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幼師社群

    建議你透過正面管教的方法來教育孩子。孩子會透過哄、騙的方法來獲取自己想要的東西,有可能是家教太嚴格了!當然,也由此可見,孩子的情商是很高的。又喜又憂吧。

    但是透過正面管教的方法來引導孩子,這種情況可以大大減少,甚至是改正這種行為。

    那什麼是正面管教呢?正面管教的基礎是和善而堅定,和善是尊重孩子,堅定是尊重自己和當下的情形。具體方法我建議你看一下《正面管教這本書》

  • 2 # 芽芽兒童子

    孩子能透過取悅大人,去獲取自己需要的東西。說明孩子的語言功能發展的比較快,情商也發展的良好,有的小孩透過哭鬧、撒潑去獲得家長的同情,得到自己想要的東西,本質上沒有什麼區別,前者孩子情商發展的更高階,後者只是簡單的要求。

    對於語言和情商比較高的孩子,我們不能把孩子當做一般的孩子對待,也不能認為孩子趨向不好。我們要更加重視孩子這方面的優點,正確引導。

    孩子想要什麼東西的時候,我們可以問問孩子,你想要這個東西的原因是什麼?喜歡的理由是什麼?爸爸媽媽認為合理,我們就可以。

    我們不能讓孩子覺得,一味的去滿足別人,就能滿足自己。孩子得到這個東西有部分是爸爸媽媽對孩子的愛,有部分是孩子自己本身的需求。我們是一家人,相互取悅可以很快樂,但沒有利益衝突。我們要給孩子更多的愛和關注,並讓孩子感受到,我們可以取悅別人,但我們的心不缺愛會往良好的方向發展。

  • 3 # 種紅番茄的人

    哄長輩?為了吃一個東西,玩一個東西就要向長輩討好獻媚?卑躬屈膝?

    這樣的孩子,一根棒棒糖就會被拐走。因為內心沒有原則。

    這樣的孩子,最能成功養成兩面人。因為他懂得察言觀色,知道怎樣才能讓大人開心。也就是在父母老師等成人面前一套,背過去又是一套。家長很快就能自以為很懂孩子。

    這樣的孩子,最適合養成討好型人格。當他一次次被拒絕,在透過獻媚能夠取得一定利益時,他知道這是一種生存方法。於是一次次討好行為強化,進而內化成性格。自卑,不配得感永遠伴隨著他。

    提出這個問題的人自身就有問題,比如習慣掌控孩子。看著孩子說著甜蜜的話哄大人開心,心裡滿滿的得意感。

    為什麼不能教孩子不卑不亢的得到自己想要的?孩子應該有“你不給我,我還不稀罕要”的底氣。

  • 4 # 大頭滷蛋動畫片

    作為家長,對於孩子買東西,一定要有個正確的態度:

    1:不能他說要什麼,每次都給他買。或者他稍微哭喊就答應了他,習慣都是養成的。一而再,再而三,小孩就學會了這種手段,一遇到什麼就這樣做,而你還恰恰促進了這種壞毛病的養成。現在的小孩在家長眼裡都是寶貝,都想愛護,但不能溺愛,這是在慣壞孩子。小孩想買什麼東西,家長首先可以評估一下,是否值得買,再問問他為什麼要買這個東西,有什麼用。瞭解了他的想法你也就可以決定是不是要買了。不要因為東西便宜就妥協,因為你還負擔的起,如果他哭著要一個幾千塊的東西,我想你一定不會買的。把握住買的東西到底有沒有用,覺得對小孩好的,能負擔起的,可以考慮,否則直接抱走去別的地方,哭一會就好了,告訴他為什麼不能買,不是每次耍賴都能得逞。

    2.家長可以訓練孩子,有付出才能有所收穫。掙錢不是容易的事情,一分耕耘,一分收穫。平時可以讓小朋友做家務等方式對他進行小小的獎勵,買個存錢罐,一點一點的存起來,他也能體會到這個過程。並且以後也會想辦法。該怎麼付出才能賺錢。他想買東西,看看價格,看看自己存錢罐多少錢,還要多久才能攢夠,用他自己的錢買的東西,相信一定會非常有意義。

    3.家長一定不能攀比跟風,看別人家怎麼樣,給孩子買了什麼,自己就覺得不好看了,怎麼怎麼樣。您的一舉一動,在孩子眼裡都是榜樣,言傳身教,相信可以教育好孩子的!

  • 5 # 兒童心理支持者

    恭喜,你家孩子情商很高,懂得自己想要的東西,透過各種方法獲得。

    能力不單單是自己去做,透過別人達到自己的目的,也算自己的能力。

    請仔細觀察,孩子是透過哄長輩獲得自己想要的,還是透過討好長輩來獲得。哄和討好是有差別,一個是主動,一個較為被動。

    哄,萬一不成功,孩子還會透過別的方法去達到。而討好的孩子,則大多是透過忍讓、失我來討到想要的。

    哄是情商的體現,會根據對方的表情變化,來進行自我的調整,家長只要把握住一些原則、界線事宜,爸、媽相愛,共同愛孩子,好好培養孩子就好了,以身作則,孩子自然優秀成長。

  • 6 # 37度暖爸

    為什麼要教育?您認為這樣不好對嗎?哪兒不好?為什麼不好呢?題主希望自己的孩子是什麼樣?能具體描述嗎?

    第一,說明寶寶情商高

    第二,說明語言表達能力強

    第三,邏輯思維能力在哄的過程中不斷得到加強

    養育孩子,一定是帶有目的性和邏輯性的,題主可以好好想想以上幾個問題。

  • 7 # 元元愛繪本

    5週歲不到,懂得自己想要的東西可以透過哄長輩獲得,前面很多人告訴你,這說明孩子情商高,我想告訴你,大錯特錯!

    孩子在你這裡要不到東西,哄一鬨長輩就能拿到了,這說明你跟孩子的溝通出現了問題,所以他不找你,而去找長輩,同時也說明你跟長輩沒有建立教育統一戰線。

    具體有哪些危害?

    1.規矩形同虛設

    你給孩子立了很多規矩,不能隨便買玩具,不能吃垃圾食品,到了長輩那兒就一個字“買!”,你立的這些規律都形同虛設。

    規矩是用來限制孩子行為的,你告訴他“做一週的家務活,才能買你看中的那個小汽車”,他兩眼一翻,到爺爺奶奶跟前撒嬌,小汽車到手了,家務活不用幹了,根本就不用遵守規矩。

    小的時候,孩子哄得長輩呵呵笑,覺得“這孩子真機靈,小嘴兒真甜”,進入社會,帶有目的地哄叫“投機取巧”。

    2.孩子會出現“兩面派”

    李玫瑾教授曾經說過,爺爺奶奶寵,父母嚴,這種教育模式容易培養出“兩面派”的孩子。

    這不難理解。孩子在你面前特別乖,你對他說“我出去一會兒,你不能看電視”,他答應得特別好,你前腳出門,他後腳就把電視打開了。

    爺爺奶奶還會替孩子打掩護,“快點,快點,你媽媽回來了,趕緊關電視”,被揭穿了就撒潑耍賴,“我們看會兒電視怎麼啦,你打孩子試試,打他先打我!”

    孩子一向會察言觀色,他會逐漸適應這種教育環境,在爸爸媽媽面前一個樣,爺爺奶奶面前一個樣。這是一個很嚴重的問題。

    佛羅伊德、阿德勒等心理學家都強調過,一個人早期的生活經驗對人格的形成有著重要影響。

    6歲以前孩子的性格基本成型,“兩面派”的性格一旦形成,進入社會以後,無法取得別人的信任,很難交到知心的朋友。

    3.你正在培養一個低情商的孩子

    孩子哄得長輩很開心,得到了自己想要的東西,很多人都說:“恭喜你,你的孩子情商很高!”這怕是對情商有什麼誤解!

    什麼時候行事乖張成為情商高的表現了?你可能會說,首先,孩子會哄,說明他語言表達能力強,同時,他知道長輩想聽什麼,能投其所好,說明他邏輯能力也不差,這是好事啊!

    語言能力、邏輯能力強確實是好事,但是,利用這些能力察言觀色得到自己想要的東西,不見得是好事。

    戈爾曼在《培養高情商的孩子》裡說過:“父母與孩子情緒溝通的方式決定了孩子情商的養成。”

    這裡最重要的還是直面問題的核心,父母跟孩子要面對問題,多溝通。

    孩子為什麼會出現這樣的行為?

    心理學家布龍芬·布蘭納關於兒童發展的“生態系統學理論”認為,家庭對兒童行為發展的影響是最直接,也是最強烈的。

    家庭對孩子的影響是長期而持久的。打個比方,孩子想要一個玩具小汽車,不買就哭給你看。他一哭,你就火,尤其路人還用異樣的眼光看你,你那個火就蹭蹭往上漲,回家就給他一頓胖揍,堅決不買。他還是個孩子啊,就是想要那個小汽車,怎麼辦呢?你這兒攻不破,就去求爺爺告奶奶,哄得他們心花怒放,小汽車就有了。

    上有政策,下有對策。孩子的行為方式實質上是從大人那裡得來的反饋。

    怎麼解決?

    鼓勵溝通

    5歲的孩子語言表達能力已經很強了,遇到事情的時候,要多跟他們溝通,尊重他們的意願,不能一切以“我是大人我做主”為原則,否則,在他們有獨立行為能力的時候,你就會遭到激烈的反抗。

    孩子想要一件物品,哭鬧不止,不買不走,遇到這種情況怎麼辦呢?李玫瑾教授提供了教科書一般的溝通範本。

    首先,直接把孩子抱回家,進臥室,關上門。這裡要注意四個不要:不要打、不要罵、不要說教、不要離開。不打不罵是對孩子的尊重,不說教是因為這個時候無論說什麼他都聽不進去,不離開,陪著他把情緒發洩出來,再直面問題,解決問題,教會孩子用正確的方式處理問題。

    等孩子哭累了,乏了,再抱抱他,告訴他“媽媽還是愛你的,但是,玩具今天不能買。”態度要堅決。如果第一次孩子哭10分鐘,你妥協了,下次他能哭20分鐘給你看。

    最後,等他平靜下來,可以開始溝通了。溝通是很重要的一步,一定不要不了了之,否則下次遇到這樣的問題,他一樣不會處理。這個時候,你可以跟他說:

    “媽媽知道你很想要那個玩具”(表示對他的理解)

    “可是家裡小汽車已經有很多了。”(說明不買的原因)

    “哭是解決不了問題的,你如果實在想要,我們可以做個約定。”(提出解決問題的方案)

    “再過幾天就是你的生日了,是一個很重要的日子,媽媽可以答應你,把它作為禮物送給你。”

    這個時候,他會眨巴眨巴眼睛,擦乾眼淚,欣然同意。這教會他哭並不能解決任何問題,良好的溝通是解決問題的正確方式

    學會忍耐

    心理學家做過著名的“延遲滿足”的實驗,李玫瑾教授同樣把它用到了孩子的教育中。

    孩子睡完午覺起來,給他兩塊小餅乾,告訴他:“這裡有兩塊小餅乾,你可以自己決定今天吃還是明天吃,你今天吃一塊,留一塊,明天我可以再給你一塊,你如果決定今天全吃了,那明天就沒有了。”

    5歲的孩子肯定忍不住,一次全吃了。第二天,等他睡覺起來,你問他:“餅乾呢?沒有了?那今天沒有小餅乾了,是你自己決定一次性吃光的,不能怪我。”

    再過三天,“小餅乾”遊戲再來一遍,等他做出不同的選擇,第二天吃到兩塊餅乾的時候,他會體會到等待帶來的快樂。

    孩子的教育是要經過精心設計的,不能任其發展,現在的社會環境對孩子的誘惑很多,影響很大,作為家長,我們得有選擇的把對孩子有利的教育方式帶給他。

    懂得自律

    教育紀錄片《他鄉的童年》裡有一集講的是日本的學前教育,他們很注重培養孩子自律的品格。

    你可能會問“自律跟孩子要玩具這件事情有什麼聯絡呢?”。聯絡大了!自律不僅體現在什麼時間段該做什麼事,還體現在做事情要恰如其分,懂規矩,會剋制。從小培養孩子自律的品格是十分必要的。

    5、6歲的孩子可以先從行為上培養,比如自己穿衣服、刷牙,自己收拾玩具等等。每天重複的行為逐漸會形成習慣。當習慣像吃飯一樣正常的時候,自律也就形成了,這就是利用慣性來培養自律習慣

    與長輩建立教育統一戰線

    所以,與長輩建立教育統一戰線十分有必要。

    跟長輩溝通也要注意方式方法。

    首先,要肯定他們的付出。如,“爸媽,你們年紀這麼大,還幫我們看孩子,也挺辛苦的,有你們真挺好的!”人家說“老小老小”,長輩都是老小孩,他們也喜歡被誇,聽貼心窩子的話。

    其次,長輩對孩子的心意肯定是沒錯的,他們也是一心希望孩子好。所以,要跟他們分析利弊,把教育觀念不一致對孩子有哪些危害一一呈現給他們。講道理的長輩會明白你教育孩子的苦心,會配合你。也有不講道理的長輩,遇到這種情況,還是要權衡一下是否換個人帶孩子,畢竟孩子的教育是頭等大事。

    最後,教長輩正確的處理問題的方法。如,“爸媽,我也是第一次養孩子,我覺得我們還是要科學育兒,有個心理學家叫戈爾曼,他寫了《如何培養孩子的高情商》,裡面說了當孩子試圖用他的情緒來操控你時,你要堅決地對他說不!”

    最後:

    對孩子的教育從來都是一分耕耘,一分收穫,沒有重來一次的機會,我們都要做學習型家長,善於發現問題,跟孩子多多溝通,陪伴他一起成長。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一年級的孩子,學習和遊戲分不清主次,一提到學習就厭煩,怎麼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