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趨勢不明

    你這個題目有點大,這個資料統計起來有點難度。期貨市場上對於散戶來說普遍是投機。投資的事情應該是國家隊或是較大機構在幹吧。

  • 2 # 阿連視角

    期貨市場中,散戶長期生存下來的極少,人性的慾望難填,多次的成功交易,可能在一次的不慎中被絞殺乾淨。沒有鐵的紀律,散戶最好不要玩。

  • 3 # 拾荒大叔

    經典期貨投機的成功大佬有:葛衛東(150億身家)、林廣茂(號稱棉花大王,6個月翻220倍)、葉慶均(身家數百億)、傅海棠(農民出身)。

  • 4 # 時光古今

    期貨故事1----小戶翻身

    2003年的單邊漲勢,造就了很多期貨奇蹟,使很多人短期內快速制富,小毛當時是從股票上轉過來的客戶,當時也就25歲,他選好日子,2003年的3月18號到期貨公司開戶,來的時候就拿了3萬塊,來了就做多小麥,還是固有的證券做多思路,當時小麥一路下跌,到6月底就剩1.3萬,2003年的秋季大減產,使大豆,小麥大幅度上漲,單邊上漲,和金屬單邊上漲,使得小毛單邊多頭思路,滿倉做多,白天做短線頭多金屬,持小麥多頭過夜。可以迴避金屬外盤的震盪,這樣持續做了3個月,到11月的時候,從1.3萬就做到27萬,在2004年處的行情裡做大豆的回撥,又使資金做到了58萬。

    小毛的交易成功,第一,是遇到了多年不遇的單邊大漲行情,同時他的滿倉交易風格使他大掙特掙了一把。第二,他及時的調整自己的思路,在行情回撥的時候大放空,做了一個很漂亮的漲勢和跌勢的回合,第三,從他身上可以看出,期貨交易是靠時機的,做單時機比做單經驗更重要。小戶做期貨更要把握時機,小戶也可以做成大戶的,第四,小毛在2004年的6月份,抽出大部分資金做現貨買賣,再次迴避了震盪行情的消耗戰,期貨客戶的資金大部分是消耗在震盪行情中的,短線是職業抄手做的,一般散戶是做不了的,短線對交易者的要求更重要,很多客戶到期貨上來,就是想要掙大錢的想法是不現實的。

    提示:在期貨上贏利需要時機,需要自己的心理準備,需要交易技巧,往往是行情來了,自己沒有準備好,或是沒有行情,自己來回亂做,往往是大敗而歸。所以,期貨客戶用平常的心態來做期貨,要等時機,要學習忍受,沒有行情不可出手。從小毛身上可以看出時機的重要。期貨故事2--邁入大戶的門檻

    2000年,從豫北來鄭州做期貨的老焦,他當時45歲,是當地有名的煤販子,聽別人講,做期貨可以快速掙錢,就拿了46萬來做期貨,他的經紀人講滿倉做多銅,他好不憂鬱的滿倉做多,但是,沒有堅持幾天,方向做反了,公司就叫他平倉。他沒有注意了,就問他的經紀人,他的經紀人是剛剛畢業的大學生,來期貨公司不到3個月,這個王姓經紀人,就問期貨公司的一個老經紀人,說怎麼給客戶解釋,老經紀人說不用平,他的理由是如果做對了,老焦掙錢會給經紀人帶來很多客戶,賠了那就賠他自己,叫王姓經紀人再找個客戶做空,如果做對了,也會給他帶來很多客戶,也就是叫客戶對賭,完全不管客戶的死活,結果是老焦46萬,斬過倉賠了剩16元。差一點跳樓。老焦完全沒有做期貨的經驗,就是聽別人指揮,他又碰到了完全不負責的經紀人。

    沒有過多久,老焦又在老家籌集了100萬來繼續做,這次他換了一家公司,對公司提了個要求,不要經紀人,公司不要給他提供任何資訊,自己做在房間裡做,做了不到3個月資金剩60萬了,主要是由於受上次不斬倉賠光的影響,天天來會斬,都抄成手續費了,他的老婆孫姐知道後,馬上停止了他的交易,說老焦不適合做期貨,心理承受不了投機的掙賠過程,她自己親自操盤,孫大姐,是生意人出身,心量大,家裡的生意都是他搭理,她從2001年開始只做橡膠,在2個月資金就到200萬,老焦看到他老婆做的好,就回老家借了200萬,繼續做橡膠,到2002年底就做到2400萬了,老焦和孫大姐,當時是公司的名人,掙錢以後,取出1500萬在上海買了5套聯體別墅,開始做房東了,把孩子送到法國上學,也不做販煤的生意了,離開期貨,現在過著隱退的生活。

    他們做期貨的特點是,第一個階段是自己不會,又碰到卑鄙的經紀人,這個時期賠光是理所應當的,這個時期其他客戶也會一下被市場洗掉的,第二個階段,沒有明朗的方向,來回抄都為期貨公司和交易所做了貢獻,這個階段,大部分散戶都是這樣把資金消耗掉的,第三個階段,出了單邊行情,老焦的老婆有是新手,不知道害怕,只管做多。抓住了一大撥行情,並急時出局。也是他們做期貨最好的結局。這也說明了,做期貨需要時機和勇氣,還要有好的做單環境,公司和經紀人都很重要。宏觀分析和技術指導都是外因,真正還是要自己的心理承受能力,敢於去贏。敢於止壎。沒有行情時要學會忍受寂寞。天天問行情,找絕招的人,肯定會被市場淘汰。

    提示:勇氣,時機,心理平衡,和做單技術是在期貨上贏利的必不可少的因素。期貨故事3--短線抄手的奇蹟

    97年,阿山高中畢業和他哥哥的朋友來鄭州交易所玩,認識了期貨,開始來期貨圈裡玩,我是97年認識他的,當時他也就20歲左右,他在我期貨公司打雜,天天給大戶室打掃衛生,這樣和大戶熟了以後,就天天聽大戶們講行情,不同的客戶他都接觸過,耳聽目染了財富資金的流動,經不住期貨行情的誘惑,在98年,開始自己做單交易。

    但是,做和聽別人講不一樣,他把家裡的5萬塊錢很快就賠光了。他開始拿幾錢塊放到別人帳戶上抄,又賠了1萬多,由於他敲單快,有的大戶叫他給他下單,透過給大戶做下單員,他自己也成長起來了,到2000年,拿大戶給他的頭寸,自己開始做交易,天天短線進出,手續費很優惠,交易成本很低。他逐漸形成自己的交易風格,透過做豆粕和橡膠的短線,自己也從5萬的小戶,到2004年底做到800萬的成功抄手。

    他的風格是隻抄單個品種,不做跨月套利,不持倉過夜,大單量,快進快出,全天進行抄做,有的時候他狀態不好,也是休息幾個星期不交易,遠離市場,做短線要有天分,不是每個交易員都可以做的,所以,我勸中散小戶還是不做為好,做短線對心態和技術的要求更嚴,同時,交易成本也高。做短線抄手必備的特點是年輕,思想敏銳,行動果斷,有多年的交易經驗,對交易品種足夠的瞭解。一般散戶最好不要學習,因為短線抄手的學習代價很高,現在,成熟的抄手都是經過多少萬資金練就成的。不是想象的簡單。

    提示:新入行的年輕人,建議先學習,不要盲目做交易,有這方面的天分再有意識的培養自己的短線交易

  • 5 # 期貨小師妹

    期貨市場中不乏那些一戰成名的人物,今天跟大家分享的就是期貨界的四大天王——東邪、西毒、南帝、北丐和我們的“期貨皇后”。

    東邪 —— 葛衛東

    綽號:“葛老大”

    職位:上海混沌投資有限公司董事長

    經歷2000年進入期市,兩次爆倉後迅速崛起2005年,成立上海混沌投資有限公司。華爾街稱之“東條英機”,一度因挑戰規則而被罰,目前資產據說已達120億。

    “東邪”者,正中還有三分邪,邪中還有七分正。“葛老大”的個性正是如此,不拘泥於規則,遊戲江湖,這從他的微博名可見一斑——“混沌不是混混沌沌”,戲謔中藏玄機,彰顯了他獨具一格的個性特徵。

    另一件令投資者印象深刻的事件,是2012年其違反美國棉花、大豆期貨合約頭寸限制被罰事件。業內人士認為,這次事件從側面反映了兩個事實:一是其行事大膽,敢於挑戰規則,也能挺身承擔後果;二是國外市場投資以及國內外市場跨市套利是其一大投資風格。

    “和其他私募機構不同,葛的混沌投資一大特色是海外的資源背景。據個人瞭解,他們和海外機構合作成立駐點,專門從事資訊收集,透過投行、現貨商可以先於國內其他投資者獲得一些資訊,作為交易參考。”某位知情人士透露。

    在人才培養上,混沌投資也是與眾不同。據相關人士透露,一般投資機構的研究團隊和交易團隊是分離的,而混沌投資實施的是投研一體化,分析師既做研究也實盤操作,這對研究員的成長是十分有益。

    “他們的體制,我認為在期貨界中是最好的,培養了許多研究能力和交易能力都十分突出的投資專家,有一些實力強的人才甚至走出去自己成立私募。所以,混沌投資有期貨界的"黃埔軍校"之稱。”

    從投資層面來看,公開資料顯示混沌投資的投資理念是穩定持續獲利,“穩健是投資的第一原則,風控先於投資”。據知情人士透露,“混沌投資是基本面分析派,做波段交易,沒有現貨來進行套保的。但他們的風控做的比較好,有兩層風控。”

    公開資料顯示,自2000年從事投資以來,其個人一直保持良好的投資業績,7年平均年化投資收益率在50%以上;自而混沌投資公司自2005年成立以來,平均年化投資收益接近120%。“我們輾轉了解到,葛總的為人很不錯,人緣很好,有一些朋友因為購買了他們的產品,資產從百萬級別上升至千萬級別。”上述知情人士稱。

    西狂——林廣茂

    綽號:濃湯野人

    職位:天津易孚澤股權投資基金管理公司董事長

    經歷:1981年生。2002年,北京物資學院期貨專業畢業,擔任中紡操盤手職業投資人。早期也有爆倉輸光經歷,直至2008年才穩定盈利。

    2010年棉花大牛市中,投入600萬元做多棉花期貨,持倉3萬手,從浮虧60%到頂部平倉,資金翻220倍至13億元。

    2011年,反手做空棉花期貨,費時9個半月,2萬噸空單賺7億元,一戰成名。年底,成立天津淡水靜湍投資管理有限公司,釋出“淡水靜湍1號”私募基金產品,備戰A股。

    2012年,做多棉花期貨,遭遇資金圍剿,認虧出局,虧損約7億元。是年為其“期轉股”投資元年。

    2013年,A股成為投資重心,前三季度連續登上冠豪高新前十大流通股東榜,截至三季報,持股4554萬股。

    相較“林廣茂”這個名字,“濃湯野人”的網名似乎更為投資者所熟知。他本人如此解釋:“濃湯”是希望我和所有有緣的朋友分享和交流的思想、體驗都能既美味又有營養,最主要的是不費牙,力求簡易;“野人”源自“質勝文則野,文勝質則史,文質彬彬,然後君子”,儒家對君子要求之高,(我)不想也做不到君子,但是最少要求自己做個質樸的野人。

    和年逾不惑之年的葉慶均等人相比,作為80後新生代期貨大佬,林廣茂多了些年輕人的狂放和張揚,“西狂”之名由此而來。他的操作手法大膽、激進,曾在公開場合坦言,“賬戶浮虧60%對我而言是一種常態,我的風格是滿倉加倉交易,所以我做好歸零的心理準備。就好比一個人第一次坐過山車會嚇得大喊大叫,但如果天天坐,坐十年,還會害怕嗎?那時坐在過山車上都能睡著了,我就是這樣。”

    “抄底逃頂”是市場投資者最為渴求卻不可及的,但林廣茂卻成功吃到了全段行情,捕捉到了棉花期貨價格2010年從16600元/噸漲至33690元/噸,2011年又從34000元/噸跌到19880元/噸的牛熊過程,“吃到全段”也成為他最為自豪的經歷。他本人也意氣風發地在部落格上公開了操作思路,甚至公開了其持倉和成本,並以“完美收官”定性自己的這場成名之戰。

    經此一役後,市場對其的關注度與日俱增。但與此同時,人性中自負的弊端也悄悄在他心中滋生。2012年,他做多棉花,並公然“曬單”,且在與反手做空的“東邪”葛衛東的口水戰中放言“棉花以後會上漲,但賺錢的仍舊是我”,是時的年少輕狂可見一斑。但對手看清了其底牌,使他在操作上十分被動,因而導致了2012年上半年其在棉花期貨上的失利。

    林廣茂總結,關於2012年棉花的失利,原因是過度自信之後信心膨脹的必然結果。“一把做多、一次做空,短短一年多時間,從600萬做到20多億,一下就感覺自己無所不能了,信心膨脹到了想協助政府去完成點雄圖偉業的地步。”

    這次失利,也讓他清醒了很多:“用一個大的代價,換取一個自我認識和修煉的昇華,很值得!”一位曾接觸過林廣茂的期貨界人士表示,目前的林和以前相比,低調了許多,話不多,並且對佛學興趣濃厚,給人的感覺是心非常寧靜。不過,從冠豪高新的凌厲走勢來看,似乎當年意氣猶在,投資風格依然未變。可見“西狂”猶在,只是鋒芒斂。

    南帝——葉慶均

    綽號:葉大戶、中國的索羅斯

    職位:敦和資產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長

    經歷:1969年生,寧波人。上世紀90年代即涉足期貨,多次大賺亦多次爆倉,一度絕望有跳樓之念。

    2003年,抵押房產,重倉押豆,資產自10萬增至500萬,完成原始資本積累,此後又捕捉了銅、橡膠牛市,據傳至2007年底資產已增厚至以億元計。

    2009年7月4日,成立寧波敦和投資控股有限公司,為敦和資產管理有限公司前身。

    2010年,抓住棉花瘋漲行情,是年個人資產據傳已達數十億,揚名期市,奠定大佬地位。

    2011年,棉花期貨下跌時錯誤繼續做多,損失12億元,暫敗於“濃湯野人”林廣茂之下。

    2012年,集結資金使用消耗戰、偷襲戰等戰術圍剿“濃湯野人”,慘勝。同年,抓住豆粕牛市,是年資產據傳已達百億元。

    青蔥的太極壇、飄落的紅楓、靜謐的亭臺,流動的水墨畫……敦和資產管理公司官網處處透露出寧靜淡泊之態,沒有連篇累牘的公司介紹,沒有流水賬式的業績展示,投資團隊的細節更是隻字未提。對於“敦和”二字,也僅有簡明的“敦仁頤和”四字解讀,低調得讓人難以和百億資產的期市大鱷掛上關聯。

    “葉總為人確實很低調,我們上次幾個人前去拜訪他,個個西裝革履,鄭重其事。沒想到他本人卻是衣著樸素,跟普通人沒有任何區別,完全看不出來站在你面前的,就是在期市上呼風喚雨的葉大戶。”一位曾親自拜訪過葉慶均的業內人士向記者透露,浙系資金有個圈子,不時會有聚會交流,葉在其中地位尊崇,舉手投足均可引起資金抱團跟風,足以形成一股可撼動市場的力量,稱之“南帝”可謂名副其實,所以怎麼低調都不過分。

    另一位知情人士透露,敦和資管投資範圍廣闊,大宗商品、股票、股權、外匯、債券等均有涉及,投資手法十分靈活。“他們曾經跨股市和期市套利。據我瞭解,10月15日中午,浙江省衛生廳通報新增1例人感染H7N9禽流感病例。當天下午,他們就在A股上做多醫藥股,同時在期市做空豆粕,權重上A股佔比多一些,豆粕上少一些。”

    中國證券報記者翻看10月15日醫藥股行情,果然,當日有多隻股票強勢漲停,其中早盤低位震盪的東寶生物,更是在午後明顯拉昇至漲停板,此後3個交易日,該股震盪上漲了7%左右便呈下跌態勢。而期市中,當日早盤,豆粕當時的主力1401合約表現較為抗跌,午後則突然放量跳水,全日跌幅為0.63%。“他們是短線快速進出,豆粕當日平倉,醫藥股也很快就撤離了,收益頗豐。”

    據該人士透露,敦和資管最近主要在做證券投資,期貨上有團隊在操作,但投入的資金量並不大,主要原因在於目前期市波動率不大,回報率不高,但風險卻高於股市。

    “據我瞭解,敦和的研究是非常深入而且細緻的,光是大豆產量一項研究,他們就有獨立的團隊在做。如果說葉大戶早期的成功很大程度緣於他個人的洞見和判斷,那麼他後期成功的關鍵則是不遺餘力地挖掘頂級人才。”

    永安期貨是葉大戶的大本營,同時也是早期“敦和”的人才輸送大本營,尤其是農產品研究團隊,市場傳言其麾下有五虎將,其中“張將”、“俞將”均來自永安期貨。而隨著投資範圍的擴大,人才的挖掘範圍也不再拘泥於期貨、股票,債券人才也被納入其中,如原中金公司固定收益研究組帶頭人徐小慶被敦和資管聘請,擔任公司宏觀策略總監一職。

    “目前葉總的身份主要是集團董事長,投資具體事宜主要由團隊打理。他本人有事沒事打打太極、蒸蒸桑拿,很少再直接涉及交易層面的細節。”上述人士稱。

    北丐——傅海棠

    綽號:“農民哲學家”

    經歷:1967年生於山東。農民出身,曾養過六年豬,種過棉花、大蒜等。2000年進入期市,煎熬十年。2009年至2012年,把握住了棉花、豆粕等品種牛市行情,資產從5萬累增至1.2億。

    也許在資金的積累上,傅海棠與其他三者相差較大,但他是真正從種蒜養豬的農民搖身變為期市傳奇的第一人當無數農民兄弟依然懵懂不覺,甚至無數知識分子亦不知期市為何物之時,他已先知先覺,進入到這個既是“財富絞肉機”,也是“富豪養成地”的生死場。

    期市對於他而言是個修行場,既是外在的投資能力的修行,也是內在的品性的修行,甘於清苦,堅韌達觀,正是“北丐”風範。“我生在農村、長在農村,從小到大沒少吃過苦。但讓我吃苦最多的、最大的,還是期貨市場。那種在來來回回行情中的煎熬,那種隔夜反向跳空的痛苦,那種把生活費都虧掉之後的無助,那種看對行情賺不到錢的自責,那種剛一平倉行情就啟動的遺憾,那種看到別人賺錢自己卻賺不到錢的鬱悶,那種固然堅守卻依然慘淡的悲涼……痛苦是持久的,但我始終沒有被期貨的"苦"擊垮,我一直堅守,並堅信自己能成功。”傅海棠回顧往昔時感慨。

    近十年的煎熬終於在2009年迎來完美結局,傅海棠在一次和朋友親家的聊天中得知,當地棉花種植面積減產嚴重,這引起了他對棉花行情的關注,此後經過實地調研、綜合分析,他判斷棉花必漲,並在13000元/噸的低價介入,幾經波折,順利乘上了棉花大漲的順風車,於29600元/噸的高位平倉出來,資金增長到了1.2億元。

    “天道”是傅海棠的樸素投資思想,“天道就是市場,市場有自己的執行規律,必須順從天,才能得勢。洞悉市場執行規律,財富將滾滾而來。”

    與其他三位不同,傅海棠並沒有註冊公司或者代客理財的打算,堅持使用自有資金進行交易。“許多合作伙伴、投資公司找過我,都被我一一婉拒了。我之所以堅持使用自有資金進行交易,是因為我的投資波動率起伏較大,客戶可能難以接受。拿著別人的資金只准賺不準虧,如果虧了客戶的錢,我於心不安,這對於個人精神壓力是很大的。”傅海棠表示,自己將繼續在期貨市場上打拼,直到做不動了為止,但他不願意子女再在期市上受這種精神煎熬。

    “期貨皇后”——米傳萍

    她是從2013年底不到3000元一路炒到20萬元的,中間並沒有追加過資金。而在今年上半年,翻番的業績已經算是不錯。

    半年多隻做單一品種

    由於期貨交易允許T+0,再加上每天夜間國外期貨交易情況,對第二天國內交易價格影響很大,多數期貨投資者都是短線客,每天交易時間內都是一秒都敢不放鬆盯盤。如果與這些“短線客”相比,米傳萍算是一個另類,她是個“長線投資者”。從去年年底開始,米傳萍幾乎一直是豆粕多單的忠實持有者,她每次持倉的時間都在3至5天,即使遇到“五一”這樣的小長假,她也是持倉過節。

    而在止損這個問題上,米傳萍也顯得與眾不同。由於很多做期貨的新手虧損之後及時逃出的意識很差,但在這半年時間裡,米傳萍止損只有2到3次。而且更不可思議的是,她會在斬倉出來之後,很快在第二天重新滿倉再持有豆粕的多單。

    按照常理,人受傷了,往往會退出來觀望一陣子,看看瞅瞅之後再作出新的決定,但米傳萍卻是直接糾正錯誤,調轉矛頭又開始滿倉進去了。

    經歷:棄“股”投“期”創奇蹟

    對於自己被人稱為有些另類的交易風格,米傳萍說也是交了很多“學費”才得來的。

    今年30歲的米傳萍2003年開始接觸期貨。在投身期貨之前,她也曾在股市炒了一年多的時間,但那時候股市剛好處於2001年之後那段漫長的熊市之中。

    “當時股票很不好做。偶爾有一次我聽到收音機裡有關於期貨的講座,感覺很有意思,就經常抱著收音機聽。”聽得多了,米傳萍再也抑制不住棄“股”投“期”的念頭,當年她開立了第一個期貨賬戶。

    與一些剛開始做期貨就投入數萬元甚至數十萬元的“激進者”不同,米傳萍做期貨開始也只有幾千元,那時候她甚至連一些價格高的有色金屬一張單子都買不起,開始就只能做一些便宜的農產品。

    這次創造6000%收益傳奇的品種是豆粕,去年年底米傳萍介入時,仍只做了一張單子,費用不到3000元。

    總結:交“學費”就要學到東西

    儘管堅持以小投入做期貨,但據米傳萍回憶,前前後後這麼多年大約虧進去2萬元。

    每一次虧損之後,米傳萍就把精力放在總結失敗原因上。在她看來,市場是最好的老師。做了這些年期貨,除了剛剛開始入行時讀了一些期貨入門方面的書籍,之後她讀的書並不多,更多的精力放在分析市場動態走勢上,總結自己實戰虧損的原因上。“既然給市場交了‘學費’,就要學到東西,否則這‘學費’就白交了。”在米傳萍看來,總結是每次虧損後一項最重要的功課,怨天尤人永遠都不會有進步。

    前前後後6年的時間,除了交學費自然也有賺錢的時候。除了把錢取出來買點兒自己喜歡的東西,米傳萍更多時候是把這些錢留著,什麼時候虧損了,就再補回去一點,倒是很有點兒從期貨中來到期貨中去的味道。但問及這次如何處理20萬元盈利,米傳萍笑了:“現在還沒想。”

    體會:很少看盤,因為盤在心中

    這位“期貨皇后”並不是一位職業炒手。她平時也要在單位上班,雖然工作不是很忙,但她工作的單位,與很多公司一樣將炒股、炒期貨的網路埠給封掉了,這使得她看盤的機會並不多。

    每天只能偷偷透過一些財經網站,瞭解一下當天交易的行情,或是在下班後跑到開戶的營業部那裡蹭電腦看看,該營業部很多人還能回憶起米傳萍來蹭電腦的事情。而她的家中也沒有網線,平常交易一般是透過電話委託完成。

    儘管現在已經很少看盤,但在她做期貨初期,卻也有一段“瘋狂”看盤的經歷。那時候不僅在單位上班時間看,回到家也是抱著電腦看。經常會因為研究盤面,在紅紅綠綠的K線圖前纏磨到凌晨2點。這樣的瘋狂年代大約持續了5年多,到去年年底,米傳萍看盤的時間才減少。所幸,經過5年多的研究之後,現在已到了盤在心中的境界。

    米傳萍感覺她現在對豆粕脾氣還是比較瞭解的。她現在一般只在一天的兩個時段看行情,一個是上午10點左右,一般就能決定當天大致行情及走勢;另外一段時間就是收盤前半小時,她會以這段時間的交易情況,決定是持倉還是平掉手中的單子。

    經驗:控制投資量培養“盤感”

    對於也想轉行炒期貨的投資者,米傳萍覺得剛開始投資一定要少,做一手單子就足夠。期貨品種雖然沒有股票多,但每個品種還是有自己的“小脾氣”。所以剛開始不妨把自己感興趣的品種都嘗試一下,然後選擇自己最得心應手的。

    在她看來,經常做一個品種的好處很多。因為你會經常觀察這個品種的走勢,對這個品種基本面的資訊蒐集得比較多,瞭解的資訊越多,把握起來會更加容易。

    除了控制投資量,在她看來,起始階段培養興趣是非常重要的。如果你能感覺炒期貨是一件讓你快樂的事情,那麼你比較容易堅持下去,並逐步邁向成功。像學一門外語要有足夠的“語感”一樣,看盤也要逐漸培養“盤感”,要經常抽出時間總結一些規律,這些都需要興趣的支援。

    至於要不要做一個職業期貨投資者,米傳萍說她曾考慮辭職專做期貨。但現在她感覺似乎工作和炒期貨並不衝突,炒期貨倒是給她的生活增加了不少樂趣。

    米傳萍的成功有沒有運氣的成分?她是不是第一波大宗商品反彈創造出來的小奇蹟?她的經驗到底可不可以作為普通投資者的借鑑經驗?或許隨著商品期貨潮水的退去,這些問題都會有答案。

  • 6 # 期貨交流會

    期貨市場成功的案例比較少,雖然有成功的,但大部分經歷過虧損與困難,做期貨一定要輕倉與閒錢參與,不可重倉與借錢來賭運氣。

  • 7 # 周培源

    期貨市場有多少投資成功的案例,可以說我見到成功的有很多,我沒有見到失敗的有更多。成功的有我們常見的四大宗師:葛衛東、林廣茂、葉慶均、傅海棠。這個幾個人已經被廣大網友們說很多次了,出鏡率比較高,所以基本上都很熟悉。

    除此之外,還有一些做的很牛,但是相比上面四個網路出鏡率較低。比如:林軍、劉軍、林存福、劉福厚、付愛民、吳洪韜、韓妙興、汪興敏、林之鶴、李永強、許盛、陳向忠、丁偉峰、安樂、黃旭東、於紅、王春祿、施翔、陸弈、李彬、吳偉淼、王建、朱捷、胡佳嘉、朱婷婷等等。

    如果對期貨市場很熟悉的,上面這個圖上的人應該有不少都認識吧!他們這些人當中,年齡大小不一,資金大小不等,交易風格區別也很大。比如林軍、吳洪韜、韓妙興等人是早期的交易出身,最早接觸股票、權證、期貨,資金從小做到大,一步步走來。其中林軍22歲從最初的3000元入市,到現在坐擁幾十億。2018年8月,林軍、劉軍、傅海棠、劉福厚、孫成剛等期貨界大佬操作鄭州商品交易所的蘋果期貨,被人舉報之後受到了處罰。其實早在蘋果大幅度拉昇的時候,舉報的訊息就一直不斷。

    這一張照片上也基本上都是期貨大佬,基本上也都認識吧?坐在前面的是吳洪韜、林存福、陳向忠。拍照這天剛好是吳洪韜的生日,那天他夫人也來了,吳身體不太好,所以夫人基本上是他走到哪跟到哪。至於大家為啥看不到我,那是因為當時在拍照,希望有天我也可以一起拍合照。開個玩笑啊!

    其實這些做的比較好,基本上都是小資金做起來的。像吳洪韜連續幾年都是暴利,但他虧的時候估計大家也沒見過。我和圖上幾個人與他私下裡接觸時,見過他的交割單,曾經也是虧的很慘,3000多萬,虧到剩30多萬。不過後來他還是又做起來了,現在也教學生。不過他拿單子時間比較久,不少人跟著做時,老喜歡重倉,跟不上他的節奏。

    此外,陳向忠2015年的時候,在股指上獲得暴利, 他自己現在也開課教學。不過,我們私下裡說的時候,他自己表示這幾年做的不咋樣,操作的不是那麼多了,目前主要精力在培訓上,但是他教的學生很不錯。有一次還抱怨說,自己教的學生比自己都厲害了。言語上可能覺得自豪,但實際上對於交易者來說,這個可能是尷尬吧!

    再之後,我親眼看到他用1.9萬的資金,在短短一年半之內做到523萬。那時候我基本上每隔幾天都登一下他的賬戶,看看是不是又下單了,結果就發現賬戶有一段時間要麼是不交易,要麼是持倉不動。所以當很多人譏諷或者嘲笑時,我並不以為然,因為我還是清楚是怎麼回事的。後來,他就突然不做培訓了。2019年12月份,我們上次通電話的時候,他對我抱怨道,後悔教人了,而且現在也很少做期貨了,大多數資金在樓市和股市。他在之前買了很多房子,16年鄭州房價從8000多一平漲到1.6萬一平,直到現在均價還在1.4萬。所以很多人傳言的他爆倉了,虧完了這種事,實際上就是謠言。他確實在白糖和橡膠上虧了,不過虧損的並不多,因為他每年拿出來做期貨的錢並不多。一些做交易虧損的人,見不得別人盈利,恨不得別人一下子虧完。

    吳偉淼不在這張圖上,這算是個新秀。不過他短線做的很好,目前正在突破做波段,只是讓我沒有想到的是,我也在突破,卻發現我先突破了。只不過我對回撤的控制不怎麼樣,他對於風控這塊兒做的還是很好的,依舊是盈利就出金,這一點我們基本上都一樣。我不知道他盈利出金去幹嘛,但我一般盈利出金,就買買菜生活上用,其他的都上交家裡領導了。

    其他的人,如果要說的話,還是能說很多。但現在篇幅已經很大了,有機會可以再說。但是我唯一需要強調的就是,做期貨一定要跟著高手學學。因為你只有見到那些賺到大錢的人,是怎麼做的,才能進行改進和突破。否則整天閉門造車,和一批虧貨整天在群裡瞎聊,再做幾年也做不出來。

  • 8 # 修德同心

    萬分之一的比例是上面說的成功,大家不要上當受騙,期貨基本不可能成功,和買彩票中獎機率差不多,你們要是迷信他們,你們就是韭菜就會給他們送彈藥送血汗錢,明白嗎?

  • 9 # 江城財子

    期貨市場投資成功的案例,不得不提期貨界,“四大天王”:傅海棠,葛衛東,林廣茂,葉慶均

    傅海棠:中國期貨界的“北丐”!2000年開始做期貨,2009年傅海棠抓住了大蒜的暴漲行情,資金從5萬做到600萬,華麗麗地從虧損的投資者,變成了盈利的投資家。2010年,傅海棠再次把握住了棉花的上漲,從600萬做到1.2億,一舉成為期貨市場東邪西毒南帝北丐中的“北丐”。江湖上還給了他一個雅號——“農民哲學家”。2009年到2010年18個月時間從5萬起步做到1.2億,是國內期貨界的傳奇人物.

    2016年,傅海棠迎來了新的輝煌,操作豆粕、鐵礦、棉花、橡膠等品種,從1500萬做到10億左右。由此,他也就從投資家變成了投資大家了。

    葛衛東:中國期貨界的“東邪”!90年代下海創業,做大豆、油脂的現貨生意,2000年專職做期貨,兩次爆倉,2004年迅速崛起,一戰成名進入永恆鑽石的等級。2005年,成立上海混沌投資有限公司。華爾街稱之“東條英機”,一度因挑戰規則而被罰,目前資產據說已達120億。血風腥雨十幾載,自稱“沒有對手”,六年來年均收益率120%。2017年,期貨行業傳奇大佬葛衛東,身家達150億元人民幣,位居胡潤財富榜216名。投資理念: 穩定持續獲利才是公司成功的標準; 穩健是投資的第一原則,風控先於投資。

    林廣茂:中國期貨界的“西狂”!2002年,北京物資學院期貨專業畢業,擔任中紡操盤手職業投資人。2010年的一波棉花行情中一戰成名,600萬資金多棉持倉3萬手,賺到17億,後又做空,創造28個億的傳奇。2012年,做多棉花期貨,被葛衛東、葉慶均聯合絞殺,認虧出局,虧損約7億元。失利後,林廣茂清醒了很多,心境平穩了許多,但是從近期他的投資手法來看似乎當年意氣猶在,投資風格依然未變。

    葉慶均:中國期貨界的“南帝”1969年生,寧波人。上世紀90年代即涉足期貨,多次大賺亦多次爆倉,一度絕望有跳樓之念。2003年,抵押房產,重倉押豆,資產自10萬增至500萬,完成原始資本積累,此後又捕捉了銅、橡膠牛市,據傳至2007年底資產已增厚至以億元計。2009年7月4日,成立寧波敦和投資控股有限公司,為敦和資產管理有限公司前身。2010年,抓住棉花瘋漲行情,個人資產據傳已達數十億,揚名期市,奠定大佬地位。

    2011年,棉花期貨下跌時錯誤繼續做多,損失12億元,暫敗於“濃湯野人”林廣茂之下。2012年,集結資金使用消耗戰、偷襲戰等戰術圍剿“濃湯野人”,慘勝。同年,抓住豆粕牛市,資產據傳已達百億元。

    除了以上4位大神級別人物以外,還有王春祿和付愛民等在期貨市場賺到錢的人:

    王春祿:期貨界的天才,1990年出生,河南人,2012年接觸期貨,2000元起家,從最熟悉的玉米期貨入手,三年時間財富裂變式增值到2000萬元。到2018年,進入期市不過六年時間,已基本完成一個億的“小目標”。在期貨市場,這個具有天分的年輕人不斷用智慧和能力,創造出一個個屬於自己的交易記錄:獲得2015-2016年CCTV天縱期才第四屆期貨實盤交易大賽收益率冠軍,綜合排名季軍,收益率高達2200%多!日內短線連續90個交易日盈利,而單個賬戶的盈利能力也超強一個賬戶從1.9萬元賺到450萬元,一個賬戶從5.2萬元賺到320萬元。

    付愛民:著名期貨投資人,上海睿福投資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長。20多年期貨投資經歷。曾獲得海通杯期貨操盤手大賽亞軍,3個月收益率289.19%。第三屆海通杯期貨實盤大賽冠軍,12個月收益率3384%。第三屆全國期貨實盤大賽第二名,4個月收益率287.13%,第四屆全國期貨實盤大賽輕量組冠軍,4個月收益率466.8%。

  • 10 # 上策論盤

    許多,很多,太多,期貨名人、成功案例,如同滿天繁星在這條路上鼓勵著後人、新手。

    但是投資失敗的我會告訴你,成功的案例在失敗的案例面前只是九牛一毛,不值一提,失敗的人太多了,每時每刻都有人在懊悔著進入這個市場,那麼我是鼓勵還是不鼓勵進入這個市場呢。

    不鼓勵大家進入這個市場,因為曾經,我也是失敗者跌入谷底的一條小蟲。差點被市場一腳踩死。

    進入這個市場的朋友也一定要建立自己的交易系統和交易風格。

    嚴格把控風險與心態!

    適合自己的系統+把控風險+波瀾不驚的心態=豐厚的盈利

  • 11 # 量化交易員

    但有一點需要注意,還是我之前提到的倖存者偏差,只有成功的人,才有話語權,失敗的人是不會被採訪的。所以要客觀看待在市場中取得不錯業績的人,他們的數量雖不少,但能長期保持的也僅是接近全市場5%的少數派。

    想把交易做好,需要不斷完善自己,保持客觀,一點點向成功者看齊,做好分內的風控外,等待市場給出機會,盡人事,聽天命。

  • 12 # 小劉又名牛牛

    一個大戶要吸掉1000-10000個散戶的血,你想成功,你大部分可能是別人用來練功的。永遠是剩下的勝利者相互搏殺,你總會遇到比你強的對手。

  • 13 # 市場矩陣

    有的。說近一點,在一個時期,比如2013-2016年,許多散戶是很賺錢的,完全靠的是所謂交易系統。到了2015年後,浙江和廣東一批槓桿資金入場後,方法完全變了,強莊控盤搞死對手為止。隨後,一些養成交易方法的人去做外盤了。到了現在,內盤就是屍橫片野,無論大小,多空雙殺。

    沒有什麼因為所以,期貨的樂趣就在於天生10倍槓桿,你敢玩,就要不怕輸。

    真正在市場贏過也輸過的人,真的不在乎所謂成功案例,因為自己身上就有很多成功案例。

  • 14 # 金融千江月

    期貨市場投資成功的案例很多,失敗的更多。一個成功案例的背後是九次慘痛的失敗。期貨市場的風險遠大於股票市場。股票投資最多損失本金,而期貨投資不慎可能會負債累累。這也是為什麼像諸如巴菲特,彼得林奇等投資大師也從不敢碰期貨投資的原因。

  • 15 # 期貨樂意點

    我做了期貨十幾年了,現在一直在每天做,但是經過十幾年的風吹雨打,怎麼過來的只有自己知道。

    我本人從二十多歲的年輕人變成現在四十多歲的中年人了,交易風格也隨之發生了本質上的變化。如果你要問投資成功的案例,現實生活中我就沒見到過,見得多的是暴富暴利的。當然最多的就是一進來就吃虧。

    其實要說成功,我覺得能堅持十幾年做到不賺不虧,遊刃有餘就已經算成功了。千萬別用賺了多少錢去衡量。真的一心想賺大錢,那等著你的結局絕不會太好。上帝給你開一扇窗肯定也會給你關一扇門。

    在期貨市場上真正算得上成功的人,絕對是鳳毛麟角,人中萬里挑一,你如果想成為其中之一,必須想一想你到底比其它9999個人不一樣在哪裡?你自己真能領悟到9999個人都不能領悟的真理,恭喜你,你就成為了那個成功的例子。

  • 16 # 自在極意悟空

    說個難聽點的,認識的幾個做過期貨的都失敗了,而且下場也不大好。

    10年前有個同事做期貨曾經從8萬做到100多萬,而且只是不到半年的時間。再後來我離開公司後也很少聯絡了,按道理10年前能賺個100多萬生活應該不會太差,可惜的是前陣子聽說他到處在借錢,幾百塊也借,可想而知下場不是太好。

    還有一個是朋友的朋友戰績更好,聽說從幾十萬做到400多萬,還買了寶馬,後面也是從哪裡來回哪裡去,車也賣了,幹外賣去了,唏噓不已。

    成功的案例可能要從網上找了,有極少的職業人士確實在期貨上賺得盆滿缽滿,但是看他們的傳記可以知道一開始也是虧得褲衩子都快沒了,後面堅持下來有一套自己的方法。這些成功人士一開始都沒辦法避免期貨市場對他們狠狠地教育,成功走出來的估計是萬里挑一了。

    期貨這東西都是五倍槓桿起的,放大了人們的貪婪與恐懼,讓人更會追漲殺跌。股票被套,死扛幾年有可能回本,而期貨有可能先把你砸爆倉再拉起來了,所以期貨即是你看對方向,選錯入場時機都是致命的。

  • 17 # 明明盈888

    期貨市場不乏成功案例,期貨“四大天王”傅海棠、葛衛東、林廣茂、葉慶均更是叱吒風雲、享譽中外。

    鄙人特別欣賞、崇拜“草根”天王傅海棠,他沒有高學歷、高智商,卻憑著樸實無華的農民背景,硬是把期貨做得簡單明瞭、風生水起。

    為此,我還特例購買了他創作的三本書,認真閱讀,切透其精神實質,系統地運用到期貨實操中,確實受益匪淺。

    我在菜粕期貨實操中,單向做多,每年都取得不俗的戰績。

    認真是一種態度,是一種責任,是通向成功的必經之路!

  • 18 # 股期貨票

    能靠這個吃飯的說實話真的不多吧,但是還是有的。這個也是有一部分天分在裡面吧,還需要一分執著和堅持在裡面吧,這個行業真的蠻難的,還在堅持的人,祝福你

  • 19 # 超級短線交易系統

    期貨市場投資成功的案例,不得不提期貨界,“四大天王”:傅海棠,葛衛東,林廣茂,葉慶均

    傅海棠:中國期貨界的“北丐”!2000年開始做期貨,2009年傅海棠抓住了大蒜的暴漲行情,資金從5萬做到600萬,華麗麗地從虧損的投資者,變成了盈利的投資家。2010年,傅海棠再次把握住了棉花的上漲,從600萬做到1.2億,一舉成為期貨市場東邪西毒南帝北丐中的“北丐”。江湖上還給了他一個雅號——“農民哲學家”。2009年到2010年18個月時間從5萬起步做到1.2億,是國內期貨界的傳奇人物.

    2016年,傅海棠迎來了新的輝煌,操作豆粕、鐵礦、棉花、橡膠等品種,從1500萬做到10億左右。由此,他也就從投資家變成了投資大家了。

    葛衛東:中國期貨界的“東邪”!90年代下海創業,做大豆、油脂的現貨生意,2000年專職做期貨,兩次爆倉,2004年迅速崛起,一戰成名進入永恆鑽石的等級。2005年,成立上海混沌投資有限公司。華爾街稱之“東條英機”,一度因挑戰規則而被罰,目前資產據說已達120億。血風腥雨十幾載,自稱“沒有對手”,六年來年均收益率120%。2017年,期貨行業傳奇大佬葛衛東,身家達150億元人民幣,位居胡潤財富榜216名。投資理念: 穩定持續獲利才是公司成功的標準; 穩健是投資的第一原則,風控先於投資。

    林廣茂:中國期貨界的“西狂”!2002年,北京物資學院期貨專業畢業,擔任中紡操盤手職業投資人。2010年的一波棉花行情中一戰成名,600萬資金多棉持倉3萬手,賺到17億,後又做空,創造28個億的傳奇。2012年,做多棉花期貨,被葛衛東、葉慶均聯合絞殺,認虧出局,虧損約7億元。失利後,林廣茂清醒了很多,心境平穩了許多,但是從近期他的投資手法來看似乎當年意氣猶在,投資風格依然未變。

    葉慶均:中國期貨界的“南帝”1969年生,寧波人。上世紀90年代即涉足期貨,多次大賺亦多次爆倉,一度絕望有跳樓之念。

    2003年,抵押房產,重倉押豆,資產自10萬增至500萬,完成原始資本積累,此後又捕捉了銅、橡膠牛市,據傳至2007年底資產已增厚至以億元計。

    2009年7月4日,成立寧波敦和投資控股有限公司,為敦和資產管理有限公司前身。

    2010年,抓住棉花瘋漲行情,個人資產據傳已達數十億,揚名期市,奠定大佬地位。

    2011年,棉花期貨下跌時錯誤繼續做多,損失12億元,暫敗於“濃湯野人”林廣茂之下。2012年,集結資金使用消耗戰、偷襲戰等戰術圍剿“濃湯野人”,慘勝。同年,抓住豆粕牛市,資產據傳已達百億元。

    這是明面上 市面上看得見的成名人士。

    做期貨的成功率很低,所以沒有時間,能力,資源上的充足的準備是很難悟道。我們面對期貨不確定的行情,都很渺小。

  • 20 # 雄鷹zdy

    期貨市場是一片大海。很多人開著大奔進去,騎著腳踏車出來,穿著西裝進去,穿著短褲出來。所以期貨市場和股市一樣風雲莫測,一般散戶不宜隨便入市。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為什麼有的人總能給自己找到各種理由辯解,從來不感覺自己有問題,說白了就是一張嘴可以來回說?你怎麼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