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史海明智
-
2 # 千年骷髏
二戰時期,德國是不可能與美國聯合對抗蘇聯的,原因有幾個:
1、二戰之前,日本和德國經濟發展迅猛,急需要向外擴張,德國需要向北歐、東歐擴張,日本需要向中國、朝鮮半島、東南亞擴張,而美國和蘇聯當時還不是非常主要的國家,經濟發展也很一般;
2、二戰初期,英國、法國等歐洲列強因為受了一戰的傷害,所以防守心態很重,他們滿足於一戰後的勝利果實,只是想維護好自己的利益就行了
3、二戰初期美國遠離歐洲主戰場、也遠離遠東戰場,所以美國的心態是發展自己的實力,隔岸觀火
4、蘇聯當時正忙著整頓國家內務,對歐洲戰場和遠東戰場也是能忍則忍
5、二戰中期,隨著佔線不斷擴大,美國和蘇聯分別收到德國和日本的攻打之後,被迫發起了反擊,所以二戰盟國就自然而然的產生了
其實二戰的本質是新型國家與列強之間的利益重新分割,而蘇聯和美國這兩個國家卻成為二戰之後兩個最大的受益國,這是當時人們都無法預料的。蘇聯和美國開始都是能忍則忍的態度,後期戰爭擴大到自己的國土,才被迫走向團結的,所以德國和美國在二戰那個特殊時期是無法走在一起的
如果二戰德國和蘇聯真正結盟了,那麼實際上可以說德國馬上勝利了。原因:
1,德國因為英法的抵抗,佔領了法國,就是說在德國稱霸計劃裡,佔領法國並不是必須是。統一日耳曼民族,要佔領捷克和奧地利,佔領挪威,是要把英國勢力趕出歐洲大陸。而德國所做的這些,最大的理由是為入侵蘇聯做準備。希特勒政治生涯一直都在反共,一直打擊英國是因為德國需要穩定的後方,來支援對蘇聯的入侵。如果和蘇聯結盟,德國再無必要發動二戰。嚴格來說二戰是英法發動的。德國在佔領波蘭後一直和英法和談。談不攏轉向西線,進軍巴黎,把英法在歐洲的抵抗打掉後,又和英國和談,所以德國根本沒有和英國開戰的意思,更別說美國了。其實在佔領法國後,德國出現了入侵英國最好的時機,希特勒卻沒有下令,理由是征服了英國後怕士兵會厭戰,就失去了征服蘇聯的條件。第二次征服英國的好時機,是隆美爾在埃及打退盟軍,東線部隊佔領希臘時,英國面臨著崩潰的危機,只要希臘部隊轉頭夾擊埃及,英國海上運輸線就幾乎不存在了。(單靠大西洋美國援助根本不可能支援英國戰爭)所以德國如果不去入侵蘇聯,並且把蘇聯拉到自己的一邊,那麼歐洲形式的天平馬上失去平衡,英國命運只有投降。英國投降了。美國就只能企求希特勒願意談判,自願將西歐和北非讓給德國,以求德國戰爭武器停止,好讓美國可以對付日本,避免被德日兩面夾擊的境地。
2,如果蘇聯加入軸心陣營,那麼盟軍在歐洲的生力軍就不再存在了。二戰德國陸軍頂峰打900多萬,蘇聯也有1100多萬,就是排除了日本的700萬,2000多萬的軍隊總數,也是英美中等國無法抵抗的數字,更別說中國600萬軍隊被日本壓制得死死的了。而至於美國,美國在二戰中投入的兵力也就500萬,其中200多萬登陸諾曼底,當時登陸初期德國還在全力抵抗蘇聯,依然將盟軍險些敢進大海,如果德國不存在雙線做戰的問題,900萬等著盟軍300萬登陸,一舉圍殲,英國馬上投降,美國也會因此在太平洋戰爭失去地位,搞不好被日本反撲。所以英美只憑自己,根本無法給歐洲的德國造成威脅。
二戰時期,德國原子彈比美國研究得成功,但是由於重水工業被盟軍轟炸,德國沒有一個穩定的環境來研究原子彈,才讓美國成為當時唯一一個擁有原子彈的國家,所以二戰許多國家的許多成就,都要歸功與蘇聯抵抗了德國絕大部分的力量,他們也就是利用蘇聯來為自己爭取時間,如果蘇聯在沒和德國開戰就投靠德國,那麼英美就沒有了繼續對德戰爭的條件,基本在第一時間投降,因為不投降就會被毀滅。
寂寞高手你根本就沒有研究過二戰。美國在二戰時期的航母是15艘,你說的141艘,是百度上面的數字,那只是對從民用艦改裝的小型航母,在戰爭史上不能叫戰艦,再說也就改裝了100艘左右,你這141根本就是亂蓋的。日本海軍在四國中最強?你指的四國是中國日本緬甸印度吧?整個戰爭日本也就擁有12艘航母,在中途島戰役後開始走下坡路。還有,原子彈技術是德國最先研究的,我問你愛因斯坦是哪國人?你有種別百度搜之後再回答我。二戰中後期德國的重水工業被盟軍轟炸了,美國才得以最先擁有原子彈。
-
3 # 雜談小部落
二戰時期美國號稱是“民主國家的兵工廠”,整個二戰期間美國飛機大概生產了29萬7千架,坦克(包括自行火炮)10萬輛,航空母艦共造了147艘航母,其中有113艘是輕型護航航母。但是當時美國和德國聯盟是不太可能的,因為美國國會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初期透過租借法案,為同盟國提供戰爭物資。後來羅斯褔的立場也日趨明顯。
租借法案對盟軍在二次大戰取得勝利有很大影響。特別是美國於1941年12月參戰前,英國、蘇聯等盟國在戰略物資生產皆處於下風。而在美國正式參戰後,租借法仍然繼續為盟國提供物資,一直至1944年。接受租借法援助的國家包括英聯邦國家(佔約60%,調整後約佔58%),其中的英國(佔約45%,調整後約佔40%)、蘇聯(佔約22%,調整後包括英聯邦國家轉交的約佔總比例的32%)、自由法國、中華民國等,共38個國家,總值超過480億美元。
所以美國當時的立場與意識形態是不可能同德國聯盟的。
說起二戰時期蘇聯,就不得不提一下蘇聯先發制人的“大雷雨計劃”。
在蘇德戰爭開始之前1941年6月,部署在蘇德邊境的蘇聯軍事力量的規模和質量都遠遠超過德國:軍隊數量,蘇軍是德軍的1.6倍;軍事裝備的對比:坦克,蘇聯是德國4倍,其中有一半坦克的質量與德國最先進的坦克相當;大炮,蘇聯6萬門,德國4.3萬門;戰機,蘇聯1.9萬架,其中起碼有將近4千架戰鬥機的效能與當時德國空軍最先進的戰機M-109不相上下,而德國用於進攻蘇聯的戰機只有1830架,其中先進戰機M-109只有500架,其他的戰機則大都落伍,包括徵用芬蘭的300架和羅馬尼亞的400架老式戰機。
斯大林的野心絲毫不次於希特勒,他之所以調集重兵於蘇德邊境,決不是因為他預見到希特勒隨時可能東進,否則的話,他絕不會在德國不宣而戰時顯得手足無措,而是因為他另有趁火打劫的盤算。他覺得希特勒在西線與法英開戰將為蘇聯提供機會。誰都知道,兩線作戰乃兵家之大忌,何況法國、英國絕非東歐弱國,而是實力不俗的大國。按照斯大林的原來估計,希特勒不可能在西線速勝,更大的可能陷於西線泥潭而無力自拔。所以,斯大林一面與希特勒簽訂合謀瓜分波蘭的友好條約,一面積極備戰、囤重兵於蘇德邊境,為的是,一旦希特勒陷入西線泥潭,蘇聯就可以藉機大舉出兵,將希特勒的東歐變成斯大林的東歐,然後再尋找機會佔領西歐。
所以蘇聯當時的立場與意識形態也是不會和德國聯盟的。
那麼在當時的歐洲與德國意識形態最近的只有義大利。
-
4 # 歷史的泡泡糖
那可能會橫掃全世界!
打仗打的是經濟,綜合國力。我們先來看一組經濟資料:
1940年經濟資料,世界鋼鐵產量:美國8132萬噸,德國3460萬噸,蘇聯1800萬噸,英國1300萬噸,日本765萬噸;
全世界發電量: 美國2675億度,德國700億度,蘇聯323億度,英國382億度,日本386億度;
全世界石油產量:美國22985萬噸,德國200萬噸(最高1000萬噸),日本本土幾乎不產油(最高700萬噸),蘇聯2000萬噸;
蘇聯的鋼鐵產量已經是世界第三,歐洲第三;煤產量世界第四,歐洲第三;發電量世界第三,歐洲第二;工業總產值和機器製造業都是世界第二,僅次於美國,歐洲第一。美國則是各方面都是世界第一。
軍事力量,戰前蘇聯總兵力420多萬,其中新建師125個,上半年分佈在蘇聯西部的兵力170個師290萬人,1540架飛機,1800輛坦克。
而德國在佔領西北東歐大陸後總兵力達850萬,飛機1萬餘架、坦克5639輛。其中調往蘇聯西部國境線的兵力190個師550萬官兵,4950架飛機,3800輛坦克,4.7萬門火炮。
在二戰前,美國軍隊基本上就侷限於本土的防務,在海外只有少量的基地和軍隊,而一心搞經濟。而二戰的開打,使得美國短時間內,發揮了自己的經濟、科技能力,大肆的擴軍。美國1941-1945年,美國共建造了航空母艦17艘、戰列艦10艘、巡洋艦48艘、驅逐艦355艘、護衛艦498艘、潛艇203艘、64500艘登陸艇,飛機約29萬架。
二戰中美國製造了8萬多輛坦克,而德國製造了5萬多輛,在世界佔了幾百個基地,駐軍多達幾百萬人,並且美國造出了原子彈。軍事裝備生產能力驚人。
最高峰時期,美軍擴充套件到1200多萬。立刻從一個近海防衛的國家,成為全世界存在的超級軍事強國,立刻形成對全世界的軍事投送。而二戰時期美國佔的軍事基地,到現在還在使用。
所以德國要是聯盟蘇聯或者美國,歷史可能會改寫!
-
5 # 小小論車
如果二戰德國和蘇聯真正結盟了,那麼實際上可以說德國馬上勝利了。原因:
1,德國因為英法的抵抗,佔領了法國,就是說在德國稱霸計劃裡,佔領法國並不是必須是。統一日耳曼民族,要佔領捷克和奧地利,佔領挪威,是要把英國勢力趕出歐洲大陸。而德國所做的這些,最大的理由是為入侵蘇聯做準備。希特勒政治生涯一直都在反共,一直打擊英國是因為德國需要穩定的後方,來支援對蘇聯的入侵。如果和蘇聯結盟,德國再無必要發動二戰。嚴格來說二戰是英法發動的。德國在佔領波蘭後一直和英法和談。談不攏轉向西線,進軍巴黎,把英法在歐洲的抵抗打掉後,又和英國和談,所以德國根本沒有和英國開戰的意思,更別說美國了。其實在佔領法國後,德國出現了入侵英國最好的時機,希特勒卻沒有下令,理由是征服了英國後怕士兵會厭戰,就失去了征服蘇聯的條件。第二次征服英國的好時機,是隆美爾在埃及打退盟軍,東線部隊佔領希臘時,英國面臨著崩潰的危機,只要希臘部隊轉頭夾擊埃及,英國海上運輸線就幾乎不存在了。(單靠大西洋美國援助根本不可能支援英國戰爭)所以德國如果不去入侵蘇聯,並且把蘇聯拉到自己的一邊,那麼歐洲形式的天平馬上失去平衡,英國命運只有投降。英國投降了。美國就只能企求希特勒願意談判,自願將西歐和北非讓給德國,以求德國戰爭武器停止,好讓美國可以對付日本,避免被德日兩面夾擊的境地。
2,如果蘇聯加入軸心陣營,那麼盟軍在歐洲的生力軍就不再存在了。二戰德國陸軍頂峰打900多萬,蘇聯也有1100多萬,就是排除了日本的700萬,2000多萬的軍隊總數,也是英美中等國無法抵抗的數字,更別說中國600萬軍隊被日本壓制得死死的了。而至於美國,美國在二戰中投入的兵力也就500萬,其中200多萬登陸諾曼底,當時登陸初期德國還在全力抵抗蘇聯,依然將盟軍險些敢進大海,如果德國不存在雙線做戰的問題,900萬等著盟軍300萬登陸,一舉圍殲,英國馬上投降,美國也會因此在太平洋戰爭失去地位,搞不好被日本反撲。所以英美只憑自己,根本無法給歐洲的德國造成威脅。
二戰時期,德國原子彈比美國研究得成功,但是由於重水工業被盟軍轟炸,德國沒有一個穩定的環境來研究原子彈,才讓美國成為當時唯一一個擁有原子彈的國家,所以二戰許多國家的許多成就,都要歸功與蘇聯抵抗了德國絕大部分的力量,他們也就是利用蘇聯來為自己爭取時間,如果蘇聯在沒和德國開戰就投靠德國,那麼英美就沒有了繼續對德戰爭的條件,基本在第一時間投降,因為不投降就會被毀滅。
-
6 # 毒舌看世界
師出無名,非惟不勝,乃自危之道也,美國跟他玩嗎,還得忙著賣軍火,研究原子彈
1、不是把三匹馬綁在一起跑的就是三倍馬速!
打的下來,守不守得過來,如果打下來守不住有什麼用,如果那麼說當年鐵木真都打到歐洲了,現在歐洲各國都得叫省了,(有不同意的可以給個直轄市,再不行給個特區)
打了一遍守不住那沒有意義。
德國的想法是想統治全世界,這種想法先不說對錯,但德國只制訂了戰爭計劃,德國一直連戰後如何治理全世界,如何應對全世界各種族之間的矛盾,社會關係,經濟金融,政治體系什麼的都沒制定,戰爭和治國是兩個概念,沒有後期的計劃,前期打完了守不住就回家和鐵木真有什麼區別,和土匪別無二致。
我們再換一種想法,秦始皇為什麼能統一六國,在於他透過戰爭掌握疆土之後又能在政治體系經濟教育等社會方面馬上跟進,在他打六國之前就已經制定好了一個計劃,打完怎麼治理,所以二戰的根本失敗不在於盟友是誰,不在乎軍事實力多強,用朱爺爺的話,要比導彈多少的話希特勒早統治世界了,一個道理。
當你用武力去碰觸一個民族的底線的時候,不管你軍事多強,你都佔不到便宜,因為你不可能拿一個導彈去打一個人,但是一個人永遠都可以給一個國家造成威脅,想想荊軻,想想肯尼迪。
我認為德國就算和美國等國家聯盟,也不可能佔領全世界,第一從宏觀上來講
-
7 # 什剎海聯合艦隊提督
1.同美國聯盟。美國在一戰時變保有世界工業產值第一的地位,後透過柯立芝繁榮,和後來羅斯福新政,使其經濟成為了世界首位。美國是資產階級強國,也是資產階級大國,有足夠的人口,經濟和資源來進行一場持久戰。這對德國來說都非常重要,更重要的是,美國有一支更為強大的空軍和極為強大的海軍,這與納粹強大的陸軍相配合,無疑可以對英國進行毀滅性打擊,也為進攻蘇聯提供了條件。同時,美日戰爭太平洋也成為空想,日軍也能在一定程度上配合德國對抗蘇聯分散蘇聯兵力。而二戰後期的核武器可用於對蘇聯的斬首行動。即使蘇聯再強,獲勝的機率也不大。故我認為美國加盟德軍會贏。
2.同蘇聯結盟。蘇聯在大蕭條時代透過計劃經濟國力並未受損,實現彎道超車,工業產值達到世界第二。社會主義計劃經濟、龐大的人口、廣袤的土地、豐富的資源及冬天的嚴寒使蘇聯成為了一部可怕的戰爭機器。但二戰時期蘇聯並未達到冷戰時期全面發達的程度,其海軍實力相比英美極其弱小,(無航母,主力艦雖有建設中的蘇聯級和喀良施塔得級,但二戰時主力仍為老舊的甘古特級)空軍也沒有很成規模,再加上侵略戰爭失去本土地理優勢,蘇聯的侵略將是不完善的,他可能同德國一起快速佔領整個歐陸,但由於德蘇海軍劣勢無法對英美造成毀滅性打擊。最終結果多半是經過漫長的消耗戰後雙方議和停戰,完全勝利的機率不大。
但是,歷史是嚴謹的,沒有如果。美國同英國一直保持盟友關係,也一直設日本海軍為假想敵,美日在東南亞的爭端難以調和,再加上羅斯福政府在大蕭條中極力防止美國法西斯化,同德國結盟的可能不大。蘇聯同德國同為擴張侵略性政府,也相互簽訂互不侵犯條約,並在德國閃擊波蘭時侵佔波屬西白俄羅斯。但蘇德直接的矛盾也早自蘇芬冬季戰爭中提現了出來。畢竟,兩個強大的擴張性強權國家不可同時存在與歐洲,一山不容二虎,蘇德必有一戰。但不管怎麼說,歷史是有公平行的。法西斯多行不義必自斃,正義終將取得勝利!
-
8 # 清樾故事
任何非正義的戰爭都會以失敗告終。
二戰是以德意日為邪惡軸心發動的非正義戰爭,換了美國蘇聯是也一樣的。
當然了,從現實來說,美蘇加入軸心國,二戰的程序會大大延長。
三種情況:1.美國加入蘇聯沒加入。美國二戰前已經是第一大國,傳統上美國發動戰爭不以佔領土地為目的。所以戰爭一開始,美日在中國和太平洋地區就有天然的利益衝突。戰爭前期,日本在太平洋暫時沒有後顧之憂,專心發動侵華戰爭和對蘇聯的遠東戰爭,但同樣會陷入中國人民戰爭的汪洋大海無法自拔,諾門坎一站也讓日本入侵蘇聯的泡沫破碎。戰爭中期,隨著日本的鯨吞蠶食,美國在東亞和太平洋地區的利益會大大受損。以日本人的德行,肯定會和美國決裂,實現它稱霸世界的美夢。雙方劍拔弩張,打打談談,逐步劃分了自己的勢力範圍。
在歐洲戰場,希特勒可謂所向披靡,閃電戰佔領意法等大國,搶灘登陸大不列顛群島,佔領倫敦。英國的大西洋航線因為美國加入軸心國而徹底消失,英國可以說是叫苦不迭。蘇德戰爭,德國得到美國的大量軍事援助實力大為增強,德國贏下斯大林格勒戰役和莫斯科戰役,形式上實現了歐洲的統一。斯大林則撤退到烏拉爾山以西,以蘇聯廣闊的領土作為戰略緩衝地伺機反攻。戰爭中期,各國紛紛來中國取經,學習游擊戰的經驗。希特勒因為游擊戰異常頭疼,只得在各國設立親德政府以維護統治,而德國的過分擴張,也損害了美國在歐洲大陸的利益。戰爭後期,美德利益衝突不斷升級,歐洲被佔領國政府紛紛與美國建立聯絡,美國也順水推舟實行軍事馬歇爾計劃,各國政府反政府實力大為增強,豎起獨立旗幟反對德國統治。蘇聯因為山高皇帝遠,積蓄了足夠的力量發動反攻,解放了蘇聯全境。以蘇聯的德行,以解放全人類為己任,以復仇為藉口,順勢向東歐發動戰爭,能盤多少地盤多少地。美國則出於利益考慮,強行入主德國,要求希特勒舉全國之力阻擋社會主義的鋼鐵洪流。雙方僵持不下,德美蘇三國只能坐下談判劃江而治,歐洲戰場結束。
最終結果:
2.蘇聯加入美國沒加入
斯大林和希特勒同時發動了戰爭,蘇聯將東歐併入版圖,德國則如願以償佔領了中歐西歐,騰出手來和英國隔海相戰,英國則只能靠著美國的輸血苟延殘喘。東亞戰場,毛子集中精力發動侵華戰爭,佔領蒙古新疆東北等地。因為日俄利益衝突,雙方發生了日俄衝突,日本慘敗,只能在太平洋沿線地區發動戰爭與美國打。中國則收到美國海量的軍事經濟資助對抗蘇聯。
美國蘇聯德國最終因為利益,坐下來談談世界如何瓜分。
3.蘇聯美國同時加入
蘇聯:這兒歸我
美國:這兒歸我
德國日本:……
最後總結:歷史不能假設,二戰的結果是歷史的必然,是正義對非正義的最終勝利。
-
9 # 層林盡染幽山
如果能和蘇聯結盟那可以輕鬆橫掃歐亞大陸,但不一定打敗美國為首的西方集團,如果和美國結盟那可以佔領全世界。但是這樣的聯盟無法形成。
德國盟友義大利在二戰中確實沒有幫上大忙,但德國失敗是必然的,法西斯是非正義的侵略戰爭,就算佔領其他國家,也會一直反抗不斷,不管它們的聯盟集團多麼強大。
首先美國和德國是不可能和德國結為聯盟的。德國發動二戰是歷史必然,一戰後的《凡爾賽和約》對德國壓制太重,加上經濟危機,整個德國民憤滔天,不然希特勒不會在德國得到極廣的支援,德國法西斯發動二戰具有強烈的復仇性質,而復仇物件直指英法,美國不會和英法開戰。
其次蘇德可能存在短期合作,但也絕對不會長期結盟。蘇聯領土西進幾百公里,屯兵數百萬,蘇聯的野心一目瞭然,“大雷雨計劃”應運而生。換句話說蘇、德都想稱霸歐洲,只是德國“巴巴羅薩計劃”先動手了 。但蘇德戰爭之前,蘇德還共同進攻波蘭。這就是蘇德存在的短期合作。
故德國不可能和美國或蘇聯結盟,除非德國不發動戰爭,戰爭由蘇聯發動,德國會倒向西方英美集團。
大雷雨計劃:
-
10 # 舟說
如果二戰中德國聯合蘇聯或者美國,戰爭肯定不一樣。
因為在德國發動閃電戰之前,美國的工業產值已經是世界第一,蘇聯世界第二,德國排名第三,這應該是強強聯合,這會導致第二次世界大戰波及範圍更廣,持續時間更長,但邪惡終將被正義消滅,因為絕大多數人類渴望和平,希望擁有平靜而幸福的生活。
但是這個如果可能性是微乎其微的,個人分析如下:
希特勒利用民眾對《凡爾賽條約》(讓德國既割地又賠款,同時限制德國發展軍事力量,並瓜分了德國在海外的殖民地)的不滿,煽動和激起了民眾的復仇情緒。而美國和十月革命前的俄國是協約國的成員,而德國是同盟國成員,所以,美國和蘇聯是希特勒演講時攻擊的物件,所以二戰中幾乎不可能組成同盟,否則就顛覆了民眾的認知,不利於形成統一的的意志,會嚴重削弱民族的凝聚力和軍隊的戰鬥力。
十月革命的勝利,讓歐洲各國的工人看到了希望,左翼領袖帶領工人不斷舉行起義,嚴重打擊了當時的政權,影響了社會穩定,一些德國軍人認為是工人的革命運動導致了德國在一戰中的失敗,所以,希特勒一開始就利用反共產主義來點燃民族之間的仇恨。
因為美國獨特的地理位置(東臨大西洋,西臨太平洋),使得其他國家的戰爭很難波及到美國本土,美國人只想坐收漁利,靠賣軍火物資大發橫財,何樂而不為呢。
與蘇聯或者美國聯盟,德國也不會願意。因為蘇聯社會主義國家的老大哥,而美國是資本主義的大哥,所以不到萬不得已,兩個國家也不願意當別人的小弟。德國人這個時候也是想稱霸。所以,這三個國家不可能真正的心甘情願的聯合在一起。
-
11 # 仗言
首先,德國聯合蘇聯可能性是不存在的,因為希特勒本人是反共產黨的,他踏入政界時的口號就是反社會主義國家的。說到聯合美國,可能性也是沒有的,因為美國從一戰開始,他們對待戰爭的態度就是最好置身度外,不到萬不得以不捲入戰局,另外,美國參與戰爭有其利益考量,就是為了發戰爭財。另外,美國與英國是原宗國的關係,從血緣角度不可能與德國聯合!至於與義大利結盟,也是義大利主動一些,因為一戰後,作為戰勝國的義大利,並沒有在巴黎和會上得到戰勝國應得的利益,因此在其國內民粹主義興起,促成法西斯主義者墨索里尼上臺執政,推行獨裁統治,提出的復興羅馬帝國與希特勒的純潔日耳曼帝國的理念不謀而合!同時,兩國在一戰後國內民眾的怨恨一樣高漲,都認為受到了不公平的對待!所以德意的聯合有其必然性!不過,德國在某些方面也被豬隊友害慘了,也加速希特勒的滅亡!
-
12 # 霍保華
如果聯盟美國或蘇聯二次大戰就會更加艱苦對世界的破壞力更大也有更多人死亡,但世界不會被幾個國家奴疫壓迫的,最終正義會戰爭邪惡,因為人類的歷史總是會朝著獨立解放自由發展的,這是歷史必然
-
13 # 甲申十七年
希特勒是反尤反赤出名的,他根本不可能選擇和蘇聯結盟。
就是英國,從張伯倫開始到丘吉爾,也都抱著讓德國先去消滅蘇聯的心思。甚至羅斯福在1941年時也是這麼想。
現在許多人不敢相信的一點是,直到1945年,都有德國軍隊相信和盟軍很快就能講和,然後大家調轉槍口一起去對付蘇聯。
那會兒的蘇聯真是意識形態不同的洪水猛獸。
1941年美國頒佈《租借物資法》,其中也給蘇聯提供武器和糧食,這一點讓羅斯福差點下臺,在民主黨內都反對無數。
1940年德國入侵挪威,有不在少數的志願軍加入德軍部隊,不光從北路牽制蘇聯,甚至在1944局面已經完全逆轉後加入在匈牙利的戰場去正面作戰。
二戰的真實歷史,遠比我們教科書上的要精彩與黑暗。
-
14 # 廾三戈
從人員數量和資源配置來看,當初的協約國集團要比同盟國更為充足,但是戰爭初期由於沒有統一陣線而節節敗退,致使國際形勢曾一度向德國有利的趨勢發展。美國沒有正式參戰之時,其實對協約國集團的貿易、援助要比對同盟國集團的多得多,而且日本還直接發動太平洋戰爭,偷襲了美國。美國沒有理由去加入同盟國與德國媾和反倒對抗協約國。結合當時的國際形勢,題問中的假定是沒有可能發生的,但是如果硬要假設,從戰時人力物力財力對比,尤其在兩大陣營相持非常疲勞的情況下,可以說美國的加盟會決定戰爭結果。
-
15 # 方圓論壇
二戰時期德國拋棄義大利和日本,選擇蘇聯和英國結盟?先別說會不會打贏二戰,就這個事情的可能性就幾乎等於零。很多人都奇怪,為何第二次世界大戰時期,德國會和義大利這麼個坑爹貨結盟呢?事實上除了德國和義大利有著共同的利益之外,義大利和德國之間相同的法西斯納粹主義也是關鍵因素。說起法西斯納粹主義,德國還是義大利的學生呢。希特勒本人又是墨索里尼的瘋狂崇拜者,一直以來希特勒都想要追隨墨索里尼一同把納粹主義發揚光大。顯然二次世界大戰就是雙方合作的契機。
1939年5月22號,德國和義大利簽訂了《德意同盟條約》,又稱之為《鋼鐵盟約》、《德意友好同盟條約》。原本日本也屬於簽約國之一,但《德意同盟條約》中有規定要把英,美,法三國列入敵對國家,而日本拒絕和英美法三國敵對,所以日本就沒有簽署該條約。可見德國和義大利結盟除了他們共同的主義之外,還有他們需要面對的共同的敵人,那就是英美法。
日本雖然不願意和英美法敵對,但在之前也就是1936年時,日本秘密和德國義大利簽訂了《德意議定書》,商定加強在對外侵略過程中的合作,形成了“柏林—羅馬軸心”。這就是軸心國的概念。之後在1937年11月,日本更是和德國以及義大利簽署了《反共產國際協定》,顧名思義,該協定旨在對付蘇聯。至此德、意、日三國軸心正式形成。這也標誌了日本之所以願意和德國以及義大利簽署協議,也因為他們有共同的敵人蘇聯。
從以上的關係我們就可以看出,德國、義大利以及日本三國,他們和英國、法國、美國以及蘇聯之間的恩怨糾纏那是剪不斷理還亂。所以從德國和日本的角度來看,他們是絕對不可能和英國以及蘇聯聯盟的。畢竟德國的夙願就是打倒英國和蘇聯,而日本和蘇聯也有世仇。從英國和蘇聯方面講,他們自然也不會願意和德國以及日本結盟。在英國看來德國和日本都是他對付蘇聯的棋子。英國又怎麼會和棋子結盟。而蘇聯一直都是野心勃勃的,英國、德國以及日本都算是蘇聯的敵人。畢竟顏色革命不分你我,所以本質上講他們根本走不到一起。
如果假設德國和日本與英國和蘇聯結盟。那麼這場戰爭就不用打了。他們四國聯盟穩贏。德國有強大的陸軍,英國和日本有強大的海軍。英國又有廣袤殖民地可以供給充足的軍事工業原材料,蘇聯除了有龐大的軍隊之外,也是戰略物資能源充足的國家。這麼來看,他們四國互相取長補短,完全就沒有缺陷可言了。整個世界上能一戰的也就是美國了,但美國也應該很快就會被擊敗。所以說德國日本和英國蘇聯結盟這回事根本不可能發生。如果真的發生了,那麼戰爭也就沒必要在繼續了。因為他們四國結盟天下無敵。
-
16 # obayang159
首先,選擇蘇聯為盟友。有如下問題。
1:歐洲的恐蘇俄症。
這個問題從蒙古西征開始,就一直烙印在歐洲人的心底,從未變過,從俄國到蘇聯,再到現在的俄羅斯。一直是歐洲的夢魘。
2:意思形態和猶太問題。
德國試著聯合過蘇聯,兩家甚至聯手瓜分了波蘭,而且可以說,德國裝甲兵是從蘇聯起步的,但是,這個問題依舊無法解決。
3:戰略方向與利益瓜分問題。
在二戰時期,歐洲是世界中心,對於蘇聯和德國來說,誰來掌控歐洲,這個根本矛盾無法調和。
而德國是否能與美國聯合呢?
1:美國當時的光榮孤立思潮。
當時的世界老大是英國,而美國沒有跟英國爭奪這個位置的底氣,整個美國,連正規軍都沒幾個,他們覺得一戰是個很好的樣板,歐洲人打生打死,美國負責賺錢,然後再去賺一個戰勝國的地位就好。
但是,後來的發展,讓美國開始逐步調高自己的期待。
這從初期,美國兩邊賣軍火,給協約國提供石油、鋼鐵、橡膠等戰略物資,到中期的找藉口對協約國開戰,再到後期的直接參戰。要知道,兄弟連光是訓練,就訓了三四年啊。可見美國佬之不要臉和下注時到謹慎。
2:戰略問題。
如果德國選擇結盟美國,那就意味著美國要在大西洋獨自面對英法的海軍,簡單來說,就是你要自己搞定世界第一和第二海軍,正常人不會考慮這個選項。
而德國海軍的尿性,在二戰中,只能說很盡力了。。。。。
3:利益分配問題
美德聯盟,德國可以憑藉天下無雙的陸軍拿到歐洲,這個世界中心。美國能拿到什麼?或許能拿到一些殖民地,運氣好能搶下英國本土。
這又能如何呢?反正只能撈個天下第二,跟誰不是跟。
所以,美國不會跟德國聯合。
-
17 # 話山論道
第一蘇聯當時是不會跟德國聯盟的,再說就算與蘇聯聯盟了應該就是與美國的對抗要久點但是絕不會贏得勝利的,因為法西斯是全世界所唾棄的
-
18 # 炎世叄平值
聯盟蘇聯德國二戰不會輸,美國雖然強大,但是無法染指歐洲大陸,德國也沒有強大的海軍可以侵略北美,南美那一票小弟弟德美會激烈爭奪。聯盟美國,德國就贏定了。
-
19 # 墮落屁孩
總所周知,二戰期間,希特勒和其下德軍橫掃歐洲,卻在蘇聯載了一個大跟頭,其實二戰前期希特勒跟蘇聯還是友好國家,直至德軍侵略蘇聯的巴巴羅薩計劃開始的前一天還有蘇聯火車往德國拉物資。要是二戰中蘇聯能和德軍聯手的話,那勝負真不好說,但是有一點,由於蘇德聯手,勢必會加上日本,就不會有諾門坎戰役,而日本就會騰出絕大部分兵力用於對中國的侵略戰爭。中國肯定會難受的很,甚至有可能會亡國。但是歷史不會從來,蘇德聯盟最終沒有實現,而且蘇聯和中國以莫大的犧牲換來了時間。最終才使盟軍戰勝了法西斯。
-
20 # 我很想靜靜
不說廢話。切入正題,德蘇結盟的話,整個歐亞大陸都歸德蘇。美國沒有橋頭堡,估計重回”孤立主義”回縮美洲大陸。
德美結盟,英國肯定淪陷,德國會再次擺脫多線作戰的煩惱 ,與蘇聯放手一搏,加上美國的戰略轟炸,極大削弱蘇聯的戰爭潛力,征服蘇聯也是大機率事件。
回覆列表
如果聯盟其他兩個個任意一個,當然是軍國主義勝利了,納粹德國勝利。當時德國都基本上統一歐洲了,義大利的豬隊友太坑。