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4
回覆列表
  • 1 # 別介意蜜蜂

    立枯病 水稻苗期立枯病分為病理性立枯病和生理性立枯病兩種型別。

    1.病理性立枯病 是由多種混生真菌病原菌引起。主要有禾穀鐮刀菌、腐黴菌、根黴菌、木黴菌以及絲黑菌等危害引起。病菌侵染以灌溉水及土壤傳播為主。

        由鐮刀菌浸染引起的秧苗枯萎,凡是用旱地土壤作苗床土,發病的可能性較大。其症狀是秧苗生長不良,葉鞘出現褐色病變,並逐漸腐爛,根部呈現褐色,葉片捲縮,發黃凋萎,最後褐枯死亡。從感染病菌的床土斷面看,能明顯地見到部分白色或淡紅色的黴斑。

        由腐黴菌引起的立枯病,先是葉鞘出現褐色,秧苗生長衰退。它與由鐮刀菌引起的病症區別,主要是地上部分呈現的褐色要淡一些,床土表面不出現白色或淡紅色的黴斑,根與地上部分呈現出被水浸漬狀,併發生腐爛壞死現象。

        由根黴菌引起的立枯病,開始時在種子周圍長出白色棉絮似的黴斑,發展迅速,2~3天秧盤內全佈滿黴斑。造成種子發芽不良和幼苗生長瘦弱,葉鞘和葉呈現淡褐色,基部膨大,根部吸收功能發生障礙,根尖端肥大,根短變為褐色。

        由木黴菌引起的立枯病,其症狀從出芽初期就開始發生,床土表面和稻種周圍長出很厚的白色菌絲,以後便形成青綠色的孢子塊,但它與根黴菌引起的立枯病不同的是:只是區域性而不是全秧盤發生。秧苗遭到侵染後,根的伸長受阻,根的數量少,也往往變成褐色。本病在發芽時容易蔓延,到幼苗綠化初期病情還不嚴重,以後就不會造成實際危害了。

        由絲核菌引起的立枯病,一般在撒秧前7天左右開始,在育秧盤中央突然出現秧苗成團發黃,下部葉片和葉鞘逐漸變成灰綠色,呈橢圓形至紡錘形水浸狀,與紋枯病和稻瘟病相似。在顯微鏡下觀察,具有蛛網狀糾結的菌絲,並能形成白色或褐色的菌核。這種病在秧苗過度繁茂,氣溫高多溼而通風不良的環境條件下極易發生,這種病菌喜歡在旱地土壤棲息孳生,各地在房前屋後,或菜園地上育秧,更易發生。

        2.生理性立枯病 主要發生在煉苗開始,秧苗突然出現一塊飯碗大小的卷葉青枯,因此,有人稱為青枯病。生理性立枯病發生很普遍,對生產造成的損失較嚴重。特別是在育秧期間氣溫不正常的年份裡,常造成大量缺秧,威脅水稻生產。

        生理性立枯病與病理性立枯病,在生產上往往是同時發生,兩者的主要區別是:生理性立枯病秧苗死亡後,莖基部不腐爛,用手工拔苗可連根拔起;病理性立枯病,在莖的基部多產生水浸狀褐色斑點,並逐漸擴大腐爛,在病苗基部和周圍床土上長出黴層,拔苗時易從莖基部斷裂。

    生理性立枯病發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首要的是低溫,10℃以下的溫度發病嚴重,低溫持續的時間越長髮病越嚴重。當氣溫升高到20℃時,一般就不會再發生生理性立枯病了。其次是葉齡,在同樣低溫條件下,隨著秧齡增大,遇低溫發病的可能性加大。

        3.藥劑防治立枯病 一般是用敵克松1000~1500倍液進行土壤消毒,或者每平方米苗床用70%敵克松可溶性粉劑3克,兌水3公斤噴灑。

        敵克松忌Sunny直接照射,應選無風晴天下午4時以後噴藥為好。敵克松在冷水中溶解較慢,可先用少量溫水溶成糊狀,再加水稀釋到所需濃度。施藥後2~3天內苗床不要灌水,以免降低藥效。如床土潮溼,兌水的倍數要適當減少,但苗期噴施500倍以下,也易產生藥害。

  • 2 # 家有龍鳳胎1990

    秧苗黃枯死用什麼藥?

    爛秧病、立枯病、稻瘟病、疫黴病、惡苗病、小球菌核病和低溫冷害是水稻生產的的六大障礙和防治難症。 1水稻爛秧病 是水稻種子、幼苗在稻田期死亡的總稱,全國各稻區均有發生,分為生理性爛秧和侵染性爛秧兩種,侵染性爛秧是指由綿腐菌、腐敗菌和鐮刀菌引起的。 2水稻立枯病 水稻立枯病是水稻常發性病害,對水稻秧苗素質影響極大。水稻立枯病分生理性立枯病和病理性立枯病兩種。生理性立枯病主要發病原因為秧苗對土壤酸鹼度、水肥氣熱條件不適,而出現發病症狀,表現為植株矮化、變黃、新根少或無新根,發生輕時,苗床秧苗變黃,發病中心成鍋底狀黃化,重時秧苗成片枯死;病理性立枯病是由於土壤中病原真菌侵染引發的一類病害,表現為秧苗植株基部腐爛、矮化、黃化,用手拔植株時根部易斷,兩種立枯病對水稻秧苗危害都很嚴重,如發現晚,防治方法不當,防治不及時,都易引起整體秧苗死亡。 3稻瘟病的防治 又名稻熱病,俗稱火燒瘟、弔頭瘟。稻瘟病是對水稻生產威脅最大的流行性病害,也是全國各稻區常見的重要病害。在發生條件適宜時,短時間內可迅速大面積爆發。特別是遇上高溫潮溼的天氣條件,一旦發生穗莖瘟和枝梗病,將會給稻農造成極其慘重的損失,發病一株,絕產一株;發病一畝,絕產一畝;發病一片,絕產一片。該病是稻梨孢菌侵染引起。在自然條件下,稻瘟病只侵染水稻。稻瘟病危害水稻各部分,在水稻的整個生長期都有發生。 4水稻疫黴病 70年代以來在南方稻區陸續發生。秧苗受害可造成15%~20%的死苗,未死秧苗也造成部分葉片枯死,影響生長。由秧苗疫黴菌引起。主要危害早、中稻秧苗。 5水稻惡苗病 又叫徒長病、馬鹿苗病、槍桿、公稻子,此病分佈廣泛,是水稻生產上的主要病害之一。全國各主要稻區都有發生,危害較重。水稻從秧苗期到抽穗期都有發生。發病秧苗枯萎死亡。 6稻小球菌核病 水稻產區發生有幾種菌核病,其中危害較重的是小球菌核病。是由歧曲長蠕孢菌侵染所引起。受害田塊一般減產10%~25%。有的年份造成大面積稻株倒伏。 以上六大水稻病害和低溫冷害導致維生素和礦物質缺乏引起的生理性病害,防治的最佳方法是應用“天達2116”壯苗靈+天達惡黴靈。或50%天達腐黴利+“天達2116”壯苗靈。

    感謝官方推送!

  • 3 # 湖南啊木木

    楊苗枯死了,有可能是一下幾種問題

    爛秧病、立枯病、稻瘟病、疫黴病、惡苗病、小球菌核病和低溫冷害是水稻生產的的六大障礙和防治難症。

    1水稻爛秧病 是水稻種子、幼苗在稻田期死亡的總稱,全國各稻區均有發生,分為生理性爛秧和侵染性爛秧兩種,侵染性爛秧是指由綿腐菌、腐敗菌和鐮刀菌引起的。

    2水稻立枯病 水稻立枯病是水稻常發性病害,對水稻秧苗素質影響極大。水稻立枯病分生理性立枯病和病理性立枯病兩種。生理性立枯病主要發病原因為秧苗對土壤酸鹼度、水肥氣熱條件不適,而出現發病症狀,表現為植株矮化、變黃、新根少或無新根,發生輕時,苗床秧苗變黃,發病中心成鍋底狀黃化,重時秧苗成片枯死;病理性立枯病是由於土壤中病原真菌侵染引發的一類病害,表現為秧苗植株基部腐爛、矮化、黃化,用手拔植株時根部易斷,兩種立枯病對水稻秧苗危害都很嚴重,如發現晚,防治方法不當,防治不及時,都易引起整體秧苗死亡。

    3稻瘟病的防治 又名稻熱病,俗稱火燒瘟、弔頭瘟。稻瘟病是對水稻生產威脅最大的流行性病害,也是全國各稻區常見的重要病害。發生條件適宜時,短時間內可迅速大面積爆發。特別是遇上高溫潮溼的天氣條件,一旦發生穗莖瘟和枝梗病,將會給稻農造成極其慘重的損失,發病一株,絕產一株;發病一畝,絕產一畝;發病一片,絕產一片。該病是稻梨孢菌侵染引起。在自然條件下,稻瘟病只侵染水稻。稻瘟病危害水稻各部分,在水稻的整個生長期都有發生。

    4水稻疫黴病 70年代以來在南方稻區陸續發生。秧苗受害可造成15%~20%的死苗,未死秧苗也造成部分葉片枯死,影響生長。由秧苗疫黴菌引起。主要危害早、中稻秧苗。

    5水稻惡苗病 又叫徒長病、馬鹿苗病、槍桿、公稻子,此病分佈廣泛,是水稻生產上的主要病害之一。全國各主要稻區都有發生,危害較重。水稻從秧苗期到抽穗期都有發生。發病秧苗枯萎死亡。

    6稻小球菌核病 水稻產區發生有幾種菌核病,其中危害較重的是小球菌核病。是由歧曲長蠕孢菌侵染所引起。受害田塊一般減產10%~25%。有的年份造成大面積稻株倒伏。 以上六大水稻病害和低溫冷害導致維生素和礦物質缺乏引起的生理性病害,防治的最佳方法是應用“天達2116”壯苗靈+天達惡黴靈。或50%天達腐黴利+“天達2116”壯苗靈。

  • 4 # 鄉村淼媽

    lyz123chn

    LV.10

    關注

    爛秧病、立枯病、稻瘟病、疫黴病、惡苗病、小球菌核病和低溫冷害是水稻生產的的六大障礙和防治難症。 1水稻爛秧病 是水稻種子、幼苗在稻田期死亡的總稱,全國各稻區均有發生,分為生理性爛秧和侵染性爛秧兩種,侵染性爛秧是指由綿腐菌、腐敗菌和鐮刀菌引起的。 2水稻立枯病 水稻立枯病是水稻常發性病害,對水稻秧苗素質影響極大。水稻立枯病分生理性立枯病和病理性立枯病兩種。生理性立枯病主要發病原因為秧苗對土壤酸鹼度、水肥氣熱條件不適,而出現發病症狀,表現為植株矮化、變黃、新根少或無新根,發生輕時,苗床秧苗變黃,發病中心成鍋底狀黃化,重時秧苗成片枯死;病理性立枯病是由於土壤中病原真菌侵染引發的一類病害,表現為秧苗植株基部腐爛、矮化、黃化,用手拔植株時根部易斷,兩種立枯病對水稻秧苗危害都很嚴重,如發現晚,防治方法不當,防治不及時,都易引起整體秧苗死亡。 3稻瘟病的防治 又名稻熱病,俗稱火燒瘟、弔頭瘟。稻瘟病是對水稻生產威脅最大的流行性病害,也是全國各稻區常見的重要病害。在發生條件適宜時,短時間內可迅速大面積爆發。特別是遇上高溫潮溼的天氣條件,一旦發生穗莖瘟和枝梗病,將會給稻農造成極其慘重的損失,發病一株,絕產一株;發病一畝,絕產一畝;發病一片,絕產一片。該病是稻梨孢菌侵染引起。在自然條件下,稻瘟病只侵染水稻。稻瘟病危害水稻各部分,在水稻的整個生長期都有發生。 4水稻疫黴病 70年代以來在南方稻區陸續發生。秧苗受害可造成15%~20%的死苗,未死秧苗也造成部分葉片枯死,影響生長。由秧苗疫黴菌引起。主要危害早、中稻秧苗。 5水稻惡苗病 又叫徒長病、馬鹿苗病、槍1杆、公稻子,此病分佈廣泛,是水稻生產上的主要病害之一。全國各主要稻區都有發生,危害較重。水稻從秧苗期到抽穗期都有發生。發病秧苗枯萎死亡。 6稻小球菌核病 水稻產區發生有幾種菌核病,其中危害較重的是小球菌核病。是由歧曲長蠕孢菌侵染所引起。受害田塊一般減產10%~25%。有的年份造成大面積稻株倒伏。 以上六大水稻病害和低溫冷害導致維生素和礦物質缺乏引起的生理性病害,防治的最佳方法是應用“天達2116”壯苗靈+天達惡黴靈。或50%天達腐黴利+“天達2116”壯苗靈。

    0

  • 5 # 農人秉天

    這是死根、已經犯病了,你可以拔一下看看根系、是不是已經死了、用稻溫靈可以挽救、看你到什麼程度了!建議用濃度高一點的!米鮮胺+惡黴靈+稻溫靈 或者甲霜靈+惡黴靈

  • 6 # 新農人的美好

    爛秧病、立枯病、稻瘟病、疫黴病、惡苗病、小球菌核病和低溫冷害是水稻生產的的六大障礙和防治難症。 1水稻爛秧病 是水稻種子、幼苗在稻田期死亡的總稱,全國各稻區均有發生,分為生理性爛秧和侵染性爛秧兩種,侵染性爛秧是指由綿腐菌、腐敗菌和鐮刀菌引起的。 2水稻立枯病 水稻立枯病是水稻常發性病害,對水稻秧苗素質影響極大。水稻立枯病分生理性立枯病和病理性立枯病兩種。生理性立枯病主要發病原因為秧苗對土壤酸鹼度、水肥氣熱條件不適,而出現發病症狀,表現為植株矮化、變黃、新根少或無新根,發生輕時,苗床秧苗變黃,發病中心成鍋底狀黃化,重時秧苗成片枯死;病理性立枯病是由於土壤中病原真菌侵染引發的一類病害,表現為秧苗植株基部腐爛、矮化、黃化,用手拔植株時根部易斷,兩種立枯病對水稻秧苗危害都很嚴重,如發現晚,防治方法不當,防治不及時,都易引起整體秧苗死亡。 3稻瘟病的防治 又名稻熱病,俗稱火燒瘟、弔頭瘟。稻瘟病是對水稻生產威脅最大的流行性病害,也是全國各稻區常見的重要病害。在發生條件適宜時,短時間內可迅速大面積爆發。特別是遇上高溫潮溼的天氣條件,一旦發生穗莖瘟和枝梗病,將會給稻農造成極其慘重的損失,發病一株,絕產一株;發病一畝,絕產一畝;發病一片,絕產一片。該病是稻梨孢菌侵染引起。在自然條件下,稻瘟病只侵染水稻。稻瘟病危害水稻各部分,在水稻的整個生長期都有發生。 4水稻疫黴病 70年代以來在南方稻區陸續發生。秧苗受害可造成15%~20%的死苗,未死秧苗也造成部分葉片枯死,影響生長。由秧苗疫黴菌引起。主要危害早、中稻秧苗。 5水稻惡苗病 又叫徒長病、馬鹿苗病、槍桿、公稻子,此病分佈廣泛,是水稻生產上的主要病害之一。全國各主要稻區都有發生,危害較重。水稻從秧苗期到抽穗期都有發生。發病秧苗枯萎死亡。 6稻小球菌核病 水稻產區發生有幾種菌核病,其中危害較重的是小球菌核病。是由歧曲長蠕孢菌侵染所引起。受害田塊一般減產10%~25%。有的年份造成大面積稻株倒伏。 以上六大水稻病害和低溫冷害導致維生素和礦物質缺乏引起的生理性病害,防治的最佳方法是應用“天達2116”壯苗靈+天達惡黴靈。或50%天達腐黴利+“天達2116”壯苗靈。

  • 7 # 金生哥

    可能是水稻赤枯病,拔起病株,可以看見根部老化、發黃、呈赤褐色,嚴重的變黑腐爛。赤枯病發病內因主要是稻株缺鉀,對缺鉀田塊應噴施鉀肥,也可噴施磷酸二氫鉀液、百施利等生長調節劑,促進秧苗快速轉化。

  • 8 # 廣西老男人

    1、病害引起的黃苗。水稻育秧苗期常見的病蟲害有立枯病、惡苗病,立枯病的黃苗,一般從葉尖擴散到葉基部,由老葉發展到嫩葉,葉片逐漸變成黃褐色,病情蔓延至秧苗大片枯死;惡苗病的黃苗多數會在2-5葉期表現為比正常苗高1/3以上,苗色淡黃。

    主要應對措施:預防立枯病,育苗前選好苗床,配置好床土,床土要調酸,有利於抑制立枯病的病原菌;藥劑防治:立枯病常在秧苗1葉1心至2葉1心期發生,可選用惡黴靈、甲霜靈等藥劑,隔一個星期左右噴施一次。預防惡苗病主要是採取氰烯菌酯等藥劑浸種。

    2、缺肥或施肥過量引起的黃苗。水稻苗床未進行培肥或肥料施用不足,導致秧苗出現缺氮、缺鉀,老葉葉尖發黃,部分心葉泛黃,有的全株黃綠色,從遠處看秧苗呈綠中帶黃,是缺氮引起;頂葉叢生狀,新葉暗綠,下部老葉葉尖發黃,葉片有赤褐色斑點,是缺鉀型赤枯病。施用有機肥未腐熟及追肥時用量過大也會引起秧苗發黃,主要表現為秧苗上部葉鞘區域性或全部灼傷,呈黃色或白色,全田呈點狀或連片發生。

    主要應對措施:根據缺素症狀對症下藥,及時防治,結合澆水追肥要適量;施用腐熟的有機肥且要土肥要拌均勻。一旦發生肥害,應及時澆透水或跑馬水,降低鹽濃度、減少有害物質。

    3、藥害引起的黃苗。主要是在防治病蟲害時用藥量過大、重噴不均勻或床土過於乾燥。藥害一般會造成秧苗葉片發黃,黃葉出現斑點、失綠、焦灼或枯萎黃化等症狀。另外誤噴除草劑或噴施時漂移會導致秧苗發黃,最後枯死。

    主要應對措施:合理使用用藥,按照農藥包裝說明的方法和用量使用;發生藥害後應及時噴施碧護、蕓薹素內酯、復硝酚鈉等生長調節劑,亦可加入磷酸二氫鉀、含氨基酸葉面肥,提高秧苗的抗病抗逆能力。

    4、管理不當引起的黃苗。苗床溼度過高、水分過多、土壤板結等都可造成秧苗發黃,主要是根系發育受阻,營養吸收不足造成。膜內溫度過高引起高溫燒苗,或揭膜不當,溫度驟降引起秧苗活動失調,抗逆性降低,秧苗易感染病害。

    主要應對措施:床土溼度要適宜,選排水方便、有機質含量高的的地塊做苗床,雨後應及時排水降漬,乾旱是應堅持灌透水、少次數。溫度過高時應採取膜上覆蓋草簾遮陽,苗期注意適時通風煉苗,溫度保持在20-25℃。

  • 9 # 田俊超白

    水稻秧苗黃枯,是年年都有發生的現象。我家在沒用二層地膜以前,黃枯現象每年都發生。只要水稻出苗後,一撤掉上膜,不出15天,必有幾塊是黃枯的苗。

    黃枯的苗,出現的地方,都在大棚的側面,離棚邊2米遠。這個位置的黃枯苗,是一個圓圈,一個圓圈的。黃枯的地方,都是沒有土,或是土很少,並且苗的根部都裸露了出來。

    秧苗出現黃枯有以下3種原因:

    1 水滴

    大棚膜滴水,是水稻育苗的大忌。黃枯有很大原因,來自於水滴。因為大棚膜滴水,總是在同一個地方,每天不停的滴。

    水滴石穿大家聽過,石頭都受不了水不停的滴,何況是帶土的秧苗。水滴經過太陽的照射,溫度比較高,滴在秧苗根部,秧苗受不了而得黃枯。

    2 秧盤裡底土少

    秧盤的底土少,也容易讓秧苗得黃枯病。底土少,上土薄,秧盤裡的營養太少。秧苗在生長過程中,吸收不到足夠的營養土,就會變黃。

    這時,遇上氣溫與環境的變化。秧苗會出現黃枯,秧盤裡的營養土,在多數時候,只夠秧苗吸收20天。超過這個時間,秧苗需要另給營養,不給營養秧苗的質量開始下降。

    3 反鹼

    秧苗反鹼變黃,有兩種方式一種來自於水,一種來自於土壤反鹼。這兩種都能讓秧苗黃枯,而且每盤秧盤裡,都會有一個小圓點是黃枯的。

    水裡含鹼,是經過每一次澆水進入秧苗裡。地裡反鹼,是秧盤下面的土壤,與苗床調的酸,中和以後,再次反鹼。

    解決辦法:

    大棚膜滴得水,可以新增地膜改變滴水現象。也可以透過噴施豆漿,改變滴水。還可以在每天早晨5點,透過拍打大棚來解決。第一年新用的大棚塑膠,棚內不滴水。

    秧盤前期底土少,可以在後期透過揚營養土,來調節秧盤土的厚度。秧盤裡土多了起來,黃枯自然變少。

    土裡反鹼,可以透過調酸來改變黃枯。只要測可以挽救得ph值,就可以透過澆酸水或是揚酸土來調節。

    還有一種簡單的辦法,是長時間使用無紡布,這樣就可以把以上問題都解決。只是要時刻注意苗床的酸鹼度。

    一旦發現秧苗得了黃枯,大家不要急,黃枯可以挽救,發展的也慢。只要打上高含量的甲霜靈,惡黴靈,或是它們的複合藥劑,都可以治過來。

  • 10 # 寒地水稻種植技術

    現在是東北水稻種植區大棚育秧的階段,再過幾天即將進入水稻移栽期。但是,每年在水稻育秧的過程中都會有一些稻農因為管理措施、氣候以及土壤PH值等因素造成土壤秧苗枯黃、感染病害等引起的秧苗死亡。那麼,如何進行緩解呢?

    1、苗床育秧底土PH值過高。正常情況下,水稻大棚育秧使用的底土是使用壯秧劑和過篩細土混拌之後形成的營養土。壯秧劑中包含養分、殺菌劑、調酸劑、殺蟲劑等成分,而其中調酸劑的主要作用就是保證營養土PH值能在一段時間內呈現4.5-5.5的PH區間,對秧苗根系的生長以及立枯病的防治有一定的直接作用。但是在一些土壤呈現鹽鹼化的地區,在營養土調酸方便更需要仔細。而且在土壤呈鹽鹼化的區域內培育水稻秧苗的過程中,營養土以及苗床的調酸至少需要2-3次。一旦營養土的PH因為酸性物質的流失呈現鹼性,就會影響到秧苗的生長。PH過高,就有可能造成秧苗的黃化、枯死。所以在鹽鹼地區域培育水稻秧苗一定要重視調酸的工作。

    2、病害的侵染。苗床育秧期間,對秧苗的安全性威脅最大的就是立枯病。地上部分從莖基部開始黃化,地上部分呈現萎縮、黃化的狀態,莖基部由於病菌的侵染而變得容易受損傷,有可能出現手薅就斷的情況;而地下部則呈現根系發黃、病害嚴重時還會出現根系腐爛的情況。對秧苗的長勢、根系情況有著直接的影響,甚至是造成秧苗成片死亡的情況。所以,育秧過程中立枯病的防治也是一個重點。需要從水分、營養土PH值、通風量以及營養土的養分等幾方面來綜合的防治。

    3、大棚溫度過高,高溫失水、烤苗造成的秧苗黃化、死亡。東北地區的水稻育秧,在齊苗之後就需要進行通風的溫度和溼度管理措施。目的就是利用通風增強大棚內的空氣流動,降低棚內的溫度、散發棚內的溼氣以及降低營養土的溼度,以此來控制水稻徒長和立枯病的防治。但是,一些地區的稻農朋友由於育秧大棚的配套設施不是很完善,難以有效的進行大棚通風。在晴天的環境下,育秧大棚內的溫度急劇攀升,造成棚內溫度過高,有可能會出現秧苗的葉片失水而造成的黃化、甚至是棚內極度的高溫引起烤苗而造成秧苗的死亡。

    所以,水稻育秧期間出現的秧苗黃化、死亡情況,需要根據實際的情況來分析其原因,並找出相應的對策來緩解。

    以上是我對這個問題的一些看法, 如有不當之處請海涵。

  • 11 # 毛哥心心念

    發病初期及時噴藥防治。藥劑可以選用瑞苗清或45%甲霜福每分秧田30~40克兌水10公斤噴施,病重時酌增用量,發病中心重點用藥。秧田乾旱,先灌足水後再用藥,可以提高防效。藥劑加入保禾豐、昂立幫、海藻酸葉面肥或生根劑噴施,可以促使秧苗變綠健壯。

  • 12 # JN小白

    爛秧病、立枯病、稻瘟病、疫黴病、惡苗病、小球菌核病和低溫冷害是水稻生產的的六大障礙和防治難症。 1水稻爛秧病 是水稻種子、幼苗在稻田期死亡的總稱,全國各稻區均有發生,分為生理性爛秧和侵染性爛秧兩種,侵染性爛秧是指由綿腐菌、腐敗菌和鐮刀菌引起的。 2水稻立枯病 水稻立枯病是水稻常發性病害,對水稻秧苗素質影響極大。水稻立枯病分生理性立枯病和病理性立枯病兩種。生理性立枯病主要發病原因為秧苗對土壤酸鹼度、水肥氣熱條件不適,而出現發病症狀,表現為植株矮化、變黃、新根少或無新根,發生輕時,苗床秧苗變黃,發病中心成鍋底狀黃化,重時秧苗成片枯死;病理性立枯病是由於土壤中病原真菌侵染引發的一類病害,表現為秧苗植株基部腐爛、矮化、黃化,用手拔植株時根部易斷,兩種立枯病對水稻秧苗危害都很嚴重,如發現晚,防治方法不當,防治不及時,都易引起整體秧苗死亡。 3稻瘟病的防治 又名稻熱病,俗稱火燒瘟、弔頭瘟。稻瘟病是對水稻生產威脅最大的流行性病害,也是全國各稻區常見的重要病害。在發生條件適宜時,短時間內可迅速大面積爆發。特別是遇上高溫潮溼的天氣條件,一旦發生穗莖瘟和枝梗病,將會給稻農造成極其慘重的損失,發病一株,絕產一株;發病一畝,絕產一畝;發病一片,絕產一片。該病是稻梨孢菌侵染引起。在自然條件下,稻瘟病只侵染水稻。稻瘟病危害水稻各部分,在水稻的整個生長期都有發生。 4水稻疫黴病 70年代以來在南方稻區陸續發生。秧苗受害可造成15%~20%的死苗,未死秧苗也造成部分葉片枯死,影響生長。由秧苗疫黴菌引起。主要危害早、中稻秧苗。 5水稻惡苗病 又叫徒長病、馬鹿苗病、槍桿、公稻子,此病分佈廣泛,是水稻生產上的主要病害之一。全國各主要稻區都有發生,危害較重。水稻從秧苗期到抽穗期都有發生。發病秧苗枯萎死亡。 6稻小球菌核病 水稻產區發生有幾種菌核病,其中危害較重的是小球菌核病。是由歧曲長蠕孢菌侵染所引起。受害田塊一般減產10%~25%。有的年份造成大面積稻株倒伏。 以上六大水稻病害和低溫冷害導致維生素和礦物質缺乏引起的生理性病害,防治的最佳方法是應用“天達2116”壯苗靈+天達惡黴靈。或50%天達腐黴利+“天達2116”壯苗靈。

  • 13 # 使用者山茶花

    這是死根,水稻已經犯病了,你可以拔出秧苗看下,根還沒有死完的話,用稻瘟靈就可以挽救,但能就好多,那要看你病的嚴重程度了,建議濃度高點!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有顏色的糯米飯能放糖攪拌嗎?怎麼做好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