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安逸網

    現在的小朋友們也是有了每天看手機的習慣,甚至還形成了手機癮,那麼應該如何解決這種問題,戒掉孩子的手機癮呢?小孩子們普遍缺乏自控能力,對於各種智慧電子產品也是充滿了吸引力,一旦玩上了就會不聽家長的話,沉迷在手機遊戲裡面,不是所有新的東西都可以毀了下一代,任何事物都具有兩面性,電子產品也是一樣的,對於孩子來說不能太極端了,對於孩子沉迷於手機遊戲中,錯誤並不在電子產品本身,而是因為父母跟孩子的關係出現了問題,要了解孩子喜歡什麼。

    戒掉孩子的手機癮的方法就是制定相關的遊戲規則,父母對孩子的錯誤管教要糾正。玩手機是很多孩子們的習慣,但是錯誤並不在於手機本身,而是來自於父母跟孩子的關係

    1、運動量不足影響身體發育

    小孩正處於長身體的階段,精力旺盛,閒不下來很正常。我們在孩子出生之後用一年多的時間教會他們如何說話以及奔跑,卻要求他們安靜地坐下來,這不是強人所難嗎?父母要做的就是帶他們走出家門來到戶外撒歡。適當的運動量會促進小孩的身體發育,讓他們變得更健康、更強壯。而僅僅是動動手指玩手機,還遠遠達不到小孩成長所需的運動量。

    2、智力發育遲緩

    幼兒階段是孩子智力發展的重要時期,他們有強大的好奇心和探索慾望,而此時孩子最需要的就是大量的體驗式學習以及探索大自然等,需要從觸覺、聽覺、嗅覺、視覺等等方面來探索感知世界,來滿足其求知慾。而手機遠遠達不到他們求知的需要。

    再有,手機接觸得多了,會產生一個壞習慣。看到有哪些覺得重要的東西,隨手就收藏了,卻不會用腦子去記下來。我們潛意識裡會認為,自己收藏的東西沒必要記下來,因為想用隨時就能從收藏欄裡調取出來。因此,我們的大腦變得越來越“懶”,而這種“犯懶”對於一個學習階段的孩子來說可能是致命的。

    3、網路資訊影響小孩三觀

    網上的資訊參差不齊、有好有壞,小孩的心智不成熟,很容易受到網路上的資訊影響,近些年就有不少小孩想放棄學業去做網紅,又或者早熟、網戀,又或者沉迷網路、恐懼現實世_界的社交,最終變成御宅一族,對孩子三觀的建立造成各種影響

    1、榜樣的力量

    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師,父母以身作則,孩子也會有樣學樣。如果大人回家從來不放下手機,又怎麼能要求孩子不沉迷手機呢?

    2、陪孩子一起玩

    大人陪孩子一起玩手機,既能對孩子接觸的內容有一定的篩選,保證孩子接觸到的內容足夠綠色健康,還能和孩子聊到一塊去,更容易和孩子討價還價,比如約束他每天可以玩多長時間等。

    3、尋找其他興趣

    多培養孩子一些有意思的興趣,比如戶外運動、讀書或者養小動物等,分散孩子的注意力。如果孩子每天過得很充實,手邊有大把有趣的“工作”需要去完成,那麼他花在手機上的時間自然也就會相應地減少了。

    手機會對孩子造成不可挽回的傷害,在孩子沉迷手機之前,家長們一定要學會一些應多措施,保證孩子支配手機而不是被手機支配。

  • 2 # 泰山一湃

    最好的方法是:不給孩子買手機,不在孩子面前玩手機,只在需要的時候監督用手機,不要糾結別人的孩子都會用手機,除非孩子自律性很好!

  • 3 # 純藍瀚海

    解決這個問題很重要,也很棘手。

    手機是工具,用來做什麼,是每個人的自主選擇。解決孩子用手機玩遊戲的問題,不在於禁止他用手機,而在於讓孩子自覺自律,用手機做有利於自己的事。培養這種自律的方法有:

    ①讓他意識到玩手機遊戲的危害。孩子玩遊戲=成年人吸毒。

    ②教育他樹立遠大理想,形成對自己的責任感。為自己的未來負責。

    ④家長也一同玩這些學習軟體,並互相切磋比賽,家長的耐心引導是孩子改變的關鍵力量,家長的參與很重要。

    ⑤家長要有定力,要有責任心,要充分地有質量地管教孩子,不能放任,不能怕麻煩,不能懶惰,更不能自己玩遊戲上癮。

  • 4 # 林子學習vlog

    如何預防孩子沉迷於手機,我有以下兩個建議:

    首先,作為家長,就應該做好家鄉的帶頭作用,如果家長本身就沉迷於手機或者遊戲,那麼怎麼能夠讓孩子不去玩手機呢?所以家長就應該做好榜樣、讓孩子看在眼裡,學在心裡,自覺改變。

    其次、家長可以適當對孩子手機進行管制。可以用一些獎懲制度讓孩子明白玩手機不是那麼容易的,讓他在學習知識或者能力後再去得到機會玩手機。

    以上呢就是我的個人看法。

  • 5 # 創新港法師

    我的弟弟曾經是個手機遊戲迷,每天偷著玩吃雞,玩王者榮耀。但是我回家後,成功的幫他戒除了這些1 家長自己以身作則,不能自己抱著手機,刷抖音刷的全身心投入,而忘記了孩子。孩子是有好奇心的,也正是對快樂閾值低的時候,所以儘量不要在孩子面前玩手機2 讓孩子多多與真人,真實世界互動。有些家長把孩子困在家中,美其名曰不讓孩子玩遊戲,讓他多學習。但是這個年紀的小孩子,玩是他們的天性,也是他們培養性格的關鍵時期。小孩子的意志力和堅持程度還不夠成熟,困在家裡,他們並不會學習,無聊之後會想法設法的偷玩手機3 制定制度。明確什麼時間,什麼地點,絕對不準玩手機,要做到令行禁止。但戒除手機的過程是循序漸進的,切忌獨斷專行…4 多多陪伴孩子。這點對於很多家庭其實很難做到,因為大人都要為了生活而忙碌。但是希望大家能夠儘量抽出時間來

  • 6 # 探究人生

    不給手機!

    實在要給,斷了上網功能,只能打電話!

    但最重要的還是教育他,玩物喪志,主觀上讓他能自我控制住。多帶孩子做運動玩遊戲,讓他發現除了遊戲以外還有很多好玩的。

  • 7 # 劉海老師講Office辦公

    自我介紹

    你好,很高興回答您的問題,我是劉老師,一直從業教育培訓行業8年左右,你提的這個問題也是很多家長面臨的問題。我之前接觸過初中,高中,大學的計算機軟體的學生,目前自己經營一家機器人程式設計培訓學校。開始接觸了幼兒、學齡後的孩子。我談談我的幾個觀點。

    如何利用好這部手機

    我不太清楚孩子您的孩子多大了,我們先說學齡前的孩子,現在學齡前4-6的孩子玩手機玩得可能比我們家長都好,在這個過程中家庭環境很重要,這個時候問問我們自己,我們是不是也隨時都在看手機,刷抖音等等,如果我們作為家長,從小給孩子樹立一個好的榜樣,拿著手機在學習,在這樣的環境下,我相信孩子也會被你吸引到,學齡前,現在有很多手機app可以學習,認字,邏輯思維等一些遊戲互動的課堂,這些家長是否瞭解過,我們家小朋友快到4歲了,也喜歡看手機,但是都是玩一些開發大腦的遊戲,比如學英語,找不同的東西訓練記憶力。我相信不管年齡多大,現在父母都在給孩子配了一部手機,因為不陪一個手機,孩子要跟你搶著玩。但是我在孩子玩手機這件事情上,我會告訴她,手機看太久對眼睛不好,學會有一個量,在學習過程中也要控制這個量。我們會設定鬧鐘,比如20分鐘,鬧鐘響了,孩子自動就會把手機拿給我。如果孩子上小學,我覺得上學就電話手錶就可以了,很多家長還是給孩子買了手機。初中高中,現在很多學校對手機都禁用的,我覺得我們在培養孩子如何不要過於沉迷手機遊戲,我們在孩子很小的時候就應該教育孩子,現在孩子玩手機,我們無能為力,無法去控制,是因為孩子的一個壞習慣,讓孩子接觸到了太多的遊戲和一些不良的資訊,比如吃雞,比如王者榮耀等遊戲都是目前很火的。

    對於學齡後大一點的孩子我們應該如何去做

    對於這個階段的孩子,我們可以去從孩子的其他方面,轉移孩子的注意力,比如給孩子報一些網上的課程,比如英語,比如學而思的一些課程等等,給孩子制定學習計劃時間安排表,設定積分,表現好,可以透過積分兌換他的一個合理的願望。在學校上學,其實也可以不用帶手機,特別是初中和高中的孩子,真的會很耽誤孩子的學習,熬夜看小說,玩遊戲,看電視劇等等。有什麼事情,可以打給班主任,班主任老師微信聯絡都很方便現在。

  • 8 # 潮胖K

    一群人說不要買,上密碼之類的....一派胡言!孩子會對大人所禁止的特別感興趣,知道嗎?他們會千方百計的想歪辦法偷著玩,導致越來越叛逆和沉迷。你要真不想讓他玩手機就規定他一天必須玩12個小時手機,期間不許睡覺,不許吃飯,不許外出,不許吃零食。不出一禮拜,他就會討厭玩手機,因為讓他失去了太多其他的,孩子會對比的。就像小時候大人逼你寫作業一樣。

    另外,這都2020年了怎麼還有人這麼愚昧?手機會毀掉孩子?這跟我們小時候怕我們沉迷於打遊戲上網的父母有什麼區別?80後哪個不是打遊戲打過來的?現在哪個不辛苦勤勞的養家?人,到了哪個年齡就愛幹哪個年齡的事,隨著成長會自然去選擇。跟手機有什麼關係!

    另外有槓精會說沉迷於手機或遊戲會導致學習分心、成績不好、不能上好大學、以後不能出人頭地。我求你們醒醒吧,捫心自問你們當年的水平什麼樣?天天考7、80分的人憑什麼要求你孩子考清華北大?往前倒三輩祖上出過秀才沒?

    孩子成功與否大機率在於所處的環境與社會階層,說白了是你得有個好爹,白手起家的事不是沒有,那都是人中翹楚所需要的因素實在太多了,另外圈子階層這種事你想跨越沒有奇遇基本不可能,當然,高階層的朋友也不會跳出來琢磨這種問題。

    最後一句話,別把問題歸結為手機,那只是個工具,你會發現即使沒有手機,一根筷子也能讓你的孩子沉迷。

    你自己天天躺那玩手機,還問怎麼能讓孩子不玩,榜樣的力量影響孩子一生

  • 9 # 明月入懷618

    隨著網際網路時代的發展,智慧手機的日益普及,人手一臺手機早已不是什麼稀罕的事,足不出戶卻可知天下奇聞軼事,可以說智慧手機給我們帶來了無數的便利,但是也給我們新增了不少的煩惱;

    特別是對於新生於網際網路時代的孩子,整天手機不離手沉迷遊戲的行為,更是讓父母操心不已,就像有一個媽媽說的:“孩子玩遊戲,我打過他,罵過她;也為此哭過絕望過,現在真的是一點辦法都沒有了……”

    心理學家研究調查發現,過度接觸電子產品,會對孩子的大腦造成些刺激,導致注意力不集中,學習能力低下,還容易情緒衝動。

    俗話說“觀念決定行為,觀念不變,行為不改”,如果父母(或老人)的觀念沒有糾正過來,自然發展不出正確的行為,而孩子的處境,便永遠處於水深火熱之中。

    面對0-6歲的孩子沉迷於玩手機,不願意配合父母管教時,父母應該怎麼做呢?

    (一)隔離不利的環境

    首先是隔離“手機”環境,因為人是環境的產物,孩子手裡拿著手機,你就是把道理說破天,也等於零,孩子壓根就聽不進去,因為他的注意力全部都在手機裡,父母的話變成了他耳邊的風。

    所以,教育孩子之前,首先要把手機拿開,其次是避開“第三人”環境,什麼意思呢?也就是說父母在管教孩子的時候,最好是以一對一的方式進行,不要當著第三人的面批評或教育孩子,因為有第三人的存在,一方面會分散孩子的注意力——你說一句,他說一句,孩子都不知道到底應該聽誰的。

    其次,因為有旁觀者,孩子便容易放大內心所感受到的痛苦和傷害,就像我們私底下被老闆批評,和當著眾人的面被老闆訓一頓的感受,是天差地別的;因此,教育孩子要避開“第三人”的環境,可以考慮把孩子帶到臥室,進行一對一溝通教育。

    (二)遵循“四不”原則

    試想一下,孩子正玩著手機,你突然拿走,而且還把他帶到了臥室,孩子會怎麼反應?當然是極力反抗,甚至痛哭流涕,無理哭鬧了;所以,這個時候,父母一定要遵循以下4個原則,分別是:不打、不罵、不說教、不離開;我們依次解釋一下:

    不打、不罵

    “不打”、“不罵”這兩原則很好理解,因為父母打罵孩子,會導致孩子有樣學樣,你用打罵的方式對待他,孩子自然也會用打罵的方式來對待你(或他人)。

    比如,有一個父親,管教孩子的時候,喜歡打孩子的手,時間長了,便導致孩子發展出“以暴制暴”的行為,比如透過抓、咬、撕、扯的方式,來反抗父親;所以,如果父母採取了錯誤的管教方式,那麼最後終究歸還是得自己為這個錯誤“買單”,這個父親的例子,便是最好的證明。

    不說教

    另外,這個時候為什麼不要對孩子進行說教呢?因為孩子正在鬧情緒,此時不管父母說什麼,孩子都是聽不進去的,說再多也是對牛彈琴,白費功夫。

    不離開

    而真正需要注意的是,父母千萬不要把孩子一個人關在房間裡,有的家長一本正經的對孩子說:“你自己好好反省一下,我待會再進來跟你說!”於是,讓孩子一個人在那裡撕心裂肺的哭鬧。

    其實,這樣是極為不妥的,因為孩子會將父母的這種做法,當做是對自己懲罰,由此產生對父母的怨恨,往後便更加不願配合父母的管教了。

    (三)和善而堅定

    如果不打、不罵、不說教也不離開,那麼,父母還能做些什麼呢?只要做一件事情即可,那就是堅持原則,決不妥協,並以和善而堅定的態度對待孩子的無理取鬧。

    具體怎麼做呢?首先父母不要對孩子“大哭大鬧”進行情緒反應(父母一發怒,便前功盡棄了),我們只需要安靜平和的注視著孩子,允許他盡情的哭和鬧;

    當孩子哭累了鬧累了怎麼辦?父母可以出去拿一條熱毛巾,給孩子擦擦臉,讓孩子感受到父母的關愛之後,再以溫柔而堅定的語氣對孩子:“還想哭嗎?如果還想哭的話,你可以繼續哭,媽媽陪著你!”;

    父母這樣做,實際上就是在告訴孩子,如果你的行為不妥當,我絕不縱容你,但是我也不會用打罵的方式傷害你。這樣孩子就知道,以後哭鬧是沒有用的,而父母定下的規矩是必須遵守的。

    當然,等到孩子平靜下來之後,父母一定要和孩子達成共識,達成什麼共識呢?就是告訴孩子,媽媽(或爸爸)不是不允許你玩手機,而是因為過度玩手機會對你的視力、頸椎造成傷害;所以,如果媽媽允許你玩手機,那麼,你會遵守約定在規定的時間內玩嗎?——讓孩子對自己的行為做出承諾,孩子便更容易遵守。

    (四)取代行為

    當然,孩子減少了玩手機的時間,父母也不能讓孩子在那兒無聊的待著,這樣只會導致孩子舊“癮”復發,因此,父母透過與孩子進行良性親子互動,以幫助孩子擺脫對手機的依賴就變得非常重要了(取代行為),具體怎麼做呢?

    父母可以根據孩子感興趣的手機影片或遊戲內容,將刺激的遊戲“搬”到生活中來。比如家裡的塑膠籃子可以變成“過山車”,帶著孩子衝刺雲霄;父親強壯的臂膀,可以幫助孩子成為飛簷走壁的“蜘蛛俠”;而手機的照明電筒,則能夠瞬間把孩子變身為“綠巨人”;小玩具以及布娃娃,何嘗不是“植物大戰殭屍”中可以重複利用的“彈藥”?(如上圖所示)

    而不管是“過山車”、“蜘蛛俠”還是“植物大戰殭屍”,儘管是模仿手機影片或遊戲中的場景(甚至比遊戲中更刺激),但是卻和孩子自己玩手機遊戲,自己看影片動漫有本質上的區別;因為有了父母的全程參與,孩子所感受到的快樂,便源自於父母,而非來自於“手機”。

    因此,父母透過愉快有趣的親子活動,不僅能夠有效幫助孩子擺脫對手機的依賴,而且還能夠增進親子間的感情,為孩子性格的塑造以及良好習慣的養成,奠定基礎,可謂一箭雙鵰,一舉多得。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看小品有什麼好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