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精神小夥一代目
-
2 # 了凡淨宗
鴛鴦鉞種類有很多,其中包含有:子午鴛鴦鉞、子午雞爪鴛鴦鉞、八卦子午鴛鴦鉞、子母鴛鴦鉞等
子午鴛鴦鉞是八卦掌門派的獨特兵器,是由清代董海川所創,又叫“日月乾坤劍”。鉞分子午,一雄一雌,演練時開合交織,不即不離,酷似鴛鴦,故名“子午鴛鴦鉞!
-
3 # 劍馬書生
鉞是一種形狀像斧的兵器。斧鉞在古時候是不分的,長柄巨斧名為鉞,也叫大斧,長達2.66米。《古今注》載:“金斧黃鉞也,鐵斧玄鉞也,三代通以斷斬”。但由於使用方法的不同,斧和鉞還是有所區別的,凡在斧背上有鉤或斧上有槍刺者,即為鉞。
長柄鉞,古時多為馬上用的重兵器,有“開山鉞”和“壓醜鉞”等,比如程咬金,徐晃等大將的兵器就屬於長柄鉞。短柄的鉞,有單,雙之分,為古時步兵所用,比如鎮八方紫面崑崙俠童林童海川使用的子母雞爪鴛鴦鉞,就是短柄雙鉞。
鉞這種兵器歷史悠久,1972年河北藁城縣臺西村曾出土了一件商代青鐧鉞,它說明了中國早在三千年前就已經使用青銅的兵器了。陝西出土的秦代“鉞”做工相當精緻,有刃,有背,上面鑄有紋飾。
鉞這種兵器舞動起來,姿勢優美,風格粗獷,豪放,使用方法有劈、剁、摟、抹、雲、片等,帶刺,帶鉤的鉞則多刺,鉤兩法。但由於鉞演練起來比較笨重,加之很多傳統套路已失傳瀕於失傳,故現在武林中已很少見。
-
4 # 文藻巧翁
鉞——古代用於砍殺的一種兵器。本作“戉”,後加金字旁作“鉞”。青銅,形狀像大斧,圓刃或平刃,有“穿”、用以綁長柄,盛行於商、周,是當時的一種重要武器。也有用玉石作的,多用於禮儀及殉葬。
-
5 # 鬍子大叔TELL
山牛精——鉞斧(牛角)
鉞是一種什麼武器?
早在中國的商朝時,斧的變種:百鉞,就已經出現了,這種武器只是比斧大些,有的在前端加上了矛狀刺。企圖把斧度和矛結合起來,但因為斧本身的長度限制,這種結合並知不成功,不過鉞卻成為一道種刑具,並進而成為權力的象徵。
銊為斧之由來,以時代論則為同時,以形式論亦正彷佛;書曰:「王左杖為銊,注銊大斧也。」按此可見斧銊本無甚巨大之分當,惟銊與斧,如完全相同,何不徑名之曰大斧,而必名之為銊,此顯見其相似而不能相混也。銊頭較斧大三分之一,杆端比斧多一矛頭,長約一尺六zd寸,故銊杆長於斧杆者亦尺六七寸;斧杆末端無鑽,故三十六法中無點逗各法也;銊則亦如槍桿,末端有三尖之鑽,以備匆忙時作點格之用;至其餘之搆造,則版完全與斧相同,重量亦彷佛。斧之與銊,亦猶槍之與矛,箭之與弩,形式之不同者,僅毫釐問耳;至其功能,亦不甚判別,故能得三十六法之精髓者,銊斧可並用也。鉞是斧的一種,但比斧大。
-
6 # 百讀小記
《西遊記》第四十九回,觀音菩薩蓮花池裡的金魚精設計抓住了唐僧,對前來對戰的八戒誇耀自己的九瓣赤銅錘厲害,說:“槍刀劍戟渾難賽,鉞斧戈矛莫敢經。”意思是手中的錘比槍刀劍戟、鉞斧戈矛這幾種武器好許多倍。
鉞是古代的一種兵器,外形與斧類似,所以斧鉞經常一起說。但與斧又有許多不同之處,像斧,又比斧大,青銅製成,圓刃可砍劈,威力極大,中國商及西周時期盛行。
用途上與斧也有區別,斧主要用於作戰,而鉞除了作戰之外,還用於行刑和儀仗等。
古時君主多用黃色的鉞,斬殺大臣使用的,象徵生殺之權。古時掌節鉞的大臣、將軍一般具有較高的權威符節與斧鉞,作為加重權力的標誌。
現藏於甘肅省博物館耳形虎紋鉞,是戰國時期一種異形鉞,形狀如一隻耳朵,上面雕刻著虎紋。戰國時期,虎是一種調兵的符號,國君調兵遣將,都要出示虎符。這種鉞狀如耳,其上有虎紋,說明持此兵器者把握兵權。如果再有一個出現,能與此鉞配成雙耳,便能調集萬軍。
戰國時期還有一種行刑兵器——雞頭青銅鉞,持有者為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重臣,這種鉞有生殺大權,除了國王誰都能斬,常為統兵之用。
時至清代,出現一種江湖兵器——龍角鴛鴦鉞,其形如龍角,長不到一尺,平時藏於袖中,用時突然取出對敵。既能近戰,又能拋擲,殺傷力極大。拋擲時,龍角飛轉,可閃電割殺;近戰時,兩鉞開合交織,可御十八般兵器,一人舞動至少能敵五人。
唐代的大詩人杜甫在長篇敘事詩《北征》裡寫到“桓桓陳將軍,仗鉞奮忠烈。”熱情讚美忠臣除奸的功績。
有玉石制的,供禮儀、殯葬用。
-
7 # YTB分享者
古代一種兵器,青銅或鐵製成,形狀像板斧而較大。《史記》“湯自把鉞以伐昆吾”古星名。《史記 天官書》中:“東井為水事,其西曲星曰鉞”。
青銅鉞 商王武丁時期 婦好墓出土
-
8 # 俠與義
鉞,一種古代的兵器,雖具備殺傷力,但是更多的是一些儀衛所用,和使用武器不同。在西方權力象徵物是 權杖,中國是鉞。在原始社會時期,鉞為成年男子的象徵。鉞確切來說是大斧,本來是刑具(用於 斬首或者 腰斬),而不是兵器。故從文人撰寫《 史記》記載的“兵器”之說有出入。往往君王用鉞象徵征伐。《說文》上曰:“鉞,大斧也,一名天戉。”,《書·顧命》上曰:“鉞、鋮同兵類,脫胎斧。大者鉞、小者鋮。一人冕執鉞,一人冠執鋮。”,《 釋名·釋兵》上曰:“鉞,豁也,所向莫敢當前,豁然破散也。
回覆列表
鉞是斧的一種變種早在中國的商朝時,這種武器就已經出現了,鉞只是比斧大些,有的度在前端加上了矛狀刺,其特點為:刃部弧曲寬闊,兩角略微上翹,但鉞身較薄、青銅鉞的裝柄方式為內安柲。鉞身多飾有雷紋,並且花紋非常精緻美觀。商周時代斧鉞型別很多,且質料優良。如《考工記》所載的同代青銅斧內含錫量約20%。周代有一種空頭斧,大多是管形銎,上有孔,以安裝斧柄。斧頭中含有天然銅、鉛、鐵、錫、金等多種金屬,質地堅韌,做工精良。但由於斧鉞形體笨重,殺傷力遠不如戈、刀、矛,所以漸漸脫離戰場,成為一種禮兵器。曾在河南安陽殷墟發現的婦好墓中,出土了兩件大型青銅鉞。其刃部寬約375~385毫米,重8. 5~9公斤,上面鑄有銘文:“婦好”。婦好是殷王武丁的妻子,她生前是一位驍勇善戰的著名女統帥,曾多次率兵出征。這兩件大鉞正是她權威的象徵。斧鉞作為禮兵器在商周時有著重要的地位。在古代,大將接受斧鉞就等於被授予軍權帥印。這在歷史上稱為“假黃鉞”。
不過後來鉞卻成為一種刑具,並進而成為權力的象徵。據《史記·周本紀》記載,武王攻克商王王宮後,用黃鉞斬了紂王的頭顱,懸於太白旗上。直到漢代仍以斧鉞為斬首的刑具。由於斧鉞是一種斬殺罪人的刑器,所以歷史上有“斧鉞之誅”的說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