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ZhuHai武繼

    這個唐詩大家公認的有:

    詩仙李白,詩聖杜甫,詩佛王維,詩鬼李賀,詩魔白居易,詩豪劉禹錫,詩傑王勃,詩狂賀知章,詩囚孟郊,詩奴賈島

    另外我給宋詞大家也排了一下(個人意見):

    詞仙柳永,詞聖蘇軾,詞佛李清照,詞鬼晏幾道,詞魔辛棄疾,詞豪姜夔,詞傑周邦彥,詞狂劉克莊,詞囚秦觀,詞奴李煜

    (附手書詩佛王維詩一首)

  • 2 # 天意191242145

    王維(701——761年),字摩詰,原籍山西祁縣,其父遷居蒲州(今山西永濟縣),遂為河東人。唐開元9年(721)中進士,初任大樂丞。後張九齡為相,王維被提拔為右拾遺。隨後張被貶,王維也被冷遇,出使塞上。兩年後從涼州(今甘肅武威市)回長安。安祿山攻佔長安時,王維被迫任偽官。晚年官至尚書右丞,過著亦官亦隱的優越生活。

    王維的詩作題材廣泛,但藝術成就最高的是山水詩和田園詩。王維還擅長書畫,精通音樂,他的山水畫成就很高。蘇軾說:“味摩詰之詩,詩中有畫;觀摩詰之畫,畫中有詩。”

    王維一生尤其是晚年,“長齊奉佛”,“晚年唯好靜,萬事不關心。”故有“詩佛”之稱。

  • 3 # 明月海上生

    知道,詩佛是王維。

    王維字摩詰,號摩詰居士,很有佛教色彩吧。王維不僅詩寫的好,繪畫也有非常高造詣。蘇軾曾經給予很高評價:“味摩詰之詩,詩中有畫;觀摩詰之畫,畫中有詩。”

    王維自小受佛家思想影響,詩的內容充滿禪意,多詠山水田園,追求內心恬靜,因此被稱為詩佛。比如:

    空山不見人,但聞人語響。返景入深林,復照青苔上。(《鹿柴》)

    人閒桂花落,夜靜春山空。月出驚山鳥,時鳴春澗中。(《鳥鳴澗》)

    行到水窮處,坐看雲起時。偶然值林叟,談笑無還期(《終南別業》)

    空山新雨後,天氣晚來秋。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山居秋暝》)

    木末芙蓉花,山中發紅萼,澗戶寂無人,紛紛開且落。(《辛夷塢》)

    這些詩作空靈幽邃,在親近自然的同時,又流露禪意。像一幅山水畫,寂靜離塵,神韻淡遠。

    明朝胡應麟評說《鳥鳴澗》、《辛夷塢》二詩:讀之身世兩忘,萬念皆寂,不謂聲律之中,有此妙詮。

    這裡指的就是禪意,詩中有禪。

  • 4 # 雪堂蕭聲

    唐朝詩人王維(亦是畫家),被人們譽為詩佛。

    為何稱王維為詩佛呢?主要基於以下三點:

    其一,王維是唐朝的著名詩人。

    他的詩作頗豐,別具一格。著有《王右丞集》、《畫學秘訣》,存詩約400首。“紅豆生南國,春來發幾枝?願君多采擷, 此物最相思”。這首千古名篇《相思》就是出自王維之手。他的詩歌主要以描繪山水田園和隱居生活為主,形神兼備,清新淡遠,自然脫俗,在詩壇上獨樹一幟。

    其二,王維幾度隱居,一心向佛。

    王維雖然為官,但亦曾被浮入獄。政治上的不如意,讓他看淡名利。因他母親信佛,自幼受其影響,持戒律己,奉佛日;加之他生活的那個時代,佛教繁興,以及士大夫學佛之風很盛。為此,他幾度隱居,一心向佛,以此擺脫煩惱。這是他有別於其他詩人的地方。

    其三,王維詩中有佛,充滿禪意。

    王維心中有佛,詩中有佛,且充滿超脫之美。請看:“空山新雨後,天氣晚來秋。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竹喧歸浣女,蓮動下漁舟。隨意春芳歇,王孫自可留”。全詩雖有情景、人物、聲色,卻含茹玩味其整體藝術,一切意象又在若有若無、若即若離之間,入於圓融俱化的境地。思出意外,實乃絕唱!

    王維的詩作被後人廣為傳誦,連蘇軾也為之折服,雲:“味摩詰之詩,詩中有畫;觀摩詰之畫,畫中有詩。”為此,後人將王維與著名山水田園派詩人孟浩然合稱“王孟”,稱王維為“詩佛”。 同時,王維的書畫特臻其妙,亦被後人推其為南宗山水畫之祖。

  • 5 # 鄉下老果

    昔人曾譽王維為“詩佛”,與“詩聖”杜甫.“詩仙”李白相提並論。以思想內容而言,王維的詩遠不能與李.杜二人相提並論,但在藝術造詣方面確有其獨到之處,其成就與貢獻對後世影響很大。蘇軾對王維評價很高,“味摩詰之詩,詩中有畫,觀摩詰之畫,畫中有詩。”

    王維生活的年代,佛教繁興,政治上的不如意,讓王維選擇幾度歸隱,使王維一心求佛,以期看空名利,擺脫煩惱。

    他的詩不用禪語,卻通禪理,一切都是寂靜無為的,虛幻無常,沒有目的,沒有意識,沒有生的喜悅,沒有死的悲哀,但一切又都是不朽的,永恆的,還像胡應麟《詩藪》和姚周星《唐詩快》所評:使人“讀之身世兩忘,萬念皆寂,不謂聲律之中,有此妙詮”。

  • 6 # 退之317

    有“詩佛”之稱的是王維。他的“明月松間照 清泉石上流。竹喧歸浣女 ,蓮動下漁舟。隨意春芳歇 ,王孫自可留。”這境地是那麼的絕佳、靜美,是安然,是淨化心靈的去處,這不就是佛的境界與智慧嗎?《鳥鳴澗》:“人閒桂花落,夜靜春山空。月出驚山鳥,時鳴春澗中。”寂無人聲,芬芳桂花,輕輕飄落。青山空林,更顯空寂。明月升起,驚動棲息的山鳥,清脆鳴叫,長久迴盪在空曠的山澗。這靜謐,這鳥鳴,這桂花的飄落,不就是摒棄了世俗的煩惱而變為靜到淨嗎?王維的詩是詩中有畫,畫中有詩,是禪趣的意境與美好!

  • 7 # 皓捷

    詩佛王維

    因為王維詩歌中帶有佛教意味和王維的宗教傾向。

    世有“李白是天才,杜甫是地才,王維是人才”之說,後人亦稱王維為詩佛,此稱謂不僅是言王維詩歌中的佛教意味和王維的宗教傾向,更表達了後人對王維在唐朝詩壇崇高地位的肯定。

    王維不僅是公認的詩佛,也是文人畫的南山之宗(錢鍾書稱他為“盛唐畫壇第一把交椅”),並且精通音律,善書法,篆的一手好刻印,是少有的全才。

    擴充套件資料

    王維的山水詩關於結構畫面,使其層次豐富,遠近相宣,乃至動靜相兼,聲色俱佳,更多一層動感和音樂美。

    詩中著意描寫了作者獨處於空山深林,看到一束夕陽的斜暉,透過密林的空隙,灑在林中的青苔上,在博大紛繁的自然景物中,詩人捕捉到最引人入勝的一瞬間,有簡淡的筆墨,細緻入微地給出一幅寂靜幽清的畫卷,意趣悠遠,令人神往。

    王維山水詩寫景如畫,在寫景的同時,不少詩作也飽含濃情。王維的很多山水詩充滿了濃厚的鄉土氣息和生活情趣,表現自己的閒適生活和恬靜心情。

    王維的大多數詩都是山水田園之作,在描繪自然美景的同時,流露出閒居生活中閒逸蕭散的情趣。王維的寫景詩篇,常用五律和五絕的形式,篇幅短小,語言精美,音節較為舒緩,用以表現幽靜的山水和詩人恬適的心情,尤為相宜。

    王維從中年以後日益消沉,在佛理和山水中尋求寄託,這種心情充分反映於他的詩歌創作之中。過去時代不少人推崇王維此類詩歌,一方面固然由於它們具有頗高的藝術技巧,一方面也由於對其中體現的閒情逸致和消極思想產生共鳴。

  • 8 # 池星

    詩佛是王維。

    他是怎麼獲得詩佛一稱的?他是一個虔誠的佛教信徒。王維(701年-761年),字摩詰,取佛家《維摩詰經》之意。號摩詰居士,河東蒲州(今山西運城)人。唐朝著名詩人、畫家。

    王維參禪悟理,學莊通道,精通詩、書、畫、音樂等,以詩名盛於開元、天寶間,尤長五言,多詠山水田園。

    他是中國文學史上的獨家享有“詩佛”稱譽的。

    蘇軾曾說:“味摩詰之詩,詩中有畫,觀摩詰之畫,畫中有詩”(《東坡志林》)。

    王維多才多藝,他把繪畫的精髓帶進詩歌的天地,以靈性的語言,生花的妙筆為我們描繪出一幅幅或浪漫、或空靈、或淡遠的傳神之作。王維在詩歌上的成就是多方面的,無論邊塞、山水詩、律詩還是絕句等都有流傳人口的佳篇。

    除了王維自身的才華之外還有一點影響對他很大,王維生活的時代,佛教盛行,士大夫學佛之風很是流行。他曾經稱“以般若力,生菩提家”。

    王維的佛禪詩,是我國古典抒情詩歌發展的一個新的階段,它追求虛靜幽寂的情趣,開拓出一種追求寧靜、和諧、澹泊、清遠的審美境界。

    詩佛王維,句句皆禪!

  • 9 # 女人故事

    詩佛是唐代山水田園詩人王維。王維,字摩詰,號摩詰居士。他的名、字、號出自《維摩詰經》,可看出王維對佛教的篤信。

    王維母親是佛教徒,這對其影響很大。王維年輕時便精通佛學,四十多歲時,過上了半官半隱的生活。

    人生經歷、性格及所學,讓王維能夠在佛理與山水中尋求寄託與快樂,也使得他的詩歌充滿空靈之美。《鳥鳴澗》中“人閒桂花落,夜靜春山空。”著一“空”字,《山居秋暝》“空山新雨後,天氣晚來秋”又一“空”字。明朝的胡應麟評價王維五絕:入禪宗。

  • 10 # 張進原

    王維《相思》

    紅豆生南國,春來發幾枝。

    願君多采擷,此物最相思。

    王維被稱為“詩佛”,不僅是說王維詩歌中的佛教意味和他的宗教傾向,而且是對王維在唐朝詩壇崇高地位的肯定。他的詩中帶有禪宗的味道,他的佛學修為對其詩文產生了顯著而深遠的影響。事實上,王維的思想不只受到佛學的影響,而是同時受到儒釋道三家思想的影響。

  • 11 # 晉唐風骨

    “詩仙”、“詩聖”、“詩佛”是後人分別對李白、杜甫、王維三人的尊稱。那王維為什麼被稱為“詩佛”呢?

    王維,字摩詰,蒲州(今山西省永濟縣)人。開元九年(公元721)中進士。曾一度出使邊塞,其餘大部分時間在朝廷任職,官至尚書右丞。

    王維的名和字取自《維摩詰經》中的維摩詰居士。維摩詰是佛門弟子,卻過著世俗貴族的奢華生活。王維的實際生活也跟維摩詰差不多。經常出入王公貴戚府邸,寫了不少應制應教的詩歌,從年輕至老年都是朝廷命官。自從得到宋之問的輞川別業後,更是過著悠閒生活的別墅莊園主,一生都過著亦官亦隱亦居士的生活。

    開元中,張九齡執掌朝政,王維寫詩自陳,很有進取之心,也寫過一些譏諷貴戚宦官的詩歌,反映了當時的歷史現實,但數量不多。安史之亂中,王維曾受偽職,是政治上的失節,受到降職的處分。

    王維在詩歌上的成就是多方面的,無論邊塞、山水詩,無論律詩、絕句等都有膾炙人口的佳作。他的邊塞詩多以慷慨激昂的情調,抒發將士為保家衛國而獻身的英雄氣概。王維是詩人又是畫家,對自然美有敏銳的感受和細緻的觀察力。他的山水詩,繼承了謝靈運的傳統,卻沒有謝詩用詞晦澀堆砌的缺點,變化多彩,具有不同的風格與情調,描寫了多種多樣的自然景色,達到了很高的造詣。

    王維一生幾乎都處於平靜的富貴生活之中,他的詩對當時百姓生活極少反映,安史之亂後更是“長齋奉佛”,脫離現實,遁入參禪悟道的空門中去了。因為王維受佛教思想影響,他的詩多充滿禪意,所以後人稱他為“詩佛”。

  • 12 # 絕對歷史

    詩佛~王維參禪悟理,學莊通道,精通詩、書、畫、音樂等,以詩名盛於開元、天寶間,尤長五言,多詠山水田園,與孟浩然合稱“王孟”,有“詩佛”之稱。[2]書畫特臻其妙,後人推其為南宗山水畫之祖。蘇軾評雲:“味摩詰之詩,詩中有畫;觀摩詰之畫,畫中有詩。”[3]著有《王右丞集》《畫學秘訣》,存詩約400首。

    還有“詩魔”

    白居易的詩歌題材廣泛,形式多樣,語言平易通俗,有“詩魔”和“詩王”之稱。官至翰林學士、左贊善大夫。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陽逝世,葬於香山。有《白氏長慶集》傳世,代表詩作有《長恨歌》《賣炭翁》《琵琶行》等。

    詩狂--賀知章 秉性放達,自號“四明狂客”。因其詩豪放曠放,人稱“詩狂”。

    詩神--蘇軾

    蘇軾詩,揮灑自如,清新剛健,一幟獨樹,人稱詩神。

  • 13 # 老喵自媒體

    “詩佛”指的是王維,王維是唐代著名詩人和畫家,字摩詰,號摩詰居士。維寫詩尤其擅長五言,大多數都是田園詩,與孟浩然合稱“王孟”。他的詩以山水田園類著稱,空靈乾淨的文字背後,是一份從容淡然的心境

  • 14 # 臘肉哥

    詩佛——王維

    《送元二使安西》

    渭城朝雨浥輕塵,客舍青青柳色新。

    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

    王維,唐朝河東蒲州(今山西運城)人,祖籍山西祁縣,唐朝著名詩人、畫家,字摩詰,號摩詰居士。

    以詩名盛於開元、天寶間,尤長五言,多詠山水田園,與孟浩然合稱“王孟”。其書畫特臻其妙,後人推其為南宗山水畫之祖。

  • 15 # 玉你相逢

    知道,那就是以詩名盛於開元、天寶年間的大詩人王維。王維字摩詰,喜歡參禪悟理,學莊通道。精通詩書畫,音樂等,尤擅長五言。多詠山川田園詩。蘇軾評價王維說:味摩詰之詩,詩中有畫;觀摩詰之畫,畫中有詩。這是宋朝詩詞大家對詩佛的忠肯評價。當年讀紅樓夢,記憶深刻的就有黛玉教香菱學詩的一幕。黛玉說:我這有一套王摩詰全集。你把他細心揣摩透了,再讀李杜的詩,不愁不成詩翁。大意如此。我是黛玉的粉絲,當然把她的話記在心裡,奉為金科玉律,到讀唐詩時就特別喜歡詩佛王維的,像山居秋暝:空山新雨後。天氣晚來秋。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竹喧歸浣女,蓮動下漁舟。隨意春芳歇,王孫自可留。真是詩中有畫,畫中有詩啊!還有相思:紅豆生南國,春來發幾枝。願君多采擷,此物最相思。短短二十幾字,把相思寫的刻骨銘心。後世把王維稱之為詩佛,我想不光是為了他的宗教信仰,更主要的是表達對詩人的崇高敬意!王維的詩重的是意境。我生長在燕趙大地,無緣得見紅豆的風采,道是有一種紅紅的不知道名字的果子,在心裡我權且把它當做紅豆獻給朋友們一觀吧。

  • 16 # 朗文社

    唐時期疆域遼闊,國力強盛,經濟發達,在文化上相容幷包,形成了我國文化極為輝煌燦爛的一頁,被譽為我國古典詩歌的黃金時代。唐朝詩歌可謂空前絕後,達到了中國古典詩歌的巔峰。唐詩題材寬廣,流派紛繁,風格多樣,邊塞詩、田園詩、宮廷詩,浪漫主義、現實主義,豪放派、婉約派,百花齊放百家爭鳴,對於後人研究唐代的政治、民情、風俗、文化提供了很重要的參考價值。

    唐詩群星璀璨、熠熠生輝,湧現了很多至今都還耳熟能詳的詩人,如詩仙-李白、詩聖-杜甫、詩佛-王維、詩鬼-李賀、詩魔-白居易、詩豪-劉禹錫、詩傑-王勃、詩狂-賀知章

    詩囚-孟郊、詩奴-賈島、詩骨-陳子昂等等。在此篇中筆者重點回顧一下詩佛王維。

    王維生平

    王維,字摩詰,號摩詰居士,世稱“王右丞”,唐朝著名詩人、畫家。世有“李白是天才,杜甫是地才,王維是人才”之說,後人亦稱王維為詩佛,表達了後人對王維在唐朝詩壇崇高地位的肯定。王維不僅是公認的詩佛,也是文人畫的南山之宗,並且精通音律,善書法,篆的一手好刻印,是少有的全才。以下是筆者參閱相關史料整理的王維生平如圖:

    藝術成就

    其一:詩詞

    王維是盛唐山水田園詩派的代表人物。他繼承和發揚了謝靈運開創的山水詩而獨樹一幟,使山水田園詩成就達到高峰,在中國詩歌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王維的詩詩中有畫,畫中有詩。他對自然美的感受獨特而細緻入微,筆下山水景物特具神韻,略事渲染而意境悠長,色彩鮮明優美,極有畫意。他寫景動靜結合,善於細緻地表現自然界光色和音響變化,他的寫景詩,常用五律、五絕,篇幅短小,語言精美,音節舒緩,宜於表現山水幽靜和心情恬適。

    其二:繪畫

    王維開啟了文人畫傳統。他的畫體現了文人士大夫嚮往超然、閒適的情懷,追求更多觀照內心的與禪宗精神相契合的“自然”境界。其文人畫鼻祖的追加定位是始於後人宋代文壇領袖蘇軾等人的極力推崇,並隨著文人畫大興オ真正開始得以確立。他的畫風、繪畫思想対中國山水畫發展歷史產生了極其深遠的影響。至少,後世佔據中國古代山水畫主流的文人畫系統,都接受了王維的影響,

    代表作

    山居秋暝

    空山新雨後,天氣晚來秋。

    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歸浣女,蓮動下漁舟。

    隨意春芳歇,王孫自可留。

    這首詩為山水名篇。描繪了秋雨初晴後傍晚時分山村的旖旎風光和山居村民的淳樸風尚,表現了詩人寄情山水田園並對隱居生活怡然自得的滿足心情,以自然美來表現人格美和社會美。

    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

    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

    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

    此詩是王維十七歲時寫下。此詩寫出了遊子的思鄉懷親之情。異鄉異土生活的孤獨悽然,懷鄉思人,按照重陽節的風俗而登高時,遇到佳節良辰,思念倍加。詩意反覆跳躍,含蓄深沉,既樸素自然,又曲折有致。其中“每逢佳節倍思親”更是千古名句。

    竹裡館

    獨坐幽篁裡,彈琴復長嘯。

    深林人不知,明月來相照。

    此詩作於王維晚年隱居藍田輞川時期。王維早年信奉佛教,思想超脫,加之仕途坎坷,四十歲以後就過著半官半隱的生活。詩人是在意興清幽、心靈澄淨的狀態下與竹林、明月本身所具有的清幽澄淨的屬性悠然相會而命筆成篇。

    送元二使安西

    渭城朝雨浥輕塵,客舍青青柳色新。

    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

    此詩是王維送朋友去西北邊疆時作的詩,後有樂人譜曲,名為“陽關三疊”。詩人剪裁下這臨行送別時的一瞬,使其成為了永恆。老友即將遠行,將赴滿地黃沙的邊疆絕域。此時一別,不知何日才能再見,千言萬語無從說起,能說出口的只有一句:喝下這杯離別的酒吧!依依惜別之情、所有的關懷與祝福早已融進了這一杯酒中。

    鳥鳴澗

    人閒桂花落,夜靜春山空。

    月出驚山鳥,時鳴春澗中。

    此詩描繪山間春夜中幽靜而美麗的景色,側重於表現夜間春山的寧靜幽美。全詩旨在寫靜,卻以動景處理,這種反襯的手法極見詩人的禪心與禪趣。

    山中

    荊溪白石出,天寒紅葉稀。

    山路元無雨,空翠溼人衣。

    這首小詩以詩人山行時所見所感,描繪了初冬時節的山中景色。這幅由小溪、白石、鮮豔的紅葉、山間小路、無邊的濃翠所組成的山中冬景,色澤斑斕鮮明,富於詩情畫意,沒有一絲一毫的蕭瑟枯寂。全詩意境空濛,如夢如幻,寫法從一般見特殊,達到新穎獨特的效果,詩風清新明快。

    鹿柴

    空山不見人,但聞人語響。

    返景入深林,復照青苔上。

    此詩體現出詩、畫、樂的結合,這首詩創造了一種幽深而光明的象徵性境界,表現了作者在深幽的修禪過程中的豁然開朗。詩中雖有禪意,卻不訴諸議論說理,而全滲透於自然景色的生動描繪之中。

    相思

    紅豆生南國,春來發幾枝。

    願君多采擷,此物最相思。

    紅豆產於南方,結實鮮紅渾圓,南方人常用以鑲嵌飾物。傳說古代有一位女子,因丈夫死在邊地,哭於樹下而死,化為紅豆,於是人們又稱呼它為“相思子”。全詩句句話不離紅豆,把相思之情表達得入木三分,明快又不失委婉含蓄,樸素無華,自然入妙。

    後人評述

    李豫:

    卿之伯氏,天寶中詩名冠代,朕嘗於諸王座聞其樂章。

    殷璠:

    維詩詞秀調雅,意新理愜,在泉為珠,著壁成繪,一句一字,皆出常境。

    司空圖:

    王右丞、韋蘇州澄澹精致,格在其中,豈妨於遒舉哉!

    宋祁:

    維工草隸,善畫,名盛於開元、天寶間,豪英貴人虛左以迎,寧、薛諸王待若師友。畫思入神,至山水平遠,雲勢石色,繪工以為天機所到,學者不及也。

    蘇軾:

    味摩詰之詩,詩中有畫;觀摩詰之畫,畫中有詩。

    陳師道:

    右丞、蘇州皆學於陶,王得其自在。

    敖陶孫:

    王右丞如秋水芙蕖,倚風自笑。

    辛文房:

    維詩入妙品上上,畫思亦然。至山水平遠,雲勢石色,皆天機所到,非學而能。

    胡應麟:

    右丞五言,工麗閒澹,自有二派,殊不相蒙。太白五言絕自是天仙口語,右丞卻入禪宗。

    賀裳:

    唐無李、杜,摩詰便應首推。

    錢良擇:

    味淡聲希,言近指遠,乍觀不覺其奇,按之非復人間筆墨,唯有丞也。昔人謂讀之可以啟道心、澱塵慮。

    李因培:

    右丞五排,秀色外腴,顙氣內充,由其天才敏妙,盡得風流。

    姚鼐:

    右丞七律意興超遠,有雖對榮觀燕處超然之意,宜獨冠盛唐。

    施補華:

    摩詰五言古,雅淡之中,別饒華氣,故其人清貴

    END

  • 17 # 崔文瀾

    空山新雨後,天氣晚來秋。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歸浣女,蓮動下漁舟。隨意春芳歇,王孫自可留。

    一片寂靜的山林中,已是雨後的秋夜。一鬆明月照耀在蒼松古柏間,清澈的泉水在光潔如瑩的石頭間流過。風吹過,翠竹輕搖枝葉,發出輕輕的聲音。樹影婆娑間,一群美麗的少女穿行而過,她們腳步輕盈,鶯聲燕語,手裡捧著剛洗完的衣物。樹下的水中蓮花正在怒放著最後的美麗,蓮子也不甘寂寞,探出小腦袋打量著這個陌生的世界。蓮花叢中一葉扁舟順流而下,悄然無聲。多麼美麗的景色啊,無論是春天的山火爛漫,還是這秋天的靜謐安詳,誰不留戀這美好的世界呢。

    這就是詩佛的境界。

    就像我們的山水畫一樣,透過王維的詩句,我們可以看到別一樣的秋景。新雨,明月,松間,清泉,浣女,蓮花,以及留戀這人間美色的王孫。它(他、她)們或動,或靜,或喧,或寂。動靜與喧寂之間,流動著怎麼樣一幅動人的畫面。

    蘇軾曾經評價王維:“味摩詰之詩,詩中有畫;觀摩詰之畫,畫中有詩。”

    欣賞王維的詩,就像觀看一幅山水畫一樣,在領略文字韻律的同時,也能感嘆這世間山水的壯美。

    這個與李白同年出生,卻比李白早去了一年的偉大詩人,和李白、杜甫一起,可稱作大唐詩歌盛殿中的三座豐碑。

    但這三座豐碑卻指向完全不一樣的境界:李白如天外來仙,肆意汪洋,瀟灑不羈,面對他,我們更多的是讚歎和仰望;杜甫似鄰家老翁,沉鬱頓挫,憂國憂民,我們寧願陪著他一起聊些家長裡短,也願意和他一起面對人間苦難;而王維輕靈飄逸,閒情逸致,詩畫俱佳,我們在他身邊,只需默言靜坐。

    李太白如道家,杜子美似儒家,而王摩詰,則是佛家。

  • 18 # 李什麼都不知道

    詩仙:李白

    詩聖:杜甫

    詩鬼:李賀

    詩佛;王維

    詩傑:王勃

    詩囚:孟郊

    詩神:蘇軾

    詩奴:賈島

    詩魔:白居易

    詩狂:賀知章

    詩豪:劉禹錫

    詩骨:陳子昂

  • 19 # 江上俠chenxiliang

    古人唐宋大詩人的別稱有杜甫詩聖,李白詩仙,白居易詩魔,李賀詩鬼,蘇軾詩神,王維詩佛等。王維為什麼會被稱詩佛呢?因為他的山水詩寫得出色,佛寺又大多在山林,他晚年致仕後,篤信佛,經常遊佛寺,這方面的詩也較多。例如《竹裡館》:“獨坐了幽篁裡,彈琴復長嘯。深林人不知,明月來相照

    ”,寫得空靈幽寂。又如《過香積寺》:“不知香積寺,數里入雲峰。古木無人徑,深山何處鐘……”寫遊古寺。如《飯覆釜山僧》:“晚知清淨理,日與人群疏。將候遠山憎,先期掃敝廬……”王維與山僧是好友,為他煮飯又掃地。

  • 20 # 文字拾荒人

    在佛教盛行的盛唐時期,王維以其空靈、淡遠的禪意詩被尊稱為“詩佛”。這不僅是因為他的詩歌中有禪趣、禪理。而且因為他的人生際遇與佛教參禪結下了廣而深的緣際。王維的母親崔氏曾師北宗領袖普寂三十年.王維《請施莊為寺表》雲:臣亡母.故博陵縣君崔氏,師事大照禪師三十餘歲,褐衣蔬食,持戒安禪,樂住山林,志求寂靜。

    在中國詩歌史上,王維以“詩佛”著稱,在他生前就有人稱他“當代詩匠,又精禪理”。王維晚期詩,清新淡雅而不失韻味;平白質樸卻富有禪意。其詩看似工筆細描,卻了無雕琢之痕,如清水出芙蓉不塵不染,其香尤在,其意猶新。品之一景一物,一花一鳥,一山一水毫無鉛華,然字字入畫,字字有“味”。其詩境亦幽、亦靜、亦空、亦寂,既無人,亦無心,更無我,這種境界即禪家之“空靈”與“寂滅”,它構成了王維晚期詩的主要特色。其詩既有率真自然之本性,又蘊含佛理意趣,詩與禪巧妙地融為一體。作為兩種不同的意識形態,詩屬於文學範疇,而禪屬於宗教範疇。詩與禪之所以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絡,是因為詩與禪都需要極富靈感的內心體驗,都重啟示和隱喻,都追求言外之意,用佛家的話來說,它是寄寓形象之中卻又超乎形象之外的一種“妙智游履之所。詩賦予禪一種形式、一件外衣,而禪賦予詩的是一種內省和妙悟的功夫。王維晚期詩將禪心與詩境結合在一起所具有的別有蘊味的審美情趣,實際上就是內省與妙悟的結果。

    王維身世與禪緣王維名維,字摩詰,名和字連起來即“維摩詰”,而維摩詰恰是佛經中一位有名的“居士”,被視為在家菩薩的理想體現者。能起這樣的名字,與王維的家庭環境有關。王維生長在一個佛教氣氛十分濃厚的家庭裡,他的母親是一位篤誠的佛教徒。王維在《請施莊為寺表》中雲:“臣之母故博陵縣君崔氏,師事大照禪師三十餘歲,褐衣蔬食,持戒安禪,樂住山林,志求寂靜。”王維之母崔氏師從大照禪師,持戒安禪三十餘年,足見其篤誠之心,在母親的影響下,少年王維耳濡目染,禪宗“直指心性”的淨心思想根植於肺腑,以至後來“妻亡不再娶,三十餘年孤居一室,屏絕塵累”。

    除了家庭環境的薰陶之外,王維與禪宗結緣還與當時的社會環境有關。王維生活的時代,佛教呈現出一派繁興的景象,當時士大夫學佛理、修心性已成風氣。佛教作為一種外來宗教文化,自南朝時從印度傳入中國以來,融合了中國傳統的儒道思想,結合中國人的修行習慣,形成了佛教中一枝獨特的宗教流派。禪宗標榜“不立文字,教外別傳”,認為完全可以不透過佛經文字而在教外求得佛性,即所謂“直指人心,見性成佛”。這就是說,人的心靈本是清淨的,只要出汙泥而不染,就能明心見性,立地成佛。這種直指內心、注重內修內省的修行方式,讓士大夫找到了一劑慰藉靈魂的良藥。同時,禪宗一向宣揚“修行佛道,在家亦得,不由在寺”,“法原在世間,於世出世間”,這進一步表明佛法就在世俗間,只要潛心內修,在日常生活中完全可以體悟那至高無上的“道”。

    王維處在這樣的宗教環境中,他為自己找到了心理平衡,一方面,他可以問心無愧地去尋取世俗生活的享受;另一方面,他又可以在世俗生活中獲取內心自我精神的滿足。王維晚期的亦官亦隱的生活方式,正是在這種思想指導下產生的。促成他隱遁山林參禪學理的直接原因,則是當時腐朽的官場現狀:賢相張九齡被罷相,李林甫獨攬大權,政治黑暗,仕途失意。特別是安史之亂所帶來的社會動盪,觸動了詩人多次被貶之心,加之被迫做偽官而獲罪,更傷害了詩人強烈的自尊,他心灰意冷,對仕途失去熱情,但他卻不放棄為官之俸祿,不做一個地道之僧侶,他處在一種欲進不能、欲退不忍的矛盾心態之中,為排遣心中的壁壘,他既選擇了佛教之“逢苦不憂,得失隨緣”的解脫之道,也選擇了山林作為心靈的棲息之地。王維在終南山、輞川營置了別業,雖身在朝廷,但心存山野。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有多少有小孩的會買故事書並給小孩講故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