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上官人云
-
2 # lyg影片君
徐庶雖文武雙全,但其武遠不如蜀國眾大將,文也不及臥龍鳳雛。況劉備只能在危難之際才依靠某士。當初劉備稱帝時幾乎沒怎麼用過孔明,我想這也是因為當時蜀國強盛。所以劉備一意孤行進軍東吳,明知是下下之策,孔明確幾乎沒怎麼反對,可能他知道這是無法阻止的。下面我們來分析一下。
第一,相比曹操、孫權,劉備可謂既無雄霸天下雄才大略、又無獨擋一面的高超武藝、更無合理使用人才的本領,只會安撫下屬、四面討好、玩弄權術。如果不是自稱為劉氏後代,肯定無人響應並擁護。相比曹操、孫權,才能相距甚遠。在國家經濟發展方面,沒有實行過有效發展經濟的政策。如果不是諸葛亮等手下竭盡全能,耗盡心血,劉備這股勢力早就被滅亡了。更何況劉備之子劉蟬更加無能,是扶不起的阿斗,所以更無力得天下。
第二、劉備的勢力確實太弱,當曹操、孫權擁有自己的地盤時,劉備還沒有自己的勢力範圍,只能借用劉璋地盤為生,當曹操攻打過來時,只求和孫權聯合,共同抗曹,而且將軍不多,每次戰爭,總只有那麼幾個將軍可用。再厲害的將軍也是人,也有疲勞的時候。尤其是五將死後,更無能人。所以縱使諸葛亮和龐統有天大的本領,也是巧媳婦難為無米之炊。
第三、劉備的勢力範圍十分貧瘠。劉備擁四川盆地,雖是天府之地,無奈地少,四周都是高山區,經濟十分落後,而曹操擁有廣闊的華北平原、而孫權擁有富足的江東平原,經濟十分發達,戰爭比的最終是經濟,沒有經濟的強大支撐,光靠計謀不是長久之辦法。
所以光靠謀士劉備也得不了天下。
-
3 # 亂世小郎中
曹操不扣押徐庶的母親,諸葛亮就無法出山,徐庶將長期擔任劉備的首席軍師,臥龍從此封山終老。
徐庶能文能武,雖然在智略方面都認為還差諸葛亮一個品級。
但是徐庶的性格和為人處事,比諸葛亮更能和劉關張三兄弟相處融洽。
當時的大局,劉備無論是擁有徐庶還是諸葛亮都無法單獨和曹操抗衡。
歷史的走向必然還是劉備敗退荊州,跑去聯合東吳抗擊曹操,赤壁之戰一樣還會發生。
在赤壁之戰後的格局,依徐庶相對諸葛亮來說,更為隱忍的性格。
那麼劉備集團可能就此和東吳集團融合,轉變為利益一致的復漢軍團。
徐庶將退居二線,由周瑜帶領復漢軍團打出尊漢的旗號。
孫尚香還是會嫁給劉備, 並且約定,在平定江山後,由劉備和孫尚香的孩子繼任復漢軍團的主位。
這樣就擁有了漢家的法統,和孫家的血統。
整合之後的復漢軍團將勢不可擋,奪荊州,入西蜀,收攏更多軍師猛將。
而曹操勢力將進一步擁立漢獻帝和復漢軍團迎來最終的決戰。
從大義上來講,這時候已經是漢天下兩股子血統之間的決戰,漢獻帝和劉備孫尚香的孩子之間的決鬥 ,只是擁護的勢力不同。
曹操勢力如果曹操還活著應該是打不過,如果曹操已經病故那麼更打不過,直接歸順。
天下將就此平定,恢復漢家天下得以傳承。
周瑜掌控天下兵馬。
徐庶治理國家。
孫權作為國舅獲得帝后勢力。
劉備遙尊為太上皇帶關羽張飛趙雲幾個兄弟返歸桃園故里,就此隱居.每日喝酒,談笑風雲好不快活。
漢家天下也恢復了,皇帝還是孫尚香和自己的骨肉,沒啥不滿意的。
劉備最終的氣候應該是在漢天下又經歷幾代,大治後,正式列入主位,追尊為漢仁帝。
-
4 # 希隆466
很難成氣候。徐庶遠沒有諸葛亮的大智慧,在才智遠遠比不上諸葛亮,如果徐庶繼續輔助劉備,只會耽誤劉備。到後來,曹操得到司馬懿的相助,徐庶與司馬懿比同樣沒有可比性,所以徐庶早早離去,對劉備是有好處的,這就是有失有得,得失之道吧!
-
5 # 史大大
如果曹操不使出卑鄙伎倆扣押徐母,而是任由徐庶輔佐劉備,很顯然,劉備大機率不會形成什麼氣候!有一點要說明的是,徐庶不離開,諸葛亮就不會輔佐劉備,更有可能連山都不會出,因為徐庶在離開劉備後,才向他舉薦了諸葛亮!
徐庶與諸葛亮相比,雖然都是當世奇才,但是二人的側重點有所不同。
徐庶擅長用兵。眾所周知,徐庶主修兵法,當初劉備和曹仁大戰時,曹擺出了八門金鎖陣,要一舉消滅劉備。但徐庶瞄了一眼就看出了八門金鎖陣的漏洞,還給了趙雲破解之法,彈指間就把曹仁殺得大敗。
諸葛亮擅長治國。隆中對時,諸葛亮就提出了三分天下有其一,可以說把劉備之後要創業的方向和道路都指明瞭,只要按部就班就行。而且之後劉備佔據荊州、益州、漢中,建立蜀漢政權,也確實驗證了當初諸葛亮的隆中之言。並且在劉備佔據荊州後,諸葛亮統管荊州政務,幾年時間就將荊州治理得井井有條,在劉備入川之後,又治理蜀中,有口皆卑,積蓄力量,從而為北伐中原創造條件。
透過以上對比得知,僅憑徐庶的輔佐,劉備充其量能夠打贏幾場戰鬥的勝利,最終在曹操絕對實力的壓制下,很有可能在荊州就被消滅。就算不被曹操所滅,也很有可能被蔡瑁所害!
-
6 # 嚼嚼三國
我們先來看一下徐庶的能力。徐庶加入劉備軍中後,接連打了兩個勝仗,分別擊敗了呂曠呂翔兄弟和曹仁。這兩個勝仗一掃劉備軍之前的頹勢,大大振奮了軍心,真可謂雪中送炭。曹操曾問程昱徐庶的能力有多強。程昱說徐庶之才十倍於己。這裡不排除程昱有謙虛的意思,但可以肯定的是,徐庶的才能是超過程昱的。而程昱是曹操手下的主要謀士之一,由此可見,徐庶的能力非常強,強到曹操都要想方設法把他騙到自己軍中。有了徐庶,劉備還需要諸葛亮嗎?既然徐庶能力很強,又能率領劉備軍取得勝利,那麼劉備還需要諸葛亮嗎?有人該說了,這個問題太白痴了。臥龍鳳雛得一可安天下,這樣的人才怎麼會不需要呢?人才當然是越多越好,更何況這種安邦定國之才。臥龍鳳雛之名,劉備只是道聽途說,並沒有實際驗證過。但徐庶的能力得到了實戰的證明,如果他能不斷給劉備帶來勝利(當然百戰百勝是不可能的),劉備對軍師的飢渴還會那麼強烈嗎?還會以三顧茅廬的誠意漫山遍野去尋找諸葛亮嗎?這個真的不好說。徐庶希望諸葛亮出山嗎?這裡從人性中自私的角度出發進行假設,諸葛亮不出山,徐庶就是劉備的第一軍師。但諸葛亮加入劉備軍,他的智謀強於徐庶,必然會奪走徐庶第一軍師的地位。徐庶會甘心嗎?《三國演義》中,徐庶是在分別之際才向劉備告知諸葛亮的詳細資訊。之前,劉備只是從水鏡先生處知道有臥龍鳳雛二人。臥龍是誰,家住哪裡,他是一無所知的。若徐庶沒離開劉備而又不舉薦諸葛亮,劉備極有可能不知道臥龍的住處。徐庶和諸葛亮是好友,他為什麼不在加入劉備軍之初就舉薦諸葛亮呢?難道其中就沒有一點私心嗎?諸葛亮的選擇劉備和諸葛亮的君臣情是雙向選擇的結果。諸葛亮為什麼選擇劉備而不選曹操和孫權?曹操和孫權當時手下已經有大批謀士,即使諸葛亮智比天高,也不一定得到重用。而劉備雖然實力較弱,但急需一名軍師。所以在劉備顯示了充分的誠意後,諸葛亮才投入麾下。若徐庶不離開,他的軍師地位穩固以後。加入劉備軍和加入曹操孫權還有區別嗎?清高的諸葛亮會甘於人下嗎?當然,這一切都取決於徐庶的心胸是否寬廣。若徐庶心胸寬廣,即使不離開劉備,也會舉薦諸葛亮。到時兩人聯手輔佐劉備,未嘗不能做出更大的成績。你們認為呢!
回覆列表
還不是一樣的,劉備手下的能人謀士並不少,徐庶的能力應在孔明,龐統之下。“臥龍,鳳雛得一能安下”。而劉備得二也沒能安天下!有人說正因為得二才沒能安天下。這麼說問題又來了,難道謀士多還不如謀士少嗎?那麼龐統沒來之前,劉備得一(孔明)的時候也沒能得到天下,所以我的結論是徐庶跟著這備也未必能得到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