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41
回覆列表
  • 1 # 東方國學

    孔子作為至聖先師,儒家的創始人,提出的思想影響了中國整個歷史,可謂是很厲害的角色了。想要成為這樣一位影響力大的人物,看看孔子一生中都有哪些好習慣吧。

    孔子是不折不扣的旅遊狂人,當年在交通條件那麼差的情況下,他帶著弟子駕著馬車花了十幾年的時間周遊列國,從魯國出發,大致走了衛國、曹國、宋國、齊國、鄭國、晉國、陳國、蔡國、楚國等地。現如今大致路線曲阜——菏澤——長垣——商丘——夏邑——淮陽——周口——上蔡——羅山,然後原路返回。在今天看來,這點路程基本不是什麼問題,但在那個年代,已經算是走遍世界的人了,並且不單單是走山玩水,而是試圖遊說諸侯國接受自己的政治主張。扮君如伴虎,整天遊蕩在掌管生殺的君王面前,確實需要莫大的膽量啊。

    孔子守禮盡禮,在小事上從不苟且,組織君王郊外祭祀,按照禮儀行事,就算君主違背了,也不行。位置不正不坐,在有喪事的人旁邊吃飯,從來不吃飽,這一天哭過,就不再唱歌。

    孔子好學,他曾這樣形容自己:“發憤忘食,樂以忘憂,不知老之將至。”不斷學習魯國留下的詩書禮樂易春秋,才有了今人我們廣為誦讀的六部經典,這與他勤勉好學的精神是分不開的。今天也有很多人被稱為“好學之人”,但和孔子比起來真的是小巫見大巫了,很多所謂“好學”的人帶著各種功利的目的考證、考試,為了考而學,為了工作與技能而學,和孔子發自內心的熱愛文化,真正的讀書學習是不可同日而語的。

  • 2 # 絕對歷史

    孔子從政,前後不過五年光景;他辭職後,周遊列國,以及晚 年回國後被尊為“國老”,其生活水平沒有受到影響,一直保持富 足。生活的富足,使得孔子養成了如下一些日常生活習慣:

    穿衣方面:不用紅紫色的布料縫製貼身穿的衣服;夏天,穿 粗細不等的葛布單衣,一定穿在外面;黑色上衣配羔裘,白色上 衣配鹿裘,黃色上衣配狐裘;家居所穿的皮袱較長,但右袖短一 點;睡覺一定蓋被子,被子長度為本人身長的1.5倍;坐墊用狐 貉厚毛做成;等等。

    飲食方面:講究飲食衛生,魚肉腐爛變質,不吃;顏色變了, 不吃;味道變了,不吃;烹得不到火候,不吃;不是吃飯的時候,不 吃;魚肉割得不正,不吃;從市場上買來的酒、肉,不吃;肉食不多 吃;吃飯不吃飽;飲酒無量,但不喝醉。

      平日,吃飯時不說話,睡覺時不言語。  走路一定坐車,不步行。孔子最得意的弟子顏淵去世後,因 為家貧,做了棺,做不起槨。顏淵的父親顏路,也是孔子的弟子, 便向孔子請求賣掉車子,給顏淵做一個槨。

      孔子拒絕了,說:他 的兒子孔鯉去世時,也是有棺無槨,他怎麼能忍心不給孔鯉做槨 而給顏淵做槨呢?況且,他畢竟是大夫,不可步行啊。  保持這些生活習慣,使得孔子生活有規律,再加上孔子有著 良好的仁者心態,智者風範,所以孔子享年73歲,這在兩千五百多年前無疑是難得的高壽。

    文言文中的概述:

    子見齊衰者、冕衣裳者與瞽者,見之,雖少,必作;過之,必趨孔子於鄉黨,恂恂如也,似不能言者。

    其在宗廟朝廷,便便言,唯謹爾。

    朝,與下大夫言,侃侃如也;與上大夫言,誾誾如也。君在,踧如也,與

    與如也。

    君召使擯,色勃如也,足躩如也。揖所與立,左右手,衣前後,襜如也。趨

    進,翼如也。賓退,必覆命曰:“賓不顧矣。”

    入公門,鞠躬如也,如不容。立不中門,行不履閾。過位,色勃如也,足躩

    如也,其言似不足者。攝齊升堂,鞠躬如也,屏氣似不息者。出,降一等,逞顏

    色,怡怡如也。沒階,趨進,翼如也。復其位,踧如也。

    執圭,鞠躬如也,如不勝。上如揖,下如授。勃如戰色,足蹜々如有循。

    享禮,有容色。私覿,愉愉如也。

    君子不以紺緅飾,紅紫不以為褻服。當暑,袗絺綌,必表而出之。緇衣,

    羔裘;素衣,麑裘;黃衣,狐裘。褻裘長,短右袂。必有寢衣,長一身有半。狐

    貉之厚以居。去喪,無所不佩。非帷裳,必殺之。羔裘玄冠不以吊。吉月必朝服

    而朝。

    齊,必有明衣,布。齊必變食,居必遷坐。

    食不厭精,膾不厭細。

    食饐而餲,魚餒而肉敗,不食。色惡,不食。臭惡,不食。失飪,不

    食。不時,不食。割不正,不食。不得其醬,不食。

    肉雖多,不使勝食氣。唯酒無量,不及亂。沽酒市脯不食。不撤姜食,不

    多食。

    祭於公,不宿肉。祭肉不出三日。出三日,不食之矣。

    食不語,寢不言。雖疏食菜羹,瓜祭,必齊如也。席不正,不坐。

    鄉人飲酒,杖者出,斯出矣。鄉人儺,朝服而立於阼階。

    問人於他邦,再拜而送之。

    康子饋藥,拜而受之。曰:“丘未達,不敢嘗。”

    廄焚。子退朝,曰:“傷人乎?”不問馬。

    君賜食,必正席先嚐之;君賜腥,必熟而薦之;君賜生,必畜之。

    侍食於君,君祭,先飯。疾,君視之,東首,加朝服,拖紳。

    君命召,不俟駕行矣。入太廟,每事問。

    朋友死,無所歸,曰:“於我殯。”

    朋友之饋,雖車馬,非祭肉,不拜。寢不屍,居不容。

    見齊衰者,雖狎,必變。見冕者與瞽者,雖褻,必以貌。凶服者式之,式負

    版者。

    有盛饌,必變色而作。迅雷風烈必變。

  • 3 # 史海清流

    孔子的生活習慣比較有規律,凡事講規矩,嚴謹而恭敬,雖然未必討人喜歡,但是一定不讓人討厭。對於飲食和衣著,孔子特別講究,可以說有些挑剔,說不定是潔癖也未可知。

    在五四學生運動前後,學者批判道:“孔子少絕對之主張,易為後人所藉口。孔子但重作官,不重謀食,易入民賊牢籠。中國的儒生都把“君子之謀道不謀食,學也祿在其中”看作安身立命的第一格言,其結果是“流弊所趨,必演成譁世取寵,捐廉棄恥之風俗。”

    50多年後,1974年又掀起批判“孔孟之道”之風。“四人幫”打著“批林批孔”的旗號,動員各界幹部群眾搞大批判,規模之大、氣焰之高遠遠超過新文化運動。這次批孔的真實目的在於批“黨內大儒”,是“四人幫”的一次政治陰謀。他們不批林(彪)、假批孔,以批周公、批宰相來影射攻擊周恩來同志。

    但這絲毫不能否定孔子的行為和習慣對我們後世的積極影響,在中華傳統文化的傳承和發揚中,“孔子學院”等一批傳播孔孟之道的教育機構正引領潮流!

  • 4 # 橦霖

    不同時期的記錄

    當然首先要說明,孔子的日常起居並沒有專門的人來負責記錄,所以留在《論語》裡的只是他某個時間段的一些碎片;而孔子一生活了七十多歲,這當中的起居飲食等等肯定也是在不斷變化中的,在條件具備的時候,可能就會講究一些;在周遊列國顛沛流離的時候,就不可能那麼講究了,而不同的人在不同的時候的記錄被編到了一起,我們有時候看過去就會有矛盾的感覺,有時孔子非常挑剔,對生活品質的要求似乎很高;而有時又非常簡單,簡直達到了艱苦樸素的地步,這原因就是他的那些生活剪影,都是不同的學生在不同的時候留下來的。我們在講孔子的日常生活習慣的時侯要先說清楚這一點,以免引起大家的困惑。

    有朋友曾經提問,說孔子提倡孝,他自己有什麼敬孝的行為或故事傳下來嗎?這個還真沒有,因為他父親在他還完全不記事的時候就死了,拉扯他長大的母親也在他少年時代就過世了,所以《論語》裡留下來的主要是孔子關於孝的教導。

    孔子對於國君的恭敬,倒是在《論語》中有記錄,說國君有令召見孔子的時候,孔子從來不拖延;不等車套好,立刻先步行。他在魯國國君面前,態度恭敬,顯得有些拘謹。碰到國君召他參加外事招待,他總是矜持而莊重,邁步沉穩緩慢,朝兩旁的人作揖,再向左向右輪番拱手。貴賓離開之後,他總會盡職盡責地向國君報告:“客人已經遠去不回頭了。”而他生病的時候,國君來探望他,他還不忘禮儀,會專門把上朝時穿的服裝蓋在身上。

    孔子的衣

    說到服裝,孔子的學生們把老師衣著打扮的習慣和愛好也記了下來。可能是為了讓行為顯得從容,古書上記載孔子跟他的學生的衣服比一般人的要寬大一些,以至於當時的人把他們穿的衣服稱為“儒服”,就是儒生穿的衣服,有點職業裝的意思。而對衣服,從內衣到鑲邊,用什麼顏色,孔子都是有考慮的,考慮的標準是兩條,一是符合禮儀,二是不趕時髦。比如紅色紫色都是尊貴者的衣服常用的顏色,但當時很多人都愛穿,這既不符合禮儀也反映了當時的時髦,而《論語》裡記載孔子是絕不拿紅色紫色來做內衣的。

    跟我們很多後來的普通人一樣,他穿衣一是求舒適,二是求保暖,夏天他穿或粗或細的葛布單衣,而出門時一定穿上外套,冬天他會穿羊皮、鹿皮或狐皮的衣服;而古代的皮衣毛是外翻的,所以他出門也一定會穿上罩衣。去上朝,去出席喪禮,孔子也都有專門的服裝。

    孔子的住

    上朝是非常正式的公共場合的活動,孔子的行為被記錄下來不奇怪,奇怪的是孔子平時的家居生活,在《論語》裡也有記錄。例如有一條是“席不正,不坐”。在孔子的時代沒有椅子,沒有板凳,椅子板登都是後來傳進來的。有歷史學者專門寫過研究中國坐椅等傢俱的發展史,中國古代都是地上鋪上由草或竹之類東西編的席子,席地而坐。日本的榻榻米是我們哪怕沒去過日本的朋友,也都從電影電視或日式料理店裡見過的,而據說除了日本,韓國、泰國、緬甸、印度等國的鄉村裡仍很盛行席地而坐。古代既然沒有桌椅,所以除了類似我們今天茶几的几案和坐席,就沒有別的傢俱了。所以往往是室內鋪一張大席子,上面再鋪上小塊的席子。坐法則是跪坐,是用膝蓋著地,而不是臀部著地,因為不但桌椅是中國後來才有的,內褲也是後來才有的,跪坐才能用長過腰間的上衣,把下身給遮住,否則是非常無禮的。

    也正因為如此,所以古代要是兩腳分開,臀部著地,是非常粗魯無禮的坐。據《論語》記載,孔子的一個叫原壤的老朋友,仗著年紀大,滿不在乎地兩腳分開平坐在地上,這才被孔子罵為從小不懂禮貌、“老而不死,是為賊”,孔子還拿了自己的柺杖去敲打原壤的小腿。

    而這種鋪著席子的房間,一是不能穿鞋進去,二是席子光滑,容易移動、歪斜,孔子講究儀禮,行為方正,所以他要席子擺正了位置才坐。而坐的時候,身邊有人是不奇怪的,奇怪的是孔子不僅坐姿被學生記了下來,連睡姿都被學生記了下來,這就是《論語》裡記載的三個字,說孔子“寢不屍”,寢就是寢室的寢,就是睡覺,屍就是屍體的屍。這是說孔子睡覺不像死屍一樣仰面朝天平躺,這裡用的是排除法,沒有具體說孔子是怎麼睡的。

    除了仰面平躺,剩下來的就剩側著睡和趴著睡這兩種姿態了,他採用的是哪一種,我們已經無從知道,當然我們希望他是側著睡的,因為據說這種睡姿才有利於健康。

    孔子的行

    坐也好,睡也好,這都是孔子的室內活動。對他的室外活動,《論語》也有記錄,說他坐車的時候,“必正立,執綏”。孔子是當過大夫的,出門是有專車的,但是他既沒有當過高官,一生大部分時間也不富裕,所以他的車是很普通的,連遮陽防雨的車蓋都沒有,古書上曾經記載他發了財的學生子貢的車,上面有車蓋,孔子的車卻沒有車蓋,這個我們不去管他。我們要了解的是,在西漢以前,古代男人乘車都是站立著的,也就是站在車上而不是坐在車上的。

    孔子上了車之後必正立,既是符合禮儀,也是比較安全的做法;然後是執綏,綏是登車用的繩子,有點像現在車上的拉手。古代的車周圍沒有遮欄,上車立正,拉好把手,既能保持端莊的儀態,更不會在車遭到顛簸的時候被甩出去。而《論語》裡還記錄,孔子在“車中,不內顧,不疾言,不親指”,也就是上了車不東張西望,不快速說話,不指手畫腳,也就是不做任何使駕車人分心的事,就跟我們現在坐車不要做讓司機分心的事一樣,這都是符合禮儀,也契合今天的安全法則的。

    孔子好樂

    孔子一生的理想,是重建並發展周公創制的禮樂文明,禮跟樂是聯絡在一起的,樂就是音樂,而《詩經》也是配了樂來唱的,孔子對音樂,肯定是很有造詣的。《論語》記載他從魏國返回魯國之後,對《詩經》中部分篇章的音樂做過整理加工,使其“各得其所”。他會玩樂器,也喜歡唱歌,這在《論語》裡都有明文記載。有他不喜歡的人來拜訪他,孔子不要見他,就跟學生說,告訴他我病了。而那人還沒走出孔家的院子,孔子就拿下一種叫瑟的樂器,邊彈邊唱,意思是:我好著呢,就是不要看見你。而聽到有人歌唱得好,他會把唱的人叫來重唱一遍,然後自己跟著學唱。

    在周遊列國時遇到困難,學生們無精打采甚至怨聲四起之際,孔子還會淡定地彈琴唱歌,給學生樹立了不輕易被艱難困苦打倒的榜樣,所以後來現代大作家林語堂專門寫文章頌讚孔子的這種精神,文章的標題就叫《孔子在雨中歌唱》,就是狂風暴雨都打在孔子的身上,而他卻能並不在意,我行我素地歌唱。我們想象一下這樣的景象,也可以在自己碰到艱難困苦的時候獲得榜樣的力量——何況據說現代醫學已經證明:唱歌是很有效的健身手段

  • 5 # 秋夢h

    孔子有哪些好習慣?

    孔子是中國古代的大思想家和大教育家、大政治家,儒家學派的創始人。孔子的儒家思想對中國、儒家文化圈及世界有深遠的影響。全中國各地都有孔廟祭祀孔子,當代作家華軒居士在多篇作品中頌揚孔丘。近年來世界各國也都相繼建起了孔子學院。

    孔子從小家境貧寒,但他聰明好學,即使在嚴寒的冬天,家裡非常冷,穿著單薄的衣服仍然堅持學習,實在坐不住就起來外面溜達溜達,而且邊走邊學習禮儀,從不浪費一點時間。由於他的勤奮,長大後有好多人拜在其門下。同時也喜歡周遊列國,把中國傳統文化傳播到周圍國家,他的門生也遍佈世界各國。

    孔子集華夏上古文化之大成,在世時已被譽為“天縱之聖”、“天之木鐸”,是當時社會上的最博學者之一,被後世統治者尊為孔聖人、至聖、至聖先師、萬世師表,居“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

  • 6 # 羅蕭弋

    子見齊衰者、冕衣裳者與瞽者,見之,雖少,必作;過之,必趨孔子於鄉黨,恂恂如也,似不能言者。

    其在宗廟朝廷,便便言,唯謹爾。

    朝,與下大夫言,侃侃如也;與上大夫言,誾誾如也。君在,踧如也,與

    與如也。

    君召使擯,色勃如也,足躩如也。揖所與立,左右手,衣前後,襜如也。趨

    進,翼如也。賓退,必覆命曰:“賓不顧矣。”

    入公門,鞠躬如也,如不容。立不中門,行不履閾。過位,色勃如也,足躩

    如也,其言似不足者。攝齊升堂,鞠躬如也,屏氣似不息者。出,降一等,逞顏

    色,怡怡如也。沒階,趨進,翼如也。復其位,踧如也。

    執圭,鞠躬如也,如不勝。上如揖,下如授。勃如戰色,足蹜々如有循。

    享禮,有容色。私覿,愉愉如也。

    君子不以紺緅飾,紅紫不以為褻服。當暑,袗絺綌,必表而出之。緇衣,

    羔裘;素衣,麑裘;黃衣,狐裘。褻裘長,短右袂。必有寢衣,長一身有半。狐

    貉之厚以居。去喪,無所不佩。非帷裳,必殺之。羔裘玄冠不以吊。吉月必朝服

    而朝。

    齊,必有明衣,布。齊必變食,居必遷坐。

    食不厭精,膾不厭細。

    食饐而餲,魚餒而肉敗,不食。色惡,不食。臭惡,不食。失飪,不

    食。不時,不食。割不正,不食。不得其醬,不食。

    肉雖多,不使勝食氣。唯酒無量,不及亂。沽酒市脯不食。不撤姜食,不

    多食。

    祭於公,不宿肉。祭肉不出三日。出三日,不食之矣。

    食不語,寢不言。雖疏食菜羹,瓜祭,必齊如也。席不正,不坐。

    鄉人飲酒,杖者出,斯出矣。鄉人儺,朝服而立於阼階。

    問人於他邦,再拜而送之。

    康子饋藥,拜而受之。曰:“丘未達,不敢嘗。”

    廄焚。子退朝,曰:“傷人乎?”不問馬。

    君賜食,必正席先嚐之;君賜腥,必熟而薦之;君賜生,必畜之。

    侍食於君,君祭,先飯。疾,君視之,東首,加朝服,拖紳。

    君命召,不俟駕行矣。入太廟,每事問。

    朋友死,無所歸,曰:“於我殯。”

    朋友之饋,雖車馬,非祭肉,不拜。寢不屍,居不容。

    見齊衰者,雖狎,必變。見冕者與瞽者,雖褻,必以貌。凶服者式之,式負

    版者。

    有盛饌,必變色而作。迅雷風烈必變。

  • 7 # 碼字先鋒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論語·衛靈公》

    [解讀]工匠要想做好自己的工作,必須事先磨快工具.由此可知,一個人要勝任工作,必須首先學好本領.今日讀好書,來日才能大展鴻圖.

    躬自厚而薄責於人.——《論語·衛靈公》

    [解讀]多責備自己,而少責備別人.這句話說的是要嚴以律己,寬以待人.嚴格要求自己,進步就快;寬容別人,就會遠離怨恨.躬自:自己.“厚”後省略了一個“責”字.責:責備,要求.

    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禮記·大學》

    [解讀]如果天天洗滌能使面容清潔新鮮,那就每天都要洗滌乾淨,保持清潔、新鮮,而且要日日都保持下去.這句名言是商朝開國賢君湯刻在盤子上的銘文,叫“湯盤銘”.刻在洗滌的盤子上,天天可以看到,起警告、提醒、勉勵的作用.這裡借指要讓自己的道德修養、精神面貌永遠是新鮮而清潔的.日新:這裡指在道德上日日更新.

    故木受繩則直,金就礪則利.——《荀子·勸學》

    [解讀]木料經過木工用墨線(木工用具)劃直線加工以後,就變直了;金屬物品在磨刀石上磨礪後,就能鋒利.這兩個比喻用來說明人經過學習磨練,自我反省,就會變得聰慧明智,不犯錯誤,也越來越堅強.礪(lì):磨刀石.

    好而知其惡,惡而知其美.——《禮記·大學》

    [解讀]對你所喜歡的人,要知道他的缺點,不可偏袒;對你所厭惡的人,要知道他的優點,不可抹殺.我們評價一個人要客觀公正,不要感情用事,不要因為自己的好、惡而產生偏見.

    好(hào):喜愛.前“惡”(è):缺陷和醜惡.後“惡”(wù):討厭,憎恨.

  • 8 # 洛邑過客

    崇尚學習,不恥下問,名言有“三人行必有我師”。實事求是,“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美食家,講究“食不厭精膾不厭細”。懂養生,葷素搭配合理,酒不多飲,“食不言寢不語”。最大優點認準的事堅持不懈,一生注重言傳身教。

  • 9 # 玩逸

    1.穿衣方面:不用紅紫色的布料縫製貼身穿的衣服;夏天,穿 粗細不等的葛布單衣,一定穿在外面;黑色上衣配羔裘,白色上 衣配鹿裘,黃色上衣配狐裘;家居所穿的皮袱較長,但右袖短一 點;睡覺一定蓋被子,被子長度為本人身長的1. 5倍;坐墊用狐 貉厚毛做成;等等。

    2.飲食方面:講究飲食衛生,魚肉腐爛變質,不吃;顏色變了, 不吃;味道變了,不吃;烹得不到火候,不吃;不是吃飯的時候,不 吃;魚肉割得不正,不吃;從市場上買來的酒、肉,不吃;肉食不多 吃;吃飯不吃飽;飲酒無量,但不喝醉。平日,吃飯時不說話,睡覺時不言語。 走路一定坐車,不步行。保持這些生活習慣,使得孔子生活有規律,再加上孔子有著 良好的仁者心態,智者風範,所以孔子享年73歲,這在兩千五百多年前無疑是難得的高壽。

  • 10 # 瀧風正我

    孔子最大的好習慣就是好學,孔子自己也說“十室之邑有如丘之忠信者,未有如丘之好學孔子也”,可見孔子對自己好學的這個優點十分的肯定。有的人聰明但不一定好學,有的人好學但不一定聰明。孔子自己評價自己說“發憤忘食,樂以忘憂,不知老之將至。”孔子可以說是真正的活到老學到老的人,所以我國古代歷來都有勤奮學習的優良傳統,這就是我們應該秉承下去的美德。

    孔子還有一個好習慣也值得我們去學習,那就是樂觀,可以說孔子的一生都是坎坷的,從兩次被驅逐,再到周遊列國,再到顏淵,子路相繼離開,最後連自己的兒子也離開自己,到晚年感慨自己的主張要廢棄,但他一直在自己的內心中尋找快樂。

  • 11 # 慕容先生scs

    孔子吃飯時不說話,睡覺時不言語。 走路一定坐車,不步行。孔子最得意的弟子顏淵去世後,因 為家貧,做了棺,做不起槨。顏淵的父親顏路,也是孔子的弟子, 便向孔子請求賣掉車子,給顏淵做一個槨。

    孔子拒絕了,說:他 的兒子孔鯉去世時,也是有棺無槨,他怎麼能忍心不給孔鯉做槨 而給顏淵做槨呢?況且,他畢竟是大夫,不可步行啊。 保持這些生活習慣,使得孔子生活有規律,再加上孔子有著 良好的仁者心態,智者風範,所以孔子享年73歲,這在兩千五百多年前無疑是難得的高壽。

  • 12 # 心理師楊立新

    孔子作為中華民族的聖人,提出了許多生命的根本性的東西,這當中包含了許多好的人生習慣,這也意味著他在這樣實踐著。比如:

    1.針對身體方面,他說,君子有三戒:少之時血氣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壯也,血氣方剛,戒之在鬥;及其老也,血氣既衰,戒之在得。

    2.做人方面要認真反省,他說過:“德之不修,學之不講,聞義不能徙,不善不能改,是吾憂也。”

    3.在行為方面:《述而篇》說:子之所慎:齊,戰,疾。第一個齋戒,第二個戰爭,第三個疾病,孔子最謹慎的是這三件事。

    4.而且特別注意言語的過錯。《季氏篇》中說:侍於君子有三愆:言未及之而言謂之躁,言及之而不言謂之隱,未見顏色而言謂之瞽。

    第一個,該說話不說話,叫做隱瞞;第二個不該說話,就說話,叫做急躁;第三個,沒看別人臉色就說話,叫做瞎子。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男生長得又矮又醜是什麼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