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原創欣賞

    此詞上片細膩刻畫了情人離別的場景,抒發離情別緒;下片著重摹寫想象中別後的悽楚情狀。全詞遣詞造句不著痕跡,繪景直白自然,場面栩栩如生,起承轉合優雅從容,情景交融,蘊藉深沉,將情人惜別時的真情實感表達得纏綿悱惻,悽婉動人,堪稱抒寫別情的千古名篇。

  • 2 # 哇煙雨江南

    《雨霖鈴》是柳永著名的代表作。這首詞是詞人在仕途失意,不得不離京都(汴京,今河南開封)時寫的,是表現江湖流落感受中很有代表性的一篇。這首詞寫離情別緒,達到了情景交融的藝術境界。詞的主要內容是以冷落淒涼的秋景作為襯托來表達和情人難以割捨的離情。宦途的失意和與戀人的離別,兩種痛苦交織在一起,使詞人更加感到前途的暗淡和渺茫。

      全詞分上下兩闋。

      上闋主要寫一對戀人餞行時難分難捨的別情。

      起首“寒蟬悽切。對長亭晚,驟雨初歇”三句寫環境,點出別時的季節是蕭瑟淒冷的秋天,地點是汴京城外的長亭,具體時間是雨後陰冷的黃昏。然而詞人並沒有純客觀地鋪敘自然景物,而是透過景物的描寫,氛圍的渲染,融情入景,暗寓別意。時當秋季,景已蕭瑟;且值天晚,暮色陰沉;而驟雨滂沱之後,繼之以寒蟬悽切:詞人所見所聞,無處不淒涼。加之當中“對長亭晚”一句,句法結構是一、二、一,極頓挫吞嚥之致,更準確地傳達了這種淒涼況味。

      後兩句中“都門帳飲”是寫離別的情形。在京城門外設帳宴飲,暗寓仕途失意,且又跟戀人分手。“無緒”,指理不出頭緒,有“剪不斷,理還亂”的意思。寫出了不忍別離而又不能不別的思緒。“留戀處、蘭舟催發”。正在難分難捨之際,船家又陣陣“催發”。透露了現實的無情和詞人內心的痛苦。

      “執手相看淚眼,竟無語凝噎。”是不得不別的情景。一對情人,緊緊握著手,淚眼相對,誰也說不出一句話來。這兩句把彼此悲痛、眷戀而又無可奈何的心情,寫得淋漓盡致。一對情人傷心失魄之狀,躍然紙上。這是白描手法,所謂“語不求奇,而意致綿密”。

      “念去去、千里煙波,暮靄沉沉楚天闊。”寫別後思念的預想。詞中主人公的黯淡心情給天容水色塗上了陰影。一個“念”字,告訴讀者下面寫景物是想象的。“去去”是越去越遠的意思。這二字用得極好,不願去而又不得不去,包含了離人無限悽楚。只要蘭舟啟碇開行,就會越去越遠,而且一路上暮靄深沉、煙波千里,最後漂泊到廣闊無邊的南方。離愁之深,別恨之苦,溢於言表。從詞的結構看,這兩句由上闋實寫轉向下闋虛寫,具有承上啟下的作用。

      下闋著重寫想象中別後的悽楚情景。

      下片則宕開一筆,先作泛論,從個別說到一般,得出一條人生哲理:“多情自古傷離別”。意謂傷離惜別,並不自我始,自古皆然。“自古”兩字,從個別特殊的現象出發,提升為普遍、廣泛的現象,擴大了詞的意義。但接著“更那堪冷落清秋節”一句,則強調自己比常人、古人承受的痛苦更多、更甚。江淹在《別賦》中說:“黯然銷魂者唯別而已矣!”作者把古人這種感受融化在自己的詞中,而且層層加碼,創造出新意。

      “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這是寫酒醒後的心境,也是他飄泊江湖的感受。這兩句妙就妙在用景寫情,真正做到“景語即情語”。“柳”、“留”諧音,寫難留的離情;曉風淒冷,寫別後的寒心;殘月破碎,寫此後難圓之意。這幾句景語,將離人悽楚惆悵、孤獨憂傷的感情,表現得十分充分、真切,創造出一種特有的意境。難怪它為人稱道,成為名句。

      再從此後長遠設想:“此去經年,應是良辰好景虛設。便縱有千種風情,更與何人說?”這四句更深一層推想離別以後慘不成歡的境況。此後漫長的孤獨日子怎麼捱得過呢?縱有良辰好景,也等於虛設,因為再沒有心愛的人與自己共賞;再退一步,即便對著美景,能產生一些感受,但又能向誰去訴說呢?總之,一切都提不起興致了。這幾句把詞人的思念之情、傷感之意刻畫到了細緻入微、至盡至極的地步,也傳達出彼此關切的心情。結句用問句形式,感情顯得更強烈。

      《雨霖鈴》全詞圍繞“傷離別”而構思,先寫離別之前,重在勾勒環境;次寫離別時刻,重在描寫情態;再寫別後想象,在刻畫心理。不論勾勒環境,描寫情態,想象未來,詞人都注意了前後照應,虛實相生,做到層層深入,盡情描繪,情景交融,讀起來如行雲流水,起伏跌宕中不見痕跡。這首詞的情調因寫真情實感而顯得太傷感、太低沉,但卻將詞人抑鬱的心情和失去愛情的痛苦刻畫的極為生動。古往今來有離別之苦的人們在讀到這首《雨霖鈴》時,都會產生強烈的共鳴。

  • 3 # 子時之前

    《雨霖鈴》

    柳永

    寒蟬悽切,對長亭晚,驟雨初歇。

    都門帳飲無緒,留戀處,蘭舟催發。

    執手相看淚眼,竟無語凝噎。

    念去去,千里煙波,暮靄沉沉楚天闊。

    多情自古傷離別,更那堪,冷落清秋節!

    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

    此去經年,應是良辰好景虛設。

    便縱有千種風情,更與何人說?

    秋後的蟬叫得是那樣地淒涼而急促,面對著長亭,正是傍晚時分,一陣急雨剛停住。

    在京都城外設帳餞別,卻沒有暢飲的心緒,正在依依不捨的時候,船上的人已催著出發。

    握著手互相瞧著,滿眼淚花,直到最後也無言相對,千言萬語都噎在喉間說不出來。

    想到這回去南方,這一程又一程,千里迢迢,一片煙波,那夜霧沉沉的楚地天空竟是一望無邊。

    自古以來多情的人最傷心的是離別,更何況又逢這蕭瑟冷落的秋季,這離愁哪能經受得了!

    誰知我今夜酒醒時身在何處?怕是隻有楊柳岸邊,面對淒厲的晨風和黎明的殘月了。

    這一去長年相別,相愛的人不在一起,我料想即使遇到好天氣、好風景,也如同虛設。。

    即使有滿腹的情意,又能和誰一同欣賞呢?

    《雨霖鈴》是柳永著名的代表作。

    這首詞是詞人在仕途失意,不得不離京都時寫的,是表現江湖流落感受中很有代表性的一篇。這首詞寫離情別緒,達到了情景交融的藝術境界。

    詞的主要內容是以冷落淒涼的秋景作為襯托來表達和情人難以割捨的離情。宦途的失意和與戀人的離別,兩種痛苦交織在一起,使詞人更加感到前途的暗淡和渺茫。

  • 4 # 笑傲江湖也

    柳永的《雨霖鈴》主要與戀人惜別的情和景。

    下面我們再來溫習一下他的全詞

    寒蟬悽切,對長亭晚,驟雨初歇,都門帳飲無緒,留戀處、蘭舟催發。執手相看淚眼,竟無語凝噎。念去去千里煙波,暮靄沉沉楚天闊。多情自古傷離別,更那堪冷落清秋節。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此去經年,應是良辰好景虛設。便縱有千種風情,更與何人說。

    這是柳永詞最負盛名的代表作,當是作者從汴京南下時與戀人惜別而寫,全詞就“別”字生髮,未別-臨別-別後,由景及情,由情及景,層層鋪敘。

    我們再來翻譯一下吧。好讓大家理解。

    秋蟬在低吟傷

    透著寒意不住悽切。

    黃昏悄然冷寂

    漫向長亭送別的行客。

    這時——

    一陣急雨剛停歇。

    京城郊外

    搭帳設宴餞別,

    可是沒有飲酒的興致

    心情已悲絕

    正是依戀難捨

    忽聽艄公一聲“起船”

    心吹得發顫發澀。

    手拉著手

    淚眼盈盈兩相對視著

    此時,千萬言語

    都已成為多餘

    終還是無語哽咽

    想到這一去

    煙波浩淼千里誦迭

    楚天暮靄沉沉

    那一片空闊迷茫該是

    一路的寂寞

    一路的阻遏

    自古以來

    有情人最傷心離別

    更難以承受

    你與我分手在

    冷落蕭瑟的清秋季節

    啊,身在何處

    酒醒之後的今夜?

    想必是泊舟在楊柳垂拂的岸邊

    恍惚裡獨對

    一拂清冷的曉風

    一高冷寂的殘月。

    此去,一年又一年

    將是長長的相隔

    明月清風

    良辰美景

    只應如同虛設。

    縱使有

    千般萬種的情柔意切

    又能向誰

    將心中的堆積傾瀉。

    其中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是千古名句。大家一定要背得哦。

  • 5 # Forest醫生祥子

    雨霖鈴·寒蟬悽切

    宋代 柳永

    寒蟬悽切,對長亭晚,驟雨初歇。都門帳飲無緒,留戀處,蘭舟催發。執手相看淚眼,竟無語凝噎。念去去,千里煙波,暮靄沉沉楚天闊。

    多情自古傷離別,更那堪,冷落清秋節!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此去經年,應是良辰好景虛設。便縱有千種風情,更與何人說?

    《雨霖鈴》是宋代詩人柳永因作詞忤仁宗,屢試不第,所以心中失意憂憤,常流連秦樓楚館為歌伶樂伎撰寫曲子詞。此詞當為柳永從汴京南下時與一位戀人的惜別之作。

    《雨霖鈴》全詞圍繞“傷離別”而構思,先寫離別之前,重在勾勒環境;次寫離別時刻,重在描寫情態;再寫別後想象,在刻畫心理。不論勾勒環境,描寫情態,想象未來,詞人都注意了前後照應,虛實相生,做到層層深入,盡情描繪,情景交融,讀起來如行雲流水,起伏跌宕中不見痕跡。

    這首詞的情調因寫真情實感而顯得太傷感、太低沉,但卻將詞人抑鬱的心情和失去愛情的痛苦刻畫的極為生動。古往今來有離別之苦的人們在讀到這首《雨霖鈴》時,都會產生強烈的共鳴。

  • 6 # 我心你聆

    《雨霖鈴·寒蟬悽切》是宋代詞人柳永的作品。此詞上片細膩刻畫了情人離別的場景,抒發離情別緒;下片著重摹寫想象中別後的悽楚情狀。全詞遣詞造句不著痕跡,繪景直白自然,場面栩栩如生,起承轉合優雅從容,情景交融,蘊藉深沉,將情人惜別時的真情實感表達得纏綿悱惻,悽婉動人,堪稱抒寫別情的千古名篇,也是柳詞和婉約詞的代表作。

    柳永最唯美的一首詞,令人心醉,堪稱經典。

    三月,正是滿山桃花凋零的時節,山麓緩緩駛來落魄不堪的隊伍,騎著棗紅色高頭大馬的將軍默然注視遠方,身後沉默的金鑾緩慢的搖搖晃晃。霎時,風雨乍起,苦雨淅瀝,雨滴打在金鑾的前懸掛的鈴鐺上,清脆的鈴聲隨著飄搖的雨聲迴盪。獨坐金鑾內的唐玄宗,聽雨聲,聽鈴聲,念起了縊死馬嵬坡的楊玉環,一時之間,往事湧上心頭,百感交集,作《雨淋鈴曲》,遙寄哀思。

    歲月變遷,物換星移,王朝更替,那大唐盛世已經成為昨日煙雨,那前朝的皇帝與貴妃也成為史書上的字眼,而那《雨淋鈴曲》傳到後世,便成為了詞牌名《雨霖鈴》。

    人世間最傷痛的事,莫過於生離,莫過於死別。

  • 7 # 東歸英雄土爾扈特

    作創調之多,超過其他詞人,而且大都為長調。從他開始,慢詞始盛,打破了令詞壟斷詞壇的局面,使詞體的發展進入一個新階段。柳永長期置身於歌樓妓館,與歌妓關係非常密切,所以寫男女風情、反映歌妓等下層市民生活的詞作較多。

    宋都汴京 ( 今河南開封 ) 是柳永逗留時間較長的地方。

    關於這首詞:

    《雨霖鈴》就是他離開京城所寫。在傾吐深深的離愁時,也抒發了對自己遭遇的感慨和受壓抑的憤懣。那時他流連在花街柳巷,是寫給妓女的。此詞表現作者離京南下時長亭送別的情景。

  • 8 # 月星如雨

    《雨霖鈴》的創作背景

    這首著名宋詞是北宋詞人柳永在汴京與情人惜別時所寫。時值柳永事業不得志,又要與心愛之人天各一方,一首經典宋詞從此問世,千古流芳。

    《雨霖鈴》的結構特點

    這首詞分為上下兩闋。上闕主要講述了作者與心愛之人在分離時那難以割捨的心情和對愛人的留戀之情;下闕主要描述了作者在與愛人分離後頹廢和失落的心情,以及難覓知音、有苦難訴的傷情之處。

    《雨霖鈴》正文

    我們先欣賞下《雨霖鈴》的正文吧!

    雨霖鈴·寒蟬悽切

    宋代:柳永

    寒蟬悽切,對長亭晚,驟雨初歇。都門帳飲無緒,留戀處,蘭舟催發。執手相看淚眼,竟無語凝噎。念去去,千里煙波,暮靄沉沉楚天闊。多情自古傷離別,更那堪,冷落清秋節!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此去經年,應是良辰好景虛設。便縱有千種風情,更與何人說?

    《雨霖鈴》美譯(略含本人主觀色彩,不當之處望海涵)

    上闕:北境寒秋之時,一場秋雨剛剛落幕,稀稀落落、悽悽慘慘的蟬鳴彷彿在訴說著離別,天色已晚,我站在郊外荒涼的長亭邊上,獨自惆悵。剛剛在京城(汴京)門外的酒樓與心愛之人飲過離別之酒,思緒萬千,我望著這一城,留戀城中的那個家那個人,此時離別之船卻對我發出了最後的催令。我最後牽起愛人之手,淚目對望,竟然說不出半句別離之言。一想到此去要到千里之外,過萬里之水,心裡不是滋味,船開了,水霧漫漫,不見天際。

    下闕:情深義重之人,總是在與心愛之人離別之時會倍加痛心,更何況,離別之時還是在這萬物凋零冷清的深秋時節啊!不知不覺我藉著酒勁睡著了,也不知睡了多久,醒來時天色已晚,更不知這是哪裡?我看見岸邊楊柳依依,綠蔭成群,景色甚好,和風拂面,殘月西掛。我不禁再一次感慨,這一去又不知多長時間才能看到我的愛人啊,這岸邊的美景在我心裡都只是過眼雲煙罷了!再好的美景,再烈的美酒,如果沒有佳人陪伴,那麼我能跟誰訴說這些美的感受呢?!唉。。。。。。

  • 9 # 離風論劍

    1.詩詞重溫

    先重溫一下這首詞吧,這樣更好講述。

    雨霖鈴·寒蟬悽切

    柳永

    寒蟬悽切,對長亭晚,驟雨初歇。都門帳飲無緒,留戀處,蘭舟催發。執手相看淚眼,竟無語凝噎。念去去,千里煙波,暮靄沉沉楚天闊。

    多情自古傷離別,更那堪冷落清秋節。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此去經年,應是良辰好景虛設。便縱有千種風情,更與何人說!

    這首寫離情的詞,可謂淋漓盡致,備足無餘。全詞圍繞“傷離別”而構思,層次特別清楚,語言簡潔明瞭。先寫離別之前,重在勾勒環境;次寫離別時候,重在描寫情態;再寫別後想象,重在刻劃心理。三個層次,層層深入,從不同層面上寫盡離情別緒,可嘆為觀止。

    2.作者分析

    由於柳永才華橫溢,創作了大量適合演唱的慢詞,因而很受歌妓的喜愛,很多歌妓甚至主動攀附他向他乞詞,有“不願穿綾羅,願依柳七哥;不願君王召,願得柳七叫(柳永在家中排行第七,因而也稱柳七);不願千黃金,願中柳七心;不願神仙見,願識柳七面。”的說法。命運還算公平,雖然為柳永關上了仕途之門,卻為他打開了愛情之窗,由於常年混跡於曲坊,柳永有不少相好,比如蟲娘(愛稱蟲蟲)、師師、鼕鼕、謝玉英等等。這裡面,柳永和蟲娘感情最深,他寫的詞裡面唯一重複提到的名字,就是歌妓蟲娘(或稱蟲蟲),這個名字出現在三首詞裡,稱呼也從蟲娘變為愛稱蟲蟲乃至最後變成我的蟲蟲,可見他最喜歡的是蟲娘。

    提到柳永的詞中“蟲娘”二字,比如在《木蘭花》中的“蟲娘舉措皆淹潤”中的蟲娘。後來柳永的幾首詞《集賢賓》中“就中堪人屬意,最是蟲蟲”中的“蟲蟲”,《徵部樂》中“但願我、蟲蟲心下”中的“蟲蟲”,指的都是和柳永交好的一個青樓女子,也是在大中祥符八年即公元1015年的時候,柳永第二次參加科舉考試落第後,和名叫“蟲娘”的歌妓關係發生破裂,柳永寫下《徵部樂-雅歡幽會》。

    具體分析:

    通過幾首關於蟲孃的詩詞中,可以看出柳永對蟲孃的感情。在《木蘭花》中寫了包括蟲孃的四個歌女,那時候蟲娘並沒有引起柳永太多的注意,但是在《集賢賓》中柳永對蟲孃的稱呼已經變為了蟲蟲,因為柳永那時候已經沒有錢了,但是隻有蟲娘依然陪伴柳永的左右,所以柳永和蟲娘之間便開啟了心靈的交流,蟲娘用自己的悲慘經歷去呼應柳永坎坷的經歷,蟲娘給予柳永生活的勇氣。在《徵部樂》中,柳永對蟲孃的稱呼又一次發生轉變,稱之為“我的蟲蟲”,當時柳永雖然無法娶蟲娘,但是在柳永的心中,蟲娘已經是柳永的親人了,但是在柳永的第二次科舉考試落第的時候和蟲娘發生矛盾,原因不詳,柳永離開京城離開蟲娘,獨自漂流去了,後來蟲娘這個人,蟲娘這兩個字再也沒有出現在柳永的詞中,但是蟲娘一定是一位曾經走進柳永心裡的女子。

    在第四次落第以後,儘管都城汴京(今河南開封)依然繁華極盛,紙醉金迷,但是柳永再也不想呆在這個傷心地了,於是在第四次落地以後,他憤而離京,去往楚地(今江浙一帶),在汴京郊外的渡口,與他深愛的蟲娘分別之際,柳永寫下了那首千古名篇雨霖鈴·寒蟬悽切。

  • 10 # 今古雜壇

      《雨霖鈴·寒蟬悽切》是宋代詞人柳永的作品。此詞上片細膩刻畫了情人離別的場景,抒發離情別緒;下片著重摹寫想象中別後的悽楚情狀。全詞遣詞造句不著痕跡,繪景直白自然,場面栩栩如生,起承轉合優雅從容,情景交融,蘊藉深沉,將情人惜別時的真情實感表達得纏綿悱惻,悽婉動人,堪稱抒寫別情的千古名篇,也是柳詞和婉約詞的代表作。

    此詞當為詞人從汴京南下時與一位戀人的惜別之作。柳永因作詞忤仁宗,遂“失意無俚,流連坊曲”,為歌伶樂伎撰寫曲子詞。由於得到藝人們的密切合作,他能變舊聲為新聲,在唐五代小令的基礎上,創制了大量的慢詞,使宋詞開始了一個新的發展階段。這首詞調名《雨霖鈴》,蓋取唐時舊曲翻制。據《明皇雜錄》雲,安史之亂時,唐玄宗避地蜀中,於棧道雨中聞鈴音,起悼念楊貴妃之思,“採其聲為《雨霖鈴》曲,以寄恨焉”。王灼《碧雞漫志》卷五雲:“今雙調《雨霖鈴慢》,頗極哀怨,真本曲遺聲。”在詞史上,雙調慢詞《雨霖鈴》最早的作品,當推此首。柳永充分利用這一詞調聲情哀怨、篇幅較長的特點,寫委婉悽側的離情,可謂盡情盡致,讀之令人於悒。

      詞的上片寫一對戀人餞行時難分難捨的別情。起首三句寫別時之景,點明瞭地點和節序。《禮記·月令》雲:“孟秋之月,寒蟬鳴。”可見時間大約在農曆七月。然而詞人並沒有純客觀地鋪敘自然景物,而是透過景物的描寫,氛圍的渲染,融情入景,暗寓別意。時當秋季,景已蕭瑟;且值天晚,暮色陰沉;而驟雨滂沱之後,繼之以寒蟬悽切:詞人所見所聞,無處不淒涼。加之當中“對長亭晚”一句,句法結構是一、二、一,極頓挫吞嚥之致,更準確地傳達了這種淒涼況味。

      前三句透過景色的鋪寫,也為後兩句的“無緒”和“催發”設下伏筆。“都門帳飲”,語本江淹《別賦》:“帳飲東都,送客金谷。”他的戀人在都門外長亭擺下酒筵給他送別,然而面對美酒佳餚,詞人毫無興致。可見他的思緒正專注於戀人,所以詞中接下去說:“留戀處、蘭舟催發”。這七個字完全是寫實,然卻以精煉之筆刻畫了典型環境與典型心理:一邊是留戀情濃,一邊是蘭舟催發,這樣的矛盾衝突何其尖銳!林逋《相思令》雲:“君淚盈,妾淚盈,羅帶同心結未成,江頭潮欲平。”僅是暗示船將啟碇,情人難捨。劉克莊《長相思》雲:“煙迢迢,水迢迢,準擬江邊駐畫撓,舟人頻報潮。”雖較明顯,但仍未脫出林詞窠臼。可是這裡的“蘭舟催發”,卻以直筆寫離別之緊迫,雖沒有他們含蘊纏綿,但卻直而能纖,更能促使感情的深化。於是後面便迸出“執手相看淚眼,竟無語凝噎”二句。語言通俗而感情深摯,形象逼真,如在眼前。寥寥十一字,真是力敵千鈞!後來傳奇戲曲中常有“流淚眼看流淚眼,斷腸人對斷腸人”的唱詞,然卻不如柳詞凝鍊有力。那麼詞人凝噎在喉的是什麼話呢?“念去去”二句便是他的內心獨白。詞是一種依附於音樂的抒情詩體,必須講究每一個字的平仄陰陽,而去聲字尤居關鍵地位。這裡的去聲“念”字用得特別好。清人萬樹《詞律發凡》雲:“名詞轉折跌蕩處,多用去聲,何也?三聲之中,上、入二者可以作平,去則獨異。……當用去者,非去則激不起。”此詞以去聲“念”字作為領格,上承“凝噎”而自然一轉,下啟“千里”以下而一氣流貫。“念”字後“去去”二字連用,則愈益顯示出激越的聲情,讀時一字一頓,遂覺去路茫茫,道里修遠。“千里”以下,聲調和諧,景色如繪。既日“煙波”,又日“暮靄”,更曰“沉沉”,著色可謂濃矣;既曰“千里”,又曰“闊”,空間可謂廣矣。在如此廣闊遼遠的空間裡,充滿了如此濃密深沉的煙靄,其離愁之深,令人可以想見。

      上片正面話別,到此結束;下片則宕開一筆,先作泛論,從個別說到一般,得出一條人生哲理:“多情自古傷離別”。意謂傷離惜別,並不自我始,自古皆然。接以“更那堪冷落清秋節”一句,則為層層加碼,極言時當冷落淒涼的秋季,離情更甚於常時。“清秋節”一辭,對映起首三句,前後照應,針線極為綿密;而冠以“更那堪”三個虛字,則加強了感情色彩,比起首三句的以景寓情更為明顯、深刻。“今宵”三句蟬聯上句而來,是全篇之警策,後來竟成為蘇軾相與爭勝的物件。據俞文豹《吹劍錄》雲:“東坡在玉堂日,有幕士善歌,因問:‘我詞何如柳七?’對日:‘柳郎中詞,只合十七八女郎,執紅牙板,歌“楊柳岸曉風殘月”。學士詞,須關西大漢,(執)銅琵琶,鐵綽板,唱“大江東去”。’”這三句本是想象今宵旅途中的況味:一舟臨岸,詞人酒醒夢迴,只見習習曉風吹拂蕭蕭疏柳,一彎殘月高掛楊柳梢頭。整個畫面充滿了悽清的氣氛,客情之冷落,風景之清幽,離愁之綿邈,完全凝聚在這畫面之中。比之上片結尾二句,雖同樣是寫景,寫離愁,但前者彷彿是潑墨山水,一片蒼茫;這裡卻似工筆小幀,無比清麗。詞人描繪這清麗小幀,主要採用了畫家所常用的點染筆法。清人劉熙載在《藝概》中說:“‘多情自古傷離別,更那堪冷落清秋節。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上二句點出離別冷落,‘今宵’二句乃就上二句意染之。點染之間,不得有他語相隔,隔則警句亦成死灰矣。”也就是說,這四句密不可分,相互烘托,相互陪襯,中間若插上另外一句,就破壞了意境的完整性,形象的統一性,而後面這兩個警句,就將失去光彩。

      “此去經年”四句,構成另一種情境。因為上面是用景語,此處則改用情語。他們相聚之日,每逢良辰好景,總感到歡娛;可是別後非止一日,年復一年,縱有良辰好景,也引不起欣賞的興致,只能徒增帳觸而已。“此去”二字,遙應上片“念去去”;“經年”二字,近應“今宵”,在時間與思緒上均是環環相扣,步步推進,可見結構之嚴密。“便縱有千種風情,更與何人說”,益見鍾情之殷,離愁之深。而歸納全詞,猶如奔馬收韁,有住而不住之勢;又如眾流歸海,有盡而未盡之致。其以問句作結,更留有無窮意味,耐人尋繹。

      耆卿詞長於鋪敘,有些作品失之於平直淺俗,然而此詞卻能做到“曲處能直,密處能疏,鼻處能平,狀難狀之景,達難達之情,而出之以自然”(馮煦《六十一家詞選例言》論柳永詞)。像“蘭舟催發”一語,可謂兀傲排鼻,但其前後兩句,卻於沉鬱之中自饒和婉。“今宵”三句,寄情於景,可稱曲筆,然其前後諸句,卻似直抒胸臆。前片自第四句起,寫情至為縝密,換頭卻用提空之筆,從遠處寫來,便顯得疏朗清遠。詞人在章法上不拘一格,變化多端,因而全詞起伏跌宕,聲情雙繪,付之歌喉,亦能奕奕動人。

  • 11 # 柳一刀VLOG

    大家好,我是柳一刀,關於柳永的《雨霖鈴》主要寫了什麼故事,我來發表我的觀點。

    理解柳永的《雨霖鈴》,就要看他的寫作背景故事的背景是這樣的,柳永科舉失敗,傷心失望之際,沒有選擇回家復讀,而是混跡於京城歌妓院中,(不像現在我們考試落榜,再復讀一年)。有一手好文筆的他,似乎悲觀失望,但也迎來了柳暗花明。歌妓們唱了他的詞後,紛紛得到了客人們賞識,歌妓們成為了他的粉絲。不日,柳永得知母親生病,不得已要回家探望,本詩詞寫於柳永與歌妓離別時所作。

    詩詞開篇交代了在秋天,一個雨停了的小亭子前,望著自己朝夕相處的歌妓,即將乘船離別,著急的船伕一遍又一遍的催,越催心裡也傷感,那種難以割捨的離別愁緒,放到現代就是,戀人之間別離,沒有你我該多麼痛苦的,這麼好的景色,我們還約好一起去賞花觀景,那種心痛刀割的感覺,在詩詞中被富有想象力的渲染了出來。

  • 12 # 故事玩家文武公

    柳永的詞不被宋仁宗喜歡,因此屢試不第,所以心中無限失意憂憤,為了排解愁苦,他常常流連秦樓楚館為歌伶舞伎撰寫詞曲為樂。也在這其中結識了無數的“紅顏知己”。

    這首《雨霖鈴》就是詩人從汴京南下前往浙江時,與一位露水戀人依依惜別時的感懷之作。

    柳永因為仕途失意,四處飄泊,生活浪蕩。本詞以悲秋景色為襯托,抒寫與戀人難以割捨的離情別緒。上上闕寫實描寫送別的情景,感情真摯;下闕主要寫別後念景,感情昇華。

    全詞起伏跌宕,行雲流水,寫盡了人間離愁別恨。詞人以白描手法寫景、狀物、敘事、抒情。情真意切,詞風哀婉,被譽為宋元時期最流行的“十大金曲”之一。

  • 13 # 鄉下老果

    柳永,生卒不詳,北宋著名詞人,為人放蕩不羈,終身潦倒。崇安(今福建)人,排行第七,原名三變,字景莊,後改永,字耆卿,景佑進士,官屯田員外郎。創作很多慢詞,語言通俗,音律諧婉,對情景刻畫入木三分,其詞多描繪城市風光與歌妓生活,尤其擅長抒寫羈旅之情。

    《雨霖鈴》是柳永最有代表性.廣為傳誦的作品,是一首描寫別情的詞,在一個大雨初歇的晚秋,作者在京城門外設帳餞行情人,亭外寒蟬悽切,蘭舟催發,二人執手相對無言,淚眼婆娑。

    全詞透過對情人離別場面那種難捨難分,痛苦的心情的描述及對別後悽苦寂寞生活的假設,透過通俗簡潔而又不落俗套的語言,淋漓盡致的表達出來,抒發悲涼感傷,纏綿悱惻的離愁別緒。同時,也對自己仕途失意,平生不幸遭遇的感慨和即將離開京師遠行,深感前途緲茫,一種黯然消沉情緒的抒發。

  • 14 # 沿流溯源

    柳永的《雨霖鈴》主要寫什麼故事?

    序言:

    柳永這首 《雨霖鈴·寒蟬悽切》,是詞史上出現最早的“雙調慢詞”作品。

    “雙調慢詞”特點,篇幅較長,聲情哀怨,寫委婉悽苦的離別之情,易於充分的展現,讓讀者讀來感動垂淚。

    一、柳永的《雨霖鈴·寒蟬悽切》主要寫什麼故事?

    這首“雙調慢詞”主要是寫:詞人柳永從汴京(今河南開封汴京)南下時,與一位戀人依依惜別的故事。

    二、為進一步對答題理解,下面對全詞欣賞。

    1.全詞欣賞:

    《雨霖鈴·寒蟬悽切》

    寒蟬悽切。對長亭晚,驟雨初歇。都門帳飲無緒,留戀處,蘭舟催發。執手相看淚眼,竟無語凝噎。念去去,千里煙波,暮靄沉沉楚天闊。

    多情自古傷離別,更那堪冷落清秋節。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此去經年,應是良辰好景虛設。便縱有千種風情,更與何人說。

    2.白話譯文:

    秋蟬在淒涼中悲切而急迫的叫著,傍晚時分,陣雨剛停,(詞人和戀人)兩人來到長亭告別。

    (戀人)在京師城門外搭帳擺酒宴為詞人餞行,面對美酒詞人提不起興致。(詞人與戀人)正在濃情難捨難別時,船上人催著開船。

    兩人執手告別,淚眼相看,傷心的一句話都說不出來。

    想那將要前去的地方,路途遙遠(那樣茫茫),(千里)遼闊的天空充滿濃密深沉煙靄;傍晚的時候,南方的天空雲氣濃厚,陰沉沉的沒有盡頭。

    多情人傷離惜別,自古就有,並不是從我開始。更何況這被冷落而淒涼的清秋節(重陽節)。

    今夜詞人酒醒夢迴,不知到自已身在什麼地方。只見輕風吹拂著楊柳的河岸,一輪殘月正高掛在柳梢枝頭。

    (與戀人)別離,己是一年又一年,縱有良辰美景,也如同虛設的一樣,因為那如此的良辰好景,更本提不起詞人自已的欣賞的興趣。

    (自從與戀人)分別之後,詞人自己獨自一人客居在異鄉,即使懷著無數的風流情意,又去找誰訴說呢?

    三、柳永的《雨霖鈴·寒蟬悽切》主要寫什麼故事?

    我們從柳永的《雨霖鈴·寒蟬悽切》原文,或白話譯文中,不難看出全詞所表達的故事。

    1.《雨霖鈴·寒蟬悽切》上闋:

    主要寫詞人柳永與戀人臨別時的情景。詞人著力透過景物描寫,別離的氛圍的渲染,表現出詞人內心“別離”的悽苦。面對離別的千里之遙的南方之地,“暮靄沉沉”更是難以預測。所以使的離別,就更加使人柔腸寸斷,淒涼哀婉。

    2.《雨霖鈴·寒蟬悽切》下闋:

    詞人以泛論:“多情自古傷離別”,說明傷離惜別自古就有。 並透過“良辰好景”,寫出詞人,自從與戀人分別後,即使再好的“良辰好景”,也如同虛設的一般,提不起自己欣賞的興致。表明詩人別離戀人之後,雖年復經年,卻更加情真意切,難以擺脫愛情的折磨。

    3.柳永的《雨霖鈴·寒蟬悽切》主要寫的故事。

  • 15 # 木子小又又

    柳永的《雨霖鈴》是我很喜歡的一首詞,昨天晚上準備改《王者榮耀》遊戲名的時候,還特地又回味了一下這首詞。今天剛好看到這個問題,就忍不住想來分享一下。

    創作背景

    《雨霖鈴》全名《雨霖鈴·寒蟬悽切》,其中“雨霖鈴”是詞牌名,也寫作“雨淋鈴”。據說其創作背景是:柳永因作詞忤仁宗,遂“失意無俚,流連坊曲”,為歌伶樂伎撰寫曲子詞。此詞當為柳永從汴京南下時與一位戀人的惜別之作。

    仁宗就是近期正在熱播的《清平樂》裡王凱所飾演的趙禎,他可是有名的一代仁君啊,可是為何未能讓頗有才華的柳永“大展拳腳”呢?

    而後,進京趕考,柳永來到汴京這個煙柳繁華之地,卻流連於青樓,與很多歌伎結為知己,為她們填詞作曲,將建功立業拋諸腦後。

    他的很多詞表達了自己沉溺於這種風流生活的愜意,如:“近日來,陡把狂心牽繫。羅綺叢中,笙歌筵上,有個人人可意。”柳永以為憑藉自己的才能,“定然魁甲登高第”。

    然而,“若要人不知,除非己莫為”仁宗也知道了柳永經常流連於煙花之地,喜歡填詞。仁宗於是認為,柳永不適合做官,還是填詞的好。宋仁宗說:“且去淺斟低唱,何要浮名?”

    於是乎,柳永便從汴京南下了,而南下之時作了此首離別之詞,以抒發與戀人的離別之情。

    全詞賞析

    雨霖鈴·寒蟬悽切

    柳永 (宋)

    寒蟬悽切,對長亭晚,驟雨初歇。都門帳飲無緒,留戀處,蘭舟催發。執手相看淚眼,竟無語凝噎。念去去,千里煙波,暮靄沉沉楚天闊。

    多情自古傷離別,更那堪,冷落清秋節!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此去經年,應是良辰好景虛設。便縱有千種風情,更與何人說?

    全詞分上下兩闋(片),上闋主要描寫一對戀人餞行時難分難捨的離別之情。

    “寒蟬悽切。對長亭晚,驟雨初歇”三句主要描寫環境,點出離別之時的季節是蕭瑟淒冷的秋天,地點是在汴京城外的長亭,具體時間是雨後陰冷的黃昏。但是詞人並沒有純粹客觀地鋪敘自然景物,而是透過景物的描寫,渲染氛圍,融情於景,暗寓別意。

    後兩句中“都門帳飲”是描寫離別的情形。在京城門外設帳宴飲,暗寓仕途失意,且又跟戀人分別。“無緒”,指理不出頭緒,有“剪不斷,理還亂”之意。寫出了不忍別離而又不能不別的思緒。“留戀處、蘭舟催發”。正在難分難捨之際,船家又陣陣“催發”。透露了現實的無情和詞人內心的痛苦。

    “執手相看淚眼,竟無語凝噎。”是不得不別的情景。一對情人,緊緊握著彼此的雙手,淚眼相對,誰也說不出一句話來。這兩句把彼此悲痛、眷戀而又無可奈何的心情,寫得淋漓盡致。

    “念去去、千里煙波,暮靄沉沉楚天闊。”寫別後思念的預想。詞中主人公的黯淡心情給天容水色塗上了陰影。離愁之深,別恨之苦,溢於言表。從詞的結構上看,這兩句由上闋實寫轉向下闋虛寫,具有承上啟下的作用。

    下闋著重寫想象中別後的悽楚情景。

    下闋先作泛論,從個別說到一般,得出一條人生哲理:“多情自古傷離別”。意在說明傷離惜別,並不是從我們這兒開始的,自古以來都是這樣。

    “自古”兩字,從個別特殊的現象出發,提升為普遍、廣泛的現象,擴大了詞的意義。但接著“更那堪冷落清秋節”一句,則強調自己比常人、古人承受的痛苦更多、更嚴重。

    “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這是寫酒醒後的心境,也是他飄泊江湖的感受。這兩句妙在用景寫情,真正做到“景語即情語”。

    “柳”、“留”諧音,寫難留的離情;曉風淒冷,寫別後的寒心;殘月破碎,寫此後難圓之意。這幾句景語,將離人悽楚惆悵、孤獨憂傷的感情,表現得十分充分、真切,創造出了一種特有的意境。

    緊接著“此去經年,應是良辰好景虛設。便縱有千種風情,更與何人說?”這四句更深一層推想離別以後慘不成歡的境況。

    此後漫長的孤獨日子怎麼捱得過呢?縱有良辰好景,也等於虛設,因為再沒有心愛的人與自己共賞;即便對著美景,能產生一些感受,但又能向誰去訴說呢?

    總之,一切都提不起興致了。這幾句把詞人的思念之情、傷感之意刻畫到了細緻入微、至盡至極的地步,也傳達出彼此關切的心情。結句用問句形式,能使感情顯得更強烈。

    整首詞采用了虛實結合的手法,上片主要是實寫離別時的環境,也夾雜著虛寫,寫離別時的心境,下片主要虛寫,是想象離別之後的心情、情景。

    小結

    《雨霖鈴》柳永非常著名的代表作

    這首詞是詞人在仕途失意,不得不離開汴京之時寫的,是表現江湖流落感受中非常具有代表性的一篇。他在描寫離情別緒方面,達到了情景交融的一種藝術境界。

    全詞的主要內容是以冷落淒涼的秋景作為襯托來表達詞人和情人之間難以割捨的離別之情。宦途的失意、與戀人的離別,這樣兩種痛苦交織在一起,使詞人更加感到前途的暗淡和渺茫。

  • 16 # 清風巖塘

    柳永其人及《雨霖鈴》的創作背景

    柳永(987年—1053年),北宋著名詞人,婉約派代表人物。宋仁宗朝進士,官至屯田員外郎,故世稱柳屯田。其詞多描繪城市風光和歌妓生活,鋪敘刻畫,情景交融,語言通俗,音律諧婉,在當時流傳極其廣泛,人稱“凡有井水飲處,皆能歌柳詞”,其代表作有《雨霖鈴》《八聲甘州》。

    柳永因屢試不第,心中失意憂憤,常流連秦樓楚館,為歌伶樂伎撰寫曲子詞。《雨霖鈴》就是柳永從汴京(河南開封)南下時,與一位歌伎戀人的惜別之作。

    《雨霖鈴》講述的故事

    寒蟬悽切,對長亭晚,驟雨初歇。都門帳飲無緒,留戀處,蘭舟催發。執手相看淚眼,竟無語凝噎。念去去,千里煙波,暮靄沉沉楚天闊。

    多情自古傷離別,更那堪,冷落清秋節!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此去經年,應是良辰好景虛設。便縱有千種風情,更與何人說?

    上闋講述的是詞人與戀人餞行時難分難捨的情景

    “寒蟬悽切,對長亭晚,驟雨初歇。”描寫離別時的環境,季節是蕭瑟淒冷的秋天,地點是城外的長亭,時間是雨後陰冷的黃昏。詞人透過氛圍的渲染,融情入景:天下著雨,蟬聲悽切,暮色陰沉,在這樣的場景與戀人離別,雖然不忍離別,但卻又不得不離別的矛盾心理。

    “都門帳飲無緒,留戀處,蘭舟催發。”描寫設帳與戀人餞酒離別,非常留念這個地方,進一步表達了詞人不想跟戀人分離,然而船家催著喊“開船”了,透露了現實的無情和詞人內心的痛苦。

    “執手相看淚眼,竟無語凝噎。”描寫詞人與戀人緊緊握著手,淚眼相對,誰也說不出一句話來。把彼此悲痛、眷戀而又無可奈何的心情,寫得淋漓盡致。這是白描手法,所謂“語不求奇,而意致綿密”。

    “念去去,千里煙波,暮靄沉沉楚天闊。”尤其一句“念去去”,包含了離別的無限悽楚。只要蘭舟啟碇開行,就會越去越遠,而且一路上暮靄深沉、煙波千里,最後漂泊到廣闊無邊的南方。

    下闋講述的是詞人想象離別後悽楚的情景。

    “多情自古傷離別,更那堪,冷落清秋節!”講述的是傷離惜別,並不自我始,自古皆然。然而自己比常人、古人承受的痛苦更多、更甚。

    “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描寫的是自己一個人飄泊江湖,可能酒醒後都不知道在什麼地方?回想起以前醉酒了,都有人照顧,是多少幸福的事。用“楊柳”、“曉風”、“殘月”,更襯托出詞人悽楚惆悵、孤獨憂傷的感情。

    “此去經年,應是良辰好景虛設。”描寫的是這次離別後,可以想象以後慘不成歡的境況,此後漫長的孤獨日子怎麼過呢?

    “便縱有千種風情,更與何人說?”描寫的假設就有“千種風情”,由於沒有心愛的人在身邊,又能向誰去訴說呢?總之,一切都提不起興致了。尤其最後一句用問句形式,感情顯得更強烈。

    柳永的《雨霖鈴》圍繞“傷離別”而構思,先寫離別之前,重在勾勒環境;次寫離別時刻,重在描寫情態;再寫別後想象,在刻畫心理。前後照應,虛實相生,做到層層深入,盡情描繪,情景交融,讀起來如行雲流水,起伏跌宕中不見痕跡。古往今來有離別之苦的人們在讀到這首《雨霖鈴》時,都會產生強烈的共鳴。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你聽過最心酸的一句話是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