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花木朽月
-
2 # 觀察員小宸
希臘文明內部也分多個不同的文化。
最具代表的就是雅典和斯巴達兩個城邦。
雅典重商重海,與波斯戰爭中,主打海戰。斯巴達則相反,重軍重內陸,最著名的就是斯巴達300勇士,斯巴達還短暫的佔領過雅典。題主應該表達的是學習雅典城邦的文化。
希臘人在文字、文學藝術、史學和哲學領域取得巨大成就。蘇格拉底、柏拉圖、亞里士多德、索福克勒斯、歐力比德斯等對文學與真理的探求,照耀著希臘的整個古典時期。
羅馬人在上述領域,更多的是一個繼承者,其成就不如希臘人突出;但在政治、司法和建築方面比希臘人有更多的建樹。
哲學方面:
羅馬哲學的主要功績在於對希臘哲學的繼承和發揚。公元前3~2世紀,希臘哲學伊壁鳩魯學派和斯多葛學派思想開始在羅馬流行,產生了許多哲學家,比較有名的就是西塞羅。他以生動的拉丁語言將希臘哲學通俗化,便利了羅馬人對希臘哲學的瞭解。
宗教方面:
可以說羅馬的起初的宗教完全是從希臘超搬過來的,羅馬起初沒有神像,後來在希臘宗教神話影響下,出現了擬人化神像。羅馬各個主要神靈的功能及象徵也完全借鑑了希臘人的神話,就連性別也基本一致,只是名稱不同而已。
建築方面:
羅馬的建築風格是羅馬與希臘兩個文明的相結合,羅馬繼承吸收了希臘的建築成果,廣泛採用柱廊式建築並飾以各種雕刻繪畫。
希臘是分散的城邦制;各城邦的主要特徵是小國寡民,長期獨立自治。羅馬是統一的集權制;採取行省制度,實行總督統治。
-
3 # 戰國大將
古希臘和古羅馬文明的聯絡:
1、古希臘和古羅馬文化是西方文化的搖籃,來對歐洲甚至是整個世界都有深刻的影響。古希臘人吸收、借鑑古代埃及和西亞文化遺產,創造了豐富多彩的希臘文化。古羅馬人繼承希臘和東方文化成果,逐漸建立羅馬文化。
2、希臘是羅馬的老師,羅源馬的法律來自希臘雅典;羅馬神話基本都是來自希臘神話;羅馬的政體吸收了希臘成分;整個羅馬時期,羅馬人雖然不願意接受希臘對戲劇,競技的愛好,但是很多藝術,文學,還有哲學卻仍然來自希臘。
古希臘與古羅馬文明區別:
一、制度不同
希臘是典型的城邦制,其中的整體又分為君主,貴族,僭主,以及民主制;羅馬只有兩種:共和制與君主制。
二、語言不同:
羅馬是拉丁語,而希臘則是希臘語。
三、宗教度不同:
羅馬是多神教的,而在希臘,並沒有形成一個成形的宗教,更多的是以問哲學家自居的哲人。
四、法律不同:
希臘沒有成型的法典,而在羅馬,最著名的就是法律,在十二銅表法之後,羅馬就已經開始有成文法典了。 古羅馬文明對世界文明的影答響也體現在羅馬法的影響上,古羅馬不僅僅形成了一套完整的法律體系,還形成了完善的審判和陪審制度。
-
4 # D東哥
說起羅馬文化和希臘文化的關係,人們普遍認為希臘文化和羅馬文化是以個繼承發展的關係,兩者既聯絡密切有各有其特色,在不同領域又各有長處。羅馬文化對希臘文化可不是簡單的模仿,羅馬文化一方面充分吸收併發揚了希臘文化的積極方面,另一方面對它的消極方面進行揚棄,因此,可以說正是羅馬文化這些成就,奠定了它在西方文明發展史上有著承前啟後的巨大作用。可以說古希臘為世界留下了豐富的文化遺產,被譽為西方文化的搖籃,它對後世產生了廣泛而深刻的影響。希臘衰敗後。羅馬人奪取了希臘人的城池,也繼承和創造了另一個輝煌燦爛的文化時代。古希臘文化是羅馬文化的源頭,羅馬文化在其基礎上不斷地發展創新,古希臘和古羅馬兩大文明的傳承和發展才有了今天西方文化和西方文明。我們來看一下西方社會政治體制下的民主,民主這個字眼最早出現在古希臘的雅典。而古羅馬早期的政治體制是仿照希臘的。關於宗教與藝術方面,羅馬文化前期對希臘基本是全部繼承。比如我們可以從神話中看到,羅馬神話中幾乎都是從希臘神話中移接過來的的。希臘神話中的地母神德米德後來成了羅馬神話中的穀神塞利斯,希臘的萬神之王宙斯變成了羅馬神話中的朱庇特,希臘神話中的天后赫拉變成羅馬神話中的朱諾,希臘神話中的愛與美的女神阿芙羅狄則成了羅馬神話中的維納斯。再來看看教育,羅馬人更是將希臘人的“學園”教育學了過來,並發展和創造了一系列特別健全的教育體制,有初等教育和高等教育。而且這一教育體制一直延續到今天的教育上,成為歐洲各國教育的主要體制。藝術領域,特別是在建築,雕刻上,古羅馬也是傳承發揚了希臘的風格,建築宏偉磅礴。建築採用大理石來建造,用各種石柱作支撐,這種簡潔典雅大氣的建築就是典型的希臘傳統風格。所以古羅馬的建築藝術就是從希臘建築風格上繼承、吸收並逐漸創新發展起來的。所以可以肯定的說,古羅馬文化和古希臘文化就是繼承和發展的的關係。茫希臘文化奠定了古羅馬文化的基礎,也為後來西方文藝復興奠定了文化基礎。
圖片來自網路
回覆列表
可以說,古希臘文化是羅馬文化的搖籃。
先挑我最熟悉的音樂一方面來說吧。
西方音樂最早的記載始於《荷馬史詩》和《ODYSSEY》,這兩部驚世鉅作都誕生於古希臘。
古希臘的音樂多種多樣,可以說是世界音樂的最早發源地之一。
古希臘有頌歌,以希臘神話中太陽神阿波羅、酒神迪奧尼索斯為歌頌原型,用基薩拉琴伴奏。
古希臘有抒情詩,自彈自唱、用里拉琴伴奏。
古希臘有悲劇,源於酒神頌歌。
古希臘有三大樂器:里拉琴、基薩拉琴、阿夫洛斯管。這三件樂器對如今西方音樂中的豎琴、單簧管等樂器有重要的奠基作用。
古希臘有理論:畢達哥拉斯的和諧學、柏拉圖的倫理學。
無一不對後世產生重要影響。
再說羅馬。
古羅馬的音樂處處效仿古希臘,但其音樂並非用於自我修養,而是一種帶有階級觀念的享受。
在音樂活動方面,古羅馬的音樂規模大、普遍化。多用於軍事活動。演奏時器樂數量增加,樂器的形制變大。留下的水力管風琴是歐洲最早記載的管風琴。更誕生了最早的基督教音樂。
在其他文化方面:
經濟發展模式
就地理位置來說,希臘是由本土半島和一些散落在愛琴海和地中海的一些小島組成的。它三面環海,只有北面與陸地相接,且多丘陵少平原,屬於溫和的海洋性氣候。正是因為這樣的地理條件使得它的農業難以發展,為了生存,希臘人學會了和其它地區進行農產品的交換,並逐漸形成了地中海地區繁榮的貿易往來。羅馬的環境和希臘類似,它地處今義大利半島,是一個多丘陵,多沼澤的地區。因此農業也不十分發達。但羅馬解決這一問題的方法並不是像希臘一樣透過自由貿易,物物交換。它使用的是一種血腥的方式——侵略和擴張。為了滿足羅馬帝國日漸龐大的糧食、財富的需求,羅馬人選擇了不斷地侵略。依靠著強大的軍隊、武器,羅馬從昔日臺伯河邊上一個卑微的小城一躍成為統治著200萬平方英里的帝國的中心。每天碼頭,道路都有成百上千的船隻,車輛抵達羅馬,源源不斷地帶來從各地掠奪來的金銀珠寶,糧食穀物。同時隨著羅馬帝國的不斷膨脹,使得對這些物資的消耗急劇增多,反過來這又導致了羅馬帝國的繼續擴張,如此一來便形成了一個惡性迴圈,它由始至終都伴隨著羅馬帝國。相比而言,為了抵禦惡劣多變的海上環境,希臘發展起來的卻是一種互相合作的良性競爭模式。並且,後者己滲入當代西方人的精神領域。除此之外,希臘的經濟發展主要是靠商人進行的海外和地區間的貿易往來和本土的農民耕種。希臘城邦中的奴隸數量比羅馬少得多,羅馬經年累月的征戰,帶來財富的同時還有大批大批的奴隸,這些奴隸廣泛地分佈在大部分的產業,比如採礦,冶金,駕船,鋪路和大型建築的建造。可以這樣說,古羅馬的偉大和成就很大一部分是由奴隸創造的。
總的來說,希臘和羅馬的經濟發展走的是截然不同的道路,體現了兩種截然不同的思想,這些思想的以後西方國家的經濟發展上有著深遠的影響。只要稍瞭解歷史的人都知道,後世西方各國基本上都經由了這兩個階段,比如歐洲新帝國對非洲,美洲的海外擴張,奴隸貿易,儼然是羅馬形式的另一版本,而同時期廣泛存在於各國之間的貿易往來卻又是希臘式的重現。
政治與民主
一談到民主,我們就會想到當代西方的“人權”社會,但民主這個字眼最早出現在古希臘的雅典。希臘的民主政治,一方面給予幾百人或幾千人以民主,另一方面又剝奪了數以萬計的奴隸與自由民參與政事的權力。當時希臘民主的要義就是:多數人的統治;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個人生活自由。雖然此時的民主具有很強的階級性,只是對於公民的民主,但在幾千年前,這種觀點己遠遠超越了它的那個時代。相比我們這個時代的民主,我認為它們的內涵是一致的。雖然當代西方政界口口聲聲說的是“人人平等,維護人權”,可是這種民主真實存在嗎?比如美國,它的政治還是掌握在少數有錢有權的大資本家手中,體現在表象上是一個由其資助的“民主”代言人——美國總統。處於中,下層的公民在很多時候仍是被政治家玩弄於“民主”的假象間。從這個意義上說,它的民主和古希臘的民主是完全一致的。
古羅馬早期的政治體制是仿照希臘的,後期從奧古斯都·凱撒起,“民主”便不存在了,轉為君主專制,直到它的滅亡。羅馬人最大的貢獻便是立法。在貴族和貧民之間的激烈的矛盾和鬥爭過程中,產生了第一部成文法律《十二銅表法》,雖然此法律依舊維護的是貴族和上層階級的利益,在那個時期卻又是文明的一大進步。之後陸續產生的《萬民法》,《公民法》,《民權大法》更是奠定了西方法律體系的雛形。尤其是《民權大法》中規定的“公民的私有財產神聖不可侵犯”,成為後世西方法律中永恆的主題。
宗教與藝術
羅馬詩人賀拉斯曾經這樣詠唱到:“希臘被擒為俘虜,被俘的希臘又俘虜了野蠻的勝利者,文學藝術搬進了荒僻之地”。的確,早期羅馬的文化幾乎是對希臘的純粹的繼承與模仿,反映在神話與宗教上,譬如,在神話中羅馬的神幾乎是希臘神話的翻版。希臘的地母神德米德變成了羅馬的穀神塞利斯;萬神之王宙斯變成了朱庇特;天后赫拉變成了朱諾;愛與美的女神阿芙羅狄成了維納斯,①凡此種種,舉不勝舉。隨著羅馬帝國的不斷擴張,外來的宗教在各地傳播開來,其中影響最大的就是大約公元40年出現在羅馬的基督教,從出現時起,基督教很快在整個羅馬帝國興起,而此時帝國的皇帝為了統治的需要,迫切需要一種精神輿論來束縛人民的思想,於是在最後一個皇帝狄奧西多時代,基督教被定為羅馬的國教,從此開闢了歐洲基督教時代,直到今天西方的廣大區域都以基督教為精神支柱團結在一起。
教育方面
羅馬人發揚了希臘人的“學園”教育,創造了一系列非常健全的教育體制。包括初等教育和高等教育。這一體制一直延續到今天,成為各國教育的主體。值得一提的是,羅馬的高等教育——當時稱為“學府”是近代大學的前身,它強調德育,指出“老師既要有淵博的知識,同時也要在生活處世方面做學生的楷模 ”。這種教書育人德才兼備的思想為後世所承繼。
藝術領域
表現在建築,雕刻等凝固藝術,以及文學上。古希臘和古羅馬的建築風格上有較大不同。義大利建築師布魯諾·賽維在他的《建築空間論》中指出:“希臘式=優美的時代,象徵熱情激盪中的沉思安息;羅馬式=武力與豪華的時代。”如果說,欣賞希臘建築像聆聽著一首安寧唯美的小夜曲,處處啟發你最深沉的思考和想象,那麼古羅馬建築更像是否一曲富麗堂皇的交響樂,如果說古希臘建築是精緻連續的展開,那麼古羅馬建築即是宏偉磅礴的匯聚。希臘建築中最具代表性的是神廟。一般用大理石建造,各種石柱支撐,簡潔典雅,從流傳後世的帕特農神廟和雅典衛城的風格上可窺一斑。古羅馬的建築是從希臘風格上繼承和吸收並逐漸發展起來的,最初羅馬人的建築多采用圓拱圓頂的營造方式,他們的神廟建築更多地採用科林斯式的圓柱,如著名的羅馬萬神殿就是極其莊嚴,華美的巨大建築,它始建於公元前27年的屋大維時代,整個廟身是一個巨大的鼓形建築式樣,上面有金光閃閃的圓頂,裡面則是琳琅滿目的浮雕,一樣比樣富麗堂皇,氣勢輝宏。古希臘和古羅馬建築對後世的西方建築有著深遠的影響。特別是文藝復興時期,掀起了一場聲勢浩大的效仿古典時期的浪潮。此時出現了大量的仿古風格的建築,比如:以古羅馬凱旋門為樣本的曼圖亞聖安德烈教堂;採用古典立柱式的魯切拉府邸;結合穹頂和立柱式的聖彼得大教堂等。
除此之外,在文學、雕塑、自然科學等方面,古希臘和古羅馬文明也為後世西方文學、藝術的發展提供了源源不斷的靈感和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