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鹿鹿哥
-
2 # 花木朽月
《泊秦淮》是唐代詩人杜牧的名詩。杜牧所處的時代正值唐代晚期,正值日下,國事危急。但杜牧不是一個安於享樂的詩人,他看到了藩王想要擁兵自重的,勢頭也看到了百姓的民不聊生,他是一個具有遠大抱負的詩人,感傷時事的同時也為唐王朝的前途感到憂慮,故寫下了這一首《泊秦淮》。
泊秦淮只有四句,可謂短小精煉。
第一句“煙籠寒水月籠沙”志在寫景,清晰的描繪出了清冷月光下寒波盪漾的秦淮河被輕煙一般的薄霧籠罩,明確了位置:秦淮河。
第二句,“夜泊秦淮近酒家”則點明時間是夜晚。一個“泊”字承上啟下,秦淮河一直是貴族大家的遊覽勝地,夜晚的畫坊中,士族弟子們在這裡尋歡作樂、縱情生色,造就了“南朝金粉”的印象。這一句使得第一句的虛寫有了著落,更引出了後面兩句的內容。
第三句和第四句,“商女不知亡國恨,隔江猶唱後庭花”。明確的表達了作者對於為尊上者貪圖享樂、沉溺奢靡的嫌惡。“商女”指的是歌女,“江”即為秦淮河,“後庭花”為古代舞曲之名,也就是著名的《玉樹後庭花》。
相傳為南朝亡國之君陳叔寶所作,其內容意在描寫豔冶淫蕩的宮廷生活。據說陳後主經常在都城與嬪妃弄臣飲酒作樂,不理朝政,致使國事日蹙,最終落得國破家亡的後果。因此有論者指出:陳國興亡,實因為樂,陳將亡也,有《玉樹後庭花》,所謂亡國之音晶也。而到了現在,卻依然有人把這象徵亡國的音樂重新拿來演奏,怎麼能不讓人產生歷史終將輪迴重演的憂患之感呢?
“猶唱”一詞將現實與歷史相連,把真實和想象結合在一處,既展現出了對歷史朝代興亡感慨,又自然過渡到對江河日下時局的思考。從表面上看來是對商女的指斥,實際上表達出了對時局的殷切關注,以含蓄的筆調抒發自己的憂患意識,且將矛頭指接指向貴族統治者,其思想性值得稱道,其無畏的勇氣更加值得稱道。
其中首句以短短七個字描繪出的煙月悽迷秦淮河夜景,其語言之凝練、造句之生動,是旁人所遠遠不及的。
次句質樸自然、三句明白如話,都極具神韻,有大巧若拙、言之不盡的妙處。
最後一句將典故巧妙化用出來,則可用清麗典雅形容,意味悠長之處,正是杜牧詩的代表性做法。
總而言之,本詩在藝術上的成就是足以引起我們注意的,詞采斐然之處,將言外之意表達得清楚明白,更是值得我們學習和借鑑。
-
3 # 秋春之
煙籠寒水月籠紗,夜泊秦淮近酒家。商女不知亡國恨,隔江猶唱後庭花。詩歌描寫了詩人旅居途中夜泊秦淮時的所見所聞和所感。在秦淮河畔的酒家投宿,看見河面上朦朧迷離,水面彷彿籠上一層煙霧,月亮也像籠上一層輕紗。秦淮河畔的一切都模糊不清,撲朔迷離。商女應是歌伎,她們並不去關心國家的存亡大事,為了自已的生計,依然在唱著呢噥的曲子。詩人藉此來表達自己對唐朝命運的關心,對時局的關注之情!!
-
4 # 草雨生
杜牧的泊秦淮:煙籠寒水月籠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商女不知亡國恨,隔江猶唱後庭花。這首詩是杜牧即景感懷的,這首詩前兩句寫景,後兩句抒情。說的是金陵曾經的六朝都城,當年也是繁華一時。作者目睹瞭如今的唐朝國勢逐漸衰退,當權者昏庸荒淫,不免重蹈六朝覆轍,無限感傷。而豪紳權貴們卻仍然不思進取,依然沉迷於聲色犬馬之中。詩中由:亡國恨推出後庭花的曲調。借陳後主之詩鞭笤了權貴們的荒淫無道。可謂深刻犀利。
-
5 # 愛整理的小景
泊秦淮
[唐] 杜牧
煙籠寒水月籠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國恨,隔江猶唱後庭花。
秦淮:即秦淮河,經南京流入長江。相傳為秦始皇南巡時開鑿的,用來疏通淮水,故稱秦淮河。
煙:煙霧。
泊:停泊。
商女:以賣唱為生的歌女。
後庭花:《玉樹後庭花》的簡稱。南朝陳皇帝陳叔寶(即陳後主)作此曲與後宮美女尋歡作樂,終致亡國,後世把此曲作為亡國之音的代表。
詩句大意:迷離月色和輕煙籠罩寒水和白沙,夜晚船隻停泊在秦淮河岸邊,靠近酒家的地方。賣唱的歌女不懂什麼叫亡國之恨,隔著江水仍在高唱著玉樹後庭花。
此詩前半段寫秦淮夜景,後半段抒發感慨。
六朝古都金陵的秦淮河兩岸,歷來是達官貴人們享樂遊宴的場所,“秦淮”也逐漸成為奢靡生活的代稱。
煙籠寒水月籠沙,詩人借輕煙、寒水、迷離月色、沙岸等意象渲染了朦朧淒寒的氛圍。
夜泊秦淮近酒家,詩人透過船隻靠岸,秦淮酒家等意象寫出了奢靡之景。
商女不知亡國恨,隔江猶唱後庭花。詩人直接抒發感慨,借歌女、後庭花歌聲抒發內心擔憂苦悶。
詩人夜泊於此,眼見燈紅酒綠,耳聞淫歌豔曲,觸景生情,又想到唐朝國勢日衰,當權者昏庸荒淫,便感慨萬千,心下憤懣。
全詩寓情於景,意境悲涼,感情深沉含蓄,語言精煉錘磨,藝術構思頗具匠心,寫景、抒情、敘事有機結合,具有強烈的藝術感染力。
-
6 # 笑傲江湖也
《泊秦淮》借歷史事實,以諷喻當時,既以憤怒的心情對統治者的荒淫進行揭露,又以沉痛的語調向他所屬的階級發出警告。抨擊了那些只知尋歡作樂、不以國事為重的達官貴人,表達了詩人對國家命運的關懷和憂慮。
《泊秦淮》寫詩人在晚唐那個風雨飄搖的歲月裡的一種憂國情緒,諷刺的是那些醉生夢死苟且偷安的上層人物,當時的唐王朝日趨衰敗,內憂外患十分嚴重,人民生活非常痛苦,但統治集團還在過著荒淫無度的生活。詩人對此極為憤怒,因此借詩進行諷刺。
我們再來回味一下經典吧。這首詩讀來朗朗上口又有極大的意義。
煙籠寒水月籠沙,
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國恨,
隔江猶唱後庭花。
這個意境是怎樣的呢?我們來分享吧!
輕煙和月光,籠罩著江水和白沙,夜裡停泊秦淮河,靠近岸邊酒家。歌女不明白亡國之恨,還在那邊吟唱亡國遺曲《後庭花》。
我們來普及一下《後庭花》吧,這首亡國遺曲。
《後庭花》:樂曲《玉樹後庭花》的簡稱,以此曲填歌詞者,今存數種,而以南朝陳後主所做最為有名。因陳後主溺於聲色作詞曲與後宮美女尋歡作樂,終至亡國,所以後人把他這所喜愛的《玉樹後庭花》曲、詞當作亡國之音的代名詞。
我們可愛的陳後主所寫的詩詞也非常不錯哦!
-
7 # 深圳鄭海洲
古人詩詞,真正要讀懂不僅須要探究字面的意義,還須瞭解寫作背景。我們讀古詩,似乎不能完全從一字一句去理解,應通篇把握,然後才是逐句琢磨。
杜牧這首《泊秦淮》,表達了詩人對大唐未來的深深憂慮。我們先從通篇理解一遍。
煙籠寒水月籠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國恨,隔江猶唱後庭花。
第一句“煙籠寒水月籠沙”是夜泊秦淮河的眼前景,我個人理解也暗喻當時唐王朝欲衰未倒,軍閥豪強四面割據稱雄的暖昧局勢。第二句好理解,就是天晚了,把船靠在酒家的碼頭。這兩句結構緊湊,文筆洗煉,每一句說兩件事,十四把時間環境交待得清清楚楚。第一句煙籠寒水,說明是在深秋季節的江上,水面春秋起霧而冬夏無霧,著一煙字,說明不在冬夏,而著一寒字,說明不是春天,實際就告訴我們在秋江之上。月籠沙,單指夜晚,不是白天,白天無月。而月籠沙,是在江邊,不是在江心,江心有水無沙。第二句也是明明白白兩件事:天黑了,將船依靠在秦淮河的岸邊,這是所謂“夜泊秦淮”。但不是依靠在荒郊野岸,而是依靠在一個酒家旁邊,方便飲食。十四字說了四件事,這是一般人筆下無法凝聚的風景。
一般作絕句,每一句都有個說法:第一句叫起句,基本上為全詩定調,就象一首歌的起調,調高調低,第一句就確定了,一段音樂的主音必在第一個樂句出現。第二句叫承句,通常與第一句意境不變,起深化襯托的作用,有相承相接的意思,因此叫承句。這首詩一起一承,妙到毫顛,在深秋夜晚的江河之上,月亮散發著寒光照著沙灘,我們靠著一個酒家歇船了。明晰、清冷,兩句一出,已可想見這首詩不會是熱鬧繁華的描繪。
絕句的第三句稱為轉句,第四句稱為結句。轉的意思,是要擺脫前文的束縛,開闢出新的意境。今人作詩,往往不知跳宕轉折,喜歡在前兩句的境界上打結,排遣不開。而前人作詩,多在第三句見真意,前兩句只是必要的鋪墊而不是主要感情的表達。作詩時如果前兩句實寫,則後兩句虛寫;如果前兩句虛寫,則後兩句必實寫,以此來實現跳躍轉換,不能一條道走到黑,一轉則出境界。第四句稱作結句。如果譜系 一句須總領全文,那麼第四句就是總括全文。絕句的佈局,即使起承不佳,只要轉結得味,便是好詩,尤其結得高妙,往往能化腐朽為神奇。
這首詩第三句寫聽到商船上的女子無憂無慮的歌聲,這就從夜晚停船靠岸的事情轉到不在江河之上的其他人物身上了,透過看似不相干的人物或景物來表達已有情緒。第四句說“隔江猶唱後庭花”,這才是點睛之筆,是詩人所要表達的真正內容。小老百姓不知軍閥各懷野心,國之將亡。結句強調歌聲是隔江傳來,唱的是亡國之音。南朝陳朝後主是個文藝青年,喜歡詩詞歌賦,當時北朝隋文帝正準備一統天下,他卻在賦詩填詞作曲,國破前還作了《玉樹後庭花》。唐代把《玉樹後庭花》稱作亡國之音,因此作者把大唐王朝即將傾覆時聽到的輕鬆快的歌聲看成是《玉樹後庭花》樣的亡國之音。因此這“隔江”二字十分傳神,當年南北朝不就是一江之隔麼?
對這首詩的理解,關鍵要把握兩點:第一,杜牧是晚唐詩人,面對的是唐王朝的衰敗。很多解讀這首都忽略時代背景,純從字面上去理解。第二是在“後庭花”的理解上,這一點許多人都理解了。
-
8 # 吾未名君未嫁
兩“寵”字聯絡“煙、水、月、沙”四景,融合一幅朦朧冷清夜景。次句點題,“近酒家”豐富內涵引起思古情。後兩句一曲《後庭花》借對商女的憤慨,諷刺醉生夢死的統治者,“猶唱”將歷史和現實聯為一體,傷時之痛,委婉深沉。
-
9 # 信步53
杜牧《泊秦淮》
煙籠寒水月籠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國恨,隔江猶唱後庭花。
-----------------
詩人夜泊秦淮河岸,眼見燈紅酒綠,耳聞淫歌豔曲,聯想到唐朝當下國勢日衰,當權者昏庸荒淫,感慨萬千,對歷史滄桑、世事演變發出沉重的嘆息,便寫下了這首《泊秦淮》。
【1】兩個“籠”不同凡響。煙、水、月、沙四者,被兩個“籠”字和諧地溶合在一起,意境幽靜、冷寂、迷濛;
【2】夜泊秦淮近酒家”。承接上一句景色,點出時間、地點;
【3】“亡國恨”和“後庭花”,也由此才觸動了詩人的情懷。
夜泊秦淮,詩人聽到隔江傳來200多年前陳朝的亡國之音《玉樹後庭花》。
‘不知’,詩人似乎是在斥責“商女”無知,但是詩人的矛頭所向,卻是那些身負天下安危,但醉生夢死的權勢顯達,不以國事為懷,沉迷於亡國之音,麻醉自己,令人陡生歷史悲劇又將重演的預感。
“猶唱”二字上溯歷史,說明沉緬酒色的揮霍者古已有之;下照現實,揭示了當今的達官貴人像陳後主一樣,如此下去,也將亡國,將要自蹈覆轍,不堪設想。抒發了詩人的振聾發聵的警示。
-
10 # 瘋哥哥l
秦淮,即秦淮河,在南京,古稱金陵,在南北朝時,是南朝(宋齊梁陳)的首都。泊就是船靠岸,即杜牧在南京時候寫的詩。
詩意和理解第一句交代環境,在冬天有月的晚上,煙霧繚繞,有月不明。這是寫環境,也是在烘托一種悲涼的氛圍,是一種鋪墊,為後面的抒發打好基礎。
第三四句是千古名句。“商女”,賣唱的女子;亡國恨,國破家亡,形如殺父滅家之仇,是仇,也是愁。“後庭花”,即陳朝後主陳叔寶寫的詩《後庭花》。
說賣唱的女子,其實是說“買唱”的人,這裡是指那些只圖享受的達官顯貴。
在一條孤船上過夜,冰冷的水和淒涼的月被水霧籠罩著,在江對岸,一群不知亡國之恨的達官貴人們,正在飲酒作樂,簡直就和陳朝後主陳叔寶一樣,讓人不勝唏噓,可恨而又無奈。
六朝古都金陵的秦淮河兩岸歷來是達官貴人們享樂遊宴的場所,“秦淮”也逐漸成為奢靡生活的代稱。詩人夜泊於此,眼見燈紅酒綠,耳聞淫歌豔曲,觸景生情,又想到唐朝國勢日衰,當權者昏庸荒淫,便感慨萬千,而又無可奈何。
此後主,非彼後主歷史上有兩位後主,一是陳朝後主陳叔寶,另一個是南唐後主李煜。
兩位後主的都成都是在南京。
兩位後主在文學的成就上都首屈一指,開宗立派。
李後主寫詞,那是耀日月,照古今。陳後主寫豔詩,那是露骨又刺激。
當時是,兩朝都是富足的,但都被北方的政權取代。二人投降之後,都在國內生活很長時間(蜀後主也是)。
陳後主驕奢淫逸,在歷史上是排的上號的。這裡就說一個例子,他上朝的時候,都會把張麗華放在腿上抱在懷裡。
-
11 # 朔漠風塵
一、讀原詩
煙籠寒水月籠沙,
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國恨,
隔江猶唱後庭花。
二、知詩人唐朝從敬宗和文宗時期開始走向衰敗,而“甘露之變”更是將這種衰敗推向高潮。朝廷衰敗、宦官專權,統治者沉迷於紙醉金迷的生活,整個唐王朝可謂一片頹勢。在這樣社會背景下晚唐的詩人們內心對政治充滿失望,不在關心時事,或自得其樂,或懷古傷今。這其中較為突出的就是杜牧。杜牧是宰相杜佑的孫子,授弘文館校書郎。其實杜牧是很想有一番作為的,但是迫於當時的社會現實,使他並沒有用武之地。所以,他的詩時有悲涼傷感的基調。文學成就上杜牧涉獵較廣,詩、賦、古文成就都很高。杜牧能夠吸收、借鑑前人的長處形成自己獨特風格:古體詩筆力雄健;近體詩文辭清麗。
三、明註釋秦淮:秦淮河。籠:籠罩。商女:歌女(也說商人的妻女)。後庭花:曲名,南朝陳後主所作,又名《玉樹後庭花》,後人稱其為“亡國之音”。
四、譯詩句江上煙霧瀰漫,月光籠罩著沙灘;夜晚,小船停靠在秦淮河邊的酒家旁。歌女真不知道亡國帶來的痛苦啊,隔著江水還能聽到她們在唱《後庭花》。
五、品意境首句寫景,詩人向我們描繪了一幅秦淮河上迷人的夜景圖。這一句為全詩營造了一種迷茫、朦朧、冷漠、空幻的意境。
第二句照應詩題,點明瞭時間、地點。同時承上啟下,因“近酒家”才聽到商女在唱《後庭花》。
後兩句是千古傳誦名句。第三句,看似是說“商女”不知亡國之恨,實則是說那些聽“商女”唱歌的官僚貴族們。詩人借《後庭花》來比喻亡國之危,把當朝統治者沉醉聲色的形象巧妙地顯露出來。這兩句辛辣的諷刺中蘊含著深沉的悲痛,堪稱千古絕唱!
縱觀全詩,詩人借夜泊秦淮時的所見所聞,揭露了當時統治者紙醉金迷的生活,抒發了作者憂國憂民的愛國情懷。
-
12 # 皓捷
個人感覺杜牧這首詩有些偏激,自己的生涯仕途不順心,也不能隨便批判一個行業的人吧,再說普通底層人民好多都是一生為了生機而奔波,再說你僅僅聽別人唱首歌,今使用一刀斬的批判行為,也著實不妥,另外古代愛國的商女比比皆是,如秦淮名妓柳如是、北宋的李師師、明末清初的李香君、董小宛等等,個人實在是不認可這些一刀斬的批判詩人。
另外,需要注意的一點,商女是侍候他人的歌女,唱什麼都是由聽者的趣味而定。所以杜牧不是在責怪歌女不知亡國恨,而是曲折的表達那些聽者,也就是達官貴人們不知亡國恨。由此可見,這首詩在婉曲中,表現出了極其辛辣的諷刺。而杜牧的感慨,也代表了當時清醒的封建知識分子對國事的擔憂心境。
背景:
生於晚唐多事之秋的杜牧,政治上主張削平藩鎮,加強統一,以濟天下蒼生為己任。但杜牧一生從憲宗至宣宗六朝,仕途上卻始終不得意。因此,憂國憂民的杜牧,寫了許多詠史詩,表現他的政治抱負和激情,及對晚唐王朝統治集團的強烈不滿。
翻譯:
浩渺寒江之上瀰漫著迷濛的煙霧,皓月的清輝灑在白色沙渚之上。入夜,我將小舟泊在秦淮河畔,臨近酒家。
金陵歌女似乎不知何為亡國之恨黍離之悲,竟依然在對岸吟唱著淫靡之曲《玉樹後庭花》。
後庭花:歌曲《玉樹後庭花》的簡稱。南朝陳皇帝陳叔寶(即陳後主)溺於聲色,作此曲與後宮美女尋歡作樂,終致亡國,所以後世稱此曲為“亡國之音”。
-
13 # 冷月秋風968
《泊秦淮》唐 .杜牧
煙籠寒水月籠沙,
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國恨,
隔江猶唱後庭花。
[說明]
杜牧,晚唐時期著名詩人。
秦淮,秦淮河。它橫貫金陵(今南京市),是中國南北朝時期,南朝的都城。秦淮成了古之金陵的代名詞。
後庭花,即《玉樹後庭花》,它是南朝末代皇帝后主陳叔寶的作品,是反映宮廷腐化生活的靡靡之音,後人稱為亡國之音。
[解析]
《泊秦淮》是冬天的夜晚,杜牧在金陵透過秦淮河的見聞,想到南朝統治者醉生夢死的生活及陳後主的滅亡,寫下的憂國以及對晚唐統治者不滿的七言詩。
1.詩的第一句寫景,宣染氣氛,以兩個"籠"字與"寒水"二字,把人們引入微涼、憂慮的氛圍,同樣也反映出作者當時憂患意識。首句起到總領全文的作用。2.第二句交代了詩人所乘坐的船隻停靠的地方,從一個"近酒家"可以想象出沒落的晚唐金陵仍然是燈紅酒綠。3.第三句,似乎隱含一種意象,秦淮河兩岸梨園歌舞,豔曲霏霏。商女(即歌女)怎麼會知道亡國之恨,那麼,處於上層的統治者們,高官達貴們處於這燈紅酒綠、淫詞豔曲之中,與這些賣唱的歌女們又有什麼區別呢。4.第四句應該是本詩的主題,是立意,是詩人想表達思想。"猶唱後庭花"是畫龍點睛。詩人見聞到這些歌舞昇平、燈紅酒綠的虛假太平盛世,猶如聽到亡國之音"後庭花",憂慮中猶如見到"山水欲來,大廈將傾"的預兆。隔江猶唱後庭花中的"猶唱",道出詩人擔憂晚唐的統治會重蹈覆轍南朝陳後主的亡國之路。
[小結]
《泊秦淮》是詩人從夜泊秦淮的所見所聞,聯想到南朝統治者醉生夢死的生活以及陳後主滅亡的教訓,反映了詩人對晚唐的封建統治者們只顧個人享樂,不顧國家存亡的現狀不滿和擔憂。
-
14 # 墨淘學書法
第一場:杜牧與張好好在秦淮樓談心
導演:ACTION
張好好:杜哥,最近都不怎麼見你過來給妹妹捧場了呢?
杜牧:煩啊,憋不出好詩,怕是以後配不上西樊川,東樊南這個名號了,哎!
張好好:杜哥或許還不知道,老李那傢伙最近又出了一首《嫦娥》,連奴家也喜歡的緊呢!
杜牧:什麼,這小子又出了,不行,我得趕緊出一首。
張好好:杜哥莫急,奴家先彈一首《後庭花》給哥哥找找靈感!
(張好好彈,杜牧自斟自飲自思索)
一曲過半……
杜牧:有了,煙籠寒水月籠沙!
張好好:這句不錯,杜哥威武!下一句呢?
杜牧:夜泊秦淮醉酒家!
張好好:意境不錯,只是這個醉字怕是不妥呢!太頹了!
杜牧:那就夜泊秦淮近酒家!
張好好:這改的好!請繼續!
杜牧:商女不知亡國恨,隔江猶唱後庭花!
張好好:杜哥真是的,雖是好詩,借景抒情,確是把奴家說的也無知了吧。
杜牧:妹妹莫怪,創作需要而已!
導演:CUT
-
15 # 平淡平安平和平心
煙籠寒水月籠紗,籠.名詞活用作動,描繪了一副晚秋江水煙朦朧.月光似錦紗籠照江上滕朦朧朧的迷幻影色,影射了作者憂患的心影。夜泊奏準近酒家,這是寫實,夜色沉沉把船停靠在酒店附近,坐在店家用餐。商女不知亡國恨,賣唱的女孑根本不懂亡國之痛恨及痛苦,隔江猶唱後庭花,還在江的對岸唱著優美動聽的″後庭花"這支雅歌。從側面諷剌了當時官僚不關心國家存亡,尋歡作樂的麻木腐朽。表達了作者憂國憂民的情懷,及對腐朽官僚的憤怒斥責。
-
16 # 張霄詠
《泊秦淮》唐 *杜牧
煙籠寒水月籠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國恨,隔江猶唱後庭花。
此詩乃是借景抒情,憂國憂民,懷古傷今。
杜牧,晚唐著名詩人,與李商隱並稱“小李杜”聞名於世。泊,乃停。此處是停靠之意。秦淮,金陵,就是今天的南京。金陵,六朝古都,自古繁華興盛,虎踞龍盤,乃兵家必爭之地。王安石有詞桂枝香,“六朝舊事隨流水,但寒煙衰草凝綠。至今商女,時時猶唱,後庭遺曲”,乃是對杜詩的靈活化用。
煙籠寒水月籠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籠名詞動用,泊,停靠。此兩句寫景,煙籠寒水月籠沙,把秦淮夜晚的美景躍然紙上,描寫的淋漓盡致,有一種身臨其境的夢幻之美,無不讓人神往。同時也為下文抒情做好伏筆。
商女不知亡國恨,隔江猶唱後庭花。
商女,歌女。後庭花,陳後主陳叔寶做《玉樹後庭花》。南北朝時期,南朝,宋齊梁陳,陳後主乃陳最後一個皇帝。因貪戀美色,整天寫淫詞爛曲,不理朝政,驕奢淫逸,最後斷送江山。
此一轉乃神來之筆。前兩句把秦淮描寫的如此之美,作者並沒有流俗,盡情去享受,而是用詩人獨到的眼光去看待眼前的一切。告誡晚唐時期的當政者,要銘記歷史的教訓,不能貪圖享樂,腐敗荒政。體現了杜牧憂國憂民的家國情懷。
-
17 # 書海白魚
就杜牧的《泊秦淮》,以下從原文—註釋—譯文—寫作背景—相關歷史故事這五個方面來解析一下這首詩的意境。
原文煙籠寒水月籠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國恨,隔江猶唱《後庭花》。
註釋①秦淮:即秦淮河,是南京的母親河。長江下游右岸支流,古稱龍藏浦,漢代起稱淮水,唐以後改稱秦淮。大部分在南京市境內,其航運、灌溉作用孕育了南京的古老文明。
②商女:以賣唱為生的歌女。
④《後庭花》:即《玉樹後庭花》,宮體詩,又被稱為亡國之音,作者是南朝亡國之君陳後主陳叔寶。全詩如下:
麗宇芳林對高閣,新妝豔質本傾城。
映戶凝嬌乍不進,出帷含態笑相迎。
妖姬臉似花含露,玉樹流光照後庭。
花開花落不長久,落紅滿地歸寂中。
譯文輕柔的寒煙和朦朧的月色籠罩著秦淮河的水面與堤岸上的白沙,夜色中在靠近酒家的岸邊把船停泊下來。
歌女跟本就不懂南朝當年因何而家破國亡,隔著渺渺江水竟然還在動情地吟唱著陳後主所填寫的《玉樹後庭花》。
寫作背景杜牧(803年—約852年),字牧之,號樊川居士,京兆萬年(今陝西西安)人。26歲中進士,一生共經歷八任皇帝。唐朝從建國到滅亡共289年,歷經21任皇帝,可杜牧一生短短五十年之間便歷經了8任皇帝,可見晚唐時期換帝之頻繁,社會之動亂。
由作者多方考證,《泊秦淮》這首詩應該是833年杜牧由宣州到揚州上任經過南京時所作。當時是唐文宗李昂在位,李昂是穆宗李恆的第二個兒子,執政期間政治黑暗,官員和宦官之間爭鬥不斷,文宗也形同傀儡,是唐朝走向沒落的轉型期。
唐朝之前南京已是六朝古都,所以秦淮河兩岸自古就是商賈雲集萬圍鹹通之地,又是達官貴人浪蕩公子尋歡作樂之所。在當時的政治環境黑暗和社會動盪不安的局勢之下,杜牧途經此地時,看到秦淮河兩岸燈紅酒綠鶯歌燕舞一派繁華景象,感受到的卻是一股奢靡淫穢麻木腐敗之風。不禁令杜牧心中感慨非常。
相關歷史故事南朝亡國之君陳叔寶,窮奢極欲,沉湎聲色,是一地地道道的昏君。北方強大的隋朝時刻準備渡江南下,陳這個江南小王朝時刻面臨著亡國之災。可是陳後主卻整天與張麗華、龔貴嬪和孔貴嬪聲色淫亂於“三閣”之中。甚至百官奏啟國事之時,都常常將張麗華放於膝上,以至於臣子也流於逸樂荒廢朝政,給了隋朝可乘之機。
陳後主雖然不是一個合格的皇帝,卻在辭賦上有著很高的造詣,創作了很多聲情並茂的好作品,《玉樹後庭花》便是其中一首。
據傳當隋朝大將韓擒虎連夜渡過長江攻破朱雀門之時,陳後主還在與眾美色們吟唱著《玉樹後庭花》尋歡作樂呢,所以後人把此曲稱之為“亡國之音”。
意境深遠本詩表面上是在說歌女不知亡國恨,其實是在指責聽曲之人不能吸取南朝亡國之教訓,一味地爭權奪利,置百姓於水深火熱之中而不顧。聽曲之人借指權臣、宦官、藩鎮這些只顧自己利益置國家存亡於不顧的黑暗勢力。
在這種宦禍、黨爭、叛亂的禍害下,杜牧深知國家已危在旦夕,自己卻又報國無門,只能深深嘆息。
杜牧晚年的一首“長空澹澹孤鳥沒,萬古消沉向此中,看取漢家何事業,五陵無樹起秋風”,便是寫給唐朝最後的輓歌。五十年後,唐朝將近三百年的基業就此滅亡。
-
18 # 賈雲峰
泊秦淮
煙籠寒水夜籠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國恨,隔江猶唱後庭花。
這是一首借景抒情詩,前兩句寫景,後兩句抒情。晚唐詩人杜牧,目睹唐王朝國勢日衰,當權者依舊醉生夢死,歌舞生平,而寫下這首詩。先由夜色寒水出發,進而泊船靠近酒家。由聽到歌女唱歌,聯想到南朝後主的亡國之音《玉樹後庭花》,藉以警示。在當時背景下,作者不能直抒胸意,只能借景發瀉胸中之悶,這就產生了詩的藝術特點。從自然平常的途中見聞中,引出國之弊病,結句點題深刻,藝術已達高潮。
-
19 # 韓其潭5296
“煙籠寒水月籠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商女不知亡國恨,隔江猶唱《後庭花》。” 杜牧這首《泊秦淮》, 語言清新自然,構思精巧縝密, 全詩景、事、情、意融於一爐,含蓄地表達了詩人對歷史的深刻思考,對現實的深切憂思。感情深沉,意蘊深邃,被譽為唐人絕句中的精品。
秦淮,即秦淮河。這首詩是詩人夜泊秦淮時觸景感懷之作。首句寫景, 先竭力渲染水邊夜色素雅;“煙”、“水”、“月”、“沙” 由兩個“籠”字聯絡起來,融合成一幅朦朧冷清的水色夜景。次句 敘事,點明夜泊地點,並以“近酒家”的豐富內涵啟動思古之幽情。三、四句感懷,由 “近酒家”引出商女之歌。酒家多有歌,自然灑脫;由歌曲之靡靡,牽出“不知亡國恨”,抨擊豪紳權貴沉溺於聲色,含蓄深沉;由“亡國恨”推出“後庭花”的曲調,深刻犀利。“不知”抒發了詩人對“商女”的憤慨,也間接諷刺不以國事為重的統治者。“猶唱”二字將歷史、現實巧妙地聯為一體,傷時之痛,委婉深沉。詩人透過寫夜泊秦淮所見所聞的感受,揭露了晚唐統治者沉溺聲色,醉生夢死的腐朽生活。 秦淮河兩岸是六朝時的繁華之地,是權貴富豪、墨客騷人縱情聲色、尋歡作樂的場所。
詩人夜泊秦淮,在茫茫沙月,迷濛煙水中眼見燈紅酒綠,耳聞淫歌豔曲,不禁觸景生情,頓生家國亡思,將對歷史的詠歎與對現實的思考緊密結合,從陳後主的荒淫之國聯想到江河月下的晚唐命運。
-
20 # 小璆球
《泊秦淮》是晚唐詩人杜牧所寫的一首七言絕句,而且是借古諷今之作。
創作背景杜牧前期頗為關心政治,對當時百孔千瘡的唐王朝表示憂慮,他看到統治集團的腐朽昏庸,看到藩鎮的擁兵自固,看到邊患的頻繁,深感社會危機四伏,唐王朝前景可悲。這種憂時傷世的思想,促使他寫了許多具有現實意義的詩篇。《泊秦淮》也就是在這種思想基礎上產生的。六朝古都金陵的秦淮河兩岸歷來是達官貴人們享樂遊宴的場所,“秦淮”也逐漸成為奢靡生活的代稱。詩人夜泊於此,眼見燈紅酒綠,耳聞淫歌豔曲,觸景生情,又想到唐朝國勢日衰,當權者昏庸荒淫,便感慨萬千,寫下了這首《泊秦淮》。意境分析首句的“煙籠寒水月籠沙”,一共有四個意象,分別是“月、煙、水,沙”,這四個意象被“籠”這個字糅合在一起,本來明亮的月色被煙霧一遮,立刻就變得模糊起來;本來清澈的水,被沙子一摻和,馬上就皺出波浪來。此時四個意象兩兩交融,更是一副清新淡雅的水邊月色。《而庵說唐詩》:“煙籠寒水”,水色碧,故云“煙籠”。“月籠沙”,沙色白,故云“月籠”。
又白又綠的色彩融合,加上月色和煙霧的點綴,讓人彷彿進入了仙境一般。它是那麼柔和清靜,而又隱含著波動的意志,一股朦朧冷寂的感覺向你襲來。
頷聯的“夜泊秦淮近酒家”,點明瞭時間,地點。前面四個字“夜泊秦淮”迴應了題目,而後三個字“近酒家”,則引出下面的抒情感慨。這裡的邏輯很強,是由於晚上去了秦淮河才看見酒家的,然後是因為在酒家這裡才聽得到後面的《後庭花》,所以才有相應的感慨。《詩式》:次句點“泊秦淮”。泊近酒家,為下商女唱曲之所以來處,已伏三句之根。
三四句“商女不知亡國恨,隔江猶唱後庭花。”堪稱絕唱,歷來受到大家的推崇。如:《唐詩繹》:首句寫景荒涼,已為“亡國恨”勾魂攝魄。三四推原亡國之故,妙就現在所聞猶是亡國之音感嘆,索性用“不知”二字,將“亡國恨”三字掃空,文心幻曲。
1.首先,先要了解《後庭花》這首曲子的典故。“後庭花”,其實是《玉樹後庭花》,被稱為亡國之音,作者南朝王國之君陳後主陳叔寶,是南朝的最後一個昏庸皇帝。傳說陳滅亡的時候,陳後主正在宮中與愛姬妾孔貴嬪、張麗華等眾人玩樂。王朝滅亡的過程也正是此詩在宮中盛行的過程。
著名的大文學家王安石也曾經用過這個典故。
《桂枝香.金陵懷古》
登臨送目,正故國晚秋,天氣初肅。千里澄江似練,翠峰如簇。歸帆去棹殘陽裡,背西風,酒旗斜矗。彩舟雲淡,星河鷺起,畫圖難足。
念往昔,繁華競爭。嘆門外樓頭,悲恨相續。千古憑高,對此謾嗟榮辱。六朝舊事隨流水,但寒煙、芳草凝綠。至今商女,時時猶唱,後庭遺曲。
在這首詞裡,王安石抒發的是對國家的憂患,提醒統治者看清楚大宋的狀況。上闋繁華的景象和歷史曾經的南朝是多麼地相似,下山就直接抒情,警示統治者千萬別重蹈覆轍。
2.“商女”,指的是侍候他人的歌女。她們唱什麼都是由聽者的興趣愛好而定。
3.“不知”二字既表明商女的不知,又暗示了聽者的“不知”,那些封建貴族,官僚,豪紳,他們中的一些人是知道這個是亡國之曲的,但是還是沉浸其中。
4.“隔江”二字承上“亡國恨”的故事而來,據說當年隋朝陳師北上,一江之隔的南朝小朝廷危在旦夕,而陳後主依然在沉湎聲色。
5.“猶”一字將情緒推向了頂峰。微妙而有力地把歷史、現實和想象中的未來串成一線,意味深長。在柔婉的曲調中,表現出辛辣的諷刺,深沉的悲痛以及無限的感慨。
簡單地分析完最後兩句之後,之前兩句營造的意境和氛圍就顯得淒涼和冷漠,彷彿在朦朧柔情的仙境裡,突然給你打了一針,讓你脊背發涼。
小結總的來說,這首詩的意境是悲涼而沉重的。從歷史背景上看,這已經是晚唐了,從作者的感情上看,這是關心國家命運的借古諷今之作。正如作者自己在《阿房宮賦》裡寫過的一樣:“秦人不暇自哀而後人哀之,後人哀之而不鑑之,亦是後人而復哀後人也。”
歷史的悲劇將要重演,這就是杜牧的擔心,悲嘆和告誡。所以整首詩都充斥著悲痛的氛圍而營造出的一種水月煙沙糅合在一起的複雜而多變的朦朧意境。
回覆列表
李牧的《泊秦淮》全詩:
煙籠寒水月籠沙
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國恨
隔江猶唱後庭花
翻譯過來:
月色、輕煙籠罩寒水、白沙,撲朔迷離,
夜晚,船泊輕輕靠在秦淮河靠近岸上的酒家。
歌女賣唱,懂什麼叫亡國之恨,
隔著江水仍能聽見,依然高唱著玉樹後庭花。
《泊秦淮》是唐代文學家杜牧非常有名的詩作。
詩人夜泊秦淮,觸景生情,感慨良多。
藉助陳後主(陳叔寶)追求荒淫享樂,最終亡家滅國的歷史,諷刺那些不汲取歷史教訓,依然醉生夢死的晚唐政府,對國家命運無比關切和深思憂慮。全詩寓情於景,情景交融,意境尤為悲涼,感情含蓄深沉,語言精煉,構思獨特。
人、情、事、景緊密結合,憂、愁、恨、悲依然分明,仍不失美感詩詩情,給人以強烈的吸引力,先聲奪人。煙、水、月、沙和諧地有機溶合在一起,一幅極其淡雅的水邊夜色,創造出一個很具有特色的環境氣氛,看似很平淡,卻很值得玩味。
簡單的語言,平常的表達,直白的景色,反而表現出辛辣的諷刺,沉重的悲痛,無奈的感慨,堪稱“絕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