常不和自己的丈夫在一起,而是同陪嫁的宦官梁懷吉等人經常對飲、遊樂。(駙馬李瑋劇照)
梁懷吉從小就跟隨福康公主,有一定的感情基礎,公主結婚他也陪嫁而來。他的特色就是以公主的馬首是瞻,公主惡意對待駙馬,他也和公主一樣對待駙馬。
1060年的一天夜裡,福康公主和宦官梁懷吉在月下飲酒賞月,駙馬的親生母親楊氏正好看到了這一幕,福康公主於是命人毆打自己的婆婆,認為自己婆婆偷看。為了掩蓋自己的醜事,福康公主連夜叫開了皇宮的大門(晚上皇宮的大門是不能隨便開的,福康公主犯了錯),向自己的父親控訴駙馬一家人。駙馬都尉李瑋因此被宋仁宗降了官職,到衛州任職,但是朝中的大臣們都不願意了,紛紛上書,譴責公主的惡行。這一波勸諫的大臣非常之多,宋仁宗不得不對福康公主的內侍們進行處理,全部被趕走了,包括公主的乳母、內侍梁懷吉等人。
福康公主仗著宋仁宗的寵愛,大吵大鬧,一會要跳河自殺,一會要燒燬宮殿,一會又要投井。公主原來就有“病心”症狀,病情也隨之加重了。宋仁宗還是寵愛自己的女兒,於是將公主的內侍梁懷吉等人全部召回到公主身邊,此事才算告一段落。
從此之後,福康公主和駙馬李瑋處於分居狀態,雖然幾次有提出“和離”,但最終沒有成功,只是分居而已。
1063年,宋仁宗去世,養子宋英宗即位,福康公主離婚的企圖最終沒有實現。
1070年,福康公主抑鬱而終,終年33歲。
福康公主的悲慘婚姻經歷,首先要怪她的父親宋仁宗,為了政治犧牲自己女兒幸福;其次則是封建禮制,意圖10年離婚也不能成功,成功毀了公主的婚姻生活。圖片來自於《清平樂》電視劇。
-
7 # 南塘秋史
我來回答。
《清平樂》不是正劇,而是根據真實歷史的演繹,但已經算是良心劇了。
1、第一集中,宋仁宗少年登基,年13歲,太后劉娥“垂簾聽政”。
在歷史上確實是這樣的,宋真宗死後,朝政不穩,正是劉娥的垂簾聽政,將朝局穩定下來。
早在真宗朝,劉娥就參與過朝政,史書上評價她“性淑敏,曉書史”。
還是晏殊上書,要求太后垂簾。
《宋史晏殊傳》記載:仁宗即位,章獻明肅太后奉遺詔權聽政……殊建言:“群臣奏事太后者,垂簾聽之,皆毋得見。”2、電視劇中,仁宗登基後做的第一件事就是認母,八大王朝堂上說劉娥要奪趙家王朝,說出了仁宗的生母,仁宗專門跑到太陵去找李順容,但沒有見到。
歷史上,終劉娥一生,仁宗都不知道生母是誰。
《二十四史·宋史》對李宸妃的描述:
李宸妃,杭州人也。……初入宮,為章獻太后(指劉太后)侍兒,壯重寡言,真宗以為司寢。既有娠,……已而生仁宗,封崇陽縣君;……仁宗在襁褓,章獻以為己子,……終太后世,仁宗不自知為妃所出也。劉娥不僅沒有讓仁宗知道生母是誰,還很善待李宸妃,李宸妃是劉娥的侍女,因為劉娥年老不能生育,宋真宗又想封她為皇后,就將與這個侍女同寢,生下一子,並對外謊稱是劉娥懷孕所生。
又覺得愧對侍女,封她為崇陽縣君,又與侍女生下一公主,升她為順容。
真宗去世,劉娥封她為宸妃,讓她去為先帝守陵,死後,劉娥以皇太后身份厚葬她。
不過這一故事還出現在《三俠五義》中,包拯破“狸貓換太子”案。沒錯,小奶鵝“王凱”就是傳說中的“狸貓太子”。來張小奶鵝美圖。
引用一個《三俠五義》中的概述:
宋真宗有兩個妃子,李宸妃和劉妃,李宸妃誕下一子,劉妃與太監郭槐合謀,用一隻剝了皮的狸貓換掉嬰兒,聲稱李宸妃生了一個怪胎,導致李宸妃被打入冷宮,後在,李宸妃在太監幫助下逃入民間,那個嬰兒則被劉妃謊稱是自己生的而收養。
多年後,當初的嬰兒繼位成了,淪落成乞丐的李宸妃向包拯說出了自己的身份和遭遇,包拯設計讓郭槐講出了事情的真相。最終,沉冤昭雪的李宸妃被兒子迎回皇宮,劉太后(當初的劉妃)則畏罪自殺。
八大王,就是《包青天》裡的八賢王。
兩相對比,《清平樂》更接近歷史。
3、電視劇中,晏殊因為不服從太后,故意在宮門外,將送笏板遲到的家奴打了一頓,被太后貶到應天府,還遇見了范仲淹。
歷史上確實有這樣一件事,《宋史晏殊傳》上說:“從者持笏後至,殊怒,以笏撞之折齒,御史彈奏,罷知宣州。數月,改應天府,延范仲淹以教生徒。”
這一點確實有點明哲保身的意思,當時太后專權,要提拔張耆,晏殊不得不讓位子,但晏殊聰明,用一個失儀的罪名,保住了自己。
接下來涉及一點點劇透,看過小說的應該都知道的。
4、電視劇中,宋仁宗有個女兒趙徽柔,她被父親因為報恩,嫁給了生母李家的表哥李瑋,公主與他和他的家人格格不入,卻喜歡上了太監梁懷吉。
這是歷史上的真事,趙徽柔的原型是福康公主,內侍梁懷吉是歷史上的原名原姓,當時的宰相司馬光極力反對公主,要求仁宗嚴懲公主。
在《續資治通鑑宋紀》中記載:公主常與懷吉飲,楊氏窺之,公主怒,毆楊氏,夜開禁門,訴於帝所。言者皆咎公主。懷吉等既坐責,公主恚懟欲自盡,或縱火欲焚第,以邀上必召懷吉等還。上不得已,亦為召之。諫官楊畋、司馬光、龔鼎臣等皆力諫,上弗聽。公主出嫁後,與駙馬家不合,一日晚,公婆偷窺到她和內侍飲酒,公主一怒之下,打了楊氏,又覺得自己委屈,半夜敲開宮門,回孃家找爸爸仁宗哭訴。
因為是仁宗將公主嫁給李瑋的,而李瑋是仁宗生母李宸妃家的子侄,相當於仁宗的表哥,仁宗覺得愧對生母,才許下這門親事,但李瑋長相醜陋,公主十分不願意。
但夜扣宮門是大罪,這件事後,仁宗徹查公主內宅,將梁懷吉等一干太監,發配邊疆。
紅公主氣得將近發瘋,說要自盡,還要將公主府放火燒了,仁宗不忍心看到女兒發瘋,將梁懷吉又召回來陪伴公主。
司馬光等朝臣力諫,仁宗再也不聽他們的話了。
歷史竟然比小說還精彩呀!來看圖片
5、《清平樂》改編自小說《孤城閉》,作者米蘭lady,如果用原名,“長煙落日孤城閉”,則是將故事的主線放在公主與懷吉的愛情故事上。
電視劇改名《清平樂》,出自詞牌名,故事變成雙主線,一條是講公主與宦官的愛情,一條展現宋仁宗的太平盛世。
仁宗一朝,名人輩出,無出其右,光看文學家就夠了,如果正午Sunny的導演編劇改劇本與歷史太過出入,估計會被多少文青罵的。
雖然不是正劇,但看一看司馬光,晏殊,蘇軾,范仲淹,歐陽修……也不錯呢?
何況還有那麼可愛的小奶鵝和邊程小迷弟。
清明上河圖收尾。
-
8 # 菡萏123
《清平樂》不是歷史正劇,是根據小說《孤城閉》改編的電視劇。《清平樂》雖然寫了大概宋仁宗的一生,但是在政治上的描寫過少,可能是因為北宋政治本來就比較弱,尤其是在開疆擴土方面。
《清平樂》一開始就說宋仁宗被八大王告知自己是李宸妃的親生兒子,並且執意要去見生母。但是歷史上宋仁宗是在劉娥太后和李宸妃都去世了,才被八大王告知自己的身世,所以這點《清平樂》和歷史不符。
《清平樂》裡公主善良溫柔,梁懷吉帥氣有才華,李瑋資質平庸,公主和梁懷吉互相愛戀。但是歷史上公主驕縱且有點精神不穩定,李瑋是著名書法家和畫藏家,公主和梁懷吉並不能確定是在談戀愛,只是被發現兩人月下喝酒,但是公主其實跟她所有的陪嫁下人關係都很親密,公主也沒說過喜歡梁懷吉。宋仁宗把公主下人全部趕走,公主多次自盡未果,於是宋仁宗把梁懷吉和另外一個公主下人召回公主身邊。宋仁宗只是把公主的下人之一叫到公主身邊,不是說因為公主喜歡梁懷吉,而且宋仁宗又不是隻召回梁懷吉一個人。
《清平樂》裡宋仁宗的貼身太監喜歡曹皇后,宋仁宗和曹皇后最後互相暗戀。歷史上這些都是不能確定的,只知道宋仁宗覺得曹皇后和張茂則要害他。
所以《清平樂》裡和歷史上最有爭議的就是宋仁宗和公主的感情方面,畢竟這些都很難出現在史書上。《清平樂》的編劇是站在宋仁宗和公主那邊的,其他人基本都是為了他們服務的,所以他們倆不喜歡的人物基本都人設不好,就像編劇把公主描述的很可憐,把李瑋一家人描述成暴發戶,把梁懷吉描述成翩翩公子。編劇帶有很重的個人傾向。
《清平樂》裡對宋仁宗和其他妃子的描述跟歷史上是比較像的,比如宋仁宗和曹皇后關係冷淡,張貴妃被獨寵和恃寵而驕,郭皇后做事魯莽,劉娥皇后文治武功才能強,這些都是歷史上有說明的。但是公主那條線就基本是路人的YY了,很多人看到公主和太監,就覺得很有興趣,然後各種臆測兩人的感情,還把駙馬說成是個粗魯的家暴狂,《孤城閉》的小說作者很喜歡歪曲史實。
-
9 # 魚羊讀史
從劇版的介紹和片花等處看,劇版將愛情劇改為正劇,但感情線依然保留,改編之下集合了偶像、宮鬥、權謀、歷史等熱門話題,更現代更合觀眾的胃口。
王凱主演的即將播出的電視劇《清平樂》改編自知名網路作家米蘭lady的古代言情小說《孤城閉》,原著行文的風格清麗浪漫,畫面感強而唯美,在豆瓣評分是8.1,從劇版的介紹和片花等處看,劇版將愛情劇改為正劇,但感情線依然保留,改編之下集合了偶像、宮鬥、權謀、歷史等熱門話題,更現代更合觀眾的胃口。
《孤城閉》取自范仲淹的詩“長煙落日孤城閉”,原著是以趙徽柔和梁懷吉的愛情悲劇為主線,處處透著大氣悲涼。而改編的電視劇,卻以宋仁宗和曹皇后為主線,把家國天下和兒女情長相結合,讓這部劇瞬間提高了格局。
所以《清平樂》不是嚴格意義的歷史正劇
-
10 # 珞珈山下的老伏生
當然不是。
《清平樂》改編自小說《孤城閉》,這部小說本身就不算是歷史書,而是結合歷史寫的小說,而以小說改編的影視劇,就更不能算曆史正劇了。
本質上來說,《清平樂》算是一部言情劇,言情劇自然會有很多感情戲描寫,但以流傳於世的史書來說,基本上沒有書是描寫這些事情的。即便是真的有女人,一般也是與朝政有關。
所以,我們要評判一部劇是不是歷史正劇,首先就要判定裡面的言情戲多不多。如果感情戲非常多,我們就可以直接判定這部劇不能算曆史正劇了。
其實到底和歷史紀錄片很難區分,在很多人眼中,《大明王朝1566》《雍正王朝》都是比較知名的歷史正劇。可實際上,這兩部劇同樣有很多歷史錯誤。
我們以《雍正王朝》來說,首先,這部劇就構建了多個歷史上不存在的人物,比如鄔先生,比如孫嘉誠(有原型),當這些不存在的歷史人物出現之時,為了給他們配戲,就會出現很多史實轉移的現象。
還有,就是年羹堯之死,年羹堯之死在歷史上具有非常大爭議的,而在電視劇中,為了造成更強烈的戲劇衝突,年羹堯被塑造成了一個完全沒有頭腦的桀驁不馴之輩。
諸如此類的例子不勝列舉。
當然了,《清平樂》作為一部以北宋仁宗年間為背景的古裝劇,歷史貼合做得還是不錯的。
比如郭皇后掌摑宋仁宗,皇太后劉俄垂簾聽政,曹皇后大婚之後不受寵愛(截止我看過的播放時)等等。
-
11 # 集賢院居士
《清平樂》後宮戲過多前朝戲成陪襯,虎頭蛇尾成雞肋,恐遭棄劇
《清平樂》29集,整集的後宮戲,從頭到尾,快進都不能解決問題了。一部標榜歷史正劇的劇集,在剛開始的驚豔之後,毫無徵兆的又落入無休止的宮鬥戲俗套之中。對於此劇的編劇,估計有許許多多的觀眾朋友們,會有滿肚子的問題疑惑不解。比如說:
名臣天團成了“打醬油”天團了?
眾所周知,仁宗朝之所以成為“仁宗盛治”,一個主要原因是那個時代名臣輩出,空前絕後,名臣們的表現也是精彩紛呈,政績斐然,可圈可點。史書中關於他們的記載,篇幅眾多文字詳實,素材劇本可以說是取之不盡用之不竭。可是反觀電視劇,前面幾集還好,名臣們還有機會頻頻露臉,可是最近這幾集,為什麼就讓位給那些,史書中只有寥寥幾句話交代的後宮妃嬪,公主王子(後來的宋英宗趙宗實不算),甚至太監宮女呢?這些後宮人等和名臣天團對比一下,對歷史進步的貢獻孰大孰小?
重大歷史事件只在臺詞中存在?
另外本劇還有一個有意思的現象,仁宗朝很多的重大歷史事件,似乎只存在在仁宗和大臣的臺詞之中。比如說北宋對西夏的戰爭,劇中沒有出現任何的戰爭場面,就連三川口之戰和好水川之戰這兩大重要的戰役,也只是在臺詞中隻言片語一筆帶過。估計後面的定川寨之戰,也是這樣的待遇。真不明白總共69集的篇幅,難道都要用在無聊的後宮戲上?
眾多仁宗朝名人“人間蒸發”?
每集結尾的全部演員表我一一看過了,可以確定沒有的人物有以下幾位:
王安石。很難想象仁宗朝已經步入政壇,給仁宗上過長達萬言的《上仁宗皇帝言事書》提出變法思想,後來著名的改革家,對北宋乃至中國歷史產生深淵影響的王半山,本劇中竟然不可思議的不會有任何的露面!
柳永。這位著名的宋代詞人,婉約派傑出代表,第一位對宋詞進行全面革新的詞人, 兩宋創用詞調最多的詞人,“奉聖旨填詞柳三變”。就是這樣一位仁宗朝人人都會傳唱其詞調的大才子,《清平樂》中也不會出場。
種世衡。北宋邊塞名將,“種家軍”的建立者,《水滸傳》裡的“老種經略相公”,修建清澗城,多次和西夏作戰取勝。這樣一位重要的名將,劇中連臺詞中都沒有出現過。
宋祁。“紅杏尚書”,演員表裡沒有。奇怪的是他哥哥宋庠演員表裡有。
還有幾位演員表裡有,但是到現在還是沒有粉墨登場的:
包拯。包大人天聖五年就考中進士,步入政壇了。可是到現在還沒有露臉。
宋庠。和弟弟宋祁並稱“二宋”。天聖二年就高中狀元了。
回覆列表
不是。
要知道影視劇《清平樂》是改編自網路小說《孤城閉》,《孤城閉》是網路作家米蘭lady十年前所寫的古代言情小說,是以北宋為時代背景,編著的一段北宋仁宗時期的一段愛情故事。
至於《孤城閉》小說是否有歷史原型,不得而知,至少在正史中該作品的主角福康公主是沒有明確記載這段愛情故事的。
既然如此,《清平樂》肯定不是歷史正劇。不過現在影視劇做的越來精良了,在服飾禮儀上越來越還原當時的歷史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