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酸辣洋芋絲絲
-
2 # 離恨人間
我之所以推薦閱讀蘇東坡的詞,一來是自己的閱讀也是傾向於古典文學,二來也是因為蘇東坡的歷史價值與人文價值實在不可小覷。
蘇軾這一生幾乎是在不斷的流放中度過,在此不討論他的忠君愛國和豁達樂觀,因為這些大家都耳熟能詳。宋詞給我的感覺是綺麗綿柔,似女子撫琴,偶爾才有銀瓶炸裂之感,實在令人提不起勁。而東坡詞則不同,每一首都剛健有力,曠達開闊,化萎靡為雄渾,散統一為不羈,突破了詞格律的限制,信手鋪開筆下便是層巒疊嶂,雲翻波湧,有萬千氣象。
而蘇軾一生最有高度的作品,也幾乎都是在他流放期間的創作。文學這個東西,貌似都是與苦難相伴而生,這或許也是為什麼千載之下仍能引發我們共鳴並使我們與之同嗟嘆共命運的複雜感情的根本原因。
讀大氣的詞,能延展個人胸襟氣度,實實在在提升個人的精神核心與抗擊打能力。從讀他的作品到個人經歷,會比看那些單純為了激勵而雞湯的作品要深刻和真實地多。
-
3 # 重大要聞
著名作家路遙創作的長篇小說《平凡的世界》。這部長篇中的愛情故事寫的唯美悽美,讓更多的女孩子懂得真正的愛情應該是怎樣的模樣!
-
4 # 又是不想讀書的一天
推薦一本適合女生,女朋友,妻子讀的經典好書:
《包法利夫人》
故事說來簡單,農場主的美貌女兒愛瑪嫁給了夏爾•包法利,在見識過上流社會的浮華炫麗後開始嚮往這種生活,厭倦丈夫的平庸的生活的平淡。在各種契機之下,她先後把青年律師萊昂和貌似上流社會的偽君子羅多爾夫作為自己的情夫,在不正當的關係中糾纏,最終愛情破滅,被高利貸的債務逼迫致死。
個人認為,這本書對女生的啟迪有以下幾點。
對愛情和婚姻的理解這是豆瓣上的一則書評,很好地描述了愛瑪的狀態。
愛瑪從修道院時期就嚮往愛情,在狹窄的視線範圍內倉促選擇了丈夫,卻在見識過上流社會後對丈夫感到不滿和厭倦。
她是愛情的理想主義者,始終渴望著一種浪漫、新鮮、刺激、絢爛的愛情。
於是她不斷地陷入對情夫的狂熱,放任自己在熱戀的甜蜜和肉體的歡愉中不斷沉淪。
可惜,一段時間過後,她又總是會和情夫產生這樣那樣的嫌隙,狂熱褪去,她又會對這段感情感到厭倦。
嚮往美好的愛情本沒有錯,錯的是給愛情蒙上了理想的濾鏡,不知道在熱戀的激情和浪漫之外,還有無數生活的瑣碎。
一段戀愛關係是如此,婚姻更是如此。
選擇婚姻,便是選擇了一生的伴侶,意味著風雨共度,相伴相依。
陷入愛情容易,難的是彼此包容,長相廝守。
愛瑪的丈夫到她死都愛著她,儘管他知道她的不忠。
有時候珍惜眼前的幸福或許是最好的選擇。
對精神獨立的追求如同附著在情人身上一朵鮮豔絕倫的乾花,她的靈魂如此空虛,以至於需要在不斷的偷情中尋找愛情的刺激和生活的高潮。
從陷入愛情的狂歡到厭倦分手,這種迴圈證明了她追求的虛無性。
把生命的熱情寄託在飄渺的愛情和可望不可及的物質慾望上,這是她的悲劇。
要擺脫這種空虛,最好的方法是找到一種切實的值得為之奮鬥的東西。
用雙手創造自身的價值,保持精神的獨立,才能活得踏實清醒。
控制不切實際的慾望包法利夫人熱愛昂貴的衣飾,沒有節制的消費,最終由高利貸導向了崩潰和死亡。
總有一些人熱衷於把自己的生活打造得精緻華麗。沒有人有資格阻止誰這樣做,這是人的自由。
追求美麗和生活的舒適是無比正常和正當的。如果物質富足,奢侈品對於你來說是日常消費,這無可厚非。
但是過度展示很容易引起一種誤導,好像生活本該如此,好像漂亮的衣服,包包和化妝品是生活中意義很大的一部分。
而且一旦認定這些東西的價值而產生超越現實的慾望,甚至進行自己無法承受的消費,就會為自己帶來無盡的痛苦。
承擔家庭的責任故事的最後,包法利夫人的女兒成為童工,孤苦無依,雖然只有寥寥幾筆,卻可以讓人窺見她的悲慘命運。
包法利夫人生前也對女兒缺少關愛,忽冷忽熱。
可以說,她沒有盡到母親的責任,為女兒提供了一個糟糕的家庭環境。
女生在家庭中的角色,是妻子,是母親,給予孩子生命就應該為他負責。
結束語以上總結或許並非作者本意,也不是這本書最深刻的意義,但是可以由我們去發現和分析。
希望女生們能從包法利夫人身上獲得啟示,避免同樣的悲劇。
閱讀帶給我們更豐富的認知和成長的契機。
-
5 # 厚朴智心
請問是多大的女生呀?
有人說:“培養一個女生,是培養一個民族”
又有人說:“培養一個女孩子就是培養一個家庭”
還有人說:“培養一個女孩,可以讓一個家庭富三代,反之則窮三代”
可見女生學習的重要性,供女生學習的書也很多,多看一些能提高自己人生境界,開啟自己心胸格局的書吧!
如《大學》這本書好好讀讀就很不錯,是“四書”之首,最早是由孔子收集、整理編入《禮記》的文章之一。後來有人把他和其另一篇《中庸》從《禮記》中抽出來單獨成書。
他會告訴你人生成長髮展的規律與順序:格物~致知~正心~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讓你知道人生在不同的階段該做什麼,目標明確,不虛度光陰!
另一本流傳兩千五百多年的《道德經》也想介紹給你!
這本書會讓你明白宇宙的一切、萬物是怎麼產生的,宇宙的運轉法則是什麼,將最大限度的開啟你的生命格局;
《道德經》還會讓你學到柔的智慧,改善人際關係,改變命運;
………
-
6 # 沉歇
個人覺得巴金的《家》很有意義。
故事集中在20世紀20年代初期,描寫了五四運動之後一個封建大家庭由於罪惡與腐朽走向衰亡,也描寫了新思潮所喚醒的一代青年的覺醒與反抗。
我要寫這種家庭怎樣必然地走上崩潰的路,走到它自己親手掘成的墓穴巴金說過,他要給他的家庭寫一部特殊的歷史,寫一部封建大家庭走向滅亡而青年敢於反抗和掙扎的歷史。
在哥哥的鼓勵下,不負大哥的期望,創作了《家》,希望大哥早日從封建枷鎖中得到解脫。故事中的高覺新更是以哥哥為原型塑造的,但是還沒有等到大哥讀到小說,大哥就自殺了。
一些可愛的青年的生命怎樣在那裡面受苦、掙扎而終於不免滅亡。首先,先來談談高家的三個孫子:
覺新是長房長孫,是維護封建大家庭和睦相處的紐帶。他雖然受過新思想的薰陶,卻被封建禮教束縛,委曲求全,懦弱順從。奉父母之命娶了瑞珏,因陳姨太不許瑞珏在家生孩子,被迫把她送到城外,最後瑞珏難產而死。而覺新被禮教束縛連妻子的最後一面都不能見!他的表妹也因他鬱鬱寡歡而死,何其不幸,何其悲哀!
覺民是具有進步思想的新青年,溫文爾雅,謙和有禮。但是後來為了與琴的愛情與爺爺堅決鬥爭,離家逃婚,做了高家從來沒有人敢做的事。最後在爺爺臨死時獲得理解,避免了成為又一個封建禮教的犧牲品。
覺慧是高家最有批判意識和反抗意識的人。平等對待各個階層的人,喜歡鳴鳳,還有一群志同道合的朋友。他敢於抨擊封建家庭,敢於衝破等級觀念,敢於反抗迷信行為,與他的大哥截然相反。最終夢想破滅,目睹了一系列悲劇,毅然決然的離開了家庭。
與覺新相比,覺民和覺慧是幸運的。
然後來說說這本書裡的四位女性人物:
瑞珏是典型的賢妻良母,賢惠善良,為丈夫付出一切,最後卻難產而死。
梅在父母包辦婚姻之下,嫁給省城外的人家,可惜結婚不到一年她的丈夫就死了。婆婆對她不好,只好回孃家來。回省城以後,她和覺新雖然盡是避免接觸,但是她和覺新之間的感情卻始終不能泯滅。梅的淚水不斷地流,最終在憂鬱、苦悶、悲傷之中漸漸消逝。可以說,梅是封建禮教的犧牲品,她與覺新一同長眠於地下,不再受封建禮教的束縛。
鳴鳳喜歡著覺慧,善良而柔中帶剛,沒有因為主僕差異而放棄,最終以死向殘酷的封建等級制度提出最嚴厲的抗議!
琴可以說是黑暗家庭中的一絲希望,她勇敢而有才華,令我印象深刻。她主張男女同校,男女平等,嚮往個性自由,勇於擺脫封建禮教的束縛。她是散發著光芒,耀眼的的,黑暗中的光。
最後來說說高老太爺:
作為這個封建大家庭的統治者,他冷酷而專橫,乖張而僵化,表面道德仁義,實際頑固腐化。在他的生命中,維護大家庭的秩序、興盛,是他意志的全部。
同時,他也是慈祥的,年夜飯的微笑,,讓人意識到他還是個有血有肉的人他還是親情未泯的;臨終前的懺悔和許諾讓人意識到他終於轉變了對下一代青年的認識。
他的繁榮與衰敗都取決於封建制度的興衰,他是封建勢力的代表和封建道德的化身。
總之,《家》這部作品真的很精彩。一部作品的背後反映了一個時代,反映了一個時代中的種種變革與興衰,反映了這個時代下每個人人的掙扎與無奈。在這樣一個時代下,犧牲了多少被束縛的人,又有多少人敢於奮起反抗?
下面找了一些《家》裡面很有意義的句子:
1.我們是青年,不是畸人,不是愚人,應當給自己把幸福爭過來。
2.無論是在白天或黑夜,世界都有兩個不同的面目,為著兩種不同的人而存在。
3.雖然環境的關係很大,但環境也是人造的。我們又何嘗不可以改變環境?人無論如何應該跟環境奮鬥。能夠征服環境,就可以把幸福給自己爭回來。
4.人的身體可以被囚禁,人的心卻不可以。
5.已經到了傍晚,路旁的燈火還沒有燃起來。街上的一切逐漸消失在灰暗的暮色裡。路上盡是水和泥。空氣寒冷。一個希望鼓舞著在僻靜的街上走得很吃力的行人——那就是溫暖、明亮的家。
6.天空開始在改變顏色。一年從此完結了。舊的在黑暗中消去,讓新的與光明同來。
最後,我想說:我們一定要敢於追求幸福,不論環境如何,正所謂人的身體可以被囚禁,人的心卻不可以。
-
7 # 軫念信箱
現在是知識進步的時代,我們總要學會學習來提高一下自己的學識。曾將奔跑在校園的我們總是喜歡看一些言情小說,而慢慢的我們都長大了,一些無營養的書籍總是吸引不了我們的眼光,只有那些直透心靈的書,才能勾起我們閱讀的慾望。今天,就為大家推薦幾本適合女生讀的書,看完保證你會選擇收藏和分享!
(一個陌生女人的來信)
這是作家茨威格的經典作品,這本書主要講述的是一位女人在人生的最後階段,向一位她愛慕的作家寫了一封充滿悽婉動人的信,表達自己對對方的愛慕,整個書本里面充滿對愛的深沉和奉獻。這樣的一部書除了描繪人物和愛情,也是側面表述出美國南北方在那個時期政治、經紀、文化上的不同,這不僅是作者思想的轉變,更是那一段時間美國曆史轉折的真實寫照。
這樣的一部鉅作,被徐靜蕾執導拍攝成了電影,該影片一上映,就成為當週的票房冠軍,更是憑藉此片,斬獲了一堆的獎項,也奠定了徐靜蕾文藝女神的稱呼!這樣的一本書、一部影片真的很值得觀看!
(這些人,那些事)
這是臺灣作家吳念真的作品,這部作品是他多年的心得體會,記錄了他人生的點點滴滴。他透過一個個小故事,來表達對家人、朋友、家鄉的思念之情,他所描繪的每一件事、每一個人都透過他的筆給流露出了真情實感。這些人、那些事經過時間的過濾,最後剩下的只是歡笑、眼淚、感動和溫暖!
(向左走,向右走)
這是一部漫畫作品,作者透過漫畫的手法來表現出關於在城市內追尋的故事。他透過一種幽默風趣的手法,讓人們在熟悉中參透其中的意義,可謂是成人版的語言和童話。
這部作品在2003年的時候,通過樑詠琪和金城武給演繹出來了,兩個寂寞的人穿梭在城市中,各自為了生活奔波,從不曾見過,顯示出了他們緣分的發展和得失!
(天使在人間)
這是肖恩.赫本.費雷對奧黛麗.赫本的寫的明星傳記。這不僅僅是講述一位明星的歷程,更主要的是表現赫本一生的經歷,講述了女明星赫本是怎樣透過自己的努力而取得成功的,講述了赫本一生最真實的面孔,人們透過這部書,都彷彿看見了昔日巨星既坎坷又光芒的一生!
每一本書都需要讀者的細細品味,才可知裡面的內涵,讀完一本好書,不僅能讓你代入到書中感受主人公的喜怒哀樂,更能從心靈上讓自己得到釋放。一本好書,需要的是體會,需要的是情感,若遇不見一個知心讀者,那它就永遠發揮不了自己的作用!
沒事的時候,不妨泡一杯茶,拿一本書,在午後,在Sunny的沐浴下,一起去感受書中人物的故事,去參透其中多蘊含的意義吧!你認為該怎樣欣賞呢?
-
8 # 魔都大蒜姐
我想給你推薦胡適的<<人生有何意義>>,這本書不僅適合女生,而且適合所有追尋生命意義的人、不知道為何讀書的人以及苦悶的青年人。
1、人生有何意義?
胡適先生是這樣告訴我們的:
人生的意義全是個人自己尋出來、造出來的:高尚、卑劣、清貴、汙濁、有用、無用……全靠自己的作為。
生命本身不過是一件生物學的事實,有什麼意義可說?生一個人與一隻貓、一隻狗,有什麼分別?
人生的意義不在於何以有生,而在於自己怎樣生活。
你若情願把這六尺之軀葬送在白晝做夢之上,那就是你這一生的意義。你若發奮振作起來,決心去尋求生命的意義,去創造自己的生命的意義,那麼,你活一日便有一日的意義,做一事便添一事的意義,生命無窮,生命的意義也無窮了。
總之,生命本沒有意義,你要能給它什麼意義,它就有什麼意義。與其終日冥想人生有何意義,不如試用此生做點有意義的事……
2、為什麼要讀書?
胡適給我們講了三點:
第一,因為書是代表人類老祖宗傳給我們的智識的資產,我們接受了這遺產,以此為基礎,可以繼續發揚光大,更在這基礎之上,建立更高深更偉大的智識。
試想如果每樣東西,要每個人從頭學起,而不去利用過去的智識,那不是太麻煩嗎?所以人有了這智識的資產,就可以自己去成家立業,就可以縮短工作,使有餘力做別的事。
第二,為讀書而讀書。讀書不是那麼容易的一件事情,不讀書不能讀書,要能讀書才能多讀書。
簡單地說就是讀書可以擴充知識,知識擴充了,讀書的能力才越大。
第三,讀書可以幫助解決困難,應付環境,供給思想材料。
眾所周知,沒有智識的人,見了問題,兩眼白瞪瞪,抓耳撓腮,一個主意都不來。而學問豐富的人,見著困難問題,東一個主意,西一個主意,擠上來,湧上來,請求你錄用。
所以讀書可以解決問題,就是軍事、政治、財政、思想等問題,也都可以解決,這就是讀書的用處。
3、青年人的苦悶。
胡適先生說:我們今日無數人的苦悶悲觀,都是由於期望太奢而努力不夠。
要解決這個問題,我們就應該像易卜生所說的一樣:你要想有益於社會,最好的法子莫如把自己這塊材料鑄造成器。
悲觀是沒有用的,吶喊是沒有用的,口號標語是沒有用的,責人而自己不努力也是沒有用的,只有盡最大的努力,把自己這塊材料鑄造成有用的東西,才是最要緊的。
希望大家都可以親自去讀讀這本書,定會開卷有益。
-
9 # 遇見8蘋果
《人生哲思錄》
簡單易懂的哲學道理!
《你當像鳥飛往你的山》
勵志,人生不易且行且珍惜!
-
10 # Molly桂花香
不管你是誰,也不論那是什麼,只要你真心渴望一樣東西,就放手去做,因為渴望是源自於天地之心;因為那就是你來到這個世間的任務。而當你真心渴望某種東西時,整個宇宙都會聯合起來幫助你完成。——《牧羊少年奇幻之旅》
不只是女生,對許多內心有渴望東西的人,都可以看看。
至於有沒有意義,我覺得真的沒什麼太重要,書只要好看,你看了開心,能知道點什麼就行了。
具體意義什麼的,意義本來就不具體。
-
11 # 青檸不萌
撒哈拉的故事
三毛是我最喜歡的一位女作家,第一次讀她的書時,我就震驚了,我當時對朋友說:“她的書有靈魂。”
一直到現在,我讀了很多書之後,再回顧三毛的書,我仍然會被書中屬於她的靈魂所打動。
你去過沙漠嗎?你知道沙漠的人是怎麼生活的嗎?你知道沙漠中有很多有血有淚的故事嗎?
讀完這本書,我即為三毛的勇氣和善良而感動,也為沙漠中人民的落後和悲慘而難受。
撒哈拉沙漠有著壯麗的美,也有著精神文明的貧瘠,部落裡的人,不識字,女人們用黑紗包裹自己,生病了也不去醫院,因為醫院全是男人。三毛將自己的藥和食物給了這個部落窮苦的人,用自己的的知識和生活經驗,為那些生病的女人治療一些小病。
每次看到這些遠離文明的封建,無法接受文明的智慧,再看看現在的我們,就會產生一股心酸。
當你抱怨生活的時候,想想書中那些在痛苦中掙扎的人,你會發現,你的生活真的來之不易。
-
12 # 自言自愉
華羅庚有一句話“書要從薄到厚,再從厚到薄”這也是我一貫追求的原則,讀書不在於多,在於有讀完所得,能帶給自己積極的意義!不同的書如果能把核心思想打通,也就沒有那麼難以理解了!
以下是推薦書籍!
01《被討厭的勇氣》
這本書不是心靈雞湯,而是稍帶苦澀,但又可治病的良藥。也許閱讀過程中你會被作者的“犀利”顛覆三觀,心生不爽。但不爽過後, 抬頭看窗外,滿目清涼,世界會美好很多……
豆瓣上的評分是8.6,是一本高分書,作者是日本哲學家岸見一郎跟作家古賀史建。
一、自我接納
阿德勒認為,人生並不是一條通往某個目的地的直線,人生是無數個小點的連續,就比如果旅行,並不是非得到達目的地才叫旅行,從踏出家門那一刻起,旅行其實就已經開始了,路上的點點滴滴都值得欣賞跟珍視。
弱者跟強者最大的區別,就是弱者認為只有進步了,才有資格享受自由,而強者則認為,只有自由了,進步才有可能發生。
認真其實就夠了,沒有必要那麼深刻,就像運動,並不是非得減肥成功,才能享受運動帶來的快感。
“如果連自己都接受不了,還談何改變呢?”雖然總結出來就是一句話,但在當時就快要放棄自我的情景下,卻是能救命的。
關注你能改變的,接受你改變不了的,這就是所謂的踏實。
二、原生家庭
弗洛伊德學說裡有一個“決定論”,我們的命運由外界決定,如果你小時候遭遇過不幸,你犯罪就是理所應當的,都是原生家庭惹的禍。
很多人都很相信這個說法,都把問題的源頭歸咎於原生家庭,包括我以前也是這樣,不自信,不敢上臺演講,在陌生人面前不敢開口,任何競賽類的活動,總是覺得自己技不如人等等,當時非常怪罪自己出身的環境,父母木訥,家庭貧困。
阿德勒認為,之所以你性格扭曲,是因為你出於某種目的,主動選擇了這個扭曲的性格,人總是戰略性地選擇某個情感,來達到別的什麼目的。
原生家庭的影響一定是存在的,但現在面對問題的是你,選擇解決還是選擇逃避,都是自己的事情,讓自己不遺憾的做法,就是在遺憾的條件下,把事情認真做好。
這是這本書讓我受益匪淺的思維方式之一。
三、不要直接追求認可
這其實是《被討厭的勇氣》這本書的主題。
作者在書中舉了這麼個例子,一個比較矮的人,他非常在意他的身高,總是擔心被別人嘲笑,非常煩惱。後來有個朋友跟他說,其實矮個子也是一種優勢來的,因為個子矮,跟別人交流的時候,沒有那麼大的威懾力,有一種天然的親和力,這也是優勢啊。
這個人一聽,覺得好像也是啊。其實根本就沒有誰整天嘲笑他,最在意自己身高的,還是你自己,最在意別人認不認可的,也還是你自己。
阿德勒認為,人一切煩惱的根源,都來自於人際關係。為什麼?因為你總是靠別人的認可而活。
尤其是現在資訊社會,有討好型人格的人越來越多了,大家都急於把自己能求讚的一面表達出來,就為了他人的認可。
世俗的成功確實要收穫大家的認可,享受當下也並不是叫大家完全拋棄追求,你做得好了,認可自然也就有了,但你要記得,你並不是為了別人的認可,才做得好。
這本書能解決你所有問題嗎?當然不可能,書也不能當飯吃,但他回答瞭如何幸福的問題。
不再以別人的認可為目標,直接追求認可,也就是所謂的「被討厭的勇氣」而改變需要勇氣,岸見一郎說。
(因為這本書真的對我們很有指導意義,我就放上去公號了,願君佳,回覆‘勇氣’就可以得到,放在手機裡隨時隨地提醒自己,分析自己)
02《內向高敏者》
豆瓣上對這本書的簡介是:這是一份針對內向型高敏者的幸福生活指南。
實際上,由於社會的一些偏見,總是會認為外向者會比內向者更有優勢,但實際上,內向者也有內向者的優勢,內向者一般會比較高敏,善於分析,又小心謹慎,單單這些優點,發揮好的話,很容易獲得幸福。
但無奈的是,內向高明者又不夠自信,也善於發現自己的缺點,所以,這本書可以說是很大一部分人的救星。
03《社會性動物》
人都是社會性動物,這個不用多強調了,任何鼓吹孤獨的言論都是為了滿足大部分人心理而寫的,可能作者都不信。
這算是我入門社會心理學的一本書,並不難讀,阿倫森的書一直都是專業人士強推的,他是美國心理協會歷史上唯一一位獲得研究、教學和寫作三項大獎的心理學家。
《社會性動物》是阿倫森的代表作之一,被譽為社會心理學的“聖經”,但最令我印象深刻的是它的內容。
這本書的主要觀點可以總結成以下4點:
一、人是一種社會性動物
二、我們的思想比我們自己想象的要保守很多
三、很多時候,我們的態度不是驅動行為的原因,而是對行為的事後解釋
四、讓他人幫你的忙,是拉近他跟你距離的最好方法
這本書是我在心理學方面最看重的書之一,所以稍微說多一點。
“事後聰明偏差”
這也是我們日常中最容易出現的心理偏差之一。
指的是如果你知道了一件事情的結果,你會經常誤認為,自己早已經預測到了這樣的一個結果。
人類的大腦在處理資訊的時候是經常會找捷徑的,或者直接依賴於平時的直覺跟偏見,隨便弄一個說得過去的說法,就把它當成是對事物的理解跟真相。
這樣做,很多時候,也會導致一個很致厭的結果——事後諸葛,好為人師。
如果一個人同時擁有心理上不一致的兩種認知,比如矛盾的想法、態度、信念、意見,就會進入這種狀態。
這種認知失調讓我們感到不愉快,於是我們就會有意化解這種衝突的狀態,抽菸者認為抽菸不會致癌這種態度,其實只是為了解釋自己為什麼抽菸。
就像女生總是覺得自己會是渣男的最後一任。
看清社會,才能看清並且理清自己。
就像作者阿倫森說的那樣:
人之所以成為人,正是因為我們生活在文明社會中,每時每刻都會受到他人的影響。如果把這種影響全部扔掉,一個人不再和別人發生任何互動,那麼這個人其實已經算不上是人類了。
對於想好好在現實中生活下去的我來說,這確實是驚醒我的一本書。
-
13 # 漢子詩人
你想成為浪漫愛情故事的陶醉者嗎……???
你是否想知道劉益謙2.8億拍回來的雞缸杯的最初主人的人生經歷嗎?
你想知道上世紀世界頂級收藏家波詭雲譎的離奇故事嗎……???
✏️你是否讀膩了氾濫成災的大白話小說想領略一下超凡脫俗的✍️✍️✍️文學語言小說呢……???
你是否想一邊讀書☕一邊墜入一幅幅千景萬狀想入非非的畫面感情節中去呢……???
如果一一是一一這樣一一把一一手一一伸一一過一一來……
❤️
紀傳體小說一一《仇焱之》一一由一一新華社一一簽約一一北漂
一一女作家一一巨國青(混血兒)一一歷經一一8年一一嘔心瀝血一一創作一一而成……
為一一獲取一一仇焱之(系劉益謙2.8億成化雞缸杯原主人)一一第一手一一素材一一作者一一八年間一一拜訪了一一遍佈一一世界一一各地的一一仇焱之一一親屬一一舊知一一及一一與其一一相關的一一博物館一一基金會一一和一一分佈一一於一一全球一一各地的一一私人一一收藏團體等……
該書由一一新華出版社一一投資一一出版一一全國一一發行……
書中一一記述了一一仇焱之一一一生的一一探寶一一鑑藏一一秘笈一一及一一浪漫的一一情感一一經歷……
作者一一以一一繪畫般的一一語言一一迷宮探索式的一一寫作一一手法一一講述了一一上世紀一一20年代至80年代一一眾多一一與一一仇焱之一一關係一一密切的一一世界一一頂級一一收藏家一一譬如<美國女富豪芭芭拉.哈頓、瑞典國王阿道爾夫.古斯塔烏、英國大威德基金會主人大衛.珀西瓦爾爵士……>等等一一人物一一波詭雲譎的一一人生經歷一一和一一收藏故事……
《仇焱之》一一一書一一人物一一描寫一一達63O餘人(《紅樓夢》423人、《戰爭與和平》546人)一一創一一世界一一文學一一單部一一小說一一人物一一描寫一一數量一一之最……
該書一一是一一目前一一世界一一文壇一一唯一一一一部一一由一一女性一一作家一一創作一一完成的一一紀傳體題材一一(非自費出版)一一公開發行的一一百萬字長篇小說……
-
14 # 知陽的時光鋪子
我推薦兩本書給你,一本是《慾望少一點,幸福多一點》,另一本是《女人的資本》。兩本書我都看了,感受就是所有書都適合大家看,不一定要分男女。
-
15 # 大任安邦教育任老師
《飄》,我認為這本書最成功的是兩個女主的塑造,有血有肉的兩個新舊貴族。先說思嘉麗,她是第一女主,脫胎於舊世界的新貴族,她是從農場主之女走向資產階級新貴的成功轉型者。她表現出了新資產階級自我奮鬥,不屈的努力,自私,高傲和愛出風頭,愛慕虛榮的特性,但那種不屈不撓的奮鬥精神是值得學習的。第二就是眉蘭,她把華人對貴族精神的理解完全釋放了,富貴不淫,貪賤不易,威武不屈。看來這個是世界相通的,女孩讀懂了《飄》就會培養出大格局。
-
16 # 穎兒Jessica
剛剛讀完一本書,名字是《公主走進黑森林:用榮格的觀點探索童話世界》,這本書是從心理學的角度來分析我們耳熟能詳的童話故事,我個人認為對於女生來說非常有必要讀一下,它講的是女性成長的故事。
文章的第一部分講的是榮格學派的心理學觀點
第二部分是選取了幾個童話故事,首先把童話故事給讀者回味一下,然後再深入分析每一個出場的人和物所代表和隱含的深意,如:
第二章 真假公主:牧鵝姑娘母親無微不至地照顧女兒,能幫女兒想的都想到了,能幫女兒做的都做了,這樣的媽媽無疑減緩了女兒的成長。第三章 逃出高塔:萵苣姑娘現代人的物質性成癮就像童話故事裡的妻子渴望萵苣一樣,越不應該,就越渴望、越沉迷,只好偷一點過來、再偷一點過來。第四章 開啟禁忌的房間:費切爾鳥女性之所以憂鬱,常常是來自於內在的自我攻擊,特別是阿尼姆斯對自己的攻擊,以一種否定自己能力的形式出現,貶抑自我的成就。第五章 荊棘開出玫瑰花:睡美人常聽人說起嚴苛的婆婆與委屈的媳婦,這些婆婆明明也曾經是人家的媳婦,為什麼當了婆婆之後卻不能將心比心?第六章 走進黑森林:美麗的瓦希麗薩英雄之旅是個人為尋找真實自我、完成自我的過程,而邁出英雄之旅的第一步,則是承認我們每一個人都是孤兒,無父無母。第七章 熊王子來敲門:白雪與紅玫瑰一位走出外表的甜美、開始往內在探索,找回真實力量的女性,周圍的人一定不舒服,因為小矮人跑出來了,開始計較,開始要求,開始抱怨,開始否定。第八章 爬出玻璃山:老頭倫克朗不小心滑一跤,整個世界都翻轉了,原本往上走的,變成摔進黑洞裡,瞬間風雲變色,感到孤獨無助、無處可去,這就是我們遇到意外疾病、重大損失、突發傷害或者中年危機的感受。
最後,不管是公主還是普通女生,都要在人生道路上慢慢成長。我們小的時候可能是父母的小公主,家人會把你照顧的無微不至,但是長大後會發現,脫離父母和家人的保護之後,我們最需要的自我的成長。我們不能僅僅依靠王子來救贖,而是要完成自己的成長蛻變,成為自己的女王而不是王子(國王)的王后。願看到這篇文章的女生不要成為某人的公主,而是成為自己的富婆~
回覆列表
平凡的世界吧,一開始讀是因為看了(活著),想找一下類似的書,看見了平凡的世界,裡面人物多,最喜歡的就是金波和藏族姑娘的故事,很純粹的愛,很純粹的遺憾,但是我認為遺憾才讓人覺得故事更加完美,這個遺憾陪伴了金波,但也讓金波更加的美好,就像青春一樣,總會有許多不完美卻又令人懷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