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鄂b青年
-
2 # 平凡的江右旅者
業績任務分配要遵循smart原則,不同的公司有不同的方案。這裡不詳細說明smart是什麼,需要了解的可以去網路端搜尋。在這裡業績基準的問題,我個人覺得有這麼幾個情況。
第一有歷年同期目標的,以前一年的同期為基準,根據今年具體情況進行季節指數或者成長的修正,比如今年的情況下,很多企業受疫情影響會修正季節指數和成長率。
第二種沒有歷年同期的,但是有類似產品資料或者競品資料的,可以以此為依據,結合市佔、成長率、季節指數等一些權數去制定。
第三種是市場上沒有過的創新產品,這種產品一般會按照目標消費者數量,企業的戰略目標,去制定對應的業績。總之,科學的業績基準的制定都是用對應的依據去做支撐的,而並不是簡簡單單的胡騙亂造。
你好!業績基準是指與職位的工作職責相對應的對職責完成的質量與效果進行評價的客觀標準。基金的業績比較有兩種方式,一是全域比較,將全部基金或同組基金放在一起進行排名。二是基金與事先確定的基準進行比較。這個事先確定的基準就是基金的業績比較基準。
從2002年開始,監管層就要求開放式基金在發行時公佈其業績比較基準,不同風險收益的基金跟蹤不同的比較基準,這有利於基金風格的穩定和投資者對基金業績進行合理的評判。隨著業績比較基準與基金淨值的比較成為法定資訊披露內容,將使投資者不再單純用“是否跑贏大盤”這種簡單且不盡合理的方法來判斷基金的優劣,也有利於促進基金管理人遵守基金合同,保持穩定的投資風格。
新的基金資訊披露規則規定,在基金年報、半年報和季度報告中,基金管理人都必須披露淨值增長率與其同期業績比較基準收益率的比較,並要求基金用圖示的方法披露基金合同生效以來的淨值變動情況,與業績比較基準的變動情況進行比較。這樣,投資者就可以直觀地瞭解過去一段時間內基金的業績表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