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牧業港灣
-
2 # 於小於一家親
根據描述可以初步斷定為普通感冒或者感染大腸桿菌
先說一下羔羊的正常體溫是39.5度到40度,如果達到40.5度就是低燒狀態。
1,單純的發燒,可以用抗生素或者退燒降溫的藥物來治療
柴胡注射液加青黴素按照藥品說明的計量使用,目前來說是比較經濟實惠的治療方法。或者打複方安基比林和安乃近,或者用板藍根都可以治療單純的發燒症狀。
2,考慮大腸桿菌 ,其症狀是體溫40度,面部水腫,精神沉鬱,食慾減退,排出淡黃色粥一樣的惡臭糞便,有的混有血絲,血凝塊和泡沫的淺灰白色水樣便,尾巴和後軀會粘有稀便;病重的羊,臥地不起,抽搐痙攣,虛脫而亡。
1) 感染物件多為斷奶至兩個月內的小羔羊,成年羊幾乎不感染。羊圈衛生條件差,潮溼汙濁。
2)治療方法:氨苄青黴素1克,兩支,糖鹽水300ML,VC10ML,安鈉咖2ML一次靜滴,同時肌注恩諾沙星注射液,每公斤體重0.1ML。一天一次,連續 用三天。一般三天以上會控制病情。
加強飼養管理,保持羊圈通風,乾燥,及時清理糞便。消毒羊圈。
3)分析,大腸桿菌廣泛存在於動物胃腸內,屬於條件導致病毒了,當條件改變(斷奶後應激,通風不良,氣候多變)等,本身的機體抗病毒能力下降,就會變成致病菌引起發病。所以要加強環境整治,搞好環境衛生,經常消毒。
-
3 # 小鄭De鄉村Vlog
你好,不知道你說的是剛出生的還是幾個月的,像這種情況的話,體溫有點略高,正常是39℃左右,如果是剛出生的,不知道有沒有打抗毒素,吃奶怎麼樣,可能是病毒導致的,可以打點黃芪多糖之類的抗病毒的藥,要是幾個月的,吃食怎麼樣,反不反芻,可能是撐著啦,可以灌點健胃散之類的,把它單獨圈起來,一兩天內不要餵食了
-
4 # 三農孺子牛
羔羊體溫達到40℃,眼睛也有腫的現象。根據題主的描述很可能是羔羊得了羔羊鏈球菌病。該病是一種急性、熱性敗血性傳染病。主要以頜下淋巴結和咽喉腫脹和各臟器出血,以及大葉性肺炎、呼吸困難、膽囊腫大為特徵。每年的春季的2~4月份,因天氣變化無常,或冷或熱,加之管理不善,導致羔羊體質下降,抵抗疾病的能力降低,容易引發其病。
[發病症狀]發病的羔羊體溫升高,隨之出現呼吸異常困難,咽喉部或頜下淋巴結腫大。眼睛、嘴唇頰面以及乳房腫賬。有的羔羊會有咳嗽、流鼻漿或鼻血。羔羊得了該病表現出非常痛苦的樣子,常發出磨牙、呻吟抽搐症狀。
[治療]
1.用青黴素每次80~160萬國際單位,每天肌肉注射2次,連用2~3天。
2.用磺胺嘧啶鈉5~10毫升,每天肌肉注射2次,連用3~5天。
3.用磺胺嘧啶,每次5~6克,小羊減半,每天口服1~2次,連服2~3天。
[預防]每年對三個月以下的羔羊,在背部皮下注射羊鏈球菌氫氧化鋁菌苗2毫升;到6月齡時再加強免疫1次。每隻注射3毫升,6月齡以上的羔羊每隻注射5毫升。
同時搞好圈舍、糞便的消毒工作。可用來蘇爾或10%石灰乳消毒液進行消毒。
回覆列表
《導致羊發燒的幾種常見病——常見傳染病》
“母羊經常發燒,怎麼預防?”,首先我想說,羊的發燒只是一種診斷指標,並不能因此而做出準確的判斷。下面我整理了一些關於羊發燒後可能患的幾種常見病!羊病分為四種:一、常見傳染病、二、常見普通病、三、常見寄生蟲病、四、疑難雜症
· 引起羊發燒的常見傳染病:
(1)口蹄疫
【症狀】病羊出現跛腳、採食減少、精神不振等,此時蹄部腫痛發熱,體溫上升,2—3天后四肢再度出現水皰。初期皰內為清液,後變渾濁,破裂後結成棕色痂。撕去痂皮,可見鮮紅的潰瘍。蹄冠部發生水皰時,常因繼發性壞疽而引起蹄壁脫落。
(2)藍舌病
【症狀】自感染潛伏期約1周。病畜發熱,體溫升高至42度;精神沉鬱,食慾廢絕,嘴唇、舌、咽發生水腫;口腔黏膜潮紅甚至發紺,齒床、齒齦、舌及唇邊緣出現爛斑;唇易出血,鼻孔內有濃稠鼻漏,幹痼後變為痂塊覆蓋其表面。如腸道發生病變則出現血樣下痢;肌肉、蹄部受侵害,病羊步行僵直或跛行,蹄冠面板上有暗紅色或紫色的線或引起趾間面板壞死,肋部、腹部、會陰、乳房及乳頭面板出現斑塊性急性皮炎。
(3)布病
【症狀】通常情況下,羊感染此病後,不表現全身症狀,但懷孕母羊則發生流產,流產前,母羊食慾減退,體溫升高,口渴喜飲,陰戶流出黃色黏液。流產發生在懷孕後3—4個月。有的羊流產2—3次,有的不流產。有的伴有乳房炎。公羊患此病後大部分睪丸腫大。
(4)羔羊大腸桿菌病
【症狀】①敗血型,多發生於2—6周齡羔羊。病羊體溫41—42度,精神沉鬱,迅速虛脫,有輕微的腹瀉或不腹瀉,有的神經症狀,如運步失調、磨牙、視力障礙,有的病例出現關節炎,多於發病後4—12小時死亡。②下痢型,多發生於2—8日齡新生羔。初病體溫略高,出現腹瀉後體溫下降,糞便呈半液狀,帶有氣泡,有時混有血液。羔羊表現腹痛,虛弱,嚴重脫水,不能起立。如不及時治療,可於24—36小時死亡,病死率15%—17%。
(5)羊痘
【症狀】病羊體溫高達41—42度,呼吸加快,留黏液性鼻涕,眼瞼腫脹,結膜充血,有漿液性分泌物,鼻孔周圍、面部、耳部、背部、胸腹部、四肢無毛區有4—6平方釐米大小的疹塊,有的疹塊破潰,有淡黃色液體流出。
(6)羊黑疫
【症狀】表現與羊快疫、羊腸毒血癥等疾病極為相似。病程短促,大多數發病羊只表現為突然死亡,臨床症狀不明顯。部分病例可拖延1—2天,病羊放牧時掉群,食慾廢絕,精神沉鬱,反芻停止,呼吸急促,體溫41.5度,常昏睡俯臥而死。
(7)羊快疫
【症狀】患羊往往來不及表現臨床症狀即突然死亡,常在放牧時死於牧場或早晨發現死於圈舍內。病程稍緩者,表現為不願意行走,運動失調,腹痛,腹瀉,磨牙抽搐,最後衰弱昏迷,口流帶血泡沫,多於數分鐘或幾小時內死亡,病程極為短促。
(8)羊李氏桿菌病
【症狀】病羊短期發熱,精神抑鬱,食慾減退,多數病例表現為腦炎症狀,如轉圈、倒地、四肢作游泳姿勢,頸項強直,角弓反張,顏面神經麻痺,嚼肌麻痺,咽麻痺,昏迷等。孕羊可出現流產。羔羊多以急性敗血症而迅速死亡,病死率極高。
(9)羊鏈球菌病
【症狀】潛伏期3—10天。病羊體溫升高至41度,呼吸困難,精神不振,食慾低下,反芻停止。眼結膜充血,流淚,常流出膿性分泌物;口流涎水,並混有泡沫;鼻孔流出漿液性、膿性分泌物。咽喉腫脹,頜下淋巴結腫大,部分病例舌體腫大。糞便鬆軟,帶有黏液或血液。有些病例可見眼瞼、口唇、面頰及乳房部位腫脹。懷孕羊可發生流產。病羊死前常伴有磨牙、呻吟和抽搐現象。病程一般2—5天。
(10)羊沙門菌病
【症狀】①羔羊副傷寒,多見於15—30日齡羔羊,體溫升高達40—41度,食慾減退,腹瀉,排黏性帶血稀糞,有惡臭;精神萎頓,虛弱,低頭,拱背,繼而倒地,經1—5天死亡。發病率約30%,病死率約25%。②綿羊流產,多見於妊娠最後2個月。病羊體溫升至40—41度,厭食,精神抑鬱,部分羊有腹瀉症狀。病羊產下的活羔,表現衰弱、委頓,臥地,並可有腹瀉,往往於1—7天內死亡。病母羊也可在流產後或無流產的情況下死亡。羊群爆發一次,一般持續10—15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