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記錄歷史人生

    雄主暮政和主少國疑是兩個非常敏感的時間段。有時前者對國家的危害大有時後者危害大,取決於特定歷史環境。比如 秦昭襄王繼位 年齡很小 但是有宣太后 魏冉主持大局 國家並未動亂.必須承認趙武靈王趙雍確實是一代雄主 胡服騎射讓趙國戰力大增 。 同時 ,我們也要認識到人非聖賢,皆可能犯錯,趙武靈王老年雄心錯斷,使趙國陡陷危局。

    趙惠文王為什麼不阻止公子成和李兌?恐怕阻止不了!公子成說得很明白了,只要趙武靈王活著,他們最低也是犯上最亂,滅族跑不了!只有趙武靈王死了,他們反而有機會顯貴。假如趙惠文王阻止他倆,恐怕這倆哥們急眼了,連趙惠文王一起幹掉,也未嘗不會發生!政治鬥爭的殘酷,別說君臣關係,即便父子關係也是淡如水!這場沙丘政變,責任還真不在趙惠文王身上,趙武靈王自己,才是製造悲劇的罪魁禍首!

    《史記.趙世家》中對於“沙丘之變”的記載翻譯成白話文如下: 趙惠文王四年,群臣前來朝拜,安陽君也來朝拜。主父讓新王主持朝拜,他自己從旁暗中觀察群臣和王室宗親的禮儀。看到他的長子趙章頹喪的樣子,反倒向北稱臣,屈身在弟弟面前,心裡很憐憫他,那時就想把趙國一分為二,讓趙章做代國之王,這個打算沒有決定就中止了。

    無可揣測趙惠文王面對老爹被殺時的想法,但是不管他怎麼想都不能改變最後的結果。即使他反對公子成他也沒有反對的實力和辦法,搞不好還會有趙氏宗族又殺趙何擁立趙某某的情況出現。

  • 2 # 絕對歷史

    不算,事情有幕後黑手

    因為趙武靈王在自己還在世的時候就把王位傳給了趙惠文王,但是最後趙武靈王卻是在自己居住的沙丘宮給活活餓死的。等趙成告訴趙惠文王趙武靈王死了之後,趙惠文王大哭了幾聲。

    其實趙惠文王不救趙武靈王,是因為趙武靈王原本打算自己安心出去打仗,把王位傳給趙何(趙惠文王),讓趙何在臣子的輔佐下管理國家。但是被廢了的太子章卻對這件事情咽不下氣,於是就聯合田不禮起兵謀反,但是他們謀反很快就被趙成和李兌給鎮壓住了。趙章看形式不對,於是就和田不禮退到了趙武靈王住的沙丘宮內。

    後因公子章死後,公子成和李兌商量說:"因為公子章的原因,包圍了武靈王,現在即使撤圍解兵,我們也會被滅族。"於是繼續包圍不解,並下令宮中的人說,後出來的殺頭。武靈王所居宮中的人全部出來了。

    武靈王想出去,卻被士兵攔住不讓出。他被包圍達3 個月,在宮中得不到飲食,飢餓難耐,就掏雀窩捉幼雀生食充飢,終於餓死在沙丘宮中。公子成、李兌誅殺了公子章、田不禮,餓死趙武靈王后,惠王年幼不能治國,於是公子成為相國,號安平君,李兌為司寇。趙國雖安定下來,但國力在這次內亂中已一度受到損失。

  • 3 # 丁強888

    趙武靈王確實是餓死的,但不是趙惠文王餓死的。惠文王最多算是靜觀其結果發生,算不上弒父。這件戰國時期影響深遠的大事叫沙丘之變。

    沙丘之變的前因後果

    趙武靈王前期有多牛逼我們就不說了,只需要記住胡服騎射,徹底改變了趙國積弱的形象,讓趙國成為東方六國後期可以與秦國一爭熊長的強大國家。

    但再厲害的人物也有犯二的時候,趙武靈王本來立了長子趙章為太子,可後來又遇到了真愛吳娃(男人的真愛換起來真快)。生了兒子趙何。愛屋及烏的關係,加上吳娃不久就死了,臨死前請求趙武靈王立他們共同的愛子趙何為繼承人。

    趙武靈王答應了,改立趙何為太子,過程中原太子趙章很是顧全大局,事後也繼續該孝順父親孝順父親。趙武靈王為了讓小太子儘快掌權,不出現權力交接的混亂,居然在壯年就退位,讓趙惠文王提前接班。趙武靈王得了一個“主父”(相當於後面的太上皇)的頭銜,繼續把控趙國的大方向。

    可趙武靈王看見眼前毫無怨言天天跟隨在自己面前的前太子,也是長子的趙章,心理慢慢有了一些歉疚。加上趙何成為趙王后慢慢的趙國的權力中心圍繞著趙何構建了,連武靈王的心腹肥義等都更多的圍繞新趙王去了。

    然後武靈王一琢磨覺得對不起趙章,那就分出趙國北邊的代地讓趙章為王,彌補一下自己對趙章的愧疚之心。

    這個提議理所當然的被趙王何和趙國的文武百官拒絕了,這不趙國的找滅之道嘛。不但如此,趙王何身邊的人,包括武靈王以前的心腹肥義都建議趙王何要多做防備。於是武靈王和趙章沒有任何機會。

    趙武靈王這樣一個正值壯年的雄才之主肯定不甘心權力地位的失去,到此為止,他已經把惠文王看作自己的政敵而不再是那個聽話的兒子了。

    於是他以要去沙丘選墓地的名義帶著惠文王和公子章來到沙丘,結果武靈王發現他的主父的令牌已經調不動趙王何的軍隊和大臣。然後公子章只能發動軍變,結果被正統在位的趙王何輕易的挫敗,部隊很快控制沙丘,殺死公子章。

    處於主父巨大的威望和功績,而且主父還是趙王何的親身父親,趙王何不可能下令殺死主父。事實上,大臣們知道趙王何處理主父很棘手,所以很貼心的沒有報告趙王何,只不過圍了沙丘三個月,讓武靈王自然餓死。

    看完了整件事的前因後果,單從沙丘之變來說,惠文王反而是維護整個趙國的統一和保護趙國穩定的正義一方。趙武靈王最後餓死實屬咎由自取。

    如果不是他的主父身份的話,他其實應該像公子章一樣被誅殺的。

    當然,一切的一切從武靈王廢長立幼並提前傳位就決定了。一個國家不可能有兩個權力中心。而趙王才是合法的權力中心。所以導致後來武靈王的心腹都拋棄了他。畢竟他後來的行為是在分裂趙國了。

  • 4 # 峰峰說史

    趙武靈王,怎麼評價他呢?可以說是一個偉大的改革家和軍事家,尤其是世人皆知的“胡服騎射”改革,大大提高了趙國的武裝戰鬥力,為最終強大趙國打下了堅實的基礎。然而就是這麼優秀的改革家,在晚年被困在宮裡,活活餓死,一世英名盡毀於一旦。怎麼回事呢?請聽分析。

    趙武靈王有兩個兒子,大兒子趙章為太子,次子趙何(也就是後來的趙惠文王。)由於趙何的母親非常受寵,又是皇后,子憑母貴,所以趙何就取代了趙章的太子之位,成了第一繼承人。而且趙武靈王在趙何十歲的時候就傳位給趙何,自己則退居幕後,自稱主父。值得一提的是,趙武靈王讓位但沒有讓權,趙何上位三年後,趙武靈王又把自己的長子趙章封為安陽君,還讓田不禮輔助。

    這趙章可不是省油的燈,田不禮更是一肚子壞水,此人還是宋國滅亡的罪魁禍首之一。這二人搭檔可謂狼狽為奸。加上之前一直為自己失去太子之位而耿耿於懷呢,所以有人提醒趙武靈王小心這二人作亂。趙武靈王不但沒聽,而且為了彌補內心對大兒子的愧疚,把趙國一分為二,讓兄弟兩個一人治理一半。好好的一個國家哪有分開治理的?不出事才怪呢。

    以後的好長一段時間,趙武靈王經常與公子章居住在一起,不論什麼好東西,什麼好待遇一律跟趙何的一樣。趙何敢怒不敢言,既然你把國家傳位給我,又把國家一分為二,兄弟兩個本來不和,這真是純屬沒事找事。朝中的許多大臣們見公子章又受到了趙武靈王的厚愛,便暗中與公子章來往。公子章見朝中大臣又都向自己示好,自己又有了權利,那顆一直蠢蠢欲動的心終於按耐不住了,公子章要奪回本應屬於自己的王位。終於有一天時機來了。

    主父和惠文王出遊沙丘,分宮而居。趙章和田不禮帶領他們的黨羽作亂,詐用主父的命令召惠文王。這就是歷史著名的“沙丘之變”。公子成和李兌從國都趕來平亂,擊敗趙章,殺死了田不禮。趙章逃到主父宮中,這個時候的趙武靈王不知道該作何感想?自己出於愧疚給了大兒子權利,這個大兒子現在要來殺他跟他的弟弟,失敗後還要到自己這裡避難,真是造化弄人,世事難料。但是作為父親趙武靈王還是接納了他。

    公子成和李兌包圍了主父宮,終於還是衝了進來殺死了趙章。公子成和李兌商量:“因為趙章的緣故而圍攻主父,休兵的話,一定會被滅族。”於是繼續圍困,而且還把宮裡的人全趕了出來,只剩下主父自己,主父逃不出來,又找不到食物,把樹上的小鳥都掏出來吃了,過了3個月左右在宮中餓死。

    那麼問題來了,在被圍困的這段時間裡,惠文王為什麼沒有采取措施營救呢?還是說這就是惠文王的主意?其實誰也說不好,雖然貴為皇帝,但是惠文王當年才14歲,朝中大權在趙成和李兌手裡,可能現在的惠文王即使想救也是有心無力,所以不能矛頭一律指向惠文王。可憐一代傑出的改革家落得這麼個悲慘下場!

  • 5 # 子曰歷史

    趙惠文王有責任,但絕對不是主要責任人。因為在趙武靈王餓死的過程中,趙惠文王沒有發表過一毛錢意見。

    走向對立的父子

    我們先回顧一下沙丘宮變的經過,其主要誘因便是趙武靈王發覺自己的長子趙章每天都要向自己的弟弟趙惠文王行大禮,於是同情心氾濫想要將一部分權力分給趙章。

    曲沃代翼,鄭伯克段的歷史的教訓早已證明,國無二主,天無二日,當一個國家出現兩個權力對立的群體時,會遭受怎樣的劫難。

    果不其然,受氣已久的公子章聯合相國田不禮殺死相國肥義造反了,這個時候如果趙武靈王願意站出來指責公子章叛逆行為的話,還能獲得國君一方的信任。但好不死的是退位已久的趙武靈王竟也生出了從奪權力的慾望。

    慾望令人瘋狂,趙武靈王不僅沒有制止叛亂,反而在後面鼓動趙章,無疑是將自己放在了趙惠文王乃至全國的對立面。

    面對父親和哥哥的背叛,十四歲的趙惠文王內心肯定是很痛苦的,但是他必須去解決這個問題。

    弒君的鍋該誰來背?

    面對公子成和李兌大軍攻勢,僅有部分軍隊的趙章自然無法抵抗,連連敗退最終困守沙丘宮中。面對沙丘宮內毫無抵抗的趙武靈王父子倆,公子成和李兌兩人態度決定了趙武靈王的結局。

    從立場上來講,公子成作為趙武靈王胡服騎射堅定的反對者,是國內守舊勢力的扛鼎人物,只是迫於趙武靈王的威信才不得以同意,此時有如此好的機會,他當然願意直接掃清障礙了。

    我們可以發現,從叛亂髮生到包圍沙丘宮,趙惠文王從未露過一面,一直是公子成等人作為主導人在主持局面,如果把趙武靈王給放出來,後期兩位國君一旦出現父慈子孝的場面,那頂鍋自然是公子成自己了。

    還以個重要原因便是,趙惠文王作為趙武靈王的親生兒子,決不能主動背起弒父這個鍋,否則就是給諸國討伐趙國一個最好的藉口。在這麼多強有力的支援下,公子成自然能夠在不請示趙惠文王的前提下逼死趙武靈王。

    我們可以肯定的是,趙惠文王對趙武靈王的行為是有怨言的,但面對父子之情,趙惠文王很可能在背後日夜糾結,因此這件事情爆發的過程中,我們從未看到趙惠文王出場的任何記載,直到趙武靈王的餓死沙丘宮的訊息傳來。

    趙惠文王那顆糾結的心才徹底冷靜下來,在他的心裡,弒父肯定是不能弒父的,反正趙武靈王又不是自己殺死的,最多順手給自己的父王上一個武靈的諡號。

  • 6 # 開卷有意思

    趙武靈王有兩個兒子,長子趙章是皇后所生,也是既定太子,次子趙何(後來的惠文王)是武靈王心愛的妃子吳娃所生,武靈王在外領兵常年奔波,待到兩位王子都快成年的時候,由於皇后常年遇冷,妃子吳娃則與武靈王恩愛綿長,受吳娃影響加之太子過往表現不令武靈王滿意,於是決定廢太子趙章改立次子趙何直接為趙王,跳過太子這個過渡,自己則自稱主父主管軍政,等於做了太上皇,之後幾年也算平穩度過,朝臣也習慣名義上趙何是王實際掌權人是武靈王這種形式,但隨著時間的推移,武靈王漸漸對廢太子趙章產生同情和愧疚之心,變開始在對外征伐中帶著趙章讓他立功,最後重新給趙章封了君,讓朝臣和趙王何開始擔心,趙章也密謀奪回王位,後來妃子吳娃病逝,武靈王傷心欲絕,在邯鄲南部見了一座沙丘宮以紀念吳娃,武靈王經常不在邯鄲王城而去沙丘宮度夏,陪著愛妃的亡靈,一次有趙章陪同武靈王沙丘宮度夏,趙章假傳聖旨要趙王何前來覲見,實際埋伏2千人慾殺死趙王何,宰相肥義早預感不對,趙王何車駕停在沙丘宮外自己先去覲見武靈王,結果被趙章的人殺死,趙王何馬上回駕,在趙章的人開始追殺,此時早有準備護駕的老將趙豹帶兵解圍,並生擒趙章,武靈王此時也知曉了趙章造反但並不打算處死趙章,令趙王何大為惱怒,當下殺死趙章,撤走了沙丘宮所有服侍人員,水米不得運進,三個月絕世雄傑武靈王趙雍餓死於沙丘宮。

  • 7 # 歷史神預言

    趙武靈王是被餓死,趙惠文王算是弒父。

    天無二日,民無二王。趙武靈王死於自己的激進的戰略,本來是想專注於國家大事,但是為了實現理想,做戰略調整,又想重奪王位,於是扶持被廢太子發動叛亂被困餓死。

    重奪王位。

    趙武靈王在鼎盛的時候為了專于軍國大事把王位禪位給兒子趙何(趙惠文王),自己被尊稱為“主父”。後來又有了新的想法,想收回權力。趙武靈王畢竟正值四十六歲的壯年,在攻滅中山、趕走林胡、消化樓煩後,趙武靈王又有了新的理想。此時的趙國由於沒有參與中原國家的混戰,實力最強,而齊、秦、韓、魏、楚由於連年的混戰,此時已不是趙國的對手。趙武靈王在成為北方草原的霸主後,還要做中原的霸主。為了實現他心裡的這個偉大理想,他的第一步是奪回王位,重做趙王。於是暗中扶持被廢的太子章發動叛亂,最後兵敗被困餓死。

    廢除太子。

    趙武靈王因寵幸吳娃,於是廢太子章而立王子何為王是為趙惠王。王子何繼位時最多隻有10歲。

    圖謀王位。

    公子比趙王何年長十歲,性格強悍,體魄健壯,大有趙武靈王之型,本來最為趙武靈王喜愛。公子章多次隨從趙武靈王出征,屢立戰功,為華人所稱頌。

    武靈王封長子章於代,號安陽君。又派田不禮為相,輔佐公子章。

    公子章本是太子,應為趙王,被幼小的異母弟取代,心中不滿。

    田不禮是一位"忍殺而驕"的小人,他與公子章兩人很合拍,於是圖謀奪回王位。

    支援反叛。

    趙惠王四年,趙國大朝群臣,公子章也來朝見。趙武靈王讓惠王坐在王位上聽朝,自己卻從旁觀察群臣和宗室貴族對幼王行禮時的態度。

    見長子公子章身材魁梧卻反而北面向幼小的弟稱臣,心中生出憐憫之心,就打算把代從趙國分出去,讓公子章在代建國稱王。

    殺死叛黨。

    這事還沒有來得及實施,公子章、田不禮就發動了叛亂。在朝群臣後不久,趙武靈王及惠王遊沙丘異宮時,公子章、田不禮發動叛亂。他們以趙武靈王的名義召見惠王。大臣肥義先進入他們的宮中,即刻被殺死。高信保護著惠王與公子章一夥相戰。早對公子章及田不禮的活動有準備的公子成、李兌聞訊,即從國都帶領"四邑之兵"趕到,打敗了公子章一夥的叛亂,將其黨徒全部殺死。公子章兵敗,忙逃到趙武靈王所居住的宮中躲藏,公子成、李兌以兵包圍了趙武靈王的行宮,終於殺死公子章。

    圍困沙丘。

    趙國法律規定,以兵圍王宮者滅族。公子章死後,公子成和李兌商量,包圍了趙武靈王,即使撤圍解兵,也會被滅族,於是繼續包圍不解。

    趙武靈王想出去,卻被士兵攔住不讓出。他被包圍達3個月,在宮中得不到飲食,飢餓難耐,就掏雀窩捉幼雀生食充飢,終於餓死在沙丘宮中。

  • 8 # 心繫清歡

    趙武靈王生平

    趙武靈王 公元前345年~公元295年,戰國時期著名改革家,軍事家,在位期間推行“胡服騎射”,使得趙國在軍事上唯一能和秦國抗衡的國家

    沙丘之變被餓死原因

    趙武靈王被餓死的原因是多方面綜合的結果,其事件主要取決於自己廢長立幼,號稱主父,致使趙國軍政分離,隨著自己幼子年齡的成長,在國家治理方面出現分歧。

    其次是長子趙章見弟弟趙王趙何的萎靡頹廢,有些不忍,其人性格強悍,體魄健壯,多次隨趙武靈王征討東胡,婁煩等遊牧民族,就想著讓趙王封公子章為代王,也為父子關係雪上加霜。

    總結

    所以說當時十四歲的趙惠文王在沙丘之變中圍而不攻,只是想等一個自己想要的結果。

  • 9 # 煮酒聽史

    戰國時期,隨著戰事的不斷升級,各國對於糧草兵備的需求也不斷增多。為此,各國都相繼開展變法,以此來達到強兵富國的目的。

    在這麼多變法的國家當中,趙國是比較獨特的存在。因為其他國家的變法,變法的發起人是謀士。比如秦國的商鞅變法,魏國的李悝變法等等。

    而趙國的變法,其發起人,卻是趙國的君王,趙武靈王。僅此一點,就足夠趙武靈王名留史冊了。

    不過,如此雄才大略的一位君王,其結局卻並不算完美,甚至稱得上悽慘。因為趙武靈王是被活活餓死的。

    這究竟是怎麼一回事呢?

    趙武靈王異想天開,退居二線,自號主父

    趙武靈王確實稱得上雄才大略,其一手操辦的“胡服騎射”,使得趙國完成了一次蛻變,並一躍成為了戰國中後期數一數二的大國。

    但是,趙武靈王太過發散性的思維註定了其結局並不會完美。在功成名就以後,趙武靈王對如今的處境漸漸地感到了不滿。於是,他決定將自己的王位傳給自己的兒子,也就是趙惠文王,而他自己則退居二線,自號主父。

    趙武靈王的本意是要趙惠文王接掌國內的政務,而他自己則是專心軍事,為趙國開疆擴土。但是,隨著時間的流逝,趙武靈王漸漸地感覺自己做起事來束手束腳,比起以前來大為不如。

    典型的一個例子就是趙武靈王曾經想要將代地分封給自己的另一個兒子公子章,以此彌補自己對公子章的愧疚。因為本來公子章才是趙國的太子,只是因為趙武靈王對趙惠文王的母親更加寵愛,這才使得趙武靈王廢了公子章,改立趙惠文王為太子。

    但是,這麼一個在趙武靈王看來合情合理的請求卻被趙惠文王拒絕了。這令趙武靈王十分不爽,所以他才生出了奪回王權的想法。這才有了後面的沙丘之變。

    沙丘之變,趙惠文王對公子成餓死趙武靈王一事保持預設態度

    趙武靈王生出奪權的想法以後,就一發不可收拾。恰巧在此時,被廢立的公子章看見趙武靈王又有重新啟用自己的想法,也是興奮不已,於是他便照著趙武靈王的意思,在沙丘展開了政變。

    最終,公子章圖謀造反的事情敗露,被公子成帶來計程車兵斬殺。但是,另一個問題隨之而來,那就是公子成等人是在趙武靈王的宮殿誅殺的公子章。而圍困主父宮,也是大罪。

    因此,公子成等人為了脫罪,就打了個賭,那就是賭趙惠文王對趙武靈王的殺心。於是,公子成等人便派兵圍住了主父宮,對趙武靈王進行了圍而不殺的策略。

    果不其然,公子成等人圍困了趙武靈王三個月之久,趙惠文王都沒有過問。而被困了三個月的趙武靈王,也早就已經被餓死了。

    結束語

    趙惠文王和趙武靈王之間的事情,實際上就是典型的圍繞著王位展開的骨肉相殘的戲碼,這在後世,也是十分常見的。

  • 10 # 歷史的星空9527

    趙惠文王是戰國時期趙國的國君,他是趙武靈王的次子,嬴姓,趙氏,名何。趙惠文王年幼時就繼位了,但是之前的太子章就起兵反對趙惠文王,還殺死了當時的相國肥義,但是最後兵敗,躲到了趙武靈王住的沙丘宮。之後被趙惠文王的人包圍,斷水斷糧三個月,最終餓死了趙武靈王。

    趙惠文王是繼趙武靈王后比較有作為的國君,他曾任用樂毅和平原君為相,藺相如為上卿,廉頗、趙奢為將,對外以理折服強秦,對內整頓稅收,使得"國賦大平,民富而府庫實。後來魏昭王向趙國敬獻了趙惠文王兩塊地,以求聯合對抗秦國。之後,趙國派兵聯合魏軍攻打宋國。

    第二年,趙國又和燕國、南韓、齊國和魏國五國一起攻打秦國,迫使秦國廢除帝號。第三年,趙國又聯合了秦、燕、韓、魏五國舉兵伐齊,齊國很快就被攻破了。齊國衰弱之後,除了秦國這個強大的國家之外,就只有趙國比較強大了。

    其實很多人好奇的不僅僅是趙惠文王的死,更好奇的趙武靈王的死。因為趙武靈王的死,在歷史上也算是非常有“特色”了。因為趙武靈王在自己還在世的時候就把王位傳給了趙惠文王,但是最後趙武靈王卻是在自己居住的沙丘宮給活活餓死的。等趙成告訴趙惠文王趙武靈王死了之後,趙惠文王大哭了幾聲。

    其實趙惠文王不救趙武靈王,是因為趙武靈王原本打算自己安心出去打仗,把王位傳給趙何(趙惠文王),讓趙何在臣子的輔佐下管理國家。但是被廢了的太子章卻對這件事情咽不下氣,於是就聯合田不禮起兵謀反,但是他們謀反很快就被趙成和李兌給鎮壓住了。趙章看形式不對,於是就和田不禮退到了趙武靈王住的沙丘宮內。

    後因公子章死後,公子成和李兌商量說:"因為公子章的原因,包圍了武靈王,現在即使撤圍解兵,我們也會被滅族。"於是繼續包圍不解,並下令宮中的人說,後出來的殺頭。武靈王所居宮中的人全部出來了。

    武靈王想出去,卻被士兵攔住不讓出。他被包圍達3 個月,在宮中得不到飲食,飢餓難耐,就掏雀窩捉幼雀生食充飢,終於餓死在沙丘宮中。公子成、李兌誅殺了公子章、田不禮,餓死趙武靈王后,惠王年幼不能治國,於是公子成為相國,號安平君,李兌為司寇。趙國雖安定下來,但國力在這次內亂中已一度受到損失。真是父愛的悲劇!

  • 11 # 胖關vlog

    大家好,我是喜歡先秦史的胖關,據《史記》記載趙武靈王確實被他的小兒子趙何囚禁沙丘宮餓死的,就是算弒父,只是死法特別罷了。

    趙武靈王大搞特搞胡服騎射,名聲大噪

    趙武靈王算的上是一個偉大的軍事家和改革家,趙國的胡服騎射改革使趙國的軍事實力空前強大,趙武靈王率領他的騎兵掃平了心腹之患中山國,打通了邯鄲和北方的交通要道,乘勝追擊樓煩和胡林的胡人,從此趙國北方大後方再無騷擾,趙國可以與其他五國逐鹿中原。

    可以說趙武靈王搞的胡服騎射是大放異彩,有聲有色,也是開創了趙國車輪戰向騎兵戰過度的先河,帶兵打仗沒的說,不得不敬佩趙武靈王的軍事才能和遠見卓識。

    但是趙武靈王算不上一個出色的政治家,後宮兄弟不和,趙國出現了三個政治中心,做法讓人覺得不可思議。

    趙武靈王愛的泛濫,趙國王宮後院起火

    起初是立大兒子趙章為太子,後來由於喜歡自己的愛妾吳娃,吳娃為趙武靈王生下小兒子趙何,吳娃死後表示對吳娃的虧欠,又該立十幾歲的趙何為太子,這是趙武靈王所犯的第一大錯。

    古往今來,立長不立幼,而且趙章是嫡長子,選立太子事關國體和國運,不得不謹慎和小心。

    趙武靈王把他所謂的愛與國家的興衰根本沒考慮,他想立誰就立誰為太子,而且還立了個十幾歲的孩子當太子,你讓滿朝文武如何去想,你讓他的大哥如何去想,勢必激起兩兄弟之間的矛盾,皇位本來就屬於大哥趙章的,結果就是弟弟趙何奪走了他的皇位,記恨的種子埋在了心裡。

    趙武靈王五十多歲就放棄了他的皇位,成了太上皇,帶著他的騎兵滿世界奔跑廝殺,樂在其中,心可真夠大的!但是這還沒完,雖然位居太上皇還要指點江山,垂簾聽政,對朝堂之事多加干涉,趙國形成了以代國趙章、邯鄲趙惠文王(趙何)和太上皇三個人的政治核心。

    趙何作為一國之君勢必要維護自己的統治地位、加強中央集權對那兩股勢力做清算,結果大家絕對能想到。

    趙武靈王又是為了表示對大兒子的愛,讓失勢的大兒子去北方管理代國,難道要趙國開始分裂、一國兩治嗎?

    趙何身邊的大臣肯定不答應,趙華人民肯定也不想自己的國家分裂,一國二主,趙武靈王的這一步棋走的確實臭,趙何作為現在的趙國國君對父親的做法有何感想呢,趙何的君權被丟在一邊,成擺設了。

    沙丘之亂,父子反目成仇,一代天驕被餓死

    沙丘之亂,趙章先動手,想假傳主父趙武靈王的口諭殺死趙何,趙何的謀臣肥義先被誅殺,趙何馬上察覺,名義上帥軍勤王,其實想圍攻沙丘將趙章和趙武靈王殺掉,只是對趙武靈王採取禁足三個月,被活活餓死。

    直接殺死趙武靈王對趙何來說弒君有太多的不確定和變數,自己反而背上大逆不道殺父奪位的嫌疑,等圍困趙武靈王3個月後,一切都順水推舟、成為既定事實別人也無任何非議。

    趙武靈王這位軍事奇才的死也是讓人唏噓不已,他低估了宮廷爭鬥的兇險,從一開始就將自己的愛任意釋放,但是他忘了自己還是一位政治家,喪失了政治家的謀略和攻心術。

  • 12 # 一國之君歷史研究

    趙武靈王的沙丘宮變其實始作俑者恰恰是趙武靈王本人,因為趙武靈王非常不恰當地實行了權力的繼承,身為趙國最領導人的趙武靈王,在決定要把自己國君之位傳給幼子公子何(也就是後來的趙惠文王)之時,就埋下了日後沙丘宮變的悲劇。

    趙武靈王是戰國時期一位偉大的國君,他在軍事能力的是天才的,但在政治上的能力卻是低能的,他開創了胡服騎射的軍事改革,而且是戰國時期唯一一個以國君之位領導並開創的改革,而其他國家的改革變法都是國君在幕後支援諸如李悝、商鞅這樣的人來主導改革。

    趙武靈王

    之所以說趙武靈王在政治上是低能的,是因為他犯了一個天大的錯誤,這個錯誤就是違背了自周朝開國以來實行的嫡長子繼承製,趙武靈王把國君之位傳給了自己的小兒子公子何,而不是長子公子章。

    當然歷史上也有非嫡長子繼承國君之位成為一代明主的,但趙武靈王卻在政治上表現得非常迷糊,既讓位於幼子公子何,卻又想著封長子公子章為代國安陽君,這種做法無疑就是分裂趙國,讓公子何與公子章進行權力爭奪。

    無數的歷史事實已經證明了嫡長子繼承製其實是那個時代最好的繼承製度,但趙武靈王破壞了這個制度,破壞就破壞了吧,他又覺得對不起長子公子章,趙武靈王憐憫長子公子章的行為,就是引發沙丘宮變的真正原因。

    趙惠文王

    權力是有唯一性和排他性的,一山不容二虎,一個國家只能有一個國君,如果有人窺視國君之位,就會引發這個國家的動亂,趙武靈王的長子公子章,早已經成年,原本國君就是他的,可是硬生生的被趙武靈王奪走給了他年幼的弟弟公子何,作為長子,公子章雖然天性仁厚,但是時間長了,也不免有些怨恨,再加上身邊大臣的挑撥離間,公子章就開始滋生野心,於是就是有沙丘宮變。

    雖然沙丘宮變最初是公子章預先謀劃想殺死自己弟弟公子何的陰謀,但是起因卻是趙武靈王權力分配不均造成的,公子章在趙國的勢力原本就不強,再加上輔佐公子何的大臣肥義勇猛赴死,為公子何爭取時間,最終公子何得以發兵殺死公子章,保住了自己的國君之位。

    趙武靈王與王后

    公子何(趙惠文王)可以派人殺死自己的哥哥公子章,但是不能殺死自己的父親趙武靈王,因為弒父是違背倫理道德,而且不會被人支援的,況且當時的趙惠文王只有14歲。

    趙惠文王10歲的時候就被趙武靈王立為國君,到沙丘政變時還只有14歲,因為沒有成年,所以權力都在輔政大臣手中,主要就是肥義,肥義是一個賢德的大臣,輔助了趙國三代國君,對於年幼的趙惠文王,肥義也是盡力輔佐,同時肥義發現了趙武靈王想分封公子章背後的隱患,並做了適當的防範與安排措施。

    趙武靈王

    在沙丘宮變時,公子章假傳趙武靈王的指令,召肥義前來,結果公子章就殺了肥義,肥義一死,14歲的趙惠文王非常很聰明,但其實並不能完全控制政權,還是需要手下大臣輔佐,於是趙國的權力落入了李兌和公子成手中,李兌是趙國的權臣,後來當了相邦,相當於相國、丞相,而公子成是趙武靈王的叔叔,是趙國的權貴。

    當公子章開始作亂時,李兌和公子成率領軍隊殺死了公子章及其支持者,但是對於趙武靈王來說,他們不敢殺他,因為趙武靈王好歹是趙國前任國君,現在的主父(相當於太上皇)的意思,殺趙武靈王相當於弒君了,同時趙惠文王不也敢殺趙武靈王,殺了就相當於弒父了,都不敢殺,最終的結果就是活活把趙武靈王給餓死了。

    胡服騎射

    其實,沙丘宮變這整件事的始作俑者就是趙武靈王本人,公子章之所以作亂,想奪回屬於自己的國君之位,其實有趙武靈王的暗中鼓勵和支援,趙武靈王希望自己的兒子內鬥,然後居中調停,這樣就能奪回屬於自己的最高權力,可惜趙武靈王把權力想得太簡單了,一旦失去,就很難再奪回來了。

    沙丘宮變本質還是趙國內部的權力鬥爭,由趙武靈王引發,公子章陰謀發動,結果被李兌和公子成平定,殺公子章,困死趙武靈王,最終的受益者就是趙惠文王和李兌及公子成,要知道後來的李兌和公子成基本上掌控了趙國的權力,趙惠文王在沙丘宮變之後很長一段時間,還是受李兌和公子成控制的。

    從趙惠文王的角度來看,他是不可能會放自己父親趙武靈王出來的,因為那們會威脅自己的統治和地位,政治上的權力鬥爭是沒有親情可言的,是非常殘酷的,不是你死就是我活的鬥爭,趙惠文王不會因為自己的父親就放過他,雖然趙惠文王沒有親自派人殺死趙武靈王,但趙武靈王卻是被自己一手提拔出來的兒子趙惠文王活活餓死的。

    趙武靈王

    因為趙惠文王當時並不是只有餓死趙武靈王一個手段,他也可以軟禁趙武靈王,但是趙惠文王並沒有,從內心深處來看,趙惠文王是希望自己的父親去死的,只有這樣,自己的地位才能高枕無憂,況且當時的趙武靈王才46歲,如果給了他機會,就有捲土重來的威脅,這也是趙惠文王、李兌及公子成等人一致利益決定活活餓死趙武靈王的理由

  • 13 # 史無眠

    具史料記載,趙武靈王確實是餓死的,但不是被自己的兒子——趙惠文王餓死的,而是被自己的叔父——公子成圍困飢餓而死。

    趙武靈王

    《史記 · 趙世家》中有這樣一段記載:“是時王少,成、兌專政,畏誅,故圍主父。”

    翻譯過來的意思就是:當時惠文王年齡小,公子成和李兌兩人專政,他們害怕被殺,所以包圍了主父。這裡的主父就是指趙武靈王。趙武靈王在被圍困三個月後,因飢餓而死。

    堂堂的趙國前任國君,現任國君的父親趙武靈王,咋就會被臣子包圍,最後活活餓死呢?這事要從趙武靈王選擇接班人說起……

    趙武靈王在治國方面確實有“兩把刷子”,但對於接班人的選擇卻猶豫不決。最初,趙武靈王將趙章指認為太子,但到後來,又將趙章接班人的身份剝奪,轉而讓年幼的趙何繼承自己的王位,趙何就是趙惠文王。趙武靈王自己做起了太上皇,自稱主父。

    惠文王趙何

    丟失王位的趙章,於公元前295年發動叛亂。趙章的叛亂被時任趙國丞相的公子趙成與司寇李銳剿滅。在兵敗後,趙章逃到正在沙丘宮遊樂的趙武靈王那裡,並受到了保護。

    公子與李銳將趙武靈王的宮殿團團圍住,在誅殺趙章後,因擔心趙武靈王對趙章的死心懷不滿,防止趙武靈王清算自己誅殺趙章的行為,因此一不做二不休,直接將趙武靈王圍困在宮中,直至活活餓死。

    可憐胡服騎射的趙武靈王,一代戰國明君,唯一讓秦王忌憚的人,落得如此悲慘下場。

  • 14 # 歷史方位

    一個十四歲的孩子,若非受人挾持,怎能忍心害死自己的父親,怎麼能有如此智謀平定沙丘之亂。害死趙武靈王的,是趙武靈王的王叔公子成,但趙武靈王之死真正的禍根是自己廢長立幼的行為。

    趙成是趙成侯之子,趙肅侯的弟弟,曾經在趙肅侯期間就擔任國相,一直以來權傾朝野,地位無人可比。趙肅侯去世後,趙成輔佐年幼的趙武靈王趙雍即位,他對於趙武靈王胡服騎射的改革一直是牴觸態度,但因為趙武靈王的態度堅決,趙成只好擁護胡服騎射。在沙丘之變發生後,公子章逃進了趙武靈王行宮之中,於是公子成殺死了長公子章,將趙武靈王圍困至死。

    趙武靈王幼年登基,在肥義等大臣的輔佐下,推行胡服騎射,將趙國的領土面積擴大了數倍,趙國一躍成為諸侯中不可小覷的強國。然而,正值壯年的趙武靈王卻犯了極大的錯誤,他因為寵愛吳娃而廢掉了自己的太子,另立吳娃之子趙何為太子。趙武靈王廢長立幼,為他日後沙丘之死埋下了隱患。

    趙武靈王之死,真正的禍根是廢長立幼。那麼,趙武靈王為何要廢長立幼呢?首先,趙武靈王寵愛吳娃,因而疼愛趙何

    趙武靈王曾經做過一個夢,夢裡一個美麗的女子為自己唱歌:“美人熒熒兮,顏若苕之榮。”第二天,趙武靈王在朝堂上,將這個夢講給了大臣。大臣吳廣家有一個十分漂亮的女兒孟姚,他早就想將自己的女兒獻給趙武靈王,這次他抓住這個機會,對趙武靈王說夢中的女子很像自己的女兒,於是將女兒獻給了趙武靈王。趙武靈王對孟姚一見鍾情,從此愛慕難捨。“娃”在古代有“美麗”的意思,有因為他是吳廣的女兒,所以稱為“吳娃”。

    吳娃為趙武靈王生下了一個兒子,趙武靈王為他取名趙何。趙武靈王寵愛吳娃多年,對吳娃的愛分毫不減,最終愛屋及烏,廢掉了自己的太子趙章,將趙何封為太子。在古代,嫡長子繼承製是古代的主流繼承製,一旦違反了這個制度,很容易造成王位的爭議性,從而導致國家動亂。趙武靈王廢長立幼的做法,為日後的沙丘之變埋下禍根。

    其次,趙武靈王想要專心開疆拓土

    趙武靈王推廣胡服騎射,將趙國的軍事發展到鼎盛,他在位期間將趙國土地擴張了數倍。處理完北方的匈奴之後,趙武靈王又將眼光對準了秦國,趙武靈王趁著秦國季君之亂,將觸角伸到了秦國北境。正值壯年的趙武靈王,為了能夠專心開疆拓土,打算將趙國軍政大權分離,建立“二元政治”。因為趙武靈王發現,自己每天都被瑣碎的奏章煩惱,從來足夠的時間處理軍務。但是這種理想化的制度,根本不符合當時的時代,更為時候沙丘之死埋下禍患。

    趙武靈王傳位之後發現,軍政分離的想法並不能實現,即使自己想要開疆拓土,也會受到極大的限制,於是逐漸想要收回權利。另外,自己的大兒子趙章,自從被廢以後一直悶悶不樂,要對自己的弟弟三跪九叩,這讓他很是難受。為此,他想到了一個辦法,立趙章為代王,將趙國一分為二,自己凌駕於二王之上。如此一來,不僅可以解決自己軍權受限的狀況,而且還可以彌補對公子章的愧疚。

    趙武靈王的想法一經提出,遭到了肥義等大臣的堅決反對,因為這樣會導致趙國的分裂。另外,此舉更加重了趙章、趙何兩兄弟的矛盾,將兩個骨肉兄弟推向鬥爭的邊緣。對於趙章來說,自己本來就是太子,現在卻只是一個代王,他的心裡也過不去。對於趙何來說,自己的領土現在要被一分為二,這也不能答應。

    於是,趙章趁機發動了叛亂,想要殺掉趙何。但是叛亂卻被趙王提前得知,趙章兵敗後被迫藏進趙武靈王行宮。公子成和李兌包圍了沙丘行宮,在殺死趙章後,趕出了行宮之中的所有人。公子成下令,誰也不能接近沙丘行宮一步,更不能送水送飯。於是,正值壯年的趙武靈王被軟禁在行宮之中。起初,行宮之中還有些許吃的,但後來只能以樹皮、鳥蛋餵食。三個月之後,一代英主趙武靈王被餓死在行宮之中,公子成等人才開啟宮門嚎啕大哭。

    公子成為什麼要將趙武靈王囚禁至死呢?

    首先,公子成殺掉公子章,包圍行宮是滅族之罪,一旦趙武靈王踏出宮門,自己將會遭到滅門。在包圍沙丘行宮,殺死公子章之後,公子成便對李兌說:“我們雖然殺死了趙章,但是包圍主父行宮,是大逆不道之罪,按照趙國法律,會遭到滅族。我們只有繼續包圍行宮,才能免遭禍患。”

    其次,趙武靈王圍困至死,公子成才能挾幼立威。古代歷史中,就有很多挾持幼主,獨攬大權的權臣。公子成只有除掉趙武靈王,才能夠挾持年幼的趙何,藉助王叔的身份權傾朝野。事實上也正是如此,沙丘之變後,趙成開始擔任國相,號安平君,地位如日中天。

    總結:

    我認為,年僅十四歲的趙惠文王趙何,既不忍心,也沒有足夠的魄力和智謀殺死自己的父親。真正殺死一代梟雄趙武靈王的是王叔趙成,趙武靈王之死真正的禍根是趙武靈王廢長立幼的做法。

  • 15 # 小龍女5505

    趙惠文王為保自己地位更加穩固,剛經歷了沙丘之變,除掉了企圖謀反奪他帝王之位的兄長公子章、軟禁了父親趙武靈王,平定了叛亂。所以他為使自己地位穩如泰山,絕對是故意餓死了父親,曾經的一天雄主、他現在最大的潛在敵人趙武靈王。還不會落下弒父的千古罵名。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為什麼有些人找物件“高不成低不就”,最後剩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