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阿龍68837

    《牡丹亭》是(明)湯顯祖寫的戲曲“臨川四夢”中的一夢。其它三夢是《紫釵記》、《南柯記》和《邯鄲記》。

    《牡丹亭》敘述的是杜麗娘和柳夢梅的愛情故事,全劇以大團圓收場。有人稱《牡丹亭》可與實甫的《西廂記》爭勝。

    至於用何劇種來演《牡丹亭》,這怎麼說呢,我認為任何劇種都可以,話劇、京劇、越劇、豫劇、黃梅戲等等,誰說這可以,那不可以?記得南京電影製片廠拍攝過崑曲《牡丹亭(節選)》電影版。我還記得,八十年代在一朋友家裡看過五十年代拍攝的電影《遊園.驚夢》,黑白片,至於什麼劇種,時代久了,記不清了,好象是越劇吧,因為那天晚上,還放了《庵堂相會》和《庵堂認母》,記得是紹興戲(越劇)吧。

    我呢,不太喜歡戲曲片,所以,就不去關心它了。

  • 2 # 南果果

    牡丹亭敘述

    《牡丹亭》是明代劇作家湯顯祖的代表作,描寫了杜麗娘與柳夢梅的愛情故事,體現了青年男女對自由愛情生活的追求。此劇一經問世,便有許多傳奇效果。據記載當時有少女讀其劇作後深為感動,以至於“忿惋而死”;以及杭州有女伶演到“尋夢”一折時感情激動,卒於臺上。

    崑曲牡丹亭來歷

    牡丹亭被稱為中國四大古典戲劇之一。此劇描寫了南安太守杜寶獨生女杜麗娘一日在花園中睡著,與一名年輕書生在夢中相愛,醒後終日尋夢不得,抑鬱而終。她在彌留之際囑咐丫環春香將其自畫像藏在太湖石底。三年後,柳夢梅赴京應試,借宿梅花庵觀中,在太湖石下拾得杜麗娘畫像,發現杜麗娘就是他夢中見到的佳人。杜麗娘魂遊後園,和柳夢梅再度幽會。柳夢梅掘墓開棺,杜麗娘起死回生,兩人結為夫妻。

    崑曲牡丹亭接近神韻

    《牡丹亭》是復興中國傳統戲劇的現代經典之作,為崑曲注入了新鮮的活力,就像是上海版的“公園中的莎士比亞”。幾百名觀眾坐在江南園林,隔著一彎流水,隨著拱橋曲路,對亭臺,倚水榭,頭頂明月,綠柳青竹,在風聲蟬噪中,傾聽穿著精美戲服的杜麗娘與柳夢梅在湖畔纏綿私語。75分鐘的戲演到終場,當杜麗娘和柳夢梅相擁,掌聲雷動。

  • 3 # 無心隨墨

    如果說哪個劇種更接近作品表達的神韻,肯定是就是崑曲。

    因為《牡丹亭》屬於明清傳奇,而明清傳奇大多數都是當時崑曲的劇本。崑曲流傳數百年,雖然有發展變化,但基本上還是中國最雅緻的戲劇樣式,連京劇都一直在吸取崑曲的養料。

    而《牡丹亭》在數百年的演繹中,和崑曲已經結合的天衣無縫,達到了極高的美學境,《牡丹亭》也稱了崑曲最有代表性的作品。而《牡丹亭》的那種雅,那種情,那種美,也只有崑曲能演繹得淋漓盡致。

    當然每個劇種都有自己的特點,但我認為,《牡丹亭》的那種神韻,還是崑曲是最合適的。

  • 4 # 襟亞

    單就《牡丹亭》這個劇目來看,當然是崑曲這個劇種演繹起來更接近原作品的表達神韻了。

    剛好還有幾張兩年前觀看崑曲《牡丹亭》的照片(拍的一般,貴在真實),拿出來和大家分享一下。

    可以說《牡丹亭》是崑曲的代名詞。

    首先,湯顯祖所處的時代正是崑曲如日中天的時候,所以《牡丹亭》和崑曲合轍是在所難免的。

    其次,崑曲的配樂以絲竹為主,嫋嫋繞繞呢呢喃喃,對於表現痴男怨女的情感故事很有裨益。

    再次,《牡丹亭》裡男俊女靚、唱詞華美、唱腔綿軟,自然崑曲演繹起來更具抒情性。

    儘管崑曲沒落後很多劇目都順勢轉化成了京劇,但是《牡丹亭》依舊由崑曲演繹起來更為經典。

    所以說接近《牡丹亭》原作神韻,首推崑曲這一劇種。

  • 5 # 重返現場

    《牡丹亭》講女主人公杜麗娘長得天生麗質而又多情善感。她到了豆蔻年華,正是情竇初開的懷春時節,卻為家中的封建禮教所禁錮,不能得到自由和愛情。

    忽一日,她那當太守的父親杜寶聘請一位老儒陳最良來給她教學授課,這位迂腐的老先生第一次講解《詩經》的“關關雎鳩”,即把杜麗娘心中的情絲觸動了。數日後。杜麗娘到後花園踏春歸來,睏乏後倒頭睡在了床上。不一會見一書生拿著柳枝來請她作詩,接著又將她抱至牡丹亭成就了雲雨之歡。待她一覺醒來,方知是南柯一夢。此後她又為尋夢到牡丹亭,卻未見那書生,心中好不憂悶。

    漸漸地這思戀成了心頭病,最後藥石無治竟然死去了。其父這時升任淮揚安撫使,臨行將女兒葬在後花園梅樹下,並修成“梅花庵觀”一座,囑一老道姑看守。而杜麗娘死後,遊魂來到地府,判官問明她至死情由,查明婚姻簿上,有她和新科狀元柳夢梅結親之事,便准許放她回返人間。

    此時書生柳夢梅赴京應試,途中感風寒,臥病住進梅花庵中。病癒後他在庵裡與杜麗娘的遊魂相遇,二人恩恩愛愛,如漆似膠地過起了夫妻生活。不久,此事為老道姑察覺,柳夢梅與她道破私情,和她秘議請人掘了杜麗娘墳墓,杜麗娘得以重見天日,並且復生如初。

    倆人隨即做了真夫妻,一起來到京都,柳夢梅參加了進士考試。考完後柳夢梅來到淮揚,找到杜府時被杜巡撫盤問審訊,柳夢梅自稱是杜家女婿,杜巡撫怒不可遏,認為這儒生簡直在說夢話,因他女兒三年前就死了,如何現在能復生,且又聽說女兒杜麗娘的墓被這儒生髮掘,因而判了他斬刑。在審訊正吊打之時,朝廷派人伴著柳夢梅的家屬找到杜府上,報知柳夢梅中了狀元了。

    柳夢梅這才得以脫身,但杜巡撫還是不信女兒會復活,並且懷疑這狀元郎也是妖精,於是寫了奏本讓皇上公斷,皇帝傳杜麗娘來到公堂,在“照妖鏡”前驗明,果然是真人身。於是下旨讓這父子夫妻都相認,並著歸第成親。一段生而復死,死而復生的姻緣故事就這樣以大團圓作了結局。

  • 6 # 曉楓微紅

    一、粵劇《牡丹亭》

    粵語是我的母語,因此小時候已經隨著家人耳聞目睹粵劇。而觀看《牡丹亭》演出已經忘記了具體年份,只記得是在我入讀小學之前,我姐姐當年讀小學二年級時,某一天隨家人一起去鎮上的劇場觀看、由當年廣東省粵劇院二團的當家小生吳國華、當家花蛋鄭培英擔綱主演的。

    當年得已去觀看演出,也是有“緣故”的:我姐姐的班主任馮老師,是這個劇中扮演杜麗娘的鄭培英老師的弟媳婦。因為應佛山市文化局的邀請到我們區巡演(當年還是南海縣,還沒改南海區),於是鄭培英老師送了十幾張票給馮老師,由馮老師負責贈票給親朋好友們觀看演出、與眾同樂的意思。其中一個受贈人家庭,就是我們家了。

    當年到劇場觀看演出,因為年紀太小關係,我並不能評價演出的水平,更不懂得鑑賞演員的功力,只懂得欣賞舞美效果……當年的演出水平,據當年的媒體報道,其實是非常的難得、甚至是演出了粵劇有歷史以來,演出《牡丹亭》一劇的最高水平:不光兩位主要演員的戲劇修養、劇本、唱腔設計、舞美效果、伴奏等等,都達到空前的高度,可用“登峰造極”來形容。

    這是我在距離第一次劇場觀看粵劇《牡丹亭》十多年後,再在電視上,偶爾看到有粵劇《牡丹亭》的錄影錄播安排,馬上去翻歷史資料的記錄。隨之再認真的觀看電視錄播,後更加深了印象。

    我第一次劇場觀看這部粵劇時,因為座位的距離問題,並沒有看清楚舞臺上演員的扮相。反而是觀看電視臺播出的錄播演出時,才能夠得已欣賞這些演出細節。當年演出粵劇《牡丹亭》的兩位主演,已經是4-50歲的中年人,論到演員本身的“唱、做、念、打”的基本功,當年可以用“爐火純青”來形容,也是兩位“大咖”得以立足擔綱主演的資本。能力而論,不用質疑的。但扮相就有點一言難盡了……畢竟是中年人的年紀,再怎麼樣的化妝水平,都難以扮出青春少艾、懷春少女之感。這是我第二次觀看這部劇,直到後來再看其它劇種演出時,對這一點,更深以為憾。

    二、崑曲《牡丹亭》

    我是在光碟上觀看崑曲《牡丹亭》的。跟一個來自浙江的設計師同事一起看、她負責找來的光碟。我們當時是為了從戲劇表演藝術上,借鑑、找出當年即將到來的新品上市釋出會,設計開場舞美的靈感。崑曲是她熟悉的語言劇種。

    忘記了當年看這個演出的演員和演出單位……也是因為我們的關注點並不在這吧!當年的印象是行雲流水一樣,演員也是比較年輕,配合崑曲的悠揚婉轉,眼看著杜麗娘的痴心不改,心裡只當真實的親臨其境,感同身受……在杜麗娘病死之前那段“寫真”“留畫”的片段時,真的感動到掉眼淚。

    三、舞蹈《牡丹亭》節選

    這是一個為了在藝術上有所創新、在藝術的表現形式上,有所突破的設計演出。因此除了演出的表現形式的改變,連演員的裝飾扮相,都跟過去傳統舞臺形象完全不一樣……而且簡化了戲劇衝突,和人物結構……如果不是熟悉原著的人,會無法看懂這個舞蹈。

    當然這個舞蹈在舞蹈造詣上是首屈一指的,當年的演出也可以用“轟動一時”形容。因為傳統文化是需要繼承的,但為了讓更多的年輕觀眾接受並學習傳統文化,對傳統劇目進行適當的創新,也是有必要的。

    這就是我看過不同劇種的《牡丹亭》後的觀看總結。總體感覺,還是崑曲的《牡丹亭》更能體現這部劇的核心思想和人物設定。這樣美麗的人物,就應該是這樣唱著千迴百轉的唱腔,活生生的在人世間走一回的。崑曲的《牡丹亭》,讓湯顯祖筆下的人物,有了靈魂:“原來是奼紫嫣紅開遍,似這般都付與斷井頹桓……”

    ~~~~~~~~~~~~~~~

  • 7 # 冷月秋風968

    我認為崑劇的《牡丹亭》更接近作品表達的神韻。

    現從以下幾個方面來作出說明。

    一.《牡丹亭》的劇情梗概,離奇的故事情節,多夢的青春,浪漫的愛情色彩。

    故事的女主人,十六歲的杜麗娘,生得花容月貌,性情溫文爾雅,堅韌執著,但又具有柔腸百結,多愁善感、痴心重情的另一面。

    故事的男主人,書生柳夢梅,青春年少,風流倜儻,飽讀經書,情深意重,具有"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雲"的愛情觀。

    故事情節,透過男女主人翁夢中在花園牡丹亭下幽會。夢醒之後杜麗娘思念成疾,香消玉隕,葬於花園梅樹之下。死前囑託家人修建梅花觀,把自己的畫像藏於觀旁太湖石。

    三年後,柳夢梅赴京應試,途中借宿梅花觀。但他始終沒有忘記夢裡牡丹亭中,與其幽會的杜麗娘,他在住宿地拾得杜麗娘的畫像,發現畫中人曾經是他夢中幽會的佳人。於是,又有了杜麗娘魂遊後園,再度與夢梅幽會。而後,根據杜麗娘夢魂之囑咐,掘墓開棺,杜起死回生。最後柳夢梅考中狀元,二人結秦晉之好,是皆大歡喜的圓滿結局。

    二.崑劇的藝術特色,

    1.抒情性強,動作細膩。而《牡丹亭》的劇情是正是抒發男女雙方互相愛慕的思想感情。在雙方相知相愛的過程中,一些暗示而又羞澀的心理活動正需要細膩動作來表達。尤其是"遊園驚夢"的戲更需要"抒情和細膩的動作"來表現。

    2.唱、舞、介、白等表演手段互相配合,唱詞與舞蹈的身段動作結合巧妙而和諧。湯顯祖的《牡丹亭》就是一部戲劇,原文就有唱、舞、介、白等要求,特別是那優美的臺詞,人物個性、動作的描寫需要崑劇高雅的唱腔和優美崑曲漫舞來演繹,正好符合崑劇的藝術特點和審美情趣。

    3.崑曲唱腔委婉柔和,音清悠長,高雅動聽。這種音腔善於表現《牡丹亭》中那美文式的華麗臺詞,和那羞澀暗示的心理活動,還有那溫文爾雅,知書識禮的言行,特別適合作品中"遊園驚夢"的主場戲。

    結語

    根據崑劇的藝術特點,結合《牡丹亭》的劇情需要,陳述了崑劇《牡丹亭》更接近表達作品神韻的理由。

    [說明]

    1.《牡丹亭》作者,湯顯祖,江西臨川人,中國明代戲曲家,文學家。

    2.崑曲被聯合國科教文組織列為世界首批非物質遺產。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你見過厲害的企業家是什麼樣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