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偉人蛇
-
2 # 綠色重陽
詩的核心本質是即有文字的內含美又有平仄抑揚頓挫。二者缺一不可。然而,我喜歡意境之美,有時打破平仄的規則,但是冒犯規則,也是不得已而為。古人的詩可能因字音更改,而不合韻律,也是有的。更有為了表達意境而破韻的,所以唐宋的詩人,發展了詞,即寫詩又作詞。詩人詞人同為散文的鼻祖。
-
3 # 水之清韻
現在通行的普通話是以北京方言為標準音的語言,而大部分古詩是以中原漢語為標準音的語言,所以今天用普通話讀當然就不符合格律詩的音韻了,因為當今的普通話形成於清代,是滿人漢化時形成的半吊子漢語,丟失了正宗漢語特色,簡化了漢語的語音和聲調,如丟失了入聲,所以用北京式的普通話讀古詩往往不符合平仄要求,失去了音韻美感。不過,古代漢語在南方很多地區的方言中還存在,如用江蘇的江淮方言讀唐詩基本都押韻符合平仄要求。
-
4 # 翕張文章耕耘者
唐以前的詩稱古體詩,隋唐以後的詩是近體詩,古體詩不講韻律平仄。唐開始講韻律平仄,但也不是絕對的,有些千古名詩是以意境取勝,流芳千古 ,如陳子昂的《登幽州臺歌》,崔顥的《黃鶴樓》等不講韻律平仄,而意境弘大深遠。唐有韻律本,但有許多好詩都出軌的。說明這些詩人不拘泥韻律平仄,講究的是思想意境。現代有些人卻拘泥韻律平仄,結果束縛了自己寫詩的思想和想象,寫不好詩。有些人不好好寫詩,無病呻吟,不聯絡時代,買弄華麗詞藻,以吸引眼球,更寫不好詩。
-
5 # 使用者天府另類生
普通讀音變化太多,我們小時候老師教我們很多字的讀音都不同了,老字典上的字與現在字典注音也有不同,所以不能用普通話作標準讀古詩。
-
6 # 大主988
我感覺是讀音起了變化。像“遠上寒山石徑斜”的斜字應該讀“洽”。第二聲。這就和第二句的“白雲深處有人家”的“家”字押韻了。古詩中有些字和現在的讀法不一樣,但應該是押韻的。古代的文人比較講究規則,一般不會不押韻。不知對不對,請大家指正。
-
7 # 使用者名稱蠻可人
是古人的詩詞沒有達到現代人的要求。而現代人總是在古人面前賣弄著聰明。因為,古人不會在現代人的面前,爭輸贏,說平仄
-
8 # 愛春151
笞我認為古人在那個時期能寫出詩詞已經很不錯了,。在那種年代能寫出詩詞也可以算是高人了。而我們現在的詩詞讀起來比較通順,朗朗上口,這是文化領域的一大進步,文化也是隨著社會的發展而來的。比如交通工具,過去靠騎馬,後來發展到坐馬車,而現在呢?我們出門坐汽車,火車,飛機。隨著社會的發展,各個領域都在進步,總之歷史的車輪不會倒轉。
-
9 # 務本學堂
詩詞必競是人寫作出來的,不是套路。是根據人的內心意境隨思維轉換,而不斷變動韻律,若一味肯死平仄規律就很難創造出優美的詩句!所以古人在時代的進展中打破舊的思想觀念,讓詩詞走向一個更高的創作境界,來完善人與文化的文明標誌!
-
10 # 學數理的老莊
有些古詩詞,用粵語朗讀確實比普通話押韻。比如李後主的無言獨上西樓月如鉤,寂寞梧桐深院鎖清秋。鉤跟秋就不那麼押韻。
粵語鉤和秋的讀音分別是ngao和chao。
-
11 # 守初心存稚氣
個人覺得一直如此,人們讀起來拗口正常,古詩人,家鄉不同言語也不同,我想他吟詩時必定鄉音重些,就好像現今各地方言一樣。然而後人翻譯通用古韻聲,然而現實國語發音己變,其實每個朝代言語發音其實均不同。就好像花植稼接一樣。其實稼接後的植株已變,但若仍按直生苗去種植會怎樣結果可想而知
-
12 # 金星753
很多古詩讀起來平仄不對,我認為是多方面原因造成的。一是唐朝以前不講平仄韻律;二是有些字是一字多音造成的;三是現代人初學詩詞用的是《中華新韻》,新韻的平仄是根據漢語拼音來的,而古人用的韻書如《平水韻》、《詞林正韻》等韻書不是依據漢語拼音;四是古時不強調普通話,有些詩詞作者是用方言寫的,我們讀不押韻,但用作者家鄉的方言去讀就能押韻。
我認為現代人學格律詩依《中華新韻》就可以了,但有興趣用其他韻書也可以。不論用哪種韻書都不能無病呻吟,或為了押韻而造成詞不達意。
-
13 # 秀雲涵天
很多古詩今天讀起來平仄韻律不對 ,並非原本如此,而是多種原因造成的。
先說韻律
中國古典詩歌無論是古體還是近體,都是很講究聲律的。中國上古時期的詩歌作品,都是配樂演唱的,或者原本就是歌詞,並沒有特別的詩律規定,其音樂性主要表現在節拍和押韻方面。 如《詩經》中的作品,絕大多數是有韻的。由於今音不同於古音,用今天的普通話語音去讀,有些地方好像不押韻,實際上它是押韻的。
再說平仄
從南朝梁沈約開始,中國詩人漸漸有意識地講究詩歌的韻律,尤其是注意區分平(平聲)仄(上聲,去聲,入聲)。沈約等人根據四聲和雙聲疊韻來研究詩句中聲,韻,調的配合,指出平頭,上尾,蜂腰,鶴膝,大韻,小韻,旁紐,正紐等八種聲病必須避免,力求做到“一簡之內,音韻盡殊;兩句之中,輕重悉異”,之後形成的“永明體”,成為我國格律詩的開端。直到初唐的沈佺期和宋之問把已經成熟的格律形式固定下來,完成律詩“回忌聲病,約句準篇”的最終任務。也就是說唐以前的五言,七言古詩對平仄的要求並不是很嚴格,所以我們現在讀起來平仄有的不對。其次,和韻律一樣,平仄也受古今音甚至方言不同的影響。如“雨”字,做動詞用古音讀去聲同“玉”。現代漢語普通話裡則沒有這種現象了。所以我們用普通話讀古詩感覺有的平仄
回覆列表
是的。這是由於社會歷史科技方言等諸多因素的影響發生了變化而產生的"語音流變"所致。由於社會生產力和科學技術水平的發展和提高,原來受到制約的單音、單義逐步不斷地豐富了內涵,賦予了新的讀音和新的意義,如漢語中的一字多音、一詞多義現象,有的甚至產生了變音變義,即是這種語音流變的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