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賣女孩的小男孩
-
2 # 方雒
帶著孩子去跟別的孩子交朋友,特別是家庭環境比較困難的孩子,最好能夠試著幫助這些孩子,也讓自己的孩子參與其中,從而讓孩子學會幫助別人,在這個過程中,自己的孩子會慢慢的學會理解別人,從中體會到為別人付出是一件很快樂的事情,這樣孩子的一些性格缺陷也就慢慢的自己糾正過來了。
-
3 # 侯保全知心理暖心靈
試著放手,讓孩子處理問題,引導思考,及時鼓勵!
在溺愛外面劃定規則,從自身做起樹立榜樣,嚴格執行,適當小懲大誡!
-
4 # 心理治療師程曉芳
您說的太籠統了,什麼樣的性格缺陷呢,他做了什麼事情讓你認為是性格缺陷呢。既然是因為溺愛引起的,是不是先要處理父母或祖父母的溺愛問題呢。他們為什麼要溺愛孩子呢,在溺愛孩子的過程中是不是有父母的現實或感受的需求呢?如果不解決這些問題說糾正是空口號而已因此建議您找家庭治療師做家庭治療。
-
5 # 奇門易經風水師
要放開手不要再繼續溺愛。讓他自已體驗社會。讓他自己動手掙錢養活自己。別怕他吃苦。否別一旦離開父母就無法生存。
-
6 # 水崑崙
個人感覺,人性天生就有一種向外張揚的感覺,在成長過程之中,如果不能夠對之加以約束,這種張揚性最終肯定是傷害到他人。所以一個小孩子如果太過溺愛,其人性之中一些相對比較自私自利,或者說毫不顧忌別人的感受,個人有的時候將之稱為“惡”,可能這個詞用得太過絕對,總之就是太過考慮自己的存在感,而絲毫不考慮別人的感受的那種行為,都是可以理解為“惡”的那種感覺。其實不光是人,只要是具有生長性,就像植物之間也是如此,一些參天大樹,為了爭奪Sunny與雨露,絲毫不會考慮下面植物的感覺,所以才會有園丁對植物進行修修補補,這種修修補補行為與孩子成長進行約束的行為本質上是差不多的。
個人感覺此時可以參考道德經上的“反者道之動”來理解,對孩子的溺愛,對於家長來說體現的是一種無限包容性的感覺,因為對於父母來說,孩子與自己生命在將來世界上一種延伸,在很多家長的潛意識之中,孩子與自己的界限是非常不清楚的。其實孩子作為獨立生命來說,也是一個獨立的個人。此時要能夠從孩子自身成長角度出發,不過過度溺愛孩子,保證其獨立成長才行。
至於你認為的如何糾正,個人感覺只要進行約束就可以了,最為關鍵就是你自己心理上要能夠接受這個認知,也就是孩子也是獨立個體。因為對一個人不寵愛是簡單,但是對於自己孩子不寵愛是不簡單,只有自己從認知上進行改變,以後如果約束,再或者如何使之進行改變已經是非常簡單的事情了。
-
7 # 安琪兒童青少年心師
18歲以後,自己可以去學心理學或者找心理諮詢師做諮詢。年齡小,父母帶孩子一起做教育類諮詢。能夠意識到問題,就是解決問題的開始。
-
8 # 認知心理研究者
我們從心理學角度分析一下這個問題吧!
溺愛可以導致的性格缺陷有哪些?
1、規則感差:任性妄為,不遵守道德、法律和制度。
2、情感缺失:自私自利、共情心理弱,不會考慮他人感受。
3、思維偏執:同理心差,一個問題不會多角度思考,做事偏激,甚至存在反社會心理。
4、人際關係:強調個人意志,不能與人和諧相處,容易得罪人。
5、學習能力:過度情緒化,學習成績起伏較大。
6、控制慾強烈:喜歡支配他人,個性化太明顯。
7、情緒管理:以自我為中心,情緒調節能力弱,大喜大悲經常出現。
糾正性格的方法很多,但是首先要認識清楚:性格是在社會中養成的,離不開社會實踐,不是簡簡單單的說教就可以的,而且性格和骨齡一樣,存在閉合期,長個子是有窗戶期的,人不可能一直長個子,時間大約在12-14歲左右,過了這個時期會相對麻煩一點,但是也不是說就不能改變,進度會緩慢。
改變性格的方法源自我們對性格缺陷的認知,14歲以後只能依靠自我矯正,外力壓迫的改變效果不好的,所以人生就是一場修行,修行過程就是不斷完善性格的過程!
-
9 # 訫貝
您問這個問題,說明您已經對自己有了初步的瞭解和認識。您說的性格缺陷指的什麼方面呢,例如∶溝通交流、工作學習、日常購物等方面,您對自己性格的缺陷,瞭解的越具體,對您的幫助越大。越能完善自己的性格。自己審視自己,發現自己的不足及時改正,完善自己。朋友、家人監督,對您的不足提出建議,您及時改正。可以給認識的朋友發條微信,讓他們把您的缺點和優點都寫下來,更好更全面的認識自我,對完善自我和完善性格都有幫助。今晚夜色很美,明天又是美好的一天。加油,遇見更好的自己。
-
10 # 歷山耕夫569
凡是學習過心理學基礎知識的人都知道前蘇聯著名心理學家,東方行為主義學派創始人巴甫洛夫,也許都記得他的經典條件反射。但是,卻很少有人關注他從經典條件反射實驗中得出的四項理論。尤其是這四項理論對於現代治療精神疾病,具有什麼樣的意義。
話說回來,溺愛,對與成長中的孩子來說,又何嘗不是一種經典條件反射形成的不良觀念呢。
俗話說,解鈴還須繫鈴人。幼年形成的不良觀念,導致認知模式扭曲。這種單一的觀念與成年化的社會環境無法融洽,表現出的行為和人格特點會讓人感覺格格不入。認知模式扭曲了,習慣了,人生理結構卻沒有停止在幼年時代。隨著年齡增長,幼年時期形成的觀念會不斷放大,但是,卻是單一的,缺乏豐富的社會性。而認知模式也會隨著環境的擴充套件和改變被單一的使用到對社會事物認知過程中。
這就如同一個小學生拿著課桌上畫直線用的尺子去衡量百米跑到一樣。
然而,社會賦予你的責任和使命,是針對你的生理年齡,而不是你的心理年齡。
由此可見,在溺愛中成長起來的人,其心理年齡很滯後,也很偏執。
-
11 # 北風問道
平衡、中和。我們都知道,愛是好事,可是過了就成了溺愛了,溺愛到最後就會成為傷害,就像形成了性格缺陷後,會變得自私,嬌氣,任何事情都變以自己為中心的去思考,好像全世界都欠自己一樣,變得驕傲自大,剛愎自用,聽不進去任何人的意見,嬌肆任性、而且心靈還特別脆弱,讓溺愛成長起來的最終不會有什麼好結果的,即害己又害人,中庸、中正、平和、不要讓自己的愛心成了被溺愛物件嬌肆狂縱的墊腳石、更不要讓愛的物件最後因為溺愛而不知道什麼是愛,天下所有的人只怕是只要付出了愛,都會想要讓自己愛的物件知道自己的愛心,但是溺愛到了最後會適得其反,不但不知道自己的良苦用心,還會造成扭曲的心裡障礙、、、、溺愛成癮生障礙、平衡中庸、用心愛、能長能久、不要因為愛委屈了自己、遺害了別人、、用網路上的一句話說就是:愛你是為了讓你也愛我,而不是愛的最後你連老子是誰了都忘了、、、、
-
12 # 生活來點心理學
首先恭喜你,你意識到了自己所處的環境以及環境對你造成的影響,也意識到了自己問題的所在。這是最成功的一部。
那麼剩下的就是需要時間來改善的了。
第一,你需要對你的家人說出你的真實感受,對此說不。
華人的一大毛病就是喜歡透過各種各樣的方式來掩蓋內心的真實想法,讓所有處在這個圈內的人經常性的理解其用意。告訴你的爸爸、媽媽、爺爺和奶奶,你討厭他們這樣對待你的方式,這種方式會讓你感到很痛苦,讓自己有內疚感而且變得自私。說出你的真實感受,請不要再這樣對待你。
第二,把你期望的家庭氛圍講述給他們聽。
溺愛你,必定是還尊重你的想法。去把你期望的家庭氛圍說給他們聽,例舉典型事例,某某事件發生時是怎樣的,對你造成了什麼樣的傷害,而你又期望它是怎樣的。
第三,在恰當的時候發脾氣。
問題中提到你會發脾氣。發脾氣對於任何人來說都是可以的,只是脾氣應該發在合適的時間、合適的地點和合適的場景下。你完全可以在你的家人發生溺愛的場景下,大發脾氣,並按照上面兩個方式講述出你的訴求,適當的情況下可以表現為聲嘶力竭,這樣會讓他們體會到你的感受。
第四,認識自己,改變自己。
既然你已經認識到自己的缺點,就積極努力的改善吧。不要讓自己充滿負能量,多想象積極向上的事情;在發脾氣的前5秒深呼吸,努力剋制自己。你要知道,能夠控制自己才是人生中最大的成功哦。
回覆列表
性格糾正,是一件非常困難的事情。不知道年齡多大,年齡越大越不容易糾正。只有經過挫折教育,經過良好的引導,有機會將溺愛的性格糾正過來。 如果孩子大了,特別是成年以後,性格就已經很難糾正了,如果經歷了挫折,很容易變成啃老族,畢竟社會上並不會區別對待一個人。
孩子教育,不能特別溺愛,畢竟是孩子對於社會來說,只是其中之一,但卻是家庭的全部,如果自己不教育,那隻能等社會教育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