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沐媽沐媽呀

    我感覺是的,俗話說靠山山倒,靠樹樹跑。未來只能靠自己,等將來自己老了走不動了,就算孩子有那個孝心也不行啊,因為久病床前無孝子,只能是自己花錢去養老院是自己老了以後大部分人最體面的告別方式了

  • 2 # 臣十六

    我覺得如果以後養老院的各項設施完善了之後,也是一個不錯的選擇啊。

    1.從80後出生開始,幾代人的差距就顯現出來了,到了90後出生更加明顯,養老不一定要跟兒女在一起才是保障。

    現在的人生活節奏快,壓力大,老年人未必喜歡過這種生活,而且老年人也有自己的圈子。如果強行將兩代人放在一間房子裡,雙方都不開心。

    2.只是我們國家現有的養老院漏洞還很多,娛樂設施不夠完善,責任制度也不夠明確。

    因為近年來一些養老院虐待老人的事件,讓老人們覺得去養老院像“上刑場”一樣,而送父母去養老院的兒女們也莫名背上了不孝的罵名。

    3.實際上兒女們的本意是想老人們在自己沒有足夠的時間照顧時,仍然能得到相應的照看,也讓退了休的父母有個消遣的場所。

    總之未來老人進養老院已是大勢所趨,但各項制度和設施還有待完善,還要走很長一段路。

  • 3 # 紅塵有我應如是j

    我認為不是!以中國社會的現狀和養老觀念而言,是以良好的社群服務為基礎的居家養老為主體,少部分失能老人進入康養機構。

    完全進入養老機構不符合實際。據社科院釋出的《大健康產業藍皮書:中國大健康產業發展報告》預測,2050年中國60歲及以上的老年人將達到4.83億,80歲以上的老人將達到1.08億。2019年,中國60歲以上的人口2.49億,中國養老模式結構:機構養老佔3%,社群養老佔7%,居家養老佔90%。這種現狀在未來若干年不會有巨大的改變。

    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生活水平的提高,高質量的養老需求進一步加大,機構養老成為剛需,機構養老的佔比會加大,但不能取代居家養老的絕對地位。

    以後的養老主要依靠良好的社群服務為依託的居家養老。從另一個角度講,城市社群服務功能也是養老房選擇首先要考量的因素。

    中年打拼的時候,往往有一個十分美好的夢想,老了尋一個山青水秀的地方圓一個田園生活的夢。那是因為中年的辛苦焦慮壓力山大的境況下為自己描繪的一個精神家園。忽視了年老精神孤獨行動失能生活上需要幫助實際。到一定年齡,處在熟悉的環境裡才有安全感,處在生活便利的環境裡才能更獨立,處在互助的環境裡才能克服生活的種種困難。這時候讓你到一個陌生的環境裡去生活,你是不會再抱著山青水秀的田園夢。

    以後養老選個社群服務功能完善的社群房,小區有健身區,有讀書畫畫彈琴唱歌功能室,有康復醫療服務,有就餐處,有你心裡最想要擁有的某個長處,足以保障你身心健康身心愉悅的社群去養老。我覺得未來的養老應該是這樣的!

  • 4 # 廣陽梁山

    老人靠什麼養老?以後會是養老院的天下嗎?我首先想說無論是不是養老院天下,還是養老靠什麼的問題,假如沒有一定的物質基礎這些都是雲山霧罩。錢,首先你要有足夠的錢,只要有了足夠的錢想怎麼養老就怎麼養老,反之怎麼養老都難!

  • 5 # 喬萍

    以後會是養老院的天下嗎?老人到底靠什麼養老?我來回答這個問題。

    的確是,以後的老人,百分之80左右的老年人會去養老院養老。現在咱們這個社會是個老齡化的社會。老年人居多。

    老年人多,這個年齡的老年人多而且孩子少,一般都是一個獨生子女。有兩個的都少。

    所以老了的時候,怎麼辦呢?的確是個大問題。城裡的老年人,一般都有退休金。條件能好點。給孩子張羅結婚以後,多攢點錢吧,養老院也有很多種。有條件好的,也有條件差的,我們多存點錢,以備養老。兩口子都活著,都生活能自理的時候肯定是在家裡生活。一旦有一個死了,另外一個如果身體不太好,生活不能自理的,兒女們都上班,都有自己的生活,哪有時間照顧你啊?所以你只能去養老院。

    前幾天,看了一份報紙,有一個這樣的新聞,說有11個老年人,組團一起過日子,他們都是玩的很不錯的老年朋友,所以他們決定組團養老。一天的生活所需,每個人均攤。想吃什麼大家一起做,一起出去買,連玩帶溜達。很快樂。吃玩飯他們一起散步。一起娛樂,玩象棋,打麻將,打撲克牌。據說過的有滋有味的。其實這樣也非常好。

    其實,養老也有很多種,只要適合自己的就好,人老了,更不能委屈著自己,儘量讓自己的晚年過的快樂,幸福就好。

  • 6 # 知我只你劉衛紅

    謝謝!這個問題很重要很現實。我需要好好的想一想。我是一個花甲老人。我認為目前的養老狀況是不容樂觀的。我個人有個夢想。我想改變被動的養老狀況變為主動的養老。在我們逐漸老去的歲月裡發揮我們的創造性和人生積累的寶貴經驗。營造一個積極的學習進取!互相幫助互相關心每個人都能擔任角色的兼學習知識保健醫療的養老環境。而不是混吃等死。或者被壞人認為有空子可鑽是好騙好欺負的中國老人。我們拿著國家的退休金要為國家以及家人減負擔出力量!不辜負黨和人民對我們的關心。我們不能計劃到我們的出生。但是我們一定要計劃到我們的老去。這是每個人人生的必經之路。要發揮我們的力量做一個積極健康向上的新中國的新老人。謝謝!

  • 7 # 陽光生活vlog

    一、有可能是,因為老人越來越多。二、城裡人有退休金的去養老院啊還是請保姆都可以,農村人沒交社保的就得指望兒女養了。

  • 8 # 一苗

    養老院是首選,八十老媽帕金森綜合症在養老院狀態比在家還好!春節在家待了兩月狀態極差,進養老院才恢復過來,康養結合挺好!

  • 9 # 我愛中國

    兒女們結了婚都成了房奴,還要供養兒女上學,沒有孝敬老人的錢了,世界各國政府應該招全華人民都有病休退休養老金。

  • 10 # 8990文月

    我就覺得這個問題吧我是真這樣想的,人得有尊嚴的活著,能走路一口飯是能做的,真要是不能動,活的就沒有意思,沒有尊嚴,還是就自己安康樂死了算了,人總有一個死.這個必須面對,不給兒女填亂。生不如死活的有意義嗎?

  • 11 # 雲臺山風光

    可以肯定的說,將來一定是養老院的天下。中國目前有兩億多老人,其中近半數的老人都是獨生子女,依靠小兩口照顧四位老人顯然是不可能的。七老八十後,身體尚可的夫妻雙方可以相互依偎,相互照顧。假如,有一位先走了或失能了,養老院則是比較理想是選擇。可能有人會說可以請保姆照顧?不錯,這也是個辦法,只是請來的保姆畢竟沒有經過系統培訓,缺少專業的護理知識和技能。

    正是這些客觀存在,一些先知先覺的資本看到這個商機,前幾年就已開始佈局,有獨資建造高檔養老機構;有與當地政府合資辦機構;還有的直接承包醫院不景氣的科室,改成醫養中心,八仙過海,各顯神通。

  • 12 # 賢黙書聲1

    以後不一定是養老院的天下,但是,隨著社會老齡化速度的發展,未來會是養老產業的天下。

    據聯合國預測,1990-2020年世界老齡人口平均年增速度為2.5%,同期中國老齡人口的遞增速度為3.3%,世界老齡人口占總人口的比重從1995年的6.6%上升至2020年9.3%,同期中國由6.1%上升至11.5%,無論從增長速度和比重都超過了世界老齡化的速度和比重,到2020年中國65歲以上老齡人口將達1.67億人,約佔全世界老齡人口6.98億人的24%,全世界四個老年人中就有一個是中國老年人。

    這樣的老齡比例,考驗著每個家庭的養老能力,中國幾千年傳統的養兒防老的方式。已經不能適應社會的發展變化,中國計劃生育第一代獨生子女的父母已經進入養老期,兩個年輕人上要照顧雙方四個老人,下還要扶養年幼的孩子,自己還要打拼事業。根本就忙不過來,還有很多小城市或者鄉村的孩子,考上大學離開家鄉到大中城市發展,根本就不能回到父母身邊陪伴,那麼,空巢老人越來越多。

    中國目前老年人的基本養老模式有:一、居家養老,有條件的家庭無論是城鎮還是農村,以家庭為中心,靠子女親屬養老;二、社會養老,城鎮和農村均由社會福利機構負責養老(指各級民政部門開辦的敬老院、福利院,屬於國家出資);社群居委會、街道辦開辦的養老機構、託老所等(屬於自收自支性質);三、民間養老,一些民營企業投資開辦的養老院等,有養老意願的個人進行選擇。一般這樣的養老院收費較高。還有一些自主自發的形式,比如合夥養老,候鳥養老等。

    但是,這些養老不能滿足老齡化嚴重的社會需求,現在的老人飲食營養醫療保健的需求都能夠滿足,長壽老人越來越多,僅僅是普通養老方式還不能滿足高齡老人的照護,需要醫養結合的醫養院先進的診療裝置和專業的醫療護理人員,才能讓老人更安全更有保障的養老。

  • 13 # 鄰家老馮

    以後會是養老院的天下嗎?老人到底靠什麼養老?

    老人養老,不管用什麼方式,居家養老也好,還是養老院養老,都只是一個養老方式不同。不管那種方式養老,首要條件就是需要錢,居家養老養老院養老,沒有錢都不行,離了錢辦不成事。

    每個家庭的具體情況不一樣,只要有老人,養老的問題都存在。只是經濟好的家庭選擇的範圍大些,老人以後的生活質量要好些。家庭條件不好的老人,以後的日子就不好說了。但老人去養老機構養老,這是社會發展的趨勢,只是看你選擇什麼樣的養老院。

    養老方式的變化,對其他內容沒有太大的影響。只要你認可這種養老方式,適合這種形式的養老,就是最好的養老生活。

    當然到養老院養老,首先要選擇正規的養老機構,完善的硬體設施,服務質量口碑要好。特別是服務質量、生活標準,為了老人以後生活過得好些,要提前考察仔細,相互比較,挑選合適的養老院。

    老人去養老院養老,和居家養老相比較,老人在養老院養老只是沒有家的氛圍,缺少家的感覺。其他方面都比居家養老要好,養老院不管是硬體上,還是服務上,都適合老人養老的條件。生活上有服務員護理,一日三餐有食堂,不用自已操心。

    在家裡養老,生活上的方方面面,都需要考慮仔細。老人需要照顧時,還要專門留人在老人身邊,這就無形中增加家庭的負擔。家庭成員每個都有自己的工作,能不能抽出人來照顧,沒有人的話只有請保姆,這也給子女增加壓力。如果老人去了養老院,這些事情都不存在了。

    但是,老人在養老院養老,作為子女,並不是什麼都不管不問,而是要抽出時間到養老院去看望老人。問寒問暖,聊聊天嘮家常,多關心關心老人的生活,讓老人感受到子女的孝順,感到子女沒有忘記他。

    隨著社會發展,老人的養老觀念也要隨之改變。原來那種養兒防老,兒孫滿堂的觀念,已經不適合了。在現在,特別是獨子家庭,要供養男女雙方的老人,負擔和壓力很大,即使子女有孝心,但時間和精力也不夠。

    老人不管在那裡養老,只是方式不一樣,只要心懷樂觀的態度, 都能找到自己的生活樂趣,把自己的老年生活過得有滋有味。心態好什麼都好,心態好心情就好,心情好生活就快樂。

    老人養老,方式不重要,關鍵是心態。心態決定老人的生活質量,每天有一個好心情,才能保證生活幸福快樂!

  • 14 # 漂泊在塞北

    古有:百善孝為先,養兒為防老;今有:養兒不再是為防老,而是為了付出和欣賞。

    以前一家好幾個孩子,養老不是問題。現在每個家裡都是獨生子,有兩個或兩個以上兒女的特別少。所以養老就成了今後的大問題,我認為可有以下幾種選擇吧!

    第一:主流應該是以養老院為主。

    未來獨生子女,無論是工作上還是生活上壓力都特別大。車貸、房貸己壓的他們喘不過氣來。還要培養孩子,那個父母都不想讓自己的孩子落在起跑線上。所以除了課本知識外,還要讓他們報一些特長班。又是一筆不小的開銷,獨生子女要面對的不是兩個老人,而是四個老人。他們根本沒有精力照顧我們,不是孩子們不孝順,而是真的沒有那樣的能力和精力啊!所以我們不僅要保養好自己的身體,還要存夠自己養老的費用,給孩子們減輕負擔。

    這種養老方式的不足就是:吃大鍋飯,可能不會滿足每個人的口味。

    第二:在家僱保姆養老的方式。

    這種方式住的比較舒心、清淨。因為是自己一直生活的環境,感覺會更溫馨一些吧!有保姆洗衣、做飯、打掃衛生。主權掌握在自己手裡,想吃啥就讓保姆做啥,不合胃口還可以隨時調換保姆。

    這種方式的不足:家裡氣氛沒那麼熱鬧,有些孤單。

    第三:抱團式的養老。

    國外有很多人選擇這種養老方式,就是有共同愛好的同學,朋友幾個家庭在一起生活。

    我的同學曾和我談論過這個話題,她說:將來我們老了,就約上幾個同學一起選擇一個大家都喜歡地方。有山、有水、氣候好,我們投資蓋上一個大房子,就如過去的四合院。我們每天一起做飯、吃飯,、一起娛樂,、一起休息。有病了大家一起互相照顧,一起出去遊覽祖國的大好河山,這樣的老年生活一定是最美的。

    這種養老方式,生活質量會很好,但費用會很高。

    第四種養老方式候鳥式的養老方式

    現在有很多老人,他們就如候鳥一樣,冬天往南飛,夏天往北飛。

    海南就有很多東北的老人,從每年的十月份他們就飛往海南,只要每月交上2000元錢,吃住問題就解決了。海南的氣候特別的適合養老,風光極其的迷人,海灘如白麵一樣,踩上去軟軟的,特別舒服。

    海南到處都是風景,老人們享受晚年的生活,真的是理想去處。夏天感覺海南熱,再飛回北方。

    這種養老方式的不足就是:飛的過程很辛苦,要坐上7到8個小時的飛機。

    最後:還有一種就是房車旅遊式養老。

    這種養老方式,我想應該是我們每一個人所向往的,大家常說:世界這麼大,我想去看看,但錢包這麼小,哪也去不了。

    這種養老方式很令人嚮往,但費用極其昂貴,幾乎沒有多少人能夠實現。

    總而言之,不管怎麼說,衰老是誰也擋不住的。但全球限量版的只有你自己,我們要像愛奢侈品一樣愛自己,記住:你自己最貴,願我們都能夠擁有一個精彩的晚年生活。

  • 15 # 融融37543681

    居家養老和養老院集中養老是養老的兩種形式。眾多老人集中養老不現實,大部分會居家養老,但必須社會化,專業隊伍進社群綜合服務,兒女不可能有精力照顧老人,與有無孝心毫無關係,因為他們是國家的頂樑柱,要保證社會正常運轉,國家一定會未雨綢繆。

  • 16 # 樂金瓊9

    應該來說是這樣的,以後是養老院的天下了。

    年輕一般都是在上班,根本就沒有時間來照顧老人,而且有錢人家的也只是請保姆在家照顧老人,老人和年輕人根本就不在同一個屋子底下住的,他們是分開的。只有休息的時候兒女才會到家裡來看望老人。

    一般來說,在經濟情況不怎麼富裕的情況下,老人都是被安排到了養老院裡養老。還好老人他們基本上都有退休工資。就是沒有退休工資的老人,國家也會安排好來的,每個人每個月的一兩百元的零花錢會發給他們的。所以有了國家這麼好的政l策。養老院會越來越多,也就成了普天下了?。。謝謝。

  • 17 # 無用20

    現在社會上有多種粩方式,如老伴、新伴、子女、親屬、保母、組織、社會等。但根本的,養老還是要靠自己!別人給你的只是一片樹葉,自己做大樹才可以乘涼!養老總是依靠別人,是不會有安全感的。事實上,每個人都是獨立的個體,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生活方式,你無法要求別人一直給你依靠,別人也無法做到設身處地的幫助你。只有透過自己努力解決問題,才能真正過上自己想要的生活!老了,我們已經老了!只不過我們現在身體還好,頭腦清醒,親力親為,又鍛練了身體。

    第一階段:60歲-70歲

    退休以後,六十歲到七十歲,身體比較好,條件也許可,喜歡吃什麼就吃一點、喜歡穿什麼就穿一點,喜歡玩就玩。不要再刻薄自己,這種時日不多,要把握住。房子留住,把自己的後路退路都安排好。孩子經濟好是孩子的努力,孩子孝順是孩子的感恩。我們可以不拒絕他們的幫助,不拒絕他們的孝敬。但還是要依靠自己,安排好自己的生活。

    第二階段:70歲以後沒病

    七十歲過了沒災沒病的,生活還能自理,這沒有太大的問題,但要知道這是老了,慢慢地體力精力都不如從前,反應也會越來越差,吃飯要慢點--防噎,走路要慢點--防跌。不能再逞強,要照顧好自己啦!不要去管這管那,管兒管女,有的還去管第三代,管了一輩子,該自私一點,該管管自己啦。一切都要悠著點,幫助打掃打掃,把自己的健康的狀態保持得儘量的長一點。給自己能夠自主生活的時間儘量的長一些,不求人的日子總好過。

    第三階段:70歲以後生病了

    身體不好了,要求人啦!這一定要有所準備,絕大多數人都逃不過這一關。心情要調整好,要適應。生老病死人生常態坦然對待。這是人生最後一段沒有什麼好怕的,早有準備就不會太難過。或是進養老院,或是用人居家養老,量力而行,酌情而辦,總會有辦法,原則上就是不要磨子女,不要給子女心裡、家務、經濟新增太多的負擔。自己多克服一些,我們這一代人什麼苦都吃過什麼難都經歷過。

    第四階段:人生最後階段

    自己的頭腦清醒,身體疾病纏身無法治癒,生活質量極差時,要敢於面對死亡、堅決不要家人做無謂的事情。

    想老年生活無憂,要準備好四件寶貝。

    由此可見,人老了指望誰?自己,自己,自己,還是自己。俗話說的好“有理就不窮、有計劃就不亂、有準備就不忙”,身為老人預備軍的我們,是否做好準備了?只要事先做好準備,日後就無須憂心老後生活。

    1、老健

    要準備的第一件事就是能老健,平時就要注意重三養:吃得營養、注意保養、要有修養。

    2、老居

    第二是老居:與其和兒孫同住,過著忍氣吞聲的生活,不如獨自享受單身之樂,無論都市或郊區,住最適合自己的地方。附近有你喜歡的餐廳!

    3、老本

    第三是老本,既然養兒已經無法養老,為人父母的也只能自立自強了,老本一定要保得好。

    第四是老友:有個好朋友、好飯友和老伴侶一樣重要,平時要廣結善緣,多認識各類朋友,是單身貴族享受生活的一項。總之,不管你是長壽的歐吉桑或歐巴桑,到最後都是一個人,這句話一點也不悲涼,也不可怕,全看你如何安排生活,全看你有沒有成熟的心裡。喜歡就值得去做,別忘了,這輩子就只這一次,遇到好康的或是幸福的事,可別總是期待留給下一代。老朋友們切記!我們註定是孝順父母的最後一代,千萬不要“人在天堂,錢在銀行”,什麼“一個人很寂寞、老了沒人照顧等種種負面訊息,早已是過時的說法。我們要靠自己養老,大聲說:我的老年,我做主!

  • 18 # 柯雅小金屋

    養老院只是養老方式的一種,隨著時代的發展,現在養老方式可謂多種多樣,其中最有望成為未來方向的並非是養老院。

    前不久,民政部印發《關於進一步擴大養老服務供給 促進養老服務消費的實施意見》,提出全方位最佳化養老服務有效供給,繁榮老年用品市場,培育養老服務消費新業態。

    第一種就是在家門口的社群養老。意見指出要大力發展城市社群養老服務,到2022年,力爭所有街道至少建有一個具備綜合功能的社群養老服務機構,有條件的鄉鎮也要積極建設具備綜合功能的社群養老服務機構,社群日間照料機構覆蓋率達到90%以上。

    我們知道現在很多父母都隨子女去了一些城市工作,那麼人生地不熟,很多老人都是每天在家等待子女的歸來,沒有什麼自己的社交。社群養老除了可以提供老人日常照料以外其實最大的好處還是能夠提供老人社交的機會,讓老人能和同齡的人一起娛樂。那麼由於養老服務利潤恨少,所以社群養老的開設還是需要政府的支援,那麼這次意見也指出統籌使用各級投入社群的資金,最佳化財政支援養老服務發展的支出結構,相關資金更多用於支援社群養老服務。所以對於今後社群養老將會更加普及,來給老人帶來更多的活動空間。

    第二個養老方式,那就是一步都不用走出的,居家養老。

    意見指出積極培育居家養老服務,養老機構、社群養老服務機構要為居家養老提供支撐,將專業服務延伸到家庭,為居家老年人提供生活照料、家務料理、精神慰藉等上門服務,進一步做實做強居家養老。

    那麼很多老人可能年齡比較大了,或者是一些失能的老人,那麼去社群可能也不太方便,而子女又要上班,不能總是陪在身邊,那麼這時候居家養老的優勢就體現了出來。那你不用出門,社群養老服務提供這種上門的照料,料理家務,做一些慰問交流等服務。那麼子女只要購買了相關的服務,也能夠減輕日常照料方面的負擔。

    第三種養老方式,就是滿足多種層次需求的機構養老。

    意見指出要促進機構養老服務提質增效,聚焦高齡及失能失智老年人長期照護服務的剛性需求,重點扶持發展滿足基本養老服務需求、服務高齡及失能失智老年人的養老機構,不斷提高養老機構對高齡及失能失智老年人的照護能力。有條件的地方可針對失智老年人的特殊照護需求,支援建立失智老年人照護機構。進一步深化公辦養老機構改革,堅持公辦養老機構的公益屬性,提升護理型床位佔比,明確護理型床位建設標準,重點為特困人員、經濟困難的失能失智老年人、計劃生育特殊家庭老年人提供託養服務。

    我們知道無論是居家養老還是社群養老,還是缺少相應的設施裝置的,能夠提供的服務總是有限的,對於需要緊密或者長期照顧的老人還是需要機構養老的支援。那麼機構養老一般都有專業的護理人員,還有相應的床位,而且能夠滿足多種層次的需求,老人不需要晚上回家,可以直接長期接受照料,所以對於機構養老,能夠提供的服務質量就十分重要了。所以這次意見也是著重提質增效,為老人創作更好的服務環境。

    第四種對於農村家庭也能享受的,就是縣級全覆蓋的農村養老了。

    意見指出要有效拓展農村養老服務,實施特困人員供養服務設施(敬老院)改造提升工程,確保全國養老院服務質量建設專項行動排查出的特困人員供養服務設施(敬老院)的重大安全隱患2020年底前全部整改到位,2022年底前每個縣至少建有一所以農村特困失能、殘疾老年人專業照護為主的縣級層面特困人員供養服務設施(敬老院)。推進有條件的特困人員供養服務設施(敬老院)增加日託、上門服務等功能,助推農村養老服務消費梯次升級。

    的確,對於農村環境可能沒有所謂的社群養老,和機構養老,這時候就需要農村敬老院的支援。而以往我們說農村敬老院覆蓋範圍有限,但農村養老服務的需求還是很大的,隨著這次意見的出臺,相信在兩年後農村困難老人也能夠享受到相應的照料服務。

    所以我們可以看到,提供養老的方式有很多種,無論是社群養老,居家養老,機構養老還是農村養老,這些都是帶有盈利性質的,而養老院,只是養老方式的一種。很多養老方式並不需要去養老機構,可以在家或者社群就能養老。

    隨著眾多的養老方式得到完善,這對很多年輕人以及老人而言都是一件喜事,未來隨著老齡化加劇,老年人的增多,養老產業的發展肯定會更好的,但無論養老產業如何發展,最終還是要滿足老人們的需求,現在老人已經不願意去特定機構了,更多養老方式也會給老人提供新的選擇。而除了這些養老,還有像是新起的以地養老,以房養老,以兒養老,以及各種職工養老金,居民養老金,低保,高齡津貼等等,都是為老人提供了養老的經濟支援的方式,所以未來養老方向應該是多種養老方式混合的模式,而不單單是養老院。

  • 19 # 幸福生活146356359

    養老院不是誰願意去就去,我如果身體可以自理的話,就不去養老院。我願意組團養老,幾個再一起打打牌,種種菜,聊聊天散散步。過一天賺一天,今日有酒今日醉,明朝有酒再醉醉

  • 20 # 益養老

    在未來,養老院會是部分人最後的歸宿,但還上升不到大部分。

    1

    根據資料顯示,目前中國主要的養老方式仍然是家庭養老,佔比百分之九十以上,只有百分之三的老人選擇養老院。

    即便是未來有所提升,也達不到百分之五十以上。

    2

    有更多其他養老方式選擇,甚至未來還會推出社群養老,人在家中住,社群人員上門服務的一種養老模式,完美解決當下家庭養老的弊端。因此,無法實現大部分人都住養老院的願景。

    3

    養老院存在一個很大的問題,那就是具有價效比,人們會認為其服務不好。價格貴的,老人又負擔不起。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三線城市有房住,還要再買一套新房嗎?有什麼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