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不羈的風vvvv
-
2 # 宏業
其實想要讓父母改變這種觀點還是非常困難的,畢竟在他們眼中游戲就是害人的。我簡單的來列舉幾個例子就明白了。
首先就比如說前段時間穿出的遊戲要實施宵禁,禁止未成年晚上登入,禁止未成年長時間玩遊戲。這個時候有這麼一群人他們理所應當的說,遊戲伺服器晚上關掉就好了嘛。怎麼說呢只能說這群人很無知,畢竟不說晚上關閉伺服器收入會受到影響,伺服器這種東西經常關閉肯定會有損害的。這個損失誰來負責?這些家長嗎?
再不比如說前幾天內蒙地區網咖再一次關門,很多家長都說乾的漂亮。網咖直接關門就好了,呵呵這群人的想法很奇特。因為在他們的觀念中他們不瞭解的就是害人的,他們也不願意花時間來了解這些東西。實際上疫情期間像網咖這類的遊戲娛樂場所人員流動根本不大,而且還都是實名登記,反而是比那些飯店要靠譜的多。
最後其實很多父母還是能夠理解的,但是能理解的父母早就理解了,不會等到這個時間。就好比我以前玩遊戲,父母不樂意但是我知道我也說服不了他們。後來慢慢長大步入社會這個時候我已經獨立成人,所以我無論幹什麼他們都會考慮我的感受,不會直接反對。所以面對那些討厭遊戲的家長,並沒有什麼有效的辦法。如果有就不會出現楊永信和某書院這些事情了
-
3 # 是山河呀Creator
不知你是不是常常聽到這樣的聲音在你的耳邊迴盪:“玩遊戲就是玩物喪志。”“有這個時間玩遊戲不如做點有意義的事。”沒錯,估計從上世紀90年代到現在,有的長輩就開始拿“玩遊戲就是癮”來說事了。而且事實上,這種情況估計在很早很早以前就出現了。
有人說,在中國正值發展初期階段時,對娛樂的偏見就有了。那個時候的人們普遍認為這些所謂的娛樂形式就是在消遣年輕人的時間,甚至是“謀殺”中國未來的希望。這種思想一直流傳至今,我仍會時不時的聽見有些父母說:“別玩遊戲了,你有玩遊戲的時間還不如去做幾道數學題。”如果有孩子想要和父母要錢買遊戲機,下場嘛,自然是可以想象的了。所以在我們眼中,那些所謂的“別人家的孩子”在他們的童年裡可能真的容不得多少娛樂。
為什麼楊永信會深得廣大家長的擁護?正是因為在現代廣大中國家長的眼中,玩遊戲就是一種病,要治療。所以才產生了所謂的“電療”、“軍事化管理”。就算在這個所謂的“網癮中心”被關閉了一陣子,有的家長仍然在網癮中心的門口拉橫幅要求重新開校,這就是悲哀。而且我更擔心的是,世界衛生組織現在已經將“遊戲成癮”列入了精神疾病之一,難道真的不會有更多的“楊永信”藉著這個理由開辦更多的“網癮戒除中心”嗎?
而且退一萬步講,我相信除了遊戲,在過去的家長的眼中,當自己的孩子“沉迷”在寫作、音樂創作或者是演出中時,而在這些娛樂愛好難以取得好的成果(成績上的收益、未來就業的機會之類),這些家長同樣會對他們這些“有害”的活動持偏見,甚至加以禁止。當然現在的家長希望自己的孩子有更多的特長,正所謂技多不壓身,雖然我也對這種做法表示理解,但仍然難以贊同。
總結起來,我們無法讓家長把對遊戲的偏見消除掉,我們能做的,也只是等待教育的更新換代了吧。
-
4 # 燚燚侃天下
現代科技發展迅速,電子產品的崛起,對我們生活帶來了許多便利,但同時也帶來了一些負面影響。對於孩子的影響相對來說有些大,有的家長疏於對孩子的管教,導致他們沉迷於網路,還有的家長對孩子管教太嚴厲,孩子會想方設法的去玩遊戲。針對這一問題,網上有相關的調查,分別在六個不同城市,挑選了一部分家長與學生,進行一對一的問卷調查的形式。問卷中包含的問題有“鍛鍊觀察能力”“緩解壓力”“接觸不良資訊”“影響身體健康”等問題。下面我們來看看專家分析的結果是怎麼樣的。首先,孩子與家長對於網路的認知不同孩子對於網路的態度是更積極的,他們認為網路可以帶給他們更寬闊的眼界,能讓他們的知識更加豐富;但是家長對於網路的認知是比較負面的,他們認為孩子花費在網路上的時間,純粹就是浪費時間,還不如多做幾套卷子。其次,孩子和家長對待時間的分配不同孩子覺得只要把學習的時間,和用在網路上的時間均衡一下,對於自身的影響不是很大。但是家長不以為然,總是覺得孩子使用網路是利大於弊。從遊戲本身來說,孩子會對一些射擊類的遊戲,和當今主流遊戲感興趣。但是家長則會讓孩子玩一些益智類遊戲,家長認為這些遊戲對孩子的身心有好處。平時有些家長也會在空閒時間玩玩遊戲,但是根據調查結果顯示,由於工作日孩子在上學玩不了遊戲,所以在工作日家長會有大部分遊戲時間,但在週末是孩子擁有大部分時間來玩遊戲的。很多網路遊戲可以充值,有一句話“充錢使你變強”,這也誘導了孩子進行充錢。同時,對於充錢這部分的調查結果,孩子充錢的比例比家長多了六個百分點。家長給孩子的零花錢不能過多,因為一部分孩子會拿所有的零花錢,進行遊戲充值。家長應該多培養孩子的理財意識,或是讓孩子用零花錢,買一些自己喜愛的書籍來進行閱讀。經過調查:網路成癮的孩子只有2.6%,這也跟那些認為孩子都會沉迷於網路的家長,深深地上了一課,如果你的孩子對於網路成癮的話,還是需要自己本身來對孩子加強教育。有的父母對於網路的認知較低,這也導致了,孩子只要使用網路被父母看見,就有可能產生家庭矛盾。這時候孩子會產生躲避心理,他們對於網路的依賴也會加大,網路聊天就是他們的避風港,在這裡他們可以盡情傾訴,但產生的結果就是疏遠自己的父母。還有一個比較嚴重的問題就是,每個父母對於什麼時候讓孩子,首次接觸網路存在不同的意見。現代社會電子產品盛行,可以說網路充斥著他們的童年,父母應該考慮怎麼樣讓孩子正確地使用網路,而不是想什麼時候讓他們接觸網路。家長與孩子之間,不能因為網路問題產生大的分歧,要做到及時有效的溝通。家長要明白孩子心裡的想法,孩子也要多體諒一下父母,這樣所有的問題都不再會是問題了。
-
5 # 略懂的李哥
帶偏見看事物都看不清整體,所以要做到的是怎樣培養客觀看待事物的思維,至於解決一個事而已目的性這麼明確的那就忽悠唄
-
6 # 木條紋
[打臉]沒有什麼偏見不偏見,就像打牌,打麻將,偶爾娛樂還行,天天用它來娛樂就不是什麼好習慣。
我玩了近二十年的遊戲,我還是會說遊戲並不好。它帶來的那一點點好處,譬如益智,譬如娛樂放鬆等等遠不及它帶來的危害來的大。換一個去空曠場地打球,跑步,做遊戲等等,不香嗎?不比打遊戲好嗎?當然比遊戲好,為什麼不願意承認?懶惰,遊戲癮,需要藉口而已。[大笑][大笑]
有的人會說它現在已經成為一種職業,成為學校裡的一個專業,還有很多很多遊戲開發的從業者。可那是資本運作的力量,那是因為它能促進經濟發展,能給資本家帶來可觀的收益。所以普通人不要盲目的真得覺得它有多好!是的,它有需求,有市場,所以就能延生許多附屬的東西,幫助它更好地發展。
就像香菸,抽它的人肯定覺得好,你看有種植菸葉為生計的,有捲菸廠,還有鉅額的稅收,這些稅收也能幫助國家投資在基建,民生等各個領域。所以消費者還能邊抽邊自嘲地笑笑說,我在為國家做貢獻。
不要為自己的遊戲癮找任何理由和藉口,偶爾玩一下還行,如果天天都玩,還希望父母能接受,那就大錯特錯,最終他們也只不過是出於無奈,被迫接受而已。
一個愛玩遊戲的孩子,會影響學習。有人說你看,他還不是考上了985.211,但你要知道,如果他不沉迷遊戲,他利用那些時間做其他有意義的事,他的人生會有更大的成就。
一個愛玩遊戲的成年人,會影響家庭。遊戲是真愛,老婆(老公)是意外。有人說,你看他家庭幸福和諧,兒女雙全。但你要知道,人的時間是有限的,他把有限的多餘精力用在遊戲上,還有時間陪愛人陪孩子嗎?一個沒有彼此陪伴的婚姻家庭能有多幸福?
我從對遊戲的喜歡到利用遊戲謀生到放開遊戲,經歷了近二十年的時光[呲牙]我從來沒有覺得遊戲有多好,現在還是會玩,但從不會痴迷,從不會去說它好。我是成年人,所以知道自控,可以理性地去判斷。但孩子們是沒法自控的,所以就需要父母幫助控制。否則成癮後難戒,思想痛苦,破壞正常的人的生活軌跡。所以你要感謝你的父母對你負責,勸戒你遠離遊戲。
遊戲,它僅僅是一個帶刺工具。
-
7 # 悠然賤客1
恐怕很難,能討厭遊戲的父母,改掉什麼叫偏見?還要讓他們嘗試一下這個遊戲?一般討厭遊戲的父母,他本身工作忙,也不喜歡這樣所謂的益智遊戲,打遊戲的人多半是偏執狂,沒有別的愛好。哦,孩子們打遊戲,他是好好奇貪玩,結果無法自拔,什麼都可以不顧,沒有遊戲,他就覺得人生沒有樂趣,這就叫遊戲中毒,看著孩子游戲中毒,父母能不心心疼嗎?你還想試圖讓這樣的父母去嘗試一下游戲,改變對遊戲的偏見,這是做父母的認為萬萬不能接受的。
-
8 # 詞瓜窮忠
遊戲只能用來消遣,別給自己玩遊戲有癮找藉口,父母不讓你玩遊戲是對的,玩遊戲容易上癮,耽誤學業,如果你能自治,父母也就不會管你了,如果不能那就乖乖聽話!
-
9 # 孟婆來兩杯優樂美
除非能成為職業選手,遊戲打的好能讓你名利雙收,你的父母肯定就不會反對了。如果不能,在不耽誤工作、生活、學習、健康的前提下,你喜歡玩就先玩著吧,就不要太糾結父母是否偏見了。總有一天,你有更重要事要做的時候,其實遊戲這東西,說放,也就放下了。
-
10 # 鍵盤狙擊手
自己做到既能把遊戲玩好,又能把工作和學習,家庭搞好,別人就不會有偏見!
如果說遊戲只是沉迷,還是半瓶子晃盪,其他工作學習家庭一塌糊塗,那就不是別人對遊戲有偏見!
而是你自己太失敗了!
-
11 # 彩虹心理諮詢
想讓一個不打遊戲的人改變對遊戲的偏見,與讓一個喜歡打遊戲的人立即放棄遊戲一樣難!
因此,想讓對方改變對遊戲的偏見,與對方努力讓你戒掉遊戲的結果一樣,都是幾乎不可能成功的。
唯一的出路,不是改變對方的觀念,而是用事實證明,自己是對的。
比如,如果對方反對你打遊戲的理由是“遊戲會影響學習”,你可以用優異的學習成績來讓TA閉嘴。如果對方反對你打遊戲的理由是“遊戲會影響工作”,你就用“連升三級”或“打出百萬現金”的事實讓他領略遊戲的魅力。
如果你做不到這些,只是憑感覺認為“打遊戲很爽的、打遊戲也有出息的、打遊戲不是一個壞習慣”——那就只能證明,其實父母“反對你打遊戲”的立場和理由,才是更客觀、更務實的。
是的。打遊戲到底是不是壞習慣,打遊戲有沒有益處,這樣的問題,其實專家也說了不算,他人怎麼說,都是無所謂的。現實的問題是:它(打遊戲)對你造成了什麼樣的影響?又給你帶來了什麼益處?它有沒有讓你的人生變得越來越好?這個問題,只有你自己,才能回答。
當你對以上問題,有了篤定的回答。這個時候,父母的態度,反而就會變成不那麼重要了。
-
12 # 在人間臥底的日子
我記得我前領導跟我說過一句話:你想讓別人改變看法,那你得先做出一定成績
比如:你說玩這個遊戲,能讓你更高效學習,能夠鍛鍊反應思維;看小說有利於你寫作,並拿出進步後的試卷,保持成績不退步,甚至進步,相信大部分的父母都不會拒絕你
你覺得父母是對遊戲有偏見嗎?相信我,讓她們嘗試遊戲,這並不難,甚至他比你更早接觸的遊戲他們只是覺得你玩遊戲不務正業,覺得你會荒廢學業,覺得你在浪費他們的付出,按照遊戲術語,也就是怕你加錯點,養廢號了
而且,他們對你的自律能力存疑,覺得你容易被網上的花花世界引誘,學壞
如果你能做到,說不玩就不玩,不沉迷進去,能讓他看到你的自律,你能控制自己,相信他們也會給你更多的自由
-
13 # 隨緣渡世
這個問題不適合我,因為,我還想知道如何讓每天玩遊戲到凌晨三四點痴迷遊戲的岳父岳母怎麼能討厭遊戲早點休息呢……
-
14 # 達達鴨衝鴨
這很簡單卻又很難,因為這件事的大前提是你是個優秀的人,能讓他們覺得遊戲是你的娛樂方式,不會對你學習生活造成不良影響。然後從父母愛好入手,推薦一些熱門小遊戲就可以了(從健康出發,不推薦老年人長時間玩遊戲)。
-
15 # 北喬峰侃足球
他們有偏見的不光是遊戲,還有你說話沒有分量,不足以撼動他們的三觀,如果你幫助他們解決過很多實際生活問題,或者做過讓他們覺得光宗耀祖的事,讓他們在心底尊敬你,這樣你才有可能安利成功。你現在所說的話,對他們來說只能算是進諫,你是孩子,他們是父母,你們不是平級。好比一個普通的2歲孩子要教你做人,你聽他的,是因為你想哄著他,你不聽他的,是因為他各方面都遠不如你,所以如何讓他們改掉偏見,找一個說話有分量的人去安利,或者你成為這個人,去改變他們。
回覆列表
遊戲行業在幾年前一度被妖魔化,導致大家都把遊戲當成影響孩子的主要因素,其實造成這種現象的很多案例是因為缺少父母陪伴形成的。
可以多與父母溝通,嘗試把一些遊戲的證明案例給父母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