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化郡愛歷史

    宋朝的第一個“生不逢時”,主要是它沒有漢唐的好運——漢之前的秦、唐之前的隋都是統一王朝,秦始皇和隋文帝經過常年征戰統一全國,隨後二世而亡,但是這兩個王朝都給漢唐乃至整個中國歷史都留下了非常寶貴的遺產。秦始皇和隋煬帝雖然被後世稱為“暴君”,但幸運的是他們的“暴政”並沒有爛尾,費盡心力栽好的樹,後世直接拿來乘涼了。但是趙宋就沒有這麼幸運,趙匡胤稱帝后面對的是一個爛攤子,靠兩代皇帝的努力才完成了中原地區的基本統一。

    第二個是兩宋時期一直強敵環伺——契丹人建立的遼、女真人建立的金、党項人建立的西夏以及蒙古政權,這幾個遊牧民族都有徵服其他蠻族並且有向中原地區進攻的能力及企圖。但是漢朝的敵人基本上只有匈奴,唐朝的敵人基本上只有突厥(吐蕃和回紇也算)。一個剛統一完中原地區的王朝卻長期同時面對三個強敵,確實有點生不逢時。

    第三個是宋太祖、太宗以及後世十幾位帝王都對自己少了兩個至關重要的地方而耿耿於懷,它們分別是燕雲十六州以及河套平原。秦始皇統一六國之前,燕雲十六州就是中國與北方遊牧民族的界限,歷朝歷代都在此地修建長城,抵禦外敵入侵,石敬瑭將它拱手讓人之後中原地區再也沒有禦敵的屏障,只能屯集大量兵力在平原地區展開防禦。

    儘管宋朝立國有著幾個客觀的先天不足,但這也並不是它在軍事上相對較弱的充分理由,畢竟重文抑武、守內虛外的基本國策限定了宋朝在疆域上的開拓精神,為了防止割據勢力再次產生,宋朝在軍事制度上也扼殺了武將的軍事才能。這都是宋朝立國之後就定下祖宗家法,後世鮮有突破,也勉強算是一個先天不足吧。

  • 2 # 四川達州人

    的確是有。宋朝太背了。

    第一,唐代遺禍

    唐代民族政策遺患,導致契丹党項崛起,北宋失去戰略屏障,又缺乏馬匹,軍隊作戰哪怕勝率7成也很難給予敵人以殲滅性打擊,隨後敵人就能捲土重來。

    北宋禁軍輕步兵:

    第二,敵人太強大

    女真迅速崛起。

    1114年完顏阿骨打起兵反遼,1122年擊敗遼國佔領其首都,歷時8年。

    蒙古則崛起得更快更猛:

    1206年蒙古建國,1211年攻金,1214年就打得金國狼狽遷都。

    不管是北宋還是南宋,面對的都是當時近乎無敵的蠻軍。

    第三,自身缺陷

    宋代推崇文治,壓制武將,雖經濟與文化達到難以企及的高峰,但財政問題、黨派問題造成太多內耗。

  • 3 # 風吹雲漫飛

    宋朝可以說是中國最倒黴的朝代之一了,建國初期剛好趕上了崛起的北方民族契丹。以後女真、党項、蒙古這些強大對手接二連三出現。對手一個比一個厲害大宋很是悲催。

    宋代時期自從中原統一戰爭結束後,遇到和北方少數民族開戰就難求一勝。宋太宗一生共主導徵遼兩次,全部失敗。大宗在“高梁河之戰”差點戰死,一路倉皇逃回宋朝。戰後的他這樣感嘆:“一箭未施戎馬遁,六軍空恨陣雲高。”

    在那個時期,少數民族的各個部落都在崛起,他們對中原廣袤的土地虎視眈眈,而且,這些人還擁有著極強的武力。宋朝就完全不同了,文化與經濟發展的比較好,但是,重文抑武的政策則使得國家的軍事實力較為落後,根本不能與其他的周邊國家硬碰。

    宋朝出現那樣的情況 ,並不只是農耕民族和遊牧民族的問題。也不是文化的問題。最大的問題是制度問題。宋朝是以文抑武,地方的行政大權都在文官手裡。同級別的武官和同級別的文官相比地位低。這樣就形成了一種全國重文輕武的局面。不重視,就會越來越弱。宋朝不是最強的朝代,但是宋朝絕對是最富裕的朝代。任何一個朝代都達不到宋朝這種富裕程度。同時期全世界都沒有這麼富裕的國家。,所以宋朝統治者總想著用錢解決問題,而不是武力解決問題。這就造成宋給周圍的遼朝、金朝甚至西夏納貢的局面。而且在北宋末年,徽宗藝術造詣不淺,但是治國才能很差。所以面對強金,北宋滅亡也在所難免。

    燕雲十六州的丟失。

    燕雲十六州自古是漢人的重要屏障。但是在五代十國時期被兒皇帝石敬瑭送給了遼。這就使宋朝喪失了北方屏障。沒了屏障,也沒了養馬地,導致宋朝戰馬少。而北方部隊卻是以騎兵為主。在冷兵器時代,面對體格健壯騎著高頭大馬的遊牧鐵騎,宋軍步兵幾乎是待宰羔羊。宋軍戰鬥力又弱,戰鬥意志也差。經常是大敗,只能越來越被動。

    雖然大宋被北方民族屢次吊打,但是南宋時期英雄岳飛橫空出世打的金國節節敗退,讓人看到一絲大宋復興的曙光。遺憾的是南宋皇帝趙構膽小怕事、苟延殘息。聽信讒言殺害了岳飛。岳飛倒下的一刻,其實就已經預示著宋朝政權離滅亡不遠了,倒不是說岳飛是最關鍵的,主要是宋朝的態度才是最關鍵的。

  • 4 # 雷子的文學分享

    多數人的眼中宋朝也許不堪一擊,都知道宋朝皇帝個個都膽小,不免會給人造成一種宋朝弱小的錯覺,實際上它並不弱,中國歷史上的數一數二的有錢王朝按理說是強大的,可為什麼總是受到欺負,是它生不逢時還是另有原因?

    自從宋太祖兵變之後,建立宋朝。中國歷史上經濟,文化,科技達到了繁盛時期,人均GDP超過當時的西歐,實力遠超大唐盛世時期。立國三百多年經過兩次的傾覆,都是因為外患,秦大一統以來受到侵擾最多來自於匈奴,還有一段時間都被匈奴打怕了,很少有被壓著打的朝代,宋朝例外。

    唐朝時期疆域遼闊,有萬國來朝之稱,是公認的盛世存在了近300年,也是相當的強大,回觀宋朝,遭北方的國家輪流攻打,在這樣的情況下它的財政收入依然在上升,國庫充實的國家不是應該更強大麼,宋朝為什麼恰恰相反。

    宋朝文學氣息爆棚,完全忽視了武的重要性宋朝純屬是自作自受,為避免藩鎮割據亂象,採用重文抑武的方針,適當的削弱的武將的權力並不是什麼不好的事情,但邊關無將才弱到連周邊國家都打不過,這不是明擺著自己刨坑麼,每個朝代的背景都不同,隋朝本身發展的就很好,唐只不過是換了個旗幟,在充分意識到隋朝的弊端之後,沿用隋朝的一些制度。

    而宋朝之前是五代十國,它是一個大分裂的時期,當初宋太祖靠什麼奪得天下,各地藩鎮做大群雄紛起靠得都是兵,而宋太祖只意識到了兵權獨大的消極作用,卻忽視了兵對國家的重要性,兵權是掌握在了自己的手中,到了後期更是大量的削減武官地位,在厲害的文治也敵不過周圍國家的刀槍,理念從實踐中來。

    剛建立不久的宋朝先是與遼開展,好不容易有點緩和,又遇上了西夏,隨後又遭到金的侵略,難道真的是生不逢時,從建國初期就留下了一個最大的禍患,重文貫徹宋朝始終,書法,繪畫,雕刻等一系列的形成與發展都達到了新高度,造就了多少的文學家,卻生生的將武將撇在一邊,軍事力量跟不上國家的步伐。

    皇帝一代不如一代,整個國家相當於沒有了首領,還沒開始打仗就給錢認輸,更加的助長了別國的威風,周邊國家都在進步,而宋朝擁有這麼好的條件卻一直在逃避災難。文學影響深入人心,先進的理念讓皇帝渴望安穩,但當時的國家境況不允許,還有一點是歷代都會出現的通病:國庫充足朝廷就開始腐敗,守成是最難的,歷代皇帝沒有一個人能完成這個重大任務。

    大部分都是前期開始奮鬥,後期開始享受,就像是個規律,宋朝文官既然得到了重視,武官便開始轉變思想,不是宋朝沒有軍隊,而是隨著武官的不被重視,武力大大的受到了影響,這些士兵都被養成了庸人,士兵在精不在多,源於宋朝制度出現的弊端。宋朝那麼強總是讓人欺負,原因在於建國初期就留下的一個大禍根,不僅沒有得到了制止還愈發嚴重。

  • 5 # 閒來無事聊聊歷史

    當時天降大霧,漢朝派人在白登山和平城之間往來,匈奴一點也沒有察覺。陳平對劉邦說:“匈奴人都用長槍弓箭,請命令士兵每張強弩朝外搭兩支利箭,慢慢地撤出包圍。”撤進平城之後,漢朝的救兵也趕到了,匈奴的騎兵這才解圍而去。漢朝也收兵而歸。韓王信為匈奴人帶兵往來在邊境一帶攻擊漢軍。史稱白登之圍事件從此以後,漢朝採用和親政策,以婚姻和財寶換取帝國和平,於是,漢朝初期並沒有什麼戰事,百姓得以休養生息,才有了後來的封狼居胥的功績。唐朝,武德九年(公元626年)六月四日,秦王李世民在長安城宮城北門玄武門殺死太子李建成和齊王李元吉,八月九日,唐太宗李世民登基。 得知唐帝國的權力變更的頡利可汗,發兵十餘萬人,南下進攻涇州,而後一路挺進到武功,唐朝的都城長安受到威脅,長安城戒嚴。八月三十日,李世民與頡利可汗在長安城西郊的渭水便橋上,簽署了和平協議,雙方立刻斬殺白馬立盟。之後,頡利可汗率突厥全體騎兵返回,史稱渭水之盟,經過了渭水之盟唐朝從此發展經濟、積蓄力量贏得了時間,之後唐太宗勵精圖治,最後才有了萬邦來朝的盛世唐朝。總得來說每個朝代立國之初,邊關都是不穩定的,這個朝代能否統一還是要看之後的國家政策所決定。

  • 6 # 晉人今語

    俗話說,沒有對比就沒有傷害。有宋一代,前期有遼夏,後期有金蒙,如果他生不逢時,那漢唐呢?

    漢代立國,北方不也是有匈奴嗎?白登之圍差點斷了漢朝的香火,結果怎樣,經過多年的發展,建立了封狼居胥,勒石記功的不朽功業。

    唐代立國,周邊不也是有突厥嗎?結果怎樣?不是被唐軍碾壓嗎?尊稱李世民為天可汗。一部分被漢族同化,一部分被迫遷徙歐洲。

    所以,宋代立國,前期有遼夏,後期有金蒙,一點不是問題,這與宋朝的立國政策有很大關係。

    燕雲十六州在宋太祖,宋太宗手裡沒能收回來,於是“守內虛外”的政策一直延續;而怕步五代十國的後塵,極力削弱地方軍政大權,實行“強幹弱枝”政策,導致邊軍實力不強;

    重文輕武的國策一直延續,漢唐的尚武之風在這裡幾乎遺忘;

    常年的“冗官冗兵冗費”讓大宋朝的財政捉襟見肘。

    但不得不承認的是,尺有所長,寸有所短,大宋在武功方面欠缺,卻創造了舉世聞名的文化。火藥,瓷器,造紙,航海等,都在宋朝獲得了空前的發展,真是失之東隅,收之桑榆。

  • 7 # 讀歷史很好

    西夏國力遠遠不如遼,北宋,金乃至後面的蒙古,之所以後面崛起完全是北宋的懦弱無能,沒有把造反扼殺在搖籃當中。讓西夏太祖李繼遷不斷攻佔西北土地,不能完全把責任推給唐朝,自安史之亂後國力由盛轉衰,從此形成了藩鎮割據的局面。大宋建國之初兵力強盛,宋太祖統一南方,宋太宗滅掉北漢後想要和遼國爭鋒,一舉收復幽雲十六州,很可惜由於戰略失誤,高梁河之戰北宋軍隊慘敗,十萬大軍幾乎全軍覆沒。從此北宋對遼的形式從原來的戰略進攻逐步轉為戰略收縮,而且我們發現一點不管是前期還是中後期似乎對外戰鬥基本沒有贏過。連西夏那樣的小國都可以欺負北宋,可見當時的皇帝有多麼無能,這點和漢唐明三朝差的不是丁點半點。雖然有強大的禁軍,但只想著保皇位,每次打仗皇帝不信任武將,總是派遣文臣當監軍。而且打仗的時候用的八陣圖,必須按皇帝的陣圖辦事。很多事情都不合理,皇帝沒有考慮到綜合情況。你不按圖紙打贏了不獎勵,輸了的話罪加一等。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二婚女不拖地不疊被子不洗碗不上班,家裡月月光,為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